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6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1
作者 丁洁 李天润 +6 位作者 庄金满 栾景源 王昌明 刘启佳 赵世录 杨广鑫 赵彦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8-183,共6页
目的探讨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扩张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5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支架植入后再狭... 目的探讨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扩张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5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支架植入后再狭窄资料。覆膜支架9例,裸支架44例。均行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DCB扩张治疗。术后予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结果53例均下肢动脉再通成功。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DCB扩张治疗后造影,3例支架内残余血栓,留置溶栓导管溶栓,复查造影显示血流恢复;5例膝下动脉栓塞,其中胫腓干动脉开口处3例,经6F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吸栓后血流通畅,胫后动脉近段闭塞2例,经球囊扩张后血流通畅。3例残余狭窄>30%,置入补救性支架。术后未出现穿刺点相关并发症,无心脑血管意外或死亡。术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0.33±0.06,术后出院时0.84±0.07(t=-39.443,P<0.001)。53例均完成3个月随访,52例完成6个月随访,49例完成12个月随访。一期通畅率术后3个月100%(53/53),6个月92%(48/52),12个月84%(41/49)。2例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分别于术后9、10个月行DCB扩张。12个月免于临床驱动的靶血管再干预率为95.9%(47/49)。死亡4例(1例消化道出血,2例新冠肺炎,1例不详),踝关节以远截肢3例。结论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联合DCB治疗股腘动脉ISR安全有效,通畅率和再干预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血栓清除 Rotarex系统 药物涂层球囊 腘动脉
下载PDF
股腘动脉病变的血管腔内治疗最新进展
2
作者 祁光伟 白超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2136-2144,共9页
全世界有超过2亿人患有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s, PAD)或其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危重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 CLI)。尽管血管内治疗已成为大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于股腘动脉(Femoral-Popliteal, FP... 全世界有超过2亿人患有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s, PAD)或其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危重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 CLI)。尽管血管内治疗已成为大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于股腘动脉(Femoral-Popliteal, FP)疾病的最佳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当这些病变存在严重钙化、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total Occlusion, CTOs)或支架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时。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当前,许多新的材料正在积极研发中。其中包括新型的紫杉醇药物涂层支架和球囊,以及可吸收支架。这些创新材料的研发,为治疗各种类型的病变提供了新的选择。此外,血管内碎石术也被广泛应用于钙化病变的治疗,同时静脉滴注抗再狭窄药物也被用来减少再狭窄的发生率。另外,经皮股腘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新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疾病 腘动脉疾病 慢性完全闭塞 新兴疗法 外源递送 碎石术 药物支架 药物涂层球囊 经皮旁路移植术 可吸收支架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胡凯锋 高原 +1 位作者 李延 赵亮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8期1325-1329,共5页
目的探讨对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实施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拟实施手术治疗的96例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目的探讨对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实施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拟实施手术治疗的96例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64.1±6.7)岁,病变长度(14.3±4.1)cm,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方案治疗;对照组男33例、女15例,年龄(62.5±7.2)岁,病变长度(13.8±3.3)cm,采用常规普通球囊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靶血管腔最小直径(MLD)、远期管腔丢失(LLL)、一期通畅率、Rutherford分级、间歇性跛行距离、凝血功能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ABI测定值均高于手术前,研究组术后12个月ABI高于对照组[(0.86±0.11)比(0.7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的MLD大于对照组[(2.85±0.46)mm比(2.53±0.5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LLL值均低于对照组[(4.56±1.80)%比(5.71±1.92)%、(13.37±2.60)%比(19.68±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3、-9.48,均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Rutherford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较对照组延长[(13.41±0.31)s比(13.23±0.34)s、(16.92±0.88)s比(16.46±0.9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2.46,均P<0.05)。结论 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方案治疗较常规支架手术方案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维持血管持续畅通,缓解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腘动脉 支架 再狭窄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
下载PDF
收肌管阻滞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罗珂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61-64,共4页
