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瓷平板膜在饮用水处理中临界通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付宛宜 张锡辉 +3 位作者 吴启龙 苏锡波 叶挺进 黄明珠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3-76,82,共5页
针对超滤膜在饮用水处理中临界通量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阶梯通量递增法系统考察曝气强度、曝气方式、混凝和氧化预处理等对陶瓷平板膜过滤原水临界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预处理能明显提高陶瓷平板膜过滤原水的临界通量,混凝剂投加... 针对超滤膜在饮用水处理中临界通量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阶梯通量递增法系统考察曝气强度、曝气方式、混凝和氧化预处理等对陶瓷平板膜过滤原水临界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预处理能明显提高陶瓷平板膜过滤原水的临界通量,混凝剂投加量越大,临界通量值越大。混凝剂投加量为15 mg/L时,临界通量可提高至陶瓷平板膜直接过滤原水时的1.5倍。相同曝气强度下,连续曝气比间歇曝气对临界通量的提高效果好。连续曝气与混凝相结合能达到更高的临界通量值。比较2种氧化剂对临界通量的提高效果发现,臭氧的效果较好。当臭氧投加量为3 mg/L时,临界通量值是直接过滤原水时临界通量值的2.6倍,而投加臭氧与混凝相结合时,可将临界通量提高至2.8倍。此外,考察了膜工艺在不同工况的次临界通量条件下运行时膜比通量的衰减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平板 临界通量 曝气 预处理 膜比通量
原文传递
MBR膜丝表面生物膜对出水水质的稳定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许艳红 赵新华 +2 位作者 孙宝盛 张海丰 齐庚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5-68,72,共5页
在膜生物反应器(MBR)发生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积累的情况下,对新膜与旧膜的出水水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旧膜具有比新膜更为稳定和良好的出水水质,其出水平均TOC浓度为12.9mg/L,低于新膜出水的36.8mg/L,表明膜丝表面的生物膜强化了... 在膜生物反应器(MBR)发生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积累的情况下,对新膜与旧膜的出水水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旧膜具有比新膜更为稳定和良好的出水水质,其出水平均TOC浓度为12.9mg/L,低于新膜出水的36.8mg/L,表明膜丝表面的生物膜强化了系统对SMP的截留能力。MBR上清液中分子质量>10ku的大分子物质与分子质量<3ku的小分子物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旧膜对所有分子质量物质的截留效果均优于新膜。旧膜经清洗后,其出水的TOC浓度随着膜比通量的下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分子质量 膜比通量
下载PDF
混凝-超滤短流程工艺膜污染特性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郜玉楠 王信之 +3 位作者 宗子翔 张子一 周东旭 傅金祥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81,共4页
针对混凝-超滤短流程工艺在特大洪水发生后出现的超滤膜堵塞问题,采用强化混凝、预氧化以及高效膜清洗等工艺,以跨膜压差TMP和膜比通量SF等为参数,研究控制膜污染的优化运行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混凝剂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7 ... 针对混凝-超滤短流程工艺在特大洪水发生后出现的超滤膜堵塞问题,采用强化混凝、预氧化以及高效膜清洗等工艺,以跨膜压差TMP和膜比通量SF等为参数,研究控制膜污染的优化运行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混凝剂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7 mg/L,混凝时间为15 min;预氧化剂选用质量浓度1.5 mg/L的次氯酸钠;物理清洗周期为30 min;维护性化学清洗采用质量浓度400 mg/L的次氯酸钠溶液,清洗时间设为80 min;离线性化学清洗分为碱洗(氢氧化钠)和酸洗(盐酸)。该工艺可有效缓解混凝-超滤短流程运行过程中膜污染的情况,可为水厂工艺提标改造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压差 膜比通量 预处理 清洗
原文传递
