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毒症心肌病与院外应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关系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娜 彭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21-0024,共4页
脓毒症心肌病(SCM)是脓毒症严重并发症之一,有较高的发病率,与非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相比住院死亡率更高。脓毒症心肌病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心肌抑制物、钙离子调控失调、NO合成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肾上腺受体等有关。钙离子... 脓毒症心肌病(SCM)是脓毒症严重并发症之一,有较高的发病率,与非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相比住院死亡率更高。脓毒症心肌病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心肌抑制物、钙离子调控失调、NO合成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肾上腺受体等有关。钙离子失衡是脓毒症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之一,最近研究表明,院外使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CCB)与脓毒症预后相关。本文主要针对SCM的发病机制、诊断以及院外CCB使用在脓毒症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SCM诊断、改善预后、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症心肌病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原文传递
β1受体阻滞剂防治脓毒症心肌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胡盛惠 姚立影 +1 位作者 魏薇 高岩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2期227-232,共6页
脓毒症心肌病是脓毒症引起的可逆性心肌损伤,是一种非缺血性急性心功能障碍,可显著增加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β1受体阻滞剂具有抗应激、抗氧化、调节免疫和抑制细胞死亡及保护心肌的作用。该文对β1受体阻滞剂防治脓毒症心肌病作用的研... 脓毒症心肌病是脓毒症引起的可逆性心肌损伤,是一种非缺血性急性心功能障碍,可显著增加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β1受体阻滞剂具有抗应激、抗氧化、调节免疫和抑制细胞死亡及保护心肌的作用。该文对β1受体阻滞剂防治脓毒症心肌病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症心肌病 Β1受体阻滞剂 艾司洛尔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3
作者 贾西瑞 刘莉洁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57-560,共4页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脓毒症患者常见并发症,以脑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且相当比例的患者存在长期认知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是较早受到脓毒症引起的外周炎症影响的区域之一。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常驻免疫细胞,可协调脑内炎症...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脓毒症患者常见并发症,以脑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且相当比例的患者存在长期认知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是较早受到脓毒症引起的外周炎症影响的区域之一。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常驻免疫细胞,可协调脑内炎症反应,在脑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扮演重要角色,在SAE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就小胶质细胞功能表型及其在SAE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探讨小胶质细胞在SAE防治中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小神经胶质细胞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突触 神经炎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干预对脓毒症新发脏器损伤的影响
4
作者 杨思雯 屠连茹 +5 位作者 李思耐 张羽 张鑫 宋麦芬 徐霄龙 王旭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139-142,164,共5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干预对脓毒症的新发脏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181例成人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新发脏器损伤将脓毒症患者分为新发脏器...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干预对脓毒症的新发脏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181例成人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新发脏器损伤将脓毒症患者分为新发脏器损伤组(95例)和无新发组(86例)。收集患者基本情况、前期相关实验室指标及干预因素、治疗7 d后实验室相关指标,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发病因素,依据χ^(2)检验探索参麦注射液干预与新发脏器损伤的相关性。结果新发脏器损伤组入院72 h内休克、早期液体平衡量、入ICU及治疗后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评分高于无新发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新发脏器损伤组入院使用参麦注射液干预比例、治疗后血白蛋白水平及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无新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麦注射液干预(OR=0.261,95%CI:0.109~0.626,P<0.01)、治疗后血红蛋白(OR=0.978,95%CI:0.957~0.998,P<0.05)是新发脏器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参麦注射液干预后急性肾损伤、急性肺损伤患者少于未使用参麦注射液(P<0.01)。参麦注射液干预后新发急性心功能不全与未使用参麦注射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干预可以降低脓毒症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肾损伤等新发脏器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脓毒症 新发脏器损伤 急性肺损伤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MCP-1基因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发生的作用研究
