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膜炎奈瑟氏菌表面蛋白A的克隆表达及血清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航 方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构建并表达功能性的脑膜炎奈瑟氏菌表面蛋白A(NspA)的重组蛋白,并检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恢复期患者血清中的抗NspA抗体水平,探讨NspA作为新的流脑抗原疫苗的意义。方法从流脑患者流行株中克隆NspA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 目的构建并表达功能性的脑膜炎奈瑟氏菌表面蛋白A(NspA)的重组蛋白,并检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恢复期患者血清中的抗NspA抗体水平,探讨NspA作为新的流脑抗原疫苗的意义。方法从流脑患者流行株中克隆NspA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实现可溶性表达,GSTrap FF亲和层析纯化出具有生物活性的NspA融合蛋白。采用纯化得到的NspA融合蛋白检测流脑恢复期患者血清中的抗NspA抗体。结果成功表达了功能性NspA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为44 000。并用NspA融合蛋白检测到患者恢复期血清中存在有抗NspA抗体,且滴度为1∶40时,阳性率为90%。结论成功表达了NspA重组蛋白,并检测到自然感染流脑患者恢复期血清中的NspA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氏菌 脑膜炎奈瑟氏菌表面蛋白A 脑膜炎奈瑟氏菌表面蛋白A抗体 血清学分析
原文传递
脑膜炎奈瑟氏菌NspA基因重组乳酸菌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曲英敏 李艳艳 +1 位作者 李景梅 王春凤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用NcoⅠ和KpnⅠ双酶切克隆质粒pMD-18T-NspA及可以在乳酸菌与大肠杆菌之间穿梭表达的载体质粒pW425et,将NspA基因与pW425et表达载体用T4DNA连接酶相连,构建出重组质粒pW425et-NspA,将其转入至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中,筛选阳性重组子进... 用NcoⅠ和KpnⅠ双酶切克隆质粒pMD-18T-NspA及可以在乳酸菌与大肠杆菌之间穿梭表达的载体质粒pW425et,将NspA基因与pW425et表达载体用T4DNA连接酶相连,构建出重组质粒pW425et-NspA,将其转入至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中,筛选阳性重组子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经蛋白电泳可见约18 kD的融合蛋白,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与脑膜炎奈瑟氏菌抗体的反应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氏菌 NspA基因 乳酸表达载体 原核表达
下载PDF
脑膜炎奈瑟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监测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德好 胡绪敬 +3 位作者 徐丽 程晋 胡乐华 谭绪健 《疾病监测》 CAS 1996年第11期405-407,共3页
本文就1966~1993年21个省市分离的218株A、B和C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对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了监测。在108株A群Nm中20株(18.5%)对SMZ耐药,其中17.3%的病人菌株,21.2%的带... 本文就1966~1993年21个省市分离的218株A、B和C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对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了监测。在108株A群Nm中20株(18.5%)对SMZ耐药,其中17.3%的病人菌株,21.2%的带菌者菌株耐药;31株(28.7%)对ASP耐药。在101株B群Nm中40株(39.6%对SMZ耐药。其中43.3%的病人菌株和34.1%的带菌者菌株耐药,17株(16.8%)对ASP,10株(9.9%)对CF耐药。在9株C群Nm中5株对SMZ,2株对ASP耐药。未发现Nm对Chl耐药。实验结果提示我们今后在流脑治疗和化学预防上应加强Nm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监测,这有助于提高这些药物对流脑防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氏菌 药物 耐药监测
下载PDF
水貂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的诊断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明明 邹玲 +1 位作者 刘文华 任慧英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1-43,46,共4页
