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5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的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肝外胆道结石 被引量:8
1
作者 蔡开琳 王国斌 +2 位作者 帅晓明 王继亮 韩高雄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79-128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的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肝外胆道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该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6例,总结其临床资料。结果经胆囊管途径取石成功率为24/26,1例因胆囊管变异,1例导丝插入胆总管未成功,中转为...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的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肝外胆道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该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6例,总结其临床资料。结果经胆囊管途径取石成功率为24/26,1例因胆囊管变异,1例导丝插入胆总管未成功,中转为胆总管切开术。术中扩张时无胆管撕裂,术后无腹腔出血、胆漏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住院时间4 ̄8d。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肝外胆管结石的病例,在采用腹腔镜下1次手术的方式治疗时,应首先考虑经胆囊管途径,以争取更小创伤以便更快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的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肝外道结石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经胆囊管胆管探查取石术对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冯钟煦 张曦 +2 位作者 付丽坤 苏忠 杨涛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505-509,共5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经胆囊管胆管探查取石术(LTCBDE)对高龄胆囊结石(GS)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高龄GS合并CB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经胆囊管胆管探查取石术(LTCBDE)对高龄胆囊结石(GS)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高龄GS合并CB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LC+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HTD);实验组接受LC+LTCBDE,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及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术前(P<0.05),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的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C+LTCBDE治疗高龄GS合并CBDS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且减轻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经胆囊探查石术 胆囊结石 继发性总管结石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3
作者 牛布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5期103-106,共4页
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及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的风险因素进行探讨,拿出有效的应对办法,以降低实施手术的并发症,增进临床治疗成效。方法 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LC和LCBDE二者其一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及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的风险因素进行探讨,拿出有效的应对办法,以降低实施手术的并发症,增进临床治疗成效。方法 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LC和LCBDE二者其一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本次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LCBDE,样本量为75)与对照组(LC,患者例数为75),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数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术后恢复状态及住院时长,手术开展阶段,观察组采取一系列风险防控手段,囊括术前依靠超声和MRCP评估、术中实施胆道镜探查流程、T管引流等,然后记录手术后恢复情形。结果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观察组(75.61±12.44 mL v. 48.72±10.53 mL,经计算得出t为11.537,P经判断小于0.001);与对照组相较,手术时间明显变长(105.83±15.67 min v. 72.36±10.29 min,t经过运算得出15.482,P小于既定的0.001)。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观察组要高(18.67% v. 6.67%,卡方值经计算得出是5.121,P检测出的值为0.024),术后住院时长同样比对照组短(6.25±1.02 d 相较 8.31±1.47 d,t测定的结果是9.287,P被分析为小于0.001)。结论 跟LC比起来,LCBDE手术时间略长,然而可有效降低术中血液的流失量,使并发症产生的几率降低,缩减住院的天数,妥当的术前评估、精准手术操作加上术后管理能显著降低手术风险,提升患者术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管探查石术 手术风险评估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楠 刘奇(综述) 陈德兴(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3-368,共6页
胆石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胆道系统疾病。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胆石症患病率为10%~15%[1],国内报道成人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2],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还在逐年上升。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ommon bi... 胆石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胆道系统疾病。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胆石症患病率为10%~15%[1],国内报道成人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2],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还在逐年上升。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患者约占胆囊结石患者的20%[3]。诊断为CBDS患者,建议尽可能取石,对有症状患者益处最大。目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和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LCBDE的发展从经胆总管切开留置T管到经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再到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目的在于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每一项技术的发展都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腹腔镜及胆道镜的出现使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这项百余年的经典术式有了质的飞跃。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因适应证广泛、安全有效、便于术后再治疗等而被广泛应用,但T管移位、电解质丢失、拔除T管时的并发症等给患者和医者带来诸多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系统疾病 总管探查 腹腔镜总管探查 胆囊结石患者 一期缝合 T管引流术 总管切开 石症
下载PDF
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267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楠 刘奇 +2 位作者 李晓勇 王婷婷 陈德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5-249,共5页
目的总结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的经验。方法2020年1月~2023年3月,对267例胆囊结石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LCBDE,沿胆囊管下壁切开至... 目的总结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的经验。方法2020年1月~2023年3月,对267例胆囊结石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LCBDE,沿胆囊管下壁切开至胆总管汇入部,纵行切开胆总管外侧壁3~5 mm,胆道镜完成胆道探查取石,一期缝合,留置腹腔引流管。结果267例均完成手术,取净胆总管结石。手术时间45~128 min,(96.5±9.7)min;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13 d,(5.1±1.2)d;术后住院5~13 d,(6.8±1.1)d。胆漏4例,腹腔引流9~11 d;术后发热11例,抗炎治疗1~3 d;腹腔脓肿形成2例,腹腔引流治愈。242例(90.6%)随访6~39个月,中位时间11个月,其中66例随访≥36个月,结石残留2例,结石复发2例,未发生胆总管狭窄。结论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技术行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管汇入部 腹腔镜手术 总管探查石术 总管结石
