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2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注TGF-β1基因修饰的供体脾细胞诱导同种大鼠移植心脏耐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成俊 夏穗生 +2 位作者 史晓峰 谢森 唐礼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研究TGF-β1修饰的供者脾细胞特异性输注对同种大鼠移植心脏耐受的诱导及效果。方法:建立同种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用脂质体转染TGF-β1基因修饰供者脾细胞;观察TGF-β1修饰的脾细胞输注组,单纯脾细胞输注组和假处理组移植心脏存... 目的:研究TGF-β1修饰的供者脾细胞特异性输注对同种大鼠移植心脏耐受的诱导及效果。方法:建立同种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用脂质体转染TGF-β1基因修饰供者脾细胞;观察TGF-β1修饰的脾细胞输注组,单纯脾细胞输注组和假处理组移植心脏存活天数和病理改变。结果:建立了稳定转染TGF-β1基因的脾细胞;TGF-β1修饰的脾细胞特异性输注可明显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17.0±3.3)d,与单纯脾细胞输注组(7.0±1.1)d和假处理组(6.3±1.0)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可明显减轻同种移植心脏的病理损伤。结论:输注TGF-β1基因修饰的供体脾细胞可诱导同种大鼠移植心脏的耐受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心脏 基因修饰 脾细胞诱导 同种 大鼠 实验研究 耐受 TGF-β1基因 脾细胞输注 特异性输注 供者脾细胞 心脏移植模型 脂质体转染 供体脾细胞 病理改变 稳定转染 存活时间 病理损伤 显著性 单纯
下载PDF
高强度超声介入治疗对宫颈癌小鼠模型肿瘤增殖、免疫功能及脾细胞Th1/Th2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强 于晓霞 范志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强度超声介入治疗对宫颈癌小鼠模型肿瘤增殖、免疫功能及脾细胞Th1/Th2亚群的影响。方法 42只宫颈癌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型组、超声1组与超声2组,每组14只。超声1组与超声2组均给予进行局部高强度超声治疗,超声1组... 目的 探讨高强度超声介入治疗对宫颈癌小鼠模型肿瘤增殖、免疫功能及脾细胞Th1/Th2亚群的影响。方法 42只宫颈癌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模型组、超声1组与超声2组,每组14只。超声1组与超声2组均给予进行局部高强度超声治疗,超声1组的单点单次治疗时间为10 s,超声2组的单点单次治疗时间为20 s,共治疗15次;模型组不给予超声治疗。所有小鼠均治疗观察4周,记录3组小鼠的体重、肿瘤体积、肿瘤增殖、免疫功能及脾细胞Th1/Th2亚群变化情况。结果 超声1组与超声2组治疗第2周与第4周的小鼠体重均高于模型组,肿瘤体积均小于模型组,超声2组较超声1组变化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1组与超声2组治疗第4周与第8周的小鼠肿瘤细胞增殖率均低于模型组,超声2组低于超声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1组与超声2组治疗第4周与第8周的CD4^(+)T细胞比例和CD8^(+)T细胞比例高于模型组,超声2组高于超声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1组与超声2组治疗第4周与第8周的Bcl-2、MMP-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超声2组低于超声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强度超声介入在宫颈癌小鼠的应用能抑制Bcl-2、MMP-9蛋白的表达,改善脾细胞Th1/Th2亚群功能,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增殖,从而发挥很好的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宫颈癌 高强度超声介入 脾细胞 Th1/Th2亚群功能 免疫功能 肿瘤增殖
下载PDF
直线加速器照射诱导体外培养大鼠的脾细胞凋亡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宏 张振 +3 位作者 张桦 肖明星 蔡德鸿 高毅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5-686,共2页
目的探讨直线加速器X线照射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脾细胞凋亡的实验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手术摘取Wistar大鼠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应用直线加速器照射诱导脾细胞凋亡,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测定大鼠脾细胞凋亡率。结果经直线加速... 目的探讨直线加速器X线照射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脾细胞凋亡的实验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手术摘取Wistar大鼠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应用直线加速器照射诱导脾细胞凋亡,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测定大鼠脾细胞凋亡率。