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3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的细胞外容积在腹部肿瘤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良潇 郭大静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559-2564,共6页
疾病的发生及发展都与其细胞微环境密切相关,而细胞外基质是细胞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病变细胞外基质的评估对疾病的术后疗效及远期预后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影像学检查是一种能够无创并定量地评估细胞外... 疾病的发生及发展都与其细胞微环境密切相关,而细胞外基质是细胞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病变细胞外基质的评估对疾病的术后疗效及远期预后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影像学检查是一种能够无创并定量地评估细胞外基质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将对目前基于CT计算的细胞外容积在腹部肿瘤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细胞外容积 计算机断层扫描 术前诊断
下载PDF
营养预康复策略对老年腹部肿瘤手术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王淑安 顾静月 +4 位作者 杨佳瑶 郭科迪 陈晓甜 董四平 徐燕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究营养预康复对老年腹部肿瘤手术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接诊的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依据门诊首诊时是否接受口服营养补充方式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预康复组(n=40)采... 目的探究营养预康复对老年腹部肿瘤手术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接诊的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依据门诊首诊时是否接受口服营养补充方式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预康复组(n=40)采用营养预康复模式,对照组(n=53)采用常规照护模式。所有患者依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进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并发症、心理状况、住院日和医疗花费指标变化。结果营养指标方面,预康复组体重丢失量低于对照组[(-1.88±0.92)kg比(-2.56±0.70)kg,P<0.01],而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指标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康复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15.00%比35.85%,P=0.03),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预康复组住院日显著少于对照组[13.0(11.0,17.8)d比15.0(14.0,19.0)d,P=0.034],医疗花费亦低于对照组[5.93(4.86,6.88)万元比6.65(5.44,7.58)万元,P=0.028]。结论在老年腹部肿瘤手术患者中,营养预康复模式可能有助于患者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从而帮助降低感染率、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预康复 老年患者 腹部肿瘤 临床预后
下载PDF
腹部肿瘤:预防胜于治疗
3
作者 焦圣波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3期94-94,共1页
腹部肿瘤是指在腹部脏器或结构中发生的异常细胞增生,导致肿块或肿瘤的形成。这些肿瘤可以出现在腹腔内的各个器官,如胃、肝、肠、胰腺、膀胱、子宫和卵巢等,继而影响腹膜或腹部壁。腹部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前者通常不会扩散,后... 腹部肿瘤是指在腹部脏器或结构中发生的异常细胞增生,导致肿块或肿瘤的形成。这些肿瘤可以出现在腹腔内的各个器官,如胃、肝、肠、胰腺、膀胱、子宫和卵巢等,继而影响腹膜或腹部壁。腹部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前者通常不会扩散,后者可能具有侵袭性,并在身体其他部位形成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腹部脏器 腹腔内 侵袭性 细胞增生
下载PDF
腹部肿瘤腹腔转移应用增强CT诊断的临床价值体会
4
作者 刘东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13-0016,共4页
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中,应用增强CT进行诊断并分析该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21.8-2023.8月为研究病例抽取区间,以60例疑似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人员为观察对象,在其诊断中分别给予常规CT检查、增强CT检查,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分析两种CT... 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中,应用增强CT进行诊断并分析该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21.8-2023.8月为研究病例抽取区间,以60例疑似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人员为观察对象,在其诊断中分别给予常规CT检查、增强CT检查,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分析两种CT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并对其诊断效能展开探析,此外关注两种检查对不同部位腹腔转移病灶检出率。结果 60例疑似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经病理检查后明确转移者共计53例,未见转移者共计7例,增强CT敏感度以及准确度数据水平高于常规CT(P<0.05);从不同转移部位的检出情况来看,增强CT所获取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CT(P<0.05)。结论 临床在明确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情况时,选用增强CT进行诊断能够明确肿瘤转移情况,判断具体转移部位,进而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实现早期治疗,降低患者面临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腹腔转移 增强CT 常规CT
