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脾不升清,脑失所养”理论探讨线粒体功能障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及机制
1
作者 何志华 马进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8期917-920,944,共5页
脾主运化,其化生的精微物质通过“脾主升清”的功能向上向外布散周身。脾虚状态下,线粒体功能出现障碍,“脾主升清”功能正常是线粒体能量代谢正常与否的体现。线粒体蛋白过度乙酰化是影响线粒体功能的关键因素,线粒体蛋白脱乙酰酶受抑... 脾主运化,其化生的精微物质通过“脾主升清”的功能向上向外布散周身。脾虚状态下,线粒体功能出现障碍,“脾主升清”功能正常是线粒体能量代谢正常与否的体现。线粒体蛋白过度乙酰化是影响线粒体功能的关键因素,线粒体蛋白脱乙酰酶受抑制是线粒体蛋白过度乙酰化的始发因素。由线粒体蛋白脱乙酰酶受抑制引发线粒体蛋白过度乙酰化而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是脾虚引起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记忆功能损伤的微观体现。故从脾论治AD,丰富了脾虚的科学内涵,为AD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脾不升清 线粒体功能障碍 线粒体蛋白过度乙酰化 记忆功能损伤
下载PDF
基于脾不升清辨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1
2
作者 汪莹 何晓瑾 《光明中医》 2022年第22期4150-4152,共3页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何晓瑾主任基于“脾不升清”理论探讨DOP的发病机制,认为肾精亏虚是发病基础,脾不升清是致病关键,湿瘀是重要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提出...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何晓瑾主任基于“脾不升清”理论探讨DOP的发病机制,认为肾精亏虚是发病基础,脾不升清是致病关键,湿瘀是重要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提出升阳运脾、填精益髓、燥湿化瘀为治疗大法,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骨痿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中医药疗法 脾不升清 验案
下载PDF
基于“提升法”论治脾不升清型喉源性咳嗽临证思路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维春 张莹 +1 位作者 肖茂迪 李全鑫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10期120-122,共3页
喉源性咳嗽是中医耳鼻喉科的疑难杂症,临床以喉痒咳嗽为主要特征。"提升法"理论是基于干祖望教授无明显辨证的耳鸣耳聋的"冲击法"化裁而成的,对治疗脾不升清型喉源性咳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主要针对脾不升清、湿... 喉源性咳嗽是中医耳鼻喉科的疑难杂症,临床以喉痒咳嗽为主要特征。"提升法"理论是基于干祖望教授无明显辨证的耳鸣耳聋的"冲击法"化裁而成的,对治疗脾不升清型喉源性咳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主要针对脾不升清、湿浊内困、邪阻喉关、遇风则痒、遇热则痛、遇湿多痰的病机,以求达到清阳得升、浊阴得下、喉关通利、咳嗽自止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兼顾其他引起该病的因素。文章对脾不升清型喉源性咳嗽治疗的临证思路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源性咳嗽 脾不升清 提升法
原文传递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高血压“脾不升清”的生物学内涵
4
作者 黄云婷 顾宁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913-918,共6页
“脾不升清”是高血压的病机关键,并通过其本在脾虚失运、其标在浊阴上逆、其伤在清窍脉道3个方面贯穿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肠道微生态失衡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分布及肠屏障完整性,生成有害或有益的菌群代谢产物,介导免疫、炎症反... “脾不升清”是高血压的病机关键,并通过其本在脾虚失运、其标在浊阴上逆、其伤在清窍脉道3个方面贯穿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肠道微生态失衡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分布及肠屏障完整性,生成有害或有益的菌群代谢产物,介导免疫、炎症反应等方面推动血压升高。肠道菌群稳态是脾主升清微观层面的反映。一方面,肠道菌群平衡与脾主升清具有相似的生理功能。脾主升清发挥的固本实卫之职与肠道菌群的免疫防御作用相通,脾主升清助化浊与肠道菌群参与能量代谢过程相及。另一方面,肠道菌群紊乱与脾不升清具有类似的病理基础。其一,肠道菌群失衡与脾气虚弱的临床表现相近;其二,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炎症反应与脾不升清、浊阴逆乱的病机状态相符;其三,肠道菌群紊乱继发的肠-脑失调与脾不升清、主思失调的病理环节相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脾不升清 肠道菌群 生物学内涵
下载PDF
基于脾不升清辨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5
作者 曹雪琴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2期0004-0007,共4页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医疗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中医学将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归属于“消渴合并骨质疏松”的范围,这是一种由消渴引起的骨质代谢疾病,对人体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基于“脾不升清”理论,本文认为糖...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医疗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中医学将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归属于“消渴合并骨质疏松”的范围,这是一种由消渴引起的骨质代谢疾病,对人体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基于“脾不升清”理论,本文认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是脾不升清、肾精亏虚、湿瘀互阻,属本虚标实的一种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不升清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
