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钉合固定与不固定术治疗腹股沟疝前瞻性随机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戎祯祥 陆光生 +6 位作者 陈小伍 剧永乐 伍锦浩 朱达坚 张才铭 耿岩 欧阳满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77-2278,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不钉合固定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2006年6月--2008年6月将150例入围患者按人院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补片不固定组和补片固定组(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血清肿...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不钉合固定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2006年6月--2008年6月将150例入围患者按人院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补片不固定组和补片固定组(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血清肿、术区疼痛、相对总费用(元)、近期疝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程顺利,无中转其他术式,均无近期复发,补片不固定组比补片固定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血肿发生率低,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0.05);而术区疼痛率低、相对费用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不钉合固定术治疗腹股沟疝可行.在住院费用、术后疼痛出现率等优于固定组,而不增加近期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修复科手术 疝/治疗 腹膜/外科学 完全腹膜补片植入术 补片固定
下载PDF
自制简易单孔器行单孔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其龙 严加费 +5 位作者 吴迪 蔡小燕 潘宇 金巍巍 朱一平 牟一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自制简易单孔器行单孔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SILS-TEP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病例来自2013年2~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采用一次性切口牵开固定器、无菌手套和普通腹腔镜套管制成简易... 目的:探讨采用自制简易单孔器行单孔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SILS-TEP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病例来自2013年2~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采用一次性切口牵开固定器、无菌手套和普通腹腔镜套管制成简易单孔器,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对7例腹股沟疝患者行SILS-TEP术,总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全部7例(9侧)腹股沟疝患者均行SILS-TEP术成功,中位手术时间90.0(70~125) min,中位出血量10.0(5.0~20.0) mL,中位住院天数2.0(2.0~4.0) d,术后患者疼痛轻微,无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3个月切口愈合佳,均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自制简易单孔器行SILS-TEP术初步经验显示安全可行,该方法能简化单孔手术器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易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外科学 腹腔镜检查 腹股沟/外科学
下载PDF
腹膜外腹腔镜膀胱外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曹正国 周林玉 +4 位作者 孙友文 苏红 肖峻 陈昊 诸禹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径路腹腔镜下膀胱外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腹膜外腹腔镜下膀胱外黏膜下隧道式抗反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Lich-Gregoir改良术)治疗10例输尿管出口梗阻患者,其中5例为单纯先天性输尿管末...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径路腹腔镜下膀胱外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腹膜外腹腔镜下膀胱外黏膜下隧道式抗反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Lich-Gregoir改良术)治疗10例输尿管出口梗阻患者,其中5例为单纯先天性输尿管末端狭窄;2例为巨输尿管症;3例为重复肾输尿管末端狭窄(2例为双侧性)。【结果】10例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单侧手术时间(107±22)min,出血量(49±16)mL,住院时间(5.8±1.1)d,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随访3~12个月,B超、静脉肾孟造影和(或)磁共振尿路成像显示肾积水或输尿管扩张明显好转或消失,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无一例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结论】腹膜外径路腹腔镜下膀胱外黏膜下隧道式抗反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方法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抗反流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外科学 膀胱/外科学 科手术 腹腔镜 腹膜/外科学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德 蒋小峰 +2 位作者 李悦 焦兴元 胡以则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523-525,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 5 9例经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5 9例 ,恶性肿瘤为 41例 ,完全切除 15例 ( 3 6.6% ) ,大部切除 8例 (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 5 9例经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5 9例 ,恶性肿瘤为 41例 ,完全切除 15例 ( 3 6.6% ) ,大部切除 8例 ( 19.5 % ) ,手术探查活检 18例 ( 4 3 .9% ) ,完全切除组 3年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3 .3 %和 2 6.7% ,部分切除及探查活检组 3年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19.2 %和 7.7% ;良性肿瘤为 18例 ,完全切除 14例 ( 77.8% ) ,大部切除 3例 ( 16.7% ) ,手术探查活检 1例 ( 5 .6% ) ,完全切除组 3年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2 .9%和 85 .7% ,部分切除及探查活检组 3年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5 .0 %和 5 0 .0 %。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措施 ,早期诊断和完全手术切除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外科学 腹膜后肿瘤/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云利 郭剑民 周立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7-188,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2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63例原发性腹膜后肉瘤 (脂肪肉瘤和平滑肌肉瘤 )的治疗效果、预后因素等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率为 88.2 % ,其中联合脏器切除为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2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63例原发性腹膜后肉瘤 (脂肪肉瘤和平滑肌肉瘤 )的治疗效果、预后因素等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率为 88.2 % ,其中联合脏器切除为 2 1.6% ,无围手术期死亡。脂肪肉瘤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 3 6.5个月 ,平滑肌肉瘤为 2 7.6个月。高分化肿瘤术后平均生存时间 3 7.4个月 ,中低分化肿瘤仅 18.1个月 (P <0 .0 1)。 3 2例作再次手术 ,其中肿瘤完全切除率为 62 .5 % (2 0 /3 2 ) ,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 19.8个月 ,其中 2 8.1%术后病理类型发生变化。结论 手术切除整个肿瘤及侵及的周围脏器是治疗的最佳手段 ,对局部复发的肿瘤争取再次手术 ,肿瘤的分化程度及能否完整切除肿瘤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外科学 脂肪肉瘤/外科学 平滑肌肉瘤/外科学
