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玉信应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内科疾病经验浅析
1
作者 路丹 杨春生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18期34-37,共4页
内科疾病病因病机纷繁复杂,常寒热易混,虚实夹杂。孙玉信教授以“脾统四脏”理论为主导,临床治疗内科疾病,凡见脾胃病证,即从调理脾胃入手,处以“异病同治”,往往取效较好。该文介绍孙玉信教授应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内科疾病经验。
关键词 孙玉信 脾统四脏 内科疾病 治疗经验
下载PDF
蔡淦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心系疾病经验 被引量:5
2
作者 申定珠 张正利 蔡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351-2353,共3页
蔡淦教授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内伤杂病,疗效颇佳。本文介绍蔡淦教授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心系疾病经验,并附病案三则详述其临床应用。
关键词 脾统四脏 心系疾病 名医经验 @ 蔡淦
下载PDF
论“脾统四脏” 被引量:5
3
作者 夏永良 王卉 李德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脾统四脏 中医理论
下载PDF
浅谈“脾胃转枢”与“脾统四脏” 被引量:18
4
作者 钟海平 郑红斌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4期270-271,共2页
"脾胃转枢"与"脾统四脏"强调了脾胃对新陈代谢的重要性。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同居中洲,润燥相济,通连上下,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
关键词 脾统四脏 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气机升降出入 新陈代谢
下载PDF
浅谈“脾统四脏”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陈筱云 张军锋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5-46,共2页
在师从学习过程中,受陈家礼老师脾胃学术思想影响,对"脾统四脏"学说的理论渊源、学术思想进行初步探讨,认为"脾统四脏"理论含义有三:脾胃为气血精微生化之源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精气源于脾胃;脾胃是人体精气、气... 在师从学习过程中,受陈家礼老师脾胃学术思想影响,对"脾统四脏"学说的理论渊源、学术思想进行初步探讨,认为"脾统四脏"理论含义有三:脾胃为气血精微生化之源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精气源于脾胃;脾胃是人体精气、气机升降出入枢组,脾胃通过调节气机影响其他脏器的功能;任何疾病的成因均因脾胃而起。因此在临证中强调脾胃作用,治病崇脾,处处顾护脾胃中气,燮理中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统四脏 理论渊源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试论“脾统四脏”的学术渊源——兼与韩天雄等先生商榷 被引量:3
6
作者 章增加 《中医药通报》 2007年第1期35-37,共3页
对脾统四脏学术理论源于清代医家沈金鳌的观点提出商榷,认为《周易》奠定了这一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内经》是其学术渊源,而金元医家李杲创建了脾统四脏的学术理论,经后世医家的补充和发展,完善于明清。
关键词 脾统四脏 学术渊源 周易
下载PDF
从“脾统四脏”谈“治未病” 被引量:8
7
作者 钟阳红 皮鹰 伍庆华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20-22,共3页
脾胃是五脏六腑之本,为四脏提供"动能"、"养料",运送部分"废料",脾胃运化正常,则气血化生有源,脏腑功能强健,邪无所伤,脾胃衰则四脏俱衰,百病丛生,脏腑功能紊乱亦多影响脾胃运化,致使疾病缠绵难愈。因此... 脾胃是五脏六腑之本,为四脏提供"动能"、"养料",运送部分"废料",脾胃运化正常,则气血化生有源,脏腑功能强健,邪无所伤,脾胃衰则四脏俱衰,百病丛生,脏腑功能紊乱亦多影响脾胃运化,致使疾病缠绵难愈。因此,中医"治未病"当注重脾胃,未病先防在于不伤脾胃,已病防变在于复脾健运,瘥后防复在于补益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统四脏 治未病 中医
下载PDF
张琪教授运用孟河医派“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心系疾病经验探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袁玲 张琪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第9期1649-1650,1654,共3页
张琪教授十分崇尚孟河医派中的"脾统四脏"观点,即脾胃是人体康健之根本,其优劣将直接影响人们身体的状态。脾脏功能正常,四脏则都能正常工作,机体也十分活跃;反之就会导致人体极易生病。张教授十分擅长使用"脾统四脏&qu... 张琪教授十分崇尚孟河医派中的"脾统四脏"观点,即脾胃是人体康健之根本,其优劣将直接影响人们身体的状态。脾脏功能正常,四脏则都能正常工作,机体也十分活跃;反之就会导致人体极易生病。张教授十分擅长使用"脾统四脏"理论去医治内伤疾病,更加突出以脾胃为基础去调节五脏,确保机体健康。本文主要阐述张教授通过"脾统四脏"理论医治心系病患的经验,提倡采用治脾胃的方式去化解心系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统四脏 心系疾病 临床经验 张琪
下载PDF
基于“脾统四脏”辨治艾滋病 被引量:3
9
作者 黎柳 喻剑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8期12-15,共4页
