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蛛网膜下间隙阻滞中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感觉和运动的不同阻滞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燕影 邵民德 蒋豪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间隙阻滞采用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的效能,并与布比卡因作比较。方法:选择48例ASAⅠ-Ⅱ级行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例,经L3-4由旁正中进针。组Ⅰ蛛网膜下间隙注入布比卡因7.5mg(0.19%4ml);组Ⅱ罗哌卡因7.5mg...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间隙阻滞采用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的效能,并与布比卡因作比较。方法:选择48例ASAⅠ-Ⅱ级行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例,经L3-4由旁正中进针。组Ⅰ蛛网膜下间隙注入布比卡因7.5mg(0.19%4ml);组Ⅱ罗哌卡因7.5mg(0.19%4ml);组Ⅲ罗哌卡因10mg(0.25%4ml);组Ⅳ罗哌卡因12.5mg(0.31%4ml)。用针刺法测感觉阻滞平面,用改良Bromage法测运动阻滞程度。同时观察感觉与运动恢复的全过程,并于手术后随访有否不良反应及局部周围神经症状。结果:罗哌卡因7.5mg蛛网膜下间隙用药,可产生完善的麻醉,与布比卡因7.5mg相比,罗哌卡因7.5mg感觉阻滞消退至S1-2的时间、运动阻滞不完全程度发生率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或轻于7.5mg的布比卡因。而蛛网膜下间隙用罗哌卡因10mg,除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布比卡因7.5mg(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别。用罗哌卡因12.5mg组,下肢运动完全阻滞百分率明显高于7.5mg组。罗哌卡因7.5mg组术后均可早期排尿,4组病人均无周围神经刺激症状。结论:(1)蛛网膜下间隙注入罗哌卡因7.5mg可达到完全麻醉,适用于短小手术和门诊手术病人。(2)罗哌卡因10mg作用与布比卡因7.5mg相仿,用于蛛网膜下间隙并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间隙阻滞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感觉 运动 阻滞作用
下载PDF
广泛硬膜下间隙阻滞一例报道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立君 唐永红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53-153,共1页
关键词 膜下间隙阻滞 红细胞压积 择期剖宫产术 导管置入 外腔 穿刺针 血红蛋白 腰椎前凸 L3-4 负压试验
下载PDF
硬膜下间隙阻滞麻醉5例报道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吉林 莫治强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21-121,共1页
关键词 膜下间隙阻滞麻醉 麻醉方法 外麻醉 利多卡因 丁卡因
下载PDF
同一病人两次硬膜下间隙阻滞分析
4
作者 张瑞芹 王淑云 +1 位作者 李文志 岳礼生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56-256,共1页
关键词 膜下间隙阻滞 同一病人 两次麻醉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误入硬膜下间隙一例
5
作者 顾恩华 王蕾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1-131,共1页
关键词 外阻滞 膜下间隙 治疗 诊断 腹壁切口疝
下载PDF
硬膜下间隙阻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谢素琴 罗爱林 《医学综述》 2007年第21期1675-1677,共3页
硬膜下间隙阻滞是硬膜外阻滞的并发症之一,一直以来相关报道较少。随着临床麻醉中硬膜下间隙阻滞的个案报道增多,硬膜下间隙阻滞也逐渐引起了麻醉医师的关注。因此,本文就硬膜下间隙的解剖、生理,以及硬膜下间隙阻滞的常见原因与发生机... 硬膜下间隙阻滞是硬膜外阻滞的并发症之一,一直以来相关报道较少。随着临床麻醉中硬膜下间隙阻滞的个案报道增多,硬膜下间隙阻滞也逐渐引起了麻醉医师的关注。因此,本文就硬膜下间隙的解剖、生理,以及硬膜下间隙阻滞的常见原因与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防治与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外阻滞 膜下间隙阻滞 解剖
下载PDF
30例硬膜下间隙神经阻滞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远平 孙春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7期89-90,共2页
