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力资本对脱贫户收入的影响及异质性研究——基于3856户脱贫户的调查数据
1
作者 朱琳 夏万琪 +1 位作者 廖和平 顾罗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61,共16页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脱贫户收入影响因素,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实地调查法、OLS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从异质性角度分析影响脱贫户收入增长因素,通过对Y省3856户脱贫户的调查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教育和...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脱贫户收入影响因素,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实地调查法、OLS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从异质性角度分析影响脱贫户收入增长因素,通过对Y省3856户脱贫户的调查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教育和健康水平高可有效提升家庭收入,其中健康因素影响更大;劳动力迁移与脱贫户收入体现出极显著相关性,工资性收入是脱贫户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迁移距离越远对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回报越高,但对家庭人均经营性收入损耗也越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就业技术培训效果较非重点区县更好,但整体而言与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人均经营性收入呈现反向变化的因果关系,原因在于培训内容与劳动力需求出现错配,就业技术培训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技能型人力资本提升是未来投资的重难点。此外,不同性别和民族的脱贫户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人力资本收入回报的差异。基于此提出要提升就业技术培训质量、强化健康帮扶、引导转移就业和分层分类帮扶等措施促进脱贫户可持续增收,助力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户收入 人力资本 异质性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口的人力资本、生计模式与脱贫脆弱性——基于凉山彝区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调研分析
2
作者 唐亮 李雪 苏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58-166,共9页
基于凉山彝区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034户脱贫家庭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对脱贫脆弱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部分脱贫户的脱贫较为脆弱,但能够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人力资本对脱贫脆弱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引入... 基于凉山彝区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034户脱贫家庭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对脱贫脆弱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部分脱贫户的脱贫较为脆弱,但能够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人力资本对脱贫脆弱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引入工具变量后其结论仍然成立,采用因变量替换法检验后其结论仍然稳健;人力资本对脱贫脆弱性的作用没有安置点类型差异,但有家庭收入差异;生计模式在人力资本对脱贫脆弱性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因此,建议高度重视脱贫脆弱性高风险的家庭,持续强化脱贫家庭人力资本的提升,创新推动脱贫家庭的生计模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脆弱性 人力资本 生计模式 凉山彝区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凉山彝族地区乡村旅游脱贫效应及返贫风险防控机制研究
3
作者 赵豫西 冉杰 +1 位作者 李倩 周媛媛 《江苏商论》 2025年第2期59-62,共4页
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旅游脱贫助力乡村振兴正如火如荼推进。本文分析旅游脱贫效应,识别具体返贫风险。针对返贫分析提出相应的风险干预机制,防控返贫风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旅游脱贫 返贫防控机制 彝族地区
下载PDF
四川省脱贫人口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4
作者 罗浩轩 王珏 陈和强 《四川劳动保障》 2025年第7期9-11,共3页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脱贫人口而言,就业稳定性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防止返贫的关键。四川是我国西部人口大省,脱贫人口就业问题十分重要。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脱贫人口的就业质量,实现稳就...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脱贫人口而言,就业稳定性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防止返贫的关键。四川是我国西部人口大省,脱贫人口就业问题十分重要。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脱贫人口的就业质量,实现稳就业、保民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四川省脱贫人口为调查对象,深入分析其就业现状,探析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的需求与短板,并提出相应的改进举措,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人口 就业稳定性 就业现状 四川省
下载PDF
中国多民族脱贫攻坚的文学抒写——以王华《大娄山》为考察中心
5
作者 陈祖君 《安顺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4-49,共6页
