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幔源CO2释出机理、脱气模式及成藏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23
1
作者
鲁雪松
宋岩
+2 位作者
柳少波
洪峰
付晓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93-302,共10页
针对幔源CO2如何从地幔岩浆中脱出并进入沉积地层中形成CO2气藏聚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前缘方向。研究表明,地幔深部的碱性玄武岩浆和碱性岩浆才是深部流体和CO2等挥发份大量赋存、渗滤和释出的场所。浅成侵入岩、次...
针对幔源CO2如何从地幔岩浆中脱出并进入沉积地层中形成CO2气藏聚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前缘方向。研究表明,地幔深部的碱性玄武岩浆和碱性岩浆才是深部流体和CO2等挥发份大量赋存、渗滤和释出的场所。浅成侵入岩、次火山岩和火山通道等是CO2释放和聚集的有利位置,岩浆期后和岩浆衰弱期的热液活动阶段是CO2大量释放和聚集的有利时期。幔源CO2进入沉积盆地中具有3种脱气模式,即沿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和壳内岩浆房-基底断裂组合脱气模式。CO2的固有物化性质决定其运移相态多样,具有运移和聚集过程同步的特征。只有在满足大量的化学消耗及地层水或原油的溶解和耗散之后才能形成CO2有效聚集。幔源CO2成藏和分布主要受岩浆气源体和气源断裂体系的控制。今后,在超临界CO2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作用、CO2与深大断裂及火山岩的关系、CO2脱气运移机制、CO与常规烃类油气的耦合差异成藏机制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深部流体
CO2气藏
岩浆房
深大断裂
脱气模式
成藏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氧化碳成因、成藏主控因素及脱气模式研究综述
被引量:
8
2
作者
左银辉
郑紫芸
+4 位作者
邵大力
王红平
杨柳
王朝锋
张勇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12356-12367,共12页
高纯度的CO_(2)气藏不仅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同时也有很重要的地质意义,CO_(2)气藏成因及主控因素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地球科学领域广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对CO_(2)气藏的成因、鉴别方法、成藏主控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结果表明:CO_(2)...
高纯度的CO_(2)气藏不仅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同时也有很重要的地质意义,CO_(2)气藏成因及主控因素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地球科学领域广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对CO_(2)气藏的成因、鉴别方法、成藏主控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结果表明:CO_(2)气藏的成因可以分为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且以前者为主;CO_(2)气藏成因的判别主要是综合多种地球化学指标,结合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来分析;高地温场、深大断裂和岩浆活动是CO_(2)气运聚成藏最重要、最直接的三大主控因素;幔源CO_(2)进入沉积盆地中具有4种脱气模式,即沿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壳内岩浆房-基底断裂组合脱气模式和火山岩吸附气后期脱气模式。但在CO_(2)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CO_(2)释放机理、脱气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尚存一定的争议,将是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气藏
成因
判别方法
控制因素
脱气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济阳坳陷溶解气运移释放成藏机理与模式
被引量:
10
3
作者
宋国奇
穆星
+2 位作者
车燕
姜慧超
庞雄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55-560,共6页
油溶释放气是济阳坳陷中浅层天然气的重要来源。文中应用盆地模拟技术 ,确定了济阳坳陷烃源岩大约在 390 0m进入大量生气窗。该坳陷烃源岩埋深较浅 ,以生油为主 ,仅在洼陷的中心进入大量生气窗 ,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油溶释放气是济阳坳陷...
油溶释放气是济阳坳陷中浅层天然气的重要来源。文中应用盆地模拟技术 ,确定了济阳坳陷烃源岩大约在 390 0m进入大量生气窗。该坳陷烃源岩埋深较浅 ,以生油为主 ,仅在洼陷的中心进入大量生气窗 ,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油溶释放气是济阳坳陷中浅层天然气的重要来源。并从油溶解气的模型出发 ,结合油气藏实测数据 ,确定了油溶解气起始脱气点的计算方法 ,建立了典型的脱气模式。认为济阳坳陷油溶解气的起始脱气深度大约在 170 0~ 2 0 0 0m之间 ,埋深小于起始脱气深度 ,可形成气层气、气顶气和夹层气等天然气藏 ;埋深在起始脱气深度至 390 0m之间 ,气藏在油中处于欠饱和状态 ,以溶解气赋存形式为主 ;深度大于 390 0m ,烃源岩才开始进入大量游离气生成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溶解气
脱气
作用
脱气模式
运移
成藏机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及气源模式
被引量:
66
4
作者
付晓飞
宋岩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28,共6页
松辽盆地发现了万金塔、乾安、孤店和昌德东4个二氧化碳气藏,并在徐家围子地区发现了无机烃气的踪迹,同时在盆地北部发现多处氦气异常,主要为幔源成因,证实了幔源气体在该区存在的普遍性。对气藏成藏条件和深部壳幔结构的研究表明,松辽...
