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与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马建林 林劲 +6 位作者 张敬文 王圣 李新明 苏哲坦 李斌 陈关良 王卫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观测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T)、血脂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择CHD患者122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54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68例(UAP组),另选健康体检者48例(对照组)。又根... 目的观测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T)、血脂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择CHD患者122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54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68例(UAP组),另选健康体检者48例(对照组)。又根据有无冠状动脉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57例)和无心血管事件组(65例)。测定各组血GP、PAgT及血脂水平。结果 UAP组患者GP、PAg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SAP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组GP、PAgT也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SAP组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GP-140、PAg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者;回归分析发现,CHD患者PAgT水平与GP、LDL-C、脂蛋白(a)呈正相关。结论 PAgT水平升高是CHD患者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高脂血症可以促进血小板在冠状动脉硬化过程中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血小板聚集 冠心病 高脂血症 血小板粘附
下载PDF
整合素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在系膜增殖性肾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9
2
作者 胡海云 刘铭球 贾汝汉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307-310,313,共5页
目的 :观察整合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GPⅢa)在人类系膜增殖肾炎 (MsPGN)中肾内表达 ,探讨GPⅡb Ⅲa在MsPGN的作用。方法 :18例肾活检标本均行光镜HE、PAS、PASM Masson染色 ,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 ,以SABC法测定肾组织中GPⅡ... 目的 :观察整合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GPⅢa)在人类系膜增殖肾炎 (MsPGN)中肾内表达 ,探讨GPⅡb Ⅲa在MsPGN的作用。方法 :18例肾活检标本均行光镜HE、PAS、PASM Masson染色 ,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 ,以SABC法测定肾组织中GPⅡb、GPⅢa、P 选择素 (P 140 )、纤维连接蛋白 (FN)、粘连蛋白 (LN)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 ,并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PAS阳性物 (PAS+ )、PASM阳性物 (PASM+ )及FN、LN明显增生 ;GPⅡb、GPⅢa、P 140表达上调 ;肾小球细胞数 (n)、平均肾小球体积 (AVG)及肾小球硬化指数显著增加 ;肾小管、间质轻度受损。结论 :GPⅡb、GPⅢa在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表达上调与系膜细胞基质增生、细胞浸润、肾小球硬化相关 ;可能与肾小球疾病中凝血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选择素 细胞外基质 增殖性肾炎 整合素 MSPGN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Ⅸ/Ⅴ复合物表达变化:健康者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样本分析(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卢芙蓉 沈霖 +3 位作者 秦铀 石威 高兰 刘建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93-1396,共4页
背景:研究已证实血小板活化参与了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血小板膜糖蛋白Ib/IX/V复合物是血小板膜上主要的糖蛋白分子之一,是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凝血酶的受体,在血小板活化中起重要作用。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Ib/I... 背景:研究已证实血小板活化参与了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血小板膜糖蛋白Ib/IX/V复合物是血小板膜上主要的糖蛋白分子之一,是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凝血酶的受体,在血小板活化中起重要作用。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Ib/IX/V复合物及其组分糖蛋白Ibα表达的变化。设计:病例-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对象: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选择2005-12/2007-01本院门诊就诊的外周血小板计数>50×109L-1的2型糖尿病患者51例,男28例,女23例,纳入对象在检查前两周内未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根据病情控制情况将患者分为控制良好组(n=25)和控制不良组(n=26);根据是否合并血管病变分为合并血管病变组(n=27)和无血管病变组(n=24)。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3名为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与病例组匹配。纳入对象或家属对检测项目和试验知情同意。试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患者均在清晨就诊时抽取空腹肘静脉血进行检测。健康体检者于来院体检时进行相同检测。①生化指标检测:由本院检验科完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面胰岛素的检测。