为了对山东威海某发病水貂场的病死水貂进行病原学诊断,采用病原分离、生化试验、PCR扩增、基因序列比对等方法对分离细菌进行了鉴定,最终确定其病因为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药敏试验,发现该脑膜炎奈瑟氏菌对所有检测药... 为了对山东威海某发病水貂场的病死水貂进行病原学诊断,采用病原分离、生化试验、PCR扩增、基因序列比对等方法对分离细菌进行了鉴定,最终确定其病因为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药敏试验,发现该脑膜炎奈瑟氏菌对所有检测药物均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貂 脑膜炎奈瑟氏菌 PCR 序列比对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应用单克隆抗体和免疫斑点试验对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脂寡糖分型 被引量:3
5
作者 高立慧 胡绪敬 徐兵 《疾病监测》 CAS 1995年第1期5-7,共3页
本研究使用4种抗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脂寡糖的单克隆抗体(McAb)和免疫斑点试验(dot-blotting)首次对我国不同年代和地区收集的91株B群Nm进行了脂寡糖(Lipooli-go-saccharide,... 本研究使用4种抗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脂寡糖的单克隆抗体(McAb)和免疫斑点试验(dot-blotting)首次对我国不同年代和地区收集的91株B群Nm进行了脂寡糖(Lipooli-go-saccharide,LOS)分型,总分型率为90.11%,其中L3.7.9复合型最多,占63.74%,其次为L1.3.7.9复合型,占12.09%。该结果为确定我国引起流脑发病的B群Nm主要LOS型提供了依据,为筛选本国的B群Nm菌苗菌株及其作为菌苗成分的LOS抗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群 脑膜炎奈瑟氏菌 脂寡糖分型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广东省近两年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菌菌群分布及药敏性结果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郭琍 黄志峰 任结梅 《今日药学》 CAS 2011年第12期764-765,共2页
目的了解并分析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菌菌群分布及药敏性。方法无菌收集并分离出临床诊断为流行性脑膜炎病人和带菌者的脑脊液(CSF),将部分CSF接种到巧克力琼脂平板及血琼脂平板中,放置5%CO2孵箱中35℃孵育20~24 h。对培养出来的细菌进... 目的了解并分析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菌菌群分布及药敏性。方法无菌收集并分离出临床诊断为流行性脑膜炎病人和带菌者的脑脊液(CSF),将部分CSF接种到巧克力琼脂平板及血琼脂平板中,放置5%CO2孵箱中35℃孵育20~24 h。对培养出来的细菌进行鉴定。对已鉴定为脑膜炎奈瑟氏菌用MIC法,琼脂稀释法培养基为M-H琼脂补充5%脱纤维羊血,使用11种抗生素进行药敏检测。结果共分离和检出脑膜炎奈瑟氏菌18株,其中A群Nm为0株,B群Nm为9株,C群Nm为6株,Nm未定菌为2株,W135 Nm菌为1株。18株脑膜炎奈瑟氏菌抗生素敏感率较高,其中头孢噻肟(CTX30)、头孢曲松(CRO30)、美罗培南(MEM10)、阿奇霉素(AZM15)、米诺环素(MH30)、氯霉素(C30)、利福平(RD5)和氨苄西林(AM)8种药物敏感率均达到100%。结论广东省地区流行性脑膜炎以奈瑟氏菌B群和C群为主,应引起重视,其抗生素总体药物敏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氏菌 群分布 药物敏感率
下载PDF
脑膜炎奈瑟氏菌Nsp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景梅 曲英敏 +3 位作者 郝凤奇 袁传飞 李艳艳 郑鑫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57-160,共4页
为了获得脑膜炎奈瑟氏菌(Nesseria meningitidis,Nm)表面蛋白A(NspA)基因,从脑膜炎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脑膜炎奈瑟氏菌并对其进行鉴定,然后根据Nsp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体外扩增得到Nsp... 为了获得脑膜炎奈瑟氏菌(Nesseria meningitidis,Nm)表面蛋白A(NspA)基因,从脑膜炎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脑膜炎奈瑟氏菌并对其进行鉴定,然后根据Nsp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体外扩增得到NspA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与Genbank报道的标准菌株相比同源性为100%。克隆获得的基因保持了脑膜炎奈瑟氏菌表面蛋白NspA基因的完整性,保留了其抗原性,为以后进一步开发脑膜炎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氏菌 NspA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广东省脑膜炎奈瑟氏菌porA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惠琼 张巧云 +3 位作者 江立敏 杜志明 刘少梅 罗会明 《华南预防医学》 2002年第3期6-8,共3页