原文传递
基于“脾不升清、脉道不利”理论探讨肠道菌群紊乱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及机制
6
作者 丰杰 黄海 +4 位作者 陈琪 叶柏盛 李威 黄振 史晓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74-2976,共3页
随着社会老年化的趋势逐年上升,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疾患之一,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现代研究证实脾的功能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脾功能失调可导致骨质疏松症,肠道菌群紊乱亦可导致骨质疏松症,文章基于中... 随着社会老年化的趋势逐年上升,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疾患之一,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现代研究证实脾的功能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脾功能失调可导致骨质疏松症,肠道菌群紊乱亦可导致骨质疏松症,文章基于中医“脾不升清,脉道不利”理论,从“脾虚痰瘀”等病理因素探讨肠道菌群紊乱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及机制,期望探索出1套安全且有效的诊疗方案,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不升清 脉道不利 肠道菌群紊乱 骨质疏松症
原文传递
脾不升清是肥胖的基本病理机制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贵海 陈焕新 +3 位作者 杨仕权 曾晓艳 施学丽 臧知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14-1016,共3页
探讨脾不升清在肥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认为多食少动可导致阳气不振、清阳不升;脾不升清、精气郁滞是肥胖的根本病理机制,气虚痰湿是由脾不升清所引起的、加剧肥胖的病理因素;肥人气虚、肥人多痰的观点,可能... 探讨脾不升清在肥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认为多食少动可导致阳气不振、清阳不升;脾不升清、精气郁滞是肥胖的根本病理机制,气虚痰湿是由脾不升清所引起的、加剧肥胖的病理因素;肥人气虚、肥人多痰的观点,可能根源于审症求因、因源于证的病因学特点;临床上应当配伍防风、升麻、葛根等疏达肝气,升发中气,醒脾助运,以助谷气上升和精微物质的利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脾不升清是肥胖的基本病理机制,佐风药以升清阳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脾不升清 精气郁滞
原文传递
从脾失升清浅析脾实证的病理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崔亚丽 袁卫玲 孟静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26-2527,共2页
脾主升清在脾运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通过化生气血使脾气充足而能统血。在脾病的辨证中以食积蕴脾、痰湿困脾和瘀血积脾为主要临床表现者为实证。该文试从脾失升清导致食积实证、痰湿实证、瘀血实证3个方面来分析脾失升清与脾实证的关... 脾主升清在脾运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通过化生气血使脾气充足而能统血。在脾病的辨证中以食积蕴脾、痰湿困脾和瘀血积脾为主要临床表现者为实证。该文试从脾失升清导致食积实证、痰湿实证、瘀血实证3个方面来分析脾失升清与脾实证的关系,这对于脾实证的病机认识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不升清 运化 统血 实证
原文传递
上气不足证从脾论治刍议 被引量:1
9
作者 壮健 《四川中医》 2000年第12期6-7,共2页
关键词 上气不足证 论治 脾不升清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从五脏气机升降辨治胃食管反流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金萍 吕冠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9期4-6,共3页
胃食管反流属"反酸""呕吐""呃逆"等范畴,为气机升降失调,病在胃,与五脏关系密切,五脏气机升降异常均可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应和胃降逆,辅以疏肝、健脾、宣肺、补肾、养心之法,标本同治。肝失疏泄,胃失... 胃食管反流属"反酸""呕吐""呃逆"等范畴,为气机升降失调,病在胃,与五脏关系密切,五脏气机升降异常均可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应和胃降逆,辅以疏肝、健脾、宣肺、补肾、养心之法,标本同治。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肝胃同居中焦,升降相依,相互为用,肝气疏泄升发之性可促进胃气之和降,情绪畅达,则不易发病,治疗疏肝气以降胃气之柴胡疏肝散。脾不升清,胃不降浊:脾胃互为表里,一升一降,关系密切,脾气虚弱,无力布散水谷精微时易导致病理产物瘀滞中焦,加重胃气阻滞导致胃失和降,治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化裁。肺气不宣,胃气不降:全身气机通过肺的运动维持动态平衡,调节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对于通降胃气可起到提壶揭盖之功。肾失摄纳,胃失和降:胃为水谷之海,肾为气之根,肾火不暖胃土则致胃气虚寒,治疗以和胃降逆,酌加枸杞、山药、杜仲等补肾之品,以达到补先天以养后天的功效。火不暖土,心胃同病:心胃毗邻,心为气血之大主,脾胃乃气血化生之源,心气亢盛,心火上炎而不能下降以暖胃土,水谷不化,胃气失于和降临床上可借鉴"调心以治胃"的辨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反酸 呕吐 呃逆 气机升降 肝失疏泄 胃气不降 柴胡疏肝散 脾不升清 六君子汤 香砂六君子汤 肺气不宣 肾失摄纳 火不暖土 心胃同病 中医药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