下载PDF
腹膜外结肠造口术的围术期处理及造口功能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晓建 陈湘平 +1 位作者 刘福云 张裕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7期911-91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的围术期处理及其功能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诊1~5年的153例接受miles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按规范化围术期处理,81例(治疗组)施行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并一期开放术,72例(对照组)施行传统的... 【目的】探讨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的围术期处理及其功能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诊1~5年的153例接受miles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按规范化围术期处理,81例(治疗组)施行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并一期开放术,72例(对照组)施行传统的乙状结肠造口术,比较两组病人的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和造口功能状况。【结果】治疗组有6例病人发生造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6/81);按照作者的评分法,其造口功能状况优良率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为55.3%和75.3%。对照组有20例病人发生造口有关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7.8%(20/72);其造口功能状况优良率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为34.7%和47.2%。两组在两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并一期开放术按规范化围术期处理原则施行,与传统方法比较,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并有较佳的术后效能,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造口术 腹膜/外科学
下载PDF
腹腔镜经肛提肌外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兴茂 周志祥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均高居第3位[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规律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国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方式有多种,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模式也具有...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均高居第3位[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规律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国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方式有多种,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模式也具有多样性,而以手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最为合理的[2]。对于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切除原发病灶是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最行之有效同时也是首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腹膜/外科学 腹腔镜检查 会阴切开术/方法 肛管 科手术 微创性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新式剖宫产手术缝合腹膜12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乔宗旭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5期2838-2838,共1页
关键词 腹膜/外科学 缝合技术 剖宫产术
下载PDF
卵巢移位与腹膜阴道延长术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喇慧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14期2153-2155,共3页
目的观察卵巢移位与腹膜阴道延长术运用于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该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20例,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仅采用宫颈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试验组(8... 目的观察卵巢移位与腹膜阴道延长术运用于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该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20例,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仅采用宫颈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试验组(80例)患者则在宫颈癌根治术的基础上采用卵巢移位与腹膜阴道延长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阴道长度测量结果及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阴道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阴道长度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及雌二醇(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的FSH水平显著高于术前,E2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移位与腹膜阴道延长术能显著提高子宫癌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将其应用于宫颈癌根治术这一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畸形 腹膜/外科学 宫颈肿瘤/外科学 治疗结果
下载PDF
4例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的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芳 夏长华 倪观太 《临床护理杂志》 2007年第3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护理 阴道/外科学 腹膜/外科学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93例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杜晓辉 李荣 宋少柏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915-917,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原则 ,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神经源性肿瘤占同期腹膜后肿瘤的 2 0 .6%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原则 ,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神经源性肿瘤占同期腹膜后肿瘤的 2 0 .6% (93 /4 5 2 ) ,其中神经鞘瘤 2 4例(2 5 .8% )、恶性神经鞘瘤 19例 (2 0 .4% )、副节瘤 14例 (15 .1% )、神经纤维瘤 16例 (17.2 % )、其他少见肿瘤 2 0例 (2 1.5 % )。术前CT和MRI检查的诊断率分别为 65 .6%和 73 .9%。手术切除率为97.9% (91/93 ) ,2例行探查活检。良、恶性肿瘤术后的 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5 .9% ,80 .1%和42 .4% ,10 .5 %。良性肿瘤术后复发 8例 ,复发率为 13 .1% ;恶性肿瘤复发 14例 ,复发率为 43 .8%。结论 CT和MRI对本病诊断有辅助意义 ;治疗首选手术切除。良性肿瘤预后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外科学 神经源性肿瘤/外科学
下载PDF
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志 王振宁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04-208,共5页
