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内技术治疗下尿路结石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学朝 吴志亮 +2 位作者 韦金袁 章道恒 关志忱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66-66,共1页
目的 :总结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下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2例下尿路结石腔内技术的治疗。结果 :10 2例下尿路结石腔内技术治疗。其中 1例不成功 ,改为开放性手术 ,成功率为 98%。结论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下尿路结石... 目的 :总结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下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2例下尿路结石腔内技术的治疗。结果 :10 2例下尿路结石腔内技术治疗。其中 1例不成功 ,改为开放性手术 ,成功率为 98%。结论 :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下尿路结石疗效满意 ,比较传统开放手术时间短 ,痛苦少 ,术后恢复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技术 尿路结石
下载PDF
腔内技术与主股动脉转流治疗TASCCD型主髂动脉病变的远期通畅率结果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燎 吴庆华 +9 位作者 陈忠 唐小斌 寇镭 吴章敏 刘晖 王盛 杨耀国 贾云峰 张征 何楠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对比腔内技术与主股动脉转流治疗泛大西洋协作组(TASC)C D级主髂动脉病变的长期通畅率结果,为此类患者的手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贞医院血管外科,2005年至2008年间,行腔内技术与主股动脉转流治疗TASC C D型主髂动... 目的:分析对比腔内技术与主股动脉转流治疗泛大西洋协作组(TASC)C D级主髂动脉病变的长期通畅率结果,为此类患者的手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贞医院血管外科,2005年至2008年间,行腔内技术与主股动脉转流治疗TASC C D型主髂动脉病变77例(腔内治疗组35例,主股转流组42例),分析围手术期及远期预后,平均随访时间(59.7±18.7)个月。结果:腔内组5年一期通畅率68.8%,二期通畅率78.1%,总体生存率93.8%,总体保肢率90.6%;主股转流组5年一期通畅率92.1%,二期通畅率94.7%,总体生存率94.7%,总体保肢率97.3%。结论:腔内技术和主-股动脉转流治疗TASC C D型主髂动脉病变均可取得良好的远期疗效,但主-股动脉转流的远期通畅率更好。在无明显手术禁忌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血管转流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病变 TASC分级 腔内技术 主股动脉转流
下载PDF
双股动脉入路腔内技术治疗复杂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俊超 王兵 +3 位作者 吴斐 丁语 李攀峰 李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双股动脉入路腔内技术治疗复杂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6例复杂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采用双股动脉入路腔内技术治疗,术后随访(12±2.3)个月,观察并记录围手术期结果及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26例患者... 目的观察双股动脉入路腔内技术治疗复杂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6例复杂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采用双股动脉入路腔内技术治疗,术后随访(12±2.3)个月,观察并记录围手术期结果及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共30处闭塞病变,术后29处病变顺利开通,手术成功率为96.15%。术后踝肱指数(ABI)从0.44±0.11升至0.89±0.21(P<0.01),临床成功率为93.1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6、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6.67%、93.33%。结论双股动脉入路腔内技术治疗复杂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中短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 双股动脉入路 腔内技术
下载PDF
腔内技术在主动脉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景在平 冯翔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腔内技术 主动脉外科 应用
下载PDF
腔内技术处理膀胱全切术后输尿管肠吻合口梗阻 被引量:4
5
作者 何朝辉 曾国华 +5 位作者 陈文忠 吴文起 钟文 袁坚 单炽昌 李逊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49-251,255,共4页
目的报道腔内技术处理膀胱全切术后输尿管肠吻合口梗阻的经验。方法 2001年6月至2008年5月对11例膀胱全切术后14侧输尿管肠吻合口梗阻采用腔内技术处理,顺行置入导丝通过梗阻后结合气囊扩张或内切开,并留置双J管6~8周。术后定期随诊,行... 目的报道腔内技术处理膀胱全切术后输尿管肠吻合口梗阻的经验。方法 2001年6月至2008年5月对11例膀胱全切术后14侧输尿管肠吻合口梗阻采用腔内技术处理,顺行置入导丝通过梗阻后结合气囊扩张或内切开,并留置双J管6~8周。术后定期随诊,行B超、肾图和肾功能的检查。结果所有患侧输尿管均顺行成功将导丝通过梗阻段,3侧输尿管行气囊扩张,9侧输尿管行内切开,2侧输尿管怀疑肿瘤复发而直接置管。术后平均随访36.0(3~108)月,6侧输尿管拔除内支架管后引流通畅,肾图示尿路无明显梗阻。6侧输尿管在拔除内支架管后梗阻复发,分别采用永久肾造瘘(1侧)、输尿管换管(2侧)和开放手术处理(3侧)。术中术后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技术处理输尿管肠吻合口梗阻简单安全,创伤小,可作为膀胱全切术后输尿管肠膀胱吻合口梗阻的首选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全切 输尿管肠吻合口梗阻 腔内技术
下载PDF
血管腔内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建立及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靳政玺 陈强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12期850-853,共4页
血管通路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接受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的必备条件,包括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in catheter,CVC)等,其... 血管通路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接受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的必备条件,包括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in catheter,CVC)等,其中AVF是首选方式[1]。传统AVF的建立采用外科手术,目前已有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技术建立AVF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患者 血管腔内技术 并发症治疗 终末期肾衰竭 血管通路 经皮穿刺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腔内技术治疗UPJ和输尿管狭窄或闭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林靖波 冯志刚 +2 位作者 杨安平 尹杰 麦能斌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4期538-539,共2页
