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2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研究
1
作者 胡光明 周涛 +3 位作者 肖杰 孙占虎 高宇 裴豆豆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2018年3月~2022年5月我院诊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5例,均接受LC联合LCBDE手术治疗,其中42例观察组采用经鼻胆管引...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2018年3月~2022年5月我院诊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5例,均接受LC联合LCBDE手术治疗,其中42例观察组采用经鼻胆管引流,另43例对照组采用T管引流。应用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问卷评估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引流管拔除时间和医疗花费分别为(5.6±1.8)d和(3.5±0.5)万元,均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分别为(50.5±6.8)d和(3.9±0.7)万元,P<0.05];在术后1 w,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7.1±14.6)U/L和(36.7±16.8)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9.7±13.8)U/L和(53.5±14.7)U/L,P<0.05】;在术后1个月,观察组GIQLI评分为(98.5±3.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1.4±3.9)分,P<0.05】;术后观察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40.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1%(P<0.05),而两组胆漏、胰腺炎、胆总管结石残留和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采用LC联合LCBDE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时放置鼻胆管引流可能是一种技术进步,可免除T管引流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干扰,对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也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 鼻胆管引流 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 治疗
下载PDF
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与切除术对输卵管妊娠患者生育功能及远期预后影响
2
作者 许晓东 李翠 +2 位作者 于倩 易建平 杨小杰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与切除术对输卵管妊娠患者生育功能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2年8月本院妇科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100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编号分为开窗术组和切除术组各50例,分别给予腹腔镜下输卵管...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与切除术对输卵管妊娠患者生育功能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2年8月本院妇科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100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编号分为开窗术组和切除术组各50例,分别给予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或输卵管切除术.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输卵管通畅情况,卵巢储备功能指标以及术后3年内妊娠情况.结果:两组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无差异(均P>0.05),切除术组手术用时(30.64±3.71min)、术中出血量(59.77±7.50ml)均大于开窗术组(21.38±3.04 min、43.98±6.01ml)(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0%、30.8%)无差异(P>0.05).开窗术组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比例(96.0%)大于切除术组(80.0%),术后6个月时血清卵泡刺激素(FSH mIU/ml)(6.71±2.35)及FSH/(黄体生成素)LH(1.49±0.37)均低于切除术组(8.41±3.79mIU/ml、2.19±0.44),雌二醇(78.39±14.90pg/ml)、抗缪勒管激素(4.36±1.96μg/L)水平高于切除术组(50.74±19.02pg/ml、3.61±1.75μg/L),术后3年内宫内妊娠比例(80.0%)及再次异位妊娠比例(18.0%)均高于切除术组(54.0%、6.0%)(均P<0.05)结论:相较于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对患者生育功能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妊娠 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 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 生育功能 远期预后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对CRP、PCT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颜特 林聪 邓志安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究直肠癌患者以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效果,并分析该术式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所用研究对象为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直... 目的:探究直肠癌患者以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效果,并分析该术式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所用研究对象为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直肠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即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患者例数分别为32例和6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同时在患者术前、术后1天、2天、3天检测CRP、PCT水平。结果:开腹组患者的手术开始-结束时间明显少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组患者手术过程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地佐辛注射液用量、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多于腹腔镜组(P<0.05)。开腹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多于腹腔镜组(P<0.05)。术前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患者CRP、PCT水平无明显对比差异(P>0.05),术后1天、术后2天、术后3天,开腹组患者的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患者损伤小,术后炎性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 直肠癌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下载PDF
自制无菌腔镜手术分格清点收纳袋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手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郑娟 张晓霞 曾佑英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73-176,共4页
随着精准外科手术技术和微创手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手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 duodenectomy,LPD)已经在胰腺外科逐渐普及^([1]),但由于LPD本身手术方式的复杂性,患者手术时间较长,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士关于腔镜手术的配合... 随着精准外科手术技术和微创手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手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 duodenectomy,LPD)已经在胰腺外科逐渐普及^([1]),但由于LPD本身手术方式的复杂性,患者手术时间较长,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士关于腔镜手术的配合要求更高。手术护士在手术中对物品清点流程的规范应用可以有效避免护理失误,提高外科医生的满意度。我们在LPD中应用自制的无菌腔镜手术分格清点收纳袋。现对其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腔镜手术 收纳袋 腹腔镜下 胰十二指肠手术 改良
下载PDF