结果经直线加速器X线照射,吸收剂量为1.5,2.0,3.0 Gy的实验组脾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3.51±4.77)%,(57.89±3.98)%,(57.42±3.33)%,与对照组(32.70±3.6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直线加速器X射线照射可以简便、安全、有效地诱导大鼠脾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TAR大鼠 直线加速器照射 脾细胞凋亡 体外培养 细胞凋亡率 X线照射 脾细胞悬液 形态学观察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Sj32)疫苗免疫小鼠脾细胞增殖、亚群及凋亡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向进平 李文桂 张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Sj32)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脾细胞增殖、亚群及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 96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2组,用rBb(pGEX-Sj26GST-Sj32)疫苗分别经口服灌胃(PO)及鼻腔黏膜(IN)接种两种途径免疫小鼠,...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Sj32)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脾细胞增殖、亚群及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 96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2组,用rBb(pGEX-Sj26GST-Sj32)疫苗分别经口服灌胃(PO)及鼻腔黏膜(IN)接种两种途径免疫小鼠,于免疫后0、2、4、6、8、10、12、14、16、18、20和22周每组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SjAWA抗原)刺激培养,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同时设原液、刀豆蛋白A(ConA)组对照;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免疫小鼠脾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脾细胞经ConA刺激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的凋亡发生率,并设原液组作为对照。结果 PO组增殖水平于免疫后4周达高峰,而IN组于免疫后12周达高峰;PO组脾CD4+T细胞亚群于免疫后4周达最高水平,IN组CD4+T细胞亚群于免疫后12周达最高水平;PO组脾CD8+T细胞亚群于10周达峰值,IN组CD8+T细胞亚群于免疫后6周达最高水平;PO组小鼠脾细胞凋亡率于免疫后6周达最高,而IN组脾细胞凋亡率于12周达最高水平。结论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Sj32)疫苗在免疫早期可引起脾细胞增殖,诱导CD4+和CD8+T细胞参与宿主的免疫保护,抑制小鼠脾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细胞增殖 脾细胞亚群 凋亡 日本血吸虫 疫苗
原文传递
结血蒿醇提物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和活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轶华 孙洋 +2 位作者 郭宗辉 陈婷 徐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5年第5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藏药结血蒿75%乙醇提取物对体外丝裂原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A,ConA)刺激的小鼠脾细胞活化和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用ConA刺激小鼠脾细胞,分别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染色法(MTT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结血蒿醇提物对细胞增殖和... 目的:观察藏药结血蒿75%乙醇提取物对体外丝裂原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A,ConA)刺激的小鼠脾细胞活化和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用ConA刺激小鼠脾细胞,分别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染色法(MTT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结血蒿醇提物对细胞增殖和活化的作用。结果:结血蒿醇提物对体外ConA刺激的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结血蒿醇提物可抑制ConA刺激的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提示其具有免疫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血蒿 小鼠脾细胞 增殖 活化 脾细胞增殖 小鼠脾细胞 细胞活化 抑制作用 醇提物 四甲基偶氮唑盐 免疫抑制活性 乙醇提取物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疫苗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动态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丽 李文桂 谭建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28-1032,1038,共6页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脾细胞增殖、亚群和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将疫苗分别经皮下注射(SC组)和鼻腔粘膜接种(IN组)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O~22周每2周每组随机剖杀4只小鼠,无菌取脾,...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脾细胞增殖、亚群和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将疫苗分别经皮下注射(SC组)和鼻腔粘膜接种(IN组)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O~22周每2周每组随机剖杀4只小鼠,无菌取脾,制成单个悬浮脾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脾细胞增殖水平、用流式细胞仪(FACsort)检测T细胞亚群和脾细胞凋亡状况。