下载PDF
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与胆总管切开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6
作者 罗毅 时吉庆 +2 位作者 陈良 肖青川 陈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1期66-69,共4页
探讨相较经胆总管切开(ICBD)与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MICDC)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武警四川总队医院2020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119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胆... 探讨相较经胆总管切开(ICBD)与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MICDC)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武警四川总队医院2020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119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胆道探查途径不同分为观察组(MICDC,n=58)与对照组(ICBD,n=61),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胆瘘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ICBD,经MICDC行LCBDE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胆瘘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管 微切开 探查 总管结石
下载PDF
腹腔镜配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对胆石症所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付永纯 胡志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033-036,共4页
分析腹腔镜配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对胆石症所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3.4-2024.3月,1年内收治的94例胆石症所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对照组(47例,采用腹腔镜下胆总... 分析腹腔镜配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对胆石症所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3.4-2024.3月,1年内收治的94例胆石症所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对照组(47例,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和观察组(47例,实施腹腔镜配合经胆囊颈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结果 两组术前各项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术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清淀粉酶、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胆石症所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腹腔镜配合经胆囊颈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效果更佳,可显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肝功能,促进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快速恢复,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道镜 总管探查切开石术 石症 急性源性胰腺炎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体会
8
作者 周成 黄亚 +1 位作者 刘彬 翟飞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对肝功能指标、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20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L...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对肝功能指标、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20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LCBDE组(n=40)与ERCP+LC组(n=168)。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肝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ERCP+LC组首次排气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于LCBDE组(P<0.05),术后天冬氨酸转移酶、皮质醇、丙氨酸转移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总胆红素、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LCBDE组(P<0.05);两组胰腺炎、出血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行ERCP+LC可有效降低机体炎症损伤,改善机体肝功能,效果较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管结石病 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腹腔镜总管探查石术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联合胆道镜下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王杰锋 张爱华 +1 位作者 金超 吴祥秀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联合胆道镜下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6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1例。观察组行...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联合胆道镜下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6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1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联合胆道镜下取石术,对照组行小切口开腹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d,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联合胆道镜下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改善手术指标,减轻炎性反应,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总管结石 腹腔镜总管切开术 道镜下石术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张维浩 《医药前沿》 2025年第7期55-57,61,共4页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高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和...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高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应激指标[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COR、ACTH、E和NE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少于或短于对照组;住院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效果良好,可缩短手术、住院和术后身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应激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管探查 胆囊结石 总管结石 肾上腺素 手术出血量 并发症
下载PDF
