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洗涤和干燥方式对腈氯纶与棉混纺机织物尺寸变化率的影响
1
作者 田焕 权国明 赵磊磊 《纺织标准与质量》 2023年第1期50-53,共4页
为了探讨洗后干燥方式对腈氯纶混纺机织物尺寸变化率试验结果的影响,按照GB/T 8629—2017中6N洗涤程序,分别采用悬挂晾干、平摊晾干、翻转干燥和烘箱干燥(GB/T 8629—2017)等4种干燥方式并根据市场需求所提出的要求5次洗涤的产品进行了... 为了探讨洗后干燥方式对腈氯纶混纺机织物尺寸变化率试验结果的影响,按照GB/T 8629—2017中6N洗涤程序,分别采用悬挂晾干、平摊晾干、翻转干燥和烘箱干燥(GB/T 8629—2017)等4种干燥方式并根据市场需求所提出的要求5次洗涤的产品进行了分次洗涤和连续洗涤的比较试验。该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对腈氯纶混纺机织物尺寸变化率测试的结果无显著影响。同一批织物经悬挂晾干、平摊晾干、翻转干燥和烘箱平铺干燥(60℃)等4种方式干燥后的试验结果经/纬向分别为:3.35/1.78、3.56/1.93、5.28/2.3和4.25/2.00。该试验表明,翻转干燥的影响最大,烘箱平铺烘干的影响其次,悬挂晾干和平摊晾干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氯纶与棉混纺 洗涤 干燥方式 尺寸变化率
下载PDF
阻燃腈氯纶与棉混纺织物染色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平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15-17,共3页
采用阳离子燃料和活性染料-浴法,研究阻燃腈氯纶与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从pH值、载体用量、元明粉、固色碱等影响因素分析其对于染色效果的影响,得出(1)载体EONOLAT用量为1g/L时能大大提高腈氯纶纤维上的染料上染百分率;(2)... 采用阳离子燃料和活性染料-浴法,研究阻燃腈氯纶与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从pH值、载体用量、元明粉、固色碱等影响因素分析其对于染色效果的影响,得出(1)载体EONOLAT用量为1g/L时能大大提高腈氯纶纤维上的染料上染百分率;(2)当染色温度为100℃、pH值为5.0,保温30min时,腈氯纶纤维上的染料上染百分率达到最大;(3)活性染料在之后上染,加入30g/L元明粉,8g/L纯碱,保温30min,棉纤维上染率达到最佳;(4)染色织物经色牢度测试均达到4级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氯纶纤维 阻燃腈氯纶/棉混纺织物 染色工艺
下载PDF
腈氯纶吸附纤维对亚甲基蓝和铅离子的共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梁晓飞 张华 +1 位作者 王学晨 牛建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7-201,共5页
采用无机活性炭与丙烯腈偏氯乙烯共聚体共混,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纺制了腈氯纶吸附纤维,并用水合肼控制预交联过程,通过碱性水解制得羧酸钠型离子交换吸附纤维,着重考察了该纤维在染料亚甲基蓝和重金属Pb2+混合共存条件下对2种物质的... 采用无机活性炭与丙烯腈偏氯乙烯共聚体共混,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纺制了腈氯纶吸附纤维,并用水合肼控制预交联过程,通过碱性水解制得羧酸钠型离子交换吸附纤维,着重考察了该纤维在染料亚甲基蓝和重金属Pb2+混合共存条件下对2种物质的共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混合条件下,该纤维对亚甲基蓝和Pb2+的吸附量可分别达到9.5mg·g-1和487.8mg·g-1;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物理吸附与改性纤维对Pb2+的离子交换过程同时发生,离子交换的发生对物理吸附的影响较大;Langmuir模式比Freundlich模式更适于描述Pb2+的等温吸附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纤维的物理吸附能力增强,而对Pb2+的离子交换性能变化不大;pH为中性条件时,纤维对Pb2+和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均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氯纶吸附纤维 物理吸附 离子交换 混合 共吸附
下载PDF
含活性炭的腈氯纶纤维对染料甲基橙吸附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梁晓飞 张华 +1 位作者 王学晨 牛建津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7-29,75,共4页
采用自制的添加活性炭的腈氯纶吸附纤维为吸附剂,考察了活性炭含量、热定型与拉伸,温度及溶液pH值对纤维吸附染料甲基橙效果的影响。用SEM观察了纤维的表观形态。经验证,该种纤维的等温吸附过程可很好的符合Langmuir及Freundlich模式。... 采用自制的添加活性炭的腈氯纶吸附纤维为吸附剂,考察了活性炭含量、热定型与拉伸,温度及溶液pH值对纤维吸附染料甲基橙效果的影响。用SEM观察了纤维的表观形态。经验证,该种纤维的等温吸附过程可很好的符合Langmuir及Freundlich模式。结果表明,活性炭纺入纤维后,其吸附效率依然可达43.6%;50℃左右、酸性和碱性条件及初生纤维的多孔优势均有利于吸附纤维对染料甲基橙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氯纶吸附纤维 活性炭 纺丝 甲基橙 吸附
下载PDF
腈氯纶棉混纺织物撕破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丁小瑞 肖秋利 樊争科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1-34,共4页
