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腓骨近端骨折对伸直状态下膝关节应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汪嘉琪 唐江安 +7 位作者 黄国华 孔德策 赵一丁 龚璐璐 潘红元 孔德伟 刘粤 杨铁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757-4762,共6页
背景:传统观点认为绝大多数的腓骨近端骨折是不需要固定的,他人和此次研究提示,近端腓骨结构对于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其作用机制值得研究。目的:探讨腓骨近端骨折对于伸直状态膝关节各结构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运用... 背景:传统观点认为绝大多数的腓骨近端骨折是不需要固定的,他人和此次研究提示,近端腓骨结构对于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其作用机制值得研究。目的:探讨腓骨近端骨折对于伸直状态膝关节各结构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运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仿真生物力学试验。选用1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膝关节MRI和CT影像数据资料建立伸直状态下的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并模拟4种近端腓骨形态:模型A为完整模型,模型B为腓骨头下以远1 cm骨折模型,模型C为腓骨近端最顶端向远端1 cm的尖端缺损骨折模型,模型D为腓骨近端最顶端向远端2 cm的骨缺损模型。在股骨干上施加纵向集中载荷1500 N,对比分析膝关节伸直状态下,4种工况下膝关节各个结构最大等效应力、最大第一主应力的分布以及改变趋势。结果与结论:①模型A胫骨软骨、半月板外侧室最大等效应力大于内侧;胫骨平台、半月板内侧室最大第一主应力大于外侧;股骨软骨内侧髁最大等效应力大于外侧髁,股骨软骨内侧髁最大第一主应力大于内侧髁;②相较于模型A,模型C的软骨、半月板的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第一主应力大小以及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异;③相较于模型A,模型B的最大等效应力上升幅度依次为内侧胫骨软骨(14.9%),股骨软骨内侧髁(13.6%),内侧半月板(6.6%);最大第一主应力上升幅度依次为内侧半月板(11.06%),内侧胫骨软骨(8.65%),股骨软骨内侧髁(7.46%);韧带的最大等效应力上升幅度依次为:腘弓状韧带(33.2%)>前交叉韧带(21.3%)>腓侧副韧带(17%)>后交叉韧带(14.3%)>前外侧副韧带(13.2%)>内侧副韧带(10.1%);④相较于模型A,模型D的最大等效应力上升趋势依次为内侧胫骨软骨(19.5%),股骨软骨内侧髁(17.9%),内侧半月板(9.9%);最大第一主应力依次为内侧半月板(14.04%),内侧胫骨软骨(13.03%),股骨软骨内侧髁(11.37%);韧带最大等效应力上升趋势依次为:前交叉韧带(25.2%)>后交叉韧带(18.9%)>内侧副韧带(18.5%)>前外侧副韧带(12.7%);⑤提示在膝关节伸直情况下,腓骨头下1 cm骨折和2 cm腓骨尖端骨缺损对内侧室软骨、前交叉韧带以及后外侧韧带复合体结构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近端骨折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半月板 关节软骨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腓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王国胜 高健 +1 位作者 尕蓉莉 续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5期178-179,共2页
目前临床针对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较多,然而关于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腓骨近端骨折的研究则少有报道。本研究探讨40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腓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 目前临床针对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较多,然而关于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腓骨近端骨折的研究则少有报道。本研究探讨40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腓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腓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41.24±1.10)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腓骨近端骨折 骨折复位 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扇型头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近端骨折
3
作者 查涛 刘登生 戴涟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76-76,78,共2页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腓骨近端骨折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腓骨近端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汪学子 徐春归 +1 位作者 曹其亮 荆珏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18期5-11,共7页
目的:调查研究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近端骨折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28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的侧别、是否有糖尿病以及胫骨平台四柱的骨折分型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 目的:调查研究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近端骨折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28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的侧别、是否有糖尿病以及胫骨平台四柱的骨折分型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28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合并腓骨近端骨折的患者123例(女60例,男63例),发生率为42.7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前外侧柱、前外+前内侧柱、后外+后内侧柱、前外+后外侧柱以及前外+前内+后外+后内侧柱骨折与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腓骨近端骨折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胫骨平台骨折同时伴有腓骨近端骨折的风险也增加,胫骨平台四柱的完整性与腓骨近端骨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腓骨近端骨折 四柱分类法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数字骨科技术辅助MIPPO在治疗胫腓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姬文晨 蒋婉婷 +2 位作者 李嘉 马兴 李萌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辅助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MIPPO)在治疗胫腓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32例胫腓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依次分入数字骨科技术辅助MIPPO组和单纯MIPPO组,每组16例。数字骨科技术辅助MIPPO组采...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辅助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MIPPO)在治疗胫腓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32例胫腓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依次分入数字骨科技术辅助MIPPO组和单纯MIPPO组,每组16例。数字骨科技术辅助MIPPO组采用Minmics软件进行术前模拟复位固定,确定手术方案,单纯MIPPO组根据影像学资料确定手术方案。比较两组之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伤口甲级愈合率、骨折功能复位优良率、Johner-Wruhs优良率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数字骨科技术辅助MIPPO组和单纯MIPPO组相比,在切口长度[(12.0±1.21)cm vs(13.1±1.41)cm],伤口甲级愈合率(100%vs 100%),Johner-Wruhs优良率(93.8%vs 87.5%),骨折愈合时间[(3.1±0.2)月vs(3.3±0.7)月]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出血量[(50.21±3.1)ml vs(78.2±2.7)ml],手术时间[(46.2±2.1)min vs(67.2±2.1)min],透视次数[(6.2±3.41)次vs(10.2±2.1)次],住院时间[(8.2±1.9)d vs(11.2±2.1)d],骨折功能复位优良率(93.8%vs 75.0%)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骨科技术辅助MIPPO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最佳手术方案,达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透视次数,提高骨折功能复位率的目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技术 MIPPO 腓骨粉碎性骨折
