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1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廊坊市牛主要病毒性腹泻病原感染状况检测及牛冠状病毒演化分析
1
作者 李思远 付新成 +10 位作者 袁雪松 毛立 蔡旭航 孙心如 黄金 谢玲玲 王府 周华 张琪 李基棕 李彬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9-659,共11页
牛病毒性腹泻病原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BVDV、BoAstV、BCoV、MRV、BKoV、BoNeV、BNoV、BRV、BToV被认为是引起牛群腹泻的病原,不仅如此,BVDV、BCoV和BToV除了能引起消化道症状外还能引起呼吸道症状,BVDV不仅能引起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还... 牛病毒性腹泻病原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BVDV、BoAstV、BCoV、MRV、BKoV、BoNeV、BNoV、BRV、BToV被认为是引起牛群腹泻的病原,不仅如此,BVDV、BCoV和BToV除了能引起消化道症状外还能引起呼吸道症状,BVDV不仅能引起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还会导致母牛生殖功能异常,这些疾病对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牛主要病毒性腹泻病原流行情况,本次试验通过PCR检测方法对我国河北地区323份腹泻牛粪样品进行常见9种病毒性牛腹泻病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VDV阳性检出率1.85%(6/323)、BCoV阳性检出率14.24%(46/323)、BRV阳性检出率57.89%(187/323)、BoAstV阳性检出率0.31%(1/323)、BoNeV阳性检出率10.84%(35/323)、BNoV阳性检出率4.33%(14/323)、MRV阳性检出率2.48%(8/323)、BToV阳性检出率4.64%(15/323)、BKoV阳性检出率11.76%(38/323)。混合感染共有76份,占比23.53%(76/323)。HBLF2302株的全基因序列、S、HE、N、M和E基因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HBLF2302与BCoV/NMG1/2022基因同源性最高,为GIIb亚型。基于氨基酸序列比对和HBLF2302的S蛋白三级结构预测发现,在S蛋白中157号位突变为157T,854号位点突变为854I。318V为独特突变,改变了与侧链残基的作用力,与631C形成氢键连接。并发现中国株区别于其它地区的GⅡb亚型,位于ORF1a区域有三个独特位点。本研究丰富了牛腹泻病原的流行病学数据,为牛腹泻病的防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腹泻 牛冠状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腹泻病原
下载PDF
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致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孙雪林 郑丽 +2 位作者 李鸿升 胡欣 张亚同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6-512,共7页
化疗相关性腹泻(CRD)可导致治疗效果和患者依从性降低,影响肿瘤患者的长期治疗结局,甚至危及生命。除传统化疗药物外,许多分子靶向药物也可导致CRD,包括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抗EGFR单克隆抗体、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 化疗相关性腹泻(CRD)可导致治疗效果和患者依从性降低,影响肿瘤患者的长期治疗结局,甚至危及生命。除传统化疗药物外,许多分子靶向药物也可导致CRD,包括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抗EGFR单克隆抗体、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小分子抑制剂、BCR-ABL1和KIT抑制剂、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靶点抑制剂、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抗体-药物偶联物等多种分子靶向药物。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引起肠黏膜损伤或肠炎等有关,临床表现为大便频率增加和/或松散不成形,患者常伴有产气过多和/或肠绞痛。不同药物引起的CRD发生率不同,临床应重视病史采集和鉴别诊断,积极干预并进行动态评估,加强患者教育,以及时发现和预防肠毒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相关性腹泻 肿瘤 靶向治疗 肠毒性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丁酸甘油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影响的Meta分析
3
作者 杨小杰 孙攀峰 +3 位作者 李燕 孙玲利 路国富 陈功义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05,共6页
研究旨在探讨丁酸甘油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运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经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 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索丁酸甘油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影响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 研究旨在探讨丁酸甘油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运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经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 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索丁酸甘油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影响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12个研究,样本838例。结果显示:丁酸甘油酯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空白组(P<0.0001,SMD=1.58,95%CI:0.80~2.36),平均日采食量与空白组差异不显著(P=0.30,SMD=-0.44,95%CI:-1.28~0.40),料重比显著低于空白组(P=0.0002,SMD=-0.85,95%CI:-1.29~-0.40),腹泻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003,SMD=-2.78,95%CI:-4.27~-1.28)。说明饲料中添加丁酸甘油酯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和腹泻率,建议丁酸甘油酯添加量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甘油酯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腹泻 META分析
下载PDF
腹部推拿对内脏高敏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肥大细胞、TRPV1的影响
4
