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6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声评估的膈肌指标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中的应用
1
作者 钟林 汪敏 张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5-38,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超声评估的膈肌及其衍生指标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拔管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重症肺炎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7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达到脱机标准,在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后给予脱机拔管,观察脱机48 h内患者... 目的评价基于超声评估的膈肌及其衍生指标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拔管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重症肺炎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7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达到脱机标准,在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后给予脱机拔管,观察脱机48 h内患者的呼吸、氧合等状态,并根据脱机结局分为脱机成功组和脱机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脱机前的监测指标;与RSBI作对比,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DD、DTF、D-RSBI三个指标对患者脱机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脱机成功组机械通气时间(210.40±92.28)h、RR(15.62±3.34)次/min、DD(16.41±3.23)mm、DTF(32.98±7.03)%、D-RSBI(1.19±0.26)次/min·mm,脱机失败组机械通气时间(339.90±126.13)h、RR(18.43±4.86)次/min、DD(14.14±3.10)mm、DTF(24.00±5.53)%、D-RSBI(1.69±0.34)次/min·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ROC曲线,将尤登指数最大者作为最佳临界值,RSBI最佳临界值为60.69次(/min·L),AUCROC为0.79;DD最佳临界值为12.60 mm,AUCROC为0.70;DTF最佳临界值为30.00%,AUCROC为0.84;D-RSBI最佳临界值为1.36次/min·mm,AUCROC为0.87。其中D-RSB预测脱机成功ROC曲线下面积最大,预测价值最优。结论DD、DTF、DRSBI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脱机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中D-RSBI预测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膈肌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脱机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互学习脱机手写数学公式识别
2
作者 付鹏斌 徐宇 杨惠荣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1,共9页
脱机手写数学公式二维结构复杂,其中字符多变的尺度以及书写风格的变换不一都会增大手写数学公式识别的难度。文中提出了一个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互学习模型。首先,在编码阶段引入了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方式改进模型,以提升模型对公式中... 脱机手写数学公式二维结构复杂,其中字符多变的尺度以及书写风格的变换不一都会增大手写数学公式识别的难度。文中提出了一个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互学习模型。首先,在编码阶段引入了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方式改进模型,以提升模型对公式中细粒度信息的提取能力以及加强对全局二维结构的语义信息理解;其次,引入了成对的手写体、打印体数据来进行互学习模型的训练,该模型包括解码器损失和上下文匹配损失,分别学习LaTeX语法以及手写体、打印体之间的语义不变性,提高模型对不同书写风格的鲁棒性,提升对公式整体信息的理解能力。在CROHME 2014/2016/2019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发现:引入多尺度特征融合机制后,表达式正确率分别达到55.25%、52.31%、53.72%;引入互学习机制后,表达式正确率分别达到55.43%、53.53%、53.79%;同时引入两种机制后,表达式正确率分别达到58.88%、55.10%、57.05%。经实验证明,文中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取公式中不同尺度下的特征,并通过互学习机制克服手写风格不一、数据量少等问题。此外,在HME100K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也验证了文中提出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写数学公式识别 脱机模式 手写体 打印体 语义不变性
下载PDF
呼吸机引起的膈肌功能障碍与脱机肺水肿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姜辉 刘丽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316-320,共5页
膈肌功能障碍和脱机引起的肺水肿是导致脱机失败的两个重要原因。膈肌功能障碍会降低膈肌收缩力量,使肺通气减少,引起脱机失败;脱机时胸内负压增大,通过增加静脉回流和左心室后负荷,导致脱机肺水肿和呼吸窘迫。本文对膈肌功能障碍和脱... 膈肌功能障碍和脱机引起的肺水肿是导致脱机失败的两个重要原因。膈肌功能障碍会降低膈肌收缩力量,使肺通气减少,引起脱机失败;脱机时胸内负压增大,通过增加静脉回流和左心室后负荷,导致脱机肺水肿和呼吸窘迫。本文对膈肌功能障碍和脱机引起的肺水肿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 肺水肿 肺超声 脱机困难
下载PDF
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应用于ICU困难脱机患者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管成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9期155-157,共3页
目的:分析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应用于ICU困难脱机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德州市宁津县人民医院ICU收治的困难脱机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呼... 目的:分析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应用于ICU困难脱机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德州市宁津县人民医院ICU收治的困难脱机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出ICU时,两组动脉血氧分压与氧合指数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应用于ICU困难脱机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脱机成功率,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困难脱机 呼吸康复治疗技术 血气指标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方案改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困难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杨洋 阮亚伟 +2 位作者 高锐婷 王志强 曹爱生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6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案改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困难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且脱机困难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与结合组,各40例。