目的探讨腔内技术治疗输尿管肾盂连接部(UPJ)和输尿管狭窄或闭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8例UPJ和输尿管狭窄或闭锁病例,通过术前定位、腔内手术、术后评估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通过腔内技术处理,UPJ和输尿管复通率达到91.4%。结论腔内技... 目的探讨腔内技术治疗输尿管肾盂连接部(UPJ)和输尿管狭窄或闭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8例UPJ和输尿管狭窄或闭锁病例,通过术前定位、腔内手术、术后评估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通过腔内技术处理,UPJ和输尿管复通率达到91.4%。结论腔内技术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等优点,但疗效也和狭窄段长度、腔内外因素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技术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 输尿管 狭窄或闭锁
下载PDF
腔内技术治疗合并息肉的输尿管结石(附35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永伟 宋明山 +4 位作者 刘义东 马潞林 聂卫星 梅如冰 陈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 探讨腔内技术治疗并发息肉的输尿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应用电灼棒、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35例合并息肉的输尿管结石。 结果 全部息肉烧灼成功 ,碎石成功率 88 6 % ( 31/ 35 ) ,2例上段结石进入肾盂 ,置双J管后行ESWL后成... 目的 探讨腔内技术治疗并发息肉的输尿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应用电灼棒、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35例合并息肉的输尿管结石。 结果 全部息肉烧灼成功 ,碎石成功率 88 6 % ( 31/ 35 ) ,2例上段结石进入肾盂 ,置双J管后行ESWL后成功。 结论 应用电灼棒先处理息肉后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是治疗合并息肉的输尿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技术 治疗 息肉 输尿管结石
下载PDF
腔内技术诊治输尿管继发息肉28例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毛登久 杨松林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74-75,共2页
许多学者认为输尿管息肉与慢性感染、梗阻、创伤、激素紊乱、发育不良等有关,称缺乏感染和炎症改变的息肉为原发息肉,结石并息肉时为继发息肉[1]。我们自1995年9月~1997年3月应用腔内技术诊治输尿管结石100例,其中... 许多学者认为输尿管息肉与慢性感染、梗阻、创伤、激素紊乱、发育不良等有关,称缺乏感染和炎症改变的息肉为原发息肉,结石并息肉时为继发息肉[1]。我们自1995年9月~1997年3月应用腔内技术诊治输尿管结石100例,其中28例继发息肉经治疗效果满意,现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肿瘤 息肉 腔内技术 继发性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腔内技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健云 吴晓波 向克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13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腔内技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益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果前列腺增生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 目的探讨腔内技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益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果前列腺增生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及残尿量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经临床疗效评价,总有效率高达97.5%。结论腔内技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技术 前列腺增生 膀胱结石
下载PDF
腔内技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67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段效明 袁超英 +1 位作者 袁杰 肖华平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37-37,40,共2页
关键词 腔内技术 膀胱灌注 腺性膀胱炎
下载PDF
完全腔内技术重建主动脉弓:目前的方法与结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伟 葛阳阳 刘杰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5-7,共3页
主动脉弓部腔内修复技术因弓上分支动脉,即左锁骨下动脉(LSA)、左颈总动脉(LCCA)和无名动脉(IA)的破坏可能造成致命、致残等并发症,因此一直是临床上的技术难点。但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完全腔内重建主动脉弓的技术开始成为可能。目前,&#... 主动脉弓部腔内修复技术因弓上分支动脉,即左锁骨下动脉(LSA)、左颈总动脉(LCCA)和无名动脉(IA)的破坏可能造成致命、致残等并发症,因此一直是临床上的技术难点。但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完全腔内重建主动脉弓的技术开始成为可能。目前,'完全腔内重建主动脉弓技术'包括'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和分支技术。本文对这3类技术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患者 烟囱 支架治疗 主动脉结 高耸建筑物 支架型血管 分支动脉 腔内技术 开窗技术 内漏
下载PDF
腔内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映江 李志坚 +2 位作者 袁润强 黎卫 王强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5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析腔内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48例输尿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腔内技术治疗,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 目的探析腔内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48例输尿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腔内技术治疗,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0.26±3.56)min,术中出血量为(18.68±2.59)ml,术后拔管时间为(3.54±1.26)d,术后住院时间为(6.95±1.87)d;48例患者中无死亡病例,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预后效果佳;治疗后48例患者的集合系统分离和输尿管直径分别为(12.84±3.65)mm和(6.03±1.24)mm,均明显小于治疗前的(23.54±8.51)mm和(7.51±2.16)mm(P<0.05)。结论在输尿管狭窄的临床治疗上,腔内技术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可优化手术治疗,术后患者预后较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技术 输尿管狭窄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腔内技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覃智标 雷华 《微创医学》 2013年第2期188-190,220,共4页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在60岁的老年男性中其发病率超过50%,而80岁时可高达83%…,是导致中老年男性排尿困难最常见的原因。当口服药物依然无法缓解排尿症状甚至出现急性尿潴留时,手术则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在60岁的老年男性中其发病率超过50%,而80岁时可高达83%…,是导致中老年男性排尿困难最常见的原因。当口服药物依然无法缓解排尿症状甚至出现急性尿潴留时,手术则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绝大多数为高龄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对开放手术的耐受性差,手术风险高。伴随科技的飞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腔内技术 综述