作者 李华南 王毓岩 +4 位作者 张小凡 张玮 马菲 董桦 王金贵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1-195,I0008,共6页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对内脏高敏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模型大鼠肠道肥大细胞(mastcell,MC)及TRPV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腹部推拿调控内脏高敏感IBS-D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对内脏高敏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模型大鼠肠道肥大细胞(mastcell,MC)及TRPV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腹部推拿调控内脏高敏感IBS-D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腹部推拿组、MC阻断剂组,每组10只。采用母婴分离法+慢性应激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应用粪便性状(Bristol)评分、旷场试验评价干预效果,透射电镜观察结肠组织MC变化,定量PCR检测TRPV1 mRNA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subfamily 1,TRPV1)阳性细胞数。结果(1)Bristol评分: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ristol评分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腹部推拿组、MC阻断剂组评分降低(P<0.01)。(2)旷场试验: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穿行方格次数、中央停留次数、中央停留时间和站立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腹部推拿组、MC阻断剂组各评分升高(P<0.05,P<0.01);与MC阻断剂组比较,腹部推拿组在站立次数方面低于MC阻断剂组(P<0.01)。(3)透射电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肠道MC微绒毛形态不规则,呈脱颗粒状态;腹部推拿组较模型组MC形态规整,脱颗粒程度不明显。MC阻断剂组形态规则与空白组近似。(4)TRPV1 mRNA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腹部推拿组和MC阻断剂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MC阻断剂组比较,腹部推拿组TRPV1 mRNA的表达略高(P<0.05)。(5)免疫荧光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RPV1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且荧光强度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腹部推拿组和MC阻断剂组模型组TRPV1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且荧光强度明显降低。结论腹部推拿可能借助调控肠道MC脱颗粒,降低TRPV1表达,从而对内脏高敏感IBS-D大鼠起到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推拿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高敏感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2蛋白的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5
作者 刘丹 黄小洁 +5 位作者 吴华伟 孙淼 陈延飞 秦义娴 侯力丹 薛麒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6,共6页
为建立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利用昆虫细胞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E2蛋白,将纯化后的E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用方阵滴定方法对影响ELISA的各个因素进行优化,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 为建立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利用昆虫细胞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E2蛋白,将纯化后的E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用方阵滴定方法对影响ELISA的各个因素进行优化,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了BVDV E2蛋白,Western blot证实目的蛋白可与BV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ELISA优化结果显示,E2蛋白最佳包被浓度为0.5μg/mL,最佳封闭液为1%明胶,最佳血清稀释度为1∶400,最佳血清作用方式为37℃作用30 min,酶标抗体的最佳作用方式为1∶2000稀释、37℃作用30 min,最佳底物作用时间为室温20 min,阳性临界值为OD 450≥0.423。与血清中和试验法进行比较,总符合率为97.8%,板内和板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该方法与牛常见病毒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说明建立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大批量样本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E2蛋白 间接ELISA 抗体检测
下载PDF
温肾健脾法联合耳穴埋豆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张旖晴 杨洋 +3 位作者 牛然 苏晓兰 孙晓红 魏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温肾健脾法联合耳穴埋豆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于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IBS-D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 目的探讨温肾健脾法联合耳穴埋豆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于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IBS-D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温肾健脾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耳穴埋豆。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评分(irritable bowel syndrome-quality of life,IBS-QOL)及胃肠激素[包括血清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P物质(substance P,S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及IBS-QO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IBS-QO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IBS-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5-HT、VIP、SP、SS、CCK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5-HT、VIP、SP、CCK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健脾法联合耳穴埋豆应用于IBS-D患者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改善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同时还能有效改善胃肠激素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 温肾健脾法 耳穴埋豆 临床疗效 胃肠激素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外周血CD64、HNL及粪钙卫蛋白检测在细菌性腹泻诊断中的价值