目的 探析收肌管阻滞(ACB)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IPACK)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4月广西骨伤医院收治的90例行TK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 探析收肌管阻滞(ACB)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IPACK)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4月广西骨伤医院收治的90例行TK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给予ACB联合IPACK镇痛)、对照1组[30例,给予股神经阻滞(FNB)联合坐骨神经阻滞(SNB)镇痛]与对照2组(30例,给予ACB镇痛)。比较3组患者术后活动时间和膝关节功能恢复相关指标,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被动屈膝90°时间、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及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照1组均短于对照2组(均P<0.05)。3组患者术后第2天膝关节活动度均大于术后第1天,股四头肌肌力均强于术后第1天,每日行走距离均长于术后第1天(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2天膝关节活动度均大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日行走距离均长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照1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2组(均P<0.05)。3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2天股四头肌肌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恶心、呕吐和伤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FNB联合SNB或单用ACB比较,ACB联合IPACK用于TKA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更为确切,可实现膝关节早期自主功能锻炼,促进术后转归,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 股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临床获益分析
5
作者 罗珂 武斌 黄朝欣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肌力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7月至2023年3月于广西骨伤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需进行全膝关... 目的探讨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肌力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7月至2023年3月于广西骨伤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需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镇痛)与观察组(45例,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IPACK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术后1、2、3 d休息、活动时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及股四头肌肌力与膝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与术后1 d比较,术后2、3 d两组患者休息、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术后1、2 d休息时和1~3 d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与术后1 d比,术后2、3 d两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度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术后1、2、3 d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单独收肌管阻滞相比,IPACK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可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静息及运动疼痛程度,促进术后股四头肌肌力和膝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更有助于患者术后尽早进行康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收肌管阻滞 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 股四头肌肌力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Rotarex旋切导管在股腘动脉狭窄合并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庄金满 李天润 +4 位作者 李选 栾景源 王昌明 冯琦琛 韩金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Rotarex旋切导管在治疗股腘动脉狭窄合并血栓形成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治疗的32例股腘动脉狭窄合并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50~89岁,平均(7... 目的:探讨Rotarex旋切导管在治疗股腘动脉狭窄合并血栓形成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治疗的32例股腘动脉狭窄合并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50~89岁,平均(70.7±10.3)岁;急性病程者6例(≤2周),亚急性病程者17例(>2周且≤3个月),慢性病程者9例(>3个月);病变平均长度(23.4±13.7)cm,闭塞长度(19.9±13.3)cm;支架内闭塞者7例;病变位于股浅动脉者13例,腘动脉者8例,同时累及股浅及腘动脉者11例。所有患者均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行减容治疗,必要时结合大腔导管抽吸取栓。残余狭窄同期行腔内成形术,经济状况允许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必要时植入支架。术后肝素抗凝24 h,随后抗血小板治疗,定期彩色超声复查随访。结果:32例患者均血运重建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107.4±21.5)min。应用8F(1F≈0.33 mm)旋切导管27例,6F旋切导管5例;27例经旋切导管减容后即刻获得正向血流,5例结合大腔导管抽吸。所有患者均行动脉腔内成形术,8例应用DCB再次扩张,其中4例用于支架内再狭窄病变;12例患者植入支架。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中并发症1例,为远端动脉栓塞。该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6±1.5)d,出院时踝肱指数平均值为0.86±0.10,较术前(0.32±0.15)明显改善(t=-16.847,P<0.001),Rutherford分级亦较术前明显降低(Z=-4.518,P<0.001)。随访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因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发生靶血管急性闭塞,其中1例再次血运重建,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无截肢病例。7例患者随访期间超声提示靶病变再狭窄大于50%,其中1例为应用DCB患者,其余6例为未应用DCB患者,包括2例再次行腔内治疗。结论: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治疗股腘动脉狭窄合并血栓形成,能够有效清除血栓,暴露基础病变,减少支架的使用,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腘动脉 血栓形成 血栓切除术
下载PDF