下载PDF
放射治疗中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陈富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05-0008,共4页
探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选取7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5)采取真空垫固定技术,观察组(n=35)采取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分析对比治疗效果... 探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选取7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5)采取真空垫固定技术,观察组(n=35)采取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分析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热塑体膜固定技术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真空垫固定技术,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腹部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中,采取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其治疗效果十分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放射治疗 体位固定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提高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准度的效果
6
作者 张政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3期143-145,共3页
目的:分析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IGRT)对提高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准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腹部肿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逆向调强放疗技术... 目的:分析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IGRT)对提高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准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腹部肿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逆向调强放疗技术,观察组采用IGRT辅助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治疗的精准度。结果:观察组适形指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均匀性指数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肿瘤区域照射量中,相对体积分数(V5)高于对照组,腹部肿瘤平均照射量(D_(mean))低于对照组;周围组织中,观察组V5和D_(mean)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IGRT能提高腹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精准度,治疗中对患者靶向区域照射量更高,周围组织照射量更低,治疗有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 腹部肿瘤 放射治疗 精准度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纪斌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4期167-169,共3页
目的:分析腹部肿瘤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的腹部肿瘤患者79例。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腹部肿... 目的:分析腹部肿瘤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的腹部肿瘤患者79例。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腹部肿瘤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比较腹部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血管显示及灌注参数。结果:79例腹部肿瘤患者病理学结果显示:恶性20例、良性59例;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结果显示:恶性19例、良性60例,1例良性肿瘤误诊为恶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漏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腹部肿瘤诊断准确率96.20%(76/79),灵敏度90.00%(18/20),特异度98.31%(58/59),Kappa值=0.898,与病理结果高度一致;腹部恶性肿瘤对比剂通过时间长于良性肿瘤,血流量、血容量、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均大于腹部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腹部肿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可以准确鉴别诊断肿瘤良恶性,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低管电压、低对比剂联合不同重建算法在儿童腹部肿瘤CT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见 张朋 张晓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3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结合不同重建算法对儿童腹部肿瘤CT检查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经超声检查确定为腹部肿瘤需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儿96例,按照管电压、对比剂用量及重建算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35例)、改进...