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乙酰氨基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
1
作者 张擎 王雷原 +2 位作者 王标 何亮 彭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对乙酰氨基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管理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LC患者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18~78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对乙酰氨基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管理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LC患者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18~78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乙酰氨基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组(AK组)和纳布啡组(NA组),每组45例。麻醉诱导前15 min,AK组静脉泵注对乙酰氨基酚500 mg(稀释至50 ml)后缓慢推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稀释至10 ml);NA组于相同时点静脉泵注生理盐水50 ml后缓慢推注纳布啡0.2 mg/kg(稀释至10 ml)。记录术后0.5、3、6、12、24 h的VAS疼痛评分(非劣效性界值Δ=1.0分),手术当晚睡眠质量评分,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例数,术后0.5、3、6 h的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与NA组比较,术后0.5 h AK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值的95%CI上限低于非劣效性界值(P<0.05)。AK组手术当晚睡眠质量评分、患者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NA组(P<0.05)。两组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率、不同时点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乙酰氨基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可有效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疼痛,不增加恶心呕吐发生率,效果不劣于纳布啡,且患者术后当晚睡眠质量评分和总体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酮咯酸氨丁三醇 纳布啡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镇痛
下载PDF
基于“肚腹三里留”理论应用子午流注针法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评价
2
作者 陈静 李威 +3 位作者 王宽宇 孔祥定 李承 王钢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7-21,共5页
目的:评价子午流注针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同时论证“肚腹三里留”理论的指导作用。方法:本研究以“肚腹三里留”理论为指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以足三里为主穴应用子午流注针法进行择时针刺,通过比较... 目的:评价子午流注针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同时论证“肚腹三里留”理论的指导作用。方法:本研究以“肚腹三里留”理论为指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以足三里为主穴应用子午流注针法进行择时针刺,通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术后腹胀腹痛程度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一步论证“肚腹三里留”理论的指导作用及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血清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应用子午流注针法以足三里为主穴进行择时针刺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进一步验证了“肚腹三里留”理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肚腹三里留 子午流注针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胃肠功能恢复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3
作者 田建民 陈胜阳 +3 位作者 李晓芳 刘国泽 刘俊 张永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859-864,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计划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全麻下LC的20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8例。A组接受小剂量的瑞...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计划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全麻下LC的20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8例。A组接受小剂量的瑞马唑仑(0.2 mg·kg-1)复合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B组接受大剂量的瑞马唑仑(0.3 mg·kg-1)复合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C组接受丙泊酚(2.0 mg·kg-1)复合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诱导完成后,3组均以静脉恒速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间歇性注射罗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观察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及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诱导后/术中药物追加率;对比3组患者停药后的麻醉恢复时间(包括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精神状态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插管前即刻与插管后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AP)低于诱导前(P<0.05),插管后即刻的MAP均高于插管前即刻(P<0.05);3组插管前即刻的心率(HR)均低于诱导前(P<0.05),3组插管后即刻的HR均高于插管前即刻(P<0.05),C组插管后即刻的HR低于诱导前(P<0.05);A组任意时刻的MAP、HR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插管前即刻与插管后即刻的MAP、HR均高于C组(P<0.05)。3组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丙泊酚用量均少于A组(P<0.05),B组丙泊酚用量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药物追加率均低于A组(P<0.05),B组药物追加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长于A组、B组(P<0.05)。3组患者术后24、72 h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均低于入手术室前(P<0.05),术后72 h的MMSE评分均高于术后24 h(P<0.05),但A组、B组、C组间在术后24、72 h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B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且A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全麻下LC中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术后恢复与认知功能、安全性的影响相近,但相较于0.2 mg·kg-1瑞马唑仑,使用0.3 mg·kg-1瑞马唑仑能够减少追加麻醉药物,镇静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舒芬太尼 全身麻醉
下载PDF
瑞马唑仑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敏 高雁华 张明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麻醉...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观察组麻醉诱导采用瑞马唑仑,其余麻醉诱导药物类型及剂量一致。于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时(T_(1))、切皮时(T_(2))和气管拔管时(T_(3))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两组认知功能,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以及麻醉监护室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者T_(0)时HR和MAP等血流动力学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3)时间点,对照组HR和MAP均高于T_(0)时间点,且观察组患者两血流动力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R在各时间点与麻醉方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而MAP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24、48、72 h时,MMSE评分均较术前有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这3个时间点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在各时间点与麻醉方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以及麻醉监护室停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马唑仑作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诱导剂,能够减轻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波动,认知功能恢复较快,且术后麻醉恢复情况较优,可应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的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老年 血流动力学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Trocar疝六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张帅 张水发 +4 位作者 陈鹏 梅卫国 洪建普 舒李送 姚兴华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318-1321,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Trocar疝(TSH)的发病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96601部队医院2007年1月至2022年9月择期行LC手术术后发生TSH患者的临床资料,LC术后随访1年。