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6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工业大气环境下输电线路塔材腐蚀行为及力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航 李新梅 +2 位作者 杨现臣 张泽疆 杨定力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5,共9页
目的研究Q345钢和SQ420NH钢在模拟海洋工业大气环境下的腐蚀动力学规律、锈层演化规律和力学性能退化规律,着重对比探讨两种低合金钢在腐蚀规律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干/湿交替循环盐雾腐蚀试验模拟海洋工业大气环境,通过扫描电... 目的研究Q345钢和SQ420NH钢在模拟海洋工业大气环境下的腐蚀动力学规律、锈层演化规律和力学性能退化规律,着重对比探讨两种低合金钢在腐蚀规律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干/湿交替循环盐雾腐蚀试验模拟海洋工业大气环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测试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手段,分析总结低合金钢加速腐蚀行为规律和腐蚀机理。结果两种低合金钢腐蚀动力学均符合幂函数规律,腐蚀后期SQ420NH钢腐蚀深度显著低于Q345钢。Q345钢表面锈层疏松多孔,腐蚀中期有裂纹、孔洞产生,而SQ420NH钢中后期表面锈层则整体较为致密均匀。两种低合金钢腐蚀产物都以α-FeOOH、β-FeOOH、γ-FeOOH、Fe_(3)O_(4)/γ-Fe_(2)O_(3)为主,各腐蚀产物相对含量随腐蚀周期变化而有所差异。随着腐蚀周期的延长,Q345钢和SQ420NH钢表面锈层不断增厚,引起低合金钢塔材强度和塑性下降,低合金钢强度退化大小与锈层累积厚度呈负相关关系。腐蚀加快裂纹扩展,使腐蚀位置出现随机性。结论干/湿交替循环盐雾腐蚀试验加速效果明显,通过腐蚀动力学、表面锈层形貌及成分、力学性能等分析,能够对低合金钢腐蚀规律和腐蚀机理进行比较全面的表征,从而为海洋工业大气环境下输电杆塔防腐蚀设计和维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业大气 输电线路 低合金钢 腐蚀行为 锈层演化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层状异质结构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行为
2
作者 袁滔 黎科奇 +6 位作者 刘朝泽 李绍宏 李俊 周烈兴 起华荣 卜恒勇 李萌蘖 《材料热处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3,共9页
通过变形量为78%的冷轧以及750℃退火处理10和15 min获得由不同比例的再结晶片层、纳米/超细晶片层和残留奥氏体片层构成的层状异质(HL)结构316L奥氏体不锈钢,利用电化学腐蚀试验测试其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具有HL结构的试样的耐腐蚀... 通过变形量为78%的冷轧以及750℃退火处理10和15 min获得由不同比例的再结晶片层、纳米/超细晶片层和残留奥氏体片层构成的层状异质(HL)结构316L奥氏体不锈钢,利用电化学腐蚀试验测试其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具有HL结构的试样的耐腐蚀性能优于冷轧试样。这主要归因于退火过程中部分再结晶消除了冷变形组织中大部分腐蚀敏感区域,同时,纳米/超细晶和残留奥氏体中的高密度的低角度晶界具有更强的再钝化能力和耐腐蚀性能,有效抑制亚稳态点蚀坑的扩展。但随着退火时间延长,试样的再结晶程度增加、低角度晶界比例下降,减弱了对亚稳态点蚀坑扩展的抑制作用,导致耐腐蚀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层状异质结构 腐蚀行为 亚稳态点蚀 晶界
原文传递
Al7Si0.5Mg合金喷丸处理微观组织形貌及腐蚀行为研究
3
作者 秦传广 姜博 +5 位作者 刘乃志 王晔 胡茂良 许红雨 吉泽升 尚金翅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2-148,共7页
