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腹壁缺损36例尸体解剖和组织学观察
1
作者 武卫平 朱清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02-504,共3页
目的 :探讨腹壁缺损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 :对 36例腹壁缺损进行尸体解剖 ,按照Hartwig方法分型 ,并对 2 4例不同组织和胎盘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36例腹壁缺损多伴有其它畸形 ,包括肢体、颜面、神经管、泌尿生殖及消化和心血管系统... 目的 :探讨腹壁缺损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 :对 36例腹壁缺损进行尸体解剖 ,按照Hartwig方法分型 ,并对 2 4例不同组织和胎盘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36例腹壁缺损多伴有其它畸形 ,包括肢体、颜面、神经管、泌尿生殖及消化和心血管系统。腹壁缺损皮肤 膜移行区为复层扁平上皮逐渐向单层上皮过渡 ,间质由丰富胶原纤维变为疏松的结缔组织 ,证实了羊膜 外胚层过渡带的存在。 5例肾脏和 1例脑组织中发现钙化病灶。胎盘表现绒毛发育不同步 ,绒毛间质水肿或纤维化 ,有血管增生、血栓形成等变化 ,部分病例提示有绒毛炎。 13例孕母曾有TORCH感染 ,11例胎儿脏器TORCHPCR DNA扩增检测阳性。结论 :在胚胎腹壁形成期 ,如果受到某些致畸因素的干扰 ,除发生腹壁缺损外 ,还将出现多种复杂畸形。腹壁缺损的致畸因素不能除外TORCH如巨细胞病毒等感染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体解剖 组织学 先天性缺损 AWD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崔怀瑞 吴东方 +4 位作者 唐茂林 梅劲 戴开宇 胡斯旺 陈世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4-618,共5页
目的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使用新鲜成人整尸标本10具,7具行改良的明胶-氧化铅造影,3具行聚乙烯醇-氧化铋全身动脉造影。血管造影标本先行螺旋CT扫描,应用Mimics进行3D可视化。扫描后10具尸体标本... 目的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使用新鲜成人整尸标本10具,7具行改良的明胶-氧化铅造影,3具行聚乙烯醇-氧化铋全身动脉造影。血管造影标本先行螺旋CT扫描,应用Mimics进行3D可视化。扫描后10具尸体标本行应用解剖,经外科平面完整地截取腹前外侧壁皮肤及皮下组织并配合X线拍摄,利用Photoshop及Scion image研究DIEP有关数据。5具普通防腐固定的标本用以层次解剖,全程追踪DIEP及其源动脉。结果外径≥0.5 mm的DIEP每侧约6支,内侧穿支约占62%,外侧穿支约占38%。DIEP在腹前正中线两侧存在丰富的横行真性吻合支;脐下4 cm范围内或脐旁两侧,有较恒定的外径≥0.8 mm的穿支。结论腹壁下动脉内侧穿支为优势血管;DIEP皮瓣设计时首选近脐穿支;DIEP皮瓣具备切取跨越正中线横行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下动脉 血管造影 3D可视化 数字解剖学
原文传递
腹壁下动脉解剖学及乳腺癌术后TRAM皮瓣再造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祥锦 张德杰 +3 位作者 王彪 张惠灏 朱有志 郭玮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解剖腹壁下动脉全长,观察其走行及与腹直肌的位置关系,并利用超声检查了解腹壁下动脉的相关解剖学参数,探讨超声学检查在临床乳房再造中的辅助意义,为开展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提供基础资料。方法:5例经体积分数为10%甲醛溶液固定的... 目的:解剖腹壁下动脉全长,观察其走行及与腹直肌的位置关系,并利用超声检查了解腹壁下动脉的相关解剖学参数,探讨超声学检查在临床乳房再造中的辅助意义,为开展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提供基础资料。方法:5例经体积分数为10%甲醛溶液固定的中国成年女性尸体标本,自腹壁下动脉起点处灌注医用红色乳胶后解剖其全长,观察并记录动脉走行、分支及供应范围;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健康成年女性腹壁下动脉,观察其分支数目,测量起始处外径及血流参数,并对以上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尸体标本中腹壁下动脉主干平均全长(8.28±0.27)cm,自髂外动脉起点处外径均值(2.35±0.14)mm,该处距腹股沟深环均值(1.13±0.22)cm,浅环均值(3.75±0.41)cm,供应组织面积为均值(153.40±23.25)cm2;沿途发出数目不等的穿支(7-18),平均(12.3±2.83)支,腹壁下动脉皮下穿支外径为均值(1.56±0.12)mm。结论:腹壁下动脉管径及分支数目较为恒定,血流丰富,其超声检查简便、无创,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信息,临床应用腹直肌肌皮瓣或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乳房再造是安全可行的,需注意术中仔细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动脉 解剖学 超声检查 乳房重建
