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血液净化联合腹腔穿刺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四云 柯纯华 罗伟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血液净化联合腹腔穿刺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SA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 目的探讨早期血液净化联合腹腔穿刺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SA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抑制胰腺分泌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早期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腹腔穿刺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恢复时间、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ST、ALT和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RP、IL-6和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血液净化联合腹腔穿刺引流能够减少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肝功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能够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穿刺引流 早期血液净化 肝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腹腔穿刺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相关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朱玉乾 郑传明 宁长青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329-133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穿刺引流(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相关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SAP未处理组(SAP组)、SAP APD组(APD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10只。通过应用牛磺胆酸钠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利用ELISA法检测... 目的:探讨腹腔穿刺引流(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相关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SAP未处理组(SAP组)、SAP APD组(APD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10只。通过应用牛磺胆酸钠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利用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表达量;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p-IκB)、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磷酸化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光镜下对肝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肝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APD组肝组织损伤程度轻于SAP组而重于SHAM组;在外周血中,与SHAM组比较,APD组TNF-α、IL-6、IL-10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SAP组比较,APD组TNF-α、TL-6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IL-1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在肝组织中,与SHAM组比较,APD组TLR4、p-IκB、IRAK-4、TRAF6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SAP组比较,APD组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SAP合并肝损伤大鼠早期应用APD治疗可减轻肝细胞损伤,且APD抑制SAP大鼠肝损伤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肝损伤 腹腔穿刺引流
下载PDF
早期腹腔穿刺引流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炎性因子及并发症的影响
3
作者 张利丹 田伟华 张宏伟 《淮海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445-448,453,共5页
目的:观察早期实施腹腔穿刺引流术(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炎性因子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APD治疗的120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发病至入院时间<72 h的患者... 目的:观察早期实施腹腔穿刺引流术(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炎性因子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APD治疗的120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发病至入院时间<72 h的患者列为早期组(n=60),将发病至入院时间≥72 h的患者列为对照组(n=60),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炎性因子[TNF-α、IL-4、 IL-10、]水平、内源性抗氧化通路因子[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24 h, 2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早期组SOD为(315.46±50.27)U/L,高于对照组的(252.36±80.27)U/L,GSH为(42.28±10.17)U/L,高于对照组的(36.22±10.41)U/L,MDA为(4.52±1.07)nmol/mL,低于对照组的(5.33±1.85)nmol/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4 h, 2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早期组TNF-α为(0.96±0.11)ng/mL,低于对照组的(1.38±0.75)ng/mL, IL-4为(60.44±10.32)pg/mL,高于对照组的(53.49±10.21)pg/mL,IL-10为(57.72±10.33)pg/mL,高于对照组的(51.47±10.8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4 h, 2组患者内源性抗氧化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早期组Nrf-2阳性表达率(80.00%)高于对照组(66.67%),HO-1水平为(47.45±10.23)pg/mL,高于对照组的(32.11±10.1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早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SAP患者实施APD手术治疗,可缓解氧化应激损伤、改善炎症反应,其抗氧化机制在于上调Nrf-2、HO-1等内源性抗氧化通路关键因子的表达水平,早期ADP对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穿刺引流 氧化应激反应 预后
下载PDF
早期腹腔穿刺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冠 吴东叶 +3 位作者 肖和达 梁鸿寅 孙红玉 汤礼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72-877,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穿刺引流(abdominal paracentesis drainage,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将质粒标记有绿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E.coli marked with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穿刺引流(abdominal paracentesis drainage,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将质粒标记有绿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E.coli marked with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E.coli)灌饲给SD大鼠,使其成功定植于大鼠肠道。将定植了GFP-E.coli的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P组和APD组,每组12只。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SAP模型。SAP造模后于右下腹留置腹腔引流管,为APD治疗组。造模后24 h无菌条件下取材并处死。对比各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液、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 nodes,MLN)、胰腺组织细菌移位情况,以及血清炎性因子CRP、TNF-α及IL-1β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P组及APD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液、MLN及胰腺组织细菌移位程度,血清内毒素水平,以及血清炎性因子CRP、TNF-α及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SAP组比较,APD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APD能减少SAP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及全身炎症水平,并可能因此改善S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移位 腹腔穿刺引流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大鼠
