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氨鹅脱氧胆酸盐对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念平 周军 +2 位作者 秦勇 廖博懿 邱志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773-1775,共3页
目的观察甘氨鹅脱氧胆酸盐(glycochenodeoxcholate,GCDC)对人正常肝细胞HL-7702凋亡诱导作用,探讨GCDC诱导HL-770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终浓度分别为50、100、150、200、250μmol/L的GCDC处理HL-7702细胞4、8、12、24h,光学显微镜镜下... 目的观察甘氨鹅脱氧胆酸盐(glycochenodeoxcholate,GCDC)对人正常肝细胞HL-7702凋亡诱导作用,探讨GCDC诱导HL-770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终浓度分别为50、100、150、200、250μmol/L的GCDC处理HL-7702细胞4、8、12、24h,光学显微镜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用Am-Blue细胞活性检测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测定及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GCDC对HL-7702细胞凋亡的影响,用荧光指示剂Fluo-3/AM测定HL-7702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 (1)终浓度为150μmol/L的GCDC处理HL-7702细胞24h后,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包括核固缩、核碎裂和凋亡小体形成等。(2)Am-Blue吸光光度法、GENMED乳酸脱氢酶(LDH)总活性比色法及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定量检测结果均显示,GCDC均可诱导HL-7702细胞凋亡且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3)GCDC能使HL-7702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GCDC可能通过增加HL-7702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诱导人正常肝细胞HL-7702凋亡,其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鹅脱氧胆酸盐 细胞凋亡 HL-7702细胞 钙离子
下载PDF
p53、Bcl-2、Bax在甘氨脱氧胆酸盐诱导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细胞凋亡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传良敏 黄文芳 +1 位作者 杨永长 肖代雯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观察p53、bcl-2、bax在甘氨脱氧胆酸盐诱导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细胞凋亡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凋亡机制。方法终浓度分别为100、150、200、250μmol/L的GCDC处理HL-7702细胞24h,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GCDC诱导HL-7702细胞凋亡的... 目的观察p53、bcl-2、bax在甘氨脱氧胆酸盐诱导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细胞凋亡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凋亡机制。方法终浓度分别为100、150、200、250μmol/L的GCDC处理HL-7702细胞24h,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GCDC诱导HL-7702细胞凋亡的凋亡率,RT-PCR测定p53、bcl-2、bax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100、150、200、250μmol/L的GCDC均可诱导HL-7702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凋亡率分别为(13.16±2.9)%(t=6.41),(20.3±3.0)%(t=10.22),(25.02±2.1)%(t=18.11),(45.02±3.5)%(t=28.89),较对照组(2.2±0.6)%显著升高(P<0.05);GCDC使细胞内bcl-2 mRNA的表达下降、p53和bax mRNA的表达增加。结论 p53、Bcl-2、Bax在甘氨脱氧胆酸盐诱导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脱氧胆酸盐 细胞凋亡 钙离子 BCL-2 BAX P53
下载PDF
甘氨脱氧胆酸盐诱导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凋亡过程中caspase3,9活性与mRNA表达水平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传良敏 黄文方 +3 位作者 曾娅莉 洪华 邓君 杨永长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甘氨脱氧胆酸盐(glycodeoxycholate,GCDC)诱导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凋亡过程中caspase3,9活性与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GCDC诱导肝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L-7702细胞,不同浓度的GCDC为处理因素,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 目的观察甘氨脱氧胆酸盐(glycodeoxycholate,GCDC)诱导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凋亡过程中caspase3,9活性与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GCDC诱导肝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L-7702细胞,不同浓度的GCDC为处理因素,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结合流式细胞技术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测定caspase3,9活性,RT-PCR检测caspase3,9mRNA表达水平。结果100μM^250μM的GCDC处理HL-7702细胞24h后,其细胞凋亡率、caspase3,9活性与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与GCDC呈浓度依赖性。结论caspase3,9参与GCDC诱导HL-7702细胞凋亡调控,GCDC通过活化caspase9,进一步活化caspase3诱导肝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脱氧胆酸盐 细胞凋亡 CASPASE
