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4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指导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疗效的Meta分析
1
作者 牛丹 李博玲 +1 位作者 张怡 亢春苗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30-35,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超声指导液体复苏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Scopus、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超声指导液体复苏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Scopus、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临床实验数据中心和ClinicalTrials.gov,搜集从建库至2022年10月23日有关比较超声指导液体复苏和EGDT在脓毒性休克中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iew Manager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48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3篇文献风险偏移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6、12、24 h乳酸清除率(LCR)、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24 h复苏液体总量、24 h液体净平衡量低于对照组(P<0.00001);试验组的组织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的治疗6 h后每小时尿量多于对照组(P<0.00001);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02)。结论超声指导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可降低24 h复苏液体总量及组织水肿发生率,增加治疗6 h后每小时尿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下载PDF
氢溴酸山莨菪碱治疗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林伟 薛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期172-175,共4页
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病情危重,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其发病机制为炎性因子风暴及微循环紊乱,可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是临床救治难点。氢溴酸山莨菪碱能有效减轻组织器官损伤,抑制炎性反应,改善微循环,是一种常用的抗感染性休克药物。本文将... 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病情危重,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其发病机制为炎性因子风暴及微循环紊乱,可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是临床救治难点。氢溴酸山莨菪碱能有效减轻组织器官损伤,抑制炎性反应,改善微循环,是一种常用的抗感染性休克药物。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系统阐述氢溴酸山莨菪碱治疗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新理念,为其临床应用及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溴酸山莨菪碱 毒症 脓毒性休克 微循环
原文传递
床旁超声在儿童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史海燕 刘帅 +5 位作者 耿文锦 岳燕科 许笑雷 郭莎 刘岩 徐梅先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脓毒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收治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诊断为脓毒性休克的患儿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超声组,每组25例。患儿入院后均给...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脓毒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收治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诊断为脓毒性休克的患儿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超声组,每组25例。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呼吸支持等对症治疗。2组均给予初始液体复苏(20 mL/kg醋酸钠林格液)。常规组在初始液体复苏后按照指南(早期目标导向治疗6 h目标)继续液体复苏;超声组在初始液体复苏后根据超声测下腔静脉内径及肺部超声检查指导后续液体复苏。比较2组液体复苏6、12 h后心率、平均动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ystemic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_(2))指标变化,并比较2组患儿24 h液体入量及血管药物评分、液体复苏12、24、48 h氧合指数变化、肺水肿发生例数及28 d病死率。结果液体复苏6、12后2组患儿的心率、MAP、ScvO_(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24 h液体总入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低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12 h超声组氧合指数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24、48 h超声组患儿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液体复苏期间发生肺水肿的例数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测下腔静脉内径联合肺部超声可以指导儿童脓毒性休克的液体管理,减少液体入量,优化容量状态,改善血流动力指标,降低肺水肿发生的风险,因超声具有无创性,在儿科临床应用更广泛,益于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下腔静脉内径 肺部超声 儿童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下载PDF
MMP-9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4
作者 胡苗 向淑麟 +7 位作者 熊滨 韩林 庞静 蒋玲玉 计德斌 王晗 黄真 任彦文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确诊后24 h内休克发生情况将其分...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确诊后24 h内休克发生情况将其分为ARDS并脓毒性休克组(61例)和ARDS非脓毒性休克组(52例)。选取同期2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患者治疗后28 d转归情况,将ARDS并脓毒性休克组患者分为存活组(27例)和死亡组(34例)。比较各组一般资料以及MMP-9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MP-9对ARDS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RDS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ARDS并脓毒性休克组、ARDS非脓毒性休克组的MMP-9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RDS非脓毒性休克组的MMP-9表达水平高于ARDS并脓毒性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MP-9可有效预测ARDS并脓毒性休克的发生[AUC(95%CI)=0.666(0.565~0.767)],其最佳临界值为28.53 ng/mL,对应的灵敏度为47.50%,特异度为94.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MP-9[OR(95%CI)=0.976(0.954~0.999)]、氧合指数[OR(95%CI)=0.978(0.957~1.000)]、IL-6[OR(95%CI)=1.004(1.000~1.008)]是ARDS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MP-9可有效预测ARDS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AUC(95%CI)=0.735(0.605~0.865)],其最佳临界值为33.83 ng/mL,对应的灵敏度为70.59%,特异度为77.78%。结论MMP-9对ARDS并脓毒性休克有较好的早期诊断价值,对ARDS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脓毒性休克 诊断 预后评估
