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脾肾互赞”理论探讨中医不同治法对骨质疏松症大鼠骨骼、骨骼肌中CaN、NFAT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俊儒 杨芳 +3 位作者 孙鑫 刘彤 王致远 付夜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3-176,共4页
目的 观察中医不同治法对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骨骼、骨骼肌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 CaN)、T细胞活化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the Activated T cell, NFAT)含量的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雌性SD大鼠随... 目的 观察中医不同治法对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骨骼、骨骼肌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 CaN)、T细胞活化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the Activated T cell, NFAT)含量的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补肾法组、健脾法组、活血法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组别CaN、NFAT的含量变化。结果 模型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骨骼、骨骼肌的CaN含量有显著降低(P<0.01);补肾法组、健脾法组、活血法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骨骼、骨骼肌的CaN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其中补肾法组升高程度比较明显,骨骼的CaN含量其次为活血法组,骨骼肌的CaN含量其次为健脾组。模型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骨骼、骨骼肌的NFAT含量显著降低(P<0.01);补肾法组、健脾法组、活血法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NFAT含量明显升高,其中补肾法组升高程度比较明显,其次为健脾法组。结论 (1)骨骼、骨骼肌中CaN、NFAT的含量变化可能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2)补肾法和健脾法可明显改善骨质疏松症大鼠骨骼、骨骼肌中CaN、NFAT的含量,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3)中医不同治法能够有效改善骨质疏松,补肾法、健脾法是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肾互赞 骨质疏松症 CAN NFAT 活血 中医中药
原文传递
“脾肾互赞”理论溯源及慢性肾脏病运用阐微 被引量:1
2
作者 邓颖萍 钟光辉 +3 位作者 魏升 熊亮 何俊 李斌斌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4期257-259,共3页
中医脾肾相关学说是以阐发脾和肾相关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机理及其指导临床辨证治疗为中心内容的理论学说,体现了脏腑同病的整体观念,是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钟光辉主任医师系浙江省“十三五”中医药重点专科肾病科学科带... 中医脾肾相关学说是以阐发脾和肾相关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机理及其指导临床辨证治疗为中心内容的理论学说,体现了脏腑同病的整体观念,是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钟光辉主任医师系浙江省“十三五”中医药重点专科肾病科学科带头人,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肾互赞 五脏相关 慢性脏病 历史源流
下载PDF
基于“脾肾互赞”理论探讨糖尿病合并肩袖损伤的分期论治
3
作者 柴昉 谷英敏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811-812,共2页
从“脾肾互赞”理论出发,对糖尿病合并肩袖损伤的病机进行探讨,提出脾肾亏虚、络脉失养是该病的关键病机,痰瘀阻滞为主要病理环节,主张从脾论治,分期治疗,以运脾和络方为主方加减,以期改善糖尿病合并肩袖损伤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 从“脾肾互赞”理论出发,对糖尿病合并肩袖损伤的病机进行探讨,提出脾肾亏虚、络脉失养是该病的关键病机,痰瘀阻滞为主要病理环节,主张从脾论治,分期治疗,以运脾和络方为主方加减,以期改善糖尿病合并肩袖损伤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尽早恢复肩关节正常功能,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肩袖损伤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肾互赞 糖尿病 肩袖损伤 和络方
下载PDF
叶进基于脾肾互赞理论辨治性早熟经验 被引量:12
4
作者 任娟 叶进 《山东中医杂志》 2019年第10期970-973,共4页
脾肾互赞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李中梓将其总结为脾肾二脏之间存在着双向影响的关系,包括生理上脾肾相辅相成、协同辅助,临床治疗上脾肾相求。性早熟以阴虚火旺为基本病机,兼脾虚痰聚。叶进教授临床辨治性早熟即推崇脾肾互赞理论,多... 脾肾互赞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李中梓将其总结为脾肾二脏之间存在着双向影响的关系,包括生理上脾肾相辅相成、协同辅助,临床治疗上脾肾相求。性早熟以阴虚火旺为基本病机,兼脾虚痰聚。叶进教授临床辨治性早熟即推崇脾肾互赞理论,多主张脾肾互济为基本治则,故临床治疗中以滋阴降火与健脾化痰兼施,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进 性早熟 脾肾互赞 阴虚火旺 虚痰聚 滋阴降火 化痰
