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7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融合术后引流留置时间对脑脊液漏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李思维 谭跃龙 +2 位作者 李金霖 王博 陈林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5-358,共4页
选取2014年6月至2022年6月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56例。收集患者术前资料,记录减压融合节段、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脑脊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脊髓神经功能和患者满意度。根据引流... 选取2014年6月至2022年6月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56例。收集患者术前资料,记录减压融合节段、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脑脊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脊髓神经功能和患者满意度。根据引流留置时间分组,结果显示,A组(2~4 d)切口拆线时间长于B组(5~7 d)和C组(8~10 d),C组住院时间延长,满意度下降,引流消失时间显著长于A组和B组,各组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脑脊液漏引流留置5~7 d较为合适,引流留置8~10 d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住院满意度,增加医疗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漏 引流时间 腰椎融合术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Meta分析
2
作者 周梓轩 高桂英 +1 位作者 闫桂虹 于健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目的总结腰椎融合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识别和预防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21年5月3日关于腰椎融合术后静脉血... 目的总结腰椎融合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识别和预防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21年5月3日关于腰椎融合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的研究。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累计3259845例,其中21320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Meta分析结果显示,腰椎融合术后VTE的危险因素为:高龄[OR=8.91,95%CI(7.65~10.18)],吸烟[OR=1.72,95%CI(1.03~2.88)],高血压[OR=2.07,95%CI(1.64~2.60)],糖尿病[OR=1.30,95%CI(1.24~1.35)],抗凝药的使用[OR=1.64,95%CI(1.01~2.65)],多节段融合[OR=3.07,95%CI(1.53~6.18)],前路腰椎融合术[OR=1.49,95%CI(1.34~1.66)],手术时间≥3 h[OR=1.60,95%CI(1.13~2.27)],输血[OR=3.98,95%CI(2.34~6.77)],D-二聚体≥500 ug/L[OR=2.33,95%CI(1.53~3.54)]。运动锻炼[OR=0.43,95%CI(0.30~0.60)]是腰椎融合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保护因素。结论通过Meta分析发现,高龄、吸烟、高血压史、抗凝药的使用、多节段融合、前路手术、手术时间≥3 h、输血、D-二聚体是腰椎融合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而运动锻炼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改良交替负压引流在后路腰椎融合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艳宁 杨小胜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交替负压引流方式在后路腰椎融合术后的引流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脊柱外科行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节段手术22例,双节段手术62例。根据... 目的:探讨改良交替负压引流方式在后路腰椎融合术后的引流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脊柱外科行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节段手术22例,双节段手术62例。根据入院时手术节段及顺序分别编号分组,其中观察组(改良交替负压引流组)42例,术后给予自然压力引流,24 h后改为负压引流;对照组42例,术后给予负压引流,24 h后改为自然压力引流。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24 h和术后1周最高体温、引流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总引流量分别为(456.69±124.50)、(572.36±117.75)ml,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4.00±1.17)、(4.95±1.31)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24 h最高体温分别为(37.09±0.31)、(37.03±0.33)℃,术后1周最高体温分别为(37.05±0.32)、(36.94±0.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表浅伤口感染1例(2.38%),对照组2例(4.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深部伤口感染及症状性硬膜外血肿。结论:后路腰椎融合术后采用改良的交替负压引流方式,可减少术后引流量,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而不增加引流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融合术 交替负压 引流
下载PDF
中老年患者腰椎融合术后影响加速康复的因素分析
4
作者 李钿 洪全 +2 位作者 林加阳 林可新 李晓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7期2507-2512,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影响患者加速康复(ERAS)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147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区组随机化的随机分组方法分为ERAS组70例和非ERAS组77例。...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影响患者加速康复(ERAS)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147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区组随机化的随机分组方法分为ERAS组70例和非ERAS组77例。ERAS组男32例、女38例,年龄(69.45±6.25)岁;非ERAS组男35例、女42例,年龄(69.27±6.3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人口特征、合并症、手术数据和术后恢复参数进行统计;临床结果包括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采用t检验、χ^(2)检验,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ERAS组患者住院时间[(13.6±4.0)d]短于非ERAS组[(15.6±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8,P=0.003);ERAS组并发症发生率[7.1%(5/70)]低于非ERAS组[18.2%(14/77)],早期下地行走[70.0%(49/70)]、早期经口进食[88.6%(62/70)]、早期拔除膀胱导管[80.0%(56/70)]、营养支持比例[45.7%(32/70)]均高于非ERAS组[11.7%(9/77)、7.8%(6/77)、16.9%(13/77)、20.8%(16/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70、52.191、96.243、58.648、10.367,均P<0.05)。