下载PDF
优化炎调方治疗脓毒性休克(热毒内盛证)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徐童 严佳 +4 位作者 郑佳萍 金源源 韩丹 王倩 尹成伟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观察优化炎调方治疗脓毒性休克(热毒内盛证)患者的效果并探寻其作用机制。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加安慰剂颗粒鼻饲或口服,试验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加优化炎调方颗粒剂鼻饲或口服,疗程... 目的观察优化炎调方治疗脓毒性休克(热毒内盛证)患者的效果并探寻其作用机制。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加安慰剂颗粒鼻饲或口服,试验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加优化炎调方颗粒剂鼻饲或口服,疗程均为14 d。分析比较评价两组28 d生存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乳酸(Lac)、(HBP)]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第28天生存率为78.79%,高于对照组的43.75%(P<0.05),危险度RR=2.652。试验组治疗14 d后SOFA和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均P<0.05),而对照组SOFA和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别不大(均P>0.05),且试验组SOFA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第14天后,试验组WBC、N%、CRP、Lac、PCT、TNF-α、IL-6、IL-8、HBP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5),且试验组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优化炎调方能够提高脓毒性休克(热毒内盛证)患者28 d生存率,改善患者炎症指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优化炎调方 热毒内盛证
下载PDF
体外膜氧合治疗儿童难治性脓毒性休克:现状、难点与探索
6
作者 王香妮 杨宇帆 +2 位作者 黄娇甜 卢秀兰 肖政辉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1期71-75,80,共6页
难治性脓毒性休克是儿童脓毒症最严重的类型。以往难治性脓毒性休克被认为是使用体外膜氧合(ECMO)的相对禁忌证,近年来难治性脓毒性休克的治疗和管理有了明显的进步。相关指南和共识推荐ECMO可以作为儿童难治性脓毒性休克的挽救性措施... 难治性脓毒性休克是儿童脓毒症最严重的类型。以往难治性脓毒性休克被认为是使用体外膜氧合(ECMO)的相对禁忌证,近年来难治性脓毒性休克的治疗和管理有了明显的进步。相关指南和共识推荐ECMO可以作为儿童难治性脓毒性休克的挽救性措施。目前在ECMO治疗难治性脓毒性休克患儿的过程中仍存在多种争议与难点,如ECMO治疗的时机以及选用不同插管方式都会对预后产生影响。本文就ECMO治疗儿童难治性脓毒性休克的现状、难点与探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 儿童 难治性脓毒性休克
下载PDF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联合APACHE II评分对血流感染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王佳权 姚莉 赵晶晶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114-3121,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 inotropic score, VIS)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对血流感染后脓毒性休克患者结局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 inotropic score, VIS)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对血流感染后脓毒性休克患者结局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8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95例和死亡组90例,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相关血液检测指标、SOFA评分、24小时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及24小时内最大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max24)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析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死亡组的APACHE II评分(24.30 ± 5.157)、VISmax24 [100.0 (53.5, 121.0)]明显高于存活组(P max24联合APACHE II评分(AUC = 0.848, 95% CI: 0.792~0.905),较单一的APACHE II评分(AUC = 0.729, 95% CI: 0.655~0.802)、VISmax24 (AUC = 0.783, 95% CI: 0.709~0.856)、乳酸(AUC = 0.665, 95% CI: 0.587~0.743)、SOFA (AUC = 0.680, 95% CI: 0.602~0.758)预测价值更高。结论:VISmax24联合APACHE II评分能更有效预测血流感染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脓毒性休克 APACHE II评分 病死率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脓毒性休克容量反应性评估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立 彭鹏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脓毒症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疾病,其并发脓毒性休克已成为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脓毒性休克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液体复苏,是基于增加心脏前负荷来增加心输出量,从而增加全身灌注并减少器官功能障碍。在液体复苏过程中,有... 脓毒症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疾病,其并发脓毒性休克已成为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脓毒性休克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液体复苏,是基于增加心脏前负荷来增加心输出量,从而增加全身灌注并减少器官功能障碍。在液体复苏过程中,有效、及时、准确地评估容量状态及容量反应性十分重要,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选择合理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来评估容量状态及其反应性也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本文对脓毒性休克容量管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脓毒症患者的容量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住院期间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崔坤平 毛毅 +2 位作者 杨娇 程耀 白浪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住院期间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B/A)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28天预后将212例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好转组(77例)和死亡组(135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组间...