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痛宁胶囊辅助治疗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灌注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赵璇 孙军连 高秀先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9-22,31,共5页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辅助治疗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灌注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辅助治疗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灌注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头痛宁胶囊辅助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脑血流灌注指标、偏头痛发作、血清指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ACA、MCA、PCA平均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少于本组治疗前,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ICAM-1、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功能限制、功能障碍、情感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给予头痛宁胶囊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脑血流灌注,改善偏头痛状况,提升生活质量,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头痛宁胶囊 脑血流灌注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通脑益气方对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2
作者 苏晓燕 陈兆耀 张林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4期629-633,共5页
目的观察通脑益气方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凝、调脂、营养神经等基础性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性对... 目的观察通脑益气方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脑血流灌注、神经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凝、调脂、营养神经等基础性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性对症治疗外给予通脑益气方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神经和炎症相关因子差异,评估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各脑血流灌注指标、各神经相关因子、炎症相关因子、中医症状评分、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量、V_(max)、V_(min)与治疗前比较升高,RI则降低;且观察组平均血流量、V_(max)、V_(min)与对照组比较更高,RI则更低(均P<0.05)。两组治疗后NT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升高,S-100β蛋白、NSE水平则降低;且观察组NT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更高,S-100β蛋白、NSE水平则更低(均P<0.05)。两组治疗后MMP-9、NLR、IL-6、CXCL1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MMP-9、NLR、IL-6、CXCL1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感觉减退、面色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半身不遂、舌强语謇、感觉减退、面色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升高,NIHSS评分则降低,且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观察组则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通脑益气方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可调节神经和炎症相关因子表达,改善脑血流灌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梗死 益气方 神经功能 脑血流灌注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徐四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864-868,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灌注以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驻马店市中医院需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的7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灌注以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驻马店市中医院需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的7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颞叶皮质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短期疗效、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脑血流灌注指标[局部脑血流量(r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局部脑血容量(rCBV)]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术后2个月临床疗效优于B组,A组患者血肿清除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rCBV、rCBF以及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rCBV、rCBF均上升,MTT均下降,且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术后并发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短期疗效及血肿清除率,改善颅脑血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性出血 脑血流灌注 短期预后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的评估价值
