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棘突间固定技术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宝俊 丁文元 张英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70-672,677,共4页
关键词 内固定技术 腰椎棘突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间盘 腰椎不稳症 腰椎术后 材料组成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分离装置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洪立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31-634,共4页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脊柱融合技术可达到90%以上的融合率,但是一些研究表明,高融合率并没有带来期望中临床疗效的提高;而且坚强内固定和脊柱融合术存在一定潜在并发症,如增加邻近节段的退变、螺钉断裂等。另...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脊柱融合技术可达到90%以上的融合率,但是一些研究表明,高融合率并没有带来期望中临床疗效的提高;而且坚强内固定和脊柱融合术存在一定潜在并发症,如增加邻近节段的退变、螺钉断裂等。另外某些腰椎疾患的治疗,如腰椎管狭窄症高龄患者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等问题对目前的腰椎疾患治疗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挑战。新问题、新挑战的存在催生了一系列新的治疗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装置 腰椎棘突 椎间盘源性腰痛 腰椎间盘出症 治疗方法 脊柱融合术 生物医学技术 腰椎管狭窄症
原文传递
腰椎棘突间撑开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杜敬曾 齐强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70-873,共4页
固定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所致腰痛和间歇性跛行的重要方法。然而传统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融合节段运动能力的完全丧失使邻近节段承载的应力增加,加速邻近节段退变;手术创伤较大,住院时间较长,与器械相关的并发症时有发生;随... 固定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所致腰痛和间歇性跛行的重要方法。然而传统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融合节段运动能力的完全丧失使邻近节段承载的应力增加,加速邻近节段退变;手术创伤较大,住院时间较长,与器械相关的并发症时有发生;随着融合技术的发展,融合率已接近100%,但临床症状的改善并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近年来对于腰椎退行性变的治疗理念逐渐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棘突 腰椎退行性变 邻近节段退变 系统 撑开 间歇性跛行 固定融合术 运动能力
原文传递
腰椎棘突间弹性内固定术的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洁杏 曾采采 +1 位作者 陈柳娟 李巧兰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380-1381,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棘突间弹性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2例行腰椎棘突间弹性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分,35例疼痛消失,优良率达97.6%。结论在围手术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有利于手... 目的探讨腰椎棘突间弹性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2例行腰椎棘突间弹性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分,35例疼痛消失,优良率达97.6%。结论在围手术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棘突 弹性内固定术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植入物的特点及生物力学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刚 陈广栋 +2 位作者 陈建常 张洋 刘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7期3201-3204,共4页
背景:非融合技术可以避免椎间盘髓核摘除和脊柱融合固定治疗椎退行性病变导致的椎间盘丧失原有的生物力学功能或加剧蜕变。目的:总结各种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植入物特点、疗效及置入后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作者检索1990/2012 PubMed数据... 背景:非融合技术可以避免椎间盘髓核摘除和脊柱融合固定治疗椎退行性病变导致的椎间盘丧失原有的生物力学功能或加剧蜕变。目的:总结各种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植入物特点、疗效及置入后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作者检索1990/2012 PubMed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与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植入物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的相关研究。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1条文献。棘突间非融合植入物能撑开病变节段棘突间隙,防止过度后伸,从而增加相应水平椎管横截面积和椎间孔高度,降低椎间盘负荷和小关节负荷,控制异常活动,保持运动功能来预防邻近节段退变,使失稳的腰椎达到正常状态的活动特性,实现动态重建腰椎序列。腰椎棘突间植入物可根据其特性及作用特点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分别以X-STOP和Coflex为代表。由于不同的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植入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适应症状有所不同,应通过鉴别患者的不同发病原因,选择最合适的棘突间非融合器械进行个体化治疗,使其植入后更加符合生理情况应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植入物 腰椎退行性病变 生物力学 医学植入物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固定装置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汪波 赵东明 +2 位作者 杨勇 刘朝旭 吴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1002-1006,共5页
