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BCT评估上颌磨牙腭侧牙槽嵴骨突的可行性分析
1
作者 杨欣潼 古丽努尔·阿吾提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0-27,共8页
近年来,对牙周疾病的治疗目标有了显著的改变,不再只强调控制牙周感染炎症和改善功能,而逐步转向更注重口腔“粉白美学”的方向。在牙周整形和种植手术中,软组织移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自体组织移植物为基础的牙周膜龈手术。膜... 近年来,对牙周疾病的治疗目标有了显著的改变,不再只强调控制牙周感染炎症和改善功能,而逐步转向更注重口腔“粉白美学”的方向。在牙周整形和种植手术中,软组织移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自体组织移植物为基础的牙周膜龈手术。膜龈手术在美学和功能重建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尤其在改善牙龈形态、解决牙龈退缩等问题方面。然而,在实际的临床操作中,涉及到软组织缺损位点和个体上腭供区的情况存在差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差异,以及手术的目标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以一个例子来说,有些患者的上颌磨牙腭部牙槽嵴上可能存在骨性突起,这可能会对牙周手术的实施产生影响。随着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在口腔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它已成为常用的检查手段,能够进行头颅部全面、多角度的观测。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已有的CBCT对上颌磨牙腭侧相关指标测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同时探讨CBCT在评估上颌磨牙腭侧牙槽嵴骨突可行性方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 锥形束CT 腭侧骨突 牙周手术
下载PDF
腭侧与颊侧微种植体支抗远移上颌磨牙的临床疗效及对侧貌美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童琳 高蕾 +2 位作者 吴松松 谷达玮 张绍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腭侧与颊侧微种植体支抗远移上颌磨牙的临床疗效及对侧貌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非拔牙不完全Ⅱ类关系错(牙合)畸形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腭侧组与颊侧组,每组49例,两组分别采取腭侧与颊侧植... 目的:探讨腭侧与颊侧微种植体支抗远移上颌磨牙的临床疗效及对侧貌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非拔牙不完全Ⅱ类关系错(牙合)畸形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腭侧组与颊侧组,每组49例,两组分别采取腭侧与颊侧植入微种植体支抗行正畸治疗,观察患者植入成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时上颌磨牙远移效果及侧貌美学标志点变化。结果:腭侧组共植入116枚微种植钉,种植成功率为89.66%,颊侧组共植入108枚微种植钉,植入成功率为79.66%,两组植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翼上颌-上第一恒磨牙(Ptm-6)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腭侧组Ptm-6值改善程度优于颊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鼻唇角、面型角、上唇突度明显改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唇突度治疗前后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种植体支抗远移磨牙时采取腭侧入路植入较颊侧颊侧入路植入成功率高,远移效果更好,软组织侧貌美学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侧 微种植体支抗 上颌磨牙 疗效 貌美学效果
下载PDF
骨性Ⅰ类与骨性Ⅲ类上颌腭侧错位侧切牙牙槽骨形态及冠根形态的CBCT研究
3
作者 余岭 司超 +4 位作者 许竞予 叶素荣 叶子桐 唐倩 杨陆一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6-641,共6页