中国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是多民族的,这必然反映在作家的文学抒写中。仡佬族作家王华的长篇小说《大娄山》具有来源于贵州多民族历史与现实的民族性,作品通过地理空间的错置、故事的讲述以及人物的塑造凸显出中国脱贫攻坚的多民族性。这种... 中国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是多民族的,这必然反映在作家的文学抒写中。仡佬族作家王华的长篇小说《大娄山》具有来源于贵州多民族历史与现实的民族性,作品通过地理空间的错置、故事的讲述以及人物的塑造凸显出中国脱贫攻坚的多民族性。这种多民族性的追求也体现为一种对民族性的超越,揭示出《大娄山》里的脱贫攻坚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脱贫攻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 脱贫攻坚 《大娄山》
下载PDF
脱贫农户家庭发展韧性分析框架、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6
作者 张广科 赵琳 王宗涵 《铜陵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10,共8页
提升脱贫农户家庭发展韧性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所在,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文章深入剖析脱贫农户家庭发展韧性内涵及其分析框架,揭示其在盘活农村财富积累、提升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政策合意性进程中的价值意蕴,并... 提升脱贫农户家庭发展韧性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所在,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文章深入剖析脱贫农户家庭发展韧性内涵及其分析框架,揭示其在盘活农村财富积累、提升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政策合意性进程中的价值意蕴,并在分析脱贫农户面临经济基础薄弱、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等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物价变动”分配方式、优化资源可变现性、规范优化农村地区“劳主资辅”的分配机制等突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农户 家庭发展韧性 价值意蕴 现实困境 突破路径
下载PDF
脱贫地区农户“风险-脆弱性”分析与预警机制建立研究
7
作者 王辉 《南方农机》 2025年第4期85-88,共4页
防止脱贫地区规模性返贫,需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脱贫地区再返贫进行科学审视和归纳。探析发生返贫现象的深层次因素,构建合理的预警防治机制,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湖南省未进行易地搬迁的... 防止脱贫地区规模性返贫,需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脱贫地区再返贫进行科学审视和归纳。探析发生返贫现象的深层次因素,构建合理的预警防治机制,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湖南省未进行易地搬迁的山区农村为落脚点,运用了问卷调研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脱贫地区农户返贫的“风险-脆弱性”双重因素,包括因病因老因残返贫、缺乏市场竞争力返贫、支出性返贫、内生动力不足返贫等内部脆弱性因素和环境风险、市场风险、政策实施风险等外部风险因素,并构建了完善的内外部双预警监测机制,以遏制返贫现象。通过返贫帮扶机制等战略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升脱贫地区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能力,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助推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农户 返贫风险 内部脆弱性
下载PDF
地方外宣媒体如何有效对东盟国家传播脱贫经验
8
作者 张明 虞世杰 《视听》 2025年第5期75-78,共4页
对东盟部分欠发达国家进行脱贫经验的传播,广西应努力形成“国家—地方”的传播合力。广西地方外宣媒体“北部湾在线”在不同新媒体平台发布以脱贫经验为主题的内容,在进行脱贫经验讲述的过程中注重交流互鉴及激发共情,具有开放性生产... 对东盟部分欠发达国家进行脱贫经验的传播,广西应努力形成“国家—地方”的传播合力。广西地方外宣媒体“北部湾在线”在不同新媒体平台发布以脱贫经验为主题的内容,在进行脱贫经验讲述的过程中注重交流互鉴及激发共情,具有开放性生产、垂直性输出和普适化表达的特点,但脱贫经验的故事未得到充分讲述。对东盟国家传播脱贫经验,应从原创性、精准性和社交性等方面发力,尝试焕发新媒体矩阵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真正激活与东盟国家有效交流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外宣媒体 东盟国家 乡村脱贫 新媒体矩阵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创业研究
9
作者 王毅 靳永波 《乡村科技》 2025年第3期48-51,共4页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脱贫劳动力的稳定就业和创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分析当前脱贫劳动力就业创业的现状与挑战,探讨如何在政策、技术和市场等方面提供支持。首先,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应完善就业扶持政策,提供职业培训和教育...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脱贫劳动力的稳定就业和创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分析当前脱贫劳动力就业创业的现状与挑战,探讨如何在政策、技术和市场等方面提供支持。首先,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应完善就业扶持政策,提供职业培训和教育,帮助劳动力提升技能。同时,鼓励企业参与扶贫项目,通过税收优惠和补贴等方式激励企业吸纳脱贫劳动力。其次,在技术支持方面,推动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应用,提高劳动力的数字化能力。此外,发展农村电商平台,为脱贫劳动力提供创业机会。最后,在市场支持方面,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劳动力与企业的高效对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研究发现,综合运用上述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脱贫劳动力的就业稳定性和创业成功率。研究指出,未来的政策制定应更加注重精准性,确保每一个脱贫劳动力都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获得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劳动力 稳定就业创业
下载PDF
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0