7
作者 贾潇霄 王驰 向帆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65-768,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指数(CD64)、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及粪便钙卫蛋白(FC)在细菌性腹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0例急性腹泻患儿纳入研究。按病原体将患儿分为病毒性腹泻组(33例)...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指数(CD64)、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及粪便钙卫蛋白(FC)在细菌性腹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0例急性腹泻患儿纳入研究。按病原体将患儿分为病毒性腹泻组(33例)和细菌性腹泻组(57例)。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细菌性腹泻组、病毒性腹泻组及对照组外周血CD64、HNL、F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D64、HNL、FC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用于诊断细菌性腹泻的效能。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外周血CD64、HNL、FC水平与细菌性腹泻患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细菌性腹泻组、病毒性腹泻组及对照组外周血CD64、HNL、F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腹泻组外周血CD64、HNL、FC水平高于病毒性腹泻组,病毒性腹泻组这3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64、HNL、FC单项及联合诊断细菌性腹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0.870、0.854、0.924。不同严重程度细菌性腹泻患儿外周血CD64、HNL、F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外周血CD64、HNL、FC水平高于中型组,中型组这3项指标均高于轻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CD64、HNL、FC与细菌性腹泻患儿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13、0.614、0.668,P<0.05)。结论细菌性腹泻患儿外周血CD64、HNL、FC水平均高于病毒性腹泻患儿,外周血CD64、HNL、FC水平可作为鉴别细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患儿的有效指标,3项联合诊断的效能更高。外周血CD64、HNL、FC水平与细菌性腹泻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 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指数 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 粪钙卫蛋白 儿童
下载PDF
益生菌制剂对抗生素诱导腹泻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8
作者 黄莉莉 颜克旭 +3 位作者 李玟玟 张振华 马青 马微微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研究了益生菌制剂对腹泻模型(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灌胃给予氨苄青霉素(22.4 g/kg),建立小鼠腹泻模型,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建立后,阳性组灌胃给予培... 研究了益生菌制剂对腹泻模型(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灌胃给予氨苄青霉素(22.4 g/kg),建立小鼠腹泻模型,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建立后,阳性组灌胃给予培菲康(8 g/kg)、益生菌制剂低、中、高剂量组(2.5×10^(6)、5×10^(6)、1×10^(7) CFU)给予复合益生菌制剂,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14 d。观察益生菌制剂对小鼠体质量、稀便率、稀便级和腹泻指数的影响,测定小鼠IgA、IgG水平,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以及肠道菌群组成。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三个剂量组在给予益生菌第14天时小鼠稀便率、稀便级和腹泻指数显著降低,IgA水平分别提高13.30%、20.25%、25.83%,IgG水平分别提高6.84%、19.81%、29.64%,TLR4基因表达水平下调16.88%、20.78%、40.91%,NF-κB基因表达水平下调24.91%、37.19%、55.79%,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明显增加,产气荚膜梭菌、肠球菌、肠杆菌数量明显减少。综上所述,益生菌制剂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免疫球蛋白水平,发挥改善AAD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免疫球蛋白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中药复方石苦秦散对腹泻小鼠盲肠的影响
9
作者 姜玲玲 许浩翔 +4 位作者 周景瑞 雷露 李婷 张亚楠 余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86-96,共11页
【目的】探明止泻中药复方石苦秦散对蓖麻油和番泻叶所致腹泻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研究石苦秦散止泻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70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药物组、蓖麻油模型组、蓖麻油中药预防组、番泻叶模型组、番泻叶中药... 【目的】探明止泻中药复方石苦秦散对蓖麻油和番泻叶所致腹泻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研究石苦秦散止泻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70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药物组、蓖麻油模型组、蓖麻油中药预防组、番泻叶模型组、番泻叶中药预防组和番泻叶中药治疗组,按试验设计进行灌胃处理后,观察各组小鼠腹泻情况,针对不同药物腹泻模型采集十二指肠、盲肠观察肠道病理变化,最后采集各组盲肠内容物进行16S rDNA测序。【结果】腹泻指数显示,灌胃1 h番泻叶中药预防组和中药治疗组均极显著(P<0.01)低于番泻叶模型组;蓖麻油模型灌胃2 h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极显著。