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微创取石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效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新远 万品文 万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868-87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结石(GS)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腹腔镜微创取石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效能。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行腹腔镜微创取石术治疗的372例老年GS合并CBDS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胰腺炎...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结石(GS)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腹腔镜微创取石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效能。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行腹腔镜微创取石术治疗的372例老年GS合并CBDS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胰腺炎分为胰腺炎组和非胰腺炎组。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GS合并CBDS患者腹腔镜微创取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372例老年GS合并CBDS患者行腹腔镜微创取石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13.71%。胰腺炎组乳头旁憩室、胰管显影、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胰腺支架与鼻胆管引流患者占比分别为68.63%、76.47%、58.82%、45.10%,高于非胰腺炎组的33.33%、34.89%、19.31%、21.50%(P<0.05)。乳头旁憩室、胰管显影、胰腺支架与鼻胆管引流、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为老年GS合并CBDS患者腹腔镜微创取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老年GS合并CBDS患者腹腔镜微创取石术后并发胰腺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860(95%CI:0.792~0.933),敏感度为90.20%,特异度为67.29%。结论老年GS合并CBDS患者腹腔镜微创取石术后并发胰腺炎风险较高,主要与乳头旁憩室、胰管显影、胰腺支架与鼻胆管引流、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等因素有关,基于上述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具有良好预测效能,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干预,可减少术后胰腺炎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总管结石 腹腔镜微创石术 胰腺炎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牛其新 吴争光 牛建广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LTCBDE)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规范化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LTCBDE)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规范化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实行开腹手术,观察组实行微创手术即LC+LTCBDE,观察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炎症因子水平、肝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做对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手术用时短,术后下床活动、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与对照组做对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术后3d,两组CRP、IL-6、TNF-α、AMY水平均升高,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相对低(P<0.05);术后,两组AST、ALT、TBi L、ALP水平均升高,且术后3d观察组以上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LC+LTCBDE治疗,相较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OCBDE),患者损伤小,便于恢复,且并发症风险低,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其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 道镜经胆囊探查石术 胆囊结石 总管结石 手术相关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与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红飞 贾政 顾宏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47-950,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TCBDE)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治疗胆囊结石(GS)合并肝外胆管结石(EBDS)患者的疗效。方法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GS合并EBDS患者168例,其中对照组123例接受LCBDE... 目的比较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TCBDE)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治疗胆囊结石(GS)合并肝外胆管结石(EBDS)患者的疗效。方法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GS合并EBDS患者168例,其中对照组123例接受LCBDE)手术,观察组45例接受LTCBDE手术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和C反应蛋白(CRP),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和医疗花费分别为(104.4±34.2)min、(29.9±11.2)ml、(22.3±10.1)h、(6.5±2.9)d和(1.4±0.6)万元,均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49.9±37.4)min、(43.6±16.3)ml、(28.4±9.6)h、(9.2±2.4)d和(1.8±0.7)万元,P<0.05】,两组结石清除率均为100.0%;在术后3d,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分别为(32.5±5.9)ng/L和(25.4±7.1)p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3±6.8)ng/L和(35.6±6.4)pg/L,P<0.05】;术后观察组胆漏、胆道感染、腹腔感染、胆道出血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0.0%、2.2%、2.2%、0.0%和0.0%,与对照组的2.4%、0.0%、4.1%、1.6%和2.4%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BDE与LTCBDE手术治疗GS合并EBDS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清除结石效果,但在术后恢复和花费成本方面,LTCBDE手术更显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肝外管结石 道镜经胆囊探查石术 总管切开石术 治疗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应建义 王天斌 +3 位作者 张宁宁 泮磊 窦常伟 张成武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仙居县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单个医疗组收治的62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20例行吲哚菁绿荧光导航LTCBD...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仙居县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单个医疗组收治的62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20例行吲哚菁绿荧光导航LTCBDE(LTCBDE组),42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LCBDE+T管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LCBDE+T管引流组比较,LTCBDE组患者胆总管直径明显降低(P<0.05),但其他术前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TCBDE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时间明显低于LCBDE+T管引流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白细胞、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术后发热、术后胆漏、结石残留及胆道狭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菁绿荧光导航LTCBDE安全可行;相较于LCBDE+T管引流,LTCBDE可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荧光导航 腹腔镜总管探查石术 经胆囊总管探查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管引流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唐照鹏 王银中 张鹏飞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9期1479-1481,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管引流(ENBD)与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联合治疗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86例胆管结石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双盲随机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行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研究组行E...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管引流(ENBD)与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联合治疗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86例胆管结石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双盲随机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行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研究组行ENBD与LCBDE联合术,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以及术前、术后24 h炎症因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炎症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管结石患者ENBD与LCBDE联合术相较于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引流 总管探查石术 管结石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分析
