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腋后线处肋骨最低点在胸腰椎中的定位作用
1
作者 刘振刚 李晨光 +2 位作者 李鹏富 杨帆 张伯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11期1310-1312,共3页
临床工作中经常需要确定脊柱的节段,在门诊或其他没有透视条件的环境下,利用骨性标志准确定位椎体水平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不仅可降低患者的就诊费用,在术前准备的定位中能进一步提高切口位置的精确度。为了提高胸腰段脊柱定位的准确性... 临床工作中经常需要确定脊柱的节段,在门诊或其他没有透视条件的环境下,利用骨性标志准确定位椎体水平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不仅可降低患者的就诊费用,在术前准备的定位中能进一步提高切口位置的精确度。为了提高胸腰段脊柱定位的准确性,需要一种简单而可靠的触诊方法来确定脊柱的节段。本研究评估在触诊腋后线处肋骨最低点相对于胸椎、腰椎水平存在的位置关系,并进一步探索这一触诊法对胸腰椎定位是否具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作用 胸腰椎 腋后线 骨性标志 胸腰段脊柱 触诊法 椎体水平 切口位置
下载PDF
腋后线“W”形小切口腋臭剥离术40例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海斌 陈洪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2年第6期540-540,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腋后线“W”形小切口 剥离术
下载PDF
免溶脂侧卧位腋后线入路腔镜下手术治疗男性乳腺增生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晨 李华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免溶脂侧卧位腋后线入路腔镜下手术治疗男性乳腺增生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男性乳腺增生症患者68例,分为腔镜组35例及开放组33例,腔镜组采用免溶脂侧卧位腋后线入路乳腔镜下完成手术,开放组采用开放式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 目的探讨免溶脂侧卧位腋后线入路腔镜下手术治疗男性乳腺增生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男性乳腺增生症患者68例,分为腔镜组35例及开放组33例,腔镜组采用免溶脂侧卧位腋后线入路乳腔镜下完成手术,开放组采用开放式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及美容满意度评分,随访评估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22例失访,其余46例未发现局部复发。两组均未出现术中、术后大出血及乳头乳晕部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与开放组相比,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P<0.05),住院费用较高(P<0.05),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比例明显减少(P<0.05)。腔镜组的美容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开放组(P<0.05)。两组的切口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溶脂侧卧位腋后线入路腔镜下手术治疗男性乳腺增生症安全、可行,具有美容效果好和疼痛轻的优点,但存在住院费用高、手术时间长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症 男性 腔镜 侧卧位 腋后线 开放手术
下载PDF
腋后线“N”形切口大汗腺修剪术与微针射频大汗腺热凝术治疗腋臭临床对比分析
4
作者 黄莉明 赵亮 +4 位作者 王强 王焱 布文博 张倩 方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49-752,共4页
目的:对比腋后线"N"形切口大汗腺修剪术及微针射频大汗腺热凝术治疗腋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5月采用2种方法治疗58例(116侧)腋臭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A组28例(56侧)予腋后线"N"形切口大... 目的:对比腋后线"N"形切口大汗腺修剪术及微针射频大汗腺热凝术治疗腋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5月采用2种方法治疗58例(116侧)腋臭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A组28例(56侧)予腋后线"N"形切口大汗腺修剪术;B组30例(60侧)予微针射频大汗腺热凝术。结果:治疗轻度患者时,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中、重度患者时,A组疗效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包括血肿2例[3.57%,95%CI(0.62%~13.38%)]、皮瓣或皮肤坏死8例[14.26%,95%CI(6.80%~26.78%)]及局部瘢痕增生11例[19.64%,95%CI(10.67%~32.84%)],合计发生并发症比例为37.50%[95%CI(25.23%~51.48%)]。B组皮瓣或皮肤坏死2例[3.33%,95%CI(0.58%~12.55%)]及局部瘢痕增生6例[10.00%,95%CI(4.13%~21.17%)],合计发生并发症比例为13.33%[95%CI(6.34%~25.14%)]。结论:微针射频热凝术适于轻度腋臭患者,且较腋后线"N"形切口修剪术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后线“N”形切口大汗腺修剪术 微针 电凝术
原文传递