腔内治疗TASC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合并重度肢体缺血的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鹏 李开心 +4 位作者 郑丽华 贺新奇 张峰 彭军路 张磊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对TASC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合并重度肢体缺血患者的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腔内治疗的60例(62条患肢)TASC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合并重度肢体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对TASC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合并重度肢体缺血患者的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腔内治疗的60例(62条患肢)TASC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合并重度肢体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手术结果、临床成功率、技术成功率、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以及术后12、24、36个月的免于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fCD-TLR)情况、总保肢情况。分析TASC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合并重度肢体缺血患者临床特征与fCD-TLR时间、保肢时间的关系。结果62条TASC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合并重度肢体缺血患肢的临床成功率和技术成功率均为98.4%(61/62)。治疗后,支架断裂率为4.8%(3/62),支架内再狭窄或闭塞率为30.6%(19/62)。术后12、24、36个月,62条患肢的fCD-TLR率分别为72.6%(45/62)、54.8%(34/62)、41.9%(26/62),总保肢率分别为77.4%(48/62)、71.0%(44/62)、62.9%(39/62)。有无终末期肾病、是否为复杂病变、靶血管病变长度、TASCⅡ分型均与TASC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合并重度肢体缺血患者的fCD-TLR时间有关(P﹤0.05)。有无糖尿病、有无终末期肾病、是否为复杂病变、TASCⅡ分型、是否为坏疽均与TASC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合并重度肢体缺血患者的保肢时间有关(P﹤0.05)。结论腔内治疗对TASC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合并重度肢体缺血患者的中期疗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治疗 腘动脉闭塞 重度肢体缺血 靶病变血运重建率 保肢率
下载PDF
腘动脉闭塞患者行开放手术重建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杨根欢 廖鹏志 +1 位作者 汪岩 贾玉龙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777-780,共4页
目的总结腘动脉闭塞患者行开放手术重建的策略和经验。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进行开放手术治疗的12例腘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病变情况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结果12例腘动脉闭塞患者... 目的总结腘动脉闭塞患者行开放手术重建的策略和经验。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进行开放手术治疗的12例腘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病变情况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结果12例腘动脉闭塞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进行腘动脉P1段内膜剥脱术的患者3例,应用大隐静脉进行重建的患者6例,应用人工血管进行重建的患者3例。手术时间为120~210 min,中位16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200 ml,中位100 ml。术后踝肱指数(ABI)为0.66~1.04,中位0.85。随访时间为3~51个月,中位13.5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发生人工血管桥闭塞,其余患者的桥血管或重建的腘动脉均通畅。结论腘动脉闭塞的病因多样,需根据不同的病变情况采取个体化的血管重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闭塞 腘动脉狭窄 开放手术 血管重建
下载PDF
机械血栓清除装置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导管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5年随访结果分析
9
作者 张杨 廖传军 +2 位作者 李谈 宋盛晗 张望德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520-524,539,共6页
目的评估机械血栓清除装置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导管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FP-ISR)的安全性及中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32例接受机械血栓清除装置联合DCB导管治疗的FP-ISR患者... 目的评估机械血栓清除装置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导管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FP-ISR)的安全性及中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32例接受机械血栓清除装置联合DCB导管治疗的FP-ISR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5年随访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患者的术后3、5年原发通畅率和免于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CD-TLR)率、手术治疗情况、不同Rutherford分级患者的治疗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截肢情况、死亡情况及步行障碍调查问卷(WIQ)评分。结果32例FP-ISR患者的技术成功率和治疗成功率均为100%(32/32),其中,26例患者完成了5年随访。术后5年的WIQ评分为(49.28±24.62)分,踝肱指数(ABI)为(0.77±0.12),分别高于术前的(30.45±21.14)分、(0.45±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原发通畅率为81.5%(22/27),免于CD-TLR率为85.2%(23/27)。术后5年,原发通畅率为76.9%(20/26),免于CD-TLR为80.8%(21/26)。结论机械血栓清除装置联合DCB导管治疗FP-ISR具有良好的中远期效果,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病变 支架内再狭窄 机械血栓清除装置 药物涂层球囊导管 安全性 疗效
下载PDF
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误诊分析
10