本工作探究了不同喷丸速度下的Al7Si0.5Mg铝合金耐腐蚀性的影响规律,将喷丸处理后的合金在质量分数3.5%的NaCl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测试和浸没腐蚀,采用XRD、SEM、超深显微镜、EBSD等手段对腐蚀后合金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变形层及腐蚀产... 本工作探究了不同喷丸速度下的Al7Si0.5Mg铝合金耐腐蚀性的影响规律,将喷丸处理后的合金在质量分数3.5%的NaCl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测试和浸没腐蚀,采用XRD、SEM、超深显微镜、EBSD等手段对腐蚀后合金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变形层及腐蚀产物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喷丸处理后,合金表面出现明显塑性变形层和亚微米级晶粒。喷丸速度为50 m/s时,变形层厚度最大,为20μm。未处理样品的i_(corr)为64.628μA/cm^(2),电容弧半径最小;喷丸速度为50 m/s时i_(corr)为16.094μA/cm^(2),电容弧半径最大。在质量分数3.5%的NaCl溶液中浸泡480 h后,喷丸速度为50 m/s时腐蚀坑较浅,表现出较为优异的抗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7Si0.5Mg铝合金 喷丸处理 晶粒细化 腐蚀行为
下载PDF
氯化氢隔膜泵膜片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
4
作者 蔡丰义 陈英华 +4 位作者 李海生 陈聚凯 张敬亮 张勋 张政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2,共8页
为了研究氯化氢隔膜泵膜片在高氯、高温氯化氢环境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采用Tafel极化法和电化学阻抗法(EIS)分析膜片的耐蚀性能,并利用SEM,EDS,XPS测试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的膜片腐蚀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1L不锈钢膜片在HCl环境中腐... 为了研究氯化氢隔膜泵膜片在高氯、高温氯化氢环境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采用Tafel极化法和电化学阻抗法(EIS)分析膜片的耐蚀性能,并利用SEM,EDS,XPS测试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的膜片腐蚀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1L不锈钢膜片在HCl环境中腐蚀严重,极化曲线均没有稳定的钝化区,随着溶液浓度及温度的提升,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大,耐蚀性能下降;不锈钢膜片对温度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90 ℃ HCl溶液环境下的电荷转移电阻为3.682,仅为50 ℃时的6.7%,腐蚀电流密度为1.258×10^(-2) A/cm^(2),是50 ℃时的3.94倍,离子扩散速率加快;Cl^(-)的竞争吸附使腐蚀产物中的氧化物难以维持稳定,表面难以形成钝化膜,容易导致不锈钢点蚀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隔膜泵膜片耐腐蚀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膜泵 膜片 HCL溶液 电化学腐蚀 腐蚀行为
下载PDF
具有TRIP效应的先进高强度钢力学性能及腐蚀行为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程焱 张弦 +2 位作者 苏志诚 刘静 吴开明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6-173,共8页
先进高强度钢(AHSS)以其出色的力学性能在汽车、航空航天及海洋工程等领域展示了巨大的潜力,伴随着它们的广泛使用,其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成为限制其发展应用的因素。近年来研究者对AHSS的力学性能和腐蚀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在AHSS... 先进高强度钢(AHSS)以其出色的力学性能在汽车、航空航天及海洋工程等领域展示了巨大的潜力,伴随着它们的广泛使用,其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成为限制其发展应用的因素。近年来研究者对AHSS的力学性能和腐蚀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在AHSS的微观组织演变、力学性能提升和腐蚀行为调控策略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发现TRIP效应对力学性能及腐蚀行为都有影响。本文归纳整理了典型的第三代AHSS的特点及发展概况;综述了AHSS在海洋环境中的力学性能以及腐蚀行为的研究进展;总结出TRIP效应一般可以提高AHSS的力学性能,但同时可能会引发局部应力集中和应力腐蚀开裂,降低钢材的耐腐蚀性能。文末提出了腐蚀防护措施,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高强度钢 海洋环境 腐蚀行为 力学性能 TRIP效应