松辽盆地发现了万金塔、乾安、孤店和昌德东4个二氧化碳气藏,并在徐家围子地区发现了无机烃气的踪迹,同时在盆地北部发现多处氦气异常,主要为幔源成因,证实了幔源气体在该区存在的普遍性。对气藏成藏条件和深部壳幔结构的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存在多种类型无机“气源”,由于赋存的地质条件和演化过程不同,不同气源脱气的方式、脱出气体的类型、脱气量也大不相同,共有4种主要的模式:地幔物质沿超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火山—岩浆成因模式;碳酸盐岩热变质成因模式。松辽盆地热流底辟体、壳内岩浆房和火山岩在空间上叠置,且已发现的无机二氧化碳气富集区与这三者密切相关,表明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和火山—岩浆成因模式是无机成因气主要的“气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无机成因气
气源
热流底辟体
壳内岩浆房
火山岩
脱气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脱气效果的测试与讨论
被引量:
1
5
作者
于淑新
孙元社
+2 位作者
董智勇
唐涛
李彤
《分析仪器》
CAS
2014年第1期79-82,共4页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过程中,流动相的脱气效果直接影响仪器的运行状态。本文对流动相的脱气模式进行考察与优化,以水为流动相,应用溶氧仪对不同的流动相脱气模式、水中溶氧量的变化进行定量测定,得出超声脱气法、真空抽滤法和在线真...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过程中,流动相的脱气效果直接影响仪器的运行状态。本文对流动相的脱气模式进行考察与优化,以水为流动相,应用溶氧仪对不同的流动相脱气模式、水中溶氧量的变化进行定量测定,得出超声脱气法、真空抽滤法和在线真空脱气法3种脱气模式下水中溶氧量的变化规律。重点考察了在线真空脱气机脱气效率随时间变化及不同流速条件下的脱气规律。并对脱气模式的操作过程进行了优化。本文对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气模式
溶氧仪
溶氧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幔源CO2释出机理、脱气模式及成藏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23
1
作者
鲁雪松
宋岩
柳少波
洪峰
付晓飞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长江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93-302,共10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吉林油田高含CO2天然气开发和CO2埋存及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文摘
针对幔源CO2如何从地幔岩浆中脱出并进入沉积地层中形成CO2气藏聚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前缘方向。研究表明,地幔深部的碱性玄武岩浆和碱性岩浆才是深部流体和CO2等挥发份大量赋存、渗滤和释出的场所。浅成侵入岩、次火山岩和火山通道等是CO2释放和聚集的有利位置,岩浆期后和岩浆衰弱期的热液活动阶段是CO2大量释放和聚集的有利时期。幔源CO2进入沉积盆地中具有3种脱气模式,即沿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和壳内岩浆房-基底断裂组合脱气模式。CO2的固有物化性质决定其运移相态多样,具有运移和聚集过程同步的特征。只有在满足大量的化学消耗及地层水或原油的溶解和耗散之后才能形成CO2有效聚集。幔源CO2成藏和分布主要受岩浆气源体和气源断裂体系的控制。今后,在超临界CO2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作用、CO2与深大断裂及火山岩的关系、CO2脱气运移机制、CO与常规烃类油气的耦合差异成藏机制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
地幔深部流体
CO2气藏
岩浆房
深大断裂
脱气模式
成藏机制
Keywords
deep fluids in mantle
CO_2 gas pool
magma chamber
deep-large fault
degassing model
pool-forming mechanism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氧化碳成因、成藏主控因素及脱气模式研究综述
被引量:
8
2
作者
左银辉
郑紫芸
邵大力
王红平
杨柳
王朝锋
张勇刚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12356-12367,共12页
基金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开放基金(PLC2020016)。
文摘
高纯度的CO_(2)气藏不仅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同时也有很重要的地质意义,CO_(2)气藏成因及主控因素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地球科学领域广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对CO_(2)气藏的成因、鉴别方法、成藏主控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结果表明:CO_(2)气藏的成因可以分为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且以前者为主;CO_(2)气藏成因的判别主要是综合多种地球化学指标,结合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来分析;高地温场、深大断裂和岩浆活动是CO_(2)气运聚成藏最重要、最直接的三大主控因素;幔源CO_(2)进入沉积盆地中具有4种脱气模式,即沿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壳内岩浆房-基底断裂组合脱气模式和火山岩吸附气后期脱气模式。但在CO_(2)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CO_(2)释放机理、脱气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尚存一定的争议,将是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CO_(2)气藏
