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经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TAPP)治疗疝气的疗效及复发情况观察
1
作者 陆快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99-102,共4页
观察腹腔镜下经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TransabdominalPreperitoneal Prosthesis,TAPP)治疗疝气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 此次研究采集样本资料的时间跨度为2021年01月-2024年01月,观察对象为疝气手术病人,样本量共计160例,疝环填... 观察腹腔镜下经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TransabdominalPreperitoneal Prosthesis,TAPP)治疗疝气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 此次研究采集样本资料的时间跨度为2021年01月-2024年01月,观察对象为疝气手术病人,样本量共计160例,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80例病人命名为对照组,腹腔镜下经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80例病人命名为观察组,对比疗效情况。结果(1)组间除手术时长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基础指标如但出血量、术后排气、下床活动的时间,观察组更优(P均<0.01);(2)组间炎症指标、应激指标、胃肠功能指标的比较,术前无差异(P均>0.05),术后观察组均更优(P均<0.01);(3)组间总有效率对比的结果提示观察组更高,且无任何复 发病例,与对照组有差异(P均<0.05)。结论 腹腔镜下经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出血少、术后基础指标恢复快,并且不会对疝气病人机体炎症状态与应激状态造成较大刺激,术后胃肠功能损伤较轻,临床疗效明显,且短期无复发现象,该手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气 腹腔镜下经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临床疗效 复发 炎症 应激
下载PDF
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腹股沟疝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2
作者 何康伯 李东方 蒋晓松 《当代临床医刊》 2025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比较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腹股沟疝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腹股沟疝患者纳入研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腹股沟疝手术,实验组实施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观察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并... 目的比较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腹股沟疝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腹股沟疝患者纳入研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腹股沟疝手术,实验组实施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观察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实验组术后2h疼痛评分更低,切口持续疼痛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更短,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更低,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效率高,术后恢复快,促进早期活动,有助于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麻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传统腹股沟疝 期指标 后恢复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王昌进 《医药前沿》 2025年第8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周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周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放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36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能够少创伤,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并且能够有效抑制血清白细胞介素-6及C反应蛋白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并发症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对术后恢复及疼痛情况的影响评估
4
作者 张丽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研究全程护理实施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康复及疼痛影响。方法 本研究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将70名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则实施全程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 研究全程护理实施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康复及疼痛影响。方法 本研究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将70名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则实施全程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数值相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 将全程护理应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 全程护理 后恢复 疼痛
下载PDF
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腹股沟疝手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海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60-263,共4页
目的:比较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腹股沟疝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腹股沟疝手术,观察组行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比两... 目的:比较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腹股沟疝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腹股沟疝手术,观察组行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当(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能够加速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恢复,缓解疼痛,减少住院费用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满意度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临床可推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并发症 满意度 局麻 无张力修补
下载PDF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胶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孙春磊 滕安宝 +3 位作者 查晓光 夏群 吴家照 李煜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94-295,共2页
最近国外报道指出医用胶(有机胶和纤维蛋白胶)在固定补片和封闭皮肤上较丝线缝合有较大优势,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我科应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医用胶关闭缝合切口,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医用胶 应用 纤维蛋白胶 后并发症 丝线缝合 缝合切口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4
7
作者 罗洪梅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970-2971,共2页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NP)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的...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NP)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的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1]。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患者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患者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本科室从2012年1月开始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手术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 护理工作模式 NURSING 患者群体 自我护理意识 出院计划
下载PDF
抗菌药对降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严丽华 刘晨晖 +1 位作者 韦智丹 蔡苑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02-303,313,共3页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否需要常规预防性用抗菌药。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腹股沟疝患者8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5例,对照组440例。观察组术前单次应用抗菌药;对照组围手术期内未用抗菌药,对比两组抗菌药不...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是否需要常规预防性用抗菌药。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腹股沟疝患者8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5例,对照组440例。观察组术前单次应用抗菌药;对照组围手术期内未用抗菌药,对比两组抗菌药不良反应、平均切口愈合时间、手术部位感染差异。结果:抗菌药不良反应观察组2例,对照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切口愈合时间治疗组(6.81±0.74)d,对照组(6.56±0.4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部位感染观察组住院期间发生2例,随访期间7例,合计感染率2.0%,对照组住院期间发生3例,随访期间7例,合计感染率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感染病例病原学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无高危因素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常规应用抗菌药无助于预防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抗菌药 部位感染