目的 分析广东省在不同流行时期 ,特别是 80年代后期以来脑膜炎奈瑟氏菌 (Nm)的特点。方法 选择 35株A、B、C群流脑菌株 (196 6~ 2 0 0 0年 )进行por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分型研究 ,采用PCR反应扩增p... 目的 分析广东省在不同流行时期 ,特别是 80年代后期以来脑膜炎奈瑟氏菌 (Nm)的特点。方法 选择 35株A、B、C群流脑菌株 (196 6~ 2 0 0 0年 )进行por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分型研究 ,采用PCR反应扩增porA基因 ,PCR产物纯化后经限制性内切酶MspI酶切 ;10 %聚丙烯酰胺凝胶 (PAGE)电泳分离酶切产物 ,银染显色。结果  35株被检菌株分为5种RFLP型 ,2 0株A群菌株 (病人 17株 ,带菌者 3株 )分 3型 ,谱型与我国代表谱型相同 (即a1、a2 、a3型 ) ;11株B群菌株分 5型 ,其中 6株病人菌株每两株 1型 ,分为 3型 (即b2 0 、b2 1、b2 1a2 型 ) ,其中b2 0 型与a3 型谱型相同 ;4株C群菌株有 3株与b2 1a2 菌型相同。结论 不同的血清群可有相同的RFLP谱型 ;A群Nm不同的流行周期有自己优势菌型 ,广东省 6 0年代与 80年代后期至今的代表菌型相同 ,为a3 型 ;B群RFLP谱型比A群变异程度大 ,同一时期分离到的菌株可有几种不同的RFLP谱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氏菌 porA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广东 流行性脑膜炎
下载PDF
流行性脑膜炎密切接触者分离脑膜炎奈瑟氏菌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许晓玲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2743-2744,共2页
[目的]为了检测流行性脑膜炎病例密切接触者脑膜炎奈瑟氏菌带菌状况,有效控制流行性脑膜炎的流行。[方法]依据《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GB16884-1997附录A、B、C方法,对采集的2004~2006年发生的流行性脑膜炎9起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咽... [目的]为了检测流行性脑膜炎病例密切接触者脑膜炎奈瑟氏菌带菌状况,有效控制流行性脑膜炎的流行。[方法]依据《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GB16884-1997附录A、B、C方法,对采集的2004~2006年发生的流行性脑膜炎9起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共计56份进行检测。[结果]3年流行性脑膜炎病例密切接触者脑膜炎奈瑟氏菌检出率为9%;其中检出3株C群,2株A群。[结论]北京地区流行性脑膜炎除A群外C群已经在传播流行,北京地区重点防控人群是外地来京务工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膜炎密切接触者 脑膜炎奈瑟氏菌分离 分析
下载PDF
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抗原及其菌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立慧 《疾病监测》 CAS 1996年第9期345-347,共3页
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抗原及其菌苗的研究进展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102206)高立慧综述胡绪敬审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Neisseriameningitidis,Nm)通过呼... 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抗原及其菌苗的研究进展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102206)高立慧综述胡绪敬审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Neisseriameningitidis,Nm)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脑膜炎奈瑟氏菌 抗原
下载PDF
脑膜炎奈瑟氏菌B群引起一例新生儿流脑的实验室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苏宏 郭月丽 李曲文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46期154-155,共2页
目的:明确诊断并分析1例新生儿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流脑诊断、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生儿疑似流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收集有关临床资料。收集病例的血液标... 目的:明确诊断并分析1例新生儿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流脑诊断、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生儿疑似流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收集有关临床资料。收集病例的血液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咽试子标本并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和分型。结果:病例的血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患儿外祖母咽试子标本均分离到B群流脑菌株,2株菌株对9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结合该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该病例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病例。预防控制B群流脑的关键是主要采取以加强病原学监测、敏感药物使用的综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氏菌B群 实验室诊断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利用正交设计优化脑膜炎奈瑟氏菌Taqman-MGB探针检测反应体系