结果未刺激及sjAWA刺激时SC组小鼠脾细胞增值水平于免疫后4~20周明显升高,ConA刺激时于4~18周显著升高,均于免疫后8周达最高水平;IN组脾细胞增殖水平原液组、SjAwA组和ConA组分别于2~18周、2~10周及14~18周、2~8周和12~18周显著升高,均于免疫后4周达最大值(P〈0.01或P〈0.05)。SC组和IN组CD+T细胞分别于免疫后2~14周、2周及6~16周升高,并于8周达峰值(P〈0.01或P〈0.05);两组CD+T细胞均于2~20周轻微升高,分别于8周和6周达较高值(P〉0.05)。未刺激和ConA刺激时SC组脾细胞凋亡水平分别于免疫后2~4周、2~6周升高显著,均于免疫后2周达最大值(P〈O.01或P〈O.05);IN组均于4周显著升高并达峰值(P〈O.01)。结论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26GST)疫苗可诱导脾细胞的增殖,增加cD+T细胞的数目,抑制脾细胞的凋亡而发挥保护性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重组Bb(pGEX—Sj26GST)疫苗 脾细胞增殖 T细胞亚群 脾细胞凋亡
下载PDF
猪脾细胞干扰素在细胞培养中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抑制作用
7
作者 张天明 杨占秋 +2 位作者 黄文林 刘虹 杨学楼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1期44-46,共3页
本文首次报道猪脾细胞干扰素在细胞培养中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具有抑制作用,使感染细胞内病毒抗原的表达减少,并对细胞无毒性反应。此外,猪脾细胞干扰素和病毒同时作用细胞,或先感染病毒2小时后,再加猪脾细胞干扰素对病毒抗原的抑制作用... 本文首次报道猪脾细胞干扰素在细胞培养中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具有抑制作用,使感染细胞内病毒抗原的表达减少,并对细胞无毒性反应。此外,猪脾细胞干扰素和病毒同时作用细胞,或先感染病毒2小时后,再加猪脾细胞干扰素对病毒抗原的抑制作用要大于先用猪脾细胞干扰素处理6小时后再感染病毒。本文结果为猪脾细胞干扰素可用于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提供了依据。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急性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控制措施,因此,寻找治疗该病的药物实属必要,我们应用猪脾细胞干扰素在细胞培养中对EHFV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细胞干扰素 病毒抗原 细胞培养 抑制作用 脾细胞 感染细胞 急性传染 抗病毒物质 人体健康 毒性反应
下载PDF
六味地黄多糖体外对正常及衰老小鼠脾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5
8
作者 齐春会 张永祥 +3 位作者 乔善义 陈保文 姚新生 周金黄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多糖免疫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运用现代药理学与植物化学紧密配合的方法,从六味地黄汤中逐步分离获得了六味地黄多糖CA43B和P3。应用[3H]TdR参入法和溶血空斑实验观察了其体外对小鼠脾细胞免...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多糖免疫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运用现代药理学与植物化学紧密配合的方法,从六味地黄汤中逐步分离获得了六味地黄多糖CA43B和P3。应用[3H]TdR参入法和溶血空斑实验观察了其体外对小鼠脾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CA43B、P3体外单独使用对正常及快速老化模型SAMP8和SAMR1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不能增强有丝分裂原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反应,大剂量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A43B对绵羊红细胞(SRBC)体外诱导的正常小鼠脾抗体形成细胞生成反应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抗体形成细胞(PFC)的数目明显增加。结论CA43B和P3可能为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活性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多糖 脾细胞 免疫功能 抗衰老
下载PDF
竹叶黄酮对小鼠脾细胞免疫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唐浩国 魏晓霞 +3 位作者 李叶 陈宗道 徐宝成 向进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23-526,共4页
目的:研究竹叶黄酮对小鼠脾细胞的免疫作用。方法:采用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技术评价了竹叶黄酮对小鼠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竹叶黄酮可促进小鼠脾脏细胞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了细胞的增殖,同时... 目的:研究竹叶黄酮对小鼠脾细胞的免疫作用。方法:采用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技术评价了竹叶黄酮对小鼠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竹叶黄酮可促进小鼠脾脏细胞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了细胞的增殖,同时促进了小鼠脾细胞IFNγmRNA的表达,IFNγ的产生与分泌,IFNγ又反过来激活NK细胞,促进T、B细胞分化和CTL成熟,刺激B细胞分泌抗体。结论:一定剂量的竹叶黄酮能增强小鼠的免疫调节能力,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黄酮 免疫作用 分子机制 脾细胞
