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镜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陈涛 童新宙 +3 位作者 郑阳 康忠山 康鹏程 陈良龙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22-24,28,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SLD)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娄底市中心医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4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M...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SLD)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娄底市中心医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4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MSLD治疗的患者192例(MSLD组)和行PELD治疗的患者294例(PEID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术后24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徒手肌力检查(MMT)评分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VAS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各个时间点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MMT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各个时间点MM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LD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0%(5/192),显著低于PELD组的8.50%(25/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LD和PELD手术均可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但PELD在局麻下操作,术中可检查患者的下肢肌力、疼痛与麻木的反馈,其警示作用可减少神经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腰椎/外科学 椎间盘切除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长远 王文军 +5 位作者 罗光平 肖业生 胡安文 袁泉 向超 刘洪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8期1333-1335,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PVP治疗32例胸腰椎骨折,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手术安全性、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椎弓根螺钉置钉及安装... 【目的】探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PVP治疗32例胸腰椎骨折,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手术安全性、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椎弓根螺钉置钉及安装均成功。12例行伤椎注射磷酸钙骨水泥(CPC),20例行伤椎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均匀充填17例,部分充填9例,其中CPC/PMMA不同程度渗漏11例。VAS疼痛评分由术前平均8.4分恢复到术后平均2.0分(P<0.001)。伤椎cobb角由术前平均30.7°恢复到术后平均11.2°(P<0.01)。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比值由术前平均53.57%恢复到术后平均96.70%(P<0.00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PVP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外科学 胸椎/外科学 腰椎/外科学 关节成形术 固定器
下载PDF
医用硫酸钙在腰椎后外侧融合中的成骨能力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健 刘海鹰 +1 位作者 王会民 王波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5期62-64,共3页
目的:在腰椎后外侧融合中,通过与自体减压骨进行比较,评价医用硫酸钙在腰椎后外侧融合中的成骨能力。方法:于2004-03/2005-01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使用医用硫酸钙进行植骨患者27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左... 目的:在腰椎后外侧融合中,通过与自体减压骨进行比较,评价医用硫酸钙在腰椎后外侧融合中的成骨能力。方法:于2004-03/2005-01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使用医用硫酸钙进行植骨患者27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左侧横突间植入硫酸钙与自体减压骨1∶1混合物,右侧植入自体减压骨,术后定期复查,评价临床效果(JOA评分)、有无排斥反应及植骨融合情况(Lenke评分)。结果:纳入患者27例,26例进入结果分析,1例外地患者脱落。①随访12~21个月,平均15.3个月。术后效果良好,患者伤口I甲愈合,随访过程中无异物反应。术后JOA评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术后3,6,12个月分别为28.9,28.6,30.1分)。②术后3个月时硫酸钙侧Lenke评分高于自体减压骨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2.3±0.5),(1.9±0.4)分,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两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后外侧融合中使用硫酸钙可以起到与自体骨相当的作用,医用硫酸钙是一种良好的骨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外科学 脊柱融合术 硫酸钙
下载PD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及术式选择 被引量:5
4
作者 全必春 邓展生 许自立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10期1664-1666,共3页
【目的】分析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本院经手术证实的17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椎板间开窗途径,经椎板、峡部及关节突切除途径,... 【目的】分析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本院经手术证实的17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椎板间开窗途径,经椎板、峡部及关节突切除途径,经峡部外缘途径三种术式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7例,均经手术治疗,随访6~18个月,平均11.2个月。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2例,良4例,可1例,差无。优良率为94.1%。【结论】高质量CT检查可清楚显示位于椎间孔或孔外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这对于诊断及指导手术有重要价值。临床工作中应重视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的结合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根据具体病例的病理解剖学特点选用最为安全、有效的个体化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外科学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下载PDF
腰椎动脉瘤样骨囊肿外科治疗8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凯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20期1580-1582,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术前常规辅以选择性动脉栓塞。涉及后段结构2例,经后路行后段结构切除+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涉及前段结构2例,经前路行前段结构切除+钛网及... 目的:探讨腰椎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术前常规辅以选择性动脉栓塞。涉及后段结构2例,经后路行后段结构切除+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涉及前段结构2例,经前路行前段结构切除+钛网及侧方钛板内固定;4例同时涉及前后段患者则行一期联合前后路手术。结果:随访时间2-4年,平均3.1年。临床和影响学显示,患者无复发或任何不适。8例患者中优7例,良1例。结论:病灶经选择性动脉栓塞,彻底切除及腰椎固定融合术联合治疗。治疗方案应该首选手术治疗,并争取对原发灶达到彻底切除,以防止局部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外科学 骨囊肿 动脉瘤样 脊柱疾病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一点穿刺双向注药法在腰椎间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武利栓 崔淑侠 +1 位作者 崔永武 邱颐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3期8124-8125,共2页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一点穿刺双向注药法在腰椎间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组常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一点穿刺双向注药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上、下界感觉阻滞平面、麻醉效果及改良Bromage评分。