②糖蛋白Ib/IX/V复合物及其组分糖蛋白Ibα的表达的检测: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3mL,38g/L枸橼酸钠抗凝后10g/L多聚甲醛固定45min。取50μL固定后全血加至流式检测管,同时分别向不同管中加入20μL糖蛋白Ib/IX/V复合物单克隆抗体CD42a-b-c-d和PE标记的糖蛋白Ibα单克隆抗体CD42b,混匀后室温避光孵育30min,然后CD42a-b-c-d标记的样品中加入20μLFITC标记的羊抗鼠IgG,混匀后室温避光孵育30min。于FACS420型流式细胞仪上检测样本平均荧光强度。③血小板聚集率测定:参照文献检测血小板聚集率。主要观察指标:①生化指标。②糖蛋白Ib/IX/V复合物及糖蛋白Ibα的表达情况。③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实验纳入的5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3名健康体检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控制良好组和控制不良组患者空腹胰岛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控制不良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控制良好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糖蛋白Ⅰb/Ⅸ/Ⅴ复合物和糖蛋白Ⅰbα表达情况的比较:控制良好组和控制不良组患者糖蛋白Ⅰb/Ⅸ/Ⅴ复合物和糖蛋白Ⅰbα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控制不良组明显低于控制良好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无血管病变组和合并血管病变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无血管病变组和合并血管病变组患者糖蛋白Ⅰbα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合并血管病变组明显低于无血管病变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糖蛋白Ⅰb/Ⅸ/Ⅴ复合物平均荧光强度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胰岛素呈明显负相关(r=-0.634,-0.573,-0.649,P<0.05);糖蛋白Ⅰbα平均荧光强度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呈明显负相关(r=-0.602,-0.543,P<0.05)。③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852,P<0.01),控制不良组明显高于控制良好组,合并血管病变组高于无血管病变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无血管病变时即存在血小板活化,发生血管病变后活化更明显,且血小板活化与血糖呈正相关。血小板糖蛋白Ⅰb/Ⅸ/Ⅴ复合物作为凝血酶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受体,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糖尿病血管病变 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聚集功能 组织构建
下载PDF
^(99)Tc^m标记人源化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单克隆抗体SZ21F(ab)_2血栓栓塞显像 被引量:4
4
作者 季顺东 方纬 +4 位作者 范磊 董宁征 刘秀杰 阮长耿 何作祥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用动物血栓栓塞模型显像评估^(99)Tc^m 标记人源化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F(ab)_2片段 SZ21F(ab)_2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体外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犬血小板聚集实验,评估 SZ21F(ab)_2与血小板结合的亲... 目的用动物血栓栓塞模型显像评估^(99)Tc^m 标记人源化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F(ab)_2片段 SZ21F(ab)_2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体外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犬血小板聚集实验,评估 SZ21F(ab)_2与血小板结合的亲和性和特异性。以2-亚氨基噻吩盐酸盐(IT)法修饰 SZ21F(ab)_2分子的亚氨基,以^(99)Tc^m-葡庚糖酸钠(GH)转换络合法进行标记。分别用快速薄层层析(ITLC)法和 ELISA 测定标记物的放化纯及生物活性。对3条肺动脉血栓和8条(包括上述3条)后肢深静脉血栓栓塞比格犬模型进行显像研究。结果 SZ21F(ab)_2抑制 ADP 诱导的犬富含血小板血浆(PRP)聚集实验的半数有效剂量(IC_(50))为(2.49±1.88)μg/ml。ITLC 法测得标记物的放化纯为90%~95%,ELISA 测定结果表明标记后抗体保留了免疫活性。注射显像剂后1 h,肺动脉血栓部位和后肢深静脉血栓部位均出现放射性浓聚。注射后3 h,在体显像肺动脉血栓和后肢深静脉血栓栓塞模型的放射性靶/本底(T/B)比值分别为3.03±1.18和3.51±0.62。肺动脉血栓部位和后肢深静脉血栓部位的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分别为0.083%ID/g 和0.076%ID/g。体外检测结果表明:肺动脉血栓与正常肺组织的单位质量放射性比值平均为12.8,后肢深静脉血栓与血液的单位质量放射性比值平均为5.2,与肌肉的比值平均为127.0。结论 ^(99)Tc^m-SZ21F(ab)_2与人血小板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有潜在的血栓显像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栓塞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抗体 单克隆 放射性核素显像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颈动脉IMT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金庆 李润辉 +1 位作者 宋春英 张海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在进展性脑梗死(PI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74例脑梗死患者分为PIS组78例和非PIS组96例,检测全血血小板膜蛋白PAC-1、CD62P阳性率,同时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另选择92例健康体检者...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在进展性脑梗死(PI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74例脑梗死患者分为PIS组78例和非PIS组96例,检测全血血小板膜蛋白PAC-1、CD62P阳性率,同时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另选择9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PIS组PAC-1、CD62P阳性率和颈动脉IMT高于非PIS组(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PIS组血清PAC-1、CD62P阳性率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654、P<0.01,r=0.721、P<0.01)。