原文传递
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胰周或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沈光贵 姜小敢 +2 位作者 鲁卫华 王箴 汪彤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992-994,999,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胰周或腹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超声或CT引导行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胰周或腹腔积液患者37例,比较穿刺前和穿刺后第3天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项临床和... 目的:评价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胰周或腹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超声或CT引导行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胰周或腹腔积液患者37例,比较穿刺前和穿刺后第3天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项临床和检验指标,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穿刺后第3天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临床和生化指标及腹腔内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其中3例(8.1%)患者发生穿刺相关性损伤,2例(5.4%)引流过程中发生导管阻塞,3例(8.1%)发生导管易位,1例(2.7%)发生导管脱落,所有患者均无肠管及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腹腔或胰周积液的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术可改善临床症状,缓解腹腔内压力并改善临床和检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腹腔积液 腹腔内压 经皮腹腔穿刺引流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旭兰 李颖 屈波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引流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0例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3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等抗炎补液与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抗炎补液及其支持治疗的...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引流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0例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3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等抗炎补液与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抗炎补液及其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穿刺留置引流管,连续治疗3周,观察并记录治愈率与临床伴随症状消失时间、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第2周治愈率为40.00%(14/35)、有效率88.57%(31/35),第3周治愈率77.14%(27/35)、有效率94.29%(33/35),与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在临床伴随症状恢复时间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期间观察组无中转手术治疗病例,而对照组有4例中转行手术治疗。结论液化较完全、脓肿内分隔较少且脓肿局限的小儿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术可显著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是一种安全可靠且创伤较小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周围脓肿 小儿 超声引导 经皮腹腔穿刺引流
下载PDF
早期超声引导腹腔穿刺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肠道细菌移位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振海 杜杰 +4 位作者 周硕 张太哲 徐志鹏 李三党 邱兆磊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893-896,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行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肠道细菌移位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SAP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发病至入院时间将SAP病人分为观察组(发病至入院≤48 h)与对照组(发病至入院时间>48 h)... 目的:探讨早期行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肠道细菌移位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SAP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发病至入院时间将SAP病人分为观察组(发病至入院≤48 h)与对照组(发病至入院时间>48 h),各50例,2组病人入院均接受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比较2组病人肠道菌群数目(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及IL-10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病人致病菌大肠埃希菌菌群数及葡萄球菌菌群数明显减少,有益菌菌群数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群数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病人外周血IL-6、TNF-α含量均明显减少,IL-4、IL-10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早期超声引导腹腔穿刺引流可以减少SAP病人肠道细菌移位,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穿刺引流 肠道菌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腹腔穿刺引流疗法治疗伴有腹腔积液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曾繁林 林洁 +3 位作者 谢雨林 何晓 王小农 陈斌 《当代医学》 2017年第25期132-134,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穿刺引流疗法治疗伴有腹腔积液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在伴有腹腔积液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6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穿刺引流组,各38例,常规治疗组采取内科保守治疗,穿刺引流组...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穿刺引流疗法治疗伴有腹腔积液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在伴有腹腔积液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6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穿刺引流组,各38例,常规治疗组采取内科保守治疗,穿刺引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腹腔穿刺引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穿刺引流组患者住院时间、腹胀腹痛减轻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多功能不全发生率、腹腔感染、器官衰竭、急性液体积聚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引流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42%,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有腹腔积液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腹腔穿刺引流疗法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穿刺引流疗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腹腔穿刺引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何利红 吕韶敏 杨晓燕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439-1440,共2页