结...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一点穿刺双向注药法在腰椎间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组常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一点穿刺双向注药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上、下界感觉阻滞平面、麻醉效果及改良Bromage评分。结果:上界感觉阻滞平面、改良Bromage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下界感觉阻滞平面组明显低于组,麻醉效果组明显优于组。结论:一点穿刺双向注药法硬膜外麻醉操作简便,麻醉效果完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外科学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麻醉 硬膜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显捷 于洪波 高晓丹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698-698,共1页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患者经CT、MRI扫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腰椎间盘突出部位选择相应的棘突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将导管尖端准确的置于病变部位椎间隙,间隔3 d注药一次。硬膜...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患者经CT、MRI扫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腰椎间盘突出部位选择相应的棘突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将导管尖端准确的置于病变部位椎间隙,间隔3 d注药一次。硬膜外留管3周后拔管。结果:30例患者:23例腰腿痛症状消失,脊柱活动自如,5例疼痛症状减轻,但下肢稍感麻木,腰椎旁仍有轻度压痛,2例患者腰腿痛症状未消失,治疗前1 d疼痛VAS评分均为(7.91±0.72),治疗后当日,第7天和第15天平均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65±0.86),(2.26±0.65),(1.68±0.7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外科学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麻醉 硬膜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致胸腰椎骨折的外科干预
8
作者 武军龙 王殿钦 李文学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7期3261-3262,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并发症 脊柱骨折/外科学 胸椎/外科学 腰椎/外科学
下载PDF
腰椎管硬膜外术后粘连生成及预防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石良晨 王岩松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3期576-578,共3页
腰椎管的手术目前最重要的手术方式为椎板切除减压,是几乎脊柱外科后路手术都会应用到的技术,适应于通常如下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椎管内肿瘤和创伤后的马尾神经综合征等疾病。椎板切除减压能起到有效解除脊髓神经受... 腰椎管的手术目前最重要的手术方式为椎板切除减压,是几乎脊柱外科后路手术都会应用到的技术,适应于通常如下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椎管内肿瘤和创伤后的马尾神经综合征等疾病。椎板切除减压能起到有效解除脊髓神经受压所致的腰腿痛症状,但同时破坏椎板后也会发生硬膜外的纤维增生、粘连并突入椎管导致医源性椎管狭窄,进而再次发生持续或复发的腰腿疼痛称为腰部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 FBSS)[1]。现在研究表明其发生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主要的原因有硬膜外形成的瘢痕粘连、蛛网膜炎、椎管狭窄及椎间隙感染等[2]。其中最根本的病因是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形成,因此如何预防、减少硬膜外纤维瘢痕形成进而减少术后由于粘连导致再次压迫症状,许多学者通过实验及临床工作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积极进展,本文对硬膜外瘢痕粘连的病因、病理及各种预防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外科学 硬膜/外科学 黏连/预防和控制 综述
原文传递
经皮和开放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固定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A_(3)/A_(4)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楷丰 钟朕晔 +1 位作者 陈金水 魏梅洋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805-807,81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和开放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固定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A_(3)/A_(4)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46例无神经功能障碍A_(3)/A_... 【目的】探讨经皮和开放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固定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A_(3)/A_(4)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46例无神经功能障碍A_(3)/A_(4)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交替纳入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transmuscular space screwfixation,PPSF)组和切开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固定(Open transmuscular space pedicle screwfixation,OPSF)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12个月后的矫正角丢失、失血量、手术时间、累积辐射时间。【结果】OPSF组和PPSF组手术前后Cobb角以及12个月后的矫正角丢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PSF组比较,PPSF组手术时间更短,围术期失血量也更少,平均累积辐射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和切开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A_(3)/A_(4)型胸腰椎骨折疗效相当,但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时间更短,失血量也更少,但平均累积辐射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外科学 腰椎/外科学 胸椎/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PDCA联合ABC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
11
作者 王丽霞 孟俊玲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8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探讨PDCA联合ABC管理模式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微创手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本院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n=45)... 【目的】探讨PDCA联合ABC管理模式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微创手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本院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n=45)、观察组(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n=55)。对照组给予PDCA循环模式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康复效果、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管理、医患沟通、康复训练、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09%(5/55),低于对照组的24.44%(11/4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联合ABC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可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外科学 胸椎/外科学 腰椎/外科学 健康教育
原文传递