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住院期间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B/A)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28天预后将212例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好转组(77例)和死亡组(135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筛选影响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条样图(RCS)分析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B/A与其28天死亡风险的关系,并确定B/A的最佳截断值。根据B/A的最佳截断值进一步将患者分为低B/A组(B/A<6.2 mg/g, 106例)和高B/A组(B/A≥6.2 mg/g, 106例)。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进行比较。结果与好转组相比,死亡组年龄、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AST、血尿素氮、B/A、血肌酐、血钾、D-二聚体及糖尿病病史和高血压病病史患者比例均显著升高,BMI、RBC计数、血红蛋白、PLT计数、血清白蛋白、动脉血pH值、CD3+、CD4+和CD8+T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病史、BMI、血红蛋白、PLT计数、AST、B/A、血肌酐、CD3+、CD4+及CD8+T细胞计数均为影响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B/A均是影响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A预测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BMI(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与低B/A组相比,高B/A组患者28天生存率较低(P<0.001)。高B/A组男性、汉族、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病史及胃肠道感染患者比例、年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AST、总胆红素、血尿素氮、血肌酐、血钠、血钾、血氯、D-二聚体、28天死亡率均高于低B/A组,耐药结核患者比例、BMI、RBC计数、血红蛋白、PLT计数、血清白蛋白、阴离子间隙、CD3+、CD4+和CD8+T细胞计数均低于低B/A组(P<0.05)。结论 B/A升高可能是影响结核病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具有一定临床适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结核病 脓毒性休克 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 预后
下载PDF
重症超声对脓毒性休克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液体复苏的研究
10
作者 张义强 蔡云 +2 位作者 张雪莹 吕森 李永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目的 探讨重症超声在脓毒性休克伴HFPEF患者的液体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 将中山市人民医院南朗分院在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收住院治疗的11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入院时均存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随机分为... 目的 探讨重症超声在脓毒性休克伴HFPEF患者的液体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 将中山市人民医院南朗分院在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收住院治疗的11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入院时均存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对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按照进行液体复苏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方式)及研究组(重症超声指导下)。对比两组患者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指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在院期间的临床治疗指标。结果 组内比较,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三项指标在复苏后6 h、24 h后两个时间节点均明显高于复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均低于复苏前(P<0.05);与复苏24 h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三项指标比复苏后6 h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均降低(P<0.05);且复苏各时间点研究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乳酸、血清N末端利钠肽前体水平在复苏前、复苏24 h、复苏48 h、复苏72 h依次降低(P<0.05),且研究组复苏各时间点血乳酸、血清N末端利钠肽前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脏指数、左心室每搏作功指数水平在复苏前、复苏24 h、复苏48 h、复苏72 h依次升高(P<0.05),且研究组复苏各时间点心脏指数、左心室每搏做功指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苏阶段晶体液总摄入量[(11 317.83±2 158.53) mL vs.(13 254.28±2 759.14) mL]、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36.16±6.54) mg vs.(47.58±8.21) mg]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28 d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45%vs.. 5.17%,P>0.05);研究组肺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62%vs. 22.41%,P<0.05),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10.61±2.12) d vs.(12.58±2.49) d,P<0.05]。结论 常规治疗与重症超声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进行比较发现,重症超声指导下对脓毒性休克合并HFPEF患者能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恢复产生积极作用,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组织灌注,对患者的心功能恢复产生有利作用,并且能够对疾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超声 脓毒性休克 心力衰竭 液体复苏 指导价值
下载PDF
早期液体复苏入量及相关临床指标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分析
11
作者 王雅欣 毕俏杰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230-2239,共10页