肠道病理变化主要为制造腹泻模型后黏膜下层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肌层和浆膜变薄。盲肠Alpha测序显示,蓖麻油造模后,中药预防组能显著提高盲肠菌群丰度和多样性;Beta多样性PCoA分析表明,蓖麻油模型组与其他组样本明显分开;物种分类显示,2种药物腹泻模型处理后中药预防组和治疗组均不同程度提高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丰度,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属水平在正常范围内,降低乳杆菌(Lactobacill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丰度,提高有益菌Mucispirillum和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丰度。【结论】蓖麻油和番泻叶小鼠腹泻模型使用中药复方石苦秦散预防和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肠道微生物丰度,特别是炎症反应相关的微生物,说明石苦秦散可通过调整肠道炎症修复发挥止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腹泻指数 石苦秦散 盲肠菌群 16S rDNA测序
下载PDF
RICU患者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相关因素分析
10
作者 姚小红 余新英 陈秋婵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患者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入住RICU的125例肠内营养患者,分析其给予肠内营养期间年龄、性别、RICU住院天数、体质量指数(BMI)、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腹...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患者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入住RICU的125例肠内营养患者,分析其给予肠内营养期间年龄、性别、RICU住院天数、体质量指数(BMI)、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腹泻前住院天数、肠内营养天数、开始喂养时机、实验室指标、腹泻当天日剂量、使用抗生素种类、是否应用利尿脱水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物等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实施肠内营养天数、肠内营养后24 h内检测的白细胞计数、高尿素氮水平、腹泻当天的肠内营养日剂量与患者发生腹泻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营养风险、长时间应用肠内营养、高尿素氮水平是RICU患者在肠内营养期间腹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高白细胞计数、肠内营养制剂逐渐增量输注为腹泻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RICU患者肠内营养引起腹泻的因素与肠内营养喂养的时间长、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高尿素氮水平、日剂量有关,临床应对高风险因素及早干预,避免患者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U 肠内营养 腹泻 喂养目标量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防治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系统评价
11
作者 王凤娟 赖春秀 +2 位作者 侯丽娜 林晓忆 张佳玉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外治法防治化疗相关性腹泻(CI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关于中医外治法防治CID的随机对照...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外治法防治化疗相关性腹泻(CI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关于中医外治法防治CID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NoteExpress软件管理文献,选用Cochrane手册5.4.0推荐的RCT偏倚风险评估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4项研究,偏倚风险等级均为B级。Meta分析显示,中医外治组CID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 1.40,95%CI 1.31~1.51,P<0.00001)。中医外治组CI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 0.50,95%CI 0.39~0.64,P<0.00001)。敏感性分析结果均显示Meta分析结果稳定。中医外治组和对照组1级、2级、木3级CID发生率对比无差异(1级RR 0.89,95%CI 0.63~1.25,P=0.50;2级RR 0.77,95%CI 0.48~1.24,P=0.28;3级RR 0.84,95%CI 0.39~1.82,P=0.66);中医外治组4级CI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 0.36,95%CI 0.14~0.93,P=0.03);中医外治组和对照组对CID整体发生程度的影响对比无差异(RR 0.78,95%CI 0.61~1.01,P=0.37)。中医外治组的卡氏(KPS)功能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RR 5.65,95%CI 1.61~9.68,P=0.006)。中医外治组的Karnofsky评分稳定率高于对照组(RR 2.51,95%CI 1.09~5.75,P=0.03)。结论中医外治法可有效防治CI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化疗相关性腹泻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2013—2022年竹山县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
12
作者 孙长喜 张华 +5 位作者 陈国栋 朱冬贵 杜飞 李郁 黄卉 刘本金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分析湖北省竹山县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导出2013—2022年竹山县其他感染性腹泻疫情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3—2022年竹山县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1000... 目的:分析湖北省竹山县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导出2013—2022年竹山县其他感染性腹泻疫情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3—2022年竹山县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1000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18.75/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其中,年报告发病率以2017年最高,2022年最低,分别为328.37/10万(1514/461071)和105.54/10万(469/444363)。2013—2022年竹山县其他感染性腹泻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912,P<0.01)。