目的:研究硬膜下间隙神经阻滞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伴有难以用药物控制的癌性疼痛的晚期癌症患者,在完全知情同意后,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新疗法组(15例)行硬膜下间隙神经阻滞治疗癌性疼痛;一组为传统疗法组(15例),... 目的:研究硬膜下间隙神经阻滞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伴有难以用药物控制的癌性疼痛的晚期癌症患者,在完全知情同意后,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新疗法组(15例)行硬膜下间隙神经阻滞治疗癌性疼痛;一组为传统疗法组(15例),用常规的神经阻滞治疗患者的癌性疼痛,随访2年观察疗效,并对两组疗效比较,结果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疗法组和传统疗法组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32.5%、40.0%、27.5%,9.8%、40.0%、50.2%,两组各率做χ2检验的统计学分析后,显效率和无效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χ2=6.31、5.89,P<0.05);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P>0.05);两组总有效率为72.5%和49.8%,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P<0.05)。结论:硬膜下间隙神经阻滞治疗癌性疼痛在一定程度上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神经阻滞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是硬膜下间隙神经阻滞操作的危险较大,是否应在临床上推广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间隙阻滞 神经阻滞治疗 癌性疼痛 麻醉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并发硬膜下间隙阻滞2例
8
作者 董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8期109-109,共1页
关键词 膜下间隙阻滞 外麻醉 并发症 外阻滞
下载PDF
单纯局限性对称性双侧额顶部硬膜下间隙增宽成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吕琦 杨彦伟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7期75-77,共3页
目的:分析单纯局限性对称性双侧额顶部硬膜下间隙增宽的成因,提高对该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单纯局限性对称性双侧额顶部硬膜下间隙增宽的患者MRI影像39例(成人36例,婴儿3例),全面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跟踪随访。结果:36例成人患者... 目的:分析单纯局限性对称性双侧额顶部硬膜下间隙增宽的成因,提高对该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单纯局限性对称性双侧额顶部硬膜下间隙增宽的患者MRI影像39例(成人36例,婴儿3例),全面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跟踪随访。结果:36例成人患者中32例(以中青年居多)随访观察无变化(89.0%),3例婴儿随访观察全部恢复正常(100%)。结论:生理性脑退变、重力、婴幼儿时期的个体差异可能参与造成单纯局限性对称性双侧额顶部硬膜下间隙增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额顶部 膜下间隙增宽 成因
下载PDF
智齿坠入舌侧粘膜下间隙的分析
10
作者 滕大好 饶正萱 +2 位作者 刘红 王卫清 叶钟泰 《新疆医学》 2007年第2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舌侧骨板 智齿拔除 膜下间隙 组织间隙 咽旁间隙 翼颌间隙
下载PDF
国产罗哌卡因粉剂用于产科病人蛛网膜下间隙阻滞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吴文辉 《内蒙古中医药》 2009年第10X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间隙阻滞采用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的效能,并与布比卡因作比较。方法:60例ASAⅠ级病人行产科手术,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均免用术前药,选侧卧位,经L3-4采用国产18G硬膜外针至硬膜外腔,然后经硬膜外针插入7G穿刺针达蛛...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间隙阻滞采用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的效能,并与布比卡因作比较。方法:60例ASAⅠ级病人行产科手术,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均免用术前药,选侧卧位,经L3-4采用国产18G硬膜外针至硬膜外腔,然后经硬膜外针插入7G穿刺针达蛛网膜下间隙,见有脑脊液滴出为穿刺成功。组Ⅰ蛛网膜下间隙注布比卡因7.5mg(0.19%4ml);组Ⅱ罗哌卡因7.5mg(0.19%4ml);组Ⅲ罗哌卡因10mg(0.25%4ml);组Ⅳ罗哌卡因12.5mg(0.31%4ml)。30~40秒注完。用针刺法测感觉阻滞平面,以及用改良Bromage法测运动阻滞程度。同时观察感觉与运动恢复的全过程,并于术后随访有否不良反应及局部周围神经症状。结果:罗哌卡因7.5mg蛛网膜下间隙用药,可产生完善的麻醉,与布比卡因7.5mg相比,虽然感觉阻滞完全时间,阻滞范围、运动阻滞完全时间两者并无显著差别,但罗哌卡因7.5mg感觉阻滞消退至S1-2的时间、运动阻滞不完全程度发生率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或轻于7.5mg的布比卡因。