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64篇文章
< 1 2 2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神经功能及微炎症的影响
1
作者 朱深海 何少武 +1 位作者 李霞 吴钟其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目的分析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神经功能及微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7,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和对照组(n=49,常规经脑回皮质手术)。比较两组患者脑... 目的分析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神经功能及微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7,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和对照组(n=49,常规经脑回皮质手术)。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外周阻力(Rv)、平均血流量(Qm)、平均血流速度(Vm)]、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血清神经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NPY)]、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意识恢复时长、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Rv均降低,Qm、Vm均升高,血清NSE、NGF、NPY、MMP-9、hs-CRP、TNF-α水平及NHI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气管切开、脑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脑沟裂间隙入路手术能有效改善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和脑血流,减轻微炎症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裂间隙入路 基底核区高血压出血 脑血流动力学 神经功能 微炎症
下载PDF
脑血流自动调节及神经血管耦联机制在颈动脉支架围术期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陶昀璐 周福波 +1 位作者 崔柳平(综述) 邢英琦(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17,F0002,共5页
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系指在一定血压或脑灌注压波动范围内,通过脑小血管的舒缩功能维持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相对稳定的能力。缺血性脑血管相关疾病可导致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其相关机制尚不... 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系指在一定血压或脑灌注压波动范围内,通过脑小血管的舒缩功能维持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相对稳定的能力。缺血性脑血管相关疾病可导致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其相关机制尚不明确。针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是当前热点,CA及神经血管耦联(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在颈动脉支架围术期的监测同样发挥着重要价值。本文主要就CA和NVC在颈动脉支架围术期监测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探讨CA及NVC在颈动脉支架围术期进行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 脑血流自动调节 神经血管耦联
下载PDF
针刺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脑血流指标的影响临床观察
3
作者 张云海 谢维 +1 位作者 柳松涛 邓梦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13-0016,共4页
探讨针刺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脑血流指标的影响。方法 择选104例的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具体时间段在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之间,分组方式根据治疗方式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选择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进行干预,研究组是针刺治疗干预。结... 探讨针刺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脑血流指标的影响。方法 择选104例的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具体时间段在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之间,分组方式根据治疗方式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选择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进行干预,研究组是针刺治疗干预。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较之后确认,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认知功能评分更好且对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少(P<0.05);研究组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好(P<0.05)。结论 针刺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的整体治疗效果,改善机体脑血流指标,恢复认知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利钠肽(rhBNP) 针刺 脓毒症相关性 脑血流指标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活血化瘀通络方联合火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D-二聚体、IL-6、TNF-a的影响
4
作者 杨雪 李亦聪 +2 位作者 林景琳 余文林 李轶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 探究活血化瘀通络方联合火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D-二聚体、白介素-6(interleakin-6,IL-6)、肿瘤坏死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2月—2022年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 目的 探究活血化瘀通络方联合火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D-二聚体、白介素-6(interleakin-6,IL-6)、肿瘤坏死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2月—2022年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中医康复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包含阿司匹林肠溶片、依达拉奉、复方甘露醇、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活血化瘀通络方联合火针刺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血流动力学指标、D-二聚体、IL-6、TNF-α、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峰值流速(spectral atlas systolic peak velocity, Vs)、舒张末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 Vd)、平均流速(mean velocity, Vm)、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e index, PI)、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 RI)等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Vs、Vd、Vm、PI、RI等水平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ore, NFDS)、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SS-QOL)评分降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增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NFDS评分、SS-QOL评分降低,MMSE评分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D-二聚体、IL-6、TNF-α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D-二聚体、IL-6、TNF-α水平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化瘀通络方联合火针刺法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血清D-二聚体、TNF-α和IL-6的合成与释放具有密切相关性,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通络方 火针刺法 急性梗死 脑血流动力学 D-二聚体 IL-6 TNF-α
原文传递
头痛宁胶囊辅助治疗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灌注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赵璇 孙军连 高秀先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9-22,31,共5页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辅助治疗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灌注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辅助治疗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灌注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头痛宁胶囊辅助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脑血流灌注指标、偏头痛发作、血清指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ACA、MCA、PCA平均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少于本组治疗前,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ICAM-1、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功能限制、功能障碍、情感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给予头痛宁胶囊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脑血流灌注,改善偏头痛状况,提升生活质量,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头痛宁胶囊 脑血流灌注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通脑益气方对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6
