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玄参干预脾虚水湿不化大鼠的脾脏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自辉 张宁 +2 位作者 李建华 叶涛 刘树民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60-968,共9页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玄参对脾虚水湿不化大鼠脾脏代谢产物的影响,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玄参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饲料饮食诱导加负重游泳的方法复制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连续6周。...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玄参对脾虚水湿不化大鼠脾脏代谢产物的影响,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玄参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饲料饮食诱导加负重游泳的方法复制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连续6周。玄参组灌胃给予2.9 g·kg-1玄参提取物,其余2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2周。于末次给药12 h后取大鼠脾脏进行组学样本处理,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寻找潜在的关键性生物标志物,并分析其相关代谢通路。结果玄参可改善脾虚水湿不化大鼠的脾脏代谢产物,共鉴定出与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及玄参干预后具有共同差异的生物标志物15个,共涉及19条相关的代谢通路。利用MetPA分析发现,影响最为广泛的5条代谢通路可能是甘油磷脂代谢、嘌呤代谢、鞘脂代谢、嘧啶代谢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结论玄参对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的脾脏代谢产物具有调节作用,该机制可能与玄参具有的利湿功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 脾虚水湿不化 脾脏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大鼠
原文传递
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的复方黑骨藤有效组分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琴 张宏 +3 位作者 杨春梅 王博 李晨阳 李琪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7-516,共10页
该实验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率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er,UPLC-Q-TOF-HRMS)技术探讨复方黑骨藤有效组分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 该实验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率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er,UPLC-Q-TOF-HRMS)技术探讨复方黑骨藤有效组分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i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脾脏代谢组的影响,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其潜在抗炎机制。造模成功后,给药28 d,取大鼠脾脏组织,处理后采集UPLC-Q-TOF-HRMS谱,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以及MetPA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肌苷、胞内胆碱、次黄嘌呤、牛磺酸等22种生物标志物含量显著升高,而CDP-乙醇胺、磷酰胆碱等9种生物标志物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复方黑骨藤有效组分可使肌苷、胞内胆碱、CDP-乙醇胺、磷酰胆碱等21种生物标志物明显回调;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共涉及17条通路,主要包括嘌呤代谢、牛磺酸与亚牛磺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以及半胱氨酸与甲硫氨酸代谢。此外,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嘌呤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半胱氨酸与甲硫氨酸代谢等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过程中占重要地位。该研究表明复方黑骨藤有效组分可通过改善CIA大鼠的脾脏代谢紊乱来延缓机体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揭示复方黑骨藤有效组分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抗炎机制,为复方黑骨藤有效组分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做出了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代谢组学 复方黑骨藤 有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 网络药理 UPLC-Q-TOF-HRMS
原文传递
基于“运脾生血”理论的熟地黄补血作用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洋洋 冯卫生 +1 位作者 王秋红 匡海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562-3568,共7页
该研究基于“运脾生血”理论探讨熟地黄对血虚证大鼠脾脏代谢组学的研究。采用环磷酰胺结合N-乙酰苯肼的方法建立血虚证模型,并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血虚模型的脾脏样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对脾脏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二乘... 该研究基于“运脾生血”理论探讨熟地黄对血虚证大鼠脾脏代谢组学的研究。采用环磷酰胺结合N-乙酰苯肼的方法建立血虚证模型,并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血虚模型的脾脏样本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对脾脏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相对定量结果进行MEV热图聚类分析以及体内代谢网络的构建,结合血虚证大鼠血常规指标,共同阐释熟地黄基于“运脾生血”理论的补血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血虚证模型组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小板(PLT)和红细胞压积(HCT)等血常规指标显著降低,说明血虚证模型复制成功;在给予熟地黄后血虚证模型大鼠血常规指标显著改善,说明熟地黄对血虚证大鼠发挥了明显的补血作用。同时在代谢组学分析中,共鉴定了41个潜在生物标志物。PCA结果以及潜在生物标志物聚类分析中熟地黄对血虚证模型大鼠脾脏样本的整体代谢轮廓也均表现出明显改善作用。这些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机体的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TCA)、烟酸和烟酰胺代谢,苯丙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鞘脂代谢。基于“运脾生血”理论以及血虚证大鼠模型推测熟地黄可能主要通过调节脾脏相关的能量代谢、外周血生成以及血细胞氧化损伤等相关代谢通路发挥其补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地黄 “运脾生血”理论 血虚证 脾脏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