MBR、MCR处理微污染水的膜污染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郝爱玲 张光辉 +1 位作者 张颖 顾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9-53,共5页
 膜污染是影响膜反应器稳定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考察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和膜混凝反应器(MCR)处理微污染地表水时的运行状况,并对膜比通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发现MBR的膜污染情况比MCR的严重。MCR和MBR的膜组件经物理、化学清洗后...  膜污染是影响膜反应器稳定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考察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和膜混凝反应器(MCR)处理微污染地表水时的运行状况,并对膜比通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发现MBR的膜污染情况比MCR的严重。MCR和MBR的膜组件经物理、化学清洗后膜比通量分别恢复至新膜比通量的99.7%和76.9%,物理清洗对此的贡献较大。经分析发现,MCR中无机污染占优势,主要污染元素是Fe;MBR中微生物和有机物是膜污染的主要组成,而无机污染物则主要是铁盐和磷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原水 MBR MCR 膜比通量 污染
下载PDF
浸没式厌氧膜生物法处理垃圾渗沥液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申欢 陈建 +1 位作者 崔喜勤 金奇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73,共3页
采用浸没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SAnMBR)处理垃圾渗沥液,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6~4d和容积负荷为1.3~5.7kgCOD/m3*d的条件下,COD的去除率为65%~84.2%,COD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膜良好的截留作用提高了处理效果的稳... 采用浸没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SAnMBR)处理垃圾渗沥液,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6~4d和容积负荷为1.3~5.7kgCOD/m3*d的条件下,COD的去除率为65%~84.2%,COD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膜良好的截留作用提高了处理效果的稳定性;甲烷产量随容积负荷的增加呈线性地增加;膜比通量衰减迅速,膜水力清洗频繁;膜清洗时间间隔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减小呈线性地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沥液 厌氧生物反应器 污泥截留 膜比通量
下载PDF
不同物理清洗方式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过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邓雁平 叶亚平 +2 位作者 钱维兰 张卢丹 崔永茂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63,共5页
通过考察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的膜污染情况和不同物理清洗方式减缓膜污染的效果,研究造成膜污染的原因和控制膜污染的方法。结果表明:膜外表面沉积污泥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空曝气减轻膜污染的作用有限,只能将归一化膜比... 通过考察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的膜污染情况和不同物理清洗方式减缓膜污染的效果,研究造成膜污染的原因和控制膜污染的方法。结果表明:膜外表面沉积污泥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空曝气减轻膜污染的作用有限,只能将归一化膜比通量从0.26提高到0.39;在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搓洗膜丝可以清除膜外表面沉积污泥层,可将归一化膜比通量从0.29提高到0.64,是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清洗方式,且可在实际生产中实现。间歇式运行方式的停抽期间,最低剩余抽吸压力可以用来表征运行过程中膜过滤性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过滤特性 污染 停抽最低剩余抽吸压力 归一化膜比通量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氨氮废水 被引量:6
7