结论血小板膜蛋白PAC-1、CD62P阳性率可能是PIS发病机制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PIS发病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PAC-1 CD62 P 颈动脉内中层厚度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和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任澎 张冰 +3 位作者 马丽 刘永国 莫红梅 李秀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抗血小板治疗对其影响。方法入选ACS患者4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6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1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ACS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抗血小板治疗对其影响。方法入选ACS患者4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6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1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ACS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PAC-1)和P选择素(CD62P)水平的变化,并与疑诊冠心病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的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AC-1、CD62P的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AC-1:62.47±3.91和67.91±10.42比32.46±8.93;CD62P:16.73±3.74和18.53±5.62比7.67±2.21,均为P<0.05),经双重抗血小板治疗5 d后,两组PAC-1、CD62P的表达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AC-1:43.62±9.67比62.47±3.91,46.55±4.86比67.91±10.42,均为P<0.05;CD62P:12.38±3.29比16.73±3.74,13.39±3.41比18.53±5.62,均为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ACS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流式细胞术 P选择素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下载PDF
进展性卒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和CD61及CD62P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邵良 季美华 +5 位作者 陶国华 谢玮 丁莉 张丽华 朱震勤 姚鸿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56-159,共4页
目的观察进展性卒中(progressive stroke,PS)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和CD62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采用单克隆抗体分子探针分别测定37例PS患者(Ⅰ组)、40例稳定型脑梗死患者(Ⅱ组)和45名对照... 目的观察进展性卒中(progressive stroke,PS)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和CD62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采用单克隆抗体分子探针分别测定37例PS患者(Ⅰ组)、40例稳定型脑梗死患者(Ⅱ组)和45名对照组(Ⅲ组,为健康体检正常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和CD62P的阳性表达率,并进行组间比较。其中Ⅰ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30—73岁;Ⅱ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1~70岁;Ⅲ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8—69岁。结果①Ⅰ组:CD41、CD61和CD62P表达分别为(97±13)%、(86±8)%和(87±6)%;Ⅱ组:CD41、CD61和CD62P表达分别为(92±12)%、(72±6)%和(78±9)%;Ⅱ组:CD41、CD61和CD62P表达分别为(85±10)%、(67±7)%和(67±7)%。②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明显高于Ⅱ组;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明显高于Ⅲ组。结论PS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密切相关.CD41、CD61和CD62P的检测可作为脑血管病发生、发展演变的观察指标,对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变化在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差异(英文) 被引量:6
8
作者 沈霖 卢芙蓉 沈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82-2184,共3页
背景:已证实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存在缺陷,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以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观察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的变化。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 背景:已证实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存在缺陷,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以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观察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的变化。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对象:①选取2001-01/2003-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和血液专科收治的79例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男31例,女48例,平均年龄(35.76±14.14)岁,病程1~14年,符合1996年出血性血小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实验知情同意。