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大伟 韩士章 张佐伦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74-376,共3页
关键词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间盘病变 椎管狭窄 治疗
下载PDF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马晓勇 胡向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5期56-57,61,共3页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的52...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的52例作为A组,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54例作为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情况。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84.6%,明显低于B组的9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椎间高度、节段角度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B组为3.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可靠,能更有效地改善椎体间融合情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下载PDF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秦生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6期145-147,共3页
目的观察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手术方式将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PLF组52例行PLF术治疗,PLIF组53例行PLIF术治疗,对比术后手术效果。结果两组在手术... 目的观察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手术方式将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PLF组52例行PLF术治疗,PLIF组53例行PLIF术治疗,对比术后手术效果。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术后总有效率94.34%高于PLF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够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但PLIF组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幅度明显高于PLF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LIF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55%与PLF组1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术治疗椎间盘突出较大或节段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确切,能够快速恢复腰椎前柱支撑功能和重建腰椎生理曲度,符合腰椎生物力学原理,在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早期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术前长期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对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涛 党华 +2 位作者 吴刚 思玉楼 高长城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长期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对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行PLF的154例患者根据术前是否长期(≥10 d)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35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30 d内再入院、再次手... 目的探讨术前长期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对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行PLF的154例患者根据术前是否长期(≥10 d)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35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30 d内再入院、再次手术、切口并发症、其他部位感染、下肢血栓或栓塞的情况。结果年龄、ASA分级高等级、糖尿病、呼吸困难的发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髋或膝关节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初次手术输血率、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30 d内再次入院、30 d内再次手术、其他部位感染(败血症、尿道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对照组均低于观察组(P<0.05);切口并发症、下肢血栓或栓塞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长期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增加PLF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感染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 糖皮质激素 感染
下载PDF
金天格胶囊辅助健骨提高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夏英鹏 万军 +1 位作者 李辉南 宋海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842-844,835,共4页
目的评价术后使用金天格胶囊辅助健骨治疗对腰椎后外侧融合术(lumbar posterolateralfusion,LSF)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7年2月~2008年2月我科共完成LSF153例,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76例纳入研究组(使用金天格胶囊辅助术后健骨治... 目的评价术后使用金天格胶囊辅助健骨治疗对腰椎后外侧融合术(lumbar posterolateralfusion,LSF)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7年2月~2008年2月我科共完成LSF153例,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76例纳入研究组(使用金天格胶囊辅助术后健骨治疗),另77例纳入对照组(术后仅常规使用钙剂健骨)。所有患者术后健骨治疗12个月,随访复查X光平片评定腰椎融合效果,同时使用VAS评分评定术后下腰痛程度,所有指标的测量结果使用软件包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2个月复查X光平片研究组70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92.1%),4例植骨吸收;对照组仅59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76.6%),18例发生植骨吸收。两组间比较研究组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腰痛VAS评分研究组术后一周7.48±0.34分,术后12个月1.54±0.61分,对照组术后一周7.33±0.46分,术后12个月3.04±0.39,两组患者下腰痛改善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01),说明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相比较于传统的单纯钙剂健骨,联合应用金天格胶囊能很好缓解腰椎融合术后下腰痛的程度,同时显著提升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的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 金天格胶囊 效果
下载PDF
后外侧腰椎融合术与后路椎间融合术比较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廖国平 邓芳文 +3 位作者 孙德贵 胡建华 林敬明 尹新生 《临床医药实践》 2016年第4期259-267,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后外侧植骨融合(PLF)与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两种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MEDLINE,CBM,CNKI;手工检索JBJS,Spine,Euro Spine及中国脊... 目的:系统评价后外侧植骨融合(PLF)与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两种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MEDLINE,CBM,CNKI;手工检索JBJS,Spine,Euro Spine及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华骨科学杂志等相关杂志;全面收集PLF与P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RCT或非RCT,用Rev Man 5.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项临床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PLIF组治疗腰椎滑脱症术后总体临床疗效和术后骨性融合率显著优于PLF组[OR=0.50,95%CI(0.28,0.88),P=0.02;OR=0.32,95%CI(0.18,0.57),P<0.000 1]。PLIF组治疗腰椎滑脱症背部疼痛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次手术率显著低于PLF组[MD=0.76,95%CI(0.48,1.04),P<0.00001;OR=2.41,95%CI(1.09,5.34),P=20.03;OR=6.06,95%CI(2.00,18.33),P=0.001]。术中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55.25,95%CI(-427.84,317.34),P=0.77;MD=-19.32,95%CI(-64.98,26.51),P=0.41]。结论:与PLF相比,PLF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骨性融合率,减少背部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手术率,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两者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后外侧腰椎融合术 后路椎间融合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不同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钟华 刘建纯 +1 位作者 夏威 苏罡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2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及腰椎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18例腰椎滑脱患者,均予以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行植骨融合术,其中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36例(A组),腰...