下载PDF
正常东方田鼠血清及脾细胞体外杀血吸虫童虫作用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新跃 何永康 +5 位作者 李毅 罗新松 刘述先 喻鑫玲 林金莲 李岳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06-208,共3页
目的 研究野生和繁殖东方田鼠血清和 /或脾细胞在体外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杀伤作用。方法 东方田鼠血清和 /或脾细胞与童虫在体外共培养 ,16~ 18h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 ,计算童虫死亡率。结果 东方田鼠血清或脾细胞对童虫的校正死亡... 目的 研究野生和繁殖东方田鼠血清和 /或脾细胞在体外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杀伤作用。方法 东方田鼠血清和 /或脾细胞与童虫在体外共培养 ,16~ 18h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 ,计算童虫死亡率。结果 东方田鼠血清或脾细胞对童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6 7.36 %± 4.0 0 % (野生鼠 )和6 4.39%± 5 .86 % (繁殖鼠 )、6 6 .0 2 %± 1.40 % (野生鼠 )和 6 6 .38%± 2 .18% (繁殖鼠 ) ;东方田鼠血清加脾细胞的童虫校正死亡率为 76 .6 8%± 6 .2 7% (野生鼠 )和 79.0 3%± 8.0 0 % (繁殖鼠 ) ,均显著高于单纯血清或脾细胞的校正死亡率 ;野生鼠和繁殖鼠对童虫的杀伤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东方田鼠血清和脾细胞均具有体外杀童虫作用 ,并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杀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 血清 脾细胞 日本血吸虫 童虫
下载PDF
过继转输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脾细胞介导心肌损伤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陶荣 廖玉华 +3 位作者 程翔 胡燕 王敏 王朝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42-644,共3页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反应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复制AMI大鼠模型和假手术作对照 ,6周后将 10 0× 10 6 ~ 15 0× 10 6 脾细胞过继转输给同源近交大鼠 ;4周后检测受者大鼠血流动力学、组织病理和抗肌...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反应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复制AMI大鼠模型和假手术作对照 ,6周后将 10 0× 10 6 ~ 15 0× 10 6 脾细胞过继转输给同源近交大鼠 ;4周后检测受者大鼠血流动力学、组织病理和抗肌球蛋白重链 (MHC)抗体。结果 :AMI大鼠和转输大鼠 (AMI T组 ) (8 2 2只 )血清中检测到抗MHC抗体 ,假手术大鼠和转输大鼠(Sham T组 ) (0 2 0只 )均为阴性 (P <0 0 5 ) ;AMI T组 (n =10 )大鼠发生心脏特异性炎症反应和心功能受损 ,Sham T组心脏无异常变化。结论 :AMI T大鼠发生了淋巴细胞介导心肌损伤和心功能下降 ,心肌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AMI后心室重塑的新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大鼠 脾细胞 心肌损伤 自身免疫 心室重塑
下载PDF
灵芝多糖体外对小鼠脾细胞IL-2,IL-3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庆彪 雷林生 +1 位作者 孙莉莎 杨淑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观察灵芝多糖体外对小鼠脾细胞IL-2、IL-3mRNA的表达水平是否有影响。方法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mRNA表达,凝胶图象光密度分析系统进行相对定量。结果在原代小鼠脾细胞培养开始时加入不同浓度... 目的观察灵芝多糖体外对小鼠脾细胞IL-2、IL-3mRNA的表达水平是否有影响。方法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mRNA表达,凝胶图象光密度分析系统进行相对定量。结果在原代小鼠脾细胞培养开始时加入不同浓度的灵芝多糖GLB7(5,10,20,40mg·L-1),培养12h及21h后观察GLB7与IL-2及IL-3mRNA表达水平之间的量效关系。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GLB7浓度的升高,IL-2及IL-3mRNA表达水平也相应提高,对IL-2mRNA的提高率分别为10.4%,21.9%,37.8%,46.6%;对IL-3mRNA的提高率分别为15.4%,35.2%,52.4%,74.5%。1998-04-08收稿,1998-07-26修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No39400165作者简介:王庆彪,男,26岁,硕士;雷林生,男,38岁,医学博士,副教授培养12h和30h的上清液中IL-2样活性及IL-3样活性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升高,且有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 脾细胞 IL-2 IL-3 mRNA
下载PDF