共计167个出血部位,其中肢体皮肤瘀斑或瘀点64例,鼻出血33例,月经过多29例,齿龈出血28例,眼底出血8例,球结膜出血5例。②纳入标准:均有多部位出血临床表现;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象检测无明显异常改变;根据出血部位,经内科、耳鼻喉科、妇科、口腔科和眼科等科室诊视,未发现特异诊断性病灶;血压、心率正常;经瑞斯托霉素检测,排除血小板无力症。③另选取健康献血员3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男15例,女19例,平均年龄(30.12±7.14)岁。方法:①血小板聚集率测定:以二磷酸腺苷(终浓度1.90μmol/L)、花生四烯酸(终浓度0.37μmol/L),血小板活化因子(终浓度150nmol/L)作为诱聚剂,采用Chronolog430型血小板聚集仪检测正常对照与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21%~40%为反应不良,低于20%为反应缺如。②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患者取肘静脉血3.6mL,20g/L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9抗凝,正常对照组标本以同法收集。分离血浆,收集血浆层,离心去上清,加多聚甲醛室温固定,调整血小板浓度为3×107L-1。取调整好的血小板溶液100μL,分别加入异硫氰酸荧光黄标记的CD42b(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CD41(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CD61(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CD42b/CD42a(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Ⅸ)、CD41/CD61(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CD62p(抗P-选择素)克隆抗体200μL,混匀后室温避光孵育30min,磷酸盐缓冲液补至终体积1mL,每个样本分析10000个血小板,于FACS420型流式细胞仪上测定荧光阳性百分标记率。主要观察指标:①血小板聚集率。②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结果:79例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与34例健康献血员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每例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均对一项或多项诱聚剂诱导的聚集反应不良或缺如,而正常对照组血小板聚集检测均无异常发现。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Ⅸ,Ⅱb/Ⅲa,Ⅰb,Ⅲa及P-选择素的荧光阳性标记率均明显降低(t=2.50~5.57,P均<0.05);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荧光阳性标记率略微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86,P>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出血性血小板病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疾病 P选择素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Ⅸ/Ⅴ复合物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秦铀 沈霖 +2 位作者 卢芙蓉 石威 刘建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Ⅸ/Ⅴ复合物及其组分GPⅠbα的表达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RF患者血小板GPⅠb/Ⅸ/Ⅴ复合物和GPⅠbα的表达,采用比浊法检测其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结果...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Ⅸ/Ⅴ复合物及其组分GPⅠbα的表达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RF患者血小板GPⅠb/Ⅸ/Ⅴ复合物和GPⅠbα的表达,采用比浊法检测其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结果:CRF患者GPⅠb/Ⅸ/Ⅴ复合物、GPⅠbα表达和M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3,P=0.001,P=0.006);相关性分析显示GPⅠb/Ⅸ/Ⅴ复合物和GPⅠbα的表达与血肌酐呈明显负相关(P=0.041,P=0.026)。结论:血小板GPⅠb/Ⅸ/Ⅴ复合物作为凝血酶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受体,在CRF患者体内的表达下降,导致血小板聚集功能障碍,可能是CRF出血倾向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慢性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血小板聚集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功能的两种检测方法比较:血小板聚集实验与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 被引量:11
10
作者 谭大伟 朱平 李小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021-2024,共4页
目的:采用血小板聚集实验及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两种方法,观察比较正常人口服氯吡格雷后抑制血小板功能情况,寻求简便、经济、可靠、合理的氯吡格雷剂量监测方法。方法:①选取2006-03/05在解放军总医院进行体检的40名健康志愿者,对本实... 目的:采用血小板聚集实验及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两种方法,观察比较正常人口服氯吡格雷后抑制血小板功能情况,寻求简便、经济、可靠、合理的氯吡格雷剂量监测方法。方法:①选取2006-03/05在解放军总医院进行体检的40名健康志愿者,对本实验均知情同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10名/组:第1组一次性服用75mg氯吡格雷;第2组服用氯吡格雷75mg/d,连服3d停药;第3组服用氯吡格雷75mg/d,连服7d停药;第4组一次性服用300mg氯吡格雷。②各组分别于服药前、停药后1,2,4,6,8,10d这7个时间点取样;此外,第2组另于服药3d后取样一次,第3组另于服药7d后取样一次,第4组另于服药后2h和8h各取样一次。③于给药前后各时间点,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及CD62p活性,各指标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0名健康志愿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和CD62p活性检测:CD62p变化幅度最大且不易恢复至服药前水平,PAC-1变化幅度最小且容易恢复至服药前水平,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幅度介于PAC-1和CD62p之间。②各组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与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和CD62p活性的相关分析:服药前后各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与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均成正相关(r最大=0.666,P<0.01;r最大=0.755,P<0.05);PAC-1与CD62p亦呈正相关(r最大=0.728,P<0.01)。结论:口服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与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CD62p活性这3个血小板功能指标变化具有较好的相似性。提示血小板聚集试验为氯吡格雷剂量监测简捷、实用、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噻氯匹定/似物和衍生物