下载PDF
Al和Cu共添加对FeCoNiAlCu高熵合金微观组织与腐蚀行为的影响
6
作者 李旭 袁嘉驰 +3 位作者 张志彬 鲁凯举 蒋斌 梁秀兵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8,共11页
在高熵合金中添加适量的Al,Cu原子可以显著提升合金的力学性能,但是关于Al,Cu原子对高熵合金耐腐蚀性能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揭示Al,Cu原子对高熵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本工作以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FeCoNi基中熵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熵... 在高熵合金中添加适量的Al,Cu原子可以显著提升合金的力学性能,但是关于Al,Cu原子对高熵合金耐腐蚀性能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揭示Al,Cu原子对高熵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本工作以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FeCoNi基中熵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熵合金成分设计经验公式设计了FCC单相Fe_(25)Co_(25)Ni_(25)Al_(10)Cu_(15)(Al10Cu15)合金以及BCC+FCC双相Fe_(25)Co_(25)Ni_(25)Al_(15)Cu_(10)(Al15Cu10)和Fe_(25)Co_(25)Ni_(25)Al_(20)Cu_(5)(Al20Cu5)合金。XRD物相分析表明,随着Al含量的增加,FCC相占比逐渐降低,BCC占比逐渐提高,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SEM微观组织和EDS分析表明,增加Al的添加量,减少Cu的添加量,晶粒的形貌由树枝晶(Al10Cu15,Al15Cu10)转变为等轴晶(Al20Cu5),枝晶间相的成分也会发生显著变化。Al10Cu15枝晶间的组织为富Cu的FCC相,Al15Cu10枝晶间的组织为富Al,Ni,Cu的BCC相,Al20Cu5晶界的组织为富Fe,Co的FCC相。动电位极化(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PDP)实验表明,Al含量较高的合金为两相结构,在长周期浸泡过程中容易发生电偶腐蚀,钝化膜的完整性易遭到破坏,导致合金的耐腐蚀性较差。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测试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Al添加量较高的合金反应电阻会出现显著的下降,与PDP分析结果一致。室温静态浸泡实验表明,与Al10Cu15合金相比,Al15Cu10与Al20Cu5合金在长时间的浸泡下,更容易发生电偶腐蚀。由此可得,过量添加Al原子诱发的第二相,会显著恶化材料的耐腐蚀性能。保证合金组织成分的均匀性,是提升材料耐腐蚀性能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腐蚀行为 微观组织 动电位极化 电化学阻抗 电偶腐蚀
下载PDF
搅拌摩擦沉积固态增材AA6061铝合金不同沉积层腐蚀行为研究
7
作者 娄云天 余志豪 +3 位作者 常卫卫 钱鸿昌 郭达伟 张达威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95,共12页
目的研究增材摩擦搅拌沉积(Additive Friction Stir Deposition,AFSD)工艺及T6热处理对AA6061铝合金多层沉积样件不同层位金属间化合物分布及其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AFSD工艺制备AA6061铝合金沉积试样,并对其进行T6热处理。分别从... 目的研究增材摩擦搅拌沉积(Additive Friction Stir Deposition,AFSD)工艺及T6热处理对AA6061铝合金多层沉积样件不同层位金属间化合物分布及其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AFSD工艺制备AA6061铝合金沉积试样,并对其进行T6热处理。分别从上、中、下层取样,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和ImageJ图像处理,研究各层析出相的种类与分布特征。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腐蚀行为,并辅以XRD与CLSM等手段表征腐蚀产物和腐蚀坑形貌。结果固态增材试样和热处理后的试样内部主要包含Mg2Si和AlFeSi两种金属间化合物。与母材棒相比,AA6061铝合金增材试样内部金属间化合物尺寸明显细化,分布更加均匀且数量显著增加。