作者 刘静文 顾平 杨睿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21,共3页
试验采用MBR处理高氨氮废水,重点分析了氨氮、有机物的去除以及膜比通量变化等。结果表明,工艺运行稳定,出水氨氮平均浓度低于3mg/L,MBR能够抵抗有机物冲击负荷,氨氮容积负荷可以达到1.11kgNH3-N/(m3·d)。在整个运行期间膜比通量... 试验采用MBR处理高氨氮废水,重点分析了氨氮、有机物的去除以及膜比通量变化等。结果表明,工艺运行稳定,出水氨氮平均浓度低于3mg/L,MBR能够抵抗有机物冲击负荷,氨氮容积负荷可以达到1.11kgNH3-N/(m3·d)。在整个运行期间膜比通量下降比较缓慢,分析认为是高曝气量、低碳氮比以及自养菌的优势生长起了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高氨氮废水处理 硝化 膜比通量
下载PDF
超滤膜用于水厂现有工艺时SF的衰减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耀宗 何凤华 +2 位作者 王启山 韩涛 丁莎莎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49,共4页
采用混凝/沉淀/超滤膜工艺处理滦河水,考察超滤膜在不同工艺参数下运行时比通量(SF)的衰减情况,旨在为评估超滤膜用于水厂现有工艺时运行的可靠性和长期运行的可能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投加助凝剂HCA时,对超滤膜进行定期的NaClO溶液... 采用混凝/沉淀/超滤膜工艺处理滦河水,考察超滤膜在不同工艺参数下运行时比通量(SF)的衰减情况,旨在为评估超滤膜用于水厂现有工艺时运行的可靠性和长期运行的可能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投加助凝剂HCA时,对超滤膜进行定期的NaClO溶液(浓度为200mg/L)浸泡,SF的衰减速率较小;在超滤膜运行23.5h、浸泡30min的条件下,投加助凝剂HCA时的SF衰减速率低于未投加HCA时的;当以泡花碱为助凝剂,且进水中NaClO的浓度为1mg/L时,投加泡花碱时的SF衰减速率比未投加时的大;降低通量能够有效减缓SF的衰减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助凝剂 膜比通量(SF) 通量维护
下载PDF
预涂层吸附-超滤处理再生水有机物效能及膜污染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孙丽华 贺宁 +1 位作者 田海龙 段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29,共4页
将铁酸锰(MnFe_2O_4)和四氧化三铁(Fe_3O_4)2种吸附剂预沉积在超滤膜上过滤再生水模拟溶液,考察预沉积对膜污染及其膜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吸附剂的适宜投加量均为0.45 g/L;在适宜投加量下,Fe_3O_4预沉积比单独超滤提高膜比通量... 将铁酸锰(MnFe_2O_4)和四氧化三铁(Fe_3O_4)2种吸附剂预沉积在超滤膜上过滤再生水模拟溶液,考察预沉积对膜污染及其膜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吸附剂的适宜投加量均为0.45 g/L;在适宜投加量下,Fe_3O_4预沉积比单独超滤提高膜比通量20.1个百分点,效果优于提高膜比通量9.3个百分点的MnFe_2O_4;MnFe_2O_4预沉积和超滤膜的组合工艺有67.3%的TOC去除率,改善效果高于达到的41.1%的TOC去除率的Fe_3O_4;吸附剂预沉积在超滤膜上会形成预涂层,平滑致密的预涂层可吸附和截留污染物,有效减少膜污染,投加量0.45 g/L的Fe_3O_4形成的预涂层比投加量0.45 g/L的MnFe_2O_4更有效的阻止了膜污染。预沉积技术可以改善膜通量和膜出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沉积 铁酸锰 四氧化三铁 超滤 膜比通量 污染
原文传递
矿井水直接超滤试验研究
10
作者 李福勤 梁桢 +4 位作者 王瑾 王世奕 何绪文 代其彬 田莉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4年第1期49-53,75,共6页
为了解决矿井水处理现有工艺流程长、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优化矿井水处理工艺,以河北某矿井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超滤短流程工艺进行试验研究,探究反洗时长、反洗周期、工作压力等工艺参数对超滤的影响,并筛选膜污染清洗药剂。结果表... 为了解决矿井水处理现有工艺流程长、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优化矿井水处理工艺,以河北某矿井水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超滤短流程工艺进行试验研究,探究反洗时长、反洗周期、工作压力等工艺参数对超滤的影响,并筛选膜污染清洗药剂。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反洗时长120 s,反洗周期60 min,跨膜压差0.25 MPa,在此条件下经过300 min试验测试,膜通量为136 L/(m^(2)·h),维持在初始膜通量的91%,出水浊度稳定在0.05 NTU以下;膜污染最佳清洗药剂为0.2%HCl,对污染前后及酸洗碱洗后的膜片进行SEM和EDS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造成酸洗碱洗效果差异的主要因素为矿井水中的硬度离子和铝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超滤 矿井水 悬浮物 膜比通量 污染