下载PDF
不同抗凝剂对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祖兰 白洁 +8 位作者 秦晓玲 丁志平 周和平 徐雅萍 杨亮程 陈兴明 李晓霞 黎晓晖 丛玉隆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699-701,共3页
目的探讨枸橼酸钠、肝素、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流式细胞术测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和CD62P与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诱导聚集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抗凝剂情况下,采用血浆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观测70例健康志愿者血小板AA和AD... 目的探讨枸橼酸钠、肝素、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流式细胞术测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和CD62P与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血小板诱导聚集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抗凝剂情况下,采用血浆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观测70例健康志愿者血小板AA和ADP诱导聚集率和两个糖蛋白活化百分率。结果枸橼酸钠抗凝标本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与肝素抗凝相当,ADP诱导聚集比肝素抗凝低(P<0.05),EDTA抗凝标本血小板几乎不聚;CTAD管抗凝标本所测的两个糖蛋白活化百分率最低,枸橼酸钠抗凝高,肝素抗凝活化百分率最高;EDTA抗凝CD62P活化百分率高(仅次于肝素),PAC-1值很低,即EDTA对PAC-1表达是抑制的。结论枸橼酸钠为血小板聚集最佳抗凝剂;CTAD抗凝能最大限度防止血小板体外活化,是流式细胞术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抗凝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抗凝药
原文传递
犬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时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褚俊 翟志敏 +2 位作者 戴海明 徐美清 何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431-1432,共2页
目的 :探讨犬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模型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水平。方法 :开胸微电流刺激麻醉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管外膜方法制备犬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模型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全血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对其血小... 目的 :探讨犬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模型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水平。方法 :开胸微电流刺激麻醉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管外膜方法制备犬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模型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全血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对其血小板表面CD62P和CD6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8只犬制成犬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及急性心肌梗塞模型 ,其血小板表面CD62P和CD6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6 .2 4± 1 1 .69) %和 (3 .2 2± 1 .0 7) % ,显著高于模型复制前基础值 (8.35± 2 .73) %和 (0 .45± 0 .2 3) % (P <0 .0 5)。结论 :犬急性冠状动脉血栓模型中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活化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62P CD63 血小板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膜糖蛋白类 流式细胞术 动物实验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Ib/IX/V复合物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芙蓉 沈霖 +2 位作者 秦铀 石威 高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70-473,共4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IX/V复合物及其组分GPIbα的表达。方法将51例T2DM患者分为控制良好组(WCP组)和控制不良组(PCP组),并根据有无血管病变分为伴血管病变组(VD组)和不伴血管病变组(NVD组)。同时选取23例...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IX/V复合物及其组分GPIbα的表达。方法将51例T2DM患者分为控制良好组(WCP组)和控制不良组(PCP组),并根据有无血管病变分为伴血管病变组(VD组)和不伴血管病变组(NVD组)。