目的:研究早期液体复苏入量及相关临床指标包括血尿素氮(BUN)、乳酸清除率(LCR)、下腔静脉变异度(IVCV)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 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研究纳入2020年10月至... 目的:研究早期液体复苏入量及相关临床指标包括血尿素氮(BUN)、乳酸清除率(LCR)、下腔静脉变异度(IVCV)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 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研究纳入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收治的70例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28天预后结果分为存活组(34例,48.6%)和死亡组(36例,51.4%),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及入院6 h时的液体复苏入量、LCR、IVCV及入院24小时内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的BUN、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6 h LCR低于存活组,且死亡组入院6 h无下腔静脉变异度(完全机械通气患者IVCV < 18%或自主呼吸患者IVCV < 50%)的患者明显多于存活组(P < 0.05)。死亡组患者在入院6小时内接受了更多的液体入量(P < 0.05)。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了年龄、性别、BMI、白蛋白、CRP、PCT、基础疾病等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BUN (OR = 1.087, P < 0.05)、6 h LCR (OR = 0.983, P < 0.05)、6 h IVCV (OR = 15.557, P < 0.01)、APACHE II评分(OR = 1.175, P < 0.01)、SOFA评分(OR = 1.586, P < 0.01)、及入院6 h液体复苏入量(OR = 1.001, P < 0.05)均是影响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显示BUN、6 h LCR、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6 h液体复苏入量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P < 0.05)。其中APACHE II评分(AUC = 0.737, Cut-off = 26.50, P < 0.01)、SOFA评分(AUC = 0.735, Cut-off = 9.50, P < 0.01)预测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预后的AUC高于其他指标,低于四者联合指标(AUC = 0.785, P < 0.01)。上述六个指标联合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预后的预测价值最好(AUC = 0.824, P < 0.01)。结论:入院6 h液体复苏入量、BUN、6 h LCR、6 h IVCV及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均是影响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时,不宜短时间内摄入过多液体(最佳截断值为1042.50 mL,灵敏度为72.2%,特异度为55.9%)。入院6 h液体复苏入量、BUN、6 h LCR、6 h IVCV及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六项指标联合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预后预测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脓毒性休克 早期液体复苏 乳酸清除率 下腔静脉变异度 血尿素氮
下载PDF
儿童脓毒性休克的诊治进展
12
作者 洪婧娴 罗征秀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1689-1694,共6页
儿童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是全球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本综述文章旨在探讨最新的儿童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儿童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已由2024年国际共识更新,引入菲尼克斯脓毒症评分(Phoenix Sepsis Sco... 儿童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是全球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本综述文章旨在探讨最新的儿童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儿童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已由2024年国际共识更新,引入菲尼克斯脓毒症评分(Phoenix Sepsis Score, PSS)作为新的诊断工具,以提高对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儿童的识别准确性。治疗方面,本文讨论了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抗生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应用以及支持性治疗等策略。其中液体复苏作为脓毒性休克管理的基石,而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抗生素治疗对于改善患儿预后同样至关重要。糖皮质激素的辅助治疗在特定情况下可考虑,而支持性治疗如呼吸和肾脏功能支持对于维持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脓毒性休克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
13
作者 孙越晨 叶莉莉 严双凤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LAR)与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中在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28 d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LAR)与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中在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28 d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基本临床特征。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LAR与患者28 d全因死亡风险的整体关系。根据RCS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LAR组和高LAR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LAR与28 d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患者1 659例。死亡组年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肌酐,乳酸,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镁,国际标准化比值,合并恶性肿瘤、心源性休克、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的比例均高于存活组,而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值及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比例均低于存活组(均P<0.05)。LAR与患者28d全因死亡风险整体呈非线性趋势关系(χ~2=46.930,P<0.05),且死亡风险随LAR的升高而增加(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LAR组28 d的累积生存率低于低LAR组(log-rank χ~2=104.230,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LAR升高(≥11.08)是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全因死亡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9,P<0.05)。结论 入院时LAR升高(≥11.08)与脓毒性休克患者28d全因死亡率升高独立相关,临床医生应该更加关注此类患者并及时进行干预以便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 脓毒性休克 预后 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14
作者 郑秋萍 王奇 +1 位作者 刘欢欢 张泓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80-84,共5页