地龙提取物对小鼠腹腔MΦ和脾细胞NO及TNF-α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唐小云 梁再赋 +2 位作者 贾秀坤 纪晓丽 杨丽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目的 :探讨地龙提取物 (AL)对小鼠腹腔MΦ 和脾细胞分泌NO和TNF α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AL与小鼠腹腔MΦ 或脾细胞孵育 2 4h ,收集上清液分别采用重氮化反应和MTT比色法 ,检测NO和TNF α的水平。结果 :0 .1g/L的AL组与正常对照相... 目的 :探讨地龙提取物 (AL)对小鼠腹腔MΦ 和脾细胞分泌NO和TNF α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剂量的AL与小鼠腹腔MΦ 或脾细胞孵育 2 4h ,收集上清液分别采用重氮化反应和MTT比色法 ,检测NO和TNF α的水平。结果 :0 .1g/L的AL组与正常对照相比较 ,可明显提高MΦ 和脾细胞分泌NO的水平 ,并可以拮抗地塞米松 (Dex)对MΦ 和脾细胞分泌NO的抑制作用。 1× 10 -4,1× 10 -3 g /L的AL组可促进MΦ 和脾细胞分泌TNF α ,并可拮抗Dex的抑制作用。结论 :AL可以激活ΜΦ 和脾细胞 ,使其分泌NO和TNF α的水平增加 ,并可拮抗Dex对ΜΦ 和脾细胞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提取物 NO TNF-Α 小鼠 腹腔MФ 脾细胞
原文传递
苦参总碱对小鼠脾细胞产生干扰素的影响 被引量:50
14
作者 朱莉 刘晶星 +2 位作者 钱富荣 陈曙霞 陆德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04-206,共3页
作者为了解苦参是否通过诱生干扰素而参与抗病毒作用,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对苦参总碱在体外诱生小鼠脾细胞产生干扰素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参浓度在50~200μg/ml 能明显诱导脾细胞产生干扰素,且能明显对抗氢化考的松的抑制作... 作者为了解苦参是否通过诱生干扰素而参与抗病毒作用,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对苦参总碱在体外诱生小鼠脾细胞产生干扰素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参浓度在50~200μg/ml 能明显诱导脾细胞产生干扰素,且能明显对抗氢化考的松的抑制作用而促进干扰素产生增加,其作用与药物浓度(50~200μg/ml呈正相关。所以苦参可能通过诱导干扰素产生而发挥其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干扰素 氢化考的松 脾细胞 苦参总碱 中药
下载PDF
当归多糖硫酸酯的合成及其对脾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杨铁虹 贾敏 +2 位作者 商澎 梅其炳 赵德化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2-434,共3页
目的 合成不同取代度的当归多糖硫酸酯 ;探讨氯磺酸对当归多糖硫酸酯化过程的影响和当归多糖及其硫酸酯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的作用 .方法 采用氯磺酸 -吡啶法进行硫酸化修饰 ;Ba SO4比浊法测定修饰物的硫含量 ;MTT比色法研究当归多... 目的 合成不同取代度的当归多糖硫酸酯 ;探讨氯磺酸对当归多糖硫酸酯化过程的影响和当归多糖及其硫酸酯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的作用 .方法 采用氯磺酸 -吡啶法进行硫酸化修饰 ;Ba SO4比浊法测定修饰物的硫含量 ;MTT比色法研究当归多糖及其硫酸酯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结果 得到 8种不同取代度的当归多糖硫酸酯 ,硫含量为 93.7~ 171.4mg· g- 1 ,产率为 0 .737~ 0 .884g· g- 1 .当归多糖及其硫酸酯在剂量为 5 0 0 mg· L- 1 和 15 0 0 mg· L- 1时 ,给药组光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作用与剂量有良好的正相关性 .结论 提高氯磺酸的比例 ,可以提高产物的硫含量 ,但收率降低 .当归多糖及其硫酸酯对活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硫酸酯 合成 脾细胞增殖 免疫调节剂
下载PDF
坛紫菜多糖对脾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全斌 李大新 +3 位作者 于鹏展 刘希光 李智恩 徐祖洪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4-18,共5页
目的 :坛紫菜多糖分级组分F1、F2和F3是从坛紫菜中通过热水提取及DEAE -纤维素层析得到的3个多糖组分。本文研究了坛紫菜多糖组分对大鼠脾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噻唑蓝 (MTT)比色方法研究坛紫菜多糖组分对大鼠脾细胞活性的影响。结... 目的 :坛紫菜多糖分级组分F1、F2和F3是从坛紫菜中通过热水提取及DEAE -纤维素层析得到的3个多糖组分。本文研究了坛紫菜多糖组分对大鼠脾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噻唑蓝 (MTT)比色方法研究坛紫菜多糖组分对大鼠脾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F1和F2对脾细胞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F3对脾细胞活性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 3种多糖组分能够显著抑制紫外线损伤的脾细胞的活性。结论 :坛紫菜多糖对免疫细胞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免疫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多糖 脾细胞 紫外线损伤
下载PDF
艾叶多糖对体外小鼠脾细胞的免疫增强作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尹美珍 胡岗 +3 位作者 苏振宏 喻昕 喻格书 王静晖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F0003-F0004,共2页