常规...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案改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困难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且脱机困难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与结合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合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比较呼吸功能、血气指标、心率、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25天,两组潮气量高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与治疗第15天,且结合组高于常规组,两组呼吸频率低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与治疗第15天,且结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5天,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心率低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与治疗第15天,且结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案改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困难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血气指标与心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中西医结合 机械通气 脱机困难
下载PDF
基于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呼吸重症病人呼吸机脱机成功率及脱机效能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张娜 顾倩 +1 位作者 王培 孙孟川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25-0028,共4页
研究为呼吸重症病人提供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8月我院呼吸科收住的呼吸重症患者约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方法为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研究组为基于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进行组... 研究为呼吸重症病人提供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8月我院呼吸科收住的呼吸重症患者约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方法为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研究组为基于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进行组间各个指标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一次撤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数值减少,差异性大(P<0.05)。结论 基于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呼吸重症病人的影响较大,能促使呼吸机脱机成功率的提升,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 呼吸重症病人 脱机
原文传递
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尝试进程中介入抗阻力干预对脱机成功率及焦虑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姚萍 曹秋月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586-1589,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尝试进程中介入渐进性抗阻力干预方案指导对脱机成功率以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ICU科室2019至2020年收治的80例呼吸机依赖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脱机尝试进程中接... 目的探讨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尝试进程中介入渐进性抗阻力干预方案指导对脱机成功率以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ICU科室2019至2020年收治的80例呼吸机依赖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脱机尝试进程中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脱机尝试进程中加用渐进性抗阻力干预,观察2组脱机时间、一次脱机成功率、脱机成功率、并发症情况,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MRC肌力评分。结果研究组脱机时间、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一次脱机成功率、脱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护理前HAMA、HAMD评分、MR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MR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渐进性抗阻力干预应用到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工作中,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对脱机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缩短脱机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同时,改善肌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依赖患者 脱机尝试进程中 渐进性抗阻力干预方案 脱机成功率 焦虑情绪
下载PDF
呼吸神经生理促进法助力脱机一例
8
作者 王爱英 史立宏 +3 位作者 刘亚婧 孙丽娜 陈萍 王孝文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2期130-132,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因“意识障碍1.5 h”于2021年9月27日收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行颅脑CT示:左侧放射冠、基底节、背侧丘脑及双侧侧脑室、四叠体池、第四脑室多发脑出血。入院2 h后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持... 1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因“意识障碍1.5 h”于2021年9月27日收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行颅脑CT示:左侧放射冠、基底节、背侧丘脑及双侧侧脑室、四叠体池、第四脑室多发脑出血。入院2 h后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机型号为Dr ger G1,模式为同步间隙指令通气,吸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_(2),FiO_(2)):40%,潮气量(tidal volume,Tv):450 ml,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5 cmH_(2)O(1 cmH_(2)O=0.098 kPa),呼吸频率(respiration rate,RR):12次/min,经皮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eripheral oxygen,SpO_(2)):98%。因患者镇静状态,咳嗽反射弱,分泌物滞留于下呼吸道,痰液黏稠,不易咳出,为保持气道通畅,于9月30日在局麻下行“经皮气管旋切术”。10月4日患者自主呼吸逐渐好转,将呼吸机调整为自主呼吸压力支持(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模式,压力支持(pressure support,PS):10 cmH_(2)O,PEEP:3 cmH_(2)O,FiO_(2):35%,SpO_(2):97%,RR:20次/min。患者脱机后面罩吸氧呼吸频率过快,可达40次/min,时有时无,SpO_(2)在15 min内降至90%以下,脱机失败。10月5日再次尝试脱机失败,调整呼吸机参数PS:8 cmH_(2)O,PEEP:3 cmH_(2)O,FiO_(2):35%,SpO_(2):97%,RR:20次/min。10月6日再次尝试脱机,仍以失败告终。10月7日再次脱机失败,请康复医学科会诊协助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神经生理 脱机 呼吸机
