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益肾针法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观察
1
作者 张吉玉 郑建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5期95-98,共4页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肾针法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就诊于厦门市中医院的70例PSN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训练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针...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肾针法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就诊于厦门市中医院的70例PSN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训练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针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排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率71.43%(25/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4.29%(12/35)(P<0.05);2组均未出现因不良反应终止试验的案例。结论 健脾益肾针法治疗PSNB,能改善排尿情况,提高中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降低卒中后抑郁程度,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卒中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功能训练 健脾益肾针法
下载PDF
运动想象训练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曾利 何馨 +5 位作者 张鑫 刘建成 赵娟妮 郑婷婷 张琴 董燕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训练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PSN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结合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行间歇性导尿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结合...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训练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PSN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结合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行间歇性导尿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结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运动想象训练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疗程均为两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膀胱功能[最大膀胱容量(MBC)、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下尿路症候群症状[国际下尿路症候群症状(LUTS)评分]、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及情绪状态[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结果:结合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67 vs.70.8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BC、Qmax、QOL评分均增加,且结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PVR、LUTS评分、HADS-A评分、HADS-D评分均降低,且结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训练结合膀胱功能训练用于PSNB患者康复治疗疗效明显,对改善临床症状、膀胱功能、生活质量与病患情绪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训练 膀胱功能训练 脑卒中 神经源性膀胱 康复治疗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在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术留置导尿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任清丝 《智慧健康》 2024年第5期147-150,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在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术留置导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88例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术留置导尿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94)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94)予以早期膀胱功能... 目的 探讨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在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术留置导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88例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术留置导尿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94)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94)予以早期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下尿路及膀胱功能障碍量表(MHU)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留置导尿管时间。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MHU评分、SF-36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d后,观察组MHU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留置导尿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腹腔镜子宫肌瘤术留置导尿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膀胱功能训练 腹腔镜 留置导尿 子宫肌瘤术 妇科
下载PDF
靶向性康复护理结合徒手膀胱功能训练应用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分析
4
作者 陶妹娇 李群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92-0095,共4页
分析靶向性康复护理结合徒手膀胱功能训练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50例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试验组25例采用靶向性康复护理结合徒手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分析效果... 分析靶向性康复护理结合徒手膀胱功能训练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50例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试验组25例采用靶向性康复护理结合徒手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分析效果差异性。结果 试验组患者康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每日平均排尿量、每日平均排尿次数、每日漏尿次数均多(少)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靶向性康复护理结合徒手膀胱功能训练的干预方法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康复应用中效果突出,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性康复护理 徒手膀胱功能训练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康复效果
原文传递
子午流注理论下脐灸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燕琴 王小丽 +1 位作者 许佳 唐锐 《全科护理》 2023年第24期3370-3372,共3页