作者 苏晓燕 陈兆耀 张林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4期629-633,共5页
目的观察通脑益气方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凝、调脂、营养神经等基础性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性对... 目的观察通脑益气方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凝、调脂、营养神经等基础性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性对症治疗外给予通脑益气方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神经和炎症相关因子差异,评估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各脑血流灌注指标、各神经相关因子、炎症相关因子、中医症状评分、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量、V_(max)、V_(min)与治疗前比较升高,RI则降低;且观察组平均血流量、V_(max)、V_(min)与对照组比较更高,RI则更低(均P<0.05)。两组治疗后NT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升高,S-100β蛋白、NSE水平则降低;且观察组NT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更高,S-100β蛋白、NSE水平则更低(均P<0.05)。两组治疗后MMP-9、NLR、IL-6、CXCL1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MMP-9、NLR、IL-6、CXCL1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感觉减退、面色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半身不遂、舌强语謇、感觉减退、面色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升高,NIHSS评分则降低,且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观察组则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通脑益气方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可调节神经和炎症相关因子表达,改善脑血流灌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梗死 益气方 神经功能 脑血流灌注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通窍活血汤对缺血性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7
作者 郭明迪 刘姿瑶 +1 位作者 张小倩 阎丽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通窍活血汤对缺血性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缺血性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在此... 目的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通窍活血汤对缺血性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缺血性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通窍活血汤,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测定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氧化应激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5.00%(34/40)]低于观察组[97.50%(39/4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双侧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最大峰值流速(Vs)均升高,阻力指数(RI)降低;而且观察组治疗后双侧大脑动脉Vm、Vs均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及血浆黏度均降低;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及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血清丙二醛(MDA)水平降低;而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率[25.00%(11/40)]与观察组[15.00%(6/40)]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久病入络”理论使用通窍活血汤对缺血性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抑制氧化应激,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病入络 通窍活血汤 继发性癫痫 脑血流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针灸推拿联合黄芪穴位注射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脑血流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张锦 付晨瑜 +1 位作者 刘雁 曹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分析针灸推拿联合黄芪穴位注射对脑性瘫痪(脑瘫,CP)患儿运动功能、脑血流的影响。方法100例C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常规组实施针灸推拿疗法,治疗组实施针灸推拿联合黄芪穴位注射疗法。... 目的分析针灸推拿联合黄芪穴位注射对脑性瘫痪(脑瘫,CP)患儿运动功能、脑血流的影响。方法100例C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常规组实施针灸推拿疗法,治疗组实施针灸推拿联合黄芪穴位注射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脑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分及脑血流情况[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PI)]。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2.00%,组间比较体现出差异性表现(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FMFM评分组间比较显示出相似性表现(P>0.05);治疗后,治疗组GMFM评分(199.76±21.22)分、FMFM评分(154.37±14.65)分相较于常规组的(176.56±20.34)、(141.43±13.48)分更高,组间比较均体现出差异性表现(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MCA、ACA、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PI比较显示出相似性表现(P>0.05);治疗后,治疗组MCA、ACA、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48.21±6.37)、(36.25±3.45)、(33.27±3.78)cm/s,高于常规组的(42.45±6.53)、(34.78±3.27)、(30.76±4.12)cm/s,PI(0.87±0.23)低于常规组的(1.23±0.45),组间比较均体现出差异性表现(P<0.05)。结论将针灸推拿与黄芪穴位注射联合应用在CP患儿治疗中,可以对患儿的粗大、精细运动功能进行改善,同时可以改善脑血流情况,使CP患儿的肌张力、姿势异常得到显著改善,起到不可替代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推拿 穴位注射 黄芪 性瘫痪 运动功能 脑血流
下载PDF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抑郁症关系研究
9
作者 邓祥瑞 张晓娟 +1 位作者 陈睿 钟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77-381,共5页
目的:分析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纳入抑郁症患者114例为抑郁症组,纳入体检健康者90例为正常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CIMT。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评分,分... 目的:分析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纳入抑郁症患者114例为抑郁症组,纳入体检健康者90例为正常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CIMT。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评分,分析抑郁症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IMT与HAMD-24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家庭关系和家庭收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抑郁症组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末端(TICA)及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低于正常组,CIMT高于正常组(均P<0.05)。两组左侧ACA、左侧TICA、双侧MCA、BA的脉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抑郁症组HAMD-24评分为高于正常组(P<0.05)。双侧ACA、MCA、TICA及BA的Vs、Vd、Vm与HAMD-24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PI、RI与HAMD-24评分无相关性(均P>0.05)。CIMT与HAMD-24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CIMT存在异常,且与患者抑郁程度存在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脑血流动力学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 关系
下载PDF
血必净联合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成国 董三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10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34)与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控制性阶...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10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34)与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血必净联合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较对照组(76.47%)更高(P<0.05)。术后7 d,两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较术前均增加(P<0.05),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均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CBV、CBF均更高(P<0.05),TTP、MTT均更短(P<0.05)。术后7 d,两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较术前均提高(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GOS评分更高(P<0.05),CSS评分更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88%)较对照组(26.47%)更低(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促进临床疗效提高,增强脑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损伤 血必净 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PWI-MRI与CTP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效果对比