下载PDF
改良ESCAPE集束化策略在急性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陈新龙 赵宏胜 +3 位作者 陆舒 许惠芬 王乃学 王林华 《交通医学》 2023年第6期582-58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ESCAPE集束化策略在急性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由主管医师制定整体治疗方案,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改良ESCAPE集束化策略在急性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由主管医师制定整体治疗方案,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实施改良ESCAPE集束化策略。结果:观察组脱机后1 h、12 h、24 h时SaO_(2)分别为(96.7±3.7)%、(97.3±3.8)%和(97.4±3.3)%,高于对照组的(92.1±4.3)%、(92.5±2.1)%和(93.3±3.9)%,观察组脱机后1 h、12 h、24 h时PaO_(2)/FiO_(2)分别为255.5±33.5 mmHg、257.5±28.7 mmHg和271.3±32.6 mmHg,高于对照组的213.4±30.7 mmHg、218.1±30.4 mmHg和225.5±30.3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脱机后1 h RR 20.5±3.7次/min,低于对照组的25.6±4.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时间5.9±2.7 d,短于对照组的8.6±3.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8 h内再插管5例(8.3%),对照组48 h内再插管6例(10.7%),两组再插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谵妄发生率18.3%,低于对照组的35.7%,观察组ICU-AW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8.3±3.7 d,短于对照组的11.2±4.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ESCAPE策略可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撤机后的氧合指标,降低谵妄及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ESCAPE集束化策略 急性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脱机
下载PDF
不同主动湿化方式在气管切开脱机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张萌萌 姜利 +1 位作者 王楠 陈婷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767-774,共8页
目的:对比文丘里联合湿化器与高流量湿化氧疗2种主动湿化方式在气管切开脱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70例气管切开脱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 目的:对比文丘里联合湿化器与高流量湿化氧疗2种主动湿化方式在气管切开脱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70例气管切开脱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氧疗组与文丘里组,每组各35例。氧疗组脱机后实施高流量湿化氧疗,文丘里组脱机后实施文丘里联合湿化器湿化,比较2组气管切开脱机后第1、2、3天进入气管切开处气体温度、湿度、痰液黏稠度及呼吸参数[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外周毛细血管血氧饱和度(peripheral capillary oxygen saturation,S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并比较干预期间并发症。结果:湿化第1、2天,2组气管切开处气体温度、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湿化第3天,2组气管切开处气体温度、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均接近于最佳湿化要求,且氧疗组气体温度、相对湿度均高于文丘里组(均P<0.05),2组气体绝对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化第1、2、3天,2组痰液黏稠度及呼吸参数PaO_(2)、SpO_(2)、Pa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丘里联合湿化器方式能达到与高流量湿化氧疗相当的湿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脱机 气道湿化 文丘里 高流量吸氧
下载PDF
1例重症抗NMDAR脑炎脱机困难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的护理
11
作者 屈媛媛 孙艳 +2 位作者 段燕丽 朱丽璎 赵梓行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3年第8期137-139,共3页
总结1例重症抗NMDAR脑炎脱机困难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后顺利脱机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体征无新发改变、无癫痫发作的情况下即开始进行俯卧位通气;做好俯卧位通气前准备;翻转时采用规范化方法保证... 总结1例重症抗NMDAR脑炎脱机困难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后顺利脱机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体征无新发改变、无癫痫发作的情况下即开始进行俯卧位通气;做好俯卧位通气前准备;翻转时采用规范化方法保证患者安全;翻转成功后做好体位保持及各项指标监测;做好各项护理措施以预防并发症发生;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停止俯卧位通气。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患者病情稳定,转往康复科继续接受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抗NMDAR脑炎 脱机困难 俯卧位通气
下载PDF
脱机试验拔管后行面罩雾化对呼吸机支持治疗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拔管成功率的影响
12
作者 陈贝 胡乔乔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2期9-11,89,共4页
目的:分析脱机试验拔管后行面罩雾化对呼吸机支持治疗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拔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行呼吸机支持治疗的80例患者,依据脱机试验拔管后是否使用面罩雾化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未使用面罩雾化并进... 目的:分析脱机试验拔管后行面罩雾化对呼吸机支持治疗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拔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行呼吸机支持治疗的80例患者,依据脱机试验拔管后是否使用面罩雾化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未使用面罩雾化并进行传统护理,观察组40例在传统护理基础上使用面罩雾化。分别在脱机试验拔管后、成功拔管后采集血气指标,收集吸痰次数、呛咳次数、痰痂次数、一次拔管成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脱机试验拔管后的血气分析指标相近,两组成功拔管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本组脱机试验拔管后(P<0.05),且观察组的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吸痰次数、呛咳次数、痰痂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一次拔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脱机试验拔管后行面罩雾化有助于改善呼吸机支持治疗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提高一次拔管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吸痰次数、呛咳次数、痰痂次数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机试验拔管 面罩雾化 呼吸机支持治疗 血气分析 一次拔管成功率
下载PDF
