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膜式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1
作者 王会 《齐鲁护理杂志》 2005年第10期1390-1390,共1页
关键词 高脂血症患者 膜式血浆置换治疗 精心护理 双重膜式血浆置换 效果满意
下载PDF
重症抗NMDAR脑炎患者膜式血浆置换护理流程的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龚立超 常红 +2 位作者 赵洁 王召锋 李含笑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3期475-480,共6页
目的:优化重症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NMDAR脑炎患者膜式血浆置换的护理流程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行膜式血浆置换的重... 目的:优化重症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NMDAR脑炎患者膜式血浆置换的护理流程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行膜式血浆置换的重症抗NMDAR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为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的12例患者,行60例次膜式血浆置换,实验组为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的13例患者,行62例次膜式血浆置换。实验组采用优化护理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比较两组膜式血浆置换中并发症(不自主运动增加、低血压、管路凝血、滤器破膜)发生率、膜式血浆置换参数值(血流速度、置换分数、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治疗时长)。结果:实验组不自主运动增加、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并发症无差异;实验组血流速度、置换分数、静脉压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抗NMDAR脑炎患者膜式血浆置换优化护理流程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膜式血浆置换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抗NMDAR脑炎 膜式血浆置换 优化护理流程
原文传递
慢性重症肝炎膜式血浆置换治疗后肝脏生化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赵致广 顾炳权 +1 位作者 冯志华 沈建军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 观察慢性重症肝炎膜式血浆置换 (PE)治疗后肝脏生化指标的变化 ,为评价PE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将 71例慢性重症肝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 (36例 )为内科综合治疗的慢性重症肝炎患者 ,治疗组 (35例 ... 目的 观察慢性重症肝炎膜式血浆置换 (PE)治疗后肝脏生化指标的变化 ,为评价PE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将 71例慢性重症肝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 (36例 )为内科综合治疗的慢性重症肝炎患者 ,治疗组 (35例 )为内科综合治疗联合PE治疗的病情相同患者。检测PE治疗前后患者肝脏生化指标 (ALT、AST、F Bil、D Bil、CHE、CHOL、ALB、PTA、ALP、NH3 )的变化。结果 PE治疗后各项肝脏生化指标明显好转 ,ALT、AST、T Bil、D Bil、CHE、、ALB、PTA、ALP、NH3 治疗前后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0 1) ,CHOL相差显著 (P <0 .0 5 ) ,治疗组治愈好转 2 6例 (74 % ) ,对照组治愈好转 18例(5 0 % )。两组治愈好转率经卡方检验 ,相差显著 (P <0 .0 5 )。结论 内科综合治疗联合血浆置换疗法 ,能显著改善慢性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脏生化指标 ,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症肝炎 膜式血浆置换治疗 肝脏 生化功能
下载PDF
膜式血浆置换联合环孢素A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许树根 梁萌 +1 位作者 黄昭宣 庄靖 《中国血液净化》 2005年第7期404-405,共2页
关键词 膜式血浆置换 环孢素A 药物治疗 格林-巴利综合征 急性炎症脱髓鞘性多神经炎
下载PDF
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被引量:1
5
作者 宫超 田嘉玲 +2 位作者 李庆周 刘伯英 周惠芳 《河北医药》 CAS 2000年第10期758-759,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 治疗
下载PDF
血压计袖带巧用于膜式血浆置换加压输注血浆 被引量:1
6
作者 姜玲 田媛 +2 位作者 张洁 吕红红 于鹏飞 《全科护理》 2014年第21期1939-1939,共1页
膜式血浆置换操作简单、费用低、治疗效果较理想而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治疗时血浆一次的置换量往往在2 500mL~3 000mL以上。根据量出为入的治疗原则,置换出血浆的同时必须从静脉通路快速输入等量的血浆,而输血器的管径小,尤... 膜式血浆置换操作简单、费用低、治疗效果较理想而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治疗时血浆一次的置换量往往在2 500mL~3 000mL以上。根据量出为入的治疗原则,置换出血浆的同时必须从静脉通路快速输入等量的血浆,而输血器的管径小,尤其库存血浆温度低、黏稠度大、血管受到刺激容易发生痉挛等因素影响输注速度,为了保证治疗效果,防止因血容量不足导致低血压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血浆置换 输注血浆 血压计袖带 加压 临床治疗 治疗效果 低血压休克 血容量不足
下载PDF
双重膜式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媛 甘俊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2期69-69,共1页
应用双重膜式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 15例 ,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明显下降 ,效果明显。护理要点 :(1)行心电、血压监护 ,预防低血压 ;(2 )熟练操作、严密观察 ,预防凝血或出血 ;(3 )预防过敏反应 ;(4 )防止穿刺针脱出血管 ;(5 )防止潜... 应用双重膜式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 15例 ,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明显下降 ,效果明显。护理要点 :(1)行心电、血压监护 ,预防低血压 ;(2 )熟练操作、严密观察 ,预防凝血或出血 ;(3 )预防过敏反应 ;(4 )防止穿刺针脱出血管 ;(5 )防止潜在感染 ;(6)健康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膜式血浆置换 治疗 高脂血症 疗效 胆固醇 甘油三酯
下载PDF
膜式血浆置换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俞香宝 王笑云 +5 位作者 蒋理 黄桂英 马逊 沈霞 赵卫红 胡建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67-768,共2页