目的:量化脓毒性休克成人患者早期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估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对患者28天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74例脓毒性休克成人患者,根据患... 目的:量化脓毒性休克成人患者早期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估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对患者28天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74例脓毒性休克成人患者,根据患者28天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并计算VIS,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第1个24小时最大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_(max)24h)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的174例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存活组114例,死亡组60例。VIS_(max)24h是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VIS_(max)24h预测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38,95%置信区间(CI)为0.771~0.906。结论:VIS_(max)24h是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较准确地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28天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脓毒性休克 28天死亡率
下载PDF
碳酸氢钠用于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Meta分析
15
作者 韦柳姿 李仕来 +1 位作者 郑国君 吴绍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47-0050,共4页
评价与晶体液(生理盐水、低渗盐水)对比,在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碳酸氢钠注射液是否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网, 中国临床注册中心、Pubmed, Embase, Cochrane... 评价与晶体液(生理盐水、低渗盐水)对比,在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碳酸氢钠注射液是否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网, 中国临床注册中心、Pubmed, Embase, Cochrane图书馆共8大数据库中符合条件的文献(截止日期至2023年3月);碳酸氢钠应用于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试验将被纳入;本研究首要指标是死亡率,次要指标为心输出量、乳酸值2名研究员独立提取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330例患者的3项研究被纳入到本次分析;碳酸氢钠组死亡率36.09%(48/133),对照组死亡率为29.44%(58/197),同质性检验I2 =0%(<50%),Q检验的P=0.94(>0.1),提示本次研究选择的异质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R=0.99[0.74~1.33],P=0.97(>0.05],碳酸氢钠组和非碳酸氢钠组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对碳酸氢钠组与非碳酸氢钠组的心输出量、乳酸值等指标,因入库数据少、异质性较大无法进行比较。结论 在脓毒症患者的液体复苏治疗中使用碳酸氢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因为纳入文献异质性较大,使用碳酸氢钠的次要结果未能进行有效分析,但从纳入文献的研究结果看来,与对照组相比,似乎碳酸氢钠对改变患者心输出量、乳酸值等有好处。本文结论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的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 液体复苏 严重毒症 脓毒性休克
下载PDF
1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16
作者 桑晓明 李玉丽 +1 位作者 王小婷 刘竹浴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8期159-162,共4页
总结1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护理经验。在创伤一体化救治模式的保障下,采取了脓毒症早期集束化治疗与护理措施,并在感染控制、气道廓清、镇痛镇静、预防谵妄等方面共同管理。经过院前急救的无缝接衔接转运以及山东第一医科... 总结1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护理经验。在创伤一体化救治模式的保障下,采取了脓毒症早期集束化治疗与护理措施,并在感染控制、气道廓清、镇痛镇静、预防谵妄等方面共同管理。经过院前急救的无缝接衔接转运以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的多学科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随访3个月,患者机体功能基本恢复,达到了预期治疗与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护理 脓毒性休克 多发伤
下载PDF
静脉注射维生素C对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17
作者 赵国敏 边伟帅 +1 位作者 甄洁 陈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1,共10页
目的评估静脉注射维生素C对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和Clinical Trials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收集静脉注射维生素C治疗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英文文... 目的评估静脉注射维生素C对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和Clinical Trials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收集静脉注射维生素C治疗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英文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RCT研究,包括3301例患者。主要结局方面,维生素C治疗组患者28天病死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6,95%CI(0.72~1.03),P=0.10;I 2=44%,P=0.10]。次要结局方面,静脉注射维生素C可缩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MD=-23.44,95%CI(-30.53~-16.35),P<0.01;I 2=0,P=0.97],但对患者90天病死率、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死率、医院病死率、机械通气持续时间、72 h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差值(△SOFA)、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静脉注射维生素C可明显缩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但现有证据尚不足以支持静脉注射维生素C可改善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RCT研究提供更多关于维生素C治疗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疗效的实质性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症 脓毒性休克 病死率 维生素C META分析
下载PDF