作者 郭堂辉 黄毓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8期97-100,共4页
关于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理论研究已较为丰富,但缺乏系统性的整理和论述。该研究基于CNKI数据库文献资源,分析2019—2023年民族地区两大战略有效衔接这一研究领域的文献产出、研究现状和研究轨迹,梳理该... 关于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理论研究已较为丰富,但缺乏系统性的整理和论述。该研究基于CNKI数据库文献资源,分析2019—2023年民族地区两大战略有效衔接这一研究领域的文献产出、研究现状和研究轨迹,梳理该研究主题的学术脉络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文献研究表明,学者们关于民族地区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研究关注点主要在二者的路径和机制构建、实施的现状和困境、解决的措施。学者们共同认为民族地区两大战略实施具有逻辑的一致性,民族地区是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难点区域,且根本在产业、关键在人。研究认为,未来应通过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拓展研究的视角,提炼和总结民族地区两大战略有效衔接实践案例中的制度创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两大战略实施的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振兴 空间视角 制度创新
下载PDF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
11
作者 甘晓成 崔敏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5年第2期64-70,共7页
2020年年底,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目前重要且紧迫的工作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具有跨领域性和多元繁杂性,二者衔接存在政策衔接不畅、资源配置分... 2020年年底,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目前重要且紧迫的工作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具有跨领域性和多元繁杂性,二者衔接存在政策衔接不畅、资源配置分散、行动实践缺乏双向协同、治理结构模糊等“碎片化”问题。破解二者衔接所凸显的“碎片化”现象亟须借助于以“承担公共责任,满足公众需求”为根本指向,以“协调、整合”为核心的整体性治理理论提供解决思路。因此,基于整体性治理视角提出解决二者衔接进程中“碎片化”问题的关键举措:整合政策冲突,做实政策衔接;加强资源整合,实现资源有效衔接;健全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确保行动精确衔接;优化组织协同,构筑多元治理结构。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全民共同富裕提供实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整体性治理
下载PDF
脱贫地区防返贫能力动力学分析
12
作者 张劲松 舒双捷 +1 位作者 安树庭 马林茂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3期414-425,共12页
2020年底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绝对贫困彻底消除,如何治理相对贫困、全面提升防返贫能力已成为脱贫地区当前阶段的首要目标.通过引入动力系统的概念,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社会支持和经济韧性等多个因素以分析防返贫... 2020年底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绝对贫困彻底消除,如何治理相对贫困、全面提升防返贫能力已成为脱贫地区当前阶段的首要目标.通过引入动力系统的概念,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社会支持和经济韧性等多个因素以分析防返贫能力的动力系统模型,从动态的角度研究脱贫地区防返贫能力演变过程,以深入研究不同因素对防返贫能力的影响机制及其稳定性分析.对恩施州的八个县市进行实证研究,来评估模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发展较好的地区抵御风险的能力未必更强,当受到较大范围公共风险事件的冲击时,出现防返贫能力下降的可能性更大.针对不同地区,需要建立灵活性强、适应性强的防返贫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返贫能力 脱贫攻坚 动力系统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云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相衔接的成效、问题及建议
13
作者 宋媛 《新西部》 2025年第2期23-29,共7页
2021-2024年,云南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强化持续帮扶和有效衔接,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和帮扶机制,有序推进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新阶段脱贫地区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1-2024年,云南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强化持续帮扶和有效衔接,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和帮扶机制,有序推进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新阶段脱贫地区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2025年,云南将把高原特色农业作为“芯片产业”来打造,把促进就地就近就业作为农民富农村稳的关键举措,把科技赋能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把乡村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把党的领导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保证,着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原特色农业 脱贫攻坚 帮扶机制 乡村建设 有效衔接 问题及建议 全面振兴
下载PDF
后脱贫时代乡村精神脱贫问题与对策研究
14
作者 赵璐璐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5期60-63,共4页