下载PDF
脾肾互赞的理论渊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海霞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4-15,共2页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脏自强,脾胃衰败,五脏则伤。肾为先天之本,为发育生殖之源,藏先天之精及五脏六腑之精华。精化为气,称之为肾气,又名元气,肾气上行不仅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而且又成为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原...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脏自强,脾胃衰败,五脏则伤。肾为先天之本,为发育生殖之源,藏先天之精及五脏六腑之精华。精化为气,称之为肾气,又名元气,肾气上行不仅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而且又成为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原动力,不断激发五脏的功能活动,使五脏之气生机不息,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肾互赞 理论渊源 影响
下载PDF
“脾肾互赞”理论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佳一 赵俊 +4 位作者 田会玲 任菁钰 汪子栋 刘浩 李志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07-2614,共8页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临床表现为记忆丧失、认知功能障碍、注意力散漫、情感障碍和人格变化等,属于老年痴呆中的一种类型,中医上属于"健忘""虚劳""呆病"等疾病的范畴,病变部位在脑。肾虚...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临床表现为记忆丧失、认知功能障碍、注意力散漫、情感障碍和人格变化等,属于老年痴呆中的一种类型,中医上属于"健忘""虚劳""呆病"等疾病的范畴,病变部位在脑。肾虚精亏为该病主要病因病机,脾肾与AD密切相关。本文提出从脾肾同治的角度论述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思路,分别从中医传统理论基础及现代实验室基础等方面,阐述"脾肾互赞"该理论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症 脾肾互赞 治疗
下载PDF
从“脾肾互赞”谈晚期肿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 被引量:2
7
作者 孙铜林 刘华 +1 位作者 王理槐 李杨 《肿瘤药学》 CAS 2021年第3期354-356,361,共4页
晚期肿瘤患者正气亏虚,免疫力低下,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高危易发人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机以正气亏虚为本,湿毒侵犯为标,扶正可以驱邪,健脾补肾可以扶正,而脾肾有互赞功能。因此,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采用健脾补肾... 晚期肿瘤患者正气亏虚,免疫力低下,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高危易发人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机以正气亏虚为本,湿毒侵犯为标,扶正可以驱邪,健脾补肾可以扶正,而脾肾有互赞功能。因此,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采用健脾补肾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肿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脾肾互赞
下载PDF
管窥“脾肾互赞”理论论治妇科肿瘤 被引量:2
8
作者 彭成 刘芳媛 +1 位作者 沈影 韩凤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45-48,共4页
“脾肾互赞”理论源起《内经》,明代医家李中梓对此理论加以阐述及总结。妇科肿瘤在中医归属于癥瘕范畴,脾肾二脏关系密切,“脾肾互赞”则正强邪不可犯,若任一先伤,必损及另者,据此分析其形成机制,“脾伤卫外营内受损,中气津血生化失序... “脾肾互赞”理论源起《内经》,明代医家李中梓对此理论加以阐述及总结。妇科肿瘤在中医归属于癥瘕范畴,脾肾二脏关系密切,“脾肾互赞”则正强邪不可犯,若任一先伤,必损及另者,据此分析其形成机制,“脾伤卫外营内受损,中气津血生化失序”为妇科肿瘤形成前提,“肾阳失煦元气失化,阴寒气血痰湿凝聚”为妇科肿瘤发病根本,“脾肾互赞失用,阳伤气损往复”是妇科肿瘤进展恶化的“动力”。故在治疗中,肿瘤初期阶段:截瘤结受邪之处,安脾气肾阳互伤之势,断病根,防再形,复阳化气;肿瘤进展阶段:祛术后残余邪气毒根,护虚弱之脾肾阳气,减复形,锢转移,扶正培本;癌肿恶化转移阶段:充脾肾阳气薄弱之处,助脏腑机能之周转,扶阳气,保正气,延寿保质。故该文管窥“脾肾互赞”理论,为临床治疗妇科肿瘤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脾肾互赞理论 气虚弱 阳失煦
原文传递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从“脾肾互赞”探讨卒中后抑郁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颐芳 龙华君 柏正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33期166-170,共5页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与患者的功能康复、生活质量、社交回避及高死亡率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调控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研究的深入,微生物-肠-脑轴应运而生。在中医古籍中记载了脾肾二脏象影响肠腑生理功能...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与患者的功能康复、生活质量、社交回避及高死亡率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调控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研究的深入,微生物-肠-脑轴应运而生。在中医古籍中记载了脾肾二脏象影响肠腑生理功能,现代研究也发现脾肾与肠道微生态密切相关。因此,本文立足于微生物-肠-脑轴,结合中医经典“脾肾互赞”理论阐述脾肾脏象与肠道菌群及卒中后抑郁之间的关系,为中医从脾肾论治卒中后抑郁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实现“脑病肠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肠道菌群 脾肾互赞 微生物-肠-脑轴