4
作者 肖洲 陈巧一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5期95-97,100,共4页
目的: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技术评估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0月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4例作为梗死组,同时选取6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均行常规... 目的:探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技术评估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0月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64例作为梗死组,同时选取6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弥散加权成像(DWI)、3D-ASL检查,分析异常灌注情况。结果:梗死组的正常灌注占比、平均rCBF值均低于健康组(P <0.05);脑梗死灌注异常患者患侧DWI高信号区及周边低灌注区3、6、9、12点钟方向感兴趣区(ROI)的ASL-CBF值均低于对侧,且患侧DWI高信号区的ASL-CBF值低于同侧周边低灌注区3、6、9、12点钟方向ROI(P <0.05);治疗后,脑梗死灌注异常患者DWI高信号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周边低灌注区3、6、9、12点钟方向ROI的ASLCBF值均高于治疗前(P <0.05);梗死组的3D-ASL灌注异常检出率高于DWI(P <0.05);健康组的3D-ASL、DWI灌注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死灌注异常患者3D-ASL图显示灌注异常面积大于DWI(P <0.05)。结论:3D-ASL技术可良好评估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改变,筛查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异常状态,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 缺血性梗死 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珍珠通络丸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武胜涛 张羽 李富慧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3期2470-2473,共4页
目的:观察珍珠通络丸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病人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 目的:观察珍珠通络丸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病人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珍珠通络丸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脑血流灌注状态指标[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及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55%与78.18%,P<0.05)。治疗后,两组ACA、MCA、PCA的Vm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ACA、MCA、PCA的V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CBV、CBF及血清VEGF、NO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而MTT及血清E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个月,两组MoCA、BI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珍珠通络丸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病人脑血流灌注状态、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脑血流动力学,改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珍珠通络丸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脑血流灌注状态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早期高压氧急诊抢救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及神经功能保护效果研究
6
作者 姜琳 龚洪申 李正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8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给予早期高压氧(HBOT)急诊抢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ACI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施以常规治疗和HBOT急诊抢救,两组均连续治疗3... 目的分析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给予早期高压氧(HBOT)急诊抢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ACI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施以常规治疗和HBOT急诊抢救,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脑血流灌注指标(CBV、CBF、MTT、TTP)、神经功能指标(NSE、S100B、GFAP、MBP)、血清SICAM-1、ox-LDL、M-CSF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脑血流灌注指标和神经功能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CBV、CBF水平较高,MTT、TTP水平和NSE、S100B、GFAP、MBP水平均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ICAM-1、ox-LDL、M-CSF水平均有所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血清SICAM-1、ox-LDL、M-CSF水平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低,ADL评分较高(P<0.05)。结论将早期HBOT治疗应用于ACI患者的急诊抢救,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和血清SICAM-1、ox-LDL、M-CSF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高压氧 急诊抢救 脑血流灌注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常规CT与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技术对难治性癫痫的诊断比较