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在不断进步,但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的改善尚缺乏质的变化,仍需不断探索高效的筛查手段,早期预警腹膜转移,以期在亚临床转移的关键窗口期给予防治措施。现阶段应在多学科协作基础上,以化... 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在不断进步,但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的改善尚缺乏质的变化,仍需不断探索高效的筛查手段,早期预警腹膜转移,以期在亚临床转移的关键窗口期给予防治措施。现阶段应在多学科协作基础上,以化疗为基石,联合分子靶向治疗,辅助外科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等综合疗法,力求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本文对胃癌伴腹膜转移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肿瘤/继发性 腹膜肿瘤/诊断 腹膜肿瘤/外科学 腹膜肿瘤/治疗 胃肿瘤/病理学 肿瘤转移 早期诊断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血管骨骼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超 王珊 +7 位作者 李长春 章均 赵珍珍 孔祥如 邓晓斌 彭亮 杜逸飞 周建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血管骨骼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为研究对象,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病例根据术前是否进行3D肿瘤模型打印分为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血管骨骼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为研究对象,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病例根据术前是否进行3D肿瘤模型打印分为3D打印组和非3D打印组。记录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资料,术后对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D打印组共15例,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40.5±28.6)个月;非3D打印组共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3±24.8)个月。3D模型显示肿瘤与临近脏器、血管间的位置关系清晰。所有患儿均成功接受血管骨骼化肿瘤切除术。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肿瘤分期、肿瘤侵犯血管数目、手术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及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手术用时显著少于非3D打印组(P<0.05),且患儿家属对病情掌握程度明显高于非3D打印组(P<0.05)。结论3D打印肿瘤模型可清晰显示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复杂的解剖关系,有利于外科医生进行术前规划,缩短手术时间,并可提高患儿家属对于手术方式的认知及认可程度,有利于增进患儿家属对医生工作的理解和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外科学 神经母细胞瘤/外科学 3D打印 儿童
下载PDF
累及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被引量:6
14
作者 肖占祥 陈福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 总结合并重要血管切除重建的腹膜后肿瘤切除经验。方法 对 16例累及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肿瘤患者均采用合并重要血管切除重建的肿瘤切除术。血管重建方式 :人工血管移植 16例次 ,下腔静脉部分切除及修补 3例次 ;其中动静脉联合重建 ... 目的 总结合并重要血管切除重建的腹膜后肿瘤切除经验。方法 对 16例累及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肿瘤患者均采用合并重要血管切除重建的肿瘤切除术。血管重建方式 :人工血管移植 16例次 ,下腔静脉部分切除及修补 3例次 ;其中动静脉联合重建 6例次 ,合并其它脏器切除重建 5例次。结果 无手术死亡。随访 14例 ,随访期 3~ 71个月 ,平均 3 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 5例 ,其中 12个月内死亡 3例 ,64个月内死亡 1例 ,71个月死亡 1例 ;随访期无血管阻塞。结论 合并重要血管切除重建的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对累及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外科学 人工血管 腺癌/外科学 平滑肌肉瘤/外科学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雷三林 曹慧丽 +4 位作者 舒国顺 赵华 陈勇 冯大作 刘国清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6期885-887,共3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PR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病理类型及治疗情况。【结果】83例中33例为良性,50例为恶性。CT和MRI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1.5%和100%。完整切除率为70.7%(53/75),完...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PR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病理类型及治疗情况。【结果】83例中33例为良性,50例为恶性。CT和MRI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1.5%和100%。完整切除率为70.7%(53/75),完整切除复发患者再切除率为53.8%(7/13)。【结论】完备的术前评估对PRT的诊治有重要意义。手术完整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复发者应积极再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诊断 腹膜后肿瘤/外科学
下载PDF
腹膜后神经鞘瘤8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高春涛 李强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5年第6期484-487,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了解腹膜后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治状况,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本组病例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82例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60例(占73.2%),次全和大部分切除13例(占15.9%),无法切除9例(占11.0%);术中探查单发肿瘤78...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了解腹膜后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治状况,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本组病例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82例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60例(占73.2%),次全和大部分切除13例(占15.9%),无法切除9例(占11.0%);术中探查单发肿瘤78例(占95.1%),多发4例(占4.9%)。肿瘤多位于脊柱旁,呈囊实性,有包膜,表面光滑,血管丰富,界清,包膜表面可与周围组织粘连。病理结果诊为神经鞘瘤81例(占98.8%),恶性神经鞘瘤1例(占1.2%);在多发肿瘤4例中,2例(占2.4%)诊为双原发,伴随病灶为升结肠腺癌及左上肺鳞癌,术后复发1例。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发病率低,术前诊断困难,绝大部分为良性,恶性少见,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恶性神经鞘瘤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神经鞘瘤/外科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4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智勇 卢绮萍 曹庭加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2期143-144,共2页
回顾性分析14例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结果.结果示14例患者均以腹部包块就诊,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完整切除.病理诊断良性者为11例,恶性3例.随访12例0.4~10年,2例死亡.该病对化疗、放疗均不... 回顾性分析14例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结果.结果示14例患者均以腹部包块就诊,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完整切除.病理诊断良性者为11例,恶性3例.随访12例0.4~10年,2例死亡.该病对化疗、放疗均不敏感,外科手术是惟一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应肠道准备充分、备血,术中防止大出血、控制高血压,防止心跳骤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外科学 腹膜后肿瘤/诊断 腹膜后肿瘤/病理学
下载PDF
3次术后复发性腹膜后脂肪纤维肉瘤切除1例
18
作者 陈星明 张继尧 暨登航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外科学 纤维肉瘤/外科学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8例诊断与手术治疗分析
19
作者 宋展 张书俊 +1 位作者 万春 赵玉亭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1098-1099,共2页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诊断 腹膜后肿瘤/外科学
下载PDF
腹膜后巨大复发性恶性神经鞘瘤切除1例分析
20
作者 白智刚 刘永强 赵海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0期7538-7539,共2页
关键词 神经鞘瘤/诊断/外科学 腹膜后肿瘤/诊断/外科学 人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