全县各乡镇均有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全年各月均有发病,以11月—次年1月发病例数较多,占全部报告发病例数的43.18%(4321/10006);病例主要为散居儿童,占全部报告发病例数的94.65%(9471/10006);病例以[0,3)岁儿童最多,占全部报告发病例数的92.72%(9278/10006),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级下降趋势。男性报告发病率为238.98/10万,明显高于女性(195.2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84,P<0.01)。结论:其他感染性腹泻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应广泛开展感染性腹泻防治知识宣传,增强群众卫生防病意识,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单位饮食、饮水和环境卫生管理,建立秋冬季节感染性腹泻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暴发苗头,并加大改水改厕力度,积极推广婴幼儿轮状病毒疫苗接种,遏制低龄儿童感染性腹泻感染和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流行特征 控制对策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泻临床观察
13
作者 任燕怡 李霞 +2 位作者 冯培民 何俊余 马悦 《山西中医》 2024年第4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96例肝硬化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均予肝硬化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口服,治疗组予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96例肝硬化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均予肝硬化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口服,治疗组予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肠道sIgA水平变化、肠道菌群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ALT、AST、TBIL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肠道sIgA水平、肠道菌群改善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泻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及肠道有益菌群生长,增加患者肠道sIg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泻 七味白术散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的防控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世娟 《吉林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31-33,共3页
养殖业生产中各种疾病的发生都是比较常见的生产情况,在生猪生产中也是一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发生的情况较多,严重威胁着生猪业的快速发展。1流行病学。1.1病原体。引起猪传染性肠胃炎的病原体是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猪暴发... 养殖业生产中各种疾病的发生都是比较常见的生产情况,在生猪生产中也是一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发生的情况较多,严重威胁着生猪业的快速发展。1流行病学。1.1病原体。引起猪传染性肠胃炎的病原体是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猪暴发流行性腹泻的病原体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上述两种病毒都属于冠状病毒,并且只有一个血清类型,均对常见的消毒剂敏感,比如乙醚、氯仿等溶剂在自然环境下都能将病毒灭杀。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呈圆形、椭圆形或类圆的多边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生猪生产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传染性肠胃炎 流行病学 养殖业生产
下载PDF
糖尿病性腹泻的病机浅析及中医辨证论治概述
15
作者 陈维军 刘明 +2 位作者 陈斌 铁明慧 李巽华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期126-129,137,共5页
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致病机制复杂,治疗措施多样化。西医对该病缺乏特异治疗措施,多采取对症治疗。中医认为该病辨证证型诸多,其发病多与脾胃两脏关系紧密,也与肝、肾有关。根据不同证型、症候施予中医药治疗,灵活调... 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致病机制复杂,治疗措施多样化。西医对该病缺乏特异治疗措施,多采取对症治疗。中医认为该病辨证证型诸多,其发病多与脾胃两脏关系紧密,也与肝、肾有关。根据不同证型、症候施予中医药治疗,灵活调配,因病施治,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腹泻 病机 中医辨证论治
下载PDF
茵黄益肠合剂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16
作者 陈维军 刘明 +3 位作者 陈斌 铁明慧 李巽华 殷丽娟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5期117-120,共4页
目的 观察茵黄益肠合剂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昆明市中医医院2022年8月—2023年7月收治的60例脾胃虚弱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 目的 观察茵黄益肠合剂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昆明市中医医院2022年8月—2023年7月收治的60例脾胃虚弱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黄益肠合剂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和炎症标志物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in G,l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in A,l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in M,lgM)、CD4^(+)、CD3^(+)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D8+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黄益肠合剂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性腹泻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可显著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腹泻 茵黄益肠合剂 脾胃虚弱型
下载PDF
小儿推拿辅助治疗腹泻效果观察
17