目的 探讨膜式血浆置换 (PP)对细胞因子的清除效果 ,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36例次PP(单滤 2 2次 ,双滤 14次 )前、后血清及滤出的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 1、IL 2、IL 6、IL 8、肿瘤坏死因子 (TNF)水平 ,观察... 目的 探讨膜式血浆置换 (PP)对细胞因子的清除效果 ,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36例次PP(单滤 2 2次 ,双滤 14次 )前、后血清及滤出的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 1、IL 2、IL 6、IL 8、肿瘤坏死因子 (TNF)水平 ,观察其改变。结果 PP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浓度对比 (pg/ml,IL 174 6 3± 5 3 94vs5 5 37± 47 92 ,IL 2 6 1 6 7± 5 4 2 9vs32 73± 2 8 2 3,IL 6 75 2 1±5 1 5 8vs49 2 4± 36 17,IL 812 5 92± 88 17vs5 5 83± 49 80 ,TNF 10 4 42± 45 2 6vs6 3 33± 33 75 )下降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滤出的血浆中能检测到上述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细胞因子 膜式血浆置换
下载PDF
单泵膜式血浆置换16例次临床分析
9
作者 李洪 曾丽花 黄烈诚 《海南医学》 CAS 1999年第4期222-223,共2页
目的:分析单泵膜式血浆置换(PE)治疗患者11例16次临床疗效。方法:用单一金宝血泵或金宝AK—10血透机血泵替代血浆置换机,用YT-50-PP及川澄KPS-0.5血浆分离器对11例病人行16次膜式PE,记录血浆置换速度、泵速,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目的:分析单泵膜式血浆置换(PE)治疗患者11例16次临床疗效。方法:用单一金宝血泵或金宝AK—10血透机血泵替代血浆置换机,用YT-50-PP及川澄KPS-0.5血浆分离器对11例病人行16次膜式PE,记录血浆置换速度、泵速,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6例次PE均顺利完成,各技术参数符合膜式PE理论要求,临床疗效好,与国内外同类报道吻合。结论:膜式PE对免疫性疾病的疗效显著;单泵膜式PE是实施膜式PE的可行、简捷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血浆置换 血泵 临床分析 血浆置换
下载PDF
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行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彦珊 《医疗装备》 2020年第21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行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 目的探讨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行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血细胞分离机行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肌酐、尿酸水平及治疗安全性、卡氏评分(KPS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细胞分离机行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整体效果较优,可降低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细胞分离机 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 化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膜式血浆置换治疗127例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艳梅 《辽宁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膜式血浆置换治疗 风湿免疫性疾病 临床体会 免疫性疾病患者 血浆置换疗法 总结分析
下载PDF
膜式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5例
12
作者 陶新朝 张萍 +1 位作者 杨歌明 李力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00年第3期6-6,共1页
关键词 膜式血浆置换 治疗 格林-巴利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股静脉穿刺
下载PDF
膜式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疗效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志华 聂青和 +4 位作者 白宪光 白雪帆 周永兴 贾战生 郝春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638-641,共4页
目的:探讨内科综合疗法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照组为内科综合治疗的44例慢性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治疗组为内科综合治疗联合人工肝-单纯膜式血浆置换(PE)治疗的41例病情相同患者。检测PE... 目的:探讨内科综合疗法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照组为内科综合治疗的44例慢性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治疗组为内科综合治疗联合人工肝-单纯膜式血浆置换(PE)治疗的41例病情相同患者。检测PE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NH3)等指标的变化;观察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结果:治疗组治愈好转30例(73%),未愈死亡11例(27%),对照组治愈好转23例(52%),未愈死亡20例(48%)。PE治疗后患者乏力、纳差、恶心、腹胀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肝功能明显好转(P<0.001),血清总胆红素(T-Bil)由平均461μmol/L降低至146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提高24.3%。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13例次(15%),经对症处理均能缓解。治疗后1mo随访,无1例发生其他病毒重叠感染。 结论:联合血浆置换疗法,能显著改善慢性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脏生化指标,提高存活率,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血浆置换 治疗 慢性重症肝炎 肝功能衰竭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急性感染性多神经炎膜式血浆置换治疗及护理体会
14
作者 庄春芬 孙建红 《现代实用医学》 2001年第11期561-561,共1页
关键词 多神经根神经炎 护理 GBS 膜式血浆置换
下载PDF
膜式血浆置换治疗中常见问题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
15
作者 李秀芬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5年第12期896-897,共2页