下载PDF
血管腔内技术治疗下肢中小动脉闭塞症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皓 张柏根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7年第5期369-371,共3页
血管腔内技术治疗大中动脉(主髂、髂股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同,而用以治疗腘动脉及远侧动脉,多数学者还是持谨慎态度。但是,近10年来,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多种新型导管的相继问世,血管腔内治疗的范围... 血管腔内技术治疗大中动脉(主髂、髂股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同,而用以治疗腘动脉及远侧动脉,多数学者还是持谨慎态度。但是,近10年来,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多种新型导管的相继问世,血管腔内治疗的范围已从大中血管向中小血管扩展。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腘远端及小腿主干动脉的腔内治疗,主要用于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下肢·血管腔内技术
下载PDF
应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深明 王斯文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4期251-254,共4页
主动脉夹层病变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TAAD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包括单纯人工血管置换术、Wheat术及Bentall术等,这些手术必须在深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等辅助下... 主动脉夹层病变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TAAD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包括单纯人工血管置换术、Wheat术及Bentall术等,这些手术必须在深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等辅助下进行,而且操作复杂,创伤较大,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1]。为此,临床上逐渐发展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即血管腔内治疗技术,主要包括杂交手术及完全血管腔内修复术[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血管腔内 支架植入术 支架治疗 人工血管置换术 治疗技术 腔内技术 分支型
下载PDF
血管腔内技术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世平 徐克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6年第1期70-72,F0003,共4页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PTA和支架置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外周血管疾病,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对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主要病因、病理、最新分型及其血管腔内技术在治疗该类疾病中的研究现状、进展及常见并发...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PTA和支架置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外周血管疾病,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对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主要病因、病理、最新分型及其血管腔内技术在治疗该类疾病中的研究现状、进展及常见并发症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闭塞 PTA 支架 血管腔内技术 下肢动脉
下载PDF
静脉曲张,腔内技术与旋切联合治疗值得推广——访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外科叶志东教授 被引量:1
18
作者 凌寒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4期2-4,共3页
前不久,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藉举办“颈动脉内膜切除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术、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之际,邀请了德国及美国的血管外科专家,就相关专题的热点问题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
关键词 中日友好医院 下肢静脉曲张 心血管外科 联合治疗 腔内技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 国家级继续教育
下载PDF
腔内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方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0期1417-1419,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行Ⅰ期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ercutaneous nephrostomy,PCN)后Ⅱ期手术,30例行Ⅰ期标准通道PCNL术,6例行经尿... 目的:探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行Ⅰ期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ercutaneous nephrostomy,PCN)后Ⅱ期手术,30例行Ⅰ期标准通道PCNL术,6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未出现感染性休克、肾动静脉瘘、大出血、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45例随访3个月~2年,40例患肾功能恢复或部分恢复,3例患肾萎缩。结论: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安全、有效,需根据临床情况(患者全身情况、感染严重程度、结石大小、梗阻部位及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 脓肾 腔内技术
下载PDF
腔内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附7例报告)
20
作者 石洪波 曹庆明 +3 位作者 余志运 张雪军 马新民 李丰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8期67-67,共1页
腔内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附7例报告)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441021)石洪波,曹庆明,余志运,张雪军,马新民,李丰亭1993年6月~1995年12月,本院分别采用经尿道气囊扩张术和经尿道输尿管镜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7... 腔内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附7例报告)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441021)石洪波,曹庆明,余志运,张雪军,马新民,李丰亭1993年6月~1995年12月,本院分别采用经尿道气囊扩张术和经尿道输尿管镜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7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狭窄 输尿管镜技术 腔内技术 气囊扩张术 狭窄段 输尿管下段狭窄 肾积水 经尿道 导丝 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