16
作者 孙俊领 高阳 朱政晗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2—2023-12遂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2组,各43例。腔镜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2—2023-12遂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2组,各43例。腔镜组实施LC+LCBDE,开腹组予以传统开腹胆囊切除(OC)胆总管探查术(OCBDE)。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3天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检测2组患者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3天时的VAS评分,以及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血清ACTH、Cor、N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2组患者的血清ACTH、Cor、NE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但腔镜组患者的血清ACTH、Cor、NE水平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C+OCBDE比较,采用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具有创伤轻、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总管探查石术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孙斌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以手术方法不同,将2021年7月—2023年12月于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通过开腹胆囊切...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以手术方法不同,将2021年7月—2023年12月于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通过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及观察组(54例,通过LCBDE联合LC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96.30%(52/54)vs 83.33%(4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0,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的疗效显著,临床指标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总管结石 腹腔镜总管探查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间断缝合与连续缝合固定T管引流术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周成 《医药前沿》 2025年第3期55-57,61,共4页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行间断缝合与连续缝合固定T管引流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6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腹...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行间断缝合与连续缝合固定T管引流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6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照组采取间断缝合,研究组采取连续缝合。记录并统计分析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胆总管压力、肝功能、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胆总管缝合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用时、住院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两组患者的胆总管压力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采取连续缝合固定T管引流效果优于间断缝合,可缩短胆总管缝合时间,降低胆总管压力,减少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对肝功能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总管切开石术 间断缝合 连续缝合 T管引流 总管结石 肝功能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研究
19
作者 田际兵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029-032,共4页
探究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探查术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中共计选进60例临床资料参与,皆选自2021年9月至2024年6月间到院看诊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对象,经随机数表法规则分组,30例对象介入... 探究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探查术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中共计选进60例临床资料参与,皆选自2021年9月至2024年6月间到院看诊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对象,经随机数表法规则分组,30例对象介入对照组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另外30例对象介入观察组经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和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 经对出血量、胆汁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检出结果展开比较,观察组内所获结果展示更低(P<0.05)。未经治疗影响前关于肝功能指标对比时,数据差异符合研究需求(P>0.05),医治后观察组中数据呈现更低(P<0.05)。对比不同方式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胆漏、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中总发生率居于更低(P<0.05)。结论 针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疾病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探查术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减小治疗对肝脏的损害,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出血量,使治疗安全性得到提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总管探查 胆囊结石 总管结石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研究
20
作者 李彦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21-024,共4页
分析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技术开展胆囊结石病人治疗取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起于2020年1月,止于2023年1月,从在我院开展治疗的胆囊结石病人中选择120人作用研究样本。通过入院顺序单双数不同设置为观察组(n=60人)和参照组(n=60... 分析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技术开展胆囊结石病人治疗取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起于2020年1月,止于2023年1月,从在我院开展治疗的胆囊结石病人中选择120人作用研究样本。通过入院顺序单双数不同设置为观察组(n=60人)和参照组(n=60人),参照组运用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运用了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指标表现水平、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应激反应和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两组在取石方面的成功率为100%,且没有残留结石,未进行过开腹手术。观察组手术治疗的相关指标表现均低于参照组,(P<0.05);在手术前,两组NRS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不同时间段NRS得分出现下降,在同一时间段内研究组小于参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应激反应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手术后第5天两组的应激反应得分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比例为5.00%,显著小于参照组发生并发症比例11.67%(P<0.05)。结论 在胆囊结石患者治疗中运用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有着显著的效果,有着手术过程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排气快以及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并且还能够改善术后疼痛感和应激反应,减少出现术后并发症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道镜保石术 胆囊结石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