热处理后金属间化合物的数量相比热处理前有所减少,但仍多于母材棒中的数量。由于靠下的沉积层中所受热循环次数较多,析出的金属间化合物数量明显多于上层。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热处理前后试样的电化学阻抗结果呈现出上层>中层>下层的规律性分布。热处理导致部分金属间化合物重新融入固溶体相,热处理试样的耐蚀性明显好于热处理前的增材试样。腐蚀形貌分析也表明,下层沉积层经过浸泡实验后点腐蚀最为严重。结论AFSD试样中Mg2Si和Al Fe Si析出相从上层到下层分布不均,且下层耐蚀性最差。T6热处理可减少析出相,提升耐蚀性。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工况合理评估耐蚀性差异,优先使用T6热处理后的上层沉积区,还可结合表面防护涂层增强耐蚀能力。研究突破了以往单一性能研究的局限,创新性地从金属间化合物分布、电化学阻抗和腐蚀形貌等多个维度系统地研究了热处理前后增材试样的性能变化,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AFSD固态增材铝合金腐蚀行为、开展相关的耐蚀性调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沉积固态增材 铝合金 金属间化合物 腐蚀行为
下载PDF
1180级超高强钢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8
作者 陈曦 万荣春 李远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4期61-64,共4页
利用扫描电镜(SEM)、极化曲线及阻抗测试等电化学测试研究2种1180 MPa级超高强钢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为后续超高强钢的研究提供参考。电化学测试结果均表明,2种1180 MPa级超高强钢在3.5%NaCl溶液中,DP1180钢的耐蚀性能更好,TWIP... 利用扫描电镜(SEM)、极化曲线及阻抗测试等电化学测试研究2种1180 MPa级超高强钢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为后续超高强钢的研究提供参考。电化学测试结果均表明,2种1180 MPa级超高强钢在3.5%NaCl溶液中,DP1180钢的耐蚀性能更好,TWIP1180钢腐蚀倾向明显,耐腐蚀能力较差。从腐蚀后EDS结果中分析,TWIP1180钢在3.5%NaCl溶液中发生腐蚀后的腐蚀产物中出现大量氧化物(可能出现Mn及Fe的氧化物),从腐蚀产物可推断,TWIP1180钢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分析认为TWIP1180钢耐蚀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其成分中Mn含量较高,Mn在3.5%NaCl溶液中比Fe更具电化学活性,Mn易溶解生成Mn^(2+)离子,在Cl^(-)的侵蚀作用下,TWIP1180钢表面局部位置发生点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钢 DP1180钢 TWIP1180钢 腐蚀行为 耐蚀性能
下载PDF
热带海洋装备内部大气腐蚀等级及常用金属材料腐蚀行为研究
9
作者 闫杰 刘俊邦 +1 位作者 吴樟智 张少锋 《环境技术》 2025年第3期92-98,共7页
在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下对四种常用金属材料进行了模拟装备内部环境腐蚀研究,通过腐蚀速率评价热带海洋装备的内部不同局部环境下的腐蚀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中,装备内部的三种局部环境下,强制通风和密闭环... 在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下对四种常用金属材料进行了模拟装备内部环境腐蚀研究,通过腐蚀速率评价热带海洋装备的内部不同局部环境下的腐蚀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中,装备内部的三种局部环境下,强制通风和密闭环境的腐蚀等级相当,自然通风环境最恶劣。在热带海洋环境下开展产品设计时,尽量避免自然通风环境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热带海洋装备 大气腐蚀等级 腐蚀行为
下载PDF
废水回注环境中套管钢腐蚀行为实验研究
10
作者 冯永存 汪衍刚 +1 位作者 朱涛 段吉彬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2,共5页
