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验证球形脂联素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赵红莉 严励 +4 位作者 程桦 叶建红 周嘉 李志臻 傅祖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11-113,i003,共4页
目的:构建游离脂肪酸(棕榈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并观察球形脂联素对胰岛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5/2005-3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构建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及分组:采用小鼠胰岛... 目的:构建游离脂肪酸(棕榈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并观察球形脂联素对胰岛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5/2005-3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构建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及分组:采用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1×105个/孔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将随机细胞分为3组,每组3孔,分别为对照组,棕榈酸组,棕榈酸+球形脂联素组。3组培养基均含5g/L的牛血清白蛋白、体积分数为0.03胎牛血清及体积分数为0.01的无水乙醇;棕榈酸组又加含有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棕榈酸+球形脂联素组又加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和0.5mg/L脂联素。处理48h后终止实验。采用Hochest33342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棕榈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及脂联素处理后脂性凋亡的改善情况。结果:①经Hochest33342染色检测3组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不同(F=300.270,P<0.05),棕榈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12.40±1.57)%,(2.05±0.59)%犦,说明500μmol/L棕榈酸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模型,经脂联素处理后凋亡指数明显降低犤(12.40±1.57)%,(3.87±0.93)%犦,说明球形脂联素组对胰岛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②经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细胞凋亡指数3组明显不同(F=191.221,P<0.05),棕榈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26.33±5.6)%,(2.32±0.78)%犦,说明500μmol/L棕榈酸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模型,经脂联素处理后凋亡指数明显降低犤(2.32±0.78)%,(4.90±0.82)%,P<0.05犦说明球形脂联素组对胰岛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结论:①Hoescht染色法及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结果均表明在体积分数为0.03胎牛血清、5g/L的牛血清白蛋白的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液条件下加入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处理细胞48h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的细胞模型。②球形脂联素可拮抗胰岛细胞的脂性凋亡,从而发挥了其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细胞凋亡 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游离脂肪酸 拮抗作用 脂联素 球形 模型验证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细胞凋亡模型 mol/L 牛血清白蛋白 细胞凋亡指数 NIT-1 瘤细胞株 体积分数 棕榈酸 胎牛血清
下载PDF
肝胆管癌中bcl-2、bax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单长民 刘同慎 马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5-409,共5页
目的 探索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在体内肝胆管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用mRNA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了肝胆管癌中bcl 2和bax基因表达 ;利用TUNEL法检测其细胞凋亡 ; 结果 肿瘤中bcl 2表达增强 ,癌旁组织中bax表达增... 目的 探索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在体内肝胆管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用mRNA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了肝胆管癌中bcl 2和bax基因表达 ;利用TUNEL法检测其细胞凋亡 ; 结果 肿瘤中bcl 2表达增强 ,癌旁组织中bax表达增强 ,癌旁组织中凋亡细胞增加 ; 结论 bcl 2基因激活后 ,抑制bax的作用及基因表达 ,可能使细胞的增殖加快 ,肿瘤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X基因 细胞凋亡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BCL-2基因 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肝胆管癌
原文传递
信号转导分子smad4基因表达抑制体外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3
作者 闫承慧 申景岭 +5 位作者 金焰 王柏秋 王哲 张贵寅 李璞 傅松滨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58-59,i002,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中信号转导分子Smad4与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08/1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室完成。①取体质量200g左右的健康雄性SD大鼠,常规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目的:探讨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中信号转导分子Smad4与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08/1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室完成。①取体质量200g左右的健康雄性SD大鼠,常规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用体积分数为0.2和0.05(去血清培养)胎牛血清和的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37℃,体积分数0.05CO2进行培养,2.5g/L胰酶消化传代。血管平滑肌细胞经锥虫蓝染色,存活细胞数在98%以上。形态学上出现典型的“峰和谷”样生长状态,抗平滑肌特异α-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取3~8代细胞用于实验。②观察项目:转染前后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凋亡能力的检测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凋亡检测试剂盒完成。smad4的表达及部分与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p16、细胞周期调控激酶4和细胞周期因子E)和细胞凋亡基因(半胱天冬酶2和半胱天冬酶3)表达变化应用免疫印迹法和荧光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①转染前后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凋亡能力流式细胞分析仪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结果:smad4基因过表达调控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下降DNA合成前期细胞明显增加[(72.33±4.35)%],正常培养细胞DNA合成前期细胞数相对较少[(45.88±1.58)%]。②smad4的表达及部分与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免疫印迹法和荧光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转染后细胞凋亡能力增加;细胞周期抑制基因p16表达增加,细胞周期调控激酶4和细胞周期因子E表达下降,凋亡相关基因半胱天冬酶2和半胱天冬酶3表达增加。结论:smad4基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而实现。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传导通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除了能够有效阻滞细胞周期的演进外,还能够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D4基因 信号转导分子 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人血管平滑肌细胞 体外培养 表达抑制 细胞增殖能力 细胞周期调控 转化生长因子β 流式细胞分析仪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组化方
下载PDF
恶性黑素瘤FHIT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关系的研究
4
作者 李慎秋 张春梅 熊芬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8-468,共1页
关键词 FHIT基因蛋白 细胞凋亡指数 肿瘤细胞增殖 恶性黑素瘤 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增殖细胞核抗原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FHIT蛋白 免疫组化SP
下载PDF
恶性黑素瘤FHIT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慎秋 张春梅 熊芬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2-364,共3页
目的研究恶性黑素瘤(maligmantmelanoma,MM)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的表达及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原发性MM和20例正常人皮肤中FHIT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水平,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 目的研究恶性黑素瘤(maligmantmelanoma,MM)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的表达及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原发性MM和20例正常人皮肤中FHIT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水平,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其细胞凋亡指数。结果①MM中,FHIT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皮肤(P<0.001),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正常人皮肤(P<0.001);②FHIT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指数与MM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发生的部位无明显相关,而与其Clark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状态明显相关(P<0.01);③MM与正常人皮肤相比,其细胞凋亡指数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比值显著降低(P<0.001);④FHIT蛋白表达与MM细胞活跃增殖和凋亡受抑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P<0.01)。结论FHIT基因可能参与了MM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的调节,其表达下降可能与MM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增殖 恶性黑素瘤 FHIT基因蛋白 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增殖细胞核抗原 FHIT蛋白 细胞凋亡指数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免疫组化SP 蛋白表达水平 人皮肤 肿瘤发生 转移状态 MM 表达及 原发性
原文传递
细胞凋亡基因及相关蛋白在早期自然流产胎盘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何淑英 宋文芳 +3 位作者 张泳 夏国园 任灿晴 刘学红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年第6期20-22,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和正常人流患者胎盘绒毛和蜕膜组织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细胞因子在胎盘组织生长发育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 transfe...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和正常人流患者胎盘绒毛和蜕膜组织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细胞因子在胎盘组织生长发育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ing,TUNEL)检测第40-90天自然流产和正常人流患者胎盘组织中细胞凋亡的表达状况。结果第40-90天的正常人流患者的绒毛和蜕膜组织细胞的增殖占主导地位,大部分细胞增殖活跃,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而自然流产患者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凋亡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大,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结论妊娠妇女胎盘组织内细胞凋亡比例增高,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是自然流产发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 蜕膜 自然流产 细胞凋亡 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