植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的矫正度丢失:植入体特征与临床技术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项良碧 祖启明 曹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3-956,共4页
目的:分析植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矫正度丢失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指导临床实践。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7-01/2005-07相关文章,检索词“thoracolumbar;pedicle screw;complic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 目的:分析植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矫正度丢失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指导临床实践。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7-01/2005-07相关文章,检索词“thoracolumbar;pedicle screw;complic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1994-01/2006-07文献,检索词“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并发症”,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文献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研究。②前后对照研究。③个案报道。排除标准:重复研究和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36篇文献,通过查找全文,重点引用文献30篇,排除6篇为重复研究和综述文献。30篇文献分别对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矫正度的丢失的原因和预防方法进行了分析。资料综合:预防术后矫正度丢失的措施:①增加椎弓根固定系统的稳定性,可通过增加螺钉的把持力和降低螺钉的应力负荷实现;重建前、中柱的骨缺损,通过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和经椎弓根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来实现。②正确的术后康复。避免术后过早负重,术后坚持佩戴支具,避免过早取除内固定;伴骨质疏松症者术前术后可采用药物、运动等疗法以改善骨密度。③认识导致术后矫正度丢失的原因。椎体骨缺损未及时修复;相邻间隙的椎间盘退变;内固定存在缺陷;严重椎体骨折;其他如术后过早去除内固定,术后过早负重或未佩带支具,严重骨质疏松。结论:植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胸腰椎骨折患者矫正度的丢失主要包含伤椎的骨塌陷和相邻间隙的继发性狭窄两个方面。其原因可能是单一因素所致,但多数是多因素所致,预防术后矫正度丢失的主要措施是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和重建伤椎前、中柱的骨缺损以及介入正确的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骨螺丝 生物力学 腰椎/外科学 假体和植入物
下载PDF
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高小亮 杨晓辉 +1 位作者 黄卫民 胡雅斌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7期1291-129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自本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探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自本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11%)高于对照组(63.89%)(Pd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VAS评分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下降(P〈0.05);观察组VAS评分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增加(P〈0.05);观察组JOA评分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外科学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监测 手术中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17
14
作者 段景柱 王欢 +3 位作者 顾海伦 崔少千 李雷 金国鑫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5期837-84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9年5月手术治疗的120例65岁以上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8例,女62例,平均年龄69.8岁,包括半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9年5月手术治疗的120例65岁以上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8例,女62例,平均年龄69.8岁,包括半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突出髓核摘除17例,椎板间开窗减压加椎间关节内侧部分切除,侧隐窝扩大,神经根管探查减压,突出髓核摘除71例,全椎板切除32例,后者多伴有椎小关节增生内聚明显或合并腰椎失稳,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同时行椎弓根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或椎间植骨融合术,根据手术前后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至3.5年,平均随访25个月,6个月时92例获得随访,JOA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为(85.1±13.4)%,优良率为80.4%(74/92),12个月时60例获得随访,JOA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为(80.3±11.1)%,优良率为71.7%(43/60)。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伴有腰椎管狭窄,采用腰椎后路单侧或双侧椎板间开窗,间盘切除、椎管神经根管扩大术效果较好。对合并椎小关节增生内聚严重,无法保留小关节突或合并腰椎不稳患者,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后外侧或椎间植骨融合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外科学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下载PDF
人工髓核假体置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亮 瞿东滨 +3 位作者 陈建庭 江建明 蒋晖 金大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3127-3130,共4页
目的:观察已在临床初步开展起来的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其对策。方法:纳入2002-02/2004-08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脊柱骨病外科采用单枚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 目的:观察已在临床初步开展起来的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其对策。方法:纳入2002-02/2004-08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脊柱骨病外科采用单枚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获得24~48个月随访患者75例,按平均随访时间达24,36,48个月,分为24个月组(n=30),36个月组(n=23),48个月组(n=22)。选同期采用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各组术后临床疗效,主观症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0%表示正常,越接近100%则功能障碍越严重)和Prolo功能评分表(小于或等于5分为差,6~7分为中等,8~10为优)评价,分析术后影像学检查并测量手术节段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假体位置情况,腰椎MRI观察假体位置和软骨终板的信号变化情况。腰椎活动度=(腰椎中立角度-前屈角度)+(后伸角度-腰椎中立角度)=后伸角度-前屈角度;为消除X射线放大率的影响,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采用病变椎间隙后缘高度与上位椎体中部矢状径的比值表示。结果:75例获得24~48个月随访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48个月组2例、36个月组1例发生假体脱出,二次手术取出。其余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疼痛消失。②24,36,48个月组及对照组术后末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4.2%,52.1%;15.5%,55.2%;15.1%,53.6%;15.5%,51.5%;P<0.05)。③24,36,48个月组及对照组术后末次Prolo能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5,4.6分;8.6,4.5分;8.7,4.3分;8.4,4.2分;P<0.05)。④24,36,48个月组同期手术节段腰椎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⑤24个月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较术前降低约4%、36个月组降低约12%、48个月组降低约18%、对照组较术前降低约25%,各组术前和术后椎间隙高度比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⑥主要并发症:早期出现术后一过性腰痛24例,假体脱出3例。