研究开展了N80、L80-3Cr、L80-13Cr三种油田常用套管钢在废水回注环境中的腐蚀实验。发现N80套管钢呈现非均匀腐蚀,存在严重点蚀,L80-3Cr套管钢呈现均匀腐蚀,L80-13Cr套管钢腐蚀极其轻微,N80、L80-3Cr、L80-13Cr套管钢的均匀腐蚀速率分... 研究开展了N80、L80-3Cr、L80-13Cr三种油田常用套管钢在废水回注环境中的腐蚀实验。发现N80套管钢呈现非均匀腐蚀,存在严重点蚀,L80-3Cr套管钢呈现均匀腐蚀,L80-13Cr套管钢腐蚀极其轻微,N80、L80-3Cr、L80-13Cr套管钢的均匀腐蚀速率分别为0.5800,0.0320,0.0017 mm/y,N80套管钢点蚀速率为2.0100 mm/y,N80套管不适用于废水回注环境,L80-3Cr与L80-13Cr套管均满足废水环境中的防腐要求,但由于L80-13Cr套管成本较高,在满足防腐要求前提下建议现场采用L80-3Cr套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回注 套管钢 腐蚀行为 腐蚀速率
下载PDF
海洋大气环境下ER8高速车轮材料的初期腐蚀行为
11
作者 何成刚 刘海乔 +4 位作者 俞茹昕 王欣纪 刘吉华 黄光润 宋智博 《材料热处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为了解高速车轮材料在服役中的大气腐蚀机理,采用中性盐雾试验模拟海洋大气环境研究了ER8车轮的初期腐蚀行为,采用便携式显微镜,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化学测试等表征了中性盐雾试验后ER8车轮的腐蚀产物形貌、腐蚀速率及... 为了解高速车轮材料在服役中的大气腐蚀机理,采用中性盐雾试验模拟海洋大气环境研究了ER8车轮的初期腐蚀行为,采用便携式显微镜,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化学测试等表征了中性盐雾试验后ER8车轮的腐蚀产物形貌、腐蚀速率及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ER8车轮试样在24~48 h腐蚀前期以均匀腐蚀为主,48 h后的腐蚀中后期以点蚀为主。通过质量损失测试可知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ER8车轮的平均腐蚀速率呈持续增加的趋势,但在144 h后趋于稳定。试样表面腐蚀产物以γ-FeOOH、α-FeOOH和Fe_(3)O_(4)为主,144 h前腐蚀产物对基体不具备保护作用,而144 h后腐蚀产物层结构逐渐稳定保护作用得到提升。电化学阻抗谱(EIS)与极化曲线(Tafel)的测量结果表明ER8车轮在中性盐雾环境下耐腐蚀性能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与上述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车轮 盐雾试验 腐蚀行为 腐蚀产物 电化学
原文传递
LaFe_(11.832-x)Ni_(x)Si_(1.4)合金磁热效应、腐蚀行为及防腐蚀研究
12
作者 王仁浩 傅斌 +2 位作者 韩洁 王佳琪 胡洁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124,共11页
为解决La(Fe,Si)_(13)磁制冷材料在换热介质中的腐蚀问题,尝试用Ni元素部分替代Fe元素,并对替代前后LaFe_(11.832-x)Ni_(x)Si_(1.4)(x=0,0.1,0.2,0.3,质量分数,下同)合金的磁热性能及不同介质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为解决La(Fe,Si)_(13)磁制冷材料在换热介质中的腐蚀问题,尝试用Ni元素部分替代Fe元素,并对替代前后LaFe_(11.832-x)Ni_(x)Si_(1.4)(x=0,0.1,0.2,0.3,质量分数,下同)合金的磁热性能及不同介质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当Ni含量小于0.2时,LaFe_(11.832-x)Ni_(x)Si_(1.4)可保持良好的磁热性能,其2 T磁场下磁熵变可达15.31 J/(kg·K)(x=0.1),14.00 J/(kg·K)(x=0.2),相对磁制冷能力分别为151.6,156.8 J/kg,且磁滞损耗明显降低。在去离子水中,LaFe_(11.832-x)Ni_(x)Si_(1.4)合金的腐蚀电流Icorr随Ni含量的增加由2.6159μA/cm^(2)降低至2.0863μA/cm^(2)。而复配缓蚀剂4 g/L BTA+1 g/L Na_(2)MoO_(4)·2H_(2)O中LaFe_(11.832-x)Ni_(x)Si_(1.4)合金最大缓蚀效率为77.06%,表现出较好的缓蚀效果。LaFe_(11.832-x)Ni_(x)Si_(1.4)(x≤0.2)合金配合4 g/L BTA+1 g/L Na_(2)MoO_(4)·2H_(2)O复配缓蚀剂可作为实用化的磁制冷机工质与介质的备选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Fe Si)_(13)合金 磁热效应 腐蚀行为 缓蚀剂
下载PDF
钨基高比重合金的腐蚀行为及防护研究
13
作者 王爱军 蔡道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4期005-008,共4页