目的:研究骨性Ⅰ类与骨性Ⅲ类上颌腭侧错位的侧切牙牙槽骨形态及冠根形态的特点。方法:纳入骨性Ⅰ类(0≤ANB≤4°)与骨性Ⅲ类(ANB<0°)符合纳入标准伴上颌侧切牙腭侧错位患者CBCT资料各50例,测量上颌腭侧错位侧切牙唇侧、腭... 目的:研究骨性Ⅰ类与骨性Ⅲ类上颌腭侧错位的侧切牙牙槽骨形态及冠根形态的特点。方法:纳入骨性Ⅰ类(0≤ANB≤4°)与骨性Ⅲ类(ANB<0°)符合纳入标准伴上颌侧切牙腭侧错位患者CBCT资料各50例,测量上颌腭侧错位侧切牙唇侧、腭侧牙槽骨厚度、以及冠长、根长、冠根角并计算冠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性Ⅰ类患者T1-T5平面与骨性Ⅲ类患者T1-T6平面牙根明显偏唇侧(P<0.01);骨性Ⅲ类患者唇侧牙槽骨厚度在T1-T3界面明显大于骨性Ⅰ类(P<0.01);骨性Ⅲ类患者冠根角明显小于骨性Ⅰ类(P<0.01);骨性Ⅰ类与Ⅲ类错患者冠根形态与牙槽骨形态有不同程度相关性(P<0.05)。结论:骨性Ⅰ类与骨性Ⅲ类腭侧错位上颌侧切牙唇侧牙槽骨普遍偏薄并且骨性Ⅲ类错患者冠根成角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侧错位 上颌切牙 牙槽骨形态 冠根形态
下载PDF
基于CBCT探讨上颌埋伏前牙牙根弯曲度与唇腭侧骨皮质的相关性
4
作者 唐云 高娟 +1 位作者 彭菊香 郑之峻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6期597-601,共5页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BCT)探讨上颌埋伏前牙牙根弯曲度与唇腭侧骨皮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接诊的71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13岁,其中埋伏尖牙39颗,埋伏切牙32颗,均...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BCT)探讨上颌埋伏前牙牙根弯曲度与唇腭侧骨皮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接诊的71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13岁,其中埋伏尖牙39颗,埋伏切牙32颗,均采用闭合式间歇轻力牵引治疗。根据Nolla的方法将埋伏切牙分为早期牙龄组(10颗)和晚期牙龄组(10颗)。应用Dolphin软件测量牙根长度、牙根弯曲度、根尖至唇侧骨皮质距离、根尖至腭侧骨皮质距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矫治前尖牙牙根夹角与根尖至唇腭侧骨皮质距离相关性不显著(P>0.05);切牙牙根夹角与根尖至腭侧骨皮质距离呈正相关(P<0.05),与根尖至唇侧骨皮质距离呈负相关(P<0.05)。矫治后,切牙牙根长度及牙根夹角均大于矫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牙矫治前后的牙根夹角变化值与根尖至唇侧骨皮质距离变化呈负相关(r=-0.690,P=0.001),与根尖至腭侧骨皮质距离变化呈正相关性(r=0.645,P=0.015)。早期牙龄切牙矫治后的牙根夹角及牙根长度显著大于矫治前(P<0.05),晚期牙龄切牙矫治后的牙根夹角及牙根长度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埋伏切牙的牙根弯曲度及牙根长度与根尖至唇、腭侧骨皮质的距离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前牙 骨皮质 腭侧骨皮质 牙根弯曲 牙根长度 相关性
下载PDF
腭侧旋转结缔组织瓣移植在上前牙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刘燕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0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腭侧旋转结缔组织瓣移植在上前牙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上前牙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顺利完成一期上前牙种植术,根据二期手术是否行组织瓣移植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 目的:观察腭侧旋转结缔组织瓣移植在上前牙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上前牙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顺利完成一期上前牙种植术,根据二期手术是否行组织瓣移植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愈合基台修复封闭技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腭侧旋转结缔组织瓣移植。统计观察组结缔组织成活率,比较两组修复前后唇侧牙龈丰满度、红色美学指数,以及修复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结缔组织移植成活率为100.00%(42/42);修复3、6个月后,观察组唇侧牙龈丰满度评分均高于修复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与修复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两组近中龈乳头、远中龈乳头及软组织形态、颜色、质地等红色美学指数评分均高于修复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满意度为97.62%(41/42),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腭侧旋转结缔组织瓣移植用于上前牙种植术中,结缔组织移植成活率高,且可提高患者唇侧牙龈丰满度、红色美学指数和修复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侧旋转结缔组织瓣移植 上前牙缺失 牙种植术 红色美学指数 修复满意度