目的:探究子午流注理论下采用脐灸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在甘肃省中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8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 目的:探究子午流注理论下采用脐灸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在甘肃省中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8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子午流注理论下脐灸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干预8周后评价并比较两组尿流动力学指标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8周后,对照组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尿流速率、残余尿量、Barthel指数分别为(269.78±30.58)mL、(11.82±3.13)mL/s、(91.23±13.75)mL、(59.3±13.5)分;试验组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尿流速率、残余尿量、Barthel指数分别为(287.66±31.62)mL、(14.62±3.18)mL/s、(58.12±12.36)mL、(76.1±12.8)分。8周后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尿流速率、Barthel指数与干预前相比均明显提高,残余尿量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残余尿量降低更加显著,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尿流速率、Barthel指数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子午流注理论下脐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显著提高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改善病人的膀胱排尿功能,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 脐灸 膀胱功能训练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下载PDF
分段定压膀胱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臧丽丽 程明 +2 位作者 王佀慧 唐亚男 杨心心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段定压膀胱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分段定压膀胱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病人使用定时夹闭尿管方法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试验组病人使用分段定压模式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平衡膀胱率、残余尿量、尿管重置率、尿管留置时间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剔除脱落病例,最终试验组纳入40例病人,对照组纳入39例病人。试验组病人平衡膀胱率为90.0%,高于对照组(64.1%);残余尿量为(43.08±11.77)mL,少于对照组[(105.51±29.99)mL];尿管重置率为7.5%,尿路感染发生率为5.0%,均低于对照组[尿管重置率为28.2%,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5.6%];尿管留置时间为(9.40±2.46)d,短于对照组[(11.54±2.3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段定压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促进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其尿路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功能训练 脑卒中 神经源性膀胱 定压 定时 护理
下载PDF
个性化膀胱功能训练联合循经通络按摩在改善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中的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肖莹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8期139-141,共3页
目的分析对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个性化膀胱功能训练联合循经通络按摩法对预防患者术后尿潴留方法的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妇科接受子宫切除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 目的分析对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个性化膀胱功能训练联合循经通络按摩法对预防患者术后尿潴留方法的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妇科接受子宫切除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接受个性化膀胱功能训练+循经通络按摩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二次置管发生率、首次自主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膀胱残余尿量、中医症状积分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二次置管发生率、首次自主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膀胱残余尿量、中医症状积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应用个性化膀胱功能训练以及循经通络按摩可显著降低患者尿潴留以及二次置管发生率,可促进患者尽快恢复自主排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个性化膀胱功能训练 循经通络按摩 尿潴留
下载PDF
温阳通利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临床研究
8
作者 刘培培 贾露露 +3 位作者 牛向宝 刘杏花 刘堃 王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9期152-156,共5页
目的观察温阳通利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3月在医院诊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130例,按照随机对照研究的基本原则分为对照组(65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 目的观察温阳通利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3月在医院诊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130例,按照随机对照研究的基本原则分为对照组(65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温阳通利灸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排尿情况、尿流动力学指标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和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小腹胀满、小便排出不畅甚或闭塞、每日小便量少、无排尿感、膀胱区叩诊闻及浊音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日排尿次数均减少(P<0.05),且治疗组日排尿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均增加(P<0.05),且治疗组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最大尿流速、充盈期逼尿肌压力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最大尿流速、充盈期逼尿肌压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最大膀胱容量及膀胱残余尿量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最大膀胱容量及膀胱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通利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够缓解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潴留症状,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和排尿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向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尿潴留 温阳通利灸 膀胱功能训练 排尿日记 尿流动力学指标
原文传递
骶神经磁刺激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
9
作者 李慧芳 林乐 李婵 《浙江实用医学》 2023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 探讨骶神经磁刺激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选择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3~12月收治的80例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膀胱训练组和骶神经刺激组,每组40例。膀胱训练组给予膀胱功能训练,骶神经... 目的 探讨骶神经磁刺激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选择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3~12月收治的80例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膀胱训练组和骶神经刺激组,每组40例。膀胱训练组给予膀胱功能训练,骶神经刺激组在膀胱训练组基础上给予骶神经磁刺激,磁刺激强度为60%~70%最大磁强度,频率20Hz,刺激时间20分钟,1次/d,3次/周,连续治疗5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48小时排尿情况(单次排尿量、排尿间隔、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尿失禁情况(ICI-Q-SF评分)、生活质量(I-QOL评分)。结果 与膀胱训练组相比,骶神经刺激组单次排尿量更大、排尿间隔更长,而排尿次数、漏尿次数较膀胱训练组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治疗后1个月,骶神经刺激组I-QOL评分较膀胱训练组明显升高、ICI-Q-S评分较膀胱训练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失禁情况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骶神经磁刺激结合膀胱功能训练给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尿失禁 骶神经磁刺激 膀胱功能训练
下载PDF
膀胱功能训练联合热庵包热敷对围手术期留置导尿管患者疗效的影响
10