同时选取23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检测受试者的生化指标、血小板GPIb/IX/V复合物和GPIbα的表达,并采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结果(1)PCP组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NC组、WCP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WCP组和PCP组的空腹胰岛素(FINS)、BMI、血脂(TC、TG、HDL、LDL)与NC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WCP组、PCP组GPⅠb/Ⅸ/Ⅴ复合物平均荧光强度(MFI)与NC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CP组GPⅠb/Ⅸ/Ⅴ复合物的MFI与WCP组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WCP组、PCP组GPⅠbαMFI与NC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CP组GPⅠbαMFI与WCP组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3)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患者GPⅠb/Ⅸ/Ⅴ复合物的MFI与FPG、HbA1c、FINS呈负相关(P<0.05);GPⅠbαMFI与FBG、HbA1c呈负相关(P<0.05)。结论T2DM患者不伴血管病变时即存在血小板活化,发生血管病变后活化更明显,且血小板活化与血糖呈正相关。血小板GPⅠb/Ⅸ/Ⅴ复合物作为凝血酶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受体,可能参与了T2DM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血管病变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血小板膜糖蛋白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被引量:4
14
作者 陆锋 张梅 郭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8期126-128,共3页
目的: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形成和脑血管疾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水平,进一步揭示二者的关系,推动脑血管病的预防和诊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 目的:血小板活化在血栓形成和脑血管疾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水平,进一步揭示二者的关系,推动脑血管病的预防和诊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4-12有关检测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脑血管疾病关系的文章,检索词“Plateletactivation,Plateletglycoprotein,Cerebralarterialthrombosis,Atheroscleros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观察对象为人类。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清华同方期刊网数据库1994-01/2004-12有关血小板活化与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关系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汉语,检索词“血小板膜糖蛋白,脑动脉硬化,脑梗死”。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要求的有关文献,并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结构、检测原理及在血小板活化过程中如何作用的研究原著。②有关定量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对脑血管病的诊断预防有意义的研究原著。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的研究和与本研究无关的其他种类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4篇有关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检测与脑血管病关系的文献,排除重复或无关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研究,纳入19篇。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结构及检测原理3篇,血小板活化与脑动脉硬化的关系1篇,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12篇,血小板活化与心血管病的关系1篇,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的应用2篇。资料综合: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小板活化起重要促进作用,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促使血小板活化的因素无法逆转,使得血小板长期处于活化状态,临床抗凝治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小板的活化,但不能完全消除致活化因素的作用,活化的血小板与静息的血小板相比,其血小板膜糖蛋白发生显著变化,并在血小板膜上大量表达,成为活化血小板的分子标志物。随着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及血栓形成分子机制的阐明,新型血小板膜受体拮抗剂的合成将会取代或补充阿司匹林和溶栓剂的作用,推动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结论:在血栓性疾病中,血小板活化起了关键作用,因此研究血小板活化作为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和梗死的早期因素,准确测定其活化标志物GPⅡb/Ⅲa、GPⅠb和GMP-140对脑血管疾病发生的诊断、预防、治疗效果监测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血小板拮抗剂
下载PDF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振海 李朝阳 +1 位作者 季锋 李哲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测定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 32例行脾切除断流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 2d、术后 3d、10d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 2P、CD6 3、TSD阳性百分比。结果 :肝硬化门脉... 目的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测定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 32例行脾切除断流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 2d、术后 3d、10d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 2P、CD6 3、TSD阳性百分比。结果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CD6 2P、CD6 3、TSD阳性百分比较正常参考值为高 ,术后较术前升高。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高血压 门静脉 手术期间