腋后线微切口刮匙辅以细剪清除汗腺治疗腋臭36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傅其兵 《微创医学》 2013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腋后线微切口刮匙辅以细剪清除汗腺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采用腋后线微切口刮匙辅以细剪清除汗腺治疗腋臭368例,随访2~4年,评价效果。结果本组368例经治疗全部有效,361例满意,满意率为98.1%,不满意... 目的探讨腋后线微切口刮匙辅以细剪清除汗腺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采用腋后线微切口刮匙辅以细剪清除汗腺治疗腋臭368例,随访2~4年,评价效果。结果本组368例经治疗全部有效,361例满意,满意率为98.1%,不满意7例,占1.9%。结论运用微创方法治疗腋臭患者痛苦少,创伤小,恢复快,不留瘢痕,基本上不影响工作及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臭汗症 腋后线微切口 微创手术
下载PDF
腋后线压疮形成的力学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彭佩芬 蒋洁华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7期870-871,共2页
目的探讨引起腋后线压疮形成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神经内科偏瘫、昏迷患者100例,按病种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及实验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按常规翻身减压方法Q2h取平卧、侧卧位交替,实验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增加2个充气乳胶手套分... 目的探讨引起腋后线压疮形成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神经内科偏瘫、昏迷患者100例,按病种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及实验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按常规翻身减压方法Q2h取平卧、侧卧位交替,实验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增加2个充气乳胶手套分别放置在后背肩部及肋间处,在120min时观察受压腋后线皮肤改变情况。结果常规护理组有6例腋后线皮肤发生不可逆损伤,实验护理组没有1例腋后线皮肤发生不可逆损伤。结论通过力学分析,正确的减压手法,是降低压疮发生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后线压疮 原因 力学分析 对策
下载PDF
靠腋后线皱襞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在腋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宇 刘丽芳 +2 位作者 谢蓉 唐秋香 马显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06-308,310,共4页
目的探讨靠腋后线皱襞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在腋臭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一医院烧伤整形科112例中重度腋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 目的探讨靠腋后线皱襞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在腋臭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一医院烧伤整形科112例中重度腋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取靠腋后线皱襞小切口手术,对照组采取腋窝中央(顶部)皱襞小切口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分别对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达到95%以上,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靠腋后线皱襞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后线 小切口 大汗腺 窝中央
原文传递
更正声明
8
作者 《疑难病杂志》编辑部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56-456,共1页
本刊2024年第23卷第3期刊登的“急性呼吸困难床旁肺超声诊断规范专家建议”一文,第258页左栏第14~15行:“以胸骨旁线、腋前线、腋中线和脊柱旁线作为纵轴”,其中“腋中线”,应为“腋后线”。特此声明。
关键词 线 急性呼吸困难 诊断规范 线 胸骨旁线 腋后线 脊柱旁线 肺超声
下载PDF
X线透视定位下摘除左肩软组织内异常钙化灶一例
9
作者 李祥俊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3年第Z1期104-104,共1页
患者,女,28岁。主诉:左肩背部外伤后,持续性隐痛8年,最近剧痛半年。左上肢麻痛,活动受限,夜间不能入睡一个月,经多方治疗无效,来镇痛门诊就诊。查体:左腋后线肩胛骨外侧缘触压有针刺样痛,摸不到结节。左侧肩关节内收,后伸时痛加重。左... 患者,女,28岁。主诉:左肩背部外伤后,持续性隐痛8年,最近剧痛半年。左上肢麻痛,活动受限,夜间不能入睡一个月,经多方治疗无效,来镇痛门诊就诊。查体:左腋后线肩胛骨外侧缘触压有针刺样痛,摸不到结节。左侧肩关节内收,后伸时痛加重。左肩关节正侧位片示,左腋后线肩胛骨外上缘有1.2×1.0厘米异常钙化灶,边缘不清楚,而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灶 左肩关节 腋后线 正侧位片 外侧缘 持续性隐痛 针刺样痛 上缘 肩背部 小针刀
下载PDF
腋部电击伤引起上呼吸道水肿一例
10
作者 胡安军 刘新民 《神经药理学报》 1989年第2期56-56,共1页
病历报告: 患者男、27岁,电工、1984年7月23日下午16时,在八米高电线杆上带电作业,被380伏高压击伤,顺杆滑落着地,当时意识清楚,自感右半身肌肉疼痛,6小时后咽干、口渴、咽有异物感,呼吸困难,伤后8小时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100次/分... 病历报告: 患者男、27岁,电工、1984年7月23日下午16时,在八米高电线杆上带电作业,被380伏高压击伤,顺杆滑落着地,当时意识清楚,自感右半身肌肉疼痛,6小时后咽干、口渴、咽有异物感,呼吸困难,伤后8小时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10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50/90mmHg,意识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清楚 腋后线 肌肉疼痛 呼吸困难 咽干 带电作业 烧伤创面 病历报告 雾化吸入