而蛛网膜下间隙用罗哌卡因10mg,除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布比卡因7.5mg(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别。而用罗哌卡因12.5mg组,下肢运动完全阻滞百分率明显高于布比卡因7.5mg。罗哌卡因7.5mg组术后均可早期排尿,4组病人均无周围神经刺激症状。结论:蛛网膜下间隙注罗哌卡因7.5mg可达到完全麻醉,作用时效较短,运动恢复快。可适用于产科手术和门诊手术病人。本观察提示罗哌卡因效能要比布比卡因弱2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产科病人 蛛网膜下间隙阻滞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误入硬膜下间隙2例报告
12
作者 陈万静 李传俊 +1 位作者 周友武 鲍训敏 《华中医学杂志》 1998年第2期86-86,89,共2页
例1,男,21岁,连续硬膜外阻滞,行阑尾切除术。入室血压16/11kPa,心率80次/分。取左侧卧位,T_(11~12)直入法一次顺利穿刺成功,注气无阻力,回抽无脑脊液后,向头端顺利置管3cm,改平卧位。经导管抽吸无回液后,注入1%利多卡因与0.375%布比... 例1,男,21岁,连续硬膜外阻滞,行阑尾切除术。入室血压16/11kPa,心率80次/分。取左侧卧位,T_(11~12)直入法一次顺利穿刺成功,注气无阻力,回抽无脑脊液后,向头端顺利置管3cm,改平卧位。经导管抽吸无回液后,注入1%利多卡因与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4ml,观察5min未发现全脊麻征象,一次注入上述混合液10ml,10min后平面达T_6,15min时,患者诉胸闷,血压降至13.5/9kPa,心率84次/分,再针刺测痛,平面达T_3~L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腔外腔 阻滞麻醉 导管误入 膜下间隙
下载PDF
硬膜下间隙阻滞6例
13
作者 王红霞 《淮海医药》 1999年第4期43-44,共2页
硬膜外麻醉中,笔者遇到仅注入试验剂量麻醉药而产生长时间、广泛性阻滞的患者。现就麻醉.手术过程及术后追踪观察报道如下。
关键词 膜下间隙阻滞 麻醉 阑尾切除术 腹腔探查术 全子宫切除术
全文增补中
大鼠胃浆膜下间隙胰岛移植的存活率及其功能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刘新农 胡三元 +3 位作者 张光永 韩海峰 胡春晓 王磊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2,62,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胃浆膜下间隙胰岛移植的可行性及其移植效果。方法应用Lewis近交系雄性大鼠,采用链脲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同种系大鼠体外胰岛分离、纯化,将一定数量的胰岛植入糖尿病大鼠胃浆膜下间隙(胃组),同期将同等数量的胰岛植入肾被... 目的探讨大鼠胃浆膜下间隙胰岛移植的可行性及其移植效果。方法应用Lewis近交系雄性大鼠,采用链脲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同种系大鼠体外胰岛分离、纯化,将一定数量的胰岛植入糖尿病大鼠胃浆膜下间隙(胃组),同期将同等数量的胰岛植入肾被膜下间隙(肾组)作为对照,评估移植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移植物存活率。结果胰岛移植术后前3周,胃组和肾组内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较移植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大鼠间血糖水平无差异、糖耐受功能良好(P>0.05);两移植部位的胰岛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效确认,移植胰岛周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肾组织样本内胰岛周围的炎细胞浸润更明显。肾组和胃组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分别于胰岛移植术后第5、4周开始升高。术后第6周两组大鼠血糖水平均升高且糖耐量减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显示,两移植部位内仅残余散在的胰岛细胞。结论胃浆膜下间隙胰岛移植的短期效果与肾被膜下胰岛移植相同,但其血糖控制效果比肾被膜下胰岛移植更佳,而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移植 胃浆膜下间隙 肾被膜下间隙 大鼠 近交Lew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累及腹膜下间隙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强 刘再毅 +1 位作者 郑君惠 梁长虹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87,共3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急腹症之一,炎症常广泛累及腹膜后间隙,尤其是肾旁前间隙;国内外学者大多注重于研究AP累及腹膜后间隙。由于腹膜下间隙间接与肾旁前间隙相通连,因而腹膜下间隙也是AP炎症蔓延的途经之一...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急腹症之一,炎症常广泛累及腹膜后间隙,尤其是肾旁前间隙;国内外学者大多注重于研究AP累及腹膜后间隙。由于腹膜下间隙间接与肾旁前间隙相通连,因而腹膜下间隙也是AP炎症蔓延的途经之一。查阅文献,AP累及腹膜下间隙研究少见,因此本文总结分析了91例AP患者腹膜下间隙的发生率及其螺旋CT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表现 膜下间隙 急性胰腺炎 急腹症 解剖学基础 间隙 肾旁前间隙 查阅文献