不同尿流改道方式在膀胱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后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钱丽萍 陈慧 +1 位作者 王辰辰 张青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析不同尿流改道方式应用于膀胱癌患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以下简称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后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取2018年5月~2022年5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的膀胱癌患者102例,采用... 目的探析不同尿流改道方式应用于膀胱癌患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以下简称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后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取2018年5月~2022年5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的膀胱癌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51例。对照组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试验组行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生活质量变化,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72.07±45.48)min、(24.83±4.16)d较对照组(339.47±52.07)min、(21.05±4.72)d长,术中出血量为(857.06±125.39)ml较对照组的(749.14±140.06)ml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7、4.291、4.100,P<0.001)。试验组治疗后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64.08±7.25)分、(63.93±7.02)分和(61.17±6.93)分,较对照组的(60.13±6.59)分、(59.97±6.84)分和(57.08±7.11)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9、2.885、2.942,P<0.05);试验组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96%(151),低于对照组的15.69%(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7,P=0.036)。结论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应用于膀胱癌患者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后虽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但可提高生活质量,且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流改道方式 膀胱癌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小儿急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黄敏燕 黄玉萍 方静静 《医疗装备》 2024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急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并分析导致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278例小儿急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和致病菌分... 目的探讨小儿急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并分析导致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278例小儿急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和致病菌分布,并分析导致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78例患儿中,发生切口感染30例(10.79%),分离出病原菌3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有12株(35.29%)和22株(64.7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小儿急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岁、体质量指数≥20kg/m^(2)、切口长度≥3cm、术前层流系统未完成空气净化、手术参与及参观人员≥6人、术中出血量≥30 ml、阑尾化脓穿孔或坏疽及腹腔留置引流管(OR>1,P<0.05),而外科消毒前使用肥皂水清洗皮肤则是术后切口感染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小儿急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感染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小儿急诊 病原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肛肠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陈志耀 林建清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究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开展样本,共有10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治疗小组,各有50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究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开展样本,共有10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治疗小组,各有50例,对照组接受开腹会阴联合手术,研究组接受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以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效果、炎性与病情评价指标、肛肠功能数据变化评价两组手术治疗方案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手术方案应用下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淋巴结清扫数目多、切除标本长度短、手术后排气时间短、拔除引流管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两组术后炎性指标CRP、SAA、TNF-α低于对照组,病情评价指标VEGF、MMP-9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研究组肛肠动力学指标ARP、MSP、MTV指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肠道功能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应用于低位直肠癌疾病治疗中,围手术期治疗效果好,且还能减轻机体炎性水平,抑制病情进展,对患者肛肠功能产生的影响小,利于促进患者疾病转归,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手术 淋巴结清扫数目 肛肠功能
下载PDF
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Overlap重建技术要点
8
作者 张鹏 尹玉平 +2 位作者 蒋祈 杜雨强 陶凯雄 《腹部外科》 2024年第2期86-88,110,共4页
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已逐渐成为早期胃癌的标准术式之一,但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消化道重建难度较大。该文就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Overlap重建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以期缩短专科医生学习曲线,进一步改善胃癌病人预后。
关键词 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 胃癌 食管空肠吻合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殖激素水平及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
9
作者 叶永生 徐燕 +3 位作者 王远航 徐小晶 孙君华 倪鸣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291-294,299,共5页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殖激素水平及辅助性T细胞1(Th1)与辅助性T细胞2(Th2)的比值(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妇科的子...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殖激素水平及辅助性T细胞1(Th1)与辅助性T细胞2(Th2)的比值(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妇科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4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两组均采用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观察组联合GnRH-a治疗,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片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殖激素水平、Th1/Th2细胞平衡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3.24%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5,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1,7.858,13.353,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血清γ干扰素(IF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2(IL-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较术前均升高,且观察组IFN-γ、IFN-γ/IL-4及IL-2、IL-2/IL-10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83,14.283,11.745,45.061,P<0.05);IL-4、IL-10水平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IL-4、IL-10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95,15.085,P<0.05)。结论 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联合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殖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神经毒性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李铮 徐国亭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6期73-76,共4页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辅助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减轻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神经发育毒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子宫全切术治疗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辅助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减轻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神经发育毒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子宫全切术治疗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56例。