下载PDF
甘氨脱氧胆酸盐诱导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凋亡过程中caspase-3,8活性与mRNA表达水平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传良敏 黄文芳 +3 位作者 饶绍琴 洪华 邓君 杨永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38-1340,共3页
目的:观察甘氨脱氧胆酸盐(Glycodeoxycholate,GCDC)诱导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凋亡过程中caspase-3,8活性与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GCDC诱导肝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L-7702细胞,不同浓度的GCDC为处理因素,用AnnexinⅤ-FITC/P... 目的:观察甘氨脱氧胆酸盐(Glycodeoxycholate,GCDC)诱导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凋亡过程中caspase-3,8活性与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GCDC诱导肝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L-7702细胞,不同浓度的GCDC为处理因素,用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法结合流式细胞技术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测定caspase-3,8活性,RT-PCR检测caspase-3,8mRNA表达水平。结果:100~250μmol/L的GCDC处理HL-7702细胞24 h后,其细胞凋亡率、caspase-3,8活性与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与GCDC呈浓度依赖性。结论:caspase-3,8参与GCDC诱导HL-7702细胞凋亡的调控,GCDC通过活化caspase-8,并进一步活化caspase-3从而诱导肝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脱氧胆酸盐 细胞凋亡 CASPASE
下载PDF
甘氨脱氧胆酸盐诱导人正常肝细胞HL-7702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5
作者 传良敏 洪华 +3 位作者 黄文芳 杨永长 饶绍琴 邓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甘氨脱氧胆酸盐(glycodeoxycholate,GCDC)对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凋亡机制。方法终浓度分别为100、150、200、250μmol/L的GCDC处理HL-7702细胞24h,光学显微镜观察GCDC对HL-7702细胞形态的影响,AnnexinV-FI... 目的观察甘氨脱氧胆酸盐(glycodeoxycholate,GCDC)对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凋亡机制。方法终浓度分别为100、150、200、250μmol/L的GCDC处理HL-7702细胞24h,光学显微镜观察GCDC对HL-7702细胞形态的影响,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HL-7702细胞的凋亡率,用荧光指示剂Fluo-3/AM测定HL-7702细胞内钙离子浓度,RT-PCR测定Bcl-2、Bax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终浓度为150μmol/L的GCDC处理HL-7702细胞24h后,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100、150、200、250μmol/L的GCDC均可诱导HL-7702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凋亡率分别为(13.16±2.9)%(t=6.41)、(20.3±3.0)%(t=10.22)、(25.02±2.1)%(t=18.11)、(45.02±3.5)%(t=28.89),较对照组(2.2±0.6)%显著升高(P<0.05);GCDC能使HL-7702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且具有浓度依赖性;GCDC使细胞内Bcl-2mRNA的表达下降、BaxmRNA的表达增加。结论GCDC可能是通过增加HL-7702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并进一步下调Bcl-2、上调Bax表达水平,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脱氧胆酸盐 细胞凋亡 钙离子 BCL-2 BAX 肝细胞
下载PDF
甘氨脱氧胆酸盐诱导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凋亡过程中caspase-3,8,9蛋白活性变化及凋亡机制研究
6
作者 传良敏 杨永长 +3 位作者 黄文芳 饶绍琴 洪华 邓君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甘氨脱氧胆酸盐(glycodeoxycholate,GCDC)诱导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凋亡过程中caspase-3,8,9活性的变化,探讨其凋亡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L-7702细胞,以GCDC为处理因素,用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结合流式细胞技术仪检测细胞凋... 目的观察甘氨脱氧胆酸盐(glycodeoxycholate,GCDC)诱导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凋亡过程中caspase-3,8,9活性的变化,探讨其凋亡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L-7702细胞,以GCDC为处理因素,用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结合流式细胞技术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测定caspase-3,8,9活性。结果100、150、200、250μmol/L的GCDC处理HL-7702细胞24h后以及250μmol/LGCDC处理细胞4、8、12、24h后,其细胞凋亡率、caspase-3,8,9活性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DC可通过活化caspase-8,9,进而激活caspase-3从而诱导肝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脱氧胆酸盐 细胞凋亡 CASPASE