研究腈氯纶棉混纺织物的撕破性能。测试分析了织物组织、纬纱密度和线密度、退浆方式及柔软剂整理对该类织物撕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浮长线的增长织物撕破强力增加,与普通斜纹组织相比格子组织更有利于提高织物的撕破强力;纬密... 研究腈氯纶棉混纺织物的撕破性能。测试分析了织物组织、纬纱密度和线密度、退浆方式及柔软剂整理对该类织物撕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浮长线的增长织物撕破强力增加,与普通斜纹组织相比格子组织更有利于提高织物的撕破强力;纬密小的织物撕破强力较大;酶退浆处理所得织物较碱退浆所得织物的撕破强力大;使用一定浓度的柔软剂对织物整理,有利于提高腈氯纶棉混纺织物的撕破性能。认为:织物组织、纬密、纱线线密度、退浆方式和工艺及柔软剂处理浓度对腈氯纶棉混纺织物的撕破强力都有较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氯纶 撕破强力 织物组织 纬密 退浆方式 柔软整理
下载PDF
腈氯纶棉混纺织物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玲 黄晓梅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29,共4页
研究腈氯纶棉混纺织物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设计了6种混纺比纱线并织成同一规格织物,通过垂直燃烧试验法和极限氧指数法测试分析织物的阻燃性能,并测试分析织物的拉仲断裂强力、撕破强力和顶破强力.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腈氯纶棉混纺织物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设计了6种混纺比纱线并织成同一规格织物,通过垂直燃烧试验法和极限氧指数法测试分析织物的阻燃性能,并测试分析织物的拉仲断裂强力、撕破强力和顶破强力.研究结果表明:腈氯纶含量大于44%时,混纺织物极限氧指数大于27,并且混纺织物垂直燃烧测试达到了阻燃机织物阻燃性能B1级要求;腈氯纶含量在56%~7l%之间时,混纺织物拉伸断裂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氯纶纤维 棉纤维 混纺比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吸附腈氯纶的结构与热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梁晓飞 张华 +2 位作者 宋娜 王学晨 牛建津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32,36,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仪等对湿法纺丝工艺制备的活性炭质量分数为0-26.6%的吸附腈氯纶的结构及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吸附腈氯纶中的活性炭均匀分布,纤维耐热性... 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仪等对湿法纺丝工艺制备的活性炭质量分数为0-26.6%的吸附腈氯纶的结构及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吸附腈氯纶中的活性炭均匀分布,纤维耐热性提高,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图变化不大。随活性炭含量的增加,纤维在差热分析图上则表现为各种热行为的不明显;结晶度呈下降趋势,活性炭质量分数为 26.6%的纤维的结晶度约为4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氯纶 阻燃纤维 活性炭 吸附 结构 热性能
下载PDF
新型含活性炭腈氯纶纤维吸附甲醛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金少钢 张华 +1 位作者 褚秀娟 范光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1-54,共4页
以活性炭为原料,将其混入到丙烯腈-偏氯乙烯纺丝原液中,制备出含活性炭的腈氯纶纤维。利用这种吸附纤维对室内甲醛进行净化处理,取得了良好的去除效果,并通过实验探索出纤维去除甲醛的最优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甲醛浓度不超过8mg/... 以活性炭为原料,将其混入到丙烯腈-偏氯乙烯纺丝原液中,制备出含活性炭的腈氯纶纤维。利用这种吸附纤维对室内甲醛进行净化处理,取得了良好的去除效果,并通过实验探索出纤维去除甲醛的最优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甲醛浓度不超过8mg/L、吸附温度为40℃、吸附pH为4时,该纤维对甲醛的去除率在95%以上,可见这种含活性炭的腈氯纶纤维在净化室内甲醛方面是较为实用的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腈氯纶 吸附 甲醛
原文传递
混纺比对腈氯纶/棉混纺纱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玲 余进 +1 位作者 顾闻彦 黄晓梅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45-49,共5页