下载PDF
精索内静脉与腹壁下静脉吻合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2
4
作者 孟宪玉 钟世镇 +7 位作者 刘万胜 孟石合 彭义森 沈怀亮 张兆武 王希文 张凤林 吴碧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4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研究了50例精索内静脉和腹壁下静脉的应用解剖学,我们认为可以通过髂窝手术途径,采用精索内静脉切断后吻合于腹壁下静脉的显微外科技术,从而促进静脉血回流,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建议临床有选择地开展这种新的手术。
关键词 精索静脉曲张 静脉吻合 显微外科技术 静脉 吻合术 解剖学
下载PDF
两种生物材料修补大鼠腹壁缺损的组织学反应
5
作者 李基业 邓群 黎沾良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9期3932-3933,T002,共3页
目的:观察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和复合材料(Polypropylene+ex-pandedPolytetrafluoroethylene,PP+ePTFE)修补大鼠腹壁缺损的组织学反应,客观地评价两种材料的特点,以便为临床选用材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Wistar大鼠分为PP全... 目的:观察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和复合材料(Polypropylene+ex-pandedPolytetrafluoroethylene,PP+ePTFE)修补大鼠腹壁缺损的组织学反应,客观地评价两种材料的特点,以便为临床选用材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Wistar大鼠分为PP全层修补(PP-T)组、PP保留腹膜(PP-PR)组和PP+ePTFE全层修补(PP+ePTFE-T)组。切除1.5cm(2.0cm的前腹壁,分别以相同面积的两种补片修补缺损,于术后14,30,60和120d进行腹腔内粘连评分及组织学检查。结果:PP+ePTFE组动物术后各期腹腔粘连明显轻于PP+T组(分别P<0.05)。PP+PR组动物腹腔无粘连。术后14d,两种材料周围均以炎性反应为主,但PP+ePTFE组腹腔面反应很轻。30d后,在PP和PP+ePTFE非腹腔面周围成纤维细胞和胶原逐渐增加。PP+ePTFE材料的腹腔面逐渐形成一间皮层。结论:PP材料与组织掺和好,但与腹腔粘连重。PP+ePTFE材料既有组织掺和好,又具有抗腹腔粘连作用。腹膜是防止PP材料与腹腔脏器粘连的最好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大鼠 缺损 组织学 疝修补 聚丙烯类 聚四氟乙烯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和旋髂深动脉插管的应用解剖学
6
作者 马富 刘万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4年第4期266-267,共2页
为提供腹壁下动脉和旋髂深动脉插管有关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我们在51具成人尸体上,对腹壁下动脉和旋髂深动脉进行了观测。
关键词 动脉 夹角 起点距 插管 解剖学
下载PDF
以旋髂深血管及其腹壁肌支为蒂髂骨瓣和肌瓣的应用解剖学
7
作者 刘亚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1988年第2期235-236,共2页
<正> 在41侧成人尸体上观察测量了旋髂深血管。旋髂深动脉起于髂外动脉者占39%。
关键词 旋髂深血管 髂骨瓣 应用解剖学 旋髂深动脉 肌瓣 上棘 髂外动脉 股骨颈骨折 股沟韧带
下载PDF
大鼠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 被引量:2
8