5
作者 郭峻氚 王静静 +2 位作者 郭仁楠 肖东 刘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12-517,共6页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0例脓毒症AKI患者作为AKI组,纳入同期5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全部受试...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0例脓毒症AKI患者作为AKI组,纳入同期5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全部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ELISA法测定AKI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中MCP-1的表达情况;通过原代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利用CK14和CK18抗体进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过表达和干扰MCP-1基因,利用CCK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和RT-qPCR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情况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炎性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KI组患者外周血中和尿液中的MCP-1表达量显著升高(P均<0.05);通过细胞免疫荧光鉴定,选择上皮细胞标志物CK14和CK18,原代培养24 h,90%以上的细胞表达细胞标志物CK18,约84%的细胞表达CK14;与NC组相比,siRNA组在24、48 h细胞数量增加(P均<0.05);与MCP-1组相比,siRNA组在24、48、72 h的细胞数量增加(P均<0.05);NC组的IL-1β、IL-6、INF-γ因子的表达水平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MCP-1组的IL-1β、IL-6、IL-10、INF-γ和TNF-α因子的表达水平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siRNA组的IL-1β、IL-6、INF-γ因子表达水平随时间推移无明显升高趋势。结论MCP-1基因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该基因可能通过调节IL-1β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从而参与脓毒症患者的AKI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P-1基因 脓毒症 肾小管上皮细胞 反应
下载PDF
1例类鼻疽脓毒症患者的全程个体化药学监护
6
作者 王敏 林叶 +4 位作者 赵洁 符香香 吴华 吴琼诗 谢甜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目的为类鼻疽脓毒症(MS)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不良反应的识别和个体化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利用血药浓度和基因检测全程参与1例MS患者强化期和根除期治疗过程。通过测定β-内酰胺类和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Z)血药浓度并... 目的为类鼻疽脓毒症(MS)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不良反应的识别和个体化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利用血药浓度和基因检测全程参与1例MS患者强化期和根除期治疗过程。通过测定β-内酰胺类和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Z)血药浓度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PK/PD)参数,结合文献对MS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同时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处理。结果临床药师利用血药浓度和基因检测手段,提出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IMP)给药剂量调整建议,分析了多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通过测定β-内酰胺类药物和TMP/SMZ血药浓度计算PK/PD靶标,通过查询指南和文献为临床医生解释类鼻疽患者脓毒症期和非脓毒症期状态下的达标情况;利用血药浓度和基因检测分析MS患者神经毒性与IMP cmin的相关性,并发现肾毒性与TMP/SMZ的cmax无关,而与患者饮水量相关。经全程抗菌药物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不良反应得到有效处理。结论临床药师基于抗菌药物血药浓度和基因检测结果解读情况协助临床医生制定MS治疗方案,并为患者提供全程用药监护,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脓毒症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复方磺胺甲噁唑 血药浓度 基因检测 药学监护
下载PDF
老年脓毒症诊断与治疗中的困难与挑战
7
作者 张新超 温伟 董士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5期376-384,共9页
脓毒症(sepsis)是指因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为脓毒症合并严重的循环、细胞和代谢紊乱,其死亡风险较单纯脓毒症更高[1-2]。脓毒症是急诊和重症学科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2016年Fleis... 脓毒症(sepsis)是指因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为脓毒症合并严重的循环、细胞和代谢紊乱,其死亡风险较单纯脓毒症更高[1-2]。脓毒症是急诊和重症学科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2016年Fleischmann等[3]的系统综述显示,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的发病率分别为437/10万和270/10万,住院病死率分别为17%和26%。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加剧,近年来老年脓毒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住院率和病死率也显著增加[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脓毒症 评估 生物标志物 液体复苏 脓毒性心肌病 脓毒性肾病 血管活性药物
下载PDF
