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9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脾胃论》英译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焱 姬雪桦 王尔亮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5-150,共6页
中医药典籍《脾胃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代表作,在学术上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生态翻译学生态范式的角度下进行论述,即“翻译即文本移植”“翻译即适应选择”与“翻译即生态平衡”。由生态范式便产生了取... 中医药典籍《脾胃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代表作,在学术上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生态翻译学生态范式的角度下进行论述,即“翻译即文本移植”“翻译即适应选择”与“翻译即生态平衡”。由生态范式便产生了取向“三生”论域的“三生”相,即文本生命、译者生存、翻译生态,其中在“文本生命”视角下运用“三维”转换理论对《脾胃论》英译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Bob Flaws译本充分体现了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三维”转换,译者采用了增词、音译加注、音译加意译、意译加注解等翻译方法。此研究为中医药典籍的英译及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海外译介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生态翻译学 “三维”转换 中医英译
下载PDF
丁书文从脾胃论治心系疾病的临证应用
2
作者 仇玉平 江镇 +2 位作者 李晓 李伟 丁书文(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4期402-404,409,共4页
丁书文教授推崇李东垣的脾胃内伤学说,强调脾胃在人体脏腑功能中的重要性,主张心系疾病从脾胃论治。丁书文教授基于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心系疾病“热毒”学说,指出心系热毒是脾胃功能失调、湿痰瘀热胶结导致。治疗既治心系疾病之标... 丁书文教授推崇李东垣的脾胃内伤学说,强调脾胃在人体脏腑功能中的重要性,主张心系疾病从脾胃论治。丁书文教授基于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心系疾病“热毒”学说,指出心系热毒是脾胃功能失调、湿痰瘀热胶结导致。治疗既治心系疾病之标,亦调脾胃后天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书文 李东垣 学术思想 脾胃论 心系疾病 临床经验
下载PDF
蔡钢教授从脾胃论治皮肤病经验探究
3
作者 严胜利 师颢华 +1 位作者 李朕 蔡钢 《新疆中医药》 2024年第5期59-60,共2页
皮肤病在中医学科中属于外科病普,因其疾病特点,多反复发作难愈合,临床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传统中医学认为皮肤病病因多属于正气内虚、外邪入侵。蔡钢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从脾胃论诊治皮肤病”,调理中焦脾胃功能,使脾胃健而湿气... 皮肤病在中医学科中属于外科病普,因其疾病特点,多反复发作难愈合,临床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传统中医学认为皮肤病病因多属于正气内虚、外邪入侵。蔡钢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从脾胃论诊治皮肤病”,调理中焦脾胃功能,使脾胃健而湿气化,进而气血和,皮肤得以气血滋润调和,同时配合疏风、利湿及解毒等辨证施治,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钢 脾胃论 皮肤病 名医经验
下载PDF
《脾胃论》第2版:脾胃病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讲解
4
作者 陈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3-I0003,共1页
《脾胃论》成书于1249年,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的代表作,也是优秀的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仍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李杲倡导脾胃学说,论述脾胃与元气的关系,阐明了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留下了传世之作。
关键词 脾胃论 中国医学史 金元四大家 脾胃学说 李杲 非物质文化遗产 脾胃 传世之作
下载PDF
从《脾胃论》探讨李杲对张仲景思想的继承与发挥
5
作者 姜婧 刘刚 +6 位作者 张钰欣 曹晓璇 余如霞 王湫澄 王越 赵小月 张保春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1期1679-1682,共4页
本研究立足于易水学派代表医家李杲著作《脾胃论》,通过梳理其引用仲景之语与仲景之方发现:首先,仲景之《伤寒论》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正刊行后,在宋、金两朝广泛流行,并对李杲等北方医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李杲承金元医学创新之风,运... 本研究立足于易水学派代表医家李杲著作《脾胃论》,通过梳理其引用仲景之语与仲景之方发现:首先,仲景之《伤寒论》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正刊行后,在宋、金两朝广泛流行,并对李杲等北方医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李杲承金元医学创新之风,运用易水学派脏腑用药与随时用药思想对仲景之方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与发挥;再次,李杲运用仲景之方以临证为要进行了加减,师古不泥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易水学派 李杲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脾胃论》对《灵枢·官能》治法的拓展应用
