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油田特稠油静电聚结脱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明 王春升 +2 位作者 郑晓鹏 尚超 王海燕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9-163,共5页
针对渤海特稠油的原油黏度大、油品密度高,油水分离十分困难的特点,研制了绝缘电极并开展了室内自然沉降和静电聚结脱水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绝缘电极可以适应高含水特稠油脱水工况,对于初始含水70%~90%的乳化液,处理温度110℃,... 针对渤海特稠油的原油黏度大、油品密度高,油水分离十分困难的特点,研制了绝缘电极并开展了室内自然沉降和静电聚结脱水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绝缘电极可以适应高含水特稠油脱水工况,对于初始含水70%~90%的乳化液,处理温度110℃,在适当的电场强度和药剂浓度作用下,沉降时间40 min,脱后含水可以低于30%;对于初始含水30%~60%的乳化液,处理温度130℃,在适当的电场强度和药剂浓度作用下,沉降时间40 min,脱后含水可以低于30%,满足相关规范中对进入常规电脱水器进一步处理的要求。通过与自然沉降脱水实验进行对比,静电聚结脱水技术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特稠油脱水效率,大幅降低海上特稠油脱水设备的尺寸和质量。本文实验结果对海上特稠油静电聚结脱水处理工艺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特稠油 自然沉降 静电聚结 脱水实验
下载PDF
浓硫酸脱水实验的改进
2
作者 王伟民 《中学化学》 2004年第8期22-22,共1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第134页给出了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碳化的实验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实验时,往往只能看到蔗糖变成黑色糊状物,得不到海绵状的炭——“黑面包”。即使实验成功了,也会因实验中药品用量较大,又没有采取吸收措施,... 人教版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第134页给出了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碳化的实验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实验时,往往只能看到蔗糖变成黑色糊状物,得不到海绵状的炭——“黑面包”。即使实验成功了,也会因实验中药品用量较大,又没有采取吸收措施,造成有毒气体二氧化硫大量溢出,给室内空气带来严重污染。因此,该实验有必要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硫酸 脱水实验 高中 化学 操作步骤
原文传递
陶瓷粉末浆体热泵脱水实验研究
3
作者 马军 《制冷》 1998年第2期14-16,共3页
陶瓷粉末浆体热泵脱水实验研究ExpreimentStudyonDehydrationforthePowderedPulpofCeramicswithHotPump马军(广州博立科技公司510630)1前言电子元器件生... 陶瓷粉末浆体热泵脱水实验研究ExpreimentStudyonDehydrationforthePowderedPulpofCeramicswithHotPump马军(广州博立科技公司510630)1前言电子元器件生产用的陶瓷粉末常用湿磨法生产,由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粉末 浆体 热泵 脱水实验 干燥
下载PDF
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改进与开展实验探究的教学设计
4
作者 杨金达 《化学教与学(下半月)》 2020年第10期79-82,共4页
开展实验探究,提升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核心理念之一,近十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教材中对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碳化的实验均未做较大调整,故一直都存有污染环境,缺乏探究的问题。本文从废物利用、微型环保、探究创新的角度对该... 开展实验探究,提升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核心理念之一,近十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教材中对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碳化的实验均未做较大调整,故一直都存有污染环境,缺乏探究的问题。本文从废物利用、微型环保、探究创新的角度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较好的提升了该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性、探究性与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 实验改进 实验探究
