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0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分析
1
作者 张宏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17-0020,共4页
探索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且记录临床诊治效果。方法 选取入院时间在2018年3月-2023年4月的患者22例入院治疗脑静脉血栓患者,其中17例予以静脉泵入普通肝素,以APTT值为依据,对普通肝素剂量进行调节,时间在2至3周;5例皮下注射低分子... 探索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且记录临床诊治效果。方法 选取入院时间在2018年3月-2023年4月的患者22例入院治疗脑静脉血栓患者,其中17例予以静脉泵入普通肝素,以APTT值为依据,对普通肝素剂量进行调节,时间在2至3周;5例皮下注射低分子溶栓肝素。如果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则给予介入溶栓治疗,联合运用肝素、介入溶栓治疗后,口服华法林抗凝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在肝素治疗2至3周后,17例患者,达成再通脑静脉窦血栓目标,4例泵入足量普通肝素患者,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给予介入溶栓治疗后,再通目的得以实现,1例患者罹患血液疾病,预期效果并未达成。随访患者6个月后,得出预后较好的结论,其中16例患者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基本能够不依靠别人而正常生活;4例患者遗留残疾后遗症,走路、说话功能都完全丧失;还有死亡1例、失访1例。结论 对于脑静脉血栓诊断而言,最有效的方式为颅脑MRI与MRV联合使用法,而对于脑静脉血栓的治疗而言,安全且有效的方式为肝素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 形成 临床诊治
原文传递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7章脑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管理
2
作者 范玉华 党超 +8 位作者 余剑 陈红兵 段建刚 莫大鹏 朱文浩 欧阳馥冰 王博 曾进胜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工作委员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9期1030-1035,共6页
CVT发病率低,但临床漏诊及误诊率高。提高对CVT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本章节介绍CVT的诊断和治疗流程,包括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抗凝药物的选择和疗程、血管内治疗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抗凝治疗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T1-3D-GRE增强技术在脑静脉血栓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
3
作者 郑玉凤 何明颖 +5 位作者 陈巧妮 黄莹 刘旭红 章思竹 陈秋香 丁碧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9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T1-3D-GRE增强技术在脑静脉血栓(cerebral vein thrombosis,CV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经临床确诊的CV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MR平扫、3D CE-MRV及T1-3D-GRE增强的扫描图像上对病灶的信号特征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分... 目的探讨T1-3D-GRE增强技术在脑静脉血栓(cerebral vein thrombosis,CV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经临床确诊的CV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MR平扫、3D CE-MRV及T1-3D-GRE增强的扫描图像上对病灶的信号特征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分为浅静脉组、深静脉组及静脉窦组进行病灶计数,并将病灶数据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我们共检出CVT病灶172个,其中3D CEMRV检出133个,检出率77.3%,T1-3D-GRE增强检出155个,检出率90.1%。3D CE-MRV及T1-3D-GRE增强对静脉窦组及深静脉组的CVT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3D-GRE增强对浅静脉组的CVT的检出率高与3D CE-MR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1-3D-GRE增强对CVT的检出率高于3D CE-MRV,尤其对皮层静脉(浅静脉)血栓的检出,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 三维对比增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静脉血栓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处理 被引量:34
4
作者 李宝民 吴卫平 +2 位作者 李生 黄旭生 郭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脑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 ,影像学特点与评价临床和处理的效果。材料和方法 :32例以顽固性头痛、头闷和颅内出血为主要症状 ,采用脑MRI和DSA检查确立诊断 ,并施以降低血粘度 ,扩容和 2年抗凝治疗。结果 :MRI检查无明确的异常发... 目的 :探讨脑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 ,影像学特点与评价临床和处理的效果。材料和方法 :32例以顽固性头痛、头闷和颅内出血为主要症状 ,采用脑MRI和DSA检查确立诊断 ,并施以降低血粘度 ,扩容和 2年抗凝治疗。结果 :MRI检查无明确的异常发现 ;但脑DSA表现明显的皮层静脉缺如 ,小静脉扩张和淤滞 ,脑动脉至静脉间的循环时间在静脉期显著延长达 11s以上。在应用纤溶药物和抗凝等治疗后 ,临床症状迅速改善 ;随访 6个月~ 4年 ,无明显复发。结论 :脑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是以小静脉内的血流动力学梗塞为主要病理基础 ,通过脑DSA检查确定诊断 ;应用纤溶和抗凝治疗可获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 影像学特点 临床处理 纤溶 抗凝
下载PDF
脑静脉血栓螺旋CT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高勇安 吉仁珍 +3 位作者 谷晔炳 姚新宇 刘英 李坤成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6-469,共4页
目的 探讨脑静脉螺旋CT(SCT)对脑静脉血栓 (CV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2 0例临床怀疑或随诊CVT的患者行脑静脉SCT检查 ,以原始图像为主结合各种重建图像 ,并与MRI、MRV、脑静脉DSA对照分析。结果 脑静脉SCT对中至大的脑静脉 (... 目的 探讨脑静脉螺旋CT(SCT)对脑静脉血栓 (CV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2 0例临床怀疑或随诊CVT的患者行脑静脉SCT检查 ,以原始图像为主结合各种重建图像 ,并与MRI、MRV、脑静脉DSA对照分析。结果 脑静脉SCT对中至大的脑静脉 (窦 )显示率达 90 %~ 1 0 0 %。 2 0例中 ,确诊为CVT 1 1例 ,急性期 2例合并脑水肿1例 ,随诊亚急性和慢性血栓再通 9例 ,另 9例排除了CVT可能。结论 脑静脉SCT是诊断脑静脉病变可靠、有效和快捷的检查方法 ,尤其对急性或慢性期CVT的诊断 ,CVT治疗后随诊 ,以及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 螺旋CT 临床应用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脑静脉血栓形成诊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建祯 凌锋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421-424,共4页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形成 缺血性血管疾病 诊治 早期诊断 治疗方法 影像学表现 神经影像学 进展综述
下载PDF
脑静脉血栓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7
7