作者 羊慧丹 施佳奇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8期23-24,共2页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辅助治疗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腹泻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蒙脱石散药物治疗并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小儿推拿,均连续治疗3d。比较两组疗效、腹泻次数变...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辅助治疗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腹泻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蒙脱石散药物治疗并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小儿推拿,均连续治疗3d。比较两组疗效、腹泻次数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39/40)高于对照组的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腹泻次数均逐渐减少,治疗第3d腹泻次数明显少于治疗首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腹泻次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1/40)高于对照组的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推拿能有效改善腹泻患儿临床症状,减少腹泻次数,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推拿 腹泻 效果
下载PDF
导致儿童腹泻的肠道原虫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鑫 许红梅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263-3269,共7页
腹泻性疾病在发展中国家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寄生虫也是引起儿童腹泻的原因。虽然随着社会进步,其发病率逐年下降,但在许多欠发达地区,寄生虫感染仍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肠道寄生虫中,肠道原虫感染所占比例逐渐... 腹泻性疾病在发展中国家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寄生虫也是引起儿童腹泻的原因。虽然随着社会进步,其发病率逐年下降,但在许多欠发达地区,寄生虫感染仍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肠道寄生虫中,肠道原虫感染所占比例逐渐增高,常见的肠道原虫为阿米巴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人芽囊原虫等。本文将对常见的导致儿童腹泻的肠道原虫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原虫 腹泻 儿童
下载PDF
慢性迁延性腹泻儿童食物过敏的特征分析
19
作者 刘毅坚 周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9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迁延性腹泻儿童食物过敏的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3年2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75例慢性迁延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进行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抗体检测,进行常规饮食指导,随访并逐年记录过敏... 目的:分析慢性迁延性腹泻儿童食物过敏的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3年2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75例慢性迁延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进行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抗体检测,进行常规饮食指导,随访并逐年记录过敏情况。结果:<1岁的患儿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均存在阳性情况,阳性率前3位依次为牛奶(81.8%)、蛋类(60.0%)及大米(30.9%);≥1岁的患儿中,存在除猪肉之外的13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情况,阳性率前3位依次为牛奶(75.0%)、蛋类(60.0%)、大米与大豆(30.0%,并列第3)。≥1岁的患儿西红柿、大豆、蘑菇、玉米、虾、蟹、鳕鱼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高于<1岁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例患儿经1~2年的随访,均对过敏食物耐受。结论:慢性迁延性腹泻儿童与多种食物过敏有关,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是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应给予患儿高度关注及饮食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迁延性腹泻 儿童 食物过敏
下载PDF
健脾清肠汤对脓毒症腹泻患者肠道功能、炎症因子及乳酸的影响
20
作者 林俊儒 游荣荣 华云玮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3-57,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采用健脾清肠汤治疗脓毒症腹泻患者,评估健脾清肠汤对肠道功能及WBC、CRP、PCT、IL-6、IL-1β和乳酸水平的影响,进而明确健脾清肠汤治疗脓毒症腹泻的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确... 目的:本研究通过采用健脾清肠汤治疗脓毒症腹泻患者,评估健脾清肠汤对肠道功能及WBC、CRP、PCT、IL-6、IL-1β和乳酸水平的影响,进而明确健脾清肠汤治疗脓毒症腹泻的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确诊并收治的脓毒症伴腹泻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液体复苏及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健脾清肠汤治疗,对照组加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大便性状及炎症指标、肠道功能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经过10 d治疗后,观察组症状量化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SOFA评分、Bristol评分两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OFA评分、Bristol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WBC、CRP、PCT、IL-6、IL-1β、乳酸两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WBC、CRP、PCT、IL-6、IL-1β、乳酸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严重不良反应,安全等级较高。结论:健脾清肠汤可显著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肠道功能,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清肠汤 脓毒症 腹泻 肠道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