7
作者 牛青坡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4期150-151,共2页
目的:比较常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技术(SPECT)对难治性癫痫(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1例经临床诊疗及手术病理确诊为I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CT与SPECT检查。... 目的:比较常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技术(SPECT)对难治性癫痫(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1例经临床诊疗及手术病理确诊为I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CT与SPECT检查。比较常规CT与SPECT对不同类型IE的诊断效能;比较患者SPECT检查中患侧与健侧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绘制ROC曲线,分析rCBF对IE致痫灶的定位诊断价值。结果:SPECT检查对IE强直性发作、失神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的阳性检出率(86.96%、100.00%、90.48%、90.91%)均高于常规CT检查(30.43%、16.67%、28.57%、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检查中rCBF诊断IE致痫灶的AUC>0.7,rCBF在诊断IE致痫灶中具有较高价值,当达到最佳阈值时,可获得最佳诊断价值。结论:与常规CT检查相比,SPECT检查IE的诊断价值更高,并能通过测量rCBF更好对IE致痫灶进行定位,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常规CT ECT脑血流灌注显像 局部血流
下载PDF
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血流灌注、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王栋华 曹友林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9期1181-1182,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血流灌注、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开颅组和介入组各40例。开颅组行开颅夹闭术治疗,介入组行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脑...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血流灌注、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开颅组和介入组各40例。开颅组行开颅夹闭术治疗,介入组行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脑血流量(CBF)、脑血流容积(CBV)、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氧化应激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及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术后1周,介入组MTT、MDA及NIHSS评分均低于开颅组,CBF、CBV、SOD高于开颅组(P<0.05)。结论与开颅夹闭术治疗相比,介入栓塞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缓解其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术 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 脑血流灌注 氧化应激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以抑郁为首发的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特征及其与脑血流灌注改变的相关性
9
作者 单成成 李华彬 尹博文 《心电与循环》 2023年第6期525-529,535,共6页
目的探讨以抑郁为首发的双相障碍(BD)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特征及其与脑血流灌注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0月在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31例以抑郁首发的BD患者为研究对象,Frank临床分期Ⅱ期30例,Ⅲ期51例,Ⅳ期50例... 目的探讨以抑郁为首发的双相障碍(BD)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特征及其与脑血流灌注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0月在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31例以抑郁首发的BD患者为研究对象,Frank临床分期Ⅱ期30例,Ⅲ期51例,Ⅳ期50例。比较不同Frank临床分期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MATRICS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内容包括连线测验A(TMT-A)、符号编码(SC)、动物命名测验(AFT)、Hopkins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持续操作测验-相同配对(CPT-IP)、神经心理评估成套测验(NAB)、情绪智商测验(MSCEIT)、韦氏记忆量表(WMS-Ⅲ)、简短视觉空间记忆测验修订版(BVMT-R)]评分以及脑血流灌注改变情况,分析脑血流灌注改变与MCCB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不同Frank临床分期患者HAMA总分及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各因子评分,以及HAMD总分及躯体化/焦虑、日夜变化、睡眠障碍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为Ⅱ期<Ⅲ期<Ⅳ期(均P<0.05)。不同Frank临床分期患者TMT-A、SC、AFT、HVLT-R、CPT-IP、NAB、MSCEIT、WMS-Ⅲ、BVMT-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为Ⅱ期>Ⅲ期>Ⅳ期(均P<0.05)。不同Frank临床分期患者左基底核、右基底核灌注增强比例以及左颞叶、右颞叶、左额叶、右额叶灌注降低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Ⅲ期、Ⅳ期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Ⅱ期患者(均P<0.05)。所有患者右基底核灌注增强与BVMT-R评分呈正相关(rs=0.412,P<0.05),左额叶灌注降低与BVMT-R评分呈负相关(rs=-0.433,P<0.05)。结论随着以抑郁首发的BD患者分期进展,其认知功能损伤逐渐加重,且右基底核灌注增强与BVMT-R评分呈正相关,左额叶灌注降低与BVMT-R评分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双相障碍 认知功能损伤 脑血流灌注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PEEP水平对AE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O_(2)UC、血清炎性因子及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对比