随着年龄增加,退变性腰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典型症状为神经源性间接性跛行。在美国超过65岁的人群中,DLSS是腰椎手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症状较轻的DLSS患者可行保守治疗,对于症状... 随着年龄增加,退变性腰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典型症状为神经源性间接性跛行。在美国超过65岁的人群中,DLSS是腰椎手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症状较轻的DLSS患者可行保守治疗,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腰椎减压融合术被认为是治疗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棘突 邻近节段退变 腰椎管狭窄 减压融合术 非融合技术 退变性 lumbar DEGENERATIVE WALLIS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椎体棘突四条线法在判定腰椎棘突偏歪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军朋 王志宏 +1 位作者 李洪 李义凯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6期900-901,共2页
目的:为明确椎体棘突四条线法对腰椎棘突偏歪的诊断价值,探讨腰痛患者腰椎棘突偏歪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椎体棘突四条线法”在89例腰痛患者的腰椎正位X线片上,观察测量腰椎棘突的变化规律。结果:在89例腰痛患者中,腰椎棘突偏歪的占80... 目的:为明确椎体棘突四条线法对腰椎棘突偏歪的诊断价值,探讨腰痛患者腰椎棘突偏歪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椎体棘突四条线法”在89例腰痛患者的腰椎正位X线片上,观察测量腰椎棘突的变化规律。结果:在89例腰痛患者中,腰椎棘突偏歪的占80例,无改变者仅9例;偏歪的棘突以L2最多,L5最少;侧线的位置改变可见“成弧”和“成角”两种变化;腰椎棘突顶线偏歪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2),以L1最明显,L2最小。腰椎棘突尖线偏歪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椎体棘突四条线法是触诊有无棘突偏歪的有效手段之一;腰椎棘突偏歪以L2最多,但偏歪程度以L1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四条线法 腰椎棘突偏歪 椎间盘移位 人体测量术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生物力学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宋超 刘祖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70-873,共4页
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发展,传统的脊柱内固定方法不断改进.新型内固定器械不断涌现。而新的内固定器械在临床应用前应该在实验室进行生物力学综合评价,从而选出最合适的内固定器。因此,对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研究已成为目前脊... 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发展,传统的脊柱内固定方法不断改进.新型内固定器械不断涌现。而新的内固定器械在临床应用前应该在实验室进行生物力学综合评价,从而选出最合适的内固定器。因此,对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研究已成为目前脊柱外科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非融合技术成为国内外脊柱外科界的研究热点,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也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作者就其生物力学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器械 生物力学 腰椎棘突 测试方 脊柱外科 力学研究 内固定方法 非融合技术
原文传递
腰椎棘突间装置临床应用疗效不佳及其原因分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邹飞 王洪立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40-1042,共3页
腰椎棘突间装置在解决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椎间盘源性腰痛、腰椎小关节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不稳等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1-3]。然而,潜在的问题与不足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也逐渐显现,有必要对其进行归纳总结。腰椎棘突间装... 腰椎棘突间装置在解决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椎间盘源性腰痛、腰椎小关节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不稳等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1-3]。然而,潜在的问题与不足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也逐渐显现,有必要对其进行归纳总结。腰椎棘突间装置包括国内外常用的X-ST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棘突 临床应用 疗效不佳 装置 原因分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 腰椎椎管狭窄症 椎间盘源性腰痛
原文传递
腰椎棘突间记忆合金动态稳定装置理论验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国栋 李昭成 +1 位作者 张建文 任娇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2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为了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保守治疗和融合手术中间地带寻找一种有效的预防与辅助相结合的微创治疗方式,通过对比目前常用的几种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和优缺点,以及对腰椎棘突间的生理结构、生物力学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在充... 