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ERAS组VAS评分(腰痛和腿痛)均低于非ERAS组[(3.8±1.7)分比(5.7±2.3)分、(3.6±1.9)分比(4.5±2.2)分、(3.1±1.2)分比(3.8±1.7)分、(3.2±1.5)分比(3.8±1.7)分、(2.5±1.6)分比(3.5±1.2)分、(2.0±1.3)分比(2.5±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49、2.642、2.858、2.260、4.311、2.731,均P<0.05);术后第4天,ERAS组VAS评分(腰痛)低于非ERAS组[(2.7±0.5)分比(3.2±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7,P<0.05),而ERAS组的VAS评分(腿痛)与非ERAS组相比[(1.8±0.8)分比(2.0±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0,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时间的延长与ERAS计划、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相关(均P<0.05),但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节段≥3节段、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3级、手术时间无关(均P>0.05);ERAS计划的实施与并发症减少相关(P<0.05)。结论腰椎融合术后患者ERAS可能与早期进行正常活动(包括早期行走、早期移除膀胱导管、早期口服喂养)、使用多模式镇痛等相关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加速康复 中老年患者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ERAS理念的集束化干预在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邹爱元 陈荣彬 +1 位作者 覃海兵 李春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21期3121-312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集束化干预在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集束化干预在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1.65±12.17)岁;腰椎管狭窄22例,腰椎管狭窄伴神经损伤11例,腰椎间盘突出4例,腰椎滑脱1例,其他2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1.78±9.12)岁;腰椎管狭窄22例,腰椎管狭窄伴神经损伤7例,腰椎间盘突出6例,腰椎滑脱3例,其他2例。对照组实施腰椎融合术后常规干预,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进行基于ERAS理念的术后恐动症集束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的恐动症评分量表(TSK)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结果干预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TSK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7.95±3.90)分比(42.05±5.08)分,(31.90±4.05)分比(36.48±4.11)分,(27.15±2.95)分比(31.78±3.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46、5.016、6.295,均P<0.001)。干预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1.93±4.75)分比(47.55±5.08)分,(29.23±4.69)分比(36.83±4.42)分,(23.08±3.41)分比(30.15±3.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15、7.461、8.855,均P<0.001)。干预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3.50±3.46)分比(19.68±4.03)分,(29.33±3.08)分比(24.23±4.31)分,(33.25±1.81)分比(28.98±3.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58、6.091、6.672,均P<0.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TSK、GSES、ODI得分方面在分组因素、时间因素及分组×时间交互作用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低于对照组的25.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5)。结论基于ERAS理念的集束化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患者的自我效能,降低恐动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集束化干预 腰椎融合术 恐动症
下载PDF
OLIF技术在腰椎融合术后邻椎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屈建华 刘滨 +5 位作者 陈彦兵 郭欣 张淦哲 梁源 王军 郭海龙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5期820-822,共3页
目的评价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在腰椎融合术后邻椎退变性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经OLIF技术治疗的18例腰椎融合术后ASD患... 目的评价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在腰椎融合术后邻椎退变性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经OLIF技术治疗的18例腰椎融合术后ASD患者,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分析术前、术后1周、随访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的疼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OLIF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术前比较,18例患者术后1周、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腰痛VAS、下肢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OLIF技术在脊柱退变性疾病中已被广泛应用,在腰椎融合术后ASD中应用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缩短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手术 邻近节段退变 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弓背式5点支撑”功能锻炼对腰椎融合术后疼痛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王艳丽 《中医学》 2023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研究“弓背式5点支撑”功能锻炼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疼痛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襄阳市中医医院脊柱骨科2021年1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腰椎融合手术患者56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腰椎融合术后早期(住院期间)功... 目的:研究“弓背式5点支撑”功能锻炼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疼痛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襄阳市中医医院脊柱骨科2021年1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腰椎融合手术患者56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腰椎融合术后早期(住院期间)功能锻炼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出院后采用“弓背式5点支撑”功能锻炼法干预,对比两组锻炼方式在直腿抬高试验角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腰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分)的差异。结果:入院后14天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显效率(71.43%)较对照组(57.14%)高;入院时及术后第三天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及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4天,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VAS = 4.330, tODI = 3.508, TJOA = 4.865, P < 0.05)。结论:“弓背式5点支撑”功能锻炼对腰椎融合术后疼痛的疗效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背式5点支撑”功能锻炼 腰椎融合术后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后路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早期疗效