下载PDF
皮下注射脱氧胆酸盐治疗脂肪瘤
7
作者 Rotunda A.M. Ablon G. +1 位作者 Kolodney M.S. 李晓莉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3期10-11,共2页
Background: Lipomas are benign neoplasms of mature fat cells. Current treatments are invasive and carry the risk of scarring. Injections of phosphatidylcholine solubilized with deoxycholate, a bile salt, have been use... Background: Lipomas are benign neoplasms of mature fat cells. Current treatments are invasive and carry the risk of scarring. Injections of phosphatidylcholine solubilized with deoxycholate, a bile salt, have been used to reduce unwanted accumulations of fat. Recent in vitro and ex vivo investigations indicate that deoxycholate alone causes adipocyte lysis. Objective: We sought to report our experience treating lipomas using subcutaneous deoxycholate injections. Methods: A total of 6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12 lipomas were treated with intralesional injections of sodium deoxycholate (1.0% , 2.5% , and 5.0% ) at intervals of 2 to 20weeks. Tumor size, cutaneous reactions, and patients subjective responses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ll lipomas decreased in size (mean area reduction, 75% ; range, 37% - 100% ) as determined by clinical measurement (with ultrasound confirmation in one lipoma) after an average of 2.2 treatments. Several lipomas fragmented or became softer in addition to decreasing in volume. Adverse effects, including transient burning, erythema, and local swelling,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deoxycholate concentrations but resolved without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clear association between deoxycholate concentration and efficacy. Conclusions: Our clinical experience supports our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demonstrating that deoxycholate, rather than phosphatidylcholine, is the active ingredient in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formulas used to treat adipose tissue. This small series suggests that low concentration deoxycholate may be a relatively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small collections of fat. However,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will be necessary to substantiate these observ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注射治疗 脱氧胆酸盐 脂肪瘤 成熟脂肪细胞 瘤体大小 细胞溶解 磷脂酰胆碱 去氧胆酸 皮损内注射 良性肿瘤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2) 被引量:9
8
作者 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编写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 +15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控专业委员会 俞云松 刘又宁 王明贵 冯靖 黄英姿 黄志伟 李昕 王俊 吴波 许利军 杨青 张俊丽 周华 周志慧 朱剑萍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173-1183,共11页