6
作者 李凯平 《中医药通报》 2024年第3期9-11,共3页
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相当重视“升降”,为更好地理解“升降”的内涵及其临床意义,文中以《脾胃论》为基,从“脾胃之气”演化为人身万物与“脾胃病”发生机理的探讨入手,认为《脾胃论》针对“脾胃不足”所致“人身之气升降失常”的治疗... 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相当重视“升降”,为更好地理解“升降”的内涵及其临床意义,文中以《脾胃论》为基,从“脾胃之气”演化为人身万物与“脾胃病”发生机理的探讨入手,认为《脾胃论》针对“脾胃不足”所致“人身之气升降失常”的治疗,是《灵枢·官能》“从下上者,引而去之”与“从上下者,推而扬之”这两种治法的临证运用,并通过药物的气味配伍以实践其治法。这些治法对于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李东垣治疗脾胃病之制方原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脾胃论 《黄帝内经》 《灵枢》 治法 升降
下载PDF
基于《脾胃论》再谈东垣“阴火”学说 被引量:4
7
作者 金秋百 赵月纯 +2 位作者 罗逸祺 孙楠 宋坪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8-20,共3页
基于《脾胃论》,探讨李东垣笔下阴火之含义、病因、病机及其治疗。阴火是东垣对内伤病中人体内同时存在的“虚”与“热”两种病理状态的统一概括,其“阴”为内、里,与外感相对,“虚”为气虚,以脾胃为主,“热”为阳气虚弱不能升散外达、... 基于《脾胃论》,探讨李东垣笔下阴火之含义、病因、病机及其治疗。阴火是东垣对内伤病中人体内同时存在的“虚”与“热”两种病理状态的统一概括,其“阴”为内、里,与外感相对,“虚”为气虚,以脾胃为主,“热”为阳气虚弱不能升散外达、郁于阴分所化,阴血受火热鼓动,流行周身,故其热象可表现在全身各处。阴火形成的关键在于气虚、气郁、郁热三个环节。治疗以补中、升阳二法为主,以治其本,泻热一法从权,以治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阴火 李东垣
下载PDF
《脾胃论》服药与调护方法探析
8
作者 余如霞 姜婧 +5 位作者 刘刚 张钰欣 沈翊康 张雨菲 刘钟阳 张保春 《国医论坛》 2024年第3期42-45,共4页
易水学派代表医家李杲从脾胃论治内伤疾病,其宗《内经》《伤寒杂病论》,法易水张元素,重视疾病服药方法与调护,在其著作《脾胃论》中数次强调方剂服用与调护对疾病向愈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文献考据的方法,对李杲《脾胃论》中服药方法... 易水学派代表医家李杲从脾胃论治内伤疾病,其宗《内经》《伤寒杂病论》,法易水张元素,重视疾病服药方法与调护,在其著作《脾胃论》中数次强调方剂服用与调护对疾病向愈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文献考据的方法,对李杲《脾胃论》中服药方法与调护的内容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李杲在服药温度、时机及宜禁方面反复强调固护脾胃阳气,在饮食、起居及情志日常调护方面重视滋养脾胃、防止劳伤脾胃。本研究弥补了该领域护理研究的空白,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水学派 李杲 脾胃论 服药特点 调护方法 医学护理
原文传递
《脾胃论》经典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分析
9
作者 王澍青 吉星宇 +3 位作者 邓鑫 窦丹 张声生 赵鲁卿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4期397-401,共5页
《脾胃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代表医家李东垣所作,是其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下利”“肠澼”等病范畴,《脾胃论》全书并无“溃疡性结肠炎”病名,但书中描述的“久痢赤白”“肠鸣腹痛”等症状与溃疡性结肠... 《脾胃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代表医家李东垣所作,是其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下利”“肠澼”等病范畴,《脾胃论》全书并无“溃疡性结肠炎”病名,但书中描述的“久痢赤白”“肠鸣腹痛”等症状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临床特征相符,故以《脾胃论》中经典方剂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等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病因病机、药物组成等,探究其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时的治疗思路、分析其用药规律,以挖掘到更多新的组方思路,可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思路 经典方剂
原文传递
浅析李杲《脾胃论》治疗泄泻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特点
10
作者 翟文静 揣强 +4 位作者 赵蒙蒙 贾苏杰 刘建平 胡博乾 张艺凡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088-1091,共4页