11
作者 杜锐莉 张丹卉 谢卫东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4-15,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PWI-MRI与CTP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烟雾病患者36例(经过DSA或TOF-MRA证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PWI-MRI与CTP分别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观察脑血容量(CBV)、... 目的探究分析PWI-MRI与CTP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烟雾病患者36例(经过DSA或TOF-MRA证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PWI-MRI与CTP分别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观察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结果PWI-MRI与CTP在对患者CBV、CBF、MTT、TTP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WI-MRI与CTP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均具备诊断价值,临床上根据需求做诊断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I-MRI CTP 烟雾病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中药熏蒸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对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钱跃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与针刺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熏蒸治疗对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月—2023年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4...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与针刺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熏蒸治疗对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月—2023年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接受中药熏蒸治疗。对比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大脑动脉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平均血流速度指标水平为(58.71±6.23)cm/s,高于对照组的(53.80±5.65)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0,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和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熏蒸治疗,可促使脑梗死偏瘫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大幅度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全面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蒸 针刺 梗死偏瘫 脑血流动力学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3
作者 赵芳妮 马亚红 王文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66-69,82,共5页
目的分析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编号,依据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 目的分析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编号,依据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细胞比容(HCT)及血沉(ES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VA)和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收缩期峰流速度(Vs)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100β、内皮缩血管肽-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提升神经功能,且安全性理想,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阿替普酶 血栓通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对脑供血不足性眩晕者脑血流、D-D、ET-1、NO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杨乾乾 苗素云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6期37-39,44,共4页
目的探讨采取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D-二聚体(DD)、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指标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动脉供血不足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 目的探讨采取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D-二聚体(DD)、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指标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动脉供血不足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选择经静脉滴注倍他司汀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用干预的基础上,同时联合应用血塞通注射液药物治疗。两组持续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的血流速度]以及血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D-D、ET-1、NO]相关指标变化,比较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2个疗程,BA、LVA、RVA各血流速度、血清NO结果相比于在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并且观察组诸类项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D-D、ET-1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满意,可改善脑血流动力学,降低D-D、ET-1水平,上调血清NO水平,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血塞通 倍他司汀 脑血流动力学 D-二聚体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化痰定眩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老年眩晕的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15
作者 王冬梅 尹杰 +1 位作者 马艳华 范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眩晕患者应用化痰定眩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老年眩晕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倍他司汀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眩晕患者应用化痰定眩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老年眩晕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化痰定眩方治疗,两组均治疗15 d。对比两组治疗后15 d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脑血流速度,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5 d,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聚集(PAG)指数、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及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 d,观察组WBV、PV、HCT、PAG指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ACA、MCA及PCA血流速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痰定眩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可改善老年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加快脑血流速度,临床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化痰定眩方 倍他司汀 痰浊上蒙型 脑血流速度
下载PDF
通络化痰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脑血流参数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王东育 韩小丹 +1 位作者 王磊 肖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323-1326,共4页
目的:探讨通络化痰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脑血流参数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北京中医医院平谷医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阿... 目的:探讨通络化痰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脑血流参数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北京中医医院平谷医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每次40 mg、每日1次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络化痰汤400 mL/d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脑血流参数、炎性因子水平及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IMT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IMT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血流参数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化痰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脑血流参数水平,促进认知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通络化痰汤 阿托伐他汀 脑血流参数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17