运用双组分纤维混纺纱简化模型理论,分析混纺比对腈氯纶/棉混纺纱的拉伸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100/0、80/20、60/40、40/60、20/80、0/100六种混纺比的腈氯纶/棉混纺纱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采用Origin7.5软件分析混纺比与腈氯... 运用双组分纤维混纺纱简化模型理论,分析混纺比对腈氯纶/棉混纺纱的拉伸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100/0、80/20、60/40、40/60、20/80、0/100六种混纺比的腈氯纶/棉混纺纱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采用Origin7.5软件分析混纺比与腈氯纶/棉混纺纱拉伸性能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腈氯纶的质量分数为65%左右时,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出现最低值,在生产中应尽量避免选用该混纺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氯纶纤维 棉纤维 混纺比 拉伸性能
下载PDF
腈氯纶阻燃纤维生产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建春 钟铮 《纺织导报》 CAS 2000年第2期15-17,共3页
腈氯纶纤维是我国生产阻燃织物的主要纤维品种。本文介绍了纤维的燃烧过程及其阻燃性的衡量标准、纤维性能和生产方法以及典型腈氯纶纤维的品种和应用。
关键词 腈氯纶纤维 阻燃纤维 生产 应用 阻燃性
下载PDF
腈氯纶织物及染整加工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一峰 封云芳 郭文登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30-33,共4页
介绍了睛氯纶的主要品种和腈氯纶的基本性能,着重探讨解决睛氯纶织物白度的方法及染色和整理加工特点。
关键词 腈氯纶 染整 阻燃 织物 白度 加工特性
下载PDF
腈氯纶阻燃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兆峰 林伟平 +1 位作者 杨明远 吴宗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0-24,共5页
本文对腈氯纶中氯元素的阻燃效果及其作用机理和三氧化二锑与氯元素的协同效应等问题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偏二氯乙烯的阻燃效果优于氟乙烯,当丙烯腈-偏二氯乙烯共聚体中偏二氯乙烯含40%wt时,由该共聚体所纺成的腈氯纶具有显著的阻燃性... 本文对腈氯纶中氯元素的阻燃效果及其作用机理和三氧化二锑与氯元素的协同效应等问题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偏二氯乙烯的阻燃效果优于氟乙烯,当丙烯腈-偏二氯乙烯共聚体中偏二氯乙烯含40%wt时,由该共聚体所纺成的腈氯纶具有显著的阻燃性;三氧化二锑与氯元素的阻燃增效效应达到最佳时(△LOI达到最大),Sb/Cl为21~25(摩尔比),与腈氯纶的化学结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氯纶 丙烯 纤维 阻燃
下载PDF
腈氯纶纤维热分解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伟平 刘兆峰 吴宗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0-54,共5页
采用DSC、TGA、IR及PGC等方法对AN-VDC共聚体纤维在空气中受热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50℃以下,共聚体化学结构无明显变化;在250℃,共聚体脱除HCl,该反应的温度几乎不受共聚体组成的影响,在300~320℃处,共聚体分... 采用DSC、TGA、IR及PGC等方法对AN-VDC共聚体纤维在空气中受热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50℃以下,共聚体化学结构无明显变化;在250℃,共聚体脱除HCl,该反应的温度几乎不受共聚体组成的影响,在300~320℃处,共聚体分子链中AN序列的CN基发生环化,适当提高VDC含量有利于降低环化温度,在500℃附近,共聚体完全分解,并生成大量低分子碎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氯纶纤维 变性纤维 热分解
下载PDF
新型分离-吸附腈氯纶纤维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涵 张华 +1 位作者 陈维薇 梁晓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64,共4页
利用自制的含活性炭的腈氯纶纤维制备了羧酸型离子交换吸附纤维,研究了所制得的含活性炭的腈氯纶离子交换吸附纤维的性能,尤其是对L-精氨酸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其静态、动态吸附情况。结果表明,静态饱和吸附量随精氨酸起始浓度的增加而增... 利用自制的含活性炭的腈氯纶纤维制备了羧酸型离子交换吸附纤维,研究了所制得的含活性炭的腈氯纶离子交换吸附纤维的性能,尤其是对L-精氨酸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其静态、动态吸附情况。结果表明,静态饱和吸附量随精氨酸起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率随精氨酸起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遵循Freundlish等温吸附模式。所制得的纤维对精氨酸的动态吸附能力较强,吸附和解吸速率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腈氯纶纤维 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 吸附
原文传递
阻燃粘胶/腈氯纶混纺织物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元林 王秀丽 +4 位作者 曾倩 谷叶童 张悦 秦一文 霍同国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79-82,共4页