《脾胃论》是李杲的代表著作,他继承并发展先师张元素的升降浮沉用药思想,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以升降浮沉理论为指导,创制了许多千古名方,临床疗效显著。李杲首提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重视胆对于全身气机升发的重要意义。对于泄泻,李杲... 《脾胃论》是李杲的代表著作,他继承并发展先师张元素的升降浮沉用药思想,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以升降浮沉理论为指导,创制了许多千古名方,临床疗效显著。李杲首提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重视胆对于全身气机升发的重要意义。对于泄泻,李杲认为脾胃升降失调、运化功能障碍导致湿盛太过为其根本病机,因此在治疗上,不同于前人的淡渗利下之法,而是提出补脾和升阳思想,主张补中升阳、升发胆气来调整人体的气机。本文从升降浮沉的角度探讨李杲治疗泄泻的三个方剂,即益胃汤、升阳汤、升阳除湿汤,通过将方中各类别药物的用量相叠加,并将病因病机与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李杲在治疗泄泻的过程中有着以化为主,重升轻降,善用风药的特点,即重视补益脾胃元气,善于升发脾胃清阳之气,并稍加柴胡、升麻二味风药顺势提升,使机体恢复失序的气机,从而使疾病得愈。李杲从升降浮沉的角度出发,分析泄泻之病机,探求泄泻之治法,并依此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治疗思想,值得学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李杲 泄泻 升降浮沉 益胃汤 升阳汤 升阳除湿汤 用药特点
下载PDF
赵克明教授从脾胃论治COPD临证经验
11
作者 侯羽 赵克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0期137-140,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由肺部对产生的刺激性气体或颗粒如香烟烟雾或雾霾等的异常炎性反应引起的一种疾病状态,造成的结果是部分可逆的进行性气流受限。COPD与肺的过度膨胀和全身效应有关,肺气肿及慢性支气管炎与其病理相关^([1])。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脾胃论 中医疗法 名医经验
原文传递
基于《脾胃论》探析孤独症病机及证治
12
作者 童毅 张涤 《山西中医》 2024年第3期1-3,共3页
基于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衰而生百病”思想,探析孤独症与脾胃之间的病机联系,阐述“调节升降以滋脑髓、理气化痰以清九窍、濡养五脏以安五神、火郁发之以护元气”对孤独症治疗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孤独症 脾胃论 李东垣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试述《脾胃论》中以脾胃为核心的五脏观
13
作者 程建林 翁畅 +3 位作者 孙可昕 陈双钰 李佳扬 裘生梁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6期32-36,共5页
通过对《脾胃论》进行分析,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是《脾胃论》的核心思想,体现以脾胃为核心的五脏观。胃与脾的关系表现为生理、病理上的阴阳对立统一关系。脾主四肢,脾胃虚弱则四肢得不到充养而致骨痿。心与脾共同参与血之生成;... 通过对《脾胃论》进行分析,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是《脾胃论》的核心思想,体现以脾胃为核心的五脏观。胃与脾的关系表现为生理、病理上的阴阳对立统一关系。脾主四肢,脾胃虚弱则四肢得不到充养而致骨痿。心与脾共同参与血之生成;情志上心主神,统领五志,情志伤脾则波及心神;脾胃虚则“阴火”侵心,多表现为亢盛。脾肺为母子关系,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脾病及肺。肝胆春生升发之气可协助脾胃升清,木郁则乘土,宜疏肝解郁。脾胃虚则气机枢纽不利,气机逆乱,易生厥证,可补脾胃、调气血以治之。脾肾为先后天关系,相互资生,共调津液。肾藏水火,肾中相火离位,上逆乘脾,遂成阴火;肾水泛滥,使人五液增多,脾湿太过,则湿浊内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五脏观 脾胃核心
原文传递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小儿推拿从脾胃论治儿童抽动障碍
14
作者 何佩 张麒 +3 位作者 殷智洋 郭光昕 张帅攀 陆萍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研究显示,抽动障碍患者会出现肠道菌群失调,中医的脾胃与现代医学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在生理、病理上是相通的,肠道菌群或可成为小儿推拿从脾胃论治抽动障碍新的切入点。该文... 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研究显示,抽动障碍患者会出现肠道菌群失调,中医的脾胃与现代医学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在生理、病理上是相通的,肠道菌群或可成为小儿推拿从脾胃论治抽动障碍新的切入点。该文从肠道菌群角度出发,探讨小儿推拿通过调理脾胃改善肠道菌群这一途径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可能性,以期为小儿推拿通过调理脾胃改善抽动障碍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小儿推拿 儿童抽动障碍 慢惊风 瘛疭 脾胃论
下载PDF
《脾胃论》择时用药观探讨
15
作者 张家界 许筱颖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41-545,共5页
考虑时间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是中医临证特色之一,通过梳理《脾胃论》中因时制宜的相关论述,总结李东垣择时用药观。该观点主要表现在依时主方,如夏季主方黄芪人参汤,长夏主方清暑益气汤,秋季主方升阳益胃汤,冬季主方神圣复气汤;随时加减... 考虑时间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是中医临证特色之一,通过梳理《脾胃论》中因时制宜的相关论述,总结李东垣择时用药观。该观点主要表现在依时主方,如夏季主方黄芪人参汤,长夏主方清暑益气汤,秋季主方升阳益胃汤,冬季主方神圣复气汤;随时加减用药体现在春时有疾用清凉风药、夏时有疾用大寒之药等;应时补泻是将脏腑与各季相应,以五味对应各季的补泻,以顺应季节特点为补,反之则为泻;顺时所禁则考虑季节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以确定药物是否适用于当下。择时用药体现了李东垣在天人一体思想指导下的用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天人相应 择时用药 依时主方 随时加减 应时补泻 顺时所禁
下载PDF
动物保健宜以《脾胃论》作指导
16