作者 方冬 林海双 +5 位作者 余丰 章思芳 丁茂超 崔怀瑞 唐茂林 徐达传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点,为该皮瓣切取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SD大鼠27只,7只行大体解剖,描述该皮瓣的解剖学特点;20只经颈总动脉行明胶-氧化铅灌注,并通过图片处理技术测量相关数据。结果腹壁浅动脉由股动脉发出后... 目的探讨大鼠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点,为该皮瓣切取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SD大鼠27只,7只行大体解剖,描述该皮瓣的解剖学特点;20只经颈总动脉行明胶-氧化铅灌注,并通过图片处理技术测量相关数据。结果腹壁浅动脉由股动脉发出后在穿浅筋膜处发出第1个分支,随即分为内外侧支,分别与胸外侧动脉和胸背动脉吻合。其外径在股动脉发出处为(0.46±0.02)mm,在穿经浅筋膜处为(0.46±0.02)mm,其营养面积为(18.37±3.67)cm2,其与胸背动脉的吻合区距离腋下水平线和腹中线分别为(5.34±0.86)cm和(4.38±0.38)cm;与胸外侧动脉的吻合区距离腋下水平线和腹中线分别为(6.28±0.69)cm和(2.04±0.33)cm。结论大鼠腹壁浅动脉解剖位置和外径恒定,是游离皮瓣移植、皮瓣动脉增压、血流动力学研究等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动脉 穿支皮瓣 解剖学 血管造影 大鼠
原文传递
腹前外侧壁跨区穿支皮瓣设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9
作者 杨安 陈朝阳 肖媛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7期22-23,共2页
目的:探究腹前外侧壁穿支的初始外径、走向与不同穿支间吻合支的位置。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选取东莞三局医院的10具成人尸体标本,对其腹前外壁区大于等于0.5 mm的穿支进行测量,分析其路径、分支及吻合支的情况。另外选取5具成人... 目的:探究腹前外侧壁穿支的初始外径、走向与不同穿支间吻合支的位置。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选取东莞三局医院的10具成人尸体标本,对其腹前外壁区大于等于0.5 mm的穿支进行测量,分析其路径、分支及吻合支的情况。另外选取5具成人尸体标本,使用CT技术进行动脉造影,随后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以此观测穿支支数、供血面积与其吻合状况。结果:经过动脉造影处理以及CT扫描后三维重建,可以明确的观测到腹前外侧壁主要动脉及其穿支的初始位置、走向以及空间架构,还可清楚的看到各主要动脉间存在数目众多的吻合支。此外,依据CT重建技术所得的数据,统计腹前外侧壁各穿支血管的营养面积,其中,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与腹壁浅动脉穿支总和为(169.42±17.68)cm^2;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与腹壁下动脉穿支的总和为(144.42±15.87)cm^2;旋骼浅动脉穿支皮瓣与腹壁下动脉穿支的总和为(86.74±9.94)cm^2。结论:腹前外侧壁穿支间具有较多的吻合支,其穿支支数、方位及走向相对固定,因此具备跨区穿支皮瓣的切取条件,同时皮瓣的组合方式呈多样性,为超大皮瓣切取应用提供了更新更先进的手术方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外侧 穿支皮瓣技术 解剖学
下载PDF
海绵窦外侧壁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国臣 韩卉 +1 位作者 石献忠 朱友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为海绵窦 (CS)外侧壁手术入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 15例 (30侧 )成人CS外侧壁结构进行解剖和观测。结果 ① 6 0 %CS外侧壁的深层不完整 ,发生在Parkinson三角后部或Mullan三角前部 ;②Parkinson三角的内... 目的 为海绵窦 (CS)外侧壁手术入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 15例 (30侧 )成人CS外侧壁结构进行解剖和观测。结果 ① 6 0 %CS外侧壁的深层不完整 ,发生在Parkinson三角后部或Mullan三角前部 ;②Parkinson三角的内侧边长 (13 2 8± 3 77)mm ,外侧边长(15 19± 3 84)mm ,底边长 (5 5 2± 1 0 6 )mm ;Mullan三角的内侧边长 (15 0 9± 4 12 )mm ,外侧边长 (10 91± 2 0 3)mm ,底边长 (8 81± 2 38)mm ;③滑车神经CS段行程形状分三型 :直型、凸型和交叉型。结论 ①CS外侧壁深层不完整除与表腔形成有关外 ,可能与穿行神经间距亦有关 ;②选择CS外侧壁入路时Parkinson三角最常用 ,在CS前半部可联合应用Mullan三角 ;③滑车神经CS段行程形状类型的不同可影响Parkinson三角的显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外侧 显微外科解剖学 组织学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光生 邵正仁 +2 位作者 苗华 熊世文 程新德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51-552,共2页