临床上,艾滋病患者常首先表现为脾胃受损,继而累及他脏气血阴阳。本文从脾胃升清降浊和主思藏意,以及脾胃与肠道菌群的共同作用等方面阐述“脾统四脏”与艾滋病肠道菌群调节的密切关系,认为“脾统四脏”对艾滋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而... 临床上,艾滋病患者常首先表现为脾胃受损,继而累及他脏气血阴阳。本文从脾胃升清降浊和主思藏意,以及脾胃与肠道菌群的共同作用等方面阐述“脾统四脏”与艾滋病肠道菌群调节的密切关系,认为“脾统四脏”对艾滋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而调节肠道菌群可作为其突破点,为此提出益气健脾等法、脾与他脏同治思路,可为临床治疗艾滋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统四脏 艾滋病 肠道菌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蔡淦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肺系疾病经验 被引量:13
10
作者 申定珠 张正利 蔡淦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08-1010,共3页
蔡淦教授崇尚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推崇"脾统四脏"之说,认为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擅长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内伤杂病,强调以脾胃为核心调摄五脏、治... 蔡淦教授崇尚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理论,推崇"脾统四脏"之说,认为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擅长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内伤杂病,强调以脾胃为核心调摄五脏、治脾胃以安五脏。介绍蔡淦教授运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肺系疾病的经验,主张治脾胃以安肺疾,临证多采用健脾益肺、健脾化痰、健脾利水、养胃益肺、补益脾肾诸法治之,并附验案二则详述其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统四脏 肺系疾病 名医经验 蔡淦
原文传递
基于脾“中央土以灌四傍”理论研究《名医类案》情志致病的治疗规律 被引量:9
11
作者 余萍 王彤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6期2450-2454,共5页
脾胃学说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历代医家均重视脾胃,当代医家临床也以脾胃为先。基于脾“中央土以灌四傍”理论,通过对《名医类案》中情志致病医案的脏腑调理和方剂使用进行数据频次分析,总结其治疗规律为以调理脾脏、益气养血... 脾胃学说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历代医家均重视脾胃,当代医家临床也以脾胃为先。基于脾“中央土以灌四傍”理论,通过对《名医类案》中情志致病医案的脏腑调理和方剂使用进行数据频次分析,总结其治疗规律为以调理脾脏、益气养血为基础,脾脏和本脏同调或数脏同调,恢复脾与本脏的气机,为治疗与情志因素相关的疾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类案》 情志致病 胃学说 主思 脾统四脏 论治 治疗规律
下载PDF
陈绍宏脾胃论学术继承研讨
12
作者 钟大勇 车会刚 陈绍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2期1494-1494,共1页
陈绍宏名老中医袓籍重庆市人,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是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主任、“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急症临床基地”主... 陈绍宏名老中医袓籍重庆市人,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是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主任、“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急症临床基地”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论学术思想 之首 脾统四脏
下载PDF
熊莉华教授从脾论治糖尿病经验 被引量:11
13
作者 潘宗妃 熊莉华 《陕西中医》 2020年第10期1464-1467,共4页
历代医家多从三消分治糖尿病,认为其病位分属于肺、胃、肾,然而熊莉华教授认为五脏皆可致消,但脾统四脏,为治病之本。且三消皆与脾相关,胰亦归属于脾,治脾即治胰,故脾才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并提出糖尿病应从脾论治的观点。从脾... 历代医家多从三消分治糖尿病,认为其病位分属于肺、胃、肾,然而熊莉华教授认为五脏皆可致消,但脾统四脏,为治病之本。且三消皆与脾相关,胰亦归属于脾,治脾即治胰,故脾才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并提出糖尿病应从脾论治的观点。从脾论治糖尿病应以健脾运脾为基本治疗原则,常使用益气养阴、理气化湿药物以健运脾气,调节中焦气机,以期恢复脾之转输功能。本文详细阐述了熊莉华教授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理论基础,并结合临床案例分析熊莉华教授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熊莉华 糖尿病 脾统四脏 致三消 胰同源 论治
下载PDF
从气血生化之源谈中医藏象“大脾胃”的构建 被引量:21
14
作者 唐元瑜 梁海凌 纪立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9-311,共3页
构建"大脾胃"概念,明确其内涵是包括了胰、脑在内的,以消化为主,涉及免疫、神经、内分泌、血液等多系统、多功能的综合单位,其特点是以脾为核心主导地位和以脾为枢的调衡机制,而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观思维、中心核心思想以及... 构建"大脾胃"概念,明确其内涵是包括了胰、脑在内的,以消化为主,涉及免疫、神经、内分泌、血液等多系统、多功能的综合单位,其特点是以脾为核心主导地位和以脾为枢的调衡机制,而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观思维、中心核心思想以及调衡自和的中庸思想贯穿了其构建的始终。"大脾胃"概念的提出对于突出中医思维特色,深化对脾胃藏象理论的认识,强化脾的核心主导地位,在疾病的防治中重视脾气的枢机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生化之源 脾统四脏 腑之枢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