HMGB1基因敲除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减轻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
8
作者 张志斌 李瑞彤 +6 位作者 郑卫伟 林雪容 牛宁宁 王慧 苑萌 韩树池 薛乾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3,共6页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因敲除减轻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及抑制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作用。方法 野生型(WT)小鼠分为WT-Sham组和WT-模型组,HMGB1基因敲除(KO)小鼠分为KO-Sham组和KO-模型组。WT-模型...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因敲除减轻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及抑制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作用。方法 野生型(WT)小鼠分为WT-Sham组和WT-模型组,HMGB1基因敲除(KO)小鼠分为KO-Sham组和KO-模型组。WT-模型组和KO-模型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ALI模型,WT-Sham组和KO-Sham组进行假手术操作。造模后24 h,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_(2)),计算氧合指数(OI),检测肺组织病理改变,计算肺损伤评分,检测血清及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活性氧簇(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肺组织中HMGB1、TLR4、核NF-κB的表达。结果 WT-模型组的PaO_(2)、OI、血清及肺组织SOD的浓度低于WT-Sham组,肺损伤评分、血清及肺组织中TNF-α、IL-1β、IL-6、ROS、MDA的浓度、肺组织中HMGB1、TLR4、核NF-κB的表达水平高于WT-Sham组(P<0.05);KO-模型组肺组织中不表达HMGB1,PaO_(2)、OI、血清及肺组织SOD的浓度高于WT-模型组,肺损伤评分、血清及肺组织中TNF-α、IL-1β、IL-6、ROS、MDA的浓度、肺组织中TLR4、核NF-κB的表达水平低于WT-模型组(P<0.05)。结论敲除HMGB1减轻脓毒症小鼠ALI,相关的分子机制可能是抑制TLR4/NF-κB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下载PDF
以“肾占位”起病的类鼻疽脓毒症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9
作者 黄松 陈强 +1 位作者 曾宇 陈朝彦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类鼻疽病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常反复发作及合并脓毒症,且易误诊误治,故病死率较高。本文分析1例类鼻疽脓毒症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思路等进一步总... 类鼻疽病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常反复发作及合并脓毒症,且易误诊误治,故病死率较高。本文分析1例类鼻疽脓毒症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思路等进一步总结,以期降低该病的误诊误治,提升患者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脓毒症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下载PDF
血清NT-proBNP、HMGB1及sTREM-1水平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10
作者 王晓林 李静 +2 位作者 范志强 佟庆 黄艳丽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ICAM-1)水平与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4例脓毒症ALI患者为研究对象(ALI组),以肺部超声评分(LUS)将其分... 目的:分析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ICAM-1)水平与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4例脓毒症ALI患者为研究对象(ALI组),以肺部超声评分(LUS)将其分为轻度组(n=50)、中度组(n=36)、重度组(n=18);另选取80例单纯性脓毒症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T-proBNP、HMGB1、sICAM-1水平,以脓毒症ALI患者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NT-proBNP、HMGB1、sICAM-1及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脓毒症ALI组NT-proBNP、HMGB1、sTRE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严重程度的脓毒症ALI组患者NT-proBNP、HMGB1、sTREM-1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表现为脓毒症ALI轻度组患者<中度组<重度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HMGB1、sTREM-1与严重程度正相关(P<0.05);生存组NT-proBNP、HMGB1、sTREM-1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5),三者联合检测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一指标预测。结论:脓毒症ALI患者血清NT-proBNP、HMGB1、sTREM-1水平较高,三者联合检测对于预后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NT-PROBNP HMGB1 STREM-1 预后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肝素治疗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效果
11