常规组术中实施常规静脉麻醉诱导+吸入麻醉维持,试验组采用17-β雌二醇辅助麻醉。比较两组神经网络电活动因子、线粒体功能、细胞凋亡因子水平及围术期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后,两组γ氨基丁酸A、N-甲基-D天冬氨酸水平均高于术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低于术前,但试验组γ氨基丁酸A、N-甲基-D天冬氨酸水平低于常规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细胞色素C(Cyt C)、凋亡诱导因子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B淋巴细胞瘤-2低于常规组,细胞凋亡调控因子(Bax)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试验组简易状态精神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高于常规组,认知障碍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17-β雌二醇能有效减轻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吸入麻醉所致的神经毒性反应,改善神经网络电活动、线粒体功能,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降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 吸入麻醉 17-Β雌二醇 神经毒性
下载PDF
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1
作者 卢彦川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4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肝功能、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量、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肛门通气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的23.81%(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能减少输血量、术中出血量,缩短肛门通气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改善肝功能,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 手术指标 肝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对比
12
作者 张冬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4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腹组和腔镜组,每组40例。开腹组采用经腹子宫切除术完成疾病治疗,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完成疾病治疗。对比...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腹组和腔镜组,每组40例。开腹组采用经腹子宫切除术完成疾病治疗,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完成疾病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腔镜组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相较于开腹组的70.00%显著提升(P<0.05)。腔镜组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出血量(60.25±5.23)ml相较于开腹组(160.19±3.11)ml显著减少,手术时间(90.25±2.25)min、术后拆线时间(5.22±1.36)d、住院时间(7.65±0.28)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0.25±2.25)h相较于开腹组的(120.36±5.26)min、(7.25±1.49)d、(9.29±1.33)d、(45.69±5.29)h显著缩短(P<0.05)。腔镜组子宫肌瘤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7.50%相较于开腹组的25.00%显著降低(P<0.05)。结论经腹子宫切除术以及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均获得广泛应用,同前者比较,后者的治疗优势明显,可显著提升子宫肌瘤患者总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 经腹子宫切除术 术中出血量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与细胞因子的影响
13
作者 王晓雨 赵航 刘长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36-438,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结直肠癌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n=48)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结直肠癌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n=48)和观察组(行腹腔镜下手术,n=55)。治疗1 m后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免疫功能,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CD8^(+)均下降,CD4^(+)、CD4^(+)/CD8^(+)均上升。观察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GDF-15、b-FGF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GDF-15、b-F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免疫功能,降低细胞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手术 结直肠癌 临床疗效 免疫功能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伴偶发前列腺癌的相关因素分析
14
作者 录玲玲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伴偶发前列腺癌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偶发前列腺癌发生情况。结果65例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中,偶发前列腺癌共12例,发生率为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伴偶发前列腺癌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偶发前列腺癌发生情况。结果65例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中,偶发前列腺癌共12例,发生率为18.46%(12/6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肿瘤直径与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偶发前列腺癌发生无关(P>0.05);而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前列腺体积与偶发前列腺癌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β=1.531,OR=4.625,95%CI=1.216~17.590)、BMI≥28 kg/m^(2)(β=1.599,OR=4.950,95%CI=1.197~20.474)、有吸烟史(β=1.795,OR=6.020,95%CI=1.579~22.947)、有饮酒史(β=1.764,OR=5.833,95%CI=1.403~24.253)、前列腺体积>4 cm×3 cm×2 cm(β=1.623,OR=5.067,95%CI=1.326~19.365)为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偶发前列腺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偶发前列腺癌发生风险较高,而其发生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如年龄≥60岁、BMI≥28 kg/m^(2)、有吸烟史、有饮酒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偶发前列腺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倒刺线缝合子宫血管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15
作者 张燕 刘琴 张庆兵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目的探讨倒刺线缝合子宫血管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该院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41例,分为A组(实验组n=20)和B组(对照组n=21)。A组采用倒刺线缝合子宫血管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B... 目的探讨倒刺线缝合子宫血管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该院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41例,分为A组(实验组n=20)和B组(对照组n=21)。A组采用倒刺线缝合子宫血管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B组采用传统四孔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盆腹腔手术史、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GB)、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重量、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较B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子宫重量、术后第1天HGB、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24 h疼痛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中,采用倒刺线缝合子宫血管,安全、可行,但手术时间比多孔腹腔镜明显延长,随着该技术的逐渐熟练,这种情况将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 四孔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 倒刺线 大子宫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微创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16