下载PDF
微絮凝-金属膜净水组合工艺中膜污染机理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伟英 吴璇 +3 位作者 亓万琦 杨峰 丁凯 向嫄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84,共6页
采用微絮凝-金属微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借助X射线能谱、电镜扫描等微观表征以及动态膜污染数学模型等方法,对微絮凝-金属膜组合工艺运行方式与膜污染机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的浑浊度、UV254以及CODMn平均去... 采用微絮凝-金属微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借助X射线能谱、电镜扫描等微观表征以及动态膜污染数学模型等方法,对微絮凝-金属膜组合工艺运行方式与膜污染机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的浑浊度、UV254以及CODMn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97.6%、80.0%和63.1%.选用0.3μm金属膜滤芯时,采用恒通量过滤模式,膜比通量随着通量的增加逐渐从44.44L·(m2·h·kPa)-1增至58.33L·(m2·h·kPa)-1;采用恒压过滤模式,膜比通量随着压力的增加逐渐从47.91L·(m2·h·kPa)-1降至17.63L·(m2·h·kPa)-1,金属膜在恒通量运行时的膜比通量高于恒压运行,说明恒通量运行时膜阻力增长较为缓慢.通过X射线能谱分析膜表面污染物中含有O、Al和Si等元素,推断膜表面主要污染物是硅酸铝盐;通过电镜扫描与动态膜污染数学模型模拟的结果表明,金属膜膜污染的主要形式为滤饼层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微絮凝 膜比通量 污染
下载PDF
不同材质及不同截留分子量超滤膜对二级出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启伟 孙丽华 +2 位作者 吕静静 朱娟娟 张雅君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8年第9期13-19,共7页
为探究不同超滤膜对城市二级出水的处理性能,研究了不同材质(PES、PVDF)及不同截留分子量(50 k,100 k)4种超滤膜对二级出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去除及其对膜比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特性超滤膜直接过滤城市二级出水... 为探究不同超滤膜对城市二级出水的处理性能,研究了不同材质(PES、PVDF)及不同截留分子量(50 k,100 k)4种超滤膜对二级出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去除及其对膜比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特性超滤膜直接过滤城市二级出水,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污染物进行去除。对于抗性基因的去除,相同截留分子量的PES超滤膜处理效果明显优于PVDF超滤膜,而相同材质的超滤膜50 k的处理效果比100 k的处理效果好。对可溶性有机物的去除,50 k的超滤膜比100 k的去除效率高10.0%(PES),13.6%(PVDF),50 k的两种材质超滤膜无明显差异性。二级出水经超滤后,50 k的超滤膜可以有效去除腐殖酸类物质,而100 k无法去除,说明原水中腐殖酸类物质大小在50~100 k范围内。相同材质超滤膜,随着截留分子量减小,膜的固有阻力增大,膜通量下降迅速,反冲洗后其膜比通量恢复程度较大,可逆膜污染占比较高;相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PVDF比PES的膜比通量损失快,反冲洗后膜比通量恢复程度较小,不可逆膜污染严重。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水质特点及要求选择合适的材质和截留分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基因 膜比通量 三维荧光 DOC 材质 截留分子量
下载PDF
超滤膜在水厂运行中分离性能变化及膜寿命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华发 于水利 +3 位作者 高乐 宋学峰 吴跃强 狄茂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7-53,共7页