钨基高比重合金,以其高密度、高强度、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核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这些合金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如高温高压、腐蚀性介质等,仍然可能遭受严重的腐蚀,从而影响其性能和安全性。本... 钨基高比重合金,以其高密度、高强度、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核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这些合金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如高温高压、腐蚀性介质等,仍然可能遭受严重的腐蚀,从而影响其性能和安全性。本文综述了钨基高比重合金的腐蚀行为,包括常见的腐蚀类型、腐蚀机制和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有效的防护措施。通过实验研究,本文揭示了钨基高比重合金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规律,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护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本文还展望了未来钨基高比重合金腐蚀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强调了新材料研发、腐蚀机理深入研究和智能化防护技术的重要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钨基高比重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基高比重合金 腐蚀行为 腐蚀机制 腐蚀性能
下载PDF
铝合金腐蚀行为的电化学阻抗谱检测技术研究
14
作者 徐红胜 《冶金与材料》 2025年第3期100-102,共3页
随着铝合金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其腐蚀行为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深入探讨铝合金腐蚀行为的检测技术。通过样品准备、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及等效电路拟合等实验方法,全面评估不同成分铝合金在不同腐蚀阶... 随着铝合金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其腐蚀行为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深入探讨铝合金腐蚀行为的检测技术。通过样品准备、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及等效电路拟合等实验方法,全面评估不同成分铝合金在不同腐蚀阶段的电化学特性。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展示EIS技术在铝合金腐蚀行为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并提出腐蚀行为EIS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EIS技术能有效表征铝合金的腐蚀过程,为铝合金的防腐设计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腐蚀行为 电化学阻抗谱(EIS) 等效电路拟合 腐蚀检测
下载PDF
304L不锈钢在胺法CO_(2)捕集体系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15
作者 樊学华 王永庆 +4 位作者 李向阳 唐德志 房昆 孙冲 孙建波 《油气与新能源》 2025年第2期39-46,共8页
为深入研究304L不锈钢的腐蚀行为,探究其在胺法CO_(2)捕集体系中的应用前景,利用长周期浸泡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测试方法(动电位循环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结合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手段,分析了304L不锈钢在胺法CO_(2)捕集体... 为深入研究304L不锈钢的腐蚀行为,探究其在胺法CO_(2)捕集体系中的应用前景,利用长周期浸泡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测试方法(动电位循环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结合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手段,分析了304L不锈钢在胺法CO_(2)捕集体系下的腐蚀速率、电化学行为及耐蚀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304L不锈钢在胺法CO_(2)捕集体系中随温度升高腐蚀电位降低,维钝电流密度增大,过钝化电位降低,耐蚀性下降;高Cl^(-)浓度易诱发点蚀,但CO_(2)的引入使钝化膜保护性更好;304L不锈钢在胺法CO_(2)捕集体系中的腐蚀速率较低,这与其形成以致密的Cr_(2)O_(3)为主要成分的钝化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L不锈钢 胺法CO_(2)捕集 电化学 腐蚀行为