两性霉素B(AmB)是目前临床上抗真菌谱最广,活性最强的抗真菌药物,尽管有多种脂质制剂上市,极大地降低了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AmBd)的不良反应,但价格昂贵。因此,在我国AmBd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有重要的临床地位。为了提高AmBd临床... 两性霉素B(AmB)是目前临床上抗真菌谱最广,活性最强的抗真菌药物,尽管有多种脂质制剂上市,极大地降低了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AmBd)的不良反应,但价格昂贵。因此,在我国AmBd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有重要的临床地位。为了提高AmBd临床疗效,降低毒副反应,编写组邀请国内该领域知名专家就AmBd的抗菌特性、药动学特点、给药方案、临床应用、不良反应防治等方面达成了共识,规范AmBd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 多烯类 抗真菌药物 药代动力学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四种两性霉素B静脉制剂抗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9
作者 王月玥 卢金淼 +4 位作者 张宇 朱琳 张俊琦 王艺 李智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3期327-332,共6页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评价四种两性霉素B静脉剂型在治疗真菌感染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评价四种两性霉素B静脉剂型在治疗真菌感染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比较两性霉素B与三唑类或棘白菌素类药物治疗真菌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网状Meta分析。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5日,文献质量采用GRADE分级。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涉及4365例患者。在疗效方面,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胶体分散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与其他剂型相比差异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四种两性霉素B静脉剂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相比两性霉素B胶体分散体具有更高的神经系统毒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种两性霉素B静脉剂型中,脂质体剂型的疗效优于脱氧胆酸盐传统剂型;胶体分散体剂型的疗效显著低于传统剂型,同时神经系统毒性也较低。由于研究纳入文献数量有限,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故仍需更多大样本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脱氧胆酸盐 脂质制剂 真菌感染 疗效 安全性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S1P通路在胆盐所致HL-7702细胞毒性损伤中的作用
10
作者 梁君铭 曾宽 邹堂斌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20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S1P通路在胆盐所致HL-7702细胞毒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甘氨鹅脱氧胆酸盐(GCDC)处理HL-7702细胞建立胆盐损伤肝细胞模型,应用CCK-8试剂盒-8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S1P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caspas... 目的:探讨S1P通路在胆盐所致HL-7702细胞毒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甘氨鹅脱氧胆酸盐(GCDC)处理HL-7702细胞建立胆盐损伤肝细胞模型,应用CCK-8试剂盒-8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S1P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应用150μmol/L GCDC处理HL-7702细胞24 h可引起毒性损伤,10μmol/L VPC23019(S1PR1抑制剂)预处理30 min可对抗GCDC引起的损伤,使细胞存活率升高,凋亡细胞数目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均减少。结论:GCDC可以引起HL-7702细胞毒性,S1P通路介导GCDC对HL-7702细胞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鹅脱氧胆酸盐 凋亡 S1P SphK1激酶 HL-7702细胞
下载PDF
白血病单倍体移植后侵袭性肺曲霉病1例
11
作者 沈杰 邢荣格 苏国宏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525-527,共3页
报道1例28岁男性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化疗达完全缓解后行单倍体移植,移植后出现肺部感染,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期间尝试多种微生物学检测方式均未明确致病菌,后通过病理学检测确诊为肺曲霉病,调整为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应用后感染... 报道1例28岁男性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化疗达完全缓解后行单倍体移植,移植后出现肺部感染,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期间尝试多种微生物学检测方式均未明确致病菌,后通过病理学检测确诊为肺曲霉病,调整为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应用后感染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 组织病理学诊断 白血病 单倍体移植 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巴西内脏利什曼病 被引量:1
12