作者 张策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5期70-71,共2页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动物保健以预防为主,预防应以《脾胃论》为基础,脾胃好,百病消,以《脾胃论》为指导可增强免疫,减少各类疾病的发生,符合当前无抗养殖需求,为人类提供健康饮食,增加养殖效益、社会效益。
关键词 脾胃论 动物保健 免疫 增效益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脾胃论治脑小血管病合并睡眠障碍
17
作者 张赛玲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7-100,共4页
近年来,“脑肠轴”理论逐渐成为神经科学和消化系统疾病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基于脑肠轴理论,运用中医脾胃论治的方法来治疗脑小血管病合并睡眠障碍。脑小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而睡眠障碍则广泛存在于各种神经系统疾... 近年来,“脑肠轴”理论逐渐成为神经科学和消化系统疾病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基于脑肠轴理论,运用中医脾胃论治的方法来治疗脑小血管病合并睡眠障碍。脑小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而睡眠障碍则广泛存在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中。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既往对于此疾病的关注多在于心神,而忽略了脾胃在治疗中的重要性,本文从“脑肠轴”理论阐述从脾胃论治的理论基础,旨在为临床从脾胃治疗脑小血管病合并睡眠障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轴 脾胃论 脑小血管病 睡眠障碍
下载PDF
基于方剂框架理论的《脾胃论》补益气血方的用药规律
18
作者 胥靖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60-0163,共4页
分析著名医学家李东垣编撰的《脾胃论》,探讨方剂框架理论下,《脾胃论》中补益气血方的用药规律,为现代医疗科学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软件Excel2010,基于方剂框架理论,统计整理《脾胃论》中补益气血方,根据药物的类别、品名进行归... 分析著名医学家李东垣编撰的《脾胃论》,探讨方剂框架理论下,《脾胃论》中补益气血方的用药规律,为现代医疗科学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软件Excel2010,基于方剂框架理论,统计整理《脾胃论》中补益气血方,根据药物的类别、品名进行归纳整理,分别从组方、配伍、功效、主治、用法及分类六方面总结分析补益气血方剂的用药规律。结果 《脾胃论》共有63首方,补益气血药物为53首,包含10味补益气血药,26首补益气血药为君,补气药黄芪最多,补血药当归为臣最多,补气药白术为佐药最多;补气药白术为使较多,多数均无使药;配伍药对形式较多;功效以补气最多;主治气血不足、失眠、头晕、乏力、嘴唇发白等多种症状;服药时间定为七类,其中食前、空心服最为常用,早饭与午饭间服最少。服药方法基本采用温服或者热服,冷服法最少,仅有两方;分类以补气类的频数为最多。结论 《脾胃论》中补益气血用药规律,基于方剂框架理论可作为治疗脾胃病的首选补气药,服用时间宜食前或空心服,温服或热服为主,在实际用药中,提高中医药治疗效果,还需结合临床实际,辨证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框架理论 脾胃论 补益气血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周乐年老中医从脾胃论治疑难杂病经验举隅
19
作者 谷玉红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8期88-89,共2页
本文主要从周乐年老中医辨治腹泻不孕、臂丛神经炎、声音嘶哑验案三则,分析其从脾胃论治疑难杂病的经验。周乐年老中医重视“脾胃为后天之本”,认为健脾益气、温阳扶正、和胃化饮法首先可消除脾胃本身的病变,使中焦得到气的温煦,血的濡... 本文主要从周乐年老中医辨治腹泻不孕、臂丛神经炎、声音嘶哑验案三则,分析其从脾胃论治疑难杂病的经验。周乐年老中医重视“脾胃为后天之本”,认为健脾益气、温阳扶正、和胃化饮法首先可消除脾胃本身的病变,使中焦得到气的温煦,血的濡养,脾胃功能得以恢复,水谷精微化源充足,元气充盛,促进疾病痊愈,因此,对于疑难杂症临床治疗,应以辨证论治为基石,以调理脾胃为切入点,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乐年 名医经验 脾胃论
下载PDF
从《脾胃论》探析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晓琳 余莉芳 +3 位作者 李毅平 王健 林柳兵 潘相学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64-366,共3页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和生存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的古代典籍中并无“肝癌”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描述,又称之为“肝积”“肥气”“伏梁”“积聚”等[1]。如《济生方》所述:“肥气之状,在左胁下,覆大如杯……...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和生存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的古代典籍中并无“肝癌”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描述,又称之为“肝积”“肥气”“伏梁”“积聚”等[1]。如《济生方》所述:“肥气之状,在左胁下,覆大如杯……是为肝积”。《脾胃论》是金元时期李东垣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他认为脾胃功能的异常是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不忘从脾胃论治。肝脏与脾脏在生理、病理上都有密切关系,故本文将从《脾胃论》浅析肝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李东垣 脾胃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