以阻燃粘胶纤维和腈氯纶为原料,通过控制以上两者不同混纺比制备了阻燃织物。根据热重分析(TG)探讨出阻燃粘胶与腈氯纶最佳混纺比为40/60,通过运用热分解动力学计算出阻燃粘胶/腈氯纶混纺比为40/60时混纺织物的热分解动力学方程为G(α)=... 以阻燃粘胶纤维和腈氯纶为原料,通过控制以上两者不同混纺比制备了阻燃织物。根据热重分析(TG)探讨出阻燃粘胶与腈氯纶最佳混纺比为40/60,通过运用热分解动力学计算出阻燃粘胶/腈氯纶混纺比为40/60时混纺织物的热分解动力学方程为G(α)=[-ln(1-α)]~n,并表明其非等温热分解机理属于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粘胶 腈氯纶 混纺织物 热分解动力学
下载PDF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腈氯纶混纺阻燃织物的开发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虹 黄晓梅 +3 位作者 季涛 顾闻彦 余进 陆丽君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14,共3页
针对原料特点,选择了特殊的纺纱油剂,制订了合理的纺纱、织造工艺流程和技术措施,开发了三种混纺比的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腈氯纶混纺织物,并测试了织物的阻燃性能、耐磨性、拉伸性能、撕破性能以及透气性能。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工艺流... 针对原料特点,选择了特殊的纺纱油剂,制订了合理的纺纱、织造工艺流程和技术措施,开发了三种混纺比的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腈氯纶混纺织物,并测试了织物的阻燃性能、耐磨性、拉伸性能、撕破性能以及透气性能。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可以在传统的环锭纺纱机上纺制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腈氯纶混纺纱,在普通的剑杆织机上织制阻燃性能优异的混纺阻燃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预氧化纤维 腈氯纶 混纺 阻燃织物 纺纱 织造 工艺
下载PDF
阻燃腈氯纶载体染色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成龙 方晓屹 余志成 《印染》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5-27,共3页
为改善腈氯纶的染色性能,研制其染色载体TT,并对载体TT的乳化工艺及染色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载体TT可以明显提高腈氯纶的上染率,试验所用阳离子染料100℃染色时的上染率可从6.84%~42.57%增加到94.27%~99.42%,且载体染色后腈氯... 为改善腈氯纶的染色性能,研制其染色载体TT,并对载体TT的乳化工艺及染色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载体TT可以明显提高腈氯纶的上染率,试验所用阳离子染料100℃染色时的上染率可从6.84%~42.57%增加到94.27%~99.42%,且载体染色后腈氯纶的色牢度和阻燃性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染色 阳离子染料 腈氯纶
下载PDF
阻燃腈氯纶纤维浅论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晓明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16,共3页
介绍了纤维的燃烧过程及纤维阻燃性的衡量标准,阐述了阻燃腈氯纶纤维的生产方法和国外典型腈氯纶纤维的应用,分析了应用前景。
关键词 阻燃 腈氯纶纤维 生产
下载PDF
腈氯纶纤维的性能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郝新敏 张建春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 2001年第4期12-15,共4页
1前言 改性阻燃纤维,就是将纤维中主体不阻燃的单体,加入少量的阻燃单体或阻燃剂通过共混、共聚、接枝等方法制成的具有阻燃性能的纤维.这种方法制成的纤维纺丝工艺简单,可混纺性强,成本较低,易于工业化,因此应用较多.
关键词 腈氯纶纤维 性能 阻燃纤维 合成纤维
下载PDF
腈氯纶/棉混纺纱的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玲 黄晓梅 《现代纺织技术》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测试3种捻系数、6种混纺比18个品种的腈氯纶/棉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研究该混纺纱的混纺比和捻系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腈氯纶含量的增加,混纺纱强力先降低后增加,存在强力最小的混纺比;小于强力最小混纺比时,... 测试3种捻系数、6种混纺比18个品种的腈氯纶/棉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研究该混纺纱的混纺比和捻系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腈氯纶含量的增加,混纺纱强力先降低后增加,存在强力最小的混纺比;小于强力最小混纺比时,混纺纱断裂伸长率较小且变化不大,反之,随腈氯纶纤维含量增加而急剧增大;小于强力最小混纺比时,混纺纱断裂强力随捻系数的增加而增大,反之,随捻系数的增加而减小,相同混纺比条件下,随捻系数增大,混纺纱断裂伸长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氯纶纤维 断裂强力 断裂伸长率 混纺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