作者 石波 李志娟 +2 位作者 张雪原 李天天 庄百溪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5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12月曾误诊的4例PAES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例因下肢发凉及间歇性跛行就诊,经查体及相关医技检查,其中2例误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误诊... 目的探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12月曾误诊的4例PAES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例因下肢发凉及间歇性跛行就诊,经查体及相关医技检查,其中2例误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误诊为腘动脉硬化闭塞合并血栓形成。1例因腘窝搏动性包块就诊,经查体及相关医技检查,误诊为腘动脉瘤。经详细体格检查,完善MRI及下肢动脉造影后4例均确诊为PAES。4例皆行异位肌腱离断松解及腘动脉血运重建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3~24个月血管通畅。结论PAES临床少见,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提高接诊医生对PAES解剖结构异常、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表现的认识,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陷迫综合征 误诊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硬化 腘动脉 血栓形成 踝-肱指数 间歇性跛行
下载PDF
切割球囊配合Chocolate球囊行复杂股腘动脉病变管腔准备的效果分析
11
作者 李立强 佟铸 +3 位作者 崔世军 高喜翔 郭建明 郭连瑞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49-453,共5页
目的评估切割球囊配合Chocolate球囊行复杂股腘动脉病变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前管腔准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采用切割球囊配合Chocolate球囊进行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前复杂股腘动脉病变管腔准备的患者共7例。记录术中... 目的评估切割球囊配合Chocolate球囊行复杂股腘动脉病变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前管腔准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采用切割球囊配合Chocolate球囊进行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前复杂股腘动脉病变管腔准备的患者共7例。记录术中病变平均长度,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情况,钙化程度PACSS分级,球囊扩张前后狭窄率及夹层形成等。随访患者靶血管通畅率及不良事件、再干预等情况。结果7例患者的病变平均长度为(197.71±73.79)mm,其中6例存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平均长度为(198.50±69.31)mm。PACSS分级:3级3例,4级4例。6例达到良好管腔准备,1例局限性C型夹层形成,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最终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7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随访(9.0±2.6)个月。随访期间均无主要不良肢体事件发生,无死亡及截肢。2例发生靶血管再狭窄,其中1例再干预成功再通靶血管。结论切割球囊配合Chocolate球囊行复杂股腘动脉病变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前管腔准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闭塞症 管腔准备 切割球囊 Chocolate球囊 特殊球囊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成 楼文胜 +2 位作者 汪涛 李英豪 陈国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4-268,共5页
目的 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价值。方法 纳入接受DCB治疗的98例共111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普通球囊逐级预扩张;病变长度5~46 cm、平均(25.19±10.63)cm,多为慢性完全闭塞性(CTO)病变及... 目的 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价值。方法 纳入接受DCB治疗的98例共111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普通球囊逐级预扩张;病变长度5~46 cm、平均(25.19±10.63)cm,多为慢性完全闭塞性(CTO)病变及串珠样病变;Rutherford 3级及以下者占比38.74%(43/111);通过分析临床、手术及随访资料,评估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结果 出院时Rutherford 3级及以下者占比增至95.50%(106/111)。70例患者(84肢病变)接受随访,期间4肢截肢、11肢接受靶病变血运重建(TLR);DCB治疗后股腘动脉一期通畅率为73.81%(62/84),二期通畅率为84.52%(71/84)。上述84肢中,对16肢以2个DCB、68肢以单个DCB进行扩张,其一期通畅率[75.00%(12/16)vs. 73.53%(50/68)]及二期通畅率[93.75%(15/16)vs.82.35%(56/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13肢接受补救性支架植入术、71肢未植入支架,其一期通畅率[84.62%(11/13)vs. 71.83%(51/71)]及二期通畅率[100%(13/13)vs. 81.69%(58/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腘动脉 闭塞性动脉硬化 血管成形术 球囊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涛 王朋 +1 位作者 李洋 刘伟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3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FNB)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拟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FNB)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拟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FNB,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FNB联合IPACK阻滞。比较两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PCIA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比例、术后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度、下肢肌力、最长行走距离、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PCIA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比例、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静息、活动时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小腿三头肌肌力、股四头肌肌力、最长行走距离均逐渐增加(P<0.05),观察组术后T0-4活动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活动度、最长行走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静息时VAS评分、小腿三头肌肌力、股四头肌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NB比较,超声引导下FNB联合IPACK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具有满意的镇痛效果,利于术后早期康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阻滞 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 前交叉韧带重建 镇痛 术后恢复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李丹 熊伟 +1 位作者 徐菀璟 陈雅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0-595,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于全麻下首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7例,男16例,女71例,年龄6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于全麻下首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7例,男16例,女71例,年龄65~75岁,BMI 18~35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IPACK阻滞组(A组,n=29)、股神经阻滞组(F组,n=30)和对照组(C组,n=28)。