结果11500例LC患者术后发生TSH共6例,发病率为0.0...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Trocar疝(TSH)的发病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96601部队医院2007年1月至2022年9月择期行LC手术术后发生TSH患者的临床资料,LC术后随访1年。结果11500例LC患者术后发生TSH共6例,发病率为0.05%,其中体质指数(BMI)>28 kg/m2患者占83.3%,切口延长(取胆囊部位切口>1 cm)患者占100%,糖尿病患者占66.7%;TSH发病时间为术后5 d~16个月,5例发生在剑突下,1例发生在脐部。结论LC术后TSH是一种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提高对TSH的认识并改良手术方式,将有助于降低TSH的发病率,改善LC患者的整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Trocar疝 危险因素 切口延长 肥胖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
6
作者 陈大勇 郭宏志 +1 位作者 李权 吴金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接收的122例高龄胆...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接收的122例高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随机分为ERCP+LC组、LCBDE+LC组,各61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淀粉酶(AMS)]、术后并发症状况。结果ERCP+LC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短于LCBDE+LC组,术中总失血量少于LCBDE+LC组(P<0.05)。ERCP+LC组结石清除率(98.36%)高于LCBDE+LC组(86.89%)(P<0.05);术后1 d,ERCP+LC组血清CRP、IL-6水平低于LCBDE+LC组(P<0.05);术后1 d,ERCP+LC组血清TBIL、AMS、AST、ALT水平均低于LCBDE+LC组(P<0.05);ERCP+LC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LCBDE+L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联合同期ERCP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具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手术创伤较小,炎症反应较轻,可有效保护患者肝功能,促进高龄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高龄
下载PDF
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
7
作者 姚朋 张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85-488,共4页
目的 探讨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8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无阿片类药物全麻... 目的 探讨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8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无阿片类药物全麻,研究组在硬膜外麻醉的基础上进行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后5 min、气腹后5 min、拔管后5 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手术前、气腹后两组患者血糖和皮质醇水平。采用Ramsay镇静评分量表评价患者术后第4、8、12 h镇静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插管后5 min,研究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糖、皮质醇水平均降低(P<0.05);术后4、8、12 h,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Ramsay评分增加,VAS评分降低(P<0.05)。结论 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抑制手术过程中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提升镇静镇痛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阿片类药物全麻 硬膜外麻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效果
下载PDF
不同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轻度急性胆管炎的应用分析
8
作者 柳松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轻度急性胆管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天津市公安医院收治的60例轻度急性胆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期分为早期组30例和延期组30例。早期组于入院后行腹腔镜胆囊切...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轻度急性胆管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天津市公安医院收治的60例轻度急性胆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期分为早期组30例和延期组30例。早期组于入院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延期组于炎症控制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术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结果:早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长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5,P<0.05;t=3.107,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ALT、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3、0.361,P>0.05);术后1 h、12 h,早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7、5.068,P<0.05)。结论:与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有利于轻度急性胆管炎患者术后恢复,但术后12 h内的疼痛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管炎 轻度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时期 后恢复 后疼痛
下载PDF
老年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室基于FTS理念人性化护理效果观察
9
作者 翁玲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室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人性化护理效果。方法将2021-01—2023-07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择期LC的52例老年胆囊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照组)和基于FTS理念的手术... 目的探讨老年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室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人性化护理效果。方法将2021-01—2023-07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择期LC的52例老年胆囊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照组)和基于FTS理念的手术室人性化护理组(FTS组),各26例。比较2组的术后临床指标,统计全麻苏醒期躁动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价患者的不良情绪,检测患者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出院前采用自制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反馈表调查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FTS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时的VAS评分,以及全麻苏醒期躁动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的COR、E水平和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2组患者的COR、E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SAS、SD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其中FTS组患者的COR、E水平和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择期LC患者开展基于FTS理念的手术室人性化护理,能优化术后临床指标,减轻和缓解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及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风险和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老年患者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室人性化护理
