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9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化瘀通络方联合火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D-二聚体、IL-6、TNF-a的影响
1
作者 杨雪 李亦聪 +2 位作者 林景琳 余文林 李轶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 探究活血化瘀通络方联合火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D-二聚体、白介素-6(interleakin-6,IL-6)、肿瘤坏死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2月—2022年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 目的 探究活血化瘀通络方联合火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D-二聚体、白介素-6(interleakin-6,IL-6)、肿瘤坏死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2月—2022年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中医康复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包含阿司匹林肠溶片、依达拉奉、复方甘露醇、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活血化瘀通络方联合火针刺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血流动力学指标、D-二聚体、IL-6、TNF-α、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峰值流速(spectral atlas systolic peak velocity, Vs)、舒张末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 Vd)、平均流速(mean velocity, Vm)、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e index, PI)、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 RI)等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Vs、Vd、Vm、PI、RI等水平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ore, NFDS)、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SS-QOL)评分降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增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NFDS评分、SS-QOL评分降低,MMSE评分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D-二聚体、IL-6、TNF-α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D-二聚体、IL-6、TNF-α水平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化瘀通络方联合火针刺法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血清D-二聚体、TNF-α和IL-6的合成与释放具有密切相关性,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通络方 火针刺法 急性梗死 脑血流动力学 D-二聚体 IL-6 TNF-α
原文传递
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通窍活血汤对缺血性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
作者 郭明迪 刘姿瑶 +1 位作者 张小倩 阎丽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通窍活血汤对缺血性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缺血性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在此... 目的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通窍活血汤对缺血性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缺血性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通窍活血汤,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测定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氧化应激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5.00%(34/40)]低于观察组[97.50%(39/4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双侧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最大峰值流速(Vs)均升高,阻力指数(RI)降低;而且观察组治疗后双侧大脑动脉Vm、Vs均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及血浆黏度均降低;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及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血清丙二醛(MDA)水平降低;而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率[25.00%(11/40)]与观察组[15.00%(6/40)]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久病入络”理论使用通窍活血汤对缺血性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抑制氧化应激,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病入络 通窍活血汤 继发性癫痫 脑血流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抑郁症关系研究
3
作者 邓祥瑞 张晓娟 +1 位作者 陈睿 钟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77-381,共5页
目的:分析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纳入抑郁症患者114例为抑郁症组,纳入体检健康者90例为正常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CIMT。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评分,分... 目的:分析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纳入抑郁症患者114例为抑郁症组,纳入体检健康者90例为正常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CIMT。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评分,分析抑郁症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IMT与HAMD-24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家庭关系和家庭收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抑郁症组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末端(TICA)及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低于正常组,CIMT高于正常组(均P<0.05)。两组左侧ACA、左侧TICA、双侧MCA、BA的脉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抑郁症组HAMD-24评分为高于正常组(P<0.05)。双侧ACA、MCA、TICA及BA的Vs、Vd、Vm与HAMD-24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PI、RI与HAMD-24评分无相关性(均P>0.05)。CIMT与HAMD-24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CIMT存在异常,且与患者抑郁程度存在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脑血流动力学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 关系
下载PDF
血必净联合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尹成国 董三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10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34)与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控制性阶...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10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34)与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血必净联合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较对照组(76.47%)更高(P<0.05)。术后7 d,两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较术前均增加(P<0.05),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均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CBV、CBF均更高(P<0.05),TTP、MTT均更短(P<0.05)。术后7 d,两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较术前均提高(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GOS评分更高(P<0.05),CSS评分更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88%)较对照组(26.47%)更低(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促进临床疗效提高,增强脑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损伤 血必净 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中药熏蒸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对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钱跃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与针刺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熏蒸治疗对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月—2023年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4...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与针刺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熏蒸治疗对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月—2023年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接受中药熏蒸治疗。对比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大脑动脉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平均血流速度指标水平为(58.71±6.23)cm/s,高于对照组的(53.80±5.65)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0,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和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熏蒸治疗,可促使脑梗死偏瘫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大幅度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全面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蒸 针刺 梗死偏瘫 脑血流动力学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PWI-MRI与CTP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效果对比
6
作者 杜锐莉 张丹卉 谢卫东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4-15,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PWI-MRI与CTP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烟雾病患者36例(经过DSA或TOF-MRA证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PWI-MRI与CTP分别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观察脑血容量(CBV)、... 目的探究分析PWI-MRI与CTP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烟雾病患者36例(经过DSA或TOF-MRA证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PWI-MRI与CTP分别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观察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结果PWI-MRI与CTP在对患者CBV、CBF、MTT、TTP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WI-MRI与CTP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均具备诊断价值,临床上根据需求做诊断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I-MRI CTP 烟雾病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7
作者 赵芳妮 马亚红 王文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66-69,82,共5页
目的分析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编号,依据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 目的分析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编号,依据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细胞比容(HCT)及血沉(ES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动脉(VA)和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收缩期峰流速度(Vs)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100β、内皮缩血管肽-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提升神经功能,且安全性理想,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阿替普酶 血栓通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王广军 纵锋 +4 位作者 王忠全 刘娜 程建 祁昌翠 秦文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2022年1月-2022年12月伊犁州奎屯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经脱落或剔除后纳入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对照...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2022年1月-2022年12月伊犁州奎屯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经脱落或剔除后纳入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50例、试验组7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脑血流动力学、血清学指标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2周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左侧颈总动脉动态阻力(dynamic resistance,DR)、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Rv)及血清钙结合蛋白β(calcium-binding proteinβ,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及左侧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率(Vm)、平均血流量(Qm)与治疗前比较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调节血清学指标水平变化,进而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反应和自理能力的改善,提高临床疗效,且并未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血栓通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脑血流动力学 血清学
下载PDF
老年脑小血管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与H型高血压脑血流动力学的关系研究
9
作者 丁娜 白金娟 +3 位作者 崔凌 田龙 胡浩 张爱玲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6-20,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脑小血管病(CVS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与H型高血压、脑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对82例老年CVS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认知功能将其分为正常组(27例)、轻度组(30例)、中度组(15... 目的分析老年脑小血管病(CVS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与H型高血压、脑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对82例老年CVS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认知功能将其分为正常组(27例)、轻度组(30例)、中度组(15例)、重度组(10例)。比较四组H型高血压占比、同型半胱氨酸(Hcy)、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动脉、前动脉搏动指数(PI)及平均血流速度(Vm)]。通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与血浆Hcy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结果不同认知功能组患者血浆Hcy水平、H型高血压占比、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及脉压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认知功能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前动脉PI及V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回归分析显示,入组患者MoCA评分与血浆Hcy水平、大脑中动脉PI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CVS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功能损伤,其严重程度与血浆Hcy水平、大脑中动脉PI指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疾病 认知功能 脑血流动力学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熄风化痰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0
作者 王欣宇 唐新桥 +3 位作者 李兰 罗勇 陈慧敏 谢智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384-1388,共5页
目的:观察熄风化痰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1∶1分为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与采用熄风化痰方联合... 目的:观察熄风化痰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1∶1分为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与采用熄风化痰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辅助常规西医治疗的观察组,每组39例,均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神经损伤标志物、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4.36%(χ^(2)=4.523,P=0.033);治疗后,观察组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血流速度(PSV)快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及血浆黏度指数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熄风化痰方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可有效促进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脑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度,加快血流动力,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熄风化痰方 开窍针法 脑血流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不同颅骨修补时机对创伤性颅脑重型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尚彬 陈华轩 +2 位作者 罗波 张渊 云德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颅骨修补时机对创伤性颅脑重型损伤(STB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行颅骨修补的STBI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n=45)与对照组(n=45),两组分别于去骨瓣减压... 目的研究不同颅骨修补时机对创伤性颅脑重型损伤(STB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行颅骨修补的STBI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n=45)与对照组(n=45),两组分别于去骨瓣减压术(DC)后4~6周、3~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观察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精神状况、日常生活能力;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及后动脉(PCA)血流速度;以及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早期组mRS评分、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ACA、MCA及PCA血流速度及MMSE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DC术后3~6个月颅骨修补,DC术后4~6周行颅骨修补可有效恢复STBI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使其精神状况得到显著提振,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时机 颅骨修补术 创伤性颅重型损伤 神经功能 脑血流动力学 预后
下载PDF
补肾化浊活血方联合盐酸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王立功 寇绍杰 +2 位作者 苏惠娟 郑春欢 吴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743-746,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化浊活血方联合盐酸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4月医院确诊为血管性痴呆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录入计算机系统,随机编号排序,将序号奇数位纳入对照组(31... 目的探讨补肾化浊活血方联合盐酸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4月医院确诊为血管性痴呆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录入计算机系统,随机编号排序,将序号奇数位纳入对照组(31例)接受盐酸美金刚治疗,将序号偶数位纳入观察组(31例)接受补肾化浊活血方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疗程,每个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_(前))、大脑中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_(中))、大脑后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_(后))]、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认知功能障碍评分(MMSE)]、中医证候[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血清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_(前)指标、V_(中)指标、V_(后)指标、MOCA评分、MMSE评分、BDNF指标、NGF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SDSVD评分、NSE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化浊活血方联合盐酸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效用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临床症状、神经功能以及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化浊活血方 盐酸美金刚 血管性痴呆 脑血流动力学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颅脑降温仪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脑损伤程度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3
作者 陈宣烨 金海霞 余晓丽 《医疗装备》 2024年第4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降温仪对重症颅脑损伤(STBI)患者颅内压、脑损伤程度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80例STB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降颅内压、营养神经、改善脑循... 目的探讨颅脑降温仪对重症颅脑损伤(STBI)患者颅内压、脑损伤程度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80例STB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降颅内压、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及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基础治疗,有手术指征者给予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冰袋或冰帽等常规降温措施进行亚低温治疗,试验组采用颅脑降温仪进行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5 d后的神经功能指标[包括改良爱丁堡-斯堪纳维亚评分量表(MES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颅内压、脑损伤程度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脉搏波波速和搏动指数(PI)]。结果治疗5 d后,两组MES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MES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压及血清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脉搏波波速均高于治疗前,PI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脉搏波波速均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降温仪亚低温治疗用于STBI患者较冰袋或冰帽等常规降温措施更有优势,不仅可减轻脑损伤程度,保护神经功能,而且可减轻继发性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损伤 降温仪 亚低温治疗 神经功能 颅内压 损伤程度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镇肝熄风汤加减结合氟桂利嗪对眩晕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14
作者 黎翠婷 孙焕文 +2 位作者 庞增园 邱文威 冷彧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分析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眩晕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南方医院白云分院收治的80例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入组者均行改善微循环、对症支持及减少声光... 目的分析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眩晕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南方医院白云分院收治的80例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入组者均行改善微循环、对症支持及减少声光刺激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疗效、眩晕程度评分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较对照组的70.00%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ean,Vm)水平较对照组更高,血管搏动指数(pulsitility index,PI)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眩晕评分量表(dizziness assessment rating scale,DARS)、眩晕障碍调查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眩晕患者,有利于减轻患者眩晕程度,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肝熄风汤 眩晕 脑血流动力学 氟桂利嗪 眩晕障碍调查量表 血管搏动指数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15
作者 王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依达组(n=30)和阿托+依达+右莰组(n=30)。阿...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依达组(n=30)和阿托+依达+右莰组(n=30)。阿托+依达组采用阿托伐他汀+依达拉奉治疗,阿托+依达+右莰组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小血流量(Qmin)、最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去甲肾上腺素(NE)、丙二醛(MDA)]、炎症反应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阿托+依达+右莰组Qmin、Vmin、Vmean、SOD均高于阿托+依达组,NE、MDA、hs-CRP、IL-6、TNF-α、NIHSS评分均低于阿托+依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阿托伐他汀 依达拉奉右莰醇 脑血流动力学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结合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颈动脉超声指标的影响
16
作者 张茹茵 刘洁 孟灵娜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7-18,共2页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右莰醇结合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颈动脉超声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2年10月收治的453例ACI患者为例,掷硬币法分为2组,对照组(n=220例)采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n=233例...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右莰醇结合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颈动脉超声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2年10月收治的453例ACI患者为例,掷硬币法分为2组,对照组(n=220例)采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n=233例)另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脑血流动力学、颈动脉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χ^(2)值=51.662,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双侧颅内动脉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AC)、大脑前动脉(ACA)水平有所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左侧VA、右侧MAC、左侧ACA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CAD)、阻力指数(R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低切黏度(LSV)、高切黏度(HSV)、红细胞比容(HCT)、血浆黏度(P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用药方案可有效治疗疾病,也可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阿替普酶溶栓 急性梗死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介入治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7
作者 李家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29-0031,共3页
分析介入治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急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资料68例,有充分的诊断依据,按照急诊救治流程,接受相关治疗。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总计2组。两组患者基础处... 分析介入治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急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资料68例,有充分的诊断依据,按照急诊救治流程,接受相关治疗。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总计2组。两组患者基础处理均相同,对照组(n=31例)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观察组(n=37例)予以介入治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的预后情况,同时评价两组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相互比较。结果 经分析,对照组预后正常率(35.48%)低于观察组(59.46%),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状态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两组Vmean和Vmax上升,PI下降(P<0.05);并且治疗3个月观察组Vmean和Vmax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介入治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有助于改善缺血性卒中的预后情况,促进脑血流动力学的恢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TCD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大面积脑梗死颅内侧支循环代偿及神经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鑫 张翼 +2 位作者 杨旭 周华勇 贾晓慧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5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大面积梗死颅内侧支循环代偿及神经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08-2022-08在南充市中心医院治疗的大面积梗死患者86例,其中单纯前交通动脉(ACoA)代偿患者20例,单纯后交通动脉(PCoA)代偿患...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大面积梗死颅内侧支循环代偿及神经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08-2022-08在南充市中心医院治疗的大面积梗死患者86例,其中单纯前交通动脉(ACoA)代偿患者20例,单纯后交通动脉(PCoA)代偿患者18例,单纯眼动脉(OA)代偿患者15例,ACoA合并PCoA代偿患者20例,无侧支代偿患者13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良好患者68例,预后不良患者18例;比较各分层患者TCD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峰值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的差异,分析其与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代偿及神经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2周后大脑中动脉Vs、Vd和Vm比较中:ACoA合并PCoA代偿组>ACoA代偿组>PCoA代偿组>OA代偿组>无侧支代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周后大脑中动脉PI、RI比较中:ACoA合并PCoA代偿组<PCoA代偿组、OA代偿组和无侧支代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周后NIHSS评分比较中,ACoA合并PCoA代偿组<ACoA代偿组<PCoA代偿组<OA代偿组、无侧支代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周后Vs、Vd、Vm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344、-0.356和-0.339,P<0.05),PI、RI和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60和0.329,P<0.05)。预后良好组入院2周后Vs、Vd和Vm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而PI和RI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TCD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大面积脑梗死颅内侧支循环代偿、神经预后存在相关性,有侧支代偿及预后良好患者其TCD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血流动力学参数 大面积梗死 颅内侧支循环代偿
下载PDF
续命汤化裁方治疗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19
作者 赵小敏 易晓净 +4 位作者 侯发雷 郝坤 伍超 王书敏 王红胜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4期685-688,共4页
目的观察续命汤化裁方治疗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根据指南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续命汤化裁方内服。两组均治疗... 目的观察续命汤化裁方治疗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根据指南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续命汤化裁方内服。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风痰瘀阻证症状评分、疗效以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上升,治疗组上述指标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风痰瘀阻证症状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后,两组双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流速(Vm)明显升高,血管阻力指数(RI)显著降低,治疗组以上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运用续命汤化裁方治疗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疗效更优,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以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风痰瘀阻证 续命汤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抽提透刺针法为主改善小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及对其血管新生、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
作者 孙金鹏 崔友祥 +3 位作者 陈华 王磊磊 刘国华 胡方梅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7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以抽提透刺针法为主对小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其血管新生指标、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4例小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透刺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合传统平衡康复训练加肌力训练,透刺组在对... 目的:探讨以抽提透刺针法为主对小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其血管新生指标、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4例小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透刺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合传统平衡康复训练加肌力训练,透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抽提透刺针法治疗,1次/d,每5 d休息2 d,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徒手肌力评定量表(MMT)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Fug-Meyer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多普勒超声探测脑血流动力参数,ELISA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结果:治疗后透刺组患者BBS评分、PASS评分、MMT评分、FMA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透刺组与对照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透刺组患者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峰值流速(Vd)、平均流速(Vm)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透刺组患者VEGF、PDGF、Ang-1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bFGF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抽提透刺针法为主能够明显改善小脑梗死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脑血管新生、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抽提透刺针法 平衡功能 血管新生 脑血流动力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