作者 吴焕芳 叶惠莹 +2 位作者 吴志强 许玉冰 曾超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9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对围手术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应用膀胱功能训练联合热庵包热敷的效果。方法对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东莞市道滘医院在围手术期留置导尿管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 目的探讨对围手术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应用膀胱功能训练联合热庵包热敷的效果。方法对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东莞市道滘医院在围手术期留置导尿管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基于对照组的干预方法采用热庵包热敷。评估2组的疗效、舒适情况、膀胱功能、首次排尿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总舒适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1 d和5 d后,2组的膀胱每次排尿量和膀胱最大排尿量均多于护理前,膀胱残余尿量均少于护理前(P均<0.05);观察组的膀胱每次排尿量和膀胱最大排尿量均多于同期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均少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首次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膀胱功能训练联合热庵包热敷可改善在围手术期留置导尿管患者的疗效、舒适情况和膀胱功能,提高首次排尿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导尿管 围手术期 膀胱功能训练 热庵包 疗效
下载PDF
集束化康复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护理效果分析
11
作者 冯淑鸾 相健美 +4 位作者 吴小梅 李素贞 游惠娇 江雅娇 黄梅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0期183-185,F0003,共4页
目的 探究分析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集束化康复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病例为62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收治入院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通过病历号数字表法划分为研究组(n=31)、对照组(n=31)。对照组患... 目的 探究分析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集束化康复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病例为62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收治入院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通过病历号数字表法划分为研究组(n=31)、对照组(n=31)。对照组患者为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为集束化康复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膀胱压力及膀胱容量、生活质量评分、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膀胱压力及膀胱容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集束化康复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改善膀胱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康复护理 膀胱功能训练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下载PDF
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后膀胱功能训练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12
作者 牟雪莹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第9期81-84,共4页
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为了观察尿液颜色、尿量,判断病情,预防尿潴留,常需留置尿管,但留置尿管后膀胱的储尿功能被改变,长期留置尿管易引起患者膀胱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在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障碍甚至其他并发症。有调查指出,约50%的泌尿系统... 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为了观察尿液颜色、尿量,判断病情,预防尿潴留,常需留置尿管,但留置尿管后膀胱的储尿功能被改变,长期留置尿管易引起患者膀胱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在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障碍甚至其他并发症。有调查指出,约50%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在术后拔除尿管后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尿路感染、尿潴留等,长期留置尿管患者的感染率甚至达90%以上,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尿管 尿液颜色 膀胱功能训练 泌尿系统疾病 拔除尿管 尿路感染 排尿障碍 储尿功能
下载PDF
舒适尿管及膀胱功能训练对妇产科尿管留置患者膀胱不适的影响
13
作者 韦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185-0188,共4页
探究舒适尿管及膀胱功能训练对妇产科尿管留置患者膀胱不适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385例,从我院妇产科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选择采取手术治疗方式的患者。将研究对象的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并由专门工作人员... 探究舒适尿管及膀胱功能训练对妇产科尿管留置患者膀胱不适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385例,从我院妇产科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选择采取手术治疗方式的患者。将研究对象的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并由专门工作人员对其做好核查工作,避免出现遗漏现象,从而保证回顾性分析的准确性,本次分组采取抽签方式,选取193例观察对象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入选对象192例,在规范手术操作同时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尿管护理,观察组则予以舒适尿管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在不同干预模式下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及护理安全性。结果:导尿管置入过程中,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观察组患者高,也就是说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相对较高(P<0.05);比较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时,两组患者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观察组患者发生严重程度的刺激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两组镇静评分可知,观察组的镇静效果比对照组的镇静效果更好,其评分也相对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具有更高的护理安全性(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相对较好(P<0.05)。结论:在妇产科尿管留置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舒适尿管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干预模式效果明确,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轻尿管相关性膀胱刺激征,改善膀胱功能,护理安全性更高,患者更易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 尿管留置 舒适尿管 膀胱功能训练 疼痛 护理效果
下载PDF
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 被引量:28
14
作者 王晶 焦永波 +2 位作者 刘春茹 樊利敏 李永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7期87-90,共4页
目的评价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4年12月河北以岭医院收治的16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给予基础的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8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 目的评价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4年12月河北以岭医院收治的16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给予基础的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8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疗法。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膀胱压力)、3 d排尿日记(每日排尿次数、单次尿量及最大排尿量)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3 d排尿日记及VAS评分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残余尿量[(78.8±18.2)m L]显著少于对照组[(98.4±21.6)m L],膀胱容量[(289.6±4.5)m L]显著大于对照组[(235.5±44.3)m L],膀胱压力[(48.1±10.6)cm H2O]显著低于对照组[(54.7±11.2)cm H2O];治疗组每日排尿次数[(13.8±4.7)次/d]显著少于对照组[(16.4±4.1)次/d],单次尿量[(112.3±26.2)m L]显著大于对照组[(91.5±23.6)m L],最大排尿量[(198.6±41.1)m L]显著大于对照组[(177.7±36.8)m L];治疗组VAS评分[(4.54±0.7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63±0.51)分],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且优于单纯的膀胱功能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电针 膀胱功能训练