以SvO_(2)为导向的EGDT对低温环境下脓毒性休克猪肾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武翔 刁玉刚 +2 位作者 赵石磊 程旭丽 曹惠鹃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以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in mixed venous blood,SvO_(2))为导向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对低温环境下脓毒性休克猪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4头雄性巴马小型猪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常... 目的探讨以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in mixed venous blood,SvO_(2))为导向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对低温环境下脓毒性休克猪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4头雄性巴马小型猪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EGDT组,每组8头。全麻后行双侧股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路、右侧股动脉穿刺监测血压、右侧颈内静脉放置漂浮导管,并行膀胱切开引流术。静脉注射脂多糖(LPS),起始速度为0.625μg/(kg·h),每10 min倍增泵入量,至最终速度5μg/(kg·h),维持至MAP<65 mmHg及SvO_(2)<65%,停止泵入LPS,脓毒性休克模型建立成功,将实验动物置于冰柜低温(-5℃)环境中。对照组不行任何处置,常规治疗组行常规方法复苏,EGDT组行以SvO_(2)为导向的EGDT复苏。在泵注LPS前(T_(-1))、造模成功(T_(0))、治疗1 h(T_(1))、治疗2 h(T_(2))、治疗3 h(T_(3))、治疗4 h(T_(4))、治疗5 h(T_(5))、治疗6 h(T_(6))共8个时点,记录各时点实验动物体温,采集股静脉血样,检测乳酸(La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前脑啡肽(Pro-enkephalin,pro-ENK)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规治疗组及EGDT组核心温度在治疗1~5 h均升高,乳酸在治疗1~5 h均降低,尿量在治疗3~6 h均增加,NGAL值在治疗4 h、5 h均降低,Cys-C值在治疗3~5 h均降低,pro-ENK值在治疗3 h、4 h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EGDT组核心温度在治疗2~5 h均升高,乳酸值在治疗3~5 h均降低,尿量在治疗2~6 h均增加,NGAL值在治疗3 h、4 h均降低,Cys-C值在治疗4 h降低,pro-ENK值在治疗3 h、4 h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5℃)环境下采用以SvO_(2)为导向的EGDT可以改善脓毒性休克猪组织氧供需失衡状态,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SvO_(2) EGDT 脓毒性休克 肾功能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效果比较
19
作者 郭卫东 高尚兰 姚童翔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比较碳酸氢钠林格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用于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分为A、B组,每组40例。A组接受碳酸氢钠林格液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B组接受复方氯化钠... 目的:比较碳酸氢钠林格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用于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分为A、B组,每组40例。A组接受碳酸氢钠林格液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B组接受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处理后0、1、3、6、12、24、48 h乳酸清除率,复苏第0、6、12、24、48 h电解质指标(K^(+)、Na^(+)、Cl^(-)),血流动力学恢复稳定时间(中心静脉压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0、6、12、24、48 h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评分),48 h内所用液体总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0~48 h,两组乳酸清除率均呈升高趋势,A组高于B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K^(+)、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水平有随时间升高的趋势,且A组12、24、48 h Cl^(-)水平低于B组(P<0.05)。与B组相比,A组中心静脉压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更短,死亡率更低(P<0.05)。qSoFA评分有随时间降低的趋势,且A组12、24、48 h qSoFA评分低于B组(P<0.05)。A组48 h内所用液体总量少于B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4)。结论: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林格液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下载PDF
床旁超声及PiCCO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20
作者 元文琪 杨文倩 严莉娟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076-1080,共5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及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淄博世博高新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及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淄博世博高新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脓毒症休克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PiCCO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床旁超声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6 h达标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6 h、12 h后的复苏液体量、尿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 h后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肺水肿发生率及28 d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分别为(3.29±0.54)d、(5.43±0.6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31±1.03)d、(6.04±0.7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复苏6 h达标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h、12 h后的复苏液体量分别为(1484.23±210.34)mL、(2034.32±275.83)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722.87±246.93)mL、(2311.17±355.95)mL,尿量分别为(237.34±30.41)mL、(432.50±73.81)mL,明显多于对照组(178.43±21.73)mL、(517.23±79.4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两组患者MAP、CVP、ScvO2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6 h后的MAP、CVP、Sc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水肿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28 d死亡率为17.50%,略低于对照组的2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iCCO相比,床旁超声引导下液体复苏能缩短脓毒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减少液体复苏量及肺水肿的发生率,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超声 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机械通气 肺水肿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