下载PDF
左腋下小切口在动脉导管未闭手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李家成 郭琳锐 +3 位作者 马捷 范萝柏 冯晓东 郭光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0年第1期48-49,共2页
我们从1989年4月至1989年10月,经左腋下小切口入路进行动脉导管未闭症的导管结扎手术10例,手术经过顺利。现将该切口的手术方法,适应症及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2例,女8例。年龄2岁半~11岁。二、手术方法:取右侧卧位... 我们从1989年4月至1989年10月,经左腋下小切口入路进行动脉导管未闭症的导管结扎手术10例,手术经过顺利。现将该切口的手术方法,适应症及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2例,女8例。年龄2岁半~11岁。二、手术方法:取右侧卧位,左前臂向前平举置于托手架上。于腋后线腋窝横纹处向下做垂直切口,长约4~6cm。在胸大肌与背阔肌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小切口 垂直切口 手术经过 背阔肌 腋后线 横纹 托手 左前臂 卧位 胸大肌
下载PDF
吻合血管的肩胛骨腋缘移植治疗骨不连
12
作者 杨立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1988年第2期87-,共1页
1982年12月,杨立民等创用了肩胛骨骨皮瓣吻合血管移植,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行肩胛骨外侧缘吻合血管移植3例,取得满意效果。讨论中提出,暴露三边间隙表面标志的方法。一是用手摸,手术前,用手指在肩胛骨外侧缘中上1/3交界处可摸到一间隙。
关键词 肩胛骨 吻合血管 外侧缘 骨皮瓣 三边 腋后线 骨愈合 复合应用 搏动感 骨瓣
下载PDF
留置胸腔引流管患者病号服的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妍 焦雪 石玉慧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2-62,共1页
临床上胸外科手术中对患者胸壁和肋间神经的创伤较大,术后各种监护管道和引流管较多,导致胸外科术后患者不适感较剧烈[1]。为此我们改良成这款适于我科留置胸腔引流管患者的病号服,方便临床工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2019年1月~3月... 临床上胸外科手术中对患者胸壁和肋间神经的创伤较大,术后各种监护管道和引流管较多,导致胸外科术后患者不适感较剧烈[1]。为此我们改良成这款适于我科留置胸腔引流管患者的病号服,方便临床工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2019年1月~3月我科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患者35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75例。观察组置管后穿改良式病号服,对照组穿普通病号服。传统气胸患者选择锁骨中线第2肋间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脓胸患者选择腋中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或脓腔最低点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引流管 病号服 锁骨中线 肋间神经 线 胸外科术后 观察组 腋后线
下载PDF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下碎石术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凯钧 潘卫兵 谢礼仁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6年第4期68-69,共2页
近年来,输尿管结石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输尿管结石疾病。目前,临床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应用较多的方式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L)和经皮微创肾镜碎石术(MPN... 近年来,输尿管结石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输尿管结石疾病。目前,临床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应用较多的方式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L)和经皮微创肾镜碎石术(MPNL),这两种方式的应用逐渐取代了传统开放手术疗法[1]。两种手术方式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中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由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独特的空间位置、手术风险、结石残留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膀胱 上段 碎石术 传统开放手术 后腹 气压弹道碎石 腋后线 筋膜扩张器 手术时间 中度积水
下载PDF
肾癌输尿管转移一例报告
15
作者 史葆光 何家扬 +2 位作者 王家吉 钟甘平 段国兰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3-63,共1页
患者,女,35岁。因间歇性无痛血尿5年,右上腹包块逐渐增大3年于1988年1月25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好,消瘦。心肺(一)。右上腹季肋部饱满,可扪及一较大椭圆形肿物,上起右侧肋弓直达后髂嵴水平,内侧超过锁骨中线,外侧在腋后线,质硬、... 患者,女,35岁。因间歇性无痛血尿5年,右上腹包块逐渐增大3年于1988年1月25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好,消瘦。心肺(一)。右上腹季肋部饱满,可扪及一较大椭圆形肿物,上起右侧肋弓直达后髂嵴水平,内侧超过锁骨中线,外侧在腋后线,质硬、表面光滑,固定、有触痛。浅在淋巴结未扪及。实验室检查:Hb9.0g、WBC6800/mm<sup>2</sup>、中性78%、淋巴18%、单核3%、嗜酸1%。尿蛋白(+)、RBC2~3/高倍、WBC1~3/高倍。肝、肾功能正常。尿脱落细胞检查连续5次阴性,尿吖啶橙染色检查连续5次为Ⅱ级。血β<sub>2</sub>-微球蛋白3.01μg/ml,尿β<sub>2</sub>-微球蛋白365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后线 尿脱落细胞 椭圆形肿物 上腹包块 微球蛋白 髂嵴 肋弓 吖啶橙染色 季肋 肾功能