通过收集分析东北地区某大型超滤膜自来水厂长期运行中的出水水质和膜通量等数据,考察超滤膜长期运行过程中分离性能的变化规律,评价超滤膜寿命。结果表明,超滤膜处理出水的浊度、菌落总数、藻密度以及耗氧量(CODMn)等水质指标稳定;但... 通过收集分析东北地区某大型超滤膜自来水厂长期运行中的出水水质和膜通量等数据,考察超滤膜长期运行过程中分离性能的变化规律,评价超滤膜寿命。结果表明,超滤膜处理出水的浊度、菌落总数、藻密度以及耗氧量(CODMn)等水质指标稳定;但是超滤膜的比通量在运行过程中逐渐降低,在刚开始运行的前2年降低比较缓慢,后2年减低速度明显加快;对影响膜比通量下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比通量的变化与超滤膜的累积产水量、浊度累积截留量、菌落总数累积截留量、藻类累积截留量、CODMn累积截留量等相关性较大。建立了两种膜寿命评价方法,一种是采用超滤膜化学清洗前后比通量对比法,得到的膜寿命为1570d;另一种是采用月均最小比通量法,得到的膜寿命为125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超滤 分离性能变化 膜比通量 寿命
下载PDF
化学沉淀-微滤处理含铅废水 被引量:20
14
作者 高永 董亚玲 顾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44,共5页
采用化学沉淀-微滤膜工艺处理铅蓄电池生产废水,分别以氢氧化钠、石灰浆为沉淀剂,进行了两个阶段的运行试验,并结合烧杯试验对反应器混合液污泥特性以及膜比通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石灰乳为沉淀剂时,原水SO42-的浓度... 采用化学沉淀-微滤膜工艺处理铅蓄电池生产废水,分别以氢氧化钠、石灰浆为沉淀剂,进行了两个阶段的运行试验,并结合烧杯试验对反应器混合液污泥特性以及膜比通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石灰乳为沉淀剂时,原水SO42-的浓度波动,会引起混合液污泥浓度的变化;铁盐可以改善MLSS的过滤性能,提高膜通量;水温对膜比通量有较大影响,水温每升高1℃,膜比通量约增加2.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淀 微滤 膜比通量 硫酸根 混合液污泥特性
下载PDF
好氧序批式MBR处理高浓氨氮废水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宗政 顾平 刘静文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56,共4页
采用好氧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考察了对NH+4 -N和COD的去除效果、影响硝化效果的因素以及混合液中残留COD与膜通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HRT为 4. 7h、SRT为 30d、气水比为 100∶1、pH值为 7. 0~8. 0、进水COD平... 采用好氧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考察了对NH+4 -N和COD的去除效果、影响硝化效果的因素以及混合液中残留COD与膜通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HRT为 4. 7h、SRT为 30d、气水比为 100∶1、pH值为 7. 0~8. 0、进水COD平均值为 142. 8mg/L的条件下,当进水氨氮高达 800mg/L时出水氨氮值仍能稳定在 10mg/L以下,出水COD平均值为31. 3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生物反应器 高浓度氨氮废水 硝化反应 膜比通量
下载PDF
混凝-微滤饮用水处理中试装置运行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帆 王暄 +3 位作者 吕晓龙 韩宏大 何文杰 顾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8,共6页
采用300 m3/d中试规模的混凝-微滤膜系统处理饮用水,间歇抽吸的运行方式连续运行,连续监测了系统运行期间的处理效果及膜污染特性,主要考察抽停比和气水比对于混凝-微滤中试装置处理效果及膜通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抽停比试验的两个阶... 采用300 m3/d中试规模的混凝-微滤膜系统处理饮用水,间歇抽吸的运行方式连续运行,连续监测了系统运行期间的处理效果及膜污染特性,主要考察抽停比和气水比对于混凝-微滤中试装置处理效果及膜通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抽停比试验的两个阶段,分别采用8/2、13/2、18/2、28/2作为不同抽停比的对比试验,对于出水水质未出现显著影响,而膜污染会随抽停比的增加略有加强;曝气量试验的两个阶段,分别采用14.9/1、12.8/1、10.6/1、8.5/1的气水比作为不同曝气量的对比试验,对于出水水质以及膜污染情况均未出现显著影响;化学清洗过程中,采用盐酸、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为清洗药剂,选用不同的清洗步骤对清洗效果影响不大,化学清洗后膜池的膜比通量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微滤工艺 膜比通量 抽停比 气水比 化学清洗
下载PDF