作者 卞星晨(摘译) 刘笑芬(审校)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4-364,共1页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万至4万人死于内脏利什曼病(VL)。VL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在巴西,每年大约有3 000例确证病例(2014年为3 453例),在大城市边缘的贫民窟流行,席卷整个国家。巴西VL的发病率占拉丁美洲的95%以上。世界卫...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万至4万人死于内脏利什曼病(VL)。VL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在巴西,每年大约有3 000例确证病例(2014年为3 453例),在大城市边缘的贫民窟流行,席卷整个国家。巴西VL的发病率占拉丁美洲的95%以上。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作为南美、地中海盆地、中东、中亚等地区治疗VL的一线治疗药物,其次为含锑制剂和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Ampho B)。美国传染病协会/美国热带卫生学会指南也推荐LAMB作为该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由于缺乏当地临床研究数据以及根据巴西当地专家意见,葡甲胺锑酸盐(MA)是一线用药,两性霉素B制剂仍作为二线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内脏利什曼病 治疗药物 巴西 世界卫生组织 脱氧胆酸盐 人畜共患病 利什曼原虫
下载PDF
森林脑炎(蜱传脑炎) 被引量:6
13
作者 髙島郁夫 林紫雯 《日本医学介绍》 2006年第9期404-405,共2页
“动物源性感染性疾病”系指传染源和/或传播媒介为野生或圈养动物(包括兽类、畜类及鸟类等)的感染性疾病,多名以“人兽共患病”。其实,家畜和宠物不是野兽,鸟类更不属兽,故冠名欠实。“动物源性疾病”一词易误解为仅指传染源为动物的疾... “动物源性感染性疾病”系指传染源和/或传播媒介为野生或圈养动物(包括兽类、畜类及鸟类等)的感染性疾病,多名以“人兽共患病”。其实,家畜和宠物不是野兽,鸟类更不属兽,故冠名欠实。“动物源性疾病”一词易误解为仅指传染源为动物的疾病,涵盖不全。“自然疫源性疾病”系以“自然疫源地学说”为依据的术语,广义适用,但依本义则对包括家畜家禽仍嫌费解。人和其它动物以及微生物都是“地球村”的“居民”。在相互依存的生活与进化过程中,关系不断演变,敌友不时转化,有时转益为害,有时变害为利;有的致病微生物毒力由强变弱,有的则由弱变强,还有的可能从无变有。研究如何将这种转化诱导变为有益于人,或于易感生物与寄生微生物彼此互利,必然是人类现实迫切而又长远艰巨的任务。候鸟飞禽扩大了疫区的范围,现代交通工具缩短了人员和物产的流动时间。这一局面,无疑增加了我们对此类疾病进行监测控制的困难。因此,加深对动物源性感染性疾病的认识,提高对其监控策略措施的贯彻力度,是当前紧迫的课题。本专辑选译自《日本臨》杂志2005年第63卷第12期,“動物由ウイルス感染症”专辑,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姚桢教授审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脑炎 蜱传脑炎 ENCEPHALITIS 正链RNA病毒 TRITON 黄病毒属 β-丙内酯 脱氧胆酸盐
下载PDF
肠在胆石症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达民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1999年第4期227-228,共2页
胆囊和肝在胆石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但近年来有证据提示肠动力损害通过影响胆汁脱氧胆酸盐水平或消化间期胆囊动力而促使胆石形成。
关键词 胆结石 胆汁酸 脱氧胆酸盐 肠动力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Periodic and Fractal Precipitation in Metal Ion—Deoxycholate System: A Model for Gallstone Formation 被引量:1
15
作者 DataoXie QiOuyang 《同步辐射装置用户科技论文集》 1999年第1期58-61,共4页
It was recently suggested that the periodic and fractal precipitaion of calcium salts and proteins in cholesterol gallstones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cess of stone formation.The present study is to mimic the proces... It was recently suggested that the periodic and fractal precipitaion of calcium salts and proteins in cholesterol gallstones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cess of stone formation.The present study is to mimic the process of gallstone growth in vitro.We demonstrate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a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periodic rings (Liesegang ring)and/or fractal patterns can be produced by metal ion and deoxycholate precipitaiton which are similar to gallstones.Precipitation in a periodic pattern occurs more often than in a fractal structure,Using X-ray diffraction.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e,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FT-IR) ,and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EXAFS),we studied the pattern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both types of structu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ate of nucleation in the crystal growth is a crucial element of affect the pattern formation.The pattern selection between periodic and fractal type depends on the crystal growth speed and the rate of nucle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脱氧胆酸盐 胆石生成模型
下载PDF
在欧洲四个国家对免疫抑制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的前瞻性研究