下载PDF
封闭胸腔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刘树芬 陈建立 王华强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7-38,共2页
我们自1981年初至1987年8月采用封闭胸腔、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的方法,治疗恶性胸水16例,取得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男12例,女4例。年龄34~66岁。原发性肺癌15例,乳腺癌术后肺转移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中等量至大... 我们自1981年初至1987年8月采用封闭胸腔、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的方法,治疗恶性胸水16例,取得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男12例,女4例。年龄34~66岁。原发性肺癌15例,乳腺癌术后肺转移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中等量至大量胸腔积液(血性胸水12例,淡黄色胸水4例)。每例患者均采用反复抽液,胸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环磷酰胺、5-氟脲嘧啶、丝烈霉素等治疗,但胸水未能减少。根据病人情况采用两种治疗方法。 (一)封闭患例胸腔。患者取半卧位,于患侧腋后线与腋中线间7~8肋间隙或适当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水 原发性肺癌 肺转移 氟脲嘧啶 腹腔穿刺 腋后线 线 化疗药 血性胸水 卧位
下载PDF
腰背部垂直切口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17
作者 胡滨成 姜均本 张宝庆 《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3期186-187,共2页
肾、输尿管手术腰背部垂直切口选择在腋后线的延长线上进行,此切口层次清楚,组织创伤小,腹部三层扁肌均不需横断,出血少,且可避免切断神经,术后恢复迅速,并发症少。此切口可以显露肾脏4厘米,并可显露从肾盂下端至盆缘处的一段输尿管,因... 肾、输尿管手术腰背部垂直切口选择在腋后线的延长线上进行,此切口层次清楚,组织创伤小,腹部三层扁肌均不需横断,出血少,且可避免切断神经,术后恢复迅速,并发症少。此切口可以显露肾脏4厘米,并可显露从肾盂下端至盆缘处的一段输尿管,因除输尿管距切口比较深,需用深拉钩,则能达到满意效果。在做此手术切口时务必弄清第11肋及第12肋的情况,慎防胸膜囊被切开。此改良性手术切口与腰部斜切口比较,优点甚多,值得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切口 背阔肌 延长线 纤维 腹内斜肌 腹外斜肌 腋后线 背部 躯干 腹横筋膜
下载PDF
创伤性膈疝4例诊治体会
18
作者 王子成 王春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6期59-60,共2页
我院1987年至1993年收治胸外伤及胸腹联合伤280例,其中经手术处理创伤性膈疝4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例1,女,26岁。左胸铲伤1小时入院。左胸腋后线第6肋间有10cm长裂口,肋骨外露,局部无皮下气肿。胸片示:左侧液气胸、肺组织压缩30%。
关键词 创伤性膈疝 诊治体会 左胸 肺组织压缩 胸腹联合伤 液气胸 股骨 肺呼吸音 胸外伤 腋后线
下载PDF
后腹腔镜右肾部分切除术手术精要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大鹏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3期61-61,共1页
手术名称:后腹腔镜右肾部分切除术术者:吴大鹏手术步骤1左侧卧位,腰部垫高,呈折刀位。2于腋后线肋缘下切开皮肤2cm,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腰背筋膜,手指探入分离腹膜后间隙,置入扩张气囊扩张,建立后腹腔间隙。于腋后线肋缘下、腋中线髂嵴上2c... 手术名称:后腹腔镜右肾部分切除术术者:吴大鹏手术步骤1左侧卧位,腰部垫高,呈折刀位。2于腋后线肋缘下切开皮肤2cm,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腰背筋膜,手指探入分离腹膜后间隙,置入扩张气囊扩张,建立后腹腔间隙。于腋后线肋缘下、腋中线髂嵴上2cm、腋前线肋缘下分别置入10mm Trocar套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部分切除术 后腹腔镜 手术名称 手术步骤 左侧卧位 钝性分离 腹膜后间隙 腋后线 气囊扩张 线
下载PDF
胸壁血管外皮肉瘤一例报告
20
作者 齐宝林 王凯 +1 位作者 隋新华 金天民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233-235,共2页
血管外皮肉瘤临床比较罕见。目前国内仅见杂志报道15例。本院胸外科于1989年6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历介绍 王某某,男55岁。左胸壁肿物2年余,近半年生长迅速,于1989年6月26日入院。病人1987年无意中发现左胸壁有一卵黄大小的肿物... 血管外皮肉瘤临床比较罕见。目前国内仅见杂志报道15例。本院胸外科于1989年6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历介绍 王某某,男55岁。左胸壁肿物2年余,近半年生长迅速,于1989年6月26日入院。病人1987年无意中发现左胸壁有一卵黄大小的肿物,质硬,活动良好,无任何伴随症状。近半年自觉肿物生长迅速,超手拳大小,左前壁外侧及左手拇、食指麻木,偶有刺痛。查体: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胸壁 胸外科 肿物生长 分叶状 胸大肌 无痛性肿块 腋后线 复合麻醉 根治性手术 核分裂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