下载PDF
胫腓骨骨近端爆裂骨折18例报告
6
作者 卢魁 禹志宏 张功礼 《中医正骨》 2000年第4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腓骨爆裂骨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胫腓骨近端爆裂骨折18例报道
7
作者 李强 《中国现代医生》 2007年第08S期34-34,30,共2页
目的探讨胫腓骨近端爆裂骨折的治疗。方法胫腓骨近端爆裂骨折18例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均采用内固定术。结果随访6个月~4年,均获临床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周。3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浅层感染,换药后愈合。结论胫腓骨... 目的探讨胫腓骨近端爆裂骨折的治疗。方法胫腓骨近端爆裂骨折18例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均采用内固定术。结果随访6个月~4年,均获临床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周。3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浅层感染,换药后愈合。结论胫腓骨近端爆裂骨折采用内固定术治疗获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爆裂骨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Maisonneuve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5
8
作者 叶秀章 施继飞 +3 位作者 敖荣广 丁惠锋 周成欢 禹宝庆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6期506-509,共4页
背景:Maisonneuve骨折临床上十分少见,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踝关节不稳定。目的:探讨Maisonneuve骨折的损伤机制、诊断、治疗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手术治疗Maisonneuve骨折19例,男15例,女4例;年... 背景:Maisonneuve骨折临床上十分少见,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踝关节不稳定。目的:探讨Maisonneuve骨折的损伤机制、诊断、治疗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手术治疗Maisonneuve骨折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30-68岁,平均42.2岁。骨折均为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其中Ⅱ度损伤5例,Ⅲ度损伤6例,Ⅳ度损伤8例。手术均采用2枚皮质骨位置螺钉,三层皮质平行踝关节面固定下胫腓联合韧带。随访时采用AOFAS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65个月,平均50个月,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平均94.7分(75-97分),其中优15例,良4例。结论:Maisonneuve骨折是一种严重的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由于其骨折的特殊性,易致误诊及漏诊。手术治疗可恢复下胫腓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以及踝穴的匹配,对预后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分离 腓骨近端骨折 皮质骨位置钉
下载PDF
胫骨下1/3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剑 孙新立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292-293,共2页
胫骨中下1/3段合并同侧后踝骨折因发生率低及后踝无明显移位极易被漏诊[1,2],文献报道X线片的漏诊率高达67.9%-91.2%[3]。如果治疗不当,后踝移位可导致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我院自2008-2012年收治胫骨下1/3螺旋骨折29例,其中合并后踝骨... 胫骨中下1/3段合并同侧后踝骨折因发生率低及后踝无明显移位极易被漏诊[1,2],文献报道X线片的漏诊率高达67.9%-91.2%[3]。如果治疗不当,后踝移位可导致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我院自2008-2012年收治胫骨下1/3螺旋骨折29例,其中合并后踝骨折9例(显性骨折4例、隐匿性骨折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螺旋骨折 创伤性关节炎 胫骨远关节面 漏诊率 腓骨近端骨折 髓内钉固定 隐匿性骨折 腓骨 内固定
原文传递
Maisonneuve骨折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硕 张宇 +2 位作者 孙正涛 陈斌 孙海钰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4期459-462,共4页
Maisonneuve骨折(Maisonneuve fractures of the fibula,MFF)是以腓骨近端1/3骨折、下胫腓联合撕裂及踝关节内侧结构损伤为主要特点的踝关节的特殊类型损伤。以往认为MFF损伤的机制属于经典的踝关节骨折旋前-外旋型,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并... Maisonneuve骨折(Maisonneuve fractures of the fibula,MFF)是以腓骨近端1/3骨折、下胫腓联合撕裂及踝关节内侧结构损伤为主要特点的踝关节的特殊类型损伤。以往认为MFF损伤的机制属于经典的踝关节骨折旋前-外旋型,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并非全部如此。MFF发病率在以往文献报道中较低,其损伤机制和损伤特点决定了MFF的不稳定性。MFF从发病率、损伤机制、诊疗手段等各方面得到了研究,其损伤特点、诊治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尚有一些争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MFF发生机制、治疗等各方面新的观点,更新了以往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该文就MFF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SONNEUVE骨折 腓骨近端骨折 韧带修复
下载PDF
由1枚下胫腓联合螺钉在Maisonneuve骨折治疗中失效引发的思考
11
作者 吴治森 黄树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0214-0217,共4页
通过1枚下胫腓联合螺钉在Maisonneuve骨折治疗中失效而想到两枚螺钉固定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06月本科室收治的Maisonneuve骨折患者11例,均为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IV度损伤,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下... 通过1枚下胫腓联合螺钉在Maisonneuve骨折治疗中失效而想到两枚螺钉固定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06月本科室收治的Maisonneuve骨折患者11例,均为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IV度损伤,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下胫腓联合均采用2枚皮质骨螺钉固定。结果:11例患者分别在1.5h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正常出院,无术口感染等并发症,出院后门诊随访,术后第1、2个月时门诊复查拍摄踝关节正侧位以了解内固定在位情况,其中有1例在术后第2个月拍摄X线时发现有1枚下胫腓联合螺钉松动退出,其他10例螺钉均固定在位,所有患者术后2个月给予拆除两枚下胫腓联合螺钉,拆除后检查踝关节稳定性良好。结论:两枚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在Maisonneuve骨折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避免其中1枚螺钉失效而导致下胫腓联合失稳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 Maisonneuve骨折 Lauge-Hansen 腓骨近端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