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结合不同重建算法对儿童腹部肿瘤CT检查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经超声检查确定为腹部肿瘤需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儿96例,按照管电压、对比剂用量及重建算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35例)、改进组(32例)及双低组(29例)。CT增强检查时常规组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分别为:80 kVp、2.5 mL/kg(0~3岁),100 kVp、2.0 mL/kg(>3~6岁),120 kVp、1.5 mL/kg(>6岁);改进组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分别为:80 kVp、2.5 mL/kg(0~6岁),100 kVp、2.0 mL/kg(>6~12岁),120 kVp、1.5 mL/kg(>12岁);双低组管电压与改进组相同,对比剂用量分别为2.0 mL/kg(0~6岁)、1.5 mL/kg(>6~12岁)、1.0 mL/kg(>12岁)。常规组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重建算法重建图像,改进组和双低组均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重建图像。比较3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包括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和有效剂量(effect dose,ED)]间的差异。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图像质量客观评价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肝脏)=44.34、t_(腹主动脉)=18.13、t_(竖脊肌)=6.33,P均<0.05);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05);辐射剂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CTDIvo)=6.46、t_(ED)=9.68,P均<0.01)。改进组、双低组的有效剂量分别较常规组降低45.22%、44.49%;双低组的对比剂用量较常规组及改进组分别减少25.38%、27.24%。结论:在儿童腹部肿瘤CT检查中使用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结合先进迭代重建算法可以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减少辐射剂量及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电压 对比剂 重建算法 儿童腹部肿瘤 CT增强检查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CBCT图像引导技术提高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陈青青 李军 花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0052-0055,共4页
研究并分析CBCT图像引导技术在提高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以我院腹部肿瘤患者为研究目标,任意选择29例开展研究工作,入院时间段是2022年1月-2022年12月,将放射治疗应用于所有患者,治疗时采用直线加速器,使用CT影像... 研究并分析CBCT图像引导技术在提高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精度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以我院腹部肿瘤患者为研究目标,任意选择29例开展研究工作,入院时间段是2022年1月-2022年12月,将放射治疗应用于所有患者,治疗时采用直线加速器,使用CT影像技术(锥形束)将不同方向(左右、头脚、前后)的线性摆位误差获取到,并对摆位误差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 通过CBCT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医生终审和技师初审具有较小的摆位误差差异,为≤2mm;治疗精准度是27/29(93.10%)。结论 在治疗腹部肿瘤时,应用CBCT图像引导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和精准校正摆位误差,有利于促进治疗精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图像引导技术 腹部肿瘤 放射治疗 精度
原文传递
壶腹部肿瘤的腔内超声诊断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艳 金震东 周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z1期107-,共1页
1诊断价值1.1壶腹部肿瘤的分期壶腹癌EUS诊断标准:①癌瘤较小位于胰头及下腔静脉之右侧;②内部回声多数增强;③胰头正常,有时胰头内胆管扩张,管内可见肿瘤回声.EUS适于发现有蒂的壶腹部肿瘤,易于区分大体上浸润组织的肿瘤和早期癌变,适... 1诊断价值1.1壶腹部肿瘤的分期壶腹癌EUS诊断标准:①癌瘤较小位于胰头及下腔静脉之右侧;②内部回声多数增强;③胰头正常,有时胰头内胆管扩张,管内可见肿瘤回声.EUS适于发现有蒂的壶腹部肿瘤,易于区分大体上浸润组织的肿瘤和早期癌变,适于T分期诊断.EUS对壶腹部肿瘤的T分期如下:TX:早期肿瘤不能发现;T1:肿瘤局限于Vater壶腹部或Oddis括约肌;T2:胰腺侵及十二指肠壁,特别是十二指肠固有肌层;T3:肿瘤累及胰腺但未超过2cm;T4:肿瘤累及胰腺达2cm以上和侵犯其他邻近脏器十二指肠乳头癌术前EUS检查,有报道诊断正确率:T1期为60%;T2期92.3%;T3期91.7%;T4期50%.Yasudaetal采用US,EUS,CT和血管造影等方法对34例壶腹部乳头肿瘤患者分期研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21%,74%,21%和65%,证实EUS对壶腹部肿瘤的分期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当肿瘤累及胰腺时,表现为胰腺局部外突,回声减低,其边界清晰或有时模糊不清.Kuboetal报道当壶腹部肿瘤累及胰腺时,EUS诊断精确率达80%,敏感性达83%,特异性87%1.2十二指肠乳头癌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区显现为轮状低回声,其周围十二指肠壁可显示高回声→低回声→高回声→低回声→高回声五层结构.