12
作者 杨艳 刘衡川 +2 位作者 叶运莉 苏红卫 汪川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41-1544,共4页
[目的]建立Taqman-MGB探针检测脑膜炎奈瑟氏菌的最佳反应体系,探讨影响Taqman-MGB探针检测的多个因素。[方法]利用正交设计,从Buffer、TaqDNA聚合酶、引物、Mg2+、探针、dNTP6种因素对实时荧光PCR体系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调,... [目的]建立Taqman-MGB探针检测脑膜炎奈瑟氏菌的最佳反应体系,探讨影响Taqman-MGB探针检测的多个因素。[方法]利用正交设计,从Buffer、TaqDNA聚合酶、引物、Mg2+、探针、dNTP6种因素对实时荧光PCR体系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调,寻求实时荧光PCR反应的最佳反应体系。[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体系为(50μl):Mg2+7.0mmol/L,引物0.6μmol/L,dNTP300μmol/L,TaqDNA聚合酶2.0U,探针0.1μmol/L,Buffer1.5×。[结论]Mg2+是影响实时荧光PCR的重要因素;所得体系反应稳定,正交法实验设计高效、快捷,科学性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氏菌 TAQMAN-MGB探针 正交设计 实时PCR 条件优化
下载PDF
一起由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引起流脑疫情的报道
13
作者 牟怀德 陈霞 +5 位作者 左金容 何君茹 李丹 刘昕亮 李钰 万衍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630-630,共1页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氏菌 流脑 牛奶
下载PDF
正交设计优化脑膜炎奈瑟氏菌PCR反应体系
14
作者 杨艳 叶运莉 +4 位作者 苏红卫 甘仲霖 李爱玲 汪春梅 刘衡川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建立脑膜炎奈瑟氏菌PCR检测的最佳反应体系,探讨影响检测的多个因素。方法:利用正交设计,对膜炎奈瑟氏菌PCR反应体系的4因素(Taq DNA聚合酶、引物、Mg2+、dNTP)在3个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筛选出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结果:正交实... 目的:建立脑膜炎奈瑟氏菌PCR检测的最佳反应体系,探讨影响检测的多个因素。方法:利用正交设计,对膜炎奈瑟氏菌PCR反应体系的4因素(Taq DNA聚合酶、引物、Mg2+、dNTP)在3个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筛选出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结果: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体系为(50μl):TaqDNA聚合酶2.0U,引物0.3μmol/L,Mg2+3.0mmol/L,dNTP100μmol/L。结论:所得体系反应稳定,正交法实验设计高效、快捷,科学性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氏菌 聚合酶链反应 正交设计 条件优化
下载PDF
河南省首次从病人脑脊液分离出C群脑膜炎奈瑟氏菌
15
作者 朱宝兰 杨天英 +3 位作者 辛福莲 景亚丽 洪建光 郭雪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1991年第6期903-904,共2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菌是脑膜炎奈瑟氏菌,现可分成13个血清群,我省自有文献记载以来,流行菌群以A群为主,其B群病例偶有发生,通过多年对流脑病原的监测,于1991年2月23日在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发现一例流脑患者,经细菌学鉴定证实为C群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菌是脑膜炎奈瑟氏菌,现可分成13个血清群,我省自有文献记载以来,流行菌群以A群为主,其B群病例偶有发生,通过多年对流脑病原的监测,于1991年2月23日在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发现一例流脑患者,经细菌学鉴定证实为C群菌引起发病,C群病人的出现在我省还是首次,现将鉴定情况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试验材料: 1、诊断血清:武汉、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北京生物制品检定所供给。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氏菌 流行 学鉴定 人脑脊液 诊断血清 血清群 中心医院 北京生研所 郑州铁路 鉴定情况
下载PDF
普通PCR法与细菌培养法相结合检测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菌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20期123-124,共2页