下载PDF
定量测定45例血小板膜糖蛋白及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雁 穆红 +1 位作者 唐志琴 黄繁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72-1674,共3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定量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静息状态和TRAP激活的血小板所结合单抗的分子数。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静息状态下GPⅢa和GPⅡb/Ⅲa密度[分别为(76.8±14.1)...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定量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静息状态和TRAP激活的血小板所结合单抗的分子数。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静息状态下GPⅢa和GPⅡb/Ⅲa密度[分别为(76.8±14.1)×103/血小板、(73.9±10.5)×103/血小板]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5.6±5.8)×103/血小板、(50.5±4.1)×103/血小板,P<0.05],TRAP活化后患者血小板GPⅢa和GPⅡb/Ⅲa密度[分别为(102.6±16.4)×103/血小板、(108.5±16.7)×103/血小板]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9.7±18.3)×103/血小板、(61.2±5.7)×103/血小板,P<0.01];患者血小板静息状态下,GMP-140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RAP激活后患者血小板GMP-140表达[(1.21±0.41)×103/血小板]明显高于对照组[(0.87±0.26)×103/血小板,P<0.05];患者血小板静息和活化状态GPⅠb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呈较为活化状态,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对病情的分析和疗效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诊断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a和Ⅰbα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亮 刘雪平 +1 位作者 袁树华 郑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a基因和Ⅰbα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302例(脑梗死组)和健康体检者196例(对照组);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GPⅠa C807T基...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a基因和Ⅰbα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302例(脑梗死组)和健康体检者196例(对照组);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GPⅠa C807T基因与Ⅰbα基因HPA-2、Kozak序列多态性在2组中的分布频率。结果脑梗死组GPⅠa C807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GPⅠbα基因Kozak序列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3% vs 10.20%,P<0.05);脑梗死组GPⅠbα基因HPA-2序列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Ⅰbα基因HPA-2序列多态性与脑梗死无相关性;GPⅠa C807T等位基因和Ⅰbα基因Kozak序列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的遗传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脑梗死 基因频率 卒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加俊 王超 +1 位作者 张琳 宋东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28-930,共3页
目的 :探讨短暂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外周血小板膜糖蛋白 CD6 2 P表达的临床意义及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30例 TIA患者 CD6 2 P的分子表达 ,包括进展 (9例 )及未进展 (2 1例 )为脑梗塞患者 ,... 目的 :探讨短暂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外周血小板膜糖蛋白 CD6 2 P表达的临床意义及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30例 TIA患者 CD6 2 P的分子表达 ,包括进展 (9例 )及未进展 (2 1例 )为脑梗塞患者 ,并依其是否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将其分为口服组 (12例 )和未口服组 (18例 ) ,将TIA患者组内及患者与 2 6例健康成年人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D6 2 P在健康成人表达较低 ,阳性率为(30 .17± 3.5 5 ) % ,而 TIA患者阳性率为 (6 5 .2 3± 2 1.11) % ,其中进展为脑梗塞患者阳性率为 (6 8.2 1± 2 .4 2 ) % ,未进展为脑梗塞的患者阳性率为 (6 0 .0 7± 3.4 6 ) %。在 TIA患者中 ,常规口服阿司匹林 (>6个月 )的血小板活化率为 (6 0 .75± 2 .0 3) % ,未服用阿斯匹林的患者血小板活化率为 (70 .0 1± 3.4 3) %。结论 :CD6 2 P能较好地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并可较早地预测、估计 TIA演变趋势 ;阿司匹林对 CD6 2 P的表达可能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流式细胞术 阿司匹林
下载PDF
新跨膜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萧云备 乔正国 +6 位作者 张晓威 刘振华 谢京 郝一昌 郁卫东 徐涛 王晓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glycoprotein non-metastatic melanoma protein B,GPNMB)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PNMB在63例前列腺癌组织、3例异型生前列腺组织、8例良... 目的:探讨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glycoprotein non-metastatic melanoma protein