下载PDF
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10
作者 郭长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3期21-25,共5页
目的观察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取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目的观察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取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生活质量评分、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24.75±4.26)d、手术时间(63.14±7.39)min相比,研究组的(14.43±2.04)d和(53.21±7.42)min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但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0.05)。研究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恢复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及肝功能恢复至正常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更多的优点,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减少医疗费用、缓解疼痛和不适等,但是需要将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考虑在内,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胰腺炎 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联合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11
作者 黄立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59-0062,共4页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联合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优势。方法 选取胆囊病变患者60例,单孔组30例采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组30例在单孔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方案;比较不同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联合组术后排气...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联合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优势。方法 选取胆囊病变患者60例,单孔组30例采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组30例在单孔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方案;比较不同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联合组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单孔组,P<0.05;联合组治疗安全性高于单孔组,P<0.05;术前,两组在躯体功能、肌体疼痛评分比较,无差异性P>0.05。术后两组躯体功能、肌体疼痛评分均高于术前,而联合组在躯体功能、肌体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单孔组,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孔组,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联合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确切,改善患者躯体功能与肌体疼痛评分,安全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疗效 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期指标 胆囊疾病
下载PDF
改良美容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标准三孔法术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12
作者 洪晓城 林树文 +2 位作者 佘展鹏 王凤南 黄楚颖 《医师在线》 2024年第2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美容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标准三孔法术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0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行LC的胆囊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0),对照组给予标准三孔法LC治疗... 目的探讨改良美容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标准三孔法术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0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行LC的胆囊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0),对照组给予标准三孔法LC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美容性LC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切口疼痛情况、切口美容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中转开腹情况、手术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30 d发生并发症情况、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及术后第30天,观察组切口美容满意度(Kiyak)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美容性LC用于LC患者安全、有效,能减轻术后患者切口疼痛,提高患者切口美容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容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标准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美容满意度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痛的影响
13
作者 李晗 呼远 +4 位作者 白智远 李芝燕 莫一凡 李若瑾 张二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探讨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肩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8月行LC患者104例,男32例,女72例,年龄18~64岁,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SGB组(S组,n=51)和对照组(C组,n=53)。气管插管后即刻,S... 目的探讨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肩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8月行LC患者104例,男32例,女72例,年龄18~64岁,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SGB组(S组,n=51)和对照组(C组,n=53)。气管插管后即刻,S组使用0.2%罗哌卡因4 ml进行超声引导下的右侧SGB;C组在相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4 ml。记录术后48 h内腹腔镜术后肩痛(PLSP)例数和PLSP持续时间;记录术毕即刻(T_(1))、术后2 h(T_(2))、6 h(T_(3))、12 h(T_(4))、24 h(T_(5))、48 h(T_(6))PLSP的VAS疼痛评分,评估PLSP程度;记录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恶心、呕吐、腹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S组PLSP发生率、PLSP持续时间>10 h比例明显低于C组(P<0.05)。T_(3)—T_(5)时S组PLSP程度明显轻于C组(P<0.05)。S组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补救镇痛率明显低于C组(P<0.05)。S组恶心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降低LC患者PLSP发生率,缓解PLSP疼痛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后肩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烟晓丽 姚利 +1 位作者 杨翔 刘海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166-170,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LC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50... 目的 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LC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5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行ERAS理念下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变化、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术后康复速度。结果 术后24 h,两组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术前1 h,且干预组术前1 h、术后24 h时指标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首次下床、肛门首次排气、首次排便、停止输液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ERAS理念围手术期干预模式用于LC治疗患者,可避免患者出现强烈应激反应,缓解疼痛感,预防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围手期护理 快速康复理念 应激反应 疼痛