原文传递
抗生素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戴俏琼 邵钦树 +1 位作者 叶再元 张勤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15期1305-1306,共2页
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无张力疝修补术于1989年被首次报道。该手术术后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9%,平均约为3%。由于使用补片材料有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因此关于围手术期是否需使用抗生素仍存在争议... 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无张力疝修补术于1989年被首次报道。该手术术后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9%,平均约为3%。由于使用补片材料有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因此关于围手术期是否需使用抗生素仍存在争议。目前,尽管无证据表明使用抗生素能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围手 抗生素 切口感染发生率 后切口感染 无张力修补 应用 外科疾病
下载PDF
局部麻醉和联合麻醉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庞博 孙雪峰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647-648,共2页
目的:对运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的患者选取不同麻醉方式进行麻醉,探究局部麻醉和联合麻醉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经过具体确诊具有腹股沟疝的患者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次序排列奇偶数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观... 目的:对运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的患者选取不同麻醉方式进行麻醉,探究局部麻醉和联合麻醉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经过具体确诊具有腹股沟疝的患者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次序排列奇偶数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4例行局部麻醉,对照组患者34例行联合麻醉,麻醉过程详细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及麻醉整体进行时间,手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总体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两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的身体情况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在接下来12~24个月的随访过程中,并无患者发生疝复发;观察组住院费用及治疗情况等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观察组患者对于手术满意度评分及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医院环境下,局部麻醉比联合麻醉具有更低的术后疼痛度、更优的麻醉效果、更短的术后住院时间和更快的恢复速度,局部麻醉的住院费用也较低廉,在医生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时应用局部麻醉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 联合麻醉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下载PDF
持续负压吸引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应用效果研究
11
作者 梁志华 李树河 +2 位作者 杨肖邦 江均良 廖志锋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6期1-3,8,共4页
目的评估持续负压吸引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3月-2023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76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双盲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伤口换药,观察组实... 目的评估持续负压吸引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3月-2023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76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双盲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伤口换药,观察组实施持续负压吸引,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恢复情况、炎性因子水平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为(6.34±2.23)d,短于对照组的(10.23±3.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3,P<0.05);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当日两组炎性因子水平、疼痛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5、10 d后观察组炎症指标水平和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使用持续负压吸引可促进切口恢复,抑制炎性指标,患者疼痛显著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负压吸引 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 切口 愈合不良
下载PDF
1例开放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20年迟发性补片感染的治疗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韩万林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023-1027,共5页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手术是腹股沟疝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医用材料的发展,使用合成补片进行疝修补术已取代传统手术成为目前主流的修补方式,且疗效可靠,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而合成补片作为异物置入体内后可能会引...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手术是腹股沟疝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医用材料的发展,使用合成补片进行疝修补术已取代传统手术成为目前主流的修补方式,且疗效可靠,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而合成补片作为异物置入体内后可能会引起相关并发症。迟发性补片感染作为补片相关并发症之一,一般发生在疝修补术后数月甚至数年,其临床表现可有发热、慢性腹股沟区疼痛、局部红肿,严重情况下可表现为窦道形成,是导致疝修补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迟发性补片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但其治疗非常困难。本文报道了1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长达20年之久出现补片感染的患者,情况十分罕见,通过结合文献对其治疗方式进行了主要讨论,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 补片感染
下载PDF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荣迅 沙广春 蓝鹏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3期159-160,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腹股沟疝患者100例.其中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应川传统疝修补术的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 目的比较分析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腹股沟疝患者100例.其中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应川传统疝修补术的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复发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尢张力修补术较传统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和应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
14
作者 刁珍珍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4年第19期3000-3002,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我院进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康...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我院进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康复进程、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加快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某院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并发补片区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分析
15