目的研究艾叶多糖对脾细胞的免疫活化作用。方法常规提取小鼠脾细胞,制备艾叶多糖,将脾细胞分别与500,100以及10μg/ml艾叶多糖共孵育,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多糖对脾细胞增殖的影响,对诱导剂ConA或LPS促T、B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艾叶多糖对脾细胞的免疫活化作用。方法常规提取小鼠脾细胞,制备艾叶多糖,将脾细胞分别与500,100以及10μg/ml艾叶多糖共孵育,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多糖对脾细胞增殖的影响,对诱导剂ConA或LPS促T、B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影响。结果100~500μg/ml艾叶多糖使能脾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对ConA和LPS诱导T、B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明显增强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力。结论艾叶多糖对体外小鼠脾细胞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多糖 脾细胞 免疫活性
下载PDF
三种植物多糖对小鼠脾细胞产生IL-2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佟丽 黄添友 +1 位作者 吴波 梁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73-474,共2页
三种植物多糖对小鼠脾细胞产生IL-2影响佟丽,黄添友,吴波,梁谋(第一军医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广州510515)本文采用活化小鼠脾细胞法检测IL-2活性,观察了刺五加多糖(PPS)、茯苓多糖(ASPS)和银耳多糖(... 三种植物多糖对小鼠脾细胞产生IL-2影响佟丽,黄添友,吴波,梁谋(第一军医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广州510515)本文采用活化小鼠脾细胞法检测IL-2活性,观察了刺五加多糖(PPS)、茯苓多糖(ASPS)和银耳多糖(TF)对小鼠脾细胞产生IL-2的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糖 多糖 脾细胞 细胞介素2
下载PDF
更年期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与脾细胞凋亡的增龄性改变 被引量:12
19
作者 哈灵侠 张绍芬 +1 位作者 谢倩 刘暘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 了解更年期大鼠雌激素水平与脾细胞凋亡的增龄性变化。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 (E2 )水平 ;AnnexinV 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脾细胞凋亡率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脾细胞凋亡基因Bcl 2、Bax的表达。... 目的 了解更年期大鼠雌激素水平与脾细胞凋亡的增龄性变化。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 (E2 )水平 ;AnnexinV 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脾细胞凋亡率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脾细胞凋亡基因Bcl 2、Bax的表达。结果 更年组大鼠血E2 水平低于青年组 (14 .89pg/mLvs 34.0 9pg/mL ,P <0 .0 1) ;脾细胞凋亡率高于青年组 (7.7%vs 10 .3% ,P <0 .0 5 ) ,促凋亡基因Bax的转录水平也高于青年组。结论 衰老过程中脾淋巴细胞凋亡增加 ,受到相关基因的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 大鼠 血清 雌二醇 脾细胞 增龄性改变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人参皂苷-Ro促进小鼠脾细胞增殖及调节小鼠脾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产生(英文) 被引量:15
20
作者 于君丽 窦德强 +3 位作者 陈晓红 杨红振 胡晓燕 程桂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 Ro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  [3H]TdR参入法检测人参皂苷 Ro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参皂苷 Ro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白介素 2、干扰素 γ和白介素 4的影响;逆...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 Ro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  [3H]TdR参入法检测人参皂苷 Ro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参皂苷 Ro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白介素 2、干扰素 γ和白介素 4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法研究人参皂苷 Ro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中干扰素 γ、白介素 4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人参皂苷 Ro在 1-10μmol·L-1显著促进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小鼠脾淋巴细胞白介素 2的产生;在 2-10μmol·L-1促进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和表达Th2细胞因子白介素 4, 而降低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和表达Th1细胞因子干扰素 γ。结论 人参皂苷 Ro通过调节脾细胞内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的转录和表达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o 白介素-2 白介素-4 干扰素-γ 脾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