原文传递
颞肌筋膜下间隙注射填充材料矫正颞部凹陷的临床安全性及实用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海倩 罗赛 +2 位作者 陈依达 祝仰东 郝立君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8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颞肌筋膜下间隙注射填充材料矫正颞部凹陷的安全性、美学效果及实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诊断为颞部凹陷的女性患者,排除颞部既往大手术史、外伤史者。选择颞肌筋膜下间隙作为填充材料(透明质酸或自体脂肪)的... 目的探讨颞肌筋膜下间隙注射填充材料矫正颞部凹陷的安全性、美学效果及实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诊断为颞部凹陷的女性患者,排除颞部既往大手术史、外伤史者。选择颞肌筋膜下间隙作为填充材料(透明质酸或自体脂肪)的注射层次,适度矫正颞部凹陷外观。共收集患者120例,注射透明质酸组52例,随访7.5个月;注射自体脂肪组68例,随访9.5个月,其中6个月后补充注射11例。结果两组颞部外观改善明显,未出现感染、血管栓塞、凹凸不平等并发症,均获得满意的面部年轻化效果。结论颞肌筋膜下间隙是一个潜在的相对密闭、稳定、安全的注射物移植层次,满足了透明质酸或自体脂肪注射填充的安全性和美学需求。但在临床应用中,对整形美容医师的颞部解剖基础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肌筋膜下间隙 颞部凹陷 注射填充术 透明质酸 自体脂肪
原文传递
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病人术后镇痛硬膜外导管误入硬膜下间隙一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宁 徐铭军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51-951,共1页
病人,女,37岁,拟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下行剖宫产术.于L3间隙以17G硬膜外针穿刺,突破感明显、负压试验阳性、注气无阻力,确认进入硬膜外腔.以25 G腰麻针经硬膜外针穿过硬脊膜,见脑脊液流出后45 s内注入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1ml,... 病人,女,37岁,拟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下行剖宫产术.于L3间隙以17G硬膜外针穿刺,突破感明显、负压试验阳性、注气无阻力,确认进入硬膜外腔.以25 G腰麻针经硬膜外针穿过硬脊膜,见脑脊液流出后45 s内注入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1ml,经硬膜外穿刺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5 min后测麻醉平面达T6,手术历时4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联合麻醉 膜下间隙 麻醉病人 镇痛硬 导管误入 脊椎 0.5%布比卡因 外穿刺针 术后 外针
原文传递
硬膜下间隙阻滞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朴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81-183,共3页
关键词 外阻滞 膜下间隙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硬膜下阻滞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艳丽 王泉云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816-817,共2页
关键词 膜下阻滞 外阻滞 放射学检查 膜下间隙 并发症 麻醉方式 麻药扩散 全脊麻 局麻药
下载PDF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移行为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
20
作者 孟林 牛忠平 沈书庭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S1期42-42,共1页
外伤后硬膜下积液移行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比较少见,我科自1997年10月~1998年4月收治2例。1临床资料例1,男,41岁,以头部摔伤2个月,头晕1个月,加重1周来诊。入院时神志清,瞳孔左4.0mm,右2.5mm,右对... 外伤后硬膜下积液移行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比较少见,我科自1997年10月~1998年4月收治2例。1临床资料例1,男,41岁,以头部摔伤2个月,头晕1个月,加重1周来诊。入院时神志清,瞳孔左4.0mm,右2.5mm,右对光反射(+),左眼球向内、向上、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膜下积液 外伤性 钻孔引流术 出血性 形成机理 膜下间隙 双额钻孔 新生血管 血肿扩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