关键词 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 腹腔穿刺引流 腹腔穿刺 临床观察 穿刺引流 腹腔积液 自发性气胸 医务人员
下载PDF
血必净联合早期腹腔穿刺引流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窦贺贺 郑传明 +4 位作者 李磊 程峰 徐志鹏 邱兆磊 王振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176-1179,1184,共5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早期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SAP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病人均给予SAP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腹腔穿刺术,观察组行腹腔穿刺术联合应用血必净。比较2组...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早期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SAP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病人均给予SAP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腹腔穿刺术,观察组行腹腔穿刺术联合应用血必净。比较2组病人入院时和入院第3、5、7天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肝素结合蛋白(HB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CT严重程度指数(CTSI),以及2组入住EICU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2组病人入院时WBC计数、CRP、SAA、HBP、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CTS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3天,2组上述指标均较入院时升高(P<0.05),随后在第5、7天降低(P<0.05),但观察组在第3天,除WBC计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CRP、SAA、HBP、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CTSI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第5、7天上述所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E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SAP病人在早期应用腹腔穿刺引流术联合血必净有助于减轻病人炎症反应,改善预后,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穿刺引流 血必净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三通旋塞连接中心静脉导管与引流袋用于胸腹腔穿刺引流 被引量:4
11
作者 曾文慧 代秀珍 邱鸣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3年第6期1729-1729,共1页
临床上常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腹腔穿刺引流,因导管与引流袋连接处不匹配,无法直接连接。目前已有研究者采用医用橡胶管和一次性肛管连接11],或采用带螺帽的输液器前端与无菌橡胶管连接等方法,但连接管需用丝线结扎或胶布固定,在... 临床上常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腹腔穿刺引流,因导管与引流袋连接处不匹配,无法直接连接。目前已有研究者采用医用橡胶管和一次性肛管连接11],或采用带螺帽的输液器前端与无菌橡胶管连接等方法,但连接管需用丝线结扎或胶布固定,在更换引流袋或导管冲洗、注药等操作时不方便,且易污染。我科使用三通旋塞和橡胶管连接,经30例病人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腹腔穿刺引流 连接处 引流 三通 一次性肛管 橡胶管
下载PDF
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护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大会 魏大琼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20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并进行全面护理。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6.35%,无死亡病例。结论经皮腹腔穿刺引流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能够进行简便、... 目的探讨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并进行全面护理。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6.35%,无死亡病例。结论经皮腹腔穿刺引流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能够进行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提高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腹腔穿刺引流 急性重症胰腺炎 护理
下载PDF
一次性腹腔穿刺引流管在膀胱穿刺造瘘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双平 王振兴 李承勇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5期789-790,共2页
长期以来,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是临床上治疗尿潴留且导尿失败时常用的方法。急性尿潴留多在老年男性患者中发生率高,65%急性尿潴留是由于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在PLESS研究中,前列腺增生者急性尿潴留发生率为18/1 000^([1])。对于有导尿禁证... 长期以来,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是临床上治疗尿潴留且导尿失败时常用的方法。急性尿潴留多在老年男性患者中发生率高,65%急性尿潴留是由于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在PLESS研究中,前列腺增生者急性尿潴留发生率为18/1 000^([1])。对于有导尿禁证或者经尿道插管失败的或者因诸如神经源性膀胱等疾患难以治愈,不宜长期留置尿管者,我们通常采取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穿刺 留置尿管 造瘘术 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 腹腔穿刺引流 尿道狭窄 急性尿潴留 慢性尿潴留
下载PDF
乌司他丁结合B超下腹腔穿刺引流术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效果及对相关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东和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结合B超下腹腔穿刺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效果及对相关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86例SA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4)。对照组应用...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结合B超下腹腔穿刺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效果及对相关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86例SA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4)。对照组应用B超下腹腔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进程(腹痛缓解时间、恢复排便时间、ICU住院时间)和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评估治疗前、治疗10d后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I2(PGI2)]。结果(1)治疗10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观察组发热缓解时间、恶心呕吐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观察组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治疗10d后,2组NO、PGI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2组炎性因子指标(IL-6、IL-8、TNF-α)、TXA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变动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结合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术治疗SAP疗效良好,且有利于降低患者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B超下腹腔穿刺引流 乌司他丁 相关性肺损伤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治疗单个细菌性肝脓肿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立中 刘爱萍 《中外医疗》 2011年第24期60-60,共1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治疗单个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21例单个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行经皮肝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进行脓液引流、脓腔冲洗注药、全身抗感染药物治疗及全身支持...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治疗单个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21例单个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行经皮肝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进行脓液引流、脓腔冲洗注药、全身抗感染药物治疗及全身支持疗法。结果 21例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脓腔逐渐缩小消失,全部治愈。结论经皮肝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管治疗单个细菌性肝脓肿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且取材十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个细菌性肝脓肿 经皮肝穿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引流