目的为了提高脑膜炎奈瑟氏菌的检出率、更好的了解承德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菌的带菌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应用普通PCR法与细菌培养法相结合检测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菌。方法分别采用传统的细菌培养法与普通PCR法检测... 目的为了提高脑膜炎奈瑟氏菌的检出率、更好的了解承德市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菌的带菌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应用普通PCR法与细菌培养法相结合检测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菌。方法分别采用传统的细菌培养法与普通PCR法检测技术对2012-2013年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菌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在2012-2013年459份健康人群检测脑膜炎奈瑟氏菌。细菌培养法检出脑膜炎奈瑟氏菌8株,检出B群4株,X群1株、C群2株,在血清上出现不可分群的流脑菌株1份。普通PCR与细菌培养联合应用检出脑膜炎奈瑟氏菌11株,检出B群6株,X群2株、C群2株、W135群1株,不存在不可分群现象。结论通过普通PCR法与细菌培养法相结合在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菌检测中的应用更适应于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菌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膜炎奈瑟氏菌 培养法 荧光PCR 检验
下载PDF
脑膜炎奈瑟氏菌C群引起的流脑1例报告
17
作者 张亮 姚文虎 沈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11期1265-1265,共1页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氏菌C群 流脑
下载PDF
我国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单克隆抗体分型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新式 胡绪敬 +1 位作者 高立慧 王君 《疾病监测》 CAS 1994年第2期33-35,共3页
为了阐明自七十年代以来在我国11个省和2个直辖市流脑病人和带菌者中所分离的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之间的流行病学关系,应用抗脑膜炎奈瑟氏菌1类和2/3类外膜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和全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Wth... 为了阐明自七十年代以来在我国11个省和2个直辖市流脑病人和带菌者中所分离的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之间的流行病学关系,应用抗脑膜炎奈瑟氏菌1类和2/3类外膜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和全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WtholeCell-ELISA)对109株B群Nm进行分型及分亚型检定。初步结果表明。上述菌株可分成6个型,分型率为34.9%(38/109),其中15型较多,占15.6%。67株可分为12个亚型及复合亚型,分亚型率为61.5%,其中以P1.2亚型最为多见,占可分亚型菌株的47.8%(32/67),其次为P1.12亚型,占13.4%(9/67)。在比较病人菌株与带菌者菌株的型别时发现,前者存在明显的优势亚型,即P1.2亚型,占可分亚型病人菌株的64.4%(29/45)。而后者中仅1株为P1.2亚型。该亚型主要发现于1984年以后,地区分布较为广泛,是目前引起我国B群流脑发病的主要亚型。分析结果还初步解释了我国B群流脑带菌率高发病率较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群 脑膜炎奈瑟氏菌 分型 流行性 脑脊髓膜炎
全文增补中
分离脑膜炎奈瑟氏菌新培养基的研究
19
作者 张译 宓蕊 +1 位作者 董舒平 桑海燕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4年第3期194-197,共4页
脑膜炎奈瑟氏菌的分离培养,多年来均应用巧克力双抗琼脂(简称PV)作为分离培养基,该培养基的分离效果令人十分满意。因而被采用至今,深受检验工作者的欢迎。但因制作培养基时,需使用新鲜脱纤维羊血,不但血液来源不易,造价高,且制作程序复... 脑膜炎奈瑟氏菌的分离培养,多年来均应用巧克力双抗琼脂(简称PV)作为分离培养基,该培养基的分离效果令人十分满意。因而被采用至今,深受检验工作者的欢迎。但因制作培养基时,需使用新鲜脱纤维羊血,不但血液来源不易,造价高,且制作程序复杂,使用者深感繁琐,迫使众多医学科学工作者,对研制替代培养基进行了努力。卵黄双抗琼脂(EPV)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氏菌 双抗 血液来源 奈瑟 制作程序 生化鉴定 分离率 血清学鉴定 血清群 多粘
下载PDF
常山县1979—1999年脑膜炎奈瑟氏菌带菌情况流行病学调查
20
作者 朱水源 张建民 张政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0年第3期303-304,共2页
关键词 流行性脑膜炎 脑膜炎奈瑟氏菌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