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及腰椎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18例腰椎滑脱患者,均予以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行植骨融合术,其中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36例(A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42例(B组),腰椎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40例(C组)。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3种植骨融合术的融合率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但C组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B、C组的优良率分别为77.8%、83.3%和95.0%,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有利于提高植骨融合率,减少并发症;腰椎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椎间融合面积大、融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内固定系统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 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睿 王锋 陈海涛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1870-1871,共2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选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行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研究组行椎弓根螺...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选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行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研究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进行1年的随访,对比两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疼痛变化。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相比对照组显著偏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能改善其腰椎功能,减轻疼痛,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15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1例,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腰椎后外侧植...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术联合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1例,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腰椎评分表(JOA)、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及植骨融合率,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患者GQOL评分、JOA评分高于术前,VAS评分低于术前(P<0.05)。51例患者中,植骨融合优良率为94.1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4%。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植骨融合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老年人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泽壁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7期14-15,共2页
目的 :探讨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这些患者均使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 目的 :探讨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这些患者均使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比较在进行手术前后这些患者的JOA评分、GQOL评分,并观察其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进行手术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硬膜囊撕裂,对其进行硬膜囊缝合修补术,其切口一期愈合。手术结束后,有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其进行溶栓、抗凝治疗后,其下肢肿胀的症状消失。与进行手术前这些患者JOA及GQOL的平均评分相比,手术结束后,这些患者JOA及GQOL的平均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 联合治疗
下载PDF
两种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罡 樊世峰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526-1528,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2011年收治的6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LIF治疗的33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PLF治疗的32例患...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2011年收治的6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LIF治疗的33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PLF治疗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骨性融合率、Nakai评分、椎间孔面积等情况。结果手术结束后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Nakai评分对患者症状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发现观察组优良率为90.91%,对照组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骨性融合率评价发现观察组为93.94%,而对照组仅为65.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随访观察组椎间高度为(0.30±0.05)mm,椎间面积为(0.15±0.03)mm2;对照组椎间高度为(0.23±0.02)mm,椎间面积为(0.13±0.02)mm2,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创伤小、术后骨性融合率高,且脊柱的生理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滑脱 腰椎经椎间孔植骨融合术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医用硫酸钙在家兔腰椎融合模型中的成骨能力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健 吕厚山 +2 位作者 刘海鹰 王会民 张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178-1180,1192,共4页
[目的]通过与自体髂骨进行比较,评价医用硫酸钙单独应用的成骨能力,并探讨其可能的成骨机理。[方法]建立家兔腰椎后外侧融合模型,以自身作为对照,双侧横突间植骨,左侧植入硫酸钙颗粒,右侧植入自体髂骨。于术后3、6、12周行X线、CT及组... [目的]通过与自体髂骨进行比较,评价医用硫酸钙单独应用的成骨能力,并探讨其可能的成骨机理。[方法]建立家兔腰椎后外侧融合模型,以自身作为对照,双侧横突间植骨,左侧植入硫酸钙颗粒,右侧植入自体髂骨。于术后3、6、12周行X线、CT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3周,硫酸钙尚可见残留颗粒,自体骨完全降解;植骨区域内均可见到大量的破骨细胞,并有血管纤维组织长入。术后6周,硫酸钙完全降解,影像学检查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表现为局部骨密度增高,新骨成形;组织学检查两侧植骨区内均为大量的透明软骨形成,自体髂骨植骨区内可见散在的骨小梁结构。术后12周,组织学及影像学上二者没有任何的差别,两侧形成的骨组织与家兔的椎体骨组织结构相同。[结论]医用硫酸钙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除了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外,硫酸钙可能还具有骨诱导性,其成骨能力与自体髂骨相当,医用硫酸钙单独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融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钙 骨移植材料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分别联合2种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
13
作者 杜兵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16期132-133,共2页
目的比较后路椎弓根钉分别联合2种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联合椎间自体椎板、棘突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联合... 目的比较后路椎弓根钉分别联合2种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联合椎间自体椎板、棘突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联合椎间融合器融合术(PLF)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植骨融合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植骨融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9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分别联合2种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均有显著疗效,后路椎弓根钉联合融合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弓根钉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下载PDF
单孔分体内镜辅助后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L_(4、5)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昌震 黄卫国 +6 位作者 李骥征 耿晓鹏 窦永峰 曹帅 侯东坡 朱腾月 孙兆忠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9-995,共7页