作者 李爱林 袁鼎山 +1 位作者 包玉华 蒋海燕 《西北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肝素治疗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水平的...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肝素治疗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和丹红注射液。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HMGB1、sTREM-1、肾功能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等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的各项生命指标、炎症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HMGB1及sTREM-1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体温、心率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均明显更低,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t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l⁃citonin,PCT)、血肌酐(screatinine,Scr)、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D-二聚体(D-dimer,D-D)的水平均更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明显更长(P<0.05)。2组治疗后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肝素治疗能够通过抑制sTREM-1、HMGB1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增大肾灌注,减轻肾组织损伤,从而治疗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急性肾损伤 肝素 脓毒症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下载PDF
应用铜砭刮痧治疗脓毒症外感高热的探讨
12
作者 张利娟 吴遍 +2 位作者 郑静霞 徐艳 蔡静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4期729-731,共3页
外感高热是脓毒症的常见急症之一,具有起病急、传变迅速、变化快等特点。笔者应用铜砭刮痧疗法治疗脓毒症外感高热,取得一定疗效。治疗中以调气为首,以“通”为核心,手法上以“徐而和”为主,透皮入骨,并善于采用四井排毒,以扶正祛邪,使... 外感高热是脓毒症的常见急症之一,具有起病急、传变迅速、变化快等特点。笔者应用铜砭刮痧疗法治疗脓毒症外感高热,取得一定疗效。治疗中以调气为首,以“通”为核心,手法上以“徐而和”为主,透皮入骨,并善于采用四井排毒,以扶正祛邪,使营卫得调,阴阳谐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外感高热 铜砭刮痧
下载PDF
藤黄酸对脓毒症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
13
作者 曾静 杨舒雅 +6 位作者 钱娴静 张清 陈娇 敬媛媛 汪耘吉 张栋珉 胥勋梅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23-27,34,共6页
目的探讨藤黄酸(GA)对脓毒症大鼠肠损伤的影响以及对RIP1/RIP3/MLKL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取40只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脓毒症(Spesis)组、低剂量GA组和高剂量GA组,各10只。除Sham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采用... 目的探讨藤黄酸(GA)对脓毒症大鼠肠损伤的影响以及对RIP1/RIP3/MLKL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取40只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脓毒症(Spesis)组、低剂量GA组和高剂量GA组,各10只。除Sham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采用盲肠穿孔结扎法(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低剂量GA组和高剂量GA组于造模前24 h分别灌胃给予50、100 mg·kg^(-1)GA。造模后12 h麻醉处死,收集外周血和小肠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Chui’s评分;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和Bcl2)、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及RIP1/RIP3/MLKL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比较,Spesis组大鼠肠黏膜受损明显,Chui’s评分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明显增加(P<0.05);小肠组织中Bax、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Caspase-3、Bcl2、MLKL、RIP1以及RIP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Spesis组比较,低剂量GA组和高剂量GA组大鼠肠黏膜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改善,Chui’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小肠组织中Bax、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Caspase-3、Bcl2、MLKL、RIP1以及RIP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GA能够减轻脓毒症诱导的大鼠肠道损伤,这或许与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酸 脓毒症 肠道损伤 反应 信号通路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前后PCT Trx-1D-Lac表达及意义
14
作者 曾广志 唐海莲 +2 位作者 陈海玉 曾慧志 梅林 《河北医学》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硫氧还蛋白-1(Trx-1)、D-乳酸(D-Lac)水平变化,分析其对CBP疗效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10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遵循1∶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硫氧还蛋白-1(Trx-1)、D-乳酸(D-Lac)水平变化,分析其对CBP疗效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10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遵循1∶1配对原则,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血清PCT、Trx-1、D-Lac水平。观察组接受CBP治疗,依据治疗效果分为存活亚组、死亡亚组。比较不同亚组血清PCT、Trx-1、D-Lac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及治疗前后其变化差值。Pearson分析各血清指标水平变化差值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血清指标水平变化差值对疗效的预测价值。采用卡普兰-迈耶(Kaplan-Meier)分析不同血清表达者28d内生存状况。结果:观察组血清PCT、Trx-1、D-La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死亡亚组血清PCT、Trx-1、D-La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亚组,且变化差值小于存活亚组(P<0.05);各血清指标水平变化差值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各血清指标水平变化差值联合预测CBP疗效的AUC分别大于单一指标预测、各血清指标联合预测(P<0.05);PCT、Trx-1、D-Lac水平变化差值高表达者死亡风险分别是低表达的4.828、3.600、2.318倍,且生存率高于低表达者(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CBP治疗前后血清PCT、Trx-1、D-Lac水平变化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且与28d内生存情况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变化差值对CBP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 降钙素原 硫氧还蛋白-1 D-乳酸