下载PDF
汉族青年牙周健康人群上颌磨牙腭侧牙槽嵴骨突的CBCT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薛绯 张勇 +1 位作者 段晋瑜 张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研究汉族青年牙周健康人群中上颌腭侧牙槽嵴骨突的分布、位置及表面黏膜厚度。方法:采用CBCT观察245名受试者上颌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骨突的分布,并测量骨突顶点距对应磨牙CEJ的距离和表面最薄处黏膜厚度。结果:245名受... 目的:研究汉族青年牙周健康人群中上颌腭侧牙槽嵴骨突的分布、位置及表面黏膜厚度。方法:采用CBCT观察245名受试者上颌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骨突的分布,并测量骨突顶点距对应磨牙CEJ的距离和表面最薄处黏膜厚度。结果:245名受试者中在上颌第一、第二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骨突的发现率分别为2.45%、31.22%和21.84%。58.37%的受试者上颌磨牙区腭侧发现至少一个牙位存在骨突。牙槽嵴骨突顶点至CEJ的平均距离为(5.40±1.43)mm,左右侧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二磨牙处,男性骨突顶点至CEJ的距离大于女性(P<0.01)。牙槽嵴骨突表面最薄处黏膜厚度平均为(1.44±0.52)mm。结论:对于涉及上颌磨牙区腭侧软组织的牙周手术,术前拍摄CBCT检查黏膜下方是否存在牙槽嵴骨突,评估该处黏膜厚度是否达到手术需求,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侧骨突 锥形束CT 腭侧黏膜 牙周手术
下载PDF
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CBCT导引下的牵引治疗 被引量:14
7
作者 于剑南 王林 +3 位作者 王震东 邵胜 李媛 赵春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三维(3D)重建在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牵引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22例上颌尖牙(共26颗)腭侧埋伏阻生的青少年患者行CBCT检查。CBCT三维重建观察尖牙形态、腭侧埋伏状况,测量分析与邻近组织的位置关系及相邻...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三维(3D)重建在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牵引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22例上颌尖牙(共26颗)腭侧埋伏阻生的青少年患者行CBCT检查。CBCT三维重建观察尖牙形态、腭侧埋伏状况,测量分析与邻近组织的位置关系及相邻切牙牙根吸收情况。结果:CBCT能够真实再现颌骨内埋伏的上颌尖牙。埋伏尖牙均近中倾斜,与平面平均成角61.1°±18.1°,近中异位分别为Ⅰ类埋伏尖牙8颗、Ⅱ类5颗、Ⅲ类3颗、Ⅳ类10颗。3颗相邻侧切牙及2颗中切牙因严重牙根吸收而拔除;26颗上颌腭侧埋伏尖牙均成功牵引至平面排入牙弓并建立正常咬合。结论:CBCT能立体再现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特征及与邻近牙的关系等,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开窗牵引具有指导作用,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尖牙 腭侧埋伏阻生 指引 生物力学 CBCT
下载PDF
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的锥形束CT定位诊断 被引量:11
8
作者 于剑南 顾月光 +5 位作者 赵春洋 刘可 莫仕成 李琥 潘成琼 王林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探讨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的埋伏特征及邻牙牙根吸收情况。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的青少年患者22例,获取CBCT三维数据,应用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分析腭...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探讨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的埋伏特征及邻牙牙根吸收情况。