1 材料和方法在30具(60)侧成人尸体上,对腹壁下动脉的起始、行径、分支和分布作了显微解剖与观察,对该动脉的起点、入鞘点、入肌点等部位的外径及其应用要点作了测量及坐标定位.另用一具新鲜童尸经腹壁下动脉灌注墨汁乳胶后,制成透明标... 1 材料和方法在30具(60)侧成人尸体上,对腹壁下动脉的起始、行径、分支和分布作了显微解剖与观察,对该动脉的起点、入鞘点、入肌点等部位的外径及其应用要点作了测量及坐标定位.另用一具新鲜童尸经腹壁下动脉灌注墨汁乳胶后,制成透明标本,以观察腹壁下动脉的皮支与周围血管的吻合及分布情况.2 结果2.1 起始(表1)和行程 腹壁下动脉91.67±3.57%(55侧)起于髂外动脉的前壁; 8.33±3.57%(5侧)起于股动脉.前者中有3侧发出异常的闭孔动脉;后者中有1侧起于股动脉的后内侧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动脉 解剖学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睾丸静脉与腹壁浅静脉分流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祥鹏 彭东 +4 位作者 庞玉田 奚林 王建武 刘杰 奚卫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94-295,共2页
目的:为临床行睾丸静脉分流术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症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在34侧小儿标本上,解剖观测了睾丸静脉、腹壁浅静脉的起始、位置、外径及分离长度。结果:腹壁浅静脉由脐下浅静脉汇成,以腹股沟为标志线,静脉在距... 目的:为临床行睾丸静脉分流术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症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在34侧小儿标本上,解剖观测了睾丸静脉、腹壁浅静脉的起始、位置、外径及分离长度。结果:腹壁浅静脉由脐下浅静脉汇成,以腹股沟为标志线,静脉在距前正中线3.5±0.8cm处,位于浅筋膜内几乎垂直下行注入大隐静脉,分离长度6.0±1.7cm,中1/3外径2.0±0.3mm。结论:腹壁浅静脉是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症较为理想的分流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静脉 浅静脉 精索静脉曲张 解剖学
下载PDF
腹股沟区神经卡压征慢性自发性疼痛的解剖学背景(英文)
13
作者 张本斯 李光忠 +3 位作者 洪永华 洪虹 邹汝荣 何红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251-253,共3页
背景:腹股沟区神经卡压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阴囊区和大腿近端前内侧慢性自发性疼痛,慢性自发性疼痛的解剖背景,尤其是疼痛区皮肤神经管理的报道较少。目的:了解腹股沟区神经卡压征的临床解剖特征,为腹股沟区神经卡压征的防治提供解剖基... 背景:腹股沟区神经卡压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阴囊区和大腿近端前内侧慢性自发性疼痛,慢性自发性疼痛的解剖背景,尤其是疼痛区皮肤神经管理的报道较少。目的:了解腹股沟区神经卡压征的临床解剖特征,为腹股沟区神经卡压征的防治提供解剖基础。设计:以尸体为研究对象,观察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解剖教研室。材料:1998-01/2000-12大理学院解剖教研室常规防腐固定的25具(50侧)成年男性尸体。方法:对50侧(25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腹股沟区皮神经行解剖、观测和绘图。主要观察指标:①分布到腹股沟、阴囊、大腿近端前内侧的皮神经。②皮神经与精索的关系。③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与腹股沟管的关系。结果:分布于腹股沟区的有髂腹下神经皮支6%(3/50),髂腹股沟神经皮支90%(45/50),生殖股神经生殖支的皮支42%(21/50),髂腹股沟神经与生殖股神经生殖支形成的吻合支12%(6/50),生殖股神经股支的皮支8%(4/50)。髂腹股沟神经与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于腹横肌与腹内斜肌间、腹股沟管内、穿出腹股沟管后三个部位形成吻合支。生殖股神经生殖支的皮支经3种途径进入腹股沟管,69%从深环进入,12%从大腿侧穿腹股沟韧带进入,19%穿腹内斜肌进入,也通过3种形式出腹股沟管,69%经皮下环浅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压迫综合征 下丛/解剖学和组织学 股神经/解剖学和组织学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的应用解剖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4