下载PDF
实时荧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15
作者 宋健辉 尹家俊 +2 位作者 车超 吴惧 徐键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4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吲哚氰绿实时荧光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术前30 min经手背静脉注射吲哚氰绿2.5 mg(1支吲哚氰绿溶于10 ml注射用水中取1 ml),使用苏州国科美润达医疗技术有限公... 目的 探讨吲哚氰绿实时荧光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术前30 min经手背静脉注射吲哚氰绿2.5 mg(1支吲哚氰绿溶于10 ml注射用水中取1 ml),使用苏州国科美润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的荧光腹腔镜系统实施手术,术中于荧光模式下辨认肝外胆道并仔细分离胆囊三角。结果 50例患者肝外胆道系统全部显影,胆囊管、肝总管及胆总管三管关系清晰,其中2例胆囊管并行肝总管约2 cm后汇入胆总管。结论 吲哚氰绿实时荧光导航技术能够很好的显示肝外胆道系统,能够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完美、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荧光腹腔镜 吲哚氰绿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时机研究
16
作者 梁琦 杨勇 +1 位作者 辛国军 张亚文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52-58,共7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6月-2023年5月258例接受ERCP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ERCP与LC间期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6月-2023年5月258例接受ERCP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ERCP与LC间期不同分为:A组(≤24 h)、B组(24~72 h)和C组(>72 h)。结果C组LC手术时间为58.0(46.0,73.0)min,明显长于A组的43.5(35.3,51.0)min和B组的43.0(35.0,51.0)min;C组腹腔引流管留置率为31.3%(21/67),明显高于A组的8.9%和B组的8.1%;B组行四孔法LC的3例(2.2%),明显少于A组的7例(12.5%)和C组的9例(13.4%),C组住院总时间长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再次ERCP率、LC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术后24~72 h行LC是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安全、有效、易行和经济的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下载PDF
循A-B-D路径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研究
17
作者 余海 吴东 项良光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73-75,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循A-B-D路径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50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 目的对比研究循A-B-D路径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50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对照组采用LC,观察组实施A-B-D路径改良LC,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中转开.腹率、结石清除率、胆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血清指.标变化、疼痛评分(VAS)。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转开腹率、结.石清除率与对照组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胆管损伤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ALT、WBC、.TBI、hs-CRP均有所升高(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但两组术后VAS评分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3%,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67%(P<005)。结论A-B-D路径改良LC能够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胆管损伤,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D路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胆囊
下载PDF
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重症急性胆囊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8
作者 吴宇 孔晓宇 +3 位作者 张海宏 康学峰 邱小宝 蔡常春 《腹部外科》 202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诊普通外科(emergency general surgery,EGS)Ⅲ级及以上重症急性胆囊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诊普通外科(emergency general surgery,EGS)Ⅲ级及以上重症急性胆囊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接受LC的急性胆囊炎病人1381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重症组(112例)和普通组(1269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转ICU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重症组相较于普通组,手术时间[(100.54±22.23)min比(61.31±10.48)min]、术中失血量[40.00(20.00,60.00)mL比5.00(5.00,10.00)mL]、术后引流量[100.00(60.00,152.50)mL比30.00(20.00,40.00)mL]、术后住院时间[(7.31±2.68)d比(4.03±1.23)d]均有所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中转开腹率为3.57%(P=0.208)、术后转ICU率为4.46%(P=0.297)、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并发症发生率为7.14%(P=0.133),与普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GSⅢ级及以上重症急性胆囊炎早期行LC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和轻度急性胆囊炎术后相比并不增加,是相对安全、有效的,可作为该类重症急性胆囊炎的一种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急诊普通外科 安全性
下载PDF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对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和恢复的影响
19
作者 李开瑜 汤敏誉 梁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传统瑞芬太尼用于改善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和恢复质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日间病房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传统瑞芬太尼用于改善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和恢复质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日间病房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50例患者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常规组),50例患者术中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恶心呕吐、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所用时间,以及围手术期[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5 min(T_(1))、插管操作时(T_(2))、切皮(T_(3))、入腹观察时(T_(4))、拔管时(T_(5))时]的血压、心率等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后3 h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低于常规组(P <0.05)。但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相较于常规组更长(P <0.05)。麻醉诱导后5 min(T_(1))常规组血压低于观察组,在拔管时(T_(5)),常规组血压、心率高于观察组(P <0.05)。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对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具有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镇痛效能发挥显著的优点,但由于延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所以需提前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靶控输注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