下载PDF
单斜辉石中氢的扩散:高温脱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夏群科 陈道公 +3 位作者 S.Carpenter 支霞臣 王汝成 程昊 《中国科学(D辑)》 CSCD 2000年第2期142-147,共6页
通过高温连续脱水实验,在950和850℃下,测定了女山的一个单斜辉石巨晶平行于[001]~*方向的氢扩散系数,分别为(6.5±土1.5)×10^(-12)和(1.8±0.7)×10^(12)m~2/s.碱... 通过高温连续脱水实验,在950和850℃下,测定了女山的一个单斜辉石巨晶平行于[001]~*方向的氢扩散系数,分别为(6.5±土1.5)×10^(-12)和(1.8±0.7)×10^(12)m~2/s.碱性玄武岩中的幔源单斜辉石巨晶可能是研究上地幔中水的性质、演化和氢同位素特征的可靠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斜辉石 氢扩散 高温脱水实验 一维扩散模型
原文传递
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脱水熔融实验Ⅱ——岩石结构对变质反应的制约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建忠 卢良兆 +2 位作者 谢鸿森 欧阳自远 刘喜山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3-458,共6页
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类岩石 :变粒岩及富铝片麻岩天然块状样品的脱水熔融实验研究表明 ,在不同的温度压力条件 ,两类岩石产生明显不同的变质反应 ,其中变粒岩类在所有的实验条件下均产生 Bt+Pl+Qz→ Hy+Kf+M(熔体 )的反... 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类岩石 :变粒岩及富铝片麻岩天然块状样品的脱水熔融实验研究表明 ,在不同的温度压力条件 ,两类岩石产生明显不同的变质反应 ,其中变粒岩类在所有的实验条件下均产生 Bt+Pl+Qz→ Hy+Kf+M(熔体 )的反应 ,而富铝片麻岩在不同压力下出现不同的变质反应 :0 .4 GPa条件下发生 :Bt+Pl+Qz→ Hy+Kf+M;0 .6 GPa条件下发生 :Bt+Qz→ Sil+Kf+M;0 .8GPa条件下发生 :Bt→ Cud+Kf+M。本文认为制约变质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岩石的结构构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兹岩系 脱水熔融实验 岩石结构 变质反应
下载PDF
孔兹岩系脱水熔融实验中水逸度、氧逸度和氢逸度的确定及意义──以贺兰山北段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建忠 卢良兆 +1 位作者 谢鸿森 刘喜山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15-19,共5页
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类岩石:变粒岩及富铝片麻岩天然块状样品的脱水熔融实验研究表明,在变质反应过程中岩石的水逸度、氧逸度和氢逸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与含水矿物参与熔融的机理紧密相关,并决定岩石熔融... 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类岩石:变粒岩及富铝片麻岩天然块状样品的脱水熔融实验研究表明,在变质反应过程中岩石的水逸度、氧逸度和氢逸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与含水矿物参与熔融的机理紧密相关,并决定岩石熔融的程度、成分和熔融机制。他们之间演化规律的研究,对于阐明混合岩化作用与岩浆作用之间的关系和演化均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兹岩系 脱水熔融实验 水逸度 氧逸度 氢逸度
下载PDF
胶北荆山群富铝片麻岩的脱水熔融实验研究
8
作者 周喜文 李宪洲 张东丽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26,共6页
通过对胶北荆山群富铝片麻岩块状样品的脱水熔融实验研究表明 ,半开放体系下富铝岩石熔融作用的发生首先表现为含水矿物黑云母的暗化脱水 ,并诱发其他矿物熔融 ,各矿物组分参与熔融的顺序为 :Bi→ Kf→ Pl→ Gt→ Cord→ Sil→ Q。研究... 通过对胶北荆山群富铝片麻岩块状样品的脱水熔融实验研究表明 ,半开放体系下富铝岩石熔融作用的发生首先表现为含水矿物黑云母的暗化脱水 ,并诱发其他矿物熔融 ,各矿物组分参与熔融的顺序为 :Bi→ Kf→ Pl→ Gt→ Cord→ Sil→ Q。研究发现石榴石这种原认为比较难熔的矿物 ,当其被大量黑云母包围时极易熔融 ,而黑云母脱水并生成一种强腐蚀性流体物质 ,是导致矿物及岩石发生熔融的主要原因。熔体的成分既依附于其周边的矿物相 ,但又有所差异 ,具有多相混熔的特点。实验过程中某些新生结晶矿物的出现表明熔融变质反应的发生可能未必需要很长的时间 ,也未必是在宏观平衡状态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水熔融实验 强腐蚀性流体 富铝片麻岩 荆山群 山东