作者 秦良誉 夏春波 +3 位作者 周思 陆明琛 兰羚元 张幸 《华夏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898-899,共2页
目的:为与腹壁下动脉有关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32例(64侧)标本中解剖观测腹壁下动脉的位置、形态结构、分支及营养范围。结果:腹壁下动脉主干长度为(8.42±1.04)cm,起点外径为(2.21±0.18)mm,入腹直肌肌门处外径为... 目的:为与腹壁下动脉有关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32例(64侧)标本中解剖观测腹壁下动脉的位置、形态结构、分支及营养范围。结果:腹壁下动脉主干长度为(8.42±1.04)cm,起点外径为(2.21±0.18)mm,入腹直肌肌门处外径为(1.59±0.38)mm;起点距腹股沟管深环(0.94±0.53)cm,距浅环(3.61±0.84)cm,距体表(1.54±0.32)cm;血供面积单侧平均为21.2cm×7.4cm。结论:腹壁下动脉的解剖结构复杂多样,在临床操作中应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动脉 毗邻关系 血供 解剖学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3D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世新 丁茂超 +3 位作者 崔怀瑞 胡斯旺 毛以华 唐茂林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9-273,共5页
目的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设计与安全截取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8具新鲜尸体,采用选择性颜料灌注、动脉造影及CT扫描与三维重建,重点观察腹壁下动脉肌皮穿支及其跨越正中线的有效吻合血管。然后,层次解剖观测腹前外侧壁外径≥0.5 mm... 目的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设计与安全截取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8具新鲜尸体,采用选择性颜料灌注、动脉造影及CT扫描与三维重建,重点观察腹壁下动脉肌皮穿支及其跨越正中线的有效吻合血管。然后,层次解剖观测腹前外侧壁外径≥0.5 mm的穿支,测量其管径及其走行、分支、分布情况并拍摄X线片。利用Photoshop与Scion Image软件分析穿支供血的趋向性及其供血面积。结果腹壁下动脉的出现率为100%,平均每侧发出(4.8±1.7)支肌皮穿支,直径(0.7±0.2)mm,单穿支供血面积为33cm2,单个穿支皮瓣大小为20cm×15cm。结论腹壁下动脉起源、行程及其穿支较恒定。双侧肌皮穿支间有丰富的、跨越正中线的真性吻合,具备截取跨越中线的横向跨区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横向皮瓣面积可达20cm×4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下动脉 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数字解剖学
原文传递
股深动脉、腹壁下动脉及旋股外侧动脉罕见变异1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森林 孟镔 +1 位作者 卫梦婷 冯善权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年第6期425-425,共1页
关键词 股深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 下动脉 变异 局部解剖学
下载PDF
不同修复材料植入兔模型腹壁的反应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继娟 李坚 马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9期25-27,共3页