8
作者 蔡毅 彭小忠 +2 位作者 卓祥龙 武振国 李兵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3期395-398,共4页
目的观察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因腰椎融合术后ASD行OLIF治疗的患者资料。患... 目的观察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因腰椎融合术后ASD行OLIF治疗的患者资料。患者首次手术均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术后24~240个月发生ASD,应用单纯OLIF或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或联合侧方内固定进行治疗。评估其手术情况,并评价术后疗效和相关影像学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4~30个月,OLIF手术节段均骨性融合。手术方式采用stand alone 5例,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5例,联合侧方固定8例。手术时间为70(50,115)min,术中出血量为50(20,136)mL。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影像学测量显示,患者术后手术节段的椎间隙腹侧和背侧高度、椎间孔高度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OLIF是治疗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ASD的有效方式,具有良好的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循经取穴贴敷疗法在腰椎融合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9
作者 黄露萤 陈少华 +1 位作者 赖璠 陈晓宇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8期118-120,共3页
目的:分析循经取穴贴敷疗法在腰椎融合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4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骨伤一科收治的100例L4/5单节段腰椎后路融合手术患者,按照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目的:分析循经取穴贴敷疗法在腰椎融合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4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骨伤一科收治的100例L4/5单节段腰椎后路融合手术患者,按照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经取穴贴敷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排气、排便恢复时长,术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发生情况,干预前后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问卷评分(PAC-SYM)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排气、排便恢复时长均短于对照组,术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腹痛VAS评分和PAC-SYM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循经取穴贴敷疗法期间,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结论:循经取穴贴敷疗法可有效缩短腰椎融合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长,降低术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的发生率,减轻腹痛程度,改善排便情况,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早期快速康复;该疗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取穴贴敷疗法 腰椎融合术 胃肠功能快速康复
下载PDF
疼痛护理对腰椎融合术后残余神经痛患者的影响
10
作者 黄玉梅 李立菊 +1 位作者 黄婷 罗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8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对腰椎融合术后残余神经痛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200例行腰椎融合术后残余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使用神经妥乐平治疗,将术后行常规护理的89例患者分为A组,将术后在常规...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对腰椎融合术后残余神经痛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200例行腰椎融合术后残余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使用神经妥乐平治疗,将术后行常规护理的89例患者分为A组,将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疼痛护理的111例患者分为B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矫形外科腰痛评分量表(JOA)评分,腰椎康复临床疗效结果及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B组低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B组低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A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对腰椎融合术后残余神经痛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促进患者腰椎康复,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护理 神经妥乐平 腰椎融合术 残余神经痛 腰椎康复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的早期疗效
11
作者 谷千江 赵冠武 付高峰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的早期疗效。方法以本院2017年4月~2020年8月开展PTED手术治疗的2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的早期疗效。方法以本院2017年4月~2020年8月开展PTED手术治疗的26例ASD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ASDis组;同时选取同时期行PTED手术治疗的26例单纯LDH患者作为对照人群,纳入LDH组。对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临床指标和总体疗效进行分组比较。结果与LDH组患者比较,ASDis组患者的X线透视次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12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均获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ASDis组的优良率为88.46%,LDH组的优良率为9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TED手术治疗ASDis患者,其手术获益情况与单纯LDH患者相近,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节段退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腰椎融合术