下载PDF
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脱水熔融实验研究——临界熔体比例的确定及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建忠 卢良兆 +1 位作者 谢鸿森 刘喜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47-454,共8页
在充分研究贺兰山北段区域地质的基础上,选定该区孔兹岩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类岩石:变粒岩类及富铝片麻岩为实验对象,进行天然块状样品的脱水熔融实验研究。根据成分变异的特点,确定岩浆的临界熔体体积比为30%,其不仅影响变质作... 在充分研究贺兰山北段区域地质的基础上,选定该区孔兹岩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类岩石:变粒岩类及富铝片麻岩为实验对象,进行天然块状样品的脱水熔融实验研究。根据成分变异的特点,确定岩浆的临界熔体体积比为30%,其不仅影响变质作用p-T-t轨迹的演化路径,而且与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兹岩系 脱水熔融实验 临界熔体比例 贺兰山
下载PDF
薯类废渣脱水机的设计与实验
10
作者 周彦君 曾祥平 +2 位作者 刘小谭 邓佳 郭曦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0年第1期32-33,35,共3页
薯类作物加工后的产值比原料薯增值5~30倍,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薯渣,若不能妥善处理薯渣,将严重影响周边环境。本设计的薯类废渣脱水机采用网带式连续脱水技术,将薯渣进行机械脱水后,经发酵可加工制成有机饲料,避免造成有机物... 薯类作物加工后的产值比原料薯增值5~30倍,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薯渣,若不能妥善处理薯渣,将严重影响周边环境。本设计的薯类废渣脱水机采用网带式连续脱水技术,将薯渣进行机械脱水后,经发酵可加工制成有机饲料,避免造成有机物污染,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水 薯类废渣 设计 脱水实验
下载PDF
脱水熔融实验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建忠 李三忠 《世界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0-16,共7页
脱水熔融是在无自由水条件下,由含水矿物的脱水作用而诱发的深部地质作用。详细介绍了脱水熔融实验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温度、压力、原岩、时间等因素对脱水熔融过程及熔融产物的影响,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脱水熔融实验 花岗岩 成因 温度效应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乙醇脱水制乙烯实验教学改革
12
作者 陈治平 周文武 +2 位作者 李昕玥 贺新福 柳娜 《化工管理》 2021年第32期62-63,共2页
乙醇脱水制乙烯实验是化工类专业综合实验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实验技术、技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传统的“乙醇脱水制乙烯实验”创新性和深度不足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增加催化剂制备、动力学实验、模拟计算等环节予以解决... 乙醇脱水制乙烯实验是化工类专业综合实验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实验技术、技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传统的“乙醇脱水制乙烯实验”创新性和深度不足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增加催化剂制备、动力学实验、模拟计算等环节予以解决,以期培养学生实验兴趣、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的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脱水制乙烯实验 教学改革 创新性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四种珍稀濒危树种种子萌发对脱水和光的响应 被引量:5
13
作者 于洋 曹敏 +1 位作者 盛才余 唐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556-3564,共9页