肺部超声联合膈肌功能在重症患者脱机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3
作者 吴燕 黄元飞 +1 位作者 周志祥 赵立孝 《新疆医学》 2023年第7期825-827,862,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肺部超声联合膈肌功能在重症患者脱机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具备脱机指征的150例重症患者纳入前瞻性研究,分为观察组(脱机成功)、对照组(脱机失败),统计脱机成功... 目的探讨床旁肺部超声联合膈肌功能在重症患者脱机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具备脱机指征的150例重症患者纳入前瞻性研究,分为观察组(脱机成功)、对照组(脱机失败),统计脱机成功率,对患者实施床旁肺部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肺动脉收缩压、肺部评分、心功能指标及膈肌功能,并分析以上指标与脱机失败之间的相关性。计算肺部超声对脱机成功的预测。结果150例重症患者中,123例脱机成功,脱机成功率为82%,27例脱机失败,脱机失败率为18%。参照最终脱机结果,床旁肺部超声检查对重症患者脱机成功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56%、96.30%、97.33%、99.17%、89.66%。观察组的肺动脉收缩压、肺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膈肌位移、膈肌增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旁肺部超声联合膈肌功能用于重症患者机械通气脱机风险评估中,可准确评估脱机风险,预测脱机结局,临床上可将其作为脱机风险评估、脱机结局预测的评估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脱机 床旁肺部超声 膈肌功能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舱内呼吸机治疗在呼吸机脱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季祥 魏翔 +1 位作者 周小妹 齐胤良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501-505,共5页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舱内呼吸机治疗在呼吸机脱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高压氧科收治的30例脱机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高压氧联合舱内呼吸机治疗,分析其...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舱内呼吸机治疗在呼吸机脱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高压氧科收治的30例脱机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高压氧联合舱内呼吸机治疗,分析其脱机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心功能指标、甲状腺功能指标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 30例脱机困难患者中共有22例脱机成功,且脱机成功患者高压氧联合舱内呼吸机治疗次数主要集中在1~5次;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氧合指数(OI)、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分别为(82.17±9.93) mmHg、(97.80±2.66)%、(391.27±47.31) mmHg、(10.00±1.82)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58.60±7.88) mmHg、(85.77±3.60)%、(279.05±37.53) mmHg、(6.37±1.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分别为(63.20±4.85)%、(86.43±6.73) mL,较治疗前的(48.10±3.40)%、(71.33±8.11) mL明显升高,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LVEDV)分别为(114.70±9.91) m L、(178.33±14.66) mL,较治疗前的(145.50±5.65) mL、(223.13±14.23) mL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素(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分别为(5.95±0.99)μg/dL、(1.82±0.40) pmol/L、(2.79±0.91) pmol/L、(20.21±4.39) pmol/L、(2.06±1.04) mU/L,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05±0.76)μg/dL、(1.51±0.31) pmol/L、(1.55±0.37) pmol/L、(9.28±1.29) pmol/L、(0.73±0.71) m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舱内呼吸机对脱机困难者的脱机效果十分显著,能提高患者血气功能、心功能、甲状腺功能以及改善患者昏迷意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舱内呼吸机 脱机 血气指标 心功能指标 甲状腺功能指标
下载PDF
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预测模型的构建
15
作者 杨晓文 童孜蓉 +1 位作者 吴娟 王昱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2,共4页
目的 构建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预测模型,以期为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院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3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 目的 构建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预测模型,以期为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院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3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危险因素,构建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预测模型,并分析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310例患者中,60例患者脱机失败,占19.35%。是否脱机失败的患者在年龄、吸烟指数、机械通气时间等资料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吸烟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等是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危险因素(均P<0.05)。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22(95%CI:0.647~0.798)。结论 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对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进行准确预测,有助于临床及时制订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机械通气 脱机失败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瑞马唑仑与咪达唑仑对ICU困难脱机患者镇静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林菊 田继先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8期967-970,共4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与咪达唑仑在ICU困难脱机患者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首次自主呼吸试验(SBT)失败的ICU困难脱机成年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马唑仑组(R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各30例...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与咪达唑仑在ICU困难脱机患者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首次自主呼吸试验(SBT)失败的ICU困难脱机成年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马唑仑组(R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联合瑞芬太尼持续泵入进行基础镇痛,R组采用瑞马唑仑0.1~0.4 mg/(kg·h)持续泵入,M组采用咪达唑仑0.02~0.1 mg/(kg·h)持续泵入。