下载PDF
基于智慧医联体平台的延续护理在腰椎融合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12
作者 陈玉芳 黄婷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1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智慧医联体平台的延续护理在腰椎融合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行基于智慧医... 目的:探究基于智慧医联体平台的延续护理在腰椎融合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行基于智慧医联体平台的延续护理,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出院时、干预3个月后腰椎功能、主观幸福感、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性。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定量表、主观幸福感、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基于智慧医联体平台的延续护理可有效促进腰椎融合术后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智慧医联体平台 延续护理
下载PDF
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功能锻炼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13
作者 张琼 黄永铨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17期114-116,共3页
目的:评估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早期功能锻炼管理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期间因腰椎问题在本院骨科住院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骨科常... 目的:评估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早期功能锻炼管理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期间因腰椎问题在本院骨科住院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骨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以优质护理干预早期功能锻炼和监督管理心理呵护和指导、监管功能锻炼为核心的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在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采用ODI功能障碍指数评价功能情况、采用SF-36量表和EQ-5D量表评价生活质量、采用视觉模拟量VAS评分来评价腰腿痛程度、采用HAD焦虑抑郁量表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采用满意度评价表来调查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治疗1个月后ODI评分、SF-36 PCS评分、SF-36 MCS评分、HAD评分A值得分对比术前评分的改善程度较常规护理对照组大(P<0.05),两组患者在腰部VAS评分、腿部VAS评分、EQ-5D评分、HAD评分D值得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能改善腰椎融合术后早期功能、生理和心理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还可以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因此这种护理方案具有临床运用价值,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干预 腰椎融合术 早期 功能锻炼 术后康复
下载PDF
麻黄升麻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夏子茗 王润生 +3 位作者 徐敏 黄承军 苏正义 薛鸿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4期136-141,共6页
目的:观察麻黄升麻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术后服用麻黄升麻汤,对照组术后给予物理降温等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体温变化、... 目的:观察麻黄升麻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术后服用麻黄升麻汤,对照组术后给予物理降温等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体温变化、退热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及安全性等指标。结果:术后第1天治疗组与对照组体温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发热峰值出现在术后第2天,此后各组体温均值逐渐下降,治疗组体温均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两组退热疗效相比,治疗组为84.8%(28/33)、对照组为50.00%(17/3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30/33)、对照组为67.6%(23/34),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安全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升麻汤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非感染性发热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能降低体温峰值、缩短术后发热时间,改善患者寒热错杂的临床症状,进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患者术后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麻黄升麻汤 内伤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后引流量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15
作者 史蕊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1期21-25,共5页
目的建立用于预测腰椎融合术后引流量的列线图并评价。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实施腰椎融合术的患者342例,采用回顾分析法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分为A组(引流量<150 ml)和B组(引流量≥150 ml),两组患者... 目的建立用于预测腰椎融合术后引流量的列线图并评价。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实施腰椎融合术的患者342例,采用回顾分析法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分为A组(引流量<150 ml)和B组(引流量≥150 ml),两组患者例数分别为203例和139例。收集患者资料,采用逐步逻辑回归构建列线图,使用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决策曲线分析和临床影响曲线评价列线图。结果舒张压、三酰甘油和手术节段数是影响腰椎融合术后引流量的独立因素(P<0.05),并构建列线图。经验证,该列线图预测性能良好,有较好的区分度(AUC=0.706)和校准度(平均错误率=0.013),该列线图在临床上可以有效计算出患者发生引流量增多的可能性。结论以舒张压、三酰甘油和手术节段数指标建立的列线图有良好的区分能力,有助于临床决策,减少术后因引流量过多而引起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引流量 列线图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五禽健身操对腰椎融合术后的康复效果
16
作者 张海珍 陈可英 周黎辉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19期14-16,共3页