血浆置换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有效的可暂时部分替代肝脏功能的最常用的人工肝支持疗法。目前国内已有近七百家医院开展了该项治疗技术,该项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护士掌握一般操作流程,还... 血浆置换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有效的可暂时部分替代肝脏功能的最常用的人工肝支持疗法。目前国内已有近七百家医院开展了该项治疗技术,该项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护士掌握一般操作流程,还应该熟悉血浆置换技术的原理和机器的设备装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病人安全和血浆置换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血浆置换治疗 原因分析 人工肝支持疗法 血浆置换技术 肝脏功能 治疗技术 护理工作 病人安全
下载PDF
膜式血浆置换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燕玲 王卫红 《山西护理杂志》 1996年第1期29-30,共2页
血浆置换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项治疗技术。由于血浆置换机价格昂贵,血浆置换量大,治疗费用高,使该技术的普及应用受到限制。而膜式血浆置换则是一种快速、简捷、不需大型设备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我院采用此方法治疗6例不同病种的患者... 血浆置换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项治疗技术。由于血浆置换机价格昂贵,血浆置换量大,治疗费用高,使该技术的普及应用受到限制。而膜式血浆置换则是一种快速、简捷、不需大型设备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我院采用此方法治疗6例不同病种的患者,疗效显著。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血浆置换 护理 血浆置换
下载PDF
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
17
作者 杨永祥 徐显章 李宝顺 《透析与人工器官》 1996年第Z1期5-6,共2页
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天津市民族医院血浆置换研究室杨永祥,徐显章,李宝顺我院近年来采用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DFPP)对3例狼疮性肾炎(LN)进行17次的治疗。方法:使用自行研究的DF... 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天津市民族医院血浆置换研究室杨永祥,徐显章,李宝顺我院近年来采用选择性双重滤过膜式血浆置换疗法(DFPP)对3例狼疮性肾炎(LN)进行17次的治疗。方法:使用自行研究的DFPP治疗系统,血流量100m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血浆置换 双重滤过 选择性 狼疮性肾炎 循环免疫复合物 高丙球蛋白血症 肾脏病 免疫病理学 民族医院 治疗作用
下载PDF
单膜式血浆置换在重症急性中毒病人的应用观察
18
作者 尚春娥 王有润 任海兰 《家庭护士(下半月)》 2007年第11期51-51,共1页
重症急性药物、毒物中毒是农村地区急性中毒的主要致死原因,其发病率、死亡率非常高。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重症昏迷、中毒时间长的病例,进行了单膜式血浆置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我院2004... 重症急性药物、毒物中毒是农村地区急性中毒的主要致死原因,其发病率、死亡率非常高。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重症昏迷、中毒时间长的病例,进行了单膜式血浆置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我院2004年3月-2007年3月利用单膜式血浆置换救治过的9例病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血浆置换 重症急性 中毒病人 急性药物 致死原因 急性中毒 农村地区 毒物中毒
下载PDF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膜式血浆置换发生滤器破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龚立超 常红 +4 位作者 赵洁 李苗 王召锋 魏京旭 张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1-836,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膜式血浆置换时发生滤器破膜的影响因素,并得出滤器破膜时跨膜压的临界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ICU行膜式血浆置换的42例患者,纳入196例次血浆置换相关资料,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 目的探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膜式血浆置换时发生滤器破膜的影响因素,并得出滤器破膜时跨膜压的临界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ICU行膜式血浆置换的42例患者,纳入196例次血浆置换相关资料,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滤器破膜的影响因素,并以跨膜压作为预测指标,选择2020年6月—2020年10月,35例次的血浆置换相关资料进行临床验证,分析跨膜压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196例次膜式血浆置换过程中,19例次(9.69%)发生滤器破膜,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跨膜压(OR=1.192)是膜式血浆置换过程中滤器破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跨膜压预测滤器破膜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77,95%CI为0.952~1.000(P<0.01),最大约登指数为0.839,跨膜压的最佳临界值为50 mmHg(1 mmHg=0.133 kPa),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94.4%。验证结果发现,以跨膜压<50 mmHg为临界值,其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1.42%,准确度为91.42%。结论跨膜压对膜式血浆置换过程中发生滤器破膜的预测效果好,跨膜压维持在50 mmHg以下,能预防发生滤器破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血浆置换 滤器破膜 跨膜压 临界值 护理
原文传递
膜式血浆置换55例次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健 顾勇 +2 位作者 曹琼芳 卢燕雯 林善锬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37-238,共2页
膜式血浆置换55例次临床分析张健顾勇曹琼芳卢燕雯林善锬血浆置换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仍有争议。我们采用膜式分离方法对15例多病种的患者进行55次的血浆置换,现将临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作者单位:200040上海医科大学华山... 膜式血浆置换55例次临床分析张健顾勇曹琼芳卢燕雯林善锬血浆置换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仍有争议。我们采用膜式分离方法对15例多病种的患者进行55次的血浆置换,现将临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作者单位:200040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肾脏科血液净化中心一、材料与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