超声引导下采用0.25%罗哌卡因实施相应神经阻滞,A组行联合阻滞各15 ml,F组行股神经阻滞30 ml,C组不行神经阻滞。术毕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6、12、24、48、72 h静息和活动时的NRS疼痛评分,术后12、24、48、72 h股四头肌肌力和术后24、48、72 h膝关节活动度。记录术前1 d、术后2、15 h血清IL-6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A组术后6、12、24、72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48 h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术后2、15 h 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F组术后6、12、24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12、24 h股四头肌肌力明显减小(P<0.05)。与F组比较,A组术后6、12、24 h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12、24 h股四头肌肌力明显增大(P<0.05),术后24、48 h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两组术后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IPACK阻滞可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对股四头肌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影响小且能减轻手术应激相关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 术后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TAPAS血管内封闭导管紫杉醇浸润与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狭窄的对比
15
作者 王翔 郭建明 +3 位作者 崔世军 齐立行 郭连瑞 谷涌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2-548,共7页
目的评价利用TAPAS血管内封闭导管的紫杉醇浸润在股腘动脉狭窄(FPA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设置紫杉醇涂层DCB组(组1)和TAPAS导管组(组2)。对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一批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评价利用TAPAS血管内封闭导管的紫杉醇浸润在股腘动脉狭窄(FPA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设置紫杉醇涂层DCB组(组1)和TAPAS导管组(组2)。对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一批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随访终点事件为术后2年或出现不良事件。首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患肢一期通畅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共有73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组1(n=55)、组2(n=18)间术前人口学、临床特点及术中造影诊断、预处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截至随访终点,组1、组2患者/患肢间累积临床获益率(67.2%比88.9%)、一期通畅率(70.7%比77.8%)、非死亡不良事件率(18.3%比16.7%)、全因死亡率(3.6%比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FPAS患者,利用TAPAS血管内封闭导管的紫杉醇浸润能在术后2年内持续达到与紫杉醇DCB同等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狭窄 紫杉醇 浸润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巧克力球囊在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士钦 王兵 +2 位作者 李越 刘文江 丁亚坤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46-148,183,共4页
目的探讨巧克力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21年3—7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采用巧克力球囊治疗的53例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手术成功率及术后随访12个月时的一期通畅率... 目的探讨巧克力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21年3—7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采用巧克力球囊治疗的53例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手术成功率及术后随访12个月时的一期通畅率、免于临床驱动靶病变血运重建(CD-TLR)发生率。结果53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8.1%(52/53),均未发生截肢、死亡、限流性夹层,50例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随访结束时,踝肱指数(ABI)为(0.89±0.13),高于术前的(0.46±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53例患者一期通畅率为70.9%,免于CD-TLR发生率为81.1%。随访结束时,不同钙化分型患者一期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巧克力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克力球囊 腘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疗效分析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郑浩哲 王兵 +3 位作者 牛晓阳 崔文军 王岭 吕正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796-2801,共6页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与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7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与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7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DES组),23例行金属裸支架治疗(BMS组),术后对比两组的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DES组与BMS组相比,术后7 d、3个月两组患者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24个月DES组患者ABI增长值均高于BMS组(P<0.05)。术后6个月一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24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1.7%vs.65.2%、83.3%vs.56.5%,P<0.05)。术后DES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明显低于BMS组有明显的优势(4.0%vs.26.1%,P<0.05)。结论DES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其临床疗效优于BMS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药物洗脱支架 金属裸支架 腘动脉