目的对比不同修复材料植入兔模型腹壁的反应,以选择理想的修复材料。方法制作兔腹壁缺损模型,用聚丙烯补片(A组)、自体材料(阔筋膜)(B组)、异体材料(阔筋膜)(C组)及康派特医用胶(D组)进行修补。分别于术后1、2、4、8、12周处死实验动物... 目的对比不同修复材料植入兔模型腹壁的反应,以选择理想的修复材料。方法制作兔腹壁缺损模型,用聚丙烯补片(A组)、自体材料(阔筋膜)(B组)、异体材料(阔筋膜)(C组)及康派特医用胶(D组)进行修补。分别于术后1、2、4、8、12周处死实验动物,取出植入材料连同其周围5 mm范围的宿主组织,进行大体观察及光镜下组织学观察。结果所有动物在植入点及其周围均没有疝发生,无积液现象,无侵蚀发生。其中B组1只于术后1周取材时见植入物表面形成脓肿,C组1只在术后1周取材时发现与肠管粘连,2只在术后2周发现与肠管粘连。术后2周内C组炎症反应明显重于A、B、D组,而A、B、D组间炎症反应无明显差异;2周后四组炎症反应均明显减轻,且无明显差异。A、C组异物反应明显重于B、D组。A组新生血管数明显多于B、C组,B、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术后4周前胶原成分以细胞为主,4周后逐渐过渡到以胶原为主,其中A组胶原形成更为有序。结论聚丙烯补片作为修复材料具有炎症反应轻、有利于新生血管生成及胶原形成等优点,但异物反应较重;自体材料为相对理想的修复材料,但存在采集材料时造成新的创伤的问题;同种异体材料炎症及异物反应均较重,可能与本实验所用材料为采集后直接植入,未经脱细胞、抗排斥等处理有关;医用胶具有炎症反应及异物反应轻、止血效果好等优点,但随着其逐渐降解、吸收,其对受损部位的修复功能逐渐降低,所以其作为支架存留于体内多长时间,能使宿主组织在其内充分生长仍旧是一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材料 缺损 移植 组织学
下载PDF
新生儿海绵窦外侧壁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效普 皮全民 +1 位作者 张从海 李松奇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 了解新生儿海绵窦外侧壁的解剖学结构,为海绵窦外侧壁手术入路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在显微镜下对20例(40侧)新生儿海绵窦外侧壁结构进行解剖和观察。结果 海绵窦外侧壁深层不完整者占62.5%,均在Mullan三角前部或Parkinson三角后部;... 目的 了解新生儿海绵窦外侧壁的解剖学结构,为海绵窦外侧壁手术入路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在显微镜下对20例(40侧)新生儿海绵窦外侧壁结构进行解剖和观察。结果 海绵窦外侧壁深层不完整者占62.5%,均在Mullan三角前部或Parkinson三角后部;Mullan三角的内侧边长5.5±1.02mm,外侧边长7.42±2.07mm,底边长4.43±1.21mm;Parkinson三角的内侧边6.45±1.82mm,外侧边长三角外侧边7.60±1.92mm,底边长2.72±0.53mm;滑车神经在海绵窦段分三型,即交叉型,凸型和直型。结论 滑车神经在海绵窦段行程类型不同可影响Parkinson三角的显露。海绵窦外侧壁深层不完整除与浅表小隙形成有关外,与穿行神经间距有关,与胚胎发育及遗传因素有关;选择海绵窦外侧壁入路时Parkinson三角最常用,在海绵窦前半部可联合应用Mullan三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外侧 解剖学 组织学 外科手术 新生儿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腹部皮瓣血管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光金 陈维佩 《解剖科学进展》 CAS 1997年第1期37-40,共4页
腹部皮瓣及皮片深受外科界的重视,在皮瓣及皮片移植中,皮瓣及皮片内血管构筑尤为重要。本文从临床应用角度综述了腹部皮瓣的血管分支分布及走行特点,腹部皮片内血管构筑和各厚度的量化研究,提出腹壁皮瓣及皮片的切取原则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 部皮瓣血管 解剖学 皮片移植 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
全文增补中
双侧腹壁下动脉变异1例
20
作者 徐云 孙煦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6期512-513,共2页
腹壁下动脉变异相对少见,在临床尸检及影像学检查中有零星报告。由于腹壁的血供来源丰富,腹壁下动脉变异对腹壁本身影响不大,也不会引起临床症状。近年来,随着腹壁下动脉在整形外科、妇科等临床学科中的应用越来越来广泛,其临床价值也... 腹壁下动脉变异相对少见,在临床尸检及影像学检查中有零星报告。由于腹壁的血供来源丰富,腹壁下动脉变异对腹壁本身影响不大,也不会引起临床症状。近年来,随着腹壁下动脉在整形外科、妇科等临床学科中的应用越来越来广泛,其临床价值也越来越大[1-3]。详细了解腹壁下动脉的起始、走行、属支及可能出现的解剖变异等特点,有利于避免在手术中引起血管损伤、腹壁下血肿、大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等情况。本研究对1具成人尸体标本双侧腹壁下动脉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发现双侧腹壁下动脉起始存在解剖变异,现对此发现进行描述,以补充腹壁下动脉变异数据库,为腹壁下动脉相关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 下动脉 解剖学 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