下载PDF
急性胃肠道损伤分级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对脓毒症患者28天预后有评估价值
15
作者 王娜 王丰容 +4 位作者 李俊玉 商娜 刘慧珍 刘小蒙 席修明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192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28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入院1周内每日记录AGI分级,并分析不同AG...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192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28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入院1周内每日记录AGI分级,并分析不同AGI分级患者的临床特征。分别绘制AGI分级、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以及AGI分级联合SOFA评分对患者28 d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并进行比较。结果:192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率为38.0%(73/192),AGI的发生率为89.1%(171/192),其中1级患者69例,2级72例,3级26例,4级4例。AGI分级越高,患者危重症评分、28 d死亡率越高(P均<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乳酸、机械通气(MV)、AGI分级以及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提示,AGI分级、SOFA评分对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能力均低于APACHEⅡ评分,但两者相结合的预测能力与APACHEⅡ评分相当(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AGI发生率高,AGI分级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肠损伤分级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脓毒症 预后
下载PDF
外周血CD8+CD28-CD57+T淋巴细胞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张小玲 赵玉杰 +3 位作者 刘敏龙 周丽 郭蕾 马琪 《西部医学》 2024年第2期232-236,共5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8+CD28-CD57+T淋巴细胞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脓毒症患者75例,依据ICU结局分为存活组(n=54)及死...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8+CD28-CD57+T淋巴细胞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脓毒症患者75例,依据ICU结局分为存活组(n=54)及死亡组(n=21)。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诊断脓毒症当天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检测外周血液标本TNF-a、IL-10及CD8+CD28-CD57+T淋巴细胞。结果 死亡组平均年龄大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较存活组有更高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休克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外周血CD8+CD28-CD57+T淋巴细胞、TNF-a、IL-10较存活组更高(P<0.05)。存活组的耐药菌感染比例低于死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单因素还是对一系列协变量进行调整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较高的外周血CD8+CD28-CD57+T淋巴细胞比例与高的ICU死亡率相关(OR, 1.21;95%CI, 1.10~1.33)(OR, 1.30;95%CI, 1.07~1.58);APACHEⅡ评分预后预测的AUC为0.78(95%CI 0.67~0.90),将最适诊断界点22.5分作为预测死亡可能的临界点,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9%和75.2%。SOFA评分预后预测的AUC为0.80(95%CI,0.68~0.92),将最适诊断界点9.5分作为预测死亡可能的临界点,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和77.8%。外周血CD8+CD28-CD57+T淋巴细胞预后预测的AUC为0.91(95%CI,0.83~0.99),将最适诊断界点60.2%作为预测死亡可能的临界点,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0%和92.6%。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外周血高CD8+CD28-CD57+T淋巴细胞比例与ICU死亡率增加相关,一定程度上可用于评估此类人群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CD28-CD57+T淋巴细胞 老年患者 脓毒症 预后
下载PDF
微小RNA-23靶向线粒体分裂蛋白1调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保护脓毒症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17