成因
判别方法
控制因素
脱气模式
Keywords
CO_(2)gas reservoir
genesis
discrimination method
control factor
degassing mode
分类号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济阳坳陷溶解气运移释放成藏机理与模式
被引量:
10
3
作者
宋国奇
穆星
车燕
姜慧超
庞雄奇
机构
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科学研究院
石油大学盆地研究中心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55-560,共6页
文摘
油溶释放气是济阳坳陷中浅层天然气的重要来源。文中应用盆地模拟技术 ,确定了济阳坳陷烃源岩大约在 390 0m进入大量生气窗。该坳陷烃源岩埋深较浅 ,以生油为主 ,仅在洼陷的中心进入大量生气窗 ,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油溶释放气是济阳坳陷中浅层天然气的重要来源。并从油溶解气的模型出发 ,结合油气藏实测数据 ,确定了油溶解气起始脱气点的计算方法 ,建立了典型的脱气模式。认为济阳坳陷油溶解气的起始脱气深度大约在 170 0~ 2 0 0 0m之间 ,埋深小于起始脱气深度 ,可形成气层气、气顶气和夹层气等天然气藏 ;埋深在起始脱气深度至 390 0m之间 ,气藏在油中处于欠饱和状态 ,以溶解气赋存形式为主 ;深度大于 390 0m ,烃源岩才开始进入大量游离气生成阶段 。
关键词
油溶解气
脱气
作用
脱气模式
运移
成藏机理
Keywords
dissolved gas in oil
outgassing
Jiyang depression
degasification model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及气源模式
被引量:
66
4
作者
付晓飞
宋岩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中心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28,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1CB20914)"高效大气田形成机理及分布研究"资助。
文摘
松辽盆地发现了万金塔、乾安、孤店和昌德东4个二氧化碳气藏,并在徐家围子地区发现了无机烃气的踪迹,同时在盆地北部发现多处氦气异常,主要为幔源成因,证实了幔源气体在该区存在的普遍性。对气藏成藏条件和深部壳幔结构的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存在多种类型无机“气源”,由于赋存的地质条件和演化过程不同,不同气源脱气的方式、脱出气体的类型、脱气量也大不相同,共有4种主要的模式:地幔物质沿超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火山—岩浆成因模式;碳酸盐岩热变质成因模式。松辽盆地热流底辟体、壳内岩浆房和火山岩在空间上叠置,且已发现的无机二氧化碳气富集区与这三者密切相关,表明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和火山—岩浆成因模式是无机成因气主要的“气源”模式。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无机成因气
气源
热流底辟体
壳内岩浆房
火山岩
脱气模式
Keywords
Songliao Basin
inorganic gas
gas resources
heat flow piercement
magma house in crust
volcanic rock
outgas model
分类号
TE112.1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脱气效果的测试与讨论
被引量:
1
5
作者
于淑新
孙元社
董智勇
唐涛
李彤
机构
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出处
《分析仪器》
CAS
2014年第1期79-82,共4页
文摘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过程中,流动相的脱气效果直接影响仪器的运行状态。本文对流动相的脱气模式进行考察与优化,以水为流动相,应用溶氧仪对不同的流动相脱气模式、水中溶氧量的变化进行定量测定,得出超声脱气法、真空抽滤法和在线真空脱气法3种脱气模式下水中溶氧量的变化规律。重点考察了在线真空脱气机脱气效率随时间变化及不同流速条件下的脱气规律。并对脱气模式的操作过程进行了优化。本文对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脱气模式
溶氧仪
溶氧量
Keywords
degassing mode
dissolved oxygen meter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分类号
O657.72 [理学—分析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幔源CO2释出机理、脱气模式及成藏机制研究进展
鲁雪松
宋岩
柳少波
洪峰
付晓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二氧化碳成因、成藏主控因素及脱气模式研究综述
左银辉
郑紫芸
邵大力
王红平
杨柳
王朝锋
张勇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济阳坳陷溶解气运移释放成藏机理与模式
宋国奇
穆星
车燕
姜慧超
庞雄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及气源模式
付晓飞
宋岩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6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脱气效果的测试与讨论
于淑新
孙元社
董智勇
唐涛
李彤
《分析仪器》
CAS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