下载PDF
时效处理对2195 Al-Li合金挤压型材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辉 王志文 +1 位作者 付绒 黄元春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55-768,共14页
对2195铝锂合金分别进行欠时效(UA)、峰时效(PA)、双级时效(DA)和回归再时效(RRA)处理,观察并讨论其显微组织、晶间腐蚀(IGC)、剥落腐蚀(EXCO)和应力腐蚀开裂(SCC)行为。结果表明,合金经不同时效处理后,其IGC和EXCO耐蚀性顺序为:RRA>... 对2195铝锂合金分别进行欠时效(UA)、峰时效(PA)、双级时效(DA)和回归再时效(RRA)处理,观察并讨论其显微组织、晶间腐蚀(IGC)、剥落腐蚀(EXCO)和应力腐蚀开裂(SCC)行为。结果表明,合金经不同时效处理后,其IGC和EXCO耐蚀性顺序为:RRA>UA>DA>PA。PA和UA态的低耐蚀性主要是T_(1)相在晶界处连续析出形成连续的腐蚀通道引起的,而粗大不连续析出的T_(1)相以及较宽的无析出带导致的腐蚀通道中断是RRA态具有最佳耐蚀性的原因。RRA态合金表现出最好的抗应力腐蚀性能,抗应力腐蚀顺序为:RRA>DA>UA>PA。晶间T_(1)相的不连续析出促进了腐蚀裂纹穿过晶界进行扩展,从而提高了2195铝锂合金的抗应力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 显微组织演变 腐蚀行为 腐蚀机理
下载PDF
轧制压下量对WE43镁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17
作者 蔡勇 陈翌鹏 +3 位作者 闫宏 单智伟 毛耀宗 陈荣石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829-1842,共14页
在500℃下制备压下量分别为0、25%、45%和80%的轧制WE43镁合金,并研究其在3.5 wt.%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采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对轧制WE43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变过程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轧... 在500℃下制备压下量分别为0、25%、45%和80%的轧制WE43镁合金,并研究其在3.5 wt.%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采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对轧制WE43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变过程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轧制压下量增加,合金的基面织构逐渐增强,晶粒尺寸逐渐减小。此外,仅压下量为45%的合金中存在弥散分布的动态析出相。浸泡实验和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轧制WE43合金的耐蚀性由高到底的顺序为压下量45%>压下量80%>压下量25%>压下量0。压下量45%的合金具有最好的耐蚀性,主要原因是基体中大量弥散分布的析出相能促使致密腐蚀产物膜的形成。压下量为80%合金的腐蚀速率增加是析出相回溶至基体所致。析出相是轧制WE43合金腐蚀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晶粒尺寸、基面织构和形变孪晶是次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镁合金 轧制压下量 析出相 织构 晶粒尺寸 腐蚀行为
下载PDF
TC4表面TiN/Ti涂层的热腐蚀行为研究及第一性原理计算
18
作者 孙志平 郭红星 +3 位作者 唐昌伟 何光宇 李玉琴 陈永刚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6-166,共11页