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达到理想镇静所需时间、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分、唤醒时间、日均瑞芬太尼用量、首次SBT失败至脱机拔管成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R组与M组患者RA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达到理想镇静所需时间、唤醒时间、首次SBT失败至脱机拔管成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M组,日均瑞芬太尼用量低于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组患者呼吸频率下降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马唑仑与咪达唑仑应用于ICU困难脱机患者,均可提供有效镇静,但在等效镇静水平下,使用瑞马唑仑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更短,脱机更快,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咪达唑仑 ICU困难脱机 镇静效果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救治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困难脱机病例一则
17
作者 徐红日 李鸥 +8 位作者 李莹 李青穆 于淼 李瑞祺 张路遥 张莉莉 刘晴 马洪浩 孙雷扬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643-1646,共4页
本案患者为高龄女性,主因“喘憋3周,拔除气管插管后8天”于2021年7月2日转入我院ICU进一步治疗。入院时因患者营养状况差,抗邪能力弱,肺部感染反复,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心肺功能衰竭,入院后再次予以气管插管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 本案患者为高龄女性,主因“喘憋3周,拔除气管插管后8天”于2021年7月2日转入我院ICU进一步治疗。入院时因患者营养状况差,抗邪能力弱,肺部感染反复,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心肺功能衰竭,入院后再次予以气管插管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消瘦,长时间在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呼吸肌肉萎废,反复多次进行自主呼吸试验,仍不能脱机拔管,属困难脱机。我团队针对此困难脱机病例,加强规范的抗感染、营养支持等西医治疗之外,同时基于“治痿独取阳明”、“培土生金”等中医经典理论采用健脾化痰、活血利水、补肺纳肾、益气养阴的中药汤剂联合针刺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关元等穴,并予以肺康复治疗。经中西医结合综合救治后,患者成功脱机拔管,避免了气管切开,心肺活动耐受力明显增强,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获得满意的疗效,最终顺利出院返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经典理论 高龄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 困难脱机
下载PDF
基于超声评估的脱机高风险患者使用高流量氧疗的安全性研究
18
作者 钟林 汪敏 逢慧君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8期1-4,共4页
目的 评价高流量氧疗在超声评估的脱机高风险患者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9月在杭州医学院附属平湖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并计划脱机拔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脱机前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 目的 评价高流量氧疗在超声评估的脱机高风险患者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9月在杭州医学院附属平湖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并计划脱机拔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脱机前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同时在SBT过程中测量膈肌移动度,并计算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iaphragmatic 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D-RSBI)。以D-RSBI≥1.3次/(min·mm)为标准将患者定义为脱机高风险。研究共纳入脱机高风险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脱机后采用经鼻导管吸氧,观察组患者脱机后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观察脱机前后6h、24h、48h的生命体征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2.0%和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治疗失败的病例数据,观察组患者脱机6h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心率(heart hate,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blood,SPO_(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_(2))、血氧分压(pressure of oxygen,PaO_(2))/吸入氧浓度分数(fraciton of in spiration,FiO_(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脱机24h RR、PaO_(2)/FiO_(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脱机48hPaO_(2)/FiO_(2)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通过D-RSBI筛选出的高风险脱机拔管患者,使用高流量氧疗(high flow oxygen therapy,HFNC)行序贯氧疗较传统鼻导管吸氧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和氧合状况,提高氧疗成功率,是一种较理想的序贯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流量氧疗 超声检查 膈肌浅快呼吸指数 脱机
下载PDF
膈肌超声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胡月鹏 田秋红 戴华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第6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膈肌超声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成功脱机分组,脱机成功组51例,脱机失败组29例。比较两组机械通气脱机时相关参数。结果:脱机成功组... 目的:探讨膈肌超声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成功脱机分组,脱机成功组51例,脱机失败组29例。比较两组机械通气脱机时相关参数。结果:脱机成功组通气时间、ICU留治时间、PaCO_(2)、潮气量、总住院时间均优于脱机失败组(P<0.05)。脱机成功组浅快呼吸指数低于脱机失败组,左侧膈肌移动度、右侧隔肌移动度及双侧膈肌平均移动度均小于脱机失败组(P<0.05)。当临界值浅快呼吸指数为50.37次/min·L^(-1)、左侧隔肌移动度为9.8mm、右侧隔肌移动度为12.6mm、双侧隔肌平均移动度为13.8mm,其准确率分别为72.10%、71.84%、82.36%、87.61%,约登指数分别为0.464、0.414、0.430、0.592;敏感性分别为62.10%、55.20%、72.40%、85.62%,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0.707、0.736、0.835,双侧隔肌平均移动度预测价值较高,双侧隔肌平均移动度预测价值较高。结论:隔肌超声可有效预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结果,其中双侧膈肌平均移动度预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超声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脱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