2020年底我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这宣告着我国步入后脱贫时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国家进一步的战略任务。在这个阶段,乡村精神贫困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借助文献研究方法,基于后脱贫时代... 2020年底我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这宣告着我国步入后脱贫时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国家进一步的战略任务。在这个阶段,乡村精神贫困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借助文献研究方法,基于后脱贫时代乡村精神贫困的现实环境,阐释精神贫困的现实状况;从经济、文化、政治3方面对精神贫困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要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夯实乡村物质基础;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度推动“志智双扶”;健全精神脱贫长效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精神贫困治理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时代 乡村振兴 精神贫困 精神脱贫 相对贫困
下载PDF
继续教育何以阻断脱贫农民返贫?——基于中东部四省份的多案例研究
15
作者 马俊丽 何爱霞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112,共12页
置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时期,以案例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运用目的抽样法在安徽、河北、湖北和山东四个省份重点扶贫开发县区的农村选取10位脱贫农民,采用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收集脱贫农民通过继续教育阻断... 置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时期,以案例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运用目的抽样法在安徽、河北、湖北和山东四个省份重点扶贫开发县区的农村选取10位脱贫农民,采用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收集脱贫农民通过继续教育阻断返贫的案例经验,进而通过归纳式主题法分析研究文本发现,继续教育阻断脱贫农民返贫的实然成效包括四个方面,即可行能力持续提高,综合素质多维拓展,公民意识日益增强,健康韧性巩固提升。但与此同时,继续教育阻断脱贫农民返贫仍面临参与不足增加返贫风险、质量不高降低脱贫成效以及治理不善阻滞致富进程三方面的现实困境。为切实阻断脱贫农民返贫,未来应注重更新理念、拓展阻断返贫主体参与,提升质量、实现脱贫农民接续增能,优化治理、建立阻断返贫预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教育 脱贫农民 返贫 农村贫困 乡村振兴 多案例研究
原文传递
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脱贫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承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4-25,共12页
庭院经济作为一种乡村产业形态,是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动能。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途径,对赋能脱贫地区乡村产业振兴意义重大。从生成逻辑看:庭院经济自身优势契合脱贫地区... 庭院经济作为一种乡村产业形态,是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动能。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途径,对赋能脱贫地区乡村产业振兴意义重大。从生成逻辑看:庭院经济自身优势契合脱贫地区发展要求;脱贫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政策引领庭院经济发展;脱贫地区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支持庭院经济发展;脱贫地区结对帮扶利益联结带动庭院经济发展;脱贫地区通信畅通、网络普及支撑庭院经济发展。从内在机理看:庭院经济盘活资源资产,为乡村产业振兴增添动力;降低生产成本,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助力;升级产业结构,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力量;促进业态融合,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活力;扩大经营规模,为乡村产业振兴夯实基础。从实践路径看:坚持和加强党对脱贫地区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面领导;引导农民积极融入市场经济体系,强化产品产销对接;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禀赋优势,制定多层合理规划;多业态多模式跨界融合协同发展,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强化现代信息技术支撑,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院经济 高质量发展 脱贫地区 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就地城镇化驱动效应的测度与分析——以西南地区215个脱贫摘帽县为例
17
作者 时朋飞 王梦君 李星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1,共14页
在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影响县域就地城镇化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使用县域数字乡村指数与县域面板数据相匹配,考察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就地城镇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驱动县域就地城镇化,数字基础设施、经济数字化、治... 在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影响县域就地城镇化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使用县域数字乡村指数与县域面板数据相匹配,考察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就地城镇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驱动县域就地城镇化,数字基础设施、经济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生活数字化对其均有正向作用,但治理数字化作用程度偏弱;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就地城镇化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数字乡村建设驱动县域就地城镇化的两条传导路径,现阶段两者对邻近县域分别具有正向与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除人力资本外,其他控制变量的直接效应均存在,外资利用与交通通达性分别具有正向与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继续促进数字乡村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农业生产服务+产业融合发展、县域间多层次合作+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等举措,可高质量地促进县域就地城镇化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县域就地城镇化 脱贫摘帽县 西南地区