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的青少年患者22例,获取CBCT三维数据,应用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分析腭侧埋伏尖牙的埋伏状况、与邻牙位置关系并分类,观察邻牙牙根的吸收情况。结果 :上颌腭侧埋伏尖牙大多近中、腭向倾斜阻生,近中异位以Ⅰ类和Ⅳ类较为多见,分别占30.8%和38.5%;近中倾斜角度多在53.8°~68.5°,腭侧异位距正中矢状面多在5.4~8.4 mm。年龄越大,上颌腭侧埋伏尖牙近中腭向异位越远,近中倾斜角度越大。84.6%的相邻侧切牙及19.2%的中切牙牙根与埋伏尖牙接触;50%的相邻侧切牙及15.4%的邻中切牙牙根吸收,相邻侧切牙吸收多位于根尖1/3,而相邻中切牙吸收多位于根中1/3;相邻切牙牙根吸收概率与腭侧埋伏尖牙与切牙间的最小距离呈反比关系。结论:CBCT能在三维方向诊断上颌尖牙埋伏状况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准确判断邻牙根吸收情况,准确测量埋伏尖牙倾斜度及埋伏深度,为上颌腭侧埋伏尖牙的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尖牙 腭侧埋伏阻生 锥形束CT 定位诊断
原文传递
阿替卡因麻醉下拔除上颌恒磨牙不施行腭侧注射麻醉的可行性 被引量:12
9
作者 彭敏 朱智敏 杨小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拔除上颌恒磨牙时单用阿替卡因进行颊侧注射不施行腭侧注射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7年5—7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04例需拔除上颌恒磨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38例患者为双侧上颌均有恒磨牙需要拔除,选择其中一侧作为试验牙... 目的探讨拔除上颌恒磨牙时单用阿替卡因进行颊侧注射不施行腭侧注射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7年5—7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04例需拔除上颌恒磨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38例患者为双侧上颌均有恒磨牙需要拔除,选择其中一侧作为试验牙,另一侧作为对照牙;两侧磨牙分2次拔除,间隔时间为7d。66例患者为单侧上颌恒磨牙拔除,将需拔除牙作为试验牙,以前的拔牙经历作为对照。试验组由颊侧前庭沟注射点注入1.7mL盐酸阿替卡因,对照组除颊侧注射外,在腭侧同时注射2%盐酸利多卡因0.25mL。麻醉5min后拔除患牙。由患者填写视觉模拟量表,对疼痛打分。结果试验组上颌恒磨牙麻醉成功率为96.2%,对照组上颌恒磨牙麻醉成功率为97.1%,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颌恒磨牙的拔除中,阿替卡因颊侧注射麻醉后能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可以不进行腭侧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卡因 腭侧麻醉 视觉模拟量表
下载PDF
上颌第二磨牙腭侧双根管2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海峰 申静 +1 位作者 秦宗长 刘志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307-1308,共2页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一种方法。通过清除根管内的炎症牙髓和坏死物质,并进行消毒,最后充填根管,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对牙齿解剖形态的充分掌握是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上颌第二磨牙的解剖形...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一种方法。通过清除根管内的炎症牙髓和坏死物质,并进行消毒,最后充填根管,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对牙齿解剖形态的充分掌握是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上颌第二磨牙的解剖形态复杂,其中腭侧为双根管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二磨牙腭侧双根管 根管治疗术 根尖周病变 解剖形态 充填根管 牙髓病 根管内 发生率
下载PDF