中、远期发现假体下沉32例,软骨终板损伤39例。结论:单枚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远期随访临床疗效肯定,但存在较严重并发症,应慎重开展此项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植入 腰椎/外科学 椎间盘/外科学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振宁 贾长青 +2 位作者 韩长旭 王俊丰 梁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11期1858-1860,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以及再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病例共计45例,再手术方式为中央开窗椎间盘切除术28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术13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以及再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病例共计45例,再手术方式为中央开窗椎间盘切除术28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术13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4例。【结果】45例患者经6-80个月随访,平均35个月,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2例(48.89%),良17例(37.78%)、可5例(11.11%)、差1例(2.22%)。【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主要原因为髓核摘除不彻底,术前及术中突出节段定位错误,腰椎节段性不稳,术式选择不当等,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方法,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仍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外科学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再手术
下载PDF
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原因分析及再手术治疗 被引量:6
17
作者 袁建军 朱如森 +1 位作者 崔子健 张学利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及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下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24例,单侧椎板开窗髓核切除10例,全椎板切除髓核切除14例,其中椎弓根内固定3例,均再次手术。再手术术式包括:半椎板或全椎板减压,髓核切除,椎...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及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下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24例,单侧椎板开窗髓核切除10例,全椎板切除髓核切除14例,其中椎弓根内固定3例,均再次手术。再手术术式包括:半椎板或全椎板减压,髓核切除,椎管神经根管彻底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或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原因为同一节段椎间盘突出复发或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突出,原手术节段或相邻节段椎管狭窄,手术定位错误,内固定失败。24例获2个月~3年随访,再手术后均获得满意效果。临床改善率为80.2%。优18例,良6例。结论下腰椎手术失败后,积极、合理地再手术治疗,仍能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外科学 治疗失败 再手术 内固定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丁浩 周孜辉 +1 位作者 沈强 朱亮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0期1961-1964,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术前确诊为脊柱结核患者21例,且术前常规三联药物抗结核(HRE方案)治疗2~4周,术中局部给予链霉素治疗,术后均经病理证实;所有患...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术前确诊为脊柱结核患者21例,且术前常规三联药物抗结核(HRE方案)治疗2~4周,术中局部给予链霉素治疗,术后均经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随访26个月,观察患者的后凸Cobb角、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合植骨融合、Frankel分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1例患者脊柱结核均获治愈,术后一年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异常者均恢复正常,也均植骨融合;术后15例患者Frankel分级为E级,结核无复发、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未发生内植入物的感染。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1°~25°,平均(15±4)°。【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术可有效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恢复和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内/方法 结核 脊柱/外科学 随访研究 胸椎/外科学 腰椎/外科学
原文传递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并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志强 于文浩 +2 位作者 寺强彦 孟昭英 刘志翔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1期2128-2130,2133,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TLIF)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UPSF)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应用 TLIF并 UPSF治疗37例RLDH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椎JOA评分、腰痛及下...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TLIF)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UPSF)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应用 TLIF并 UPSF治疗37例RLDH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椎JOA评分、腰痛及下肢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评价治疗效果,Suk方法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JOA、ODI及VA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优31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919.%,术后12个月根据Suk标准骨性融合35例,可能融合2例,骨性融合率946.%。【结论】TLIF并UPSF可作为治疗RLD H一种选择方式,临床疗效良好,并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腰椎/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内/方法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肠道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徐好好 郑元元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名,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每组各75名。常规护理组根据医嘱执行常规传统的腰椎间...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名,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每组各75名。常规护理组根据医嘱执行常规传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措施;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胃肠功能护理、早期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及疗效。【结果】综合护理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常规护理组明显缩短(P〈0.05);患者的术后腹胀、便秘及腹痛等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护理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O.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腰椎/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护理 胃肠道 干预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