下载PDF
定向斑块旋切联合药涂球囊与联合普通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病变的疗效比较
18
作者 石毅 武日东 +3 位作者 王冕 李梓伦 常光其 姚陈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对比定向斑块旋切(directional atherectomy,D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ing balloon,DCB)与联合普通球囊(plain old balloon,POB)治疗股腘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2例... 目的对比定向斑块旋切(directional atherectomy,D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ing balloon,DCB)与联合普通球囊(plain old balloon,POB)治疗股腘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2例股腘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其中DA+DCB组和DA+POB组各11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ABI变化并比较短中期通畅率。结果患者狭窄闭塞病变段均成功开通,其中20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术后ABI较术前显著提高(P<0.001),无血管穿孔、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生存分析显示DA+DCB组术后1年通畅率为79%,2年通畅率56%;DA+POB组术后1年通畅率为67%,2年通畅率38%。通过Cox回归矫正,DA+DCB组通畅率优于DA+POB组(P=0.047)。结论DA联合DCB或POB对于股腘动脉病变患者安全有效,联合DCB可能比联合POB具有更好的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病变 定向斑块旋切 药物涂层球囊 普通球囊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不同腔内治疗方式在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效果
19
作者 刘时标 吴世勇 +3 位作者 崔松岭 陈宁恒 张闯 郭学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208-213,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的腔内治疗方式在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4例应用不同腔内治疗方式的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管腔内治疗方式包... 目的分析不同的腔内治疗方式在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4例应用不同腔内治疗方式的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管腔内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涂层球囊(DCB)、金属裸支架植入术(BMS)、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POBA)3种方式。根据腔内治疗方式将其分为DCB组、BMS组、POBA组,对比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Rutherford分级、踝肱指数、一期通畅率及再狭窄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再干预率。结果3组术后踝肱指数及Rutherford分级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2个月,DCB组、BMS组的Rutherford分级、踝肱指数、一期通畅率均优于POBA组(P<0.05);术后12个月,DCB组、BMS组较POBA组一期通畅率高,DCB组较BMS组、POBA组再狭窄率低(P<0.05);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12个月内再干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B与BMS治疗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效果相当且均优于POBA,DCB相较于BMS与POBA能够降低再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 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腔内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效果及一期通畅率影响因素
20
作者 权建军 卢翔 +1 位作者 蔺宇浩 杨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70-674,共5页
目的观察腔内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效果及影响治疗后24个月一期通畅率的因素。方法收集87例接受腔内治疗的股腘动脉闭塞症患者,观察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治疗后6、12及24个月靶血管一期... 目的观察腔内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效果及影响治疗后24个月一期通畅率的因素。方法收集87例接受腔内治疗的股腘动脉闭塞症患者,观察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治疗后6、12及24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一期辅助通畅率及二期通畅率,以COX回归模型筛选术后24个月一期通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对87例共92侧下肢病变成功完成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100%(92/92)。围手术期5例(5/87,5.75%)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3例(3/87,3.45%)截肢、6例(6/87,6.90%)死亡。治疗前日与治疗后1个月,踝肱指数、间歇性跛行距离、Rutherford分级及数字评定量表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后6、12及24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9.13%(82/92)、78.26%(72/92)及47.83%(44/92),一期辅助通畅率分别为91.30%(84/92)、80.43%(74/92)及55.43%(51/92),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3.48%(86/92)、84.78%(78/92)及58.70%(54/92)。定向旋切斑块[HR=0.35,95%CI(0.18,0.66),P<0.05]及治疗后≥2支膝下动脉通畅[HR=0.36,95%CI(0.15,0.86),P<0.05]为腔内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24个月内一期通畅率的保护因素;股浅动脉(SFA)及腘动脉全程受累[HR=2.23,95%CI(1.07,4.65),P<0.05]与血管病变段长度≥15 cm[HR=2.40,95%CI(1.12,5.12),P<0.05]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内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效果较好,定向旋切斑块及治疗后≥2支膝下动脉通畅是腔内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后24个月内一期通畅率的保护因素,SFA及腘动脉全程受累与靶血管病变段长度≥15 cm则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腘动脉 闭塞性动脉硬化 血管成形术 球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