单侧腭侧阻生尖牙闭合式、开放式导萌的美学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玉如 白颖 +3 位作者 宋宇宁 杨雅娴 苑瑾瑾 李敬谦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腭侧阻生尖牙经开放式或闭合式导萌后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28例上颌单侧腭侧阻生尖牙者,随机分为闭合组、开放组,每组14例,分别采用闭合式和开放式开窗方法导萌,并进行常规正畸治疗。成功矫治结束3个月时,由正畸医生对导萌... 目的探讨单侧腭侧阻生尖牙经开放式或闭合式导萌后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28例上颌单侧腭侧阻生尖牙者,随机分为闭合组、开放组,每组14例,分别采用闭合式和开放式开窗方法导萌,并进行常规正畸治疗。成功矫治结束3个月时,由正畸医生对导萌后的阻生尖牙行红色美学分值(PES)评定;对40名非口腔专业领域人员(在校大学生)行问卷调查,获得其对导萌后尖牙的美学评价。结果开放组中唇侧龈缘曲度、唇侧龈缘高度PES分值均低于闭合组(P均<0.05),其余变量评分及总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闭合组及开放组非专业人员美学评分分别为(1.688±0.015)、(1.634±0.918)分,两组比较P>0.05。结论单侧腭侧阻生尖牙行闭合式导萌和开放式导萌后的PES差异不大,但闭合式导萌的阻生尖牙在唇侧龈缘高度和唇侧龈缘曲度方面的美学效果优于开放式导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侧阻生尖牙 开放式导萌 闭合式导萌 红色美学分值
下载PDF
上颌第二磨牙腭侧双根管1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池学谦 张成飞 陈惠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5-125,共1页
关键词 上颌第二磨牙 腭侧双根管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上尖牙腭侧近中倾斜阻生的导萌技巧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爱霞 赵玉林 +1 位作者 尚君兰 刘爱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埋伏阻生尖牙 近中倾斜 上尖牙 腭侧 导萌 牙根吸收 临床资料 切牙
下载PDF
上颌第二磨牙腭侧双根管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淑娟 郑游 +2 位作者 杨冬茹 黄香河 刘莉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17-217,共1页
患者,男,63岁,因左上后牙疼痛3个月来我院就诊。查:7远中邻(牙合)龋洞,髓腔暴露,探诊(-),叩诊(++),X线片示根尖区有阴影。去尽腐质,揭髓顶,拔除残髓。
关键词 上颌第二磨牙腭侧双根管 根管填充 治疗 X线片 诊断
下载PDF
腭侧阻生尖牙闭合式助萌与开放式助萌后牙周状况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玉如 杨雅娴 +2 位作者 乔爱丽 姚海亮 宋宇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30-1933,共4页
目的:探讨腭侧阻生尖牙开放式助萌和闭合式助萌后.尖牙及邻牙牙周状况的差异。方法:选择30例单侧上颌腭侧阻生尖牙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一组采用开放式助萌法,另一组采用闭合式助萌法。去除矫治器3~6个月后进行牙周... 目的:探讨腭侧阻生尖牙开放式助萌和闭合式助萌后.尖牙及邻牙牙周状况的差异。方法:选择30例单侧上颌腭侧阻生尖牙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一组采用开放式助萌法,另一组采用闭合式助萌法。去除矫治器3~6个月后进行牙周状况的检查。结果:开放组与闭合组的阻生尖牙及邻牙的牙周袋深度、龈退缩量、牙龈出血指数、角化龈宽度和骨支持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开放组阻生尖牙的牵引萌出时间及正畸治疗时间要短于闭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窗方法的选择对助萌后腭侧阻生尖牙和邻牙的牙周状况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侧阻生尖牙 开放式助萌 闭合式助萌 影像学检查 牙周临床检查
下载PDF
导萌后拔除上颌腭侧埋伏牙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孟宪敏 王学玲 +1 位作者 宫琳 乔舍舒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579-580,共2页
目的:探讨拔除腭侧埋伏牙的简单办法。方法:对10例腭侧埋伏牙进行正畸牵引导萌后拔除。结果:10例患牙均顺利拔除。正畸牵引导萌平均时间3.5个月,拔牙平均时间27.1mi n,术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经正畸导萌后再拔除腭侧埋伏牙是可取... 目的:探讨拔除腭侧埋伏牙的简单办法。方法:对10例腭侧埋伏牙进行正畸牵引导萌后拔除。结果:10例患牙均顺利拔除。正畸牵引导萌平均时间3.5个月,拔牙平均时间27.1mi n,术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经正畸导萌后再拔除腭侧埋伏牙是可取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侧 埋伏牙 正畸导萌
下载PDF