作者 周立新 倪俊 +3 位作者 朱以诚 姚明 彭斌 崔丽英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10期837-845,共9页
脑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一类累及脑静脉及静脉窦的少见卒中,临床诊断困难,延误诊断易导致不良预后。神经影像是早期诊断CVT的关键。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agne... 脑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一类累及脑静脉及静脉窦的少见卒中,临床诊断困难,延误诊断易导致不良预后。神经影像是早期诊断CVT的关键。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是临床最常用、最敏感的影像诊断技术。颅脑MRI的T1、T2、T2*序列可发现CVT导致的继发脑实质损害(间接征象)或静脉部位的血栓信号(直接征象),再进一步通过MRV显示的静脉血栓信号(直接征象)证实诊断,若仍不能做出诊断,可考虑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以明确诊断。CVT的影像诊断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陷阱或误区,掌握一定的脑静脉解剖及变异的知识对快速准确做出CVT的诊断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成像
下载PDF
自身免疫相关的脑静脉血栓形成1例报道
8
作者 朱佳慧 黄佼 唐波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8期57-59,共3页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是一种以颅内静脉回流受阻和脑脊液循环障碍为特征的脑静脉系统血管病。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预后差。本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肿瘤、风湿免疫疾病和血液疾病相关。本文报道1例老年女性患...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是一种以颅内静脉回流受阻和脑脊液循环障碍为特征的脑静脉系统血管病。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预后差。本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肿瘤、风湿免疫疾病和血液疾病相关。本文报道1例老年女性患者系自身免疫因素引起的CVT,并对自身免疫相关的CVT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自身免疫 白塞病 克罗恩病
下载PDF
产褥期上矢状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的CT诊断 被引量:7
9
作者 冯柏林 马银华 +2 位作者 王丽荣 郎嘉兴 王淑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2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CT对产褥期脑静脉血栓(CV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临床怀疑或随诊CVT的患者行CT检查。患者23~25岁,产后3~17天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高颅压症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偏瘫、失语、抽搐发作及意识障碍... 目的探讨CT对产褥期脑静脉血栓(CV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临床怀疑或随诊CVT的患者行CT检查。患者23~25岁,产后3~17天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高颅压症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偏瘫、失语、抽搐发作及意识障碍等。结果CVT在CT上表现为脑水肿低密度区内小片状高密度出血灶,特征性变化为平扫时可见硬膜窦内异常高密度及脑实质静脉增高即“条索征”,强化后硬膜窦内呈“空三角征”。结论CT可准确地显示CVT的图像学改变,与MRI、MRV、DSA技术相结合,是诊断脑静脉病变可靠、有效和快捷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褥期 脑静脉血栓形成 上矢状窦 CT诊断 患者 硬膜 诊断 实质 随诊 DSA技术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误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璞 黄旭升 +1 位作者 郎森阳 杨亚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0-121,共2页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类型,由于脑静脉回流障碍,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症状。由于发病率低,病因复杂,颅内静脉窦各窦部位不同,局部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亦异,因此临床误...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类型,由于脑静脉回流障碍,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症状。由于发病率低,病因复杂,颅内静脉窦各窦部位不同,局部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亦异,因此临床误诊较多。现就1987年2月~1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 脑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误诊
下载PDF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志辉 刘美萍 曹卫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18-120,共3页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 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易于误诊和漏诊.冯璞等[1]对该院神经内科确诊为CVT病例的分析发现,早期临床误诊率达50%.为提高对CVT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将有关...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 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易于误诊和漏诊.冯璞等[1]对该院神经内科确诊为CVT病例的分析发现,早期临床误诊率达50%.为提高对CVT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将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误诊率 临床表现 神经内科 进展综述 CVT 特异性 漏诊
下载PDF
6例脑静脉血栓形成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莎 张金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6-307,共2页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thrombosis,CVT)是发生在颅内静脉系统包括静脉窦、大脑深静脉、大脑浅静脉的一种少见、特殊的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表现各异,常易误诊及漏诊,临床误诊率50%[1].我院收治6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形成 误诊 原因分析 诊断 CT
下载PDF
脑静脉血栓形成39例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桂茹 陈岩 +1 位作者 刘萍 严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243,共2页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指发生在脑皮层静脉、脑深部静脉和(或)颅内静脉窦部位的血栓,由于部位不一,程度各异,其临床表现远不如动脉血栓形成相对具有定位表现,又因发病率较低,常造成诊断上的困难...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指发生在脑皮层静脉、脑深部静脉和(或)颅内静脉窦部位的血栓,由于部位不一,程度各异,其临床表现远不如动脉血栓形成相对具有定位表现,又因发病率较低,常造成诊断上的困难,虽因其特殊的病理机制使抗凝溶栓治疗顾虑较多,但近年来有关该病的治疗有了许多可喜的进展。现报告我院1987年10月~2004年11月经住院治疗的CVT39例,通过其临床及治疗的回顾,总结不同治疗方法的初步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溶栓治疗 动脉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颅内静脉 深部静脉 病理机制 住院治疗