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琴叶风吹楠(Horsfieldia pandurifolia)、箭毒木(Antiaris toxicaria)和思茅木姜子(Litseapierrei var. szemois)是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乔木层的优势树种,也属于珍稀濒危物种。实验研究了4个树种的种... 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琴叶风吹楠(Horsfieldia pandurifolia)、箭毒木(Antiaris toxicaria)和思茅木姜子(Litseapierrei var. szemois)是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乔木层的优势树种,也属于珍稀濒危物种。实验研究了4个树种的种子在经过不同脱水水平、人工遮荫条件下的不同光照水平以及热带季节雨林之林下和林窗的萌发特性。结果显示:脱水对于种子萌发特征具有显著影响,绒毛番龙眼和琴叶风吹楠经48h的连续脱水后丧失了萌发能力;箭毒木和思茅木姜子具较强的脱水耐性,经96h的连续脱水后仍具有较高的种子含水量,且种子萌发率分别为15%和33%。干旱季散布的种子比雨季散布的种子具有更强的脱水耐性。遮荫及森林种子萌发试验中,除绒毛番龙眼外,其它3个树种的种子萌发率以及平均萌发周期在不同光水平或生境下差异显著。琴叶风吹楠和思茅木姜子在30%的光照以及林窗中心的萌发率要显著低于低光处理(10%和3.5%光照)和林下,而箭毒木在30%和10%光水平以及林窗中心获得较高萌发率。雨季传播的具有干燥敏感性的种子,可以减少种子由于干燥而引起的死亡。试验结果可以为4种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人工繁育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极树种 种子脱水实验 遮荫试验 种子含水量 干燥敏感性
下载PDF
新工艺提升超稠油脱水质量的实验研究及其应用
14
作者 韩帅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0年第6期15-17,26,共4页
为提升超稠油脱水质量,提出并设计一套3段式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并在室内开展新工艺脱水模拟实验研究。实验介质来源为某超稠油脱水站进站原油,实验参数依据该站生产现状进行拟定。实验结果表明:原油在90℃下自然沉降40 h脱水率为39.3%,... 为提升超稠油脱水质量,提出并设计一套3段式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并在室内开展新工艺脱水模拟实验研究。实验介质来源为某超稠油脱水站进站原油,实验参数依据该站生产现状进行拟定。实验结果表明:原油在90℃下自然沉降40 h脱水率为39.3%,在90℃下按150 mg/L加药沉降30 h脱水率为62.81%,在95℃下按400 mg/L加药沉降70 h脱水率为89.82%。新工艺现场应用期间,处理后的原油含水率较旧工艺降低2%以上,日均药剂投加成本减少3.8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脱水质量 2热化学沉降 脱水模拟实验
下载PDF
热化学脱水工艺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全文 王红全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热化学 脱水工艺 石蜡基原油 应用 破乳剂 静态试验 脱水技术 粘温曲线 原油脱水 脱水实验
下载PDF
氮气泡沫驱对原油破乳脱水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晖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1年第8期26-30,共5页
对氮气泡沫驱采出液与常规采出液按不同比例混合,进行对比破乳实验,发现随着油样中氮气泡沫驱采出液比例的提高,不同时间下脱水率均会下降。其中氮气泡沫驱采出液的脱水率最低,其2 h脱水率最低仅为46.16%。按不同比例向常规采出液中加... 对氮气泡沫驱采出液与常规采出液按不同比例混合,进行对比破乳实验,发现随着油样中氮气泡沫驱采出液比例的提高,不同时间下脱水率均会下降。其中氮气泡沫驱采出液的脱水率最低,其2 h脱水率最低仅为46.16%。按不同比例向常规采出液中加入起泡剂,进行破乳实验,当氮气泡沫驱起泡剂质量浓度低于100 mg/L时,起泡剂对原油破乳的影响很小;当起泡剂质量浓度高于100 mg/L时,原油脱水率急剧下降,在破乳剂加量120 mg/L条件下,起泡剂质量浓度200 mg/L时较空白组脱水率下降了64.30%。通过破乳剂筛选实验发现,优选出的AR型油溶性破乳剂对氮气泡沫驱采出液的破乳效果优于现场样,2 h脱水率为91%,脱出水中含油质量浓度为398 mg/L,脱水率较现场在用破乳剂提高12%,16 h净化油含水率降至0.42%。通过改用AR型破乳剂,优化现场工艺,外输原油含水率降至0.5%以下,达到现场原油脱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泡沫驱 采出液 起泡剂 破乳剂 脱水实验
下载PDF
关于上水污泥经电渗透式加压脱水后用于农田的研究
17
作者 李昌镐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1991年第1期29-34,共6页