10
作者 任双双 杨冬梅 黄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337-134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3例AE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51)和高水平组(n=52)。常规组采用常规PEEP,高水平组采用高水平PEEP,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 d。观察两组氧利用率、血清炎性因子、脑血流灌注以及肺功能。结果:治疗3 d后,高水平组氧利用率(Ratio of oxygen utilization,O_(2)UC)高于常规组(P<0.05);高水平组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高水平组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和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和常规组无明显差异(P>0.05);高水平组肺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age of forced vital capacity to the expected value,FVC%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to the expected value,FEV1%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Percentage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比较于常规PEEP,将高水平PEEP用于AE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可提高氧利用率,促进肺功能恢复,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不影响脑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正压通气 炎症因子 肺功能 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瘀血性脑血管病的脑血流灌注改变:初步经验
11
作者 于本霞 刘奉立 +1 位作者 高波 董建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1408-1410,共3页
目的:探讨瘀血性脑血管病(CCVD)的脑血流灌注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2009年间在我院经MR增强扫描和临床其他检查确诊的CCVD病例13例,其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DVT)8例,有脑水肿并发症的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5例,伴有静脉性... 目的:探讨瘀血性脑血管病(CCVD)的脑血流灌注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2009年间在我院经MR增强扫描和临床其他检查确诊的CCVD病例13例,其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DVT)8例,有脑水肿并发症的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5例,伴有静脉性脑梗死6例(均为DVT病例)。脑血流灌注成像采用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原始数据传送至GE AW4.3工作站做图像后处理,得到平均通过时间(MTE)、负性增强积分(NEI)、达谷时间(TTM)和最大下降斜率(MSD)伪彩图。将脑病变分为两组,即静脉性梗死(VI)组和脑水肿(BE)组,比较两种不同病灶的血流灌注参数的异同。收集同期急性动脉性脑梗死(AI)病例9例,用同样方法比较AI与VI病灶血流灌注变化的异同。结果:在CCVD,VI和BE灶的MTE和TTM均增大,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意义;但NEI和MSD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在VI灶两参数均显著降低,而BE灶则有的升高,有的降低,改变不一致。在VI和AI的对比中,各灌注参数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虽然AI的MTE延长和NEI降低幅度更大,但统计学上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在CCVD,VI和BE灶的血流灌注值有显著差异,NEI和MSD的显著降低可能是脑血流灌注失代偿的反映。无论是VI还是AI,其血流灌注参数呈相同的变化趋势,提示脑血流灌注失代偿期的相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 瘀血性 脑血流灌注 脑血流灌注成像 磁共振成像 梗死 静脉性
下载PDF
抑郁症的基础与认知激活脑血流灌注异常类型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晋华 林祥通 +3 位作者 江开达 昂秋青 施慎逊 薛方平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65-168,共4页
目的 观察抑郁症患者基础和认知激活脑血流灌注显像异常类型 ,以了解不同发病年龄对抑郁症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分 4组 :非老年期抑郁症组、非老年期对照组、老年期抑郁症组和老年期对照组。非老年期和老年期抑郁症组均为... 目的 观察抑郁症患者基础和认知激活脑血流灌注显像异常类型 ,以了解不同发病年龄对抑郁症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分 4组 :非老年期抑郁症组、非老年期对照组、老年期抑郁症组和老年期对照组。非老年期和老年期抑郁症组均为初发抑郁 ,未经抗抑郁治疗 ,经精神疾病CCMD 2 R、ICD 10分类 ,诊断为中度抑郁发作伴躯体症状 ,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 (2 4项 )为 2 4~49分。抑郁症组和对照组均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均为右利手。老年期抑郁症组及老年期对照组CT检查结果均正常。 39例非老年期患者中 2 5例行双日法基础与Wisconsin卡片分类试验 (WCST)认知激活脑SPECT显像 ,另 14例仅行基础脑SPECT显像。 17例非老年期对照者均行双日法基础与WCST认知激活脑SPECT显像。 18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中 12例行双日法基础与WCST认知激活脑SPECT显像 ,另 6例仅行基础脑SPECT显像。 2 1例老年期正常对照者中 18例行双日法基础与WCST认知激活脑SPECT显像 ,另 3例仅行基础脑SPECT显像。结果 ①非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基础局部脑血流 (rCBF)灌注显像示额叶、颞叶低灌注 ;激活显像时 ,额叶和颞叶的低灌注更加明显 ,并且顶叶也有明显的血流灌注减低。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②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基础rCBF脑显像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认知激活 脑血流灌注异常类型 SPECT PET