十二指肠乳头癌通常显示为乳头区的低回声占位,对比其与肠壁五层结构的位置关系可判断癌瘤累及肠壁的深度EUS除能直接显示肿大的乳头及外露于乳头开口部的肿瘤并采取活体组织外,还能通过扫描直接显示肿瘤图象及胆总管或主胰管扩张等继发性病变,诊断正确率可达90%~100%,对直径<20mm的乳头癌的显示率也达90%,EUS还能发现螺旋CT漏诊的可切除的小肿瘤.EUS与ERCP对十二指肠乳头癌的直接显示率相同,但EUS能诊断乳头癌浸润十二指肠壁的深度及发现周围淋巴结,并能避免ERCP造影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1.3淋巴结转移EUS判断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局限性.EUS能发现直径≥3cm~5cm肿大的淋巴结,但较难鉴别转移性淋巴结和炎症性反应肿大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多为圆形,类圆形,短轴半径≥10mm,低回声改变,黑洞样或回声值与肿瘤组织相似,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质或不均质.而非特异性炎症肿大的淋巴结,常呈高回声改变,边界回声模糊,内部回声均匀.Yasudaetal应用EUS对34例壶腹部乳头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发现EUS诊断淋巴结转移正确率为67%,而Bansa等研究得出的准确率仅为54%.1.4壶腹部肿瘤的鉴别EUS较难鉴别外部边缘均不规则的壶腹部腺瘤和腺癌.Menzeletal报道EUS发现5例癌瘤和4例腺瘤,但诊断正确率不高,分别为65.5%和50%.2局限性使用超声内镜(7.5MHz-12MHz)存在以下缺点:①在一个器械中将内镜和超声影象术联合使用,增加了超声内镜的直径(12mm~13mm);②较大直径的内镜不易完全导入胰胆系统;③小病变的图象质量和分辨率并不让人满意;④常规超声影象术要求与常规内镜检查分离的再次检查,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最近发展起来的微型超声探头(ultrasonicprobe;USP),其导管式探头外径仅2mm~3mm,频率12MHz~20MHz,能穿过标准内镜工作管道,提供高频超声图象,这些微探头可克服EUS以上缺陷,提高诊断准确性,减轻患者痛苦,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诊断 腹部肿瘤/超声检查 腹部肿瘤/病因学 腹部肿瘤 内镜超声检查术 胆管内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
下载PDF
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比较分析
11
作者 张倩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689-692,共4页
目的 比较分析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采取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临床疗效及患者摆放误差的影响,以探讨更理想个体化固定方式。方法 纳入2019年09月-2021年09月就诊治疗的80例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并根据治疗期间体位固定技术不同分两组... 目的 比较分析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采取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临床疗效及患者摆放误差的影响,以探讨更理想个体化固定方式。方法 纳入2019年09月-2021年09月就诊治疗的80例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并根据治疗期间体位固定技术不同分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真空垫固定技术,观察组采取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比较两组临床近期疗效,并通过电子射野影像装置对两组摆放误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近期疗效总有效率77.50%显著高于对照组52.50%(P值<0.05)。左右、头脚、腹背方向上两组线性摆位误差和左右、腹背方向上两组旋转后平移线性摆位误差及左右方向上两组旋转摆位误差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观察组头脚方向上旋转后平移线性摆位误差、头脚及腹背方向上旋转摆位误差则显著小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 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采取热塑体膜固定技术不仅对临床近期疗效具有提升作用,还可有效降低体位摆放误差,与真空垫固定技术虽均符合临床体位摆放需求,但相对而言,于临床应用效果更为理想,应用时可做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固定技术 腹部肿瘤 放射治疗 摆放误差 临床疗效
下载PDF
4DCT与T_(2)导航项MRI融合定位对腹部肿瘤放疗的初步观察
12
作者 林布雷 郑宏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3期86-90,共5页
目的对腹部肿瘤患者采用以磁共振成像(MRI)导航序列为基础的腹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SBRT)方法,分析其图像配准误差及剂量投放精准度。方法60例肝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以导航项为基础的MRI定位... 目的对腹部肿瘤患者采用以磁共振成像(MRI)导航序列为基础的腹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SBRT)方法,分析其图像配准误差及剂量投放精准度。方法60例肝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以导航项为基础的MRI定位序列实施定位,并用导航项与四维CT(4DCT)各相位配准得到最一致相位CT来制定计划;对照组以常规T_(2)加权序列展开定位操作,用自由呼吸状态三维CT(3DCT)制定计划。两组都实施在线计划流程。分析MRI导航和自由呼吸状态下图像质量和扫描时间差异、计划验证情况,对比两组各运动模式下的配准误差、实际测量与自适应位置(ATP)计算剂量。结果模体摆位数据显示:以自由呼吸状态为基础的对照组,X、Y、Z方向的中位配准误差分别为0.284(0.079)、0.544(0.10^(9))、0.144(0.029)cm;以导航项为基础的观察组,X、Y、Z方向的中位配准误差分别为0.179(0.069)、0.244(0.129)、0.099(0.039)cm。在X、Y、Z方向上,观察组的中位配准误差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摆放数据显示:对照组X、Y、Z方向的中位配准误差分别为0.479(0.159)、1.349(1.099)、0.269(0.059)cm,观察组X、Y、Z方向的中位配准误差分别为0.309(0.159)、0.819(0.139)、0.189(0.069)cm,在X、Y、Z方向上,观察组中位配准误差小于对照组,且Y方向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模体实验的实际测量剂量与计划系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部分的中位差值为0.025 Gy,ATP计算剂量与实际测量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位差值为0.075 Gy,ATP计算剂量与实际测量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部肿瘤患者,在各种运动模式下,以MRI导航项为基础的图像引导放疗,图像稳定性较好,配准误差较小,应用可行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四维CT T_(2)导航项 放疗