目的对比单孔分体内镜(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辅助后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和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L_(4、5)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 目的对比单孔分体内镜(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辅助后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和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L_(4、5)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2月—2022年3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58例DLS患者,其中26例采用OSE辅助后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OSE组),32例采用PLIF治疗(PLIF组)。两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Meyerding分度、下肢症状侧别、减压侧别、狭窄类型及术前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隙前缘和后缘高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通过术前,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ODI,术前及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椎间隙前缘和后缘高度,以及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末次随访时采用Bridwell法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PLIF组相比,OSE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但手术时间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SE组术中均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等并发症;PLIF组发生硬膜囊撕裂、硬膜外血肿各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0个月,平均15.5个月;均无融合器松动、下沉和移位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ODI及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术后1个月OSE组腰痛VAS评分优于PLIF组(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获骨性融合,两组椎间融合情况及改良MacNab疗效评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E辅助后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L_(4、5) DLS,虽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有效,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分体内镜 后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滑脱症
原文传递
腰椎后路单CAGE单侧椎体间融合术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顾宇彤 姚振均 +5 位作者 张键 董健 姜晓幸 费琴明 阎作勤 陈统一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442-1444,共3页
[目的]本研究对单Cage单侧椎体间融合术(PLIF)和后外侧融合术(PLF)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放射影像学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9月间,使用PLF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54例(A组,PLF组),使用单C... [目的]本研究对单Cage单侧椎体间融合术(PLIF)和后外侧融合术(PLF)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放射影像学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9月间,使用PLF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54例(A组,PLF组),使用单Cage单侧PLIF技术为49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施行手术(B组,PLIF组)。A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7.6岁(60~75岁),其中男25例,女29例,术后平均随访39.4个月(35~44个月);B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8.3岁(61~77岁),其中男23例、女26例,术后平均随访37.7个月(33~42个月)。使用ODI法对术前及末次随访的功能进行评估,放射影像学可通过椎间高度及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上椎间不稳的表现来评估。[结果]PLF组临床疗效的优良率为75.9%,PLIF组优良率为93.9%,两组优良率有显著性差异(χ2=6.31,P<0.05)。放射影像学评估显示末次随访时PLF组融合率为88.9%(48/54),PLIF组融合率为100%(49/49),两组融合率有显著性差异(χ2=5.78,P<0.05)。术前两组的椎间高度无显著差别,而术后7d及末次随访时PLIF组的椎间高度都要显著高于PLF组(P<0.001)。[结论]临床上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时宜选用单Cage单侧PLIF技术,而且术中应在Cage前方的椎间隙内预先植入碎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单侧单CAGE椎体间融合术 多节 腰椎退变性疾病
原文传递
微创TLIF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薛华明 涂意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337-1338,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治疗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 微创 经椎间孔 外科医生
下载PDF
PLF及PLIF两种术式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的临床对比
17
作者 杨益宏 贺西京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34-35,共2页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fusion,PLF)、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病史资料完整且获得随访的83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fusion,PLF)、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病史资料完整且获得随访的83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患者。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PLF组(43例)和PLIF组(40例),比较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融合率、腰椎前凸角、相对椎间隙高度等指标。结果:两组ODI指数、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融合率、相对椎间隙高度优于PLF组(P<0.05);两组断钉及腰椎前凸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PLIF术在融合率、维持椎间隙高度方面有明显优势,临床上应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下载PDF
下腰椎后外侧融合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万明 庄颜峰 +1 位作者 李杰 张发惠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提高下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成功率。方法:测量分析L4-S1后外侧植骨区域,找出主要植骨床,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后对主要植骨床的影响。临床应用16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L4植骨床面积;6.12.00±89.00mm^2;L5植骨床面积:72... 目的:提高下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成功率。方法:测量分析L4-S1后外侧植骨区域,找出主要植骨床,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后对主要植骨床的影响。临床应用16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L4植骨床面积;6.12.00±89.00mm^2;L5植骨床面积:725.00±91.00mm^2;S1植骨床面积:467.00±83.mm^2.主要植骨床面积(上关节突至副突之间)L4:526.00+34.00mm^2,占总面积86%;L5:537.00±41.00mm^2。占总面积74%。用Steffee钢板后占据植骨床面积的65%。随访15个月(8-30月),疗效优良率93.7%,植骨融合率100%。结论:将大块骨植入上关节突-副突之间的主要植骨区,加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有效地利用了后外侧有限的植骨床,保证了植骨材料与植骨床的紧密接触,促进了下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 解剖学 植骨床 椎体 治疗
原文传递
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与腰椎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席学义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5期68-70,共3页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与腰椎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127例确诊腰椎滑脱症行不同植骨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术),42例行腰椎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与腰椎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127例确诊腰椎滑脱症行不同植骨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术),42例行腰椎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术),对比2种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结果:TLIF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椎间高度大、植骨融合良好率高,明显优于PLIF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LIF术优良率90.48%明显优于PLIF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术和PLIF术均能够明显改善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维持椎间高度和恢复生理曲度,但TLIF术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在促进植骨早期融合和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更适合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 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