目的 观察五禽健身操对腰椎融合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与对照组6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与康复,观察组加用五禽健身操训练,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周疼痛程度... 目的 观察五禽健身操对腰椎融合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与对照组6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与康复,观察组加用五禽健身操训练,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周疼痛程度、腰椎功能障碍及腰椎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腰椎功能障碍程度评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五禽健身操能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障碍,提高手术后腰椎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禽健身操 腰椎融合术 术后康复训练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再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武晓飞 冯皓宇 +2 位作者 马迅 邢泽军 陈晨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8期3157-3159,共3页
脊柱固定融合术是脊柱外科的经典术式,广泛用于治疗脊柱退变、创伤、肿瘤及畸形。但固定融合也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其中临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可能引发新的症状,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目前人们愈来愈关注ASD,但对... 脊柱固定融合术是脊柱外科的经典术式,广泛用于治疗脊柱退变、创伤、肿瘤及畸形。但固定融合也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其中临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可能引发新的症状,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目前人们愈来愈关注ASD,但对ASD的防治尚无统一认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6例腰椎融合术后发生ASD的临床资料,经予个体化再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手术治疗 腰椎融合术后 邻近节段退变 脊柱外科 经典术式 脊柱退变 效果满意 ASD
下载PDF
渐进式康复训练对腰椎融合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伍梅芳 徐清 +1 位作者 马凤华 马军梅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训练对腰椎融合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137例患者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腰背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术前阶段、腰椎稳定训练、动态稳定训练及抗阻训...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训练对腰椎融合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137例患者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腰背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术前阶段、腰椎稳定训练、动态稳定训练及抗阻训练。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A)和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程度由干预前的(6. 26±0. 17)分降低到(1. 48±0. 63)分,对照组术后疼痛缓解程度由干预前的(6. 51±0. 18)分降低到干预后的(2. 36±0. 70)分,2组干预后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程度由干预前的(43. 68±1. 06)分降低到干预后的(10. 71±1. 01)分,对照组患者由干预前的(44. 62±0. 87)分降低到干预后的(22. 43±1. 07)分,2组干预后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渐进性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腰椎融合术后患者的早期腰腿疼,进而改善腰椎功能恢复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后 渐进性康复训练 腰背肌锻炼 功能恢复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宝 梁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174-0177,共4页
腰椎后路融合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但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出现使得手术的远期疗效下降,因此影响邻近节段退变的因素和防治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虽然目前多种手术方式治疗邻近节段退变,但另一... 腰椎后路融合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但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出现使得手术的远期疗效下降,因此影响邻近节段退变的因素和防治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虽然目前多种手术方式治疗邻近节段退变,但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从而也降低了融合手术的远期效果。目前其治疗方法越来越成为邻椎病的研究热点。本文就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防治作一简要论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消定膏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腰椎融合术后复发性下腰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生鑫 赵继荣 +1 位作者 朱宝 赵宁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3期501-504,共4页
目的观察消定膏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腰椎融合术后复发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融合术后复发性下腰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予消定膏外敷联合杜仲腰痛丸口服,对照组予云南白药气雾剂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口服... 目的观察消定膏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腰椎融合术后复发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融合术后复发性下腰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予消定膏外敷联合杜仲腰痛丸口服,对照组予云南白药气雾剂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口服,分别在治疗1周和2周后采用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1周后VAS评分、JOA评分相当(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VAS评分、JOA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定膏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腰椎融合术后复发性下腰痛的近期疗效较好,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及临床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后 复发性下腰痛 消定膏 杜仲腰痛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