为了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保守治疗和融合手术中间地带寻找一种有效的预防与辅助相结合的微创治疗方式,通过对比目前常用的几种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和优缺点,以及对腰椎棘突间的生理结构、生物力学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在充分了解记忆合金材质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研究一种记忆合金材料的新型腰椎棘突间动态固定装置,既能重建腰椎的正常生物力学特性,满足人体脊柱的正常活动,又避免对原有结构的破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可以优化目前的治疗方法。通过研究,腰椎棘突间记忆合金动态稳定装置在理论上效果满意,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优于目前的几种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合金 动态稳定 腰椎棘突间固定装置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稳定系统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淳德 孙浩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2-623,共2页
近年来,棘突间稳定系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脊柱外科学界同仁的关注。但由于缺乏足够长期的临床观察,目前对其应用中的一些问题仍然存在争议。笔者针对一些争议问题就已有的临床研究结果和临床应用体会谈两点认识。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腰椎棘突 系统 脊柱外科学 临床观察 临床研究 国内外
原文传递
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喻林 石志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4期8737-8741,共5页
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是脊柱外科后路非融合置入物的一类,根据其特性及作用特点可分为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两类。随着内固定器制作工艺的飞速发展,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的材料构成范围也很广泛,包括同种异体骨移植物、钛、聚醚醚酮和人造橡... 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是脊柱外科后路非融合置入物的一类,根据其特性及作用特点可分为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两类。随着内固定器制作工艺的飞速发展,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的材料构成范围也很广泛,包括同种异体骨移植物、钛、聚醚醚酮和人造橡胶复合物等。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在退变性椎管狭窄、椎间盘原性下腰痛、关节突综合征、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不稳等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中也有许多问题,诸如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对腰椎后柱结构的影响及其对腰椎间盘的作用机制和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等将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其临床适应证也有待于长期随访最终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 非融合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撑开装置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2
13
作者 戴力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4-625,共2页
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一直是脊柱外科充满争论的领域。近年来,棘突问撑开装置在国内外被不同程度地应用于临床,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外科治疗手段。但随着相关报道的逐渐增加,也产生了不少争论,对有些问题尚未达... 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一直是脊柱外科充满争论的领域。近年来,棘突问撑开装置在国内外被不同程度地应用于临床,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外科治疗手段。但随着相关报道的逐渐增加,也产生了不少争论,对有些问题尚未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腰椎棘突 装置 撑开 腰椎退变性疾病 脊柱外科 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腰椎棘突骨母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学林 付志惠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6期424-424,共1页
关键词 腰椎棘突骨母细胞瘤 骨骼肿瘤 X线诊断 CT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伍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19-620,共2页
通过某种治疗,使病态脊柱达到“稳定、运动、无痛”是对退变性脊柱疾病的理想治疗模式和结果。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兼具稳定和运动保留的生物力学机制,在限制脊柱的节段性运动获得稳定的同时可保留其部分运动功能。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 通过某种治疗,使病态脊柱达到“稳定、运动、无痛”是对退变性脊柱疾病的理想治疗模式和结果。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兼具稳定和运动保留的生物力学机制,在限制脊柱的节段性运动获得稳定的同时可保留其部分运动功能。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适应证及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腰椎棘突 适应证 系统 运动功能 脊柱疾病 生物力学机制 退变性
原文传递
掌握适应证是确保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手术成功的基础 被引量:1
16
作者 海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1-621,共1页