作者 王静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91-0094,共4页
就临床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微创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应激反应影响进行评价。方法 筛选2022.3-2023.5入院的100名接受子宫肌瘤治疗患者,均分成普通组(n=50)和研究组(n=50),分别采取常规治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微创... 就临床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微创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应激反应影响进行评价。方法 筛选2022.3-2023.5入院的100名接受子宫肌瘤治疗患者,均分成普通组(n=50)和研究组(n=50),分别采取常规治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微创剔除术治疗,比对治疗结果。结果 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普通组,结果比对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研究组有较短手术时间、较低术中出血量和较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且有较低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E、NE、Cor水平更低,结果比对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微创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优于其他治疗方案,在临床推广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微创剔除术 疗效 应激反应 影响
下载PDF
单一术者65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分析
17
作者 张睿航 黄建文 +4 位作者 王营 张心如 宋鲁杰 傅强 撒应龙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单一术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RARP)的学习曲线,为拟开展RARP的医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泌尿外科65例行RARP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患... 目的探讨单一术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RARP)的学习曲线,为拟开展RARP的医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泌尿外科65例行RARP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患者中位年龄为67.5(58.1~82.4)岁,中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15.6(6.7~98.4)ng/mL,中位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0.8(17.4~27.3),术前肿瘤临床分期T2aN0M0~T3bN1M0。使用累积和方法(CUSUM)对RARP装机时间和手术时间的学习曲线进行拟合,根据曲线的拐点数据,将术者的学习曲线分为不同的学习阶段,并对在不同学习阶段进行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RARP的学习曲线手术例数为12例。65例手术分为3个阶段:1~12例为学习阶段,13~43例为掌握阶段,44~65例为熟练阶段。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3个阶段的中位手术时间[191(100~360)min vs.116(83~165)min vs.90(75~105)min]和中位术中出血量[403(180~900)mL vs.236(180~305)mL vs.94(30~200)mL]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P<0.05)。学习阶段的中位装机时间明显长于掌握阶段和熟练阶段[25(21~28)min vs.12(11~15)min vs.12(11~14)min](P<0.05)。学习阶段的手术切缘阳性率(PSM)明显高于掌握阶段和熟练阶段(41.7%vs.22.6%vs.22.7%)(P<0.05)。结论对于传统腹腔镜手术经验丰富的术者,RARP的学习曲线手术例数为12例左右,经过43例手术后,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可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学习曲线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与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底功能、尿动力学影响的比较
18
作者 何雪妍 李红英 +1 位作者 王婷慧 程慧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62-466,共5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5月—2022年5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妇科诊治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73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5月—2022年5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妇科诊治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73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及对照组36例。观察组开展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对照组开展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及预后情况,不同阶段器官脱垂情况、生活质量、尿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拔除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P=21.641/<0.001、6.195/<0.001、15.199/<0.001、17.575/<0.001)。观察组术后6个月PFIQ-7评分、PFDI-20评分低于对照组,各项POP-Q指示点(Aa、Ba、C、Bp)、I-QOL评分、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高于对照组(t/P=5.189/<0.001、22.447/<0.001、11.051/<0.001、16.916/<0.001、31.005/<0.001、3.477/<0.001、11.211/<0.001、3.503/<0.001、5.728/<0.001、10.010/<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新发压力性尿失禁率、再次手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t)/P=5.471/0.019、4.103/0.042、4.364/0.036]。结论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均能作为重度盆腔脱垂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案,前者术式较后者手术用时略长,但在改善患者术后盆底功能以及尿动力学方面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 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 盆底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及其改良术式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书杰 张海燕(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盆腔器官脱垂是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的一类疾病,手术往往是消除脱垂症状的最终选择,然而该病的治疗术式目前尚未达成统一的标准,现行术式均有其明显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近年来伴随着女性对术后美观和保留子宫的需求增加,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 盆腔器官脱垂是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的一类疾病,手术往往是消除脱垂症状的最终选择,然而该病的治疗术式目前尚未达成统一的标准,现行术式均有其明显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近年来伴随着女性对术后美观和保留子宫的需求增加,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作为一种在保留子宫和切除子宫术式中均有良好治疗效果的技术得到了临床医师的青睐,其学习曲线短、风险小、出血少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该术式及其改良术式在治疗前、中腔室脱垂中展现出的高治愈率,体现了该术式的普适性和实用性,有望成为腹腔镜下骶骨固定术的替代术式。而在不同类型的网片材料中,聚丙烯合成网片展现出了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是腹腔镜手术首选的网片修补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子宫脱垂 腹腔镜 机器人手术 子宫 手术后并发症 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
下载PDF
规范化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佘婷 崔颖 李硕玮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行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采用规... 目的:探讨规范化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行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护理依从性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及躯体功能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结论:规范化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依从性、生活质量,促进术后恢复,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手术室护理 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 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