上颌腭侧咀嚼黏膜厚度与腭穹窿形态的CBCT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薛绯 张瑞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667-671,共5页
目的:测量汉族人群上颌腭侧咀嚼黏膜厚度,并探讨其与腭穹窿形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BCT测量22名受试者上颌尖牙至第二磨牙腭侧正中距离龈缘3、6、9、12 mm处黏膜厚度及腭穹窿宽高比。每名受试者测试42个位点。结果:上颌腭侧黏膜随着距... 目的:测量汉族人群上颌腭侧咀嚼黏膜厚度,并探讨其与腭穹窿形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BCT测量22名受试者上颌尖牙至第二磨牙腭侧正中距离龈缘3、6、9、12 mm处黏膜厚度及腭穹窿宽高比。每名受试者测试42个位点。结果:上颌腭侧黏膜随着距离龈缘越远而逐渐增厚。在距离腭侧龈缘6、9、12 mm处,前磨牙区黏膜厚度明显高于第一磨牙(P<0.05)。在距第二磨牙龈缘9 mm处,高腭穹窿组黏膜厚度低于低腭穹窿组(P<0.05)。结论:腭侧软组织瓣的供区范围以前磨牙区为主。对于低腭穹窿者,采集移植瓣的宽度应适当缩窄,范围可适当向第一磨牙远中延伸;而对于高腭穹窿者,移植瓣的宽度可适当增加,范围可适当向尖牙近中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CBCT) 腭侧咀嚼黏膜 穹窿形态
下载PDF
腭侧埋伏阻生上颌尖牙改良辅弓矫治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泽标 张莹 +1 位作者 曾金表 黄少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2036-2037,共2页
目的:观察腭侧埋伏阻生的上颌尖牙通过手术导萌和改良辅弓的正畸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全口曲面断层片和CT选出18例腭侧埋伏阻生的尖牙,采用翻瓣、开窗导萌,并利用改良辅弓牵引出腭侧阻生的尖牙。结果:18例腭侧埋伏阻生尖牙在改良辅弓的... 目的:观察腭侧埋伏阻生的上颌尖牙通过手术导萌和改良辅弓的正畸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全口曲面断层片和CT选出18例腭侧埋伏阻生的尖牙,采用翻瓣、开窗导萌,并利用改良辅弓牵引出腭侧阻生的尖牙。结果:18例腭侧埋伏阻生尖牙在改良辅弓的帮助下均能顺利出龈,纳入牙列。结论:改良辅弓对有一定牵引难度的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的矫治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侧埋伏阻生 上颌尖牙 改良辅弓
下载PDF
上颌第一磨牙腭侧双根管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彩霞 范圆圆 +1 位作者 孙振 彭凤梅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42-242,197,共2页
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系统较为复杂,根管变异较多,其中以近颊根变异最多,腭根少见.现报上颌第一磨牙腭侧双根管1例.
关键词 颌第一磨牙 根管治疗 腭侧双根管
下载PDF
开放式与闭合式助萌对腭侧阻生尖牙助萌后牙周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玉如 杨雅娴 +2 位作者 乔爱莉 宋宇宁 姚海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6-72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暴露术式的选择对助萌后腭侧阻生尖牙和邻牙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单侧上颌腭侧阻生尖牙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分别采用开放式和闭合式方法助萌。在去除矫治器3个月后进行牙周状况的检查,测量阻生尖牙及...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暴露术式的选择对助萌后腭侧阻生尖牙和邻牙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单侧上颌腭侧阻生尖牙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分别采用开放式和闭合式方法助萌。在去除矫治器3个月后进行牙周状况的检查,测量阻生尖牙及邻牙的牙周袋深度(PPD)、龈退缩量(GR)、牙龈出血指数(BI)、角化龈(KG)宽度和骨支持量(BS)。结果:开放组与闭合组的阻生尖牙及邻牙的PPD、GR、BI、KG宽度和B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开放组阻生尖牙的牵引萌出时间及正畸治疗时间短于闭合组(t=3.422和2.351,P<0.05)。结论:外科暴露术式的选择对助萌后腭侧阻生尖牙和邻牙的牙周状况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侧阻生尖牙 开放式助萌 闭合式助萌 牙周状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