超滤技术处理高盐卤水中试实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戴海平 胡宁沙 +5 位作者 吴秀丽 柯永文 尹艳梅 迟庆峰 刘建路 潘玉强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1,共6页
采用"自清洗过滤器+超滤系统"组合技术处理山东海化集团高盐度地下卤水,作为纳滤单元的预处理工艺.采用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进行膜通量和清洗频率2种工艺参数的优化,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分... 采用"自清洗过滤器+超滤系统"组合技术处理山东海化集团高盐度地下卤水,作为纳滤单元的预处理工艺.采用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进行膜通量和清洗频率2种工艺参数的优化,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分析得到了CEB清洗对膜污染控制效果,并且进行小试,优化了清洗药剂的选择.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结果表明:膜通量为40 L/(m2·h)时为最佳膜运行通量,膜设备在此通量下可以长期稳定运行,并且回收率始终保持95%左右;CEB清洗效果较好;超滤出水未检测出藻类,说明对藻类去除效果较好,超滤出水浊度基本在0.1 NTU以下,出水SDI15小于3,平均出水TOC为11.7 mg/L,满足后续纳滤进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高盐卤水 压差 膜比通量 水处理
下载PDF
混凝—微滤组合工艺处理饮用水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帆 王暄 +3 位作者 韩宏大 何文杰 顾平 吕晓龙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75-78,共4页
采用处理能力为300 m3/d的混凝—微滤组合工艺处理饮用水,连续监测了系统的处理效果及膜污染特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系统运行期间,跨膜压差及膜比通量仅... 采用处理能力为300 m3/d的混凝—微滤组合工艺处理饮用水,连续监测了系统的处理效果及膜污染特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系统运行期间,跨膜压差及膜比通量仅有较小程度的下降,排泥周期由24 h变为48 h,对膜污染和出水水质均未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微滤组合工艺 饮用水处理 膜比通量
下载PDF
化学沉淀-微滤的临界混合液浓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永 张光辉 顾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29,共4页
对化学沉淀-微滤膜工艺中出现的对膜比通量具有很大影响的临界混合液浓度进行实验研究,初步探讨临界混合液浓度出现的机理,并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液污泥的粒度分布、膜污染情况、混合液对膜面的剪切力度等因素均对临... 对化学沉淀-微滤膜工艺中出现的对膜比通量具有很大影响的临界混合液浓度进行实验研究,初步探讨临界混合液浓度出现的机理,并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液污泥的粒度分布、膜污染情况、混合液对膜面的剪切力度等因素均对临界混合液浓度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淀 微滤(MF) 膜比通量(SF) 临界浓度(CMLSS) 浓差极化
下载PDF
超滤组合工艺在超高浓度制盐卤水精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尚伟 孙磊 +2 位作者 孙明 袁心 戴海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7-80,共4页
采用超滤组合工艺处理超高盐度制盐卤水,分析了砂滤、混凝气浮+砂滤和混凝气浮+砂滤+超滤等不同处理工艺下的卤水处理效果,对比分析了各工况下膜系统单周期运行的膜比通量(SF)和膜污染速率(K)。实验结果表明:混凝气浮+砂滤对卤水TOC、... 采用超滤组合工艺处理超高盐度制盐卤水,分析了砂滤、混凝气浮+砂滤和混凝气浮+砂滤+超滤等不同处理工艺下的卤水处理效果,对比分析了各工况下膜系统单周期运行的膜比通量(SF)和膜污染速率(K)。实验结果表明:混凝气浮+砂滤对卤水TOC、浊度、SS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依次为35.6%~38.9%、38.8%~54.7%和68.7%~73.4%,混凝气浮+砂滤+超滤对TOC和浊度去除率提高为38.6%~44.2%和99.6%~99.7%;运行通量升高,膜污染速率加快,改变错流量几乎不影响膜污染速率,混凝气浮+砂滤预处理后膜比通量提高,膜污染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水 超滤 膜比通量 污染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