下载PDF
脱贫户收入下降:返贫风险识别与防返贫路径选择——基于内蒙古脱贫户的多案例研究
18
作者 陆鹏杰 张宝 乔光华 《现代农业》 2025年第1期7-16,共10页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脱贫户是否会返贫和如何做好防返贫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内蒙古脱贫户收入下降地区的87个典型案例为基础,以收入下降脱贫户、收入未下降脱贫户、扶贫干部为研究对象,从客观环境...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脱贫户是否会返贫和如何做好防返贫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内蒙古脱贫户收入下降地区的87个典型案例为基础,以收入下降脱贫户、收入未下降脱贫户、扶贫干部为研究对象,从客观环境和主体差异、内生因素和外力驱动视角出发,构建脱贫户收入下降风险因素模型和路径传导模型。结果表明:2021年内蒙古部分脱贫户收入下降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政策和市场因素影响更突出。总体来看,现阶段内蒙古产业发展稳定,暂无返贫风险。未来为更精准有效地抑制返贫风险,需要建立以政府为先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 收入下降 返贫风险 路径选择 扎根理论
下载PDF
加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以湖南省为例
19
作者 李泓伯 陈国生 +1 位作者 罗娇霞 黄华东 《江苏商论》 2025年第4期136-140,共5页
2020年湖南省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构建了具有湖南特色、可供其他地区参考和借鉴的“湖南模式”与“湖南经验”。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中集体行动能力弱、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实效弱、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组织带头... 2020年湖南省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构建了具有湖南特色、可供其他地区参考和借鉴的“湖南模式”与“湖南经验”。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中集体行动能力弱、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实效弱、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组织带头示范作用弱;保障体系不健全;乡村金融体系落后、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不健全;村民“乡愁”观淡化等困境。本文深入探索湖南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与实现机理,提出湖南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拓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整合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强化社会动员机制衔接。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防规模性返贫。统筹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夯实现代化基础。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绿色转型。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为湖南省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发展路径
下载PDF
新疆脱贫地区农村维吾尔族居民自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20
作者 董嘉鑫 李小菊 +2 位作者 毛璐 樊荣 杨姐林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了解新疆脱贫地区农村维吾尔族居民自评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7-8月在新疆图木舒克市脱贫地区运用面对面问卷访谈法,对1019名农村维吾尔族居民进行健康状况调查,使用二分类Logisti... 目的了解新疆脱贫地区农村维吾尔族居民自评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7-8月在新疆图木舒克市脱贫地区运用面对面问卷访谈法,对1019名农村维吾尔族居民进行健康状况调查,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农村维吾尔族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新疆脱贫地区农村维吾尔族居民自评健康状况“较好”和“极好”的比例为5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8.913,95%CI=3.361~23.637)、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2.147,95%CI=1.053~4.378)、收入(OR=2.317,95%CI=1.429~3.759)、身体疼痛(OR=15.055,95%CI=3.300~68.768)、抑郁状态(OR=2.531,95%CI=1.391~4.602)、体育锻炼(OR=0.660,95%CI=0.456~0.956)、人均每日蔬菜摄入量300~400 g(OR=6.383,95%CI=2.786~14.624)、人均每日水果摄入量>800 g(OR=2.668,95%CI=1.129~6.308)、社区活动(OR=2.744,95%CI=1.572~4.793)、家庭距最近医疗机构的距离(OR=2.822,95%CI=1.646~4.837)是农村维吾尔族居民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新疆脱贫地区农村维吾尔族居民自评健康状况较差,卫生行政部门仍需要重点关注相对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健康扶贫政策应脱贫不脱策,建立可持续管理机制。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居民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等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地区 因病致贫 农村维吾尔族居民 自评健康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