作者 张利 葛亮 +3 位作者 马小力 马菁菁 张阳 孙林春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16-228,共13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3(microRNA-23,miR-23)和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sion protein 1,FIS1)在脓毒症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作用关系以及miR-23靶向FIS1对细胞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调控。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2,HK-2),用... 目的探讨微小RNA-23(microRNA-23,miR-23)和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sion protein 1,FIS1)在脓毒症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作用关系以及miR-23靶向FIS1对细胞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调控。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2,HK-2),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建立脓毒症模型;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23和FIS1的相互作用。将HK-2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用miR-23的模拟物/抑制物和FIS1的真核表达载体/小干扰RNA单独或联合处理,细胞计数试剂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试剂盒检测细胞MD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IL-10水平。结果LPS诱导的HK-2细胞miR-23 mRNA表达量为对照组的(0.60±0.12)倍(P<0.05),FIS1 mRNA表达量为对照组的(2.16±0.21)倍(P<0.05),FISI蛋白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2.69±0.28)倍(P<0.05)。miR-23可以与FIS1的3'-UTR区形成互补结合,负向调控FIS1。miR-23 mimic组的TNF-α、IL-1、IL-6分别为(0.021±0.003)、(0.0310±0.007)和(0.017±0.006)ng/ml,FIS1 siRNA组的TNF-α、IL-1、IL-6分别为(0.015±0.004)、(0.043±0.007)和(0.020±0.008)ng/ml,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两组的IL-10分别为(0.325±0.011)和(0.376±0.018)ng/ml,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miR-23 inhibitor组的TNF-α和IL-6分别为(0.117±0.015)和(0.096±0.007)ng/ml,pcD-NA3.1-FIS1组TNF-α和IL-6分别为(0.168±0.024)和(0.147±0.030)ng/ml,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miR-23 inhibitor组和pcDNA3.1-FIS1组的IL-10分别为(0.149±0.012)和(0.121±0.024)ng/ml,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miR-23 mimic+pcDNA3.1-FIS1组TNF-α、IL-1、IL-6分别为(0.060±0.010)、(0.084±0.009)和(0.048±0.008)ng/ml,均高于miR-23 mimic组的(0.021±0.003)、(0.0310±0.007)和(0.017±0.006)ng/ml(P<0.05),IL-10为(0.149±0.025)ng/ml,低于miR-23 mimic组的(0.325±0.011)ng/ml(P<0.05)。miR-23 inhibitor+FIS1 siRNA组TNF-α、IL-1、IL-6分别为(0.049±0.007)、(0.056±0.008)和(0.037±0.006)ng/ml,均低于miR-23 inhibitor组的(0.117±0.015)、(0.085±0.015)和(0.096±0.007)ng/ml(P<0.05),IL-10为(0.325±0.027)ng/ml,高于miR-23 inhibitor组的(0.149±0.012)ng/ml(P<0.05)。MiR-23 mimic组和FIS1 siRNA组ROS分别为(1328±84)和(1300±70),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miR-23 inhibitor组和pcDNA3.1-FIS1组ROS分别为(1825±80)和(1930±105),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miR-23 mimic+pcDNA3.1-FIS1组ROS为(1538±96),高于miR-23 mimic组的(1328±84)(P<0.05);miR-23 inhibitor+FIS1 siRNA组ROS为(1490±70),低于miR-23 inhibitor组的(1825±80)(P<0.05)。MiR-23 mimic组和FIS1 siRNA组MDA分别为(17.34±2.18)μmol/L和(12.05±2.47)μmol/L,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miR-23 inhibitor组和pcDNA3.1-FIS1组MDA分别为(52.20±7.48)μmol/L和(46.25±6.50)μmol/L,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miR-23 mimic+pcDNA3.1-FIS1组MDA为(35.44±3.03)μmol/L,高于miR-23 mimic组的(17.34±2.18)μmol/L(P<0.05);miR-23 inhibitor+FIS1 siRNA组MDA为(40.26±4.87)μmol/L,低于miR-23 inhibitor组的(52.20±7.48)μmol/L(P<0.05)。miR-23 mimic组和FIS1 siRNA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83±14)%和(171±11)%,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两组凋亡率分别为(7.89±1.21)%和(11.22±2.98)%,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miR-23 inhibitor组和pcDNA3.1-FIS1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34±10)%和(127±9)%,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凋亡率分别为(23.22±2.54)%和(28.15±3.12)%,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miR-23 mimic+pcDNA3.1-FIS1组细胞增殖率为(148±12)%,低于miR-23 mimic组的(183±14)%(P<0.05),凋亡率为(17.02±2.29)%,高于miR-23 mimic组的(7.89±1.21)%(P<0.05);miR-23 inhibitor+FIS1 siRNA组细胞增殖率为(160±8)%,高于miR-23 inhibitor组的(134±10)%(P<0.05),凋亡率为(14.27±2.00)%,低于miR-23 inhibitor组的(23.22±2.54)%(P<0.05)。结论LP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miR-23和FIS1异常表达与细胞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过程有关。miR-23通过靶向负调控FIS1,减轻HK-2细胞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对脓毒症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肾小管上皮 氧化应激 微小RNA
下载PDF
过表达BMAL1对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18