腰椎融合术作为腰椎退行性病变治疗的主要手术方法应用了近100年.其疗效肯定。近年来,腰椎融合术的缺点,即融合节段运动的丧失和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或恶化,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广大脊柱医师的关注。脊柱非融合技术是近年来在临床开始... 腰椎融合术作为腰椎退行性病变治疗的主要手术方法应用了近100年.其疗效肯定。近年来,腰椎融合术的缺点,即融合节段运动的丧失和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或恶化,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广大脊柱医师的关注。脊柱非融合技术是近年来在临床开始应用的试图解决上述腰椎融合问题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方法 腰椎棘突 适应证 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病变 非融合技术 相邻节段 节段运动
原文传递
腰椎棘突间稳定装置的应用及并发症的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良意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37-141,共5页
融合技术曾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的"金标准"方法,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融合后存在腰椎融合节段活动度减少、动力学的改变以及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由此导致腰椎不稳和椎管狭窄的复发.为此,探索一种更符合生理需要的手术方法,即非融合... 融合技术曾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的"金标准"方法,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融合后存在腰椎融合节段活动度减少、动力学的改变以及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由此导致腰椎不稳和椎管狭窄的复发.为此,探索一种更符合生理需要的手术方法,即非融合技术开始越来越受到脊柱外科医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棘突 并发症 非融合技术 应用 装置 融合节段 加速退变 邻近节段
下载PDF
多发胸腰椎棘突骨折行锚钉绳内固定治疗1例
18
作者 刘进南 廖文波 《广州医药》 2012年第4期80-80,共1页
笔者于2010年10月收治1例胸9在至腰2椎棘突骨折患者,行钉绳系统内固定治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因砸伤致胸腰部疼痛伴功能障碍9h入院。专科查体:脊柱无明显畸形,右侧腰背部见皮肤擦伤,胸8至腰3棘突压痛,竖棘肌... 笔者于2010年10月收治1例胸9在至腰2椎棘突骨折患者,行钉绳系统内固定治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因砸伤致胸腰部疼痛伴功能障碍9h入院。专科查体:脊柱无明显畸形,右侧腰背部见皮肤擦伤,胸8至腰3棘突压痛,竖棘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鞍区和双下肢感觉、运动无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征存在,病理反射征未引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棘突骨折 固定治疗 锚钉 多发 骨折患者 临床资料 功能障碍
下载PDF
国产新型腰椎棘突间撑开器体外生物力学测试及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宝东 侯继春 +1 位作者 何人可 曹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97-1904,共8页
背景:腰椎棘突间撑开器非融合系统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但目前国内临床对于腰椎棘突间撑开系统的应用及研究严重不足,对于适用于国人的国产化腰椎棘突间撑开器更是鲜有报道。目的:通过人体腰椎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 背景:腰椎棘突间撑开器非融合系统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但目前国内临床对于腰椎棘突间撑开系统的应用及研究严重不足,对于适用于国人的国产化腰椎棘突间撑开器更是鲜有报道。目的:通过人体腰椎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和山羊腰椎体外生物力学实验分析国产新型棘突间撑开器生物力学特点,验证新型腰椎棘突间撑开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①国产新型腰椎棘突间撑开器有限元分析:通过正常成人腰椎CT资料建立L2-L5椎体三维模型,随后依次建立国产新型腰椎棘突间撑开器模型、国产新型腰椎棘突间撑开器腰椎非融合系统模型,赋予腰椎生理情况下的力学条件,对新型撑开器植入前后进行生物力学分析;②国产新型腰椎棘突间撑开器体外生物力学分析:获取24只成年雄性山羊腰椎(L1-L5),在L3-4棘突间植入国产新型腰椎棘突间撑开器,撑开器植入前后检测腰椎标本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状态下的腰椎活动度与椎间盘压力。结果与结论:①在撑开器植入后,责任节段后伸时活动范围及椎间盘压力减小,相邻节段活动度和椎间盘压力几乎不受影响,从理论上验证了腰椎棘突间撑开器可以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为预防临椎病贡献了理论参考。②在后伸状态下,L3-4椎体植入撑开器后的椎体活动度明显小于植入前(P<0.05),L2-3、L4-5椎体植入撑开器后的椎体活动度与植入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前屈、侧弯、旋转状态下,L2-3、L3-4、L4-5椎体植入撑开器后的椎体活动度与植入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后伸状态下,L3-4椎体植入撑开器后的椎间盘压力明显小于植入前(P<0.05),L2-3、L4-5椎体植入撑开器后的椎间盘压力与植入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前屈、侧弯、旋转状态下,L2-3、L3-4、L4-5椎体植入撑开器后的椎间盘压力与植入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国产新型腰椎棘突间撑开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均从三维有限元分析和体外动物腰椎标本实验得到了有力验证,为国产新型棘突间撑开器的活体动物实验、临床实验、临床应用以及临床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棘突间撑开器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邻近节段退变 腰椎退变疾病 腰椎 生物力学 内固定器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腰椎棘突末端形态与新医正骨诊治手法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博 程军平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80年第2期29-33,共5页
新医正骨医者在诊治腰部损伤性疾患时,触摸腰椎棘突有无偏歪是诊治手法中重要项目之一,但腰椎棘突正常时有无偏否,文献报导甚少,为此,我们在干燥腰椎骨上,对腰椎棘突末端的形态进行了研究。材料和方法材料:东北地区出土的100套成人腰椎。
关键词 腰椎棘突 下极 医者 脊柱疾患 歪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