目的综合评估涂层性能、延长压气机叶片的使用寿命,进行TiN/Ti涂层及冲蚀后TiN/Ti涂层的热腐蚀行为机制研究。方法进行了完整TiN/Ti涂层及冲蚀后TiN/Ti涂层300℃/120h的热腐蚀实验,腐蚀介质为95%(质量分数)Na_(2)SO_(4)+5%(质量分数)NaC... 目的综合评估涂层性能、延长压气机叶片的使用寿命,进行TiN/Ti涂层及冲蚀后TiN/Ti涂层的热腐蚀行为机制研究。方法进行了完整TiN/Ti涂层及冲蚀后TiN/Ti涂层300℃/120h的热腐蚀实验,腐蚀介质为95%(质量分数)Na_(2)SO_(4)+5%(质量分数)NaCl。冲蚀实验采用形状不规则的SiO_(2)颗粒,冲蚀角为45°,冲蚀速度为130 m/s,供砂速率为6.4 g/min。建立了完整TiN涂层、表面具有孔洞的TiN涂层及表面具有Ti液滴的TiN涂层3种第一性原理腐蚀计算模型。结果TiN/Ti涂层热腐蚀后,液滴处发生氧化并且变得疏松;样品切割边缘产生腐蚀锈迹,最终出现鼓包和裂纹;冲蚀后,涂层表面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相较于未冲蚀区域,冲蚀坑周围更容易出现腐蚀。在热腐蚀过程中,SO_(4)^(2-)中的O和完整TiN涂层中的Ti以及液滴中的Ti电子云团接触,存在电荷转移及成键倾向,具体为Ti失电子、O得电子,腐蚀主要发生在SO_(4)^(2-)中的O与Ti之间。结论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与热腐蚀的实验结果相一致,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可以从微观上反映液滴和孔洞等缺陷对涂层热腐蚀行为的影响,能够为分析涂层的热腐蚀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钛涂层 腐蚀行为 冲蚀 第一性原理 电荷转移
下载PDF
装备典型材料循环盐雾加速腐蚀行为与机理研究
19
作者 赵朋飞 郭文营 +2 位作者 文磊 吴俊升 魏小琴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7期9-18,共10页
目的研究装备典型材料在循环盐雾试验条件下的加速腐蚀行为与机理,建立快速分析和表征碳钢腐蚀性能的试验方法。方法通过实施模拟海洋大气环境腐蚀效应及作用特点的循环盐雾加速腐蚀试验,采用SEM、XRD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表征和分析样... 目的研究装备典型材料在循环盐雾试验条件下的加速腐蚀行为与机理,建立快速分析和表征碳钢腐蚀性能的试验方法。方法通过实施模拟海洋大气环境腐蚀效应及作用特点的循环盐雾加速腐蚀试验,采用SEM、XRD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表征和分析样品腐蚀质量损失、腐蚀形貌、腐蚀产物成分、腐蚀电压、腐蚀电流密度及阻抗等腐蚀性能随暴露时间的变化规律,归纳碳钢的加速腐蚀行为和电化学机理。结果碳钢样品腐蚀质量损失动力学符合幂函数规律,腐蚀速率整体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腐蚀产物为疏松外层与相对致密内层组成的准双层结构,整体呈现从疏松剥落到逐渐增厚致密的变化过程,成分以铁的氧化物和羟基氧化物为主。极化曲线拟合的腐蚀电流密度呈现先波动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腐蚀电位则围绕中枢值上下波动。电化学阻抗谱由2个容抗弧组成,后期容抗弧中低频区的直线表示出Warburg阻抗的典型特征。结论循环盐雾加速腐蚀试验能够较为全面地描述碳钢材料的加速腐蚀行为与机理,为进一步研究装备典型材料室内外腐蚀试验相关性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盐雾试验 碳钢 腐蚀质量损失 腐蚀形貌 电化学测试 腐蚀行为与机理
下载PDF
选区激光熔化Ti-6Al-4V合金在模拟乏燃料后处理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政 张连民 +3 位作者 任德春 马爱利 吉海宾 郑玉贵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167-2180,共14页
研究选区激光熔化(SLM)制备的Ti-6Al-4V合金在乏燃料后处理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借助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SLMTi-6Al-4V合金的显微组织及耐蚀性。结果表明,相较于铸造合金,SLM ... 研究选区激光熔化(SLM)制备的Ti-6Al-4V合金在乏燃料后处理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借助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SLMTi-6Al-4V合金的显微组织及耐蚀性。结果表明,相较于铸造合金,SLM Ti-6Al-4V合金在含氧化性离子的6 mol/L热硝酸溶液中的耐腐蚀性更好。进一步分析表明,SLMTi-6Al-4V合金具有α'+β的微观结构,β-Ti相含量较高且分布均匀,同时其晶粒尺寸较小、晶界密度较高,这种微观结构可提高其在含氧化性离子的硝酸中的钝化能力以及耐腐蚀性。SLM Ti-6Al-4V合金有望在乏燃料后处理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后处理 选区激光熔化 TI-6AL-4V合金 腐蚀行为 钝化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