作者 唐雯 王志高 +2 位作者 郭仁楠 肖东 刘艳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探究生物钟基因大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白样蛋白1(BMAL1)过表达对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中线粒体自噬途径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NC)组、BMAL1组,每组10只。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心功能指... 目的:探究生物钟基因大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白样蛋白1(BMAL1)过表达对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中线粒体自噬途径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NC)组、BMAL1组,每组10只。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心功能指标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ELISA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ting测定心肌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H3域自噬蛋白(Beclin1)、PTEN诱导激酶(Pink1)、E3泛素-连接酶活性帕金森病蛋白2(Parkin)、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1(VDAC1)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和NC组比较,BMAL1组小鼠LVFS、LVEF升高(P<0.05),LVIDd、LVIDs减小(P<0.05),血清中CK-MB、cTnI降低(P<0.05),心肌组织病变得到改善,TUNEL阳性细胞率减少(P<0.05),线粒体损伤减轻,心肌组织中LC3Ⅱ/LC3Ⅰ值升高(P<0.05),Beclin1、Pink1、Parkin、VDAC1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BMAL1过表达能够明显改善脓毒症小鼠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该作用可能与其促进线粒体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肌损伤 心肌细胞 大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白样蛋白1 线粒体自噬 小鼠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脓毒症患者疗效的影响:一项系统性评价和荟萃分析
19
作者 石朝阳 丁显飞 +2 位作者 罗永刚 韩冰 张晓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966-972,共7页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综合分析阿司匹林对脓毒症疗效的影响。方法系统性检索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 3个数据库,检索有关阿司匹林对脓毒症患者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根据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综合分析阿司匹林对脓毒症疗效的影响。方法系统性检索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 3个数据库,检索有关阿司匹林对脓毒症患者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根据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主要研究结局为病死率,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以优势比(OR)和加权均数差(WMD)为效应量,各效应量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使用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稳健性,使用漏斗图和Egger线性回归评估各纳入研究潜在的发表偏倚。使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篇文章(148002例脓毒症患者),其中包括9篇队列研究,3篇随机对照研究和2篇前瞻性研究。阿司匹林能够降低脓毒症患者的30 d病死率、ICU病死率和院内病死率(P<0.05),但不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器官衰竭的发生率(P=0.308)和90 d病死率(P=0.267)。结论阿司匹林可降低脓毒症患者30 d病死率、ICU病死率和院内病死率,但不能改善脓毒症患者器官衰竭的发生率和90 d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阿司匹林 病死率 META分析
下载PDF
参附黄配方对脓毒症小鼠不同脑区IL-33/ST2轴的影响
20
作者 王雪蕊 叶浩然 +3 位作者 徐霄龙 白云静 王伽伯 刘清泉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观察参附黄配方对脓毒症小鼠不同脑区白细胞介素-33(IL-33)/ST2轴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和参附黄组。脓毒症组和参附黄组采取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模型。参附黄组术后给予每日2次的2.5 g/kg... 目的 观察参附黄配方对脓毒症小鼠不同脑区白细胞介素-33(IL-33)/ST2轴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和参附黄组。脓毒症组和参附黄组采取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模型。参附黄组术后给予每日2次的2.5 g/kg参附黄配方0.5 m L灌胃;脓毒症组和对照组给予每日2次的纯净水0.5 mL灌胃。采用临床分级评价小鼠临床指数,采用神经功能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指数,采用酶联免疫标记法评价各组小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区IL-33和ST2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小鼠临床指数显著增高,神经功能指数显著降低(P<0.05);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区IL-33和ST2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与脓毒症组相比较,参附黄组临床指数显著降低(P<0.05),神经功能指数显著增高(P<0.05);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区IL-3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ST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 参附黄配方对CLP小鼠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L-33/ST2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参附黄 白细胞介素-33 ST2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