下载PDF
脐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0
15
作者 陈爱连 胡振江 +1 位作者 符文君 艾坤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6期1154-1157,共4页
目的观察脐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脐灸... 目的观察脐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脐灸治疗。8周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均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尿流速率均显著增加,残余尿量均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均有明显下降,而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和最大尿流速率则有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而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和最大尿流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LUT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脐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膀胱排尿功能,建立治疗的信心,缩短建立反射性排尿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脐灸 膀胱功能训练
下载PDF
盆底生物反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5
16
作者 张艳 于慧金 +5 位作者 李惠玲 牛见升 曾伟杰 赵力生 孙军弟 张亦舒 《中国康复》 2019年第5期239-242,共4页
目的:观察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1例。2组均给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 目的:观察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1例。2组均给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1周、治疗4周和8周后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和排尿日记对2组患者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日均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和导尿次数进行比较,通过泌尿症状困扰评分(USDS)和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LUTS)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及8周后,2组患者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及导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呈持续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及膀胱安全容量均较治疗前呈持续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及8周后,2组患者USDS及LUTS评分均较治疗前呈持续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 膀胱功能训练 神经源性膀胱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膀胱全切正位回肠代膀胱术的膀胱功能训练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和平 武雪梅 +2 位作者 王燕 郭爱菊 孙海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07-1008,共2页
膀胱全切正位回肠代膀胱术是一种尿流改道较为理想的方法,它具有容量大、低内压、可控性、高顺应性等优点,特别是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但由于新建膀胱失去了正常的排尿生理反射,故手术前后进行排尿功能的训练对手术疗效起着重要... 膀胱全切正位回肠代膀胱术是一种尿流改道较为理想的方法,它具有容量大、低内压、可控性、高顺应性等优点,特别是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但由于新建膀胱失去了正常的排尿生理反射,故手术前后进行排尿功能的训练对手术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对12例正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系统的膀胱功能训练.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代膀胱 膀胱功能训练 训练效果 膀胱全切 术后患者 排尿功能 尿流改道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春茹 王晶 +3 位作者 焦永波 刘杰 李彩云 申会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34期3809-3812,共4页
目的对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SCI)后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NB)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就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164例SCI后逼尿肌亢进型N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82例,对照组每日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治疗... 目的对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SCI)后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NB)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就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164例SCI后逼尿肌亢进型N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82例,对照组每日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取穴以电针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个疗程后,分别记录患者3 d排尿日记,检测尿动力学及尿道括约肌EMG。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的3 d排尿日记指标如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减少(P均<0.05),单次尿量及最大排尿量明显增加(P均<0.05),尿动力学指标如Q_(max)和BC值明显增加(P均<0.05),Pdet-Q_(max)和Pdet-max明显减少(P均<0.05),尿道外括约肌T值明显升高(P均<0.05),L值明显降低(P均<0.05),Lg T/L明显升高(P均<0.05)。除BC值外,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显著改善SCI后逼尿肌反射亢进型NB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机制与抑制逼尿肌的反应亢进,促进逼尿肌与尿道外括约肌的协调性活动,提高膀胱顺应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 逼尿肌反射亢进 电针 膀胱功能训练
下载PDF
电针疗法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康玉闻 金中华 +3 位作者 沈楚龙 沈钊雄 刘凡 傅秋媛 《医学与哲学(B)》 2017年第8期50-52,56,共4页
观察电针疗法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动力学的影响。采用试验性研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膀胱功能训练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疗法进行干预,对比治疗... 观察电针疗法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动力学的影响。采用试验性研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膀胱功能训练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疗法进行干预,对比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及临床疗效。治疗后试验组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排尿压力、残余尿量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疗法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尿动力学指标,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疗法 膀胱功能训练 神经源性膀胱 尿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