下载PDF
丙泊酚麻醉对胸腹部肿瘤手术患者肺功能、肺部感染及炎症因子影响的meta分析
13
作者 陈羽彪 李志杰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9期187-191,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丙泊酚对胸腹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肺部感染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关于丙泊酚麻醉对胸腹部肿瘤患者术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目的系统评价丙泊酚对胸腹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肺部感染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关于丙泊酚麻醉对胸腹部肿瘤患者术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0月,采用RevMan 5.4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研究,共计9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丙泊酚组患者术后血清细胞促炎因子白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核因子-κB(NK-κB)明显低于对照组,抗炎因子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丙泊酚对肺功能的影响较小。同时,丙泊酚组术后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胸腹部肿瘤手术应用丙泊酚麻醉能够抑制机体炎症因子释放,降低肺部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但对肺功能恢复情况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腹部肿瘤 肺功能 肺部感染 炎症因子 META分析
下载PDF
胸腹部肿瘤放疗中应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效果比较研究
14
作者 曹琪 姜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025-0027,共3页
探讨针对临床需要进行胸部腹部肿瘤放疗的患者,对其治疗期间,采取不同的体位固定技术,将其实施比较,得出其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地点设置为本医院,时间范畴于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选取50例胸腹部肿瘤放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 探讨针对临床需要进行胸部腹部肿瘤放疗的患者,对其治疗期间,采取不同的体位固定技术,将其实施比较,得出其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地点设置为本医院,时间范畴于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选取50例胸腹部肿瘤放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患者的住院号的顺序予以分组手法,共分为2组,即对照组(安排患者25例,组织开展热塑膜的固定体位予以治疗)和观察组(在使用的基础之上组织开展真空袋的固定体位予以治疗),比较两组在不同的体位固定技术下其摆位的精准度。结果 推行相关工作后,得出观察组的移动例数相较对照组而言,处于更低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P<0.05),观察组的移动误差平均相关数据均更低(P<0.05)。得出观察组的移动摆位测量偏差(左右、上下、前后)更低,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在胸腹部肿瘤放疗中,实施热塑膜联合真空袋的固定体位明显优于单纯的热塑膜的固定体位,可以降低移动例数和移动误差,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放疗 不同体位 固定技术 效果
下载PDF
腹部肿瘤腹腔转移采用增强CT诊断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高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5期39-41,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腹部肿瘤腹腔转移采用增强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66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增强CT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情况... 目的:研究分析腹部肿瘤腹腔转移采用增强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66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增强CT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情况。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增强CT诊断腹部肿瘤、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总体准确率均为92.42%,显著高于CT平扫诊断的72.73%和69.70%(P<0.01)。增强CT检查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种植灶深度、种植灶宽度及最小种植灶面积均显著小于CT平扫(P<0.01)。结论:增强CT可提高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准确率,且对小种植病灶具有更高敏感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腹腔转移 增强CT 诊断效果
下载PDF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腹部肿瘤放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许克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064-0067,共4页