16
作者 Ullmann AJ 刘建华(摘) 华波(校) 《国际内科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免疫抑制 广谱抗真菌药物 肾毒性作用 欧洲 剂量依赖性 脂质体包裹 脱氧胆酸盐
下载PDF
用NASBA检测自然污染人禽中的致病性弯杆菌
17
作者 李凯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8年第18期4-4,共1页
比利时的研究人员在经24小时选择性增富后用常规琼脂分离法和核酸扩增系统NASBA检查了160份家禽产物(50份未加工鸡冲洗水,70份鸡腿,20份鸡翅和20份火鸡腿样品)。用琼脂分离法可以从160份样品中的92分(57.5%)分离出致病性弯杆菌,其中79... 比利时的研究人员在经24小时选择性增富后用常规琼脂分离法和核酸扩增系统NASBA检查了160份家禽产物(50份未加工鸡冲洗水,70份鸡腿,20份鸡翅和20份火鸡腿样品)。用琼脂分离法可以从160份样品中的92分(57.5%)分离出致病性弯杆菌,其中79份(49.37%)鉴定为空肠弯杆菌,6份(3.75%)鉴定为结肠弯杆菌,5份(3.12%)鉴定为喉弯杆菌,2份(1.25%)未分类。NASBA测定法为检测这些弯杆菌提供了一种特异而敏感的方法。用改良弯杆菌炭脱氧胆酸盐琼脂的常规分离法和NASBA酶联凝胶测定检测系统,有149份样品(93.12%)得到相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 NASBA 空肠弯杆菌 自然污染 分离法 脱氧胆酸盐琼脂 检测系统 假阳性结果 核酸扩增 选择性
下载PDF
胆盐水解酶基因在植物乳杆菌KLDS1.0386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雅茹 李柏良 +2 位作者 李婉 于上富 霍贵成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9-84,共6页
本文从转录水平上研究了四种胆盐水解酶基因在植物乳杆菌KLDS1.0386中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情况,并且分别以不同浓度的牛磺脱氧胆酸盐和甘氨脱氧胆酸盐为底物,以16s r RNA作为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不同浓度底物下的胆盐... 本文从转录水平上研究了四种胆盐水解酶基因在植物乳杆菌KLDS1.0386中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情况,并且分别以不同浓度的牛磺脱氧胆酸盐和甘氨脱氧胆酸盐为底物,以16s r RNA作为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不同浓度底物下的胆盐水解酶基因(bsh1、bsh2、bsh3、bsh4)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内参基因和目的基因的扩增效率均在90%~105%之间,说明目的基因的表达量可以被很好的反应出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可知,植物乳杆菌KLDS1.0386中的4种胆盐水解酶基因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表达量显著增加,而且在两种胆盐中都表达,基因表达量都被不同剂量(1%、2%、3%)的胆盐上调,上升幅度随着胆盐浓度的增加表现出极显著的增加趋势,而且胆盐不同,同浓度时每个基因的表达量也各不相同,在甘氨脱氧胆盐中的表达量普遍高于牛磺脱氧胆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酶 基因表达 甘氨脱氧胆酸盐 牛磺脱氧胆酸盐
原文传递
两性霉素B不同剂型临床合理应用多学科专家共识(2024版)
19
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真菌病专业委员会 王睿 +7 位作者 黄晓军 俞云松 王明贵 李若瑜 徐英春 朱曼 佘丹阳 蔡芸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0-257,共28页
两性霉素B(AmB)是临床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FD)广谱强效的多烯类抗真菌药物。目前已有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AmB-D)及3种AmB脂质剂型,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两性霉素B胶状分散体(ABCD)和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ABLC)可供临床使用。根... 两性霉素B(AmB)是临床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FD)广谱强效的多烯类抗真菌药物。目前已有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AmB-D)及3种AmB脂质剂型,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两性霉素B胶状分散体(ABCD)和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ABLC)可供临床使用。根据临床在选择AmB不同剂型方面关注与困惑的问题,本共识结合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证据、指南、共识以及临床经验,针对AmB 4种不同剂型的药剂学特点、抗真菌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适应证、用法用量、局部用药、不良反应防治等特点,明确AmB在IFD目标治疗的剂型与剂量选择,并对特殊人群的用法用量加以规范,为该类药物的临床决策与合理应用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侵袭性真菌病 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两性霉素B胶状分散体 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 共识
原文传递
第八章 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睿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5-436,共2页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B)是一种广谱强效的多烯类抗真菌药物,临床制剂主要有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amphotencinBdeoxycholate,AmBd)和两性霉素B脂质制剂(1ipidformulationsofamphotencinB,LFAmB),
关键词 多烯类抗真菌药物 两性霉素B 临床制剂 脱氧胆酸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