下载PDF
脑静脉血栓形成与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 被引量:5
14
作者 孟强 蒲传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4-284,共1页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形成 凝血酶原 G20210A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脑静脉血栓形成17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玉霞 邢振华 +1 位作者 李冬梅 张敏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7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颅脑影像学检查诊断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7例,3例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溶栓,14例持续静脉泵入普通肝素,据APTT值调整普通肝素剂量,常规使用2~3周。肝素静脉泵入不能阻止病情...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颅脑影像学检查诊断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7例,3例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溶栓,14例持续静脉泵入普通肝素,据APTT值调整普通肝素剂量,常规使用2~3周。肝素静脉泵入不能阻止病情进展者采取介入溶栓,肝素及介入溶栓后给予华法令口服抗凝治疗。结果 17例肝素治疗2~3周,14例脑静脉窦血栓再通,2例足量普通肝素静脉泵入效果不佳采取介入溶栓再通,1例合并血液病治疗效果不佳。随访半年,12例预后好,生活自理;3例留有残疾,不能行走及言语;1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颅脑MRI联合MRV是诊断脑静脉血栓的可靠手段,应用肝素抗凝治疗脑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形成 影像学 肝素 抗凝治疗
下载PDF
脑静脉血栓形成后脑实质损害的MRI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查云飞 孔祥泉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5年第1期4-7,共4页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后脑实质损害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改变是静脉压力增高、血脑屏障破坏所致的血管源性水肿以及出血性静脉性脑梗塞。侧支引流静脉的形成与否是预后的关键因素。传统MRI、DWI、PWI、MRS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全面、准确评价CVT...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后脑实质损害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改变是静脉压力增高、血脑屏障破坏所致的血管源性水肿以及出血性静脉性脑梗塞。侧支引流静脉的形成与否是预后的关键因素。传统MRI、DWI、PWI、MRS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全面、准确评价CVT后脑实质受损的程度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形成 实质损害 MRI检查 屏障
下载PDF
脑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25
17
作者 王晔 郑惠民 谢惠君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9年第1期16-18,共3页
脑静脉血栓形成为少见的脑卒中,因病变部位不同,其症状体征表现各异,也无统一治疗模式。多数文献报告肝素治疗安全有效,但尚无统一的疗程、剂量和给药途径。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形成 凝血障碍 肝素 抗凝治疗
下载PDF
20例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促凝因素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强 蒲传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0-230,共1页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形成 促凝因素 CVT 抗凝血酶Ⅲ 活化蛋白C抵抗 蛋白C 蛋白S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谢三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4期501-503,共3页
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病人45例,同一时间段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CVST组给予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对症降低颅内压、抗感染治疗。治疗前... 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病人45例,同一时间段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CVST组给予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对症降低颅内压、抗感染治疗。治疗前,对所有病人进行影像学[头CT、磁共振成像(MRI)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正常对照组入院时、CVST组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并进行比较;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VST组病人发病与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CT的阳性结果表现为静脉窦区异常高密度或低密度影,阳性表现率为31.1%;MRI的阳性结果表现为静脉窦区短T1、长T2信号,阳性表现率为40.6%;DSA的阳性结果表现为静脉窦显影减弱或不显影,阳性表现率为71.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VST组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ST发病与血浆D-二聚体、血清C-反应蛋白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C-反应蛋白与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呈正相关关系,对CVST的早期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血栓 脑静脉血栓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脑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兵 杨华 +1 位作者 刘健 程吉勇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第7期513-519,共7页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但却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较高。CVT的危险因素很多,临床症状多样化且缺乏特异性。神经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联合MR血管造影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早期确诊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预后。肝素抗凝治...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但却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较高。CVT的危险因素很多,临床症状多样化且缺乏特异性。神经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联合MR血管造影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早期确诊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预后。肝素抗凝治疗仍然是首选治疗方法。抗凝治疗无效者,可行局部溶栓、血管内治疗或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抗凝 溶栓疗法 血管内治疗 神经影像学检查 MR血管造影 临床症状 治疗方法 抗凝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