作者 袁国华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并发补片区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万安县中医院收治的268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单侧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分析医院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并发补片区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万安县中医院收治的268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单侧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手术时长、补片类型、抗菌药物使用、微生物检查等信息,分析患者并发补片区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结果:268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中,有46例发生了补片区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7.16%;46例并发补片区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8株(占65.52%,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19株(占32.76%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和真菌1株(占1.7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发生补片区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补片类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是否使用网塞、有无腹部手术史、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手术时长≥1 h(OR=8.574)、住院时间≥7 d(OR=3.341)、补片类型为聚四氟乙烯补片(OR=32.159)、合并糖尿病(OR=3.384)、合并低蛋白血症(OR=4.485)、使用网塞(OR=6.021)、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OR=12.345)是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发生补片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术后可能发生补片区感染,其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手术时长、住院时间、补片类型、是否合并糖尿病和低蛋白血症、是否使用网塞、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临床对存在高危风险的患者应加强监护和管理,以避免或减少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 补片区感染 病原菌分布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图文式健康教育联合风险量化评估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齐姗 严玉娇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12期1798-1802,共5页
目的分析图文式健康教育联合风险量化评估干预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普外科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老年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成对照组56... 目的分析图文式健康教育联合风险量化评估干预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普外科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老年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成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图文式健康教育+风险量化评估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情况、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首次下床、自行排便、住院天数、术后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自护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这4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图文式健康教育联合风险量化评估干预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中较常规护理干预效果更为突出,可加快康复,提高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文式健康教育 风险量化评估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老年 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慧成 贾忠 +2 位作者 贺冠海 封光华 林乃弓 《医学研究通讯》 2005年第12期48-49,共2页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百年来,腹外疝的手术方式不断更新,据报道仅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就多达80余种.术式变更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疝的复发,复发率高达20%.近年来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由于其有简单、易掌握、创伤小、术后...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百年来,腹外疝的手术方式不断更新,据报道仅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就多达80余种.术式变更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疝的复发,复发率高达20%.近年来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由于其有简单、易掌握、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符合解剖生理特点和术后极低的复发率等优点而得以大力推广和逐渐普及[1,2].自1996年3月~2004年6月,我院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由单丝聚丙烯材料制作的Bard-Mesh Perfix Plug套装产品和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三合一普理灵补片对917例腹股沟疝进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其中,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和再次手术患者9例,复发率为0.67%,对这些患者我们再次采用无张力修补方法,术后收到了满意的效果,随访3月~7年,无复发.为了进一步提高无张力修补术的治疗效果和进一步降低其复发率,我们对此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并对其复发原因和处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后复发 原因分析 解剖生理特点 方式 后疼痛 复发率 多发病 常见病 普外科
下载PDF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邢人伟 牟永华 +2 位作者 聂寒秋 梁思渊 张阳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4年第4期435-436,共2页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已成为普外科医生的基本手术操作之一,手术方式亦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手术方式,均有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常见的有疝复发、残留疝囊积液或积血、慢性疼痛等,同时存在一些少见但严重并发症,如补片侵蚀内...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已成为普外科医生的基本手术操作之一,手术方式亦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手术方式,均有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常见的有疝复发、残留疝囊积液或积血、慢性疼痛等,同时存在一些少见但严重并发症,如补片侵蚀内脏、腹腔出血和膀胱损伤等,部分患者需接受二次手术,甚至可能死亡[1~3]。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后严重并发症 原因分 方式 普外科医生 后并发症 操作 疝囊积液
下载PDF
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否对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晓明 张晓征 +1 位作者 徐涵 王燕鹏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8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否对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某医院进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3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320例患者分为预防组和未预防... 目的:探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否对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某医院进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3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320例患者分为预防组和未预防组,每组各有160例患者。对预防组患者术前使用抗生素预防其术后发生感染,对未预防组患者术前未使用抗生素预防其术后发生感染,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中性粒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住院的时间及体温。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中性粒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住院的时间及体温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否对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 抗生素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后感染
下载PDF
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技术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张立东 郑重 +2 位作者 丁君 尚艳红 何静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S01期148-149,共2页
目的分析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应用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患者共计150例进行本次课题研究。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15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 目的分析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应用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患者共计150例进行本次课题研究。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15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75例)给予插管或喉罩全麻,研究组(n=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全麻用药量,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其术后疼痛评分的同时,还应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动脉压及心率变化。结果对照组在术后3h、6h以及12h的VAS评分比研究组更高,差异存在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在手术15min、手术30min等时段内的平均动脉压与平均心率比研究组更高,差异存在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插管或喉罩全麻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够使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缓解术后疼痛症状的同时,还能降低对患者的动脉压、心率造成的不良影响,值得持续推广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麻醉效果 疼痛程度 全身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