前言日本《关于废物处理及其清扫的法律》规定:在水净化工厂污泥排水处理设备中形成的滤饼,应作为工业废物加以收集和处理。以往,滤饼大多都掩埋在地下。但最近几年,可掩埋的地方越来越少。虽然正在研究如何有效地用于制砖、钢筋混凝土、
关键词 污泥处理 渗透式 水净化 滤饼 电渗透 工业废物 水处理设备 脱水实验 污泥特性 污泥浓度
下载PDF
草南联脱水工艺分析及优化
18
作者 余建春 《内江科技》 2016年第2期45-46,92,共3页
草桥稠油粘度大、流动性差,同时为提高原油采收率,大量采用注降粘剂、CO驱等强化开采技术,导致采出液成分复杂,一次罐内原油乳化严重,增加了草南联脱水平稳运行的难度。通过优选高效原油破乳剂及最佳加药量,优化原油各项脱水工艺参数,... 草桥稠油粘度大、流动性差,同时为提高原油采收率,大量采用注降粘剂、CO驱等强化开采技术,导致采出液成分复杂,一次罐内原油乳化严重,增加了草南联脱水平稳运行的难度。通过优选高效原油破乳剂及最佳加药量,优化原油各项脱水工艺参数,实现平稳交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水工艺 原油破乳剂 降粘剂 稠油粘度 采出液 原油脱水 沉降罐 泡沫原油 天然乳化剂 脱水实验
下载PDF
污泥不同脱水方法的实验分析及脱水机理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汤连生 郑邓衡 赵占仑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36-1546,共11页
为进一步认识污泥脱水的机理,寻找更为有效的污泥脱水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污泥中水分存在形式的划分方法,同时进行了自重、离心、盐溶液渗析脱水3种实验,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原状污泥与3种脱水后污泥的微观结构进行形... 为进一步认识污泥脱水的机理,寻找更为有效的污泥脱水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污泥中水分存在形式的划分方法,同时进行了自重、离心、盐溶液渗析脱水3种实验,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原状污泥与3种脱水后污泥的微观结构进行形态学及定量分析。自重、离心、盐溶液渗析脱水后污泥的最终含水率分别为89.4%、78.0%、28.4%,且不同脱水方式会影响污泥的微观结构,进而影响脱水效率;污泥中微生物、絮团、褶皱、裂隙及物质成分等方面是污泥中水分难以脱除的重要原因。污泥在不同的脱水阶段,水分的存在形式不同,脱水的难易程度也不同;脱水程度越高的脱水手段,其脱水后污泥的结构越紧密,孔隙率及等效孔径明显降低,可通过减小污泥内部孔隙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脱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脱水 水分分布 微观结构 脱水实验 孔隙率
原文传递
高喜马拉雅黑云斜长片麻岩脱水溶融实验:对青藏高原地壳深熔的启示 被引量:50
20
作者 杨晓松 Huenges.,E 《科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6-250,共5页
通过对高喜马拉雅块状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高温高压实验(T=770-1029℃,P=1.0-1.4GPa,无外加自由水),初步研究了脱水溶解过程和溶体结构;模拟了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形成,实验结果表明:(1)即便在初熔状态下(熔融速度&l... 通过对高喜马拉雅块状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高温高压实验(T=770-1029℃,P=1.0-1.4GPa,无外加自由水),初步研究了脱水溶解过程和溶体结构;模拟了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形成,实验结果表明:(1)即便在初熔状态下(熔融速度<5%),溶体也主要以溶体薄膜的形式分布于矿物的相边界上,熔体的连通性不仅取决于熔体结构,还受到溶融程度的控制;(2)“脱水熔融”实际包含了亚固相脱水作用、流体迁移、含水和缺水溶融等一系列子过程;(3)实验产生出过铝的花岗质溶体,其成分与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成分相似,残留相矿物组合为Pl+Qz+Gat+Bio+Opx±Cpx+Ilm(Rut)±(Kfs),化学成分中偏基性,可与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的麻粒岩对比。实验证实黑云斜长片麻岩是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源岩之一,脱水熔融是形成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和下地壳麻粒岩的重要方式,并为确定源区的温压条件提供了实验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熔体结构 流体迁移 淡色花岗岩 高喜马拉雅 脱水熔融实验 青藏高原 地壳深溶 麻粒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