下载PDF
腹腔穿刺引流治疗伴有腹腔积液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玉祥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131-1132,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穿刺引流治疗伴有腹腔积液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伴有腹腔积液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使用腹腔穿刺引流,参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并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穿刺引流治疗伴有腹腔积液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伴有腹腔积液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使用腹腔穿刺引流,参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并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同时分析近期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等。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状况较为显著,且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显著优于参照组的55.5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伴有腹腔积液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选择腹腔穿刺引流有助于促进临床症状的快速改善,对患者的身体功能造成的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穿刺引流 腹腔积液重症急性胰腺炎 治疗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腹腔穿刺引流治疗晚期肝癌破裂出血12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时吉庆 李坤 +2 位作者 帅存勇 陈一峰 黄伟 《武警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897-898,共2页
晚期肝癌常伴有门静脉、肝静脉癌栓或肝内多发转移病灶,手术难以达到R0切除。一旦破裂出血,极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我院肝胆外科2015-01至2020-12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 晚期肝癌常伴有门静脉、肝静脉癌栓或肝内多发转移病灶,手术难以达到R0切除。一旦破裂出血,极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我院肝胆外科2015-01至2020-12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腹腔穿刺治疗晚期肝癌破裂出血12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38~62岁,平均50.8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腹腔穿刺引流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在腹腔穿刺引流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友珠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18-119,共2页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导管在腹腔穿刺引流中的应用经验与护理体会。[方法]对32例腹水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结果]置管成功率达100%。无导管脱落、阻塞、渗漏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穿刺置管...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导管在腹腔穿刺引流中的应用经验与护理体会。[方法]对32例腹水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结果]置管成功率达100%。无导管脱落、阻塞、渗漏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安全经济、一次穿刺长期留管、避免反复穿刺及感染等优点,可根据病情控制引流速度和引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穿刺引流 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
下载PDF
腹腔穿刺引流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云飞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2期105-106,108,共3页
目的探析腹腔穿刺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持续吸氧、禁食、补液、纠正酸碱平衡、纠正... 目的探析腹腔穿刺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持续吸氧、禁食、补液、纠正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抑制胰腺分泌、抑酸、抑制胰酶活性、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支持等内科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CT或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52例患者中痊愈28例(53.85%),好转24例(46.15%),无效0例(0.00%),无死亡,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52例患者中痊愈20例(38.46%),好转18例(34.61%),无效11例(21.15%),死亡3例(1.92%),总有效率为73.07%。综上所述,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PACHEII评分(13.56±3.5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28±2.64)分(t=6.9385,P=0.0000);同时实验组BalthazarCT评分A、B、C级所占比例61.54%(32/52)明显高于对照组17.31%(9/52)(χ2=21.2993,P=0.0000)。结论一般临床医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通常会采用外科手术的治疗方式,但是其手术风险大,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极高。因此,选择B超或CT引导下行腹腔穿刺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定位准确且耐受性好,疗效显著,风险小,具有较强的临床辅助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腹腔穿刺引流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早期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鹏程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0期198-198,共1页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腹腔穿刺引流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性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1例患者在早期采取腹腔穿刺引流治疗,对照组51例患...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腹腔穿刺引流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性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1例患者在早期采取腹腔穿刺引流治疗,对照组51例患者在早期未采取腹腔穿刺引流治疗。结果观察组51例患者在膀胱压、APACCHE I 评分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率显著性小于对照组,差异<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腹腔穿刺引流治疗能够减小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腹腔压力,并且能够降低发生脏器功能衰竭的可能,临床实用、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腹腔穿刺引流 重症急性胰腺炎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