分析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腹部肿瘤放疗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肿瘤内科临床收治的患者做筛选比对分析,从中选出符合条件者共60例邀请参研,利用随机抓阄的方式将其均分两组,对照组实行传统... 分析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腹部肿瘤放疗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肿瘤内科临床收治的患者做筛选比对分析,从中选出符合条件者共60例邀请参研,利用随机抓阄的方式将其均分两组,对照组实行传统放射治疗方案,研究组实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放疗相关指标、校正后参数误差情况以及放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CI与靶向V5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I、靶向Dmean、周围组织V5以及周围组织Dmean指标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参数在校正后的误差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共有26例在治疗后症状有缓解,概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9例,63.33%),未缓解但症状稳定者4例、概率13.33%,低于对照组10例、33.33%,无疾病加重蔓延者,概率低于对照组1例、3.33%,与对照组的数据比对结果提示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腹部肿瘤放疗治疗中具有更为出色的帮助作用,能有效提高放疗精确度与治疗效果,建议临床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 放射治疗 腹部肿瘤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腹部肿瘤腹腔转移采用增强CT诊断的临床效果探讨
17
作者 曹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2期0017-0019,共3页
分析增强CT应用于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常规CT检查以及增强CT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实验组对腹部肿瘤与腹... 分析增强CT应用于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常规CT检查以及增强CT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实验组对腹部肿瘤与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的准确率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病灶诊断情况数据对比参照组较低(P<0.05)。结论 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实施增强CT诊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腹腔转移 增强CT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18
作者 白玉梅 蔺燕 王唯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032-0034,共3页
探讨比较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3例胸腹部肿瘤患者参与实验,对其基本资料进行了简单分析,确认符合胸腹部肿瘤诊断条件,同时需对其行放射治疗。为进一步提高放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期间的体... 探讨比较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3例胸腹部肿瘤患者参与实验,对其基本资料进行了简单分析,确认符合胸腹部肿瘤诊断条件,同时需对其行放射治疗。为进一步提高放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期间的体位误差,对93例患者随机分组,将其分为画线组、热塑膜组和真空垫组,三组分别使用常规划线、热塑膜方法、真空垫进行体位固定,比较治疗期间三组患者不同方向上的误差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据热塑膜组患者治疗期间不同方向上的误差情况数据看,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的平均误差范围分别为(2.21±1.33)mm、(2.41±0.75)mm、(2.36±1.01)mm,画线组分别为(5.24±4.11)mm、(6.31±4.24)mm、(8.84±3.42)mm,真空垫组分别为(4.01±0.71)mm、(3.82±0.52)mm、(4.17±0.87)mm,比较之下确认热塑膜组的误差范围明显小于画线组和真空垫组(P<0.05);同时也评估了三组患者对体位固定技术的满意度情况,热塑膜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可首选热塑膜方法进行体位固定,以保障更加准确的体位姿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肿瘤 体位固定技术 热塑膜 误差
下载PDF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腹部肿瘤放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9
作者 吴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0040-0042,共3页
观察在腹部肿瘤放疗治疗中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的价值。方法 收集腹部肿瘤放疗治疗患者共计100例,时间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应用逆向调强放疗技术,后者采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比两组放疗效果、... 观察在腹部肿瘤放疗治疗中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的价值。方法 收集腹部肿瘤放疗治疗患者共计100例,时间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应用逆向调强放疗技术,后者采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比两组放疗效果、周围正常组织放射剂量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比较后,观察组CI和靶向区域V5较高,HI、靶向区域Dmean、周围组织V5与Dmean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应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治疗更加精确,可以降低腹部肿瘤放疗治疗过程中的误差,提高临床总疗效,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 腹部肿瘤 放疗治疗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