下载PDF
从脾肾互赞、膏脂互化理论探讨青春期性发育 被引量:7
10
作者 段娟 刘莱莱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共2页
脾肾是青春期性发育发生的主要脏腑,膏脂是青春期性发育启动的关键性调控因子;"膏脂互化-脾肾互赞-天癸萌发"理论与现代医学"脂肪-下丘脑-性腺轴"启动学说相一致,将为中医药临床防治儿童性早熟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关键词 青春期性发育 脾肾互赞 膏脂 脂肪
原文传递
王松龄基于“脾肾互赞”论治多系统萎缩 被引量:6
11
作者 潘萍 丁瑞丛 +1 位作者 王金秋 赵英霖 《时珍国医国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34-1235,共2页
多系统萎缩发病率逐年增加,进展快、生存期短,成为困扰当今医学的顽疾。西医尚无确认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王松龄教授熟读经典,博极医源,认为中医药辨证施治,固本培元,安全有效,在该病的治疗中具有优势。结合多年的临证... 多系统萎缩发病率逐年增加,进展快、生存期短,成为困扰当今医学的顽疾。西医尚无确认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王松龄教授熟读经典,博极医源,认为中医药辨证施治,固本培元,安全有效,在该病的治疗中具有优势。结合多年的临证经验提出:"脾肾互赞,精充髓海,四肢得养则筋骨强健,百病不生"。认为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脾肾,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治以"健脾益气、补肾填髓"为主,兼以祛痰化淤。以此为治,常获佳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肾互赞 多系统萎缩 王松龄 名医经验
原文传递
基于“脾肾互赞”理论探讨失重对“肌骨crosstalk”的影响
12
作者 宋采秋 刘昱麟 张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710-2711,共2页
肾寄先天,脾寄后天,先后天相合,乃为一身精之所成。骨肉相连,肉引骨动方能行远。天外施力空浮,骨肉解息,久之废退,发为痿证。肾主骨,脾主肉,脾肾相滋则骨肉相生,痿发于骨,骨败而空,肉遂病矣,其行生阻;痿发于肉,肉败而软,未能携骨而动,... 肾寄先天,脾寄后天,先后天相合,乃为一身精之所成。骨肉相连,肉引骨动方能行远。天外施力空浮,骨肉解息,久之废退,发为痿证。肾主骨,脾主肉,脾肾相滋则骨肉相生,痿发于骨,骨败而空,肉遂病矣,其行生阻;痿发于肉,肉败而软,未能携骨而动,日久骨僵,其行乃废。文章基于脾肾互赞理论,对失重造成肌肉骨骼痿废的病因病机作以论述,阐释骨肉为病,首探脾肾,脾肾得安,骨肉皆安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肾互赞 失重 “肌骨crosstalk” 骨丢失 肌萎缩
原文传递
温阳消癥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浅析
13
作者 叶恬瑜 钟光辉 熊亮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3期82-84,108,共4页
慢性肾衰竭的致病特点在于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阳虚,“标实”为瘀血等邪实阻络。临证之时应以“脾肾互赞”为理论基础,温阳消癥为基本法则,重视补益脾肾阳气,强化功能;消癥活血,畅通肾络,才能发挥肾体之功用,延缓疾病进展。
关键词 慢性衰竭 温阳消癥法 脾肾互赞 中医药 名医经验
下载PDF
抗早颗粒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俊雷 叶进 +1 位作者 孔飞 李红英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4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抗早颗粒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痰火互结证)女童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予抗早颗粒剂治疗,对照组予曲普瑞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中医证候、体质指... 目的:观察抗早颗粒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痰火互结证)女童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予抗早颗粒剂治疗,对照组予曲普瑞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中医证候、体质指数(BMI)、血清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及骨龄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和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可以改善性早熟女童中医证候;两组治疗后患儿子宫卵巢容积、乳核直径、LH、FSH、E2、骨龄和年龄的比值(△BA/△CA)较治疗前均减少(P<0.05);治疗组患儿体质指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抗早颗粒剂治疗痰热互结型ICPP女童疗效确切,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延缓骨龄,同时控制患儿体重,降低体质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女童 脾肾互赞 抗早颗粒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