下载PDF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和脑血流灌注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昂秋青 肖世富 +9 位作者 姚培芬 江开达 张明园 金少津 林祥通 王红芳 刘福根 张选红 江学锋 高之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0-333,共4页
目的 用神经心理学和脑血流灌注检查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特点 ,分析其与阿尔茨海默病 (AD)和健康衰老的差异。方法 对 2 1例MCI ,18例AD和 19例健康老人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MMSE)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总体衰退量表 (G... 目的 用神经心理学和脑血流灌注检查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特点 ,分析其与阿尔茨海默病 (AD)和健康衰老的差异。方法 对 2 1例MCI ,18例AD和 19例健康老人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MMSE)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总体衰退量表 (GDS)评定 ,韦克斯勒记忆测验 (WMS)及SPECT检查。SPECT结果作半定量分析 (以放射性计数比值 -RAR表示 )。结果 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与健康老人相比 ,MCI除ADL成绩外 ,其余均显著降低 ;与AD相比 ,MMSE、ADL、GDS以及WMS中的短时记忆和语言记忆成绩均显著优于AD(P <0 0 5 )。脑血流灌注比较结果 :MCI组与健康老人各部位的RAR无差异 ;与AD组相比 ,扣带回、左基底节、左枕叶、右颞上回、双侧额叶、双侧颞下回和双侧顶叶RAR均显著增高 (P <0 0 5 )。以顶叶RAR为变量作聚类分析产生两类MCI(MCI 4和MCI 16) ,MCI 16在左丘脑的血流灌注低于健康老人(P <0 0 1) ,在双侧颞下回和右颞上回高于AD(P <0 0 1)。结论 MCI为一组异质性疾病 ,认知功能缺损和脑血流灌注的改变均存在多种类型。顶叶能对MCI进行有效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心理学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AD 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颞叶迟发性放射性脑病磁共振脑血流灌注表现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继泉 梁碧玲 +2 位作者 沈君 张雪辉 孙颖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02-1105,共4页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放疗后放射性脑病(radiation-inducedencephalopathy,REP)的影像学表现国内外报道较多,而磁共振脑血流灌注检查(magneticresonanceperfusionweightedimaging,MRPWI)作为一种新的检查技术...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放疗后放射性脑病(radiation-inducedencephalopathy,REP)的影像学表现国内外报道较多,而磁共振脑血流灌注检查(magneticresonanceperfusionweightedimaging,MRPWI)作为一种新的检查技术,目前国内外已逐渐应用于临床REP的研究。本研究拟观察鼻咽癌迟发性REP的MRPWI表现特征,探讨其对RE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正常志愿者52个颞叶及MRI诊断为颞叶REP的19例病例共37个病灶的MRPW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30个月~9年进行MRI检查,成像序列包括T1WI、T2WI、MRPWI、Gd-DTPAT1WI增强。结果:19例REP中累及单侧颞叶1例,双侧颞叶18例,共37个病灶。MRPWI发现REP病变水肿区相对脑血流容积和相对脑血流量均降低,平均通过时间、峰值时间、到达时间均延长;血脑屏障破坏区相对脑血流容积、相对脑血流量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平均通过时间、峰值时间、到达时间均延长。脑白质坏死囊性变未见脑血流灌注。结论:MRPWI可正确反映REP各种病变的脑血流灌注特点,显示REP中存在明显的脑血流灌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性损伤/辐射效应 磁共振成像 脑血流灌注 诊断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6
15
作者 赵晋华 赵佩琴 +3 位作者 赵燕 刘福源 孟娟娟 陈慧东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无低血糖发作的 2型糖尿病 (DM)患者的局部脑血流灌注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中年 2型DM患者 11例 ,年龄 46~ 5 9岁。对照组为 11例无神经精神疾病史的健康人 ,年龄 41~ 5 8岁。认知... 目的 探讨无低血糖发作的 2型糖尿病 (DM)患者的局部脑血流灌注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中年 2型DM患者 11例 ,年龄 46~ 5 9岁。对照组为 11例无神经精神疾病史的健康人 ,年龄 41~ 5 8岁。认知功能测定选用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连线测验A、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 (WCST)。常规99Tcm 双半胱乙酯 (ECD)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 ,半定量分析在横断面图像 7~ 11帧进行。结果 ① 2型DM组各项认知测验成绩普遍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表现在记忆量表中反映长时记忆的累加项、反映短时记忆的视觉再认项、联想学习项和总记忆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连线测验完成时间较对照组慢 ;WCST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② 2型DM患者存在局部脑血流灌注的减低 ,尢其是额叶、颞叶和顶叶。③ 2型DM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显像右额叶局部脑血流 (rCBF)值分别与WMS中的累加项、理解项呈正比相关 ,与WCST中的坚持性错误 (% )成负相关 ;右颞叶rCBF值与韦氏记忆量表中的背数项呈正相关。结论 ①血糖控制较好、无反复低血糖发作的 2型DM患者仍然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临床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减退 ,推理判断及概括能力下降等认知技能损害。② 2型D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额、颞、顶叶血流灌注减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脑血流灌注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CT、MRI及脑血流灌注显像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 被引量:17