作者 王广军 纵锋 +4 位作者 王忠全 刘娜 程建 祁昌翠 秦文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2022年1月-2022年12月伊犁州奎屯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经脱落或剔除后纳入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对照...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2022年1月-2022年12月伊犁州奎屯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经脱落或剔除后纳入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50例、试验组7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脑血流动力学、血清学指标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2周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左侧颈总动脉动态阻力(dynamic resistance,DR)、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Rv)及血清钙结合蛋白β(calcium-binding proteinβ,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及左侧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率(Vm)、平均血流量(Qm)与治疗前比较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调节血清学指标水平变化,进而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反应和自理能力的改善,提高临床疗效,且并未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血栓通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脑血流动力学 血清学
下载PDF
TCD脑血流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指导血压调控的应用
18
作者 王彦 李俊青 +4 位作者 郭全周 刘红霞 宋志俊 李丹 苗振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超声多普勒系统(TCD)监测脑血流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指导血压个体化调控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40例拟行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男性74例,女性66例;年龄45~65岁,...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超声多普勒系统(TCD)监测脑血流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指导血压个体化调控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40例拟行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男性74例,女性66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7.41岁;糖尿病10例,高血压12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Ⅱ级30例,Ⅲ级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为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段控制血压,研究组根据TCD脑血流参数指导调节血压。术中连续监测两组患者的有创动脉压力并对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进行监测。记录两组各个时刻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及外周有创动脉收缩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统计术中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发生次数及术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硝酸甘油、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低于对照组[(34.87±10.27)μg vs(48.56±6.92)μg、(15.97±4.54)μg vs(24.15±3.99)μg。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2.86%vs 19.40%。P<0.05)。在T00、T0、T3和T4时,两组间Vm值和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和T2时,研究组Vm值和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T1:(38.87±6.19)cm/s vs(44.42±4.16)cm/s,(119.84±8.12)mmHg vs(150.78±6.51)mmHg;T2:(29.46±4.58)cm/s vs(34.94±3.64)cm/s,(142.04±10.91)mmHg vs(152.23±5.84)mmHg。P<0.05]。其中两组患者在T2时Vm值显著下降[(29.46±4.58)cm/s vs(34.94±3.64)cm/s。P<0.05],收缩压值显著上升[(142.04±10.91)mmHg vs(152.23±5.84)mmHg。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14%vs 20.90%。P<0.05)。研究组CEA后颈动脉超声心动图改变或术后再狭窄<50%、50%~69%和继发血栓形成的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2.86%vs 11.94%、2.86%vs 13.43%、1.43%vs 8.96%、0.00%vs 5.97%。P<0.05)。结论TCD监测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对CEA麻醉中血压的调控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实现血压个体化调控,提高血压调控准确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系统 术中监测 脑血流 血压个体化调控
原文传递
老年脑小血管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与H型高血压脑血流动力学的关系研究
19
作者 丁娜 白金娟 +3 位作者 崔凌 田龙 胡浩 张爱玲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20,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脑小血管病(CVS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与H型高血压、脑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对82例老年CVS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认知功能将其分为正常组(27例)、轻度组(30例)、中度组(15... 目的分析老年脑小血管病(CVS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与H型高血压、脑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对82例老年CVS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认知功能将其分为正常组(27例)、轻度组(30例)、中度组(15例)、重度组(10例)。比较四组H型高血压占比、同型半胱氨酸(Hcy)、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动脉、前动脉搏动指数(PI)及平均血流速度(Vm)]。通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与血浆Hcy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结果不同认知功能组患者血浆Hcy水平、H型高血压占比、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及脉压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认知功能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前动脉PI及V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回归分析显示,入组患者MoCA评分与血浆Hcy水平、大脑中动脉PI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CVS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功能损伤,其严重程度与血浆Hcy水平、大脑中动脉PI指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疾病 认知功能 脑血流动力学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20
作者 徐四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864-868,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灌注以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驻马店市中医院需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的7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灌注以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驻马店市中医院需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的7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颞叶皮质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短期疗效、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脑血流灌注指标[局部脑血流量(r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局部脑血容量(rCBV)]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术后2个月临床疗效优于B组,A组患者血肿清除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rCBV、rCBF以及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rCBV、rCBF均上升,MTT均下降,且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术后并发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短期疗效及血肿清除率,改善颅脑血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性出血 脑血流灌注 短期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