16
作者 朱传明 李慧英 +5 位作者 杨淑贞 郑晓风 邱进 许秀坤 白伟 李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25期2740-2741,2744,共3页
目的探讨比较CT、MRI及脑血流灌注显像(SPECT)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 219例患者进行CT、MRI及SPECT检查,并结合临床神经功能评分评估3种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结果 SPECT显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检出率高于MRI... 目的探讨比较CT、MRI及脑血流灌注显像(SPECT)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 219例患者进行CT、MRI及SPECT检查,并结合临床神经功能评分评估3种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结果 SPECT显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检出率高于MRI和CT;在多发脑梗死和大面积脑梗死诊断方面,SPECT和MRI之间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均高于CT扫描。结论 SPECT与MRI进行图像融合后能明显提高缺血灶检出的灵敏度及准确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CT MRI 脑血流灌注显像
下载PDF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的变化 被引量:9
17
作者 胡建 夏炎 +3 位作者 李勇 李明 韩海英 戴钦舜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慢性酒精中毒 局部脑血流灌注 统计学处理 饮酒史
下载PDF
^(13)N-NH_3PET脑血流灌注显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变 被引量:12
18
作者 乔穗宪 唐安戊 +8 位作者 王丽娟 刘新通 袁彦伯 陈立光 罗耀武 张祥松 王淑侠 刘斌 徐卫平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4-276,T002,共4页
目的 探讨13 N NH3 PE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例健康志愿者 ,2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静脉注射13 N NH3 740~ 92 5MBq ,3~ 5min后行T +E二维方式脑血流灌注显像。图像分析采用视图分析和脑皮质标... 目的 探讨13 N NH3 PE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例健康志愿者 ,2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静脉注射13 N NH3 740~ 92 5MBq ,3~ 5min后行T +E二维方式脑血流灌注显像。图像分析采用视图分析和脑皮质标准摄取值 (SUV)半定量分析 ,镜像比值法测量左 /右两侧相应脑区SUV比值 (SUV_r)。其中 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行乙酰唑胺 (ACZ)脑负荷试验 ,观察口服ACZ前后脑区影像、SUV和SUV_r变化。结果 正常左 /右脑区平均SUV_r为0 .99± 0 .15 ,患侧 /健侧 (L/N)比值 <0 .85为稀疏区 ,<0 .7为缺损区。 13例TIA 13 N NH3 PET显像示 7例阳性 ,8例行MRI 2例阳性 ,6例行CT 1例阳性。 7例TIA13 N NH3 PET显像阳性患者发现 2 9个缺血灶 ,平均SUV 1.78± 0 .41,低于对照组 (2 .5 1± 0 .5 2 ,t=8.78,P <0 .0 5 )。脑梗死 (CI)患者共发现 13个梗死灶 ,平均SUV 1.0 5± 0 .2 3 ,明显低于对照组和TIA组 (t =5 .9,P <0 .0 0 1)。 9例ACZ脑负荷试验 ,缺血灶由静息 2 9处增至 3 5处 ,检出率提高 17.1% ;TIA阳性率由 5 3 .8%提高到 62 .5 % ;静息平均SUV_r为 0 .87± 0 .11,口服ACZ后减低至 0 .77± 0 .0 7(t=6.47,P <0 .0 5 )。结论 13 N NH3 PET脑灌注显像安全、无创伤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脑血流灌注显像 诊断 缺血性血管病变 氮放射性同位素
下载PDF
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的观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贺铁豪 黄李平 +2 位作者 韦智晓 李展 梁兵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212-213,共2页
目的 :探讨以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小针刀对 75例患者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SPECT)检查。结果 :39例治愈 ,2 2例好转 ,1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 81.3%。随访半年 ,39例治愈者未见复... 目的 :探讨以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小针刀对 75例患者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SPECT)检查。结果 :39例治愈 ,2 2例好转 ,1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 81.3%。随访半年 ,39例治愈者未见复发 ;5 1例脑 SPECT治疗前后检测 ,局部脑血流半定量 R值分别为 (0 .74± 0 .0 6 ) ,(0 .90± 0 .0 4 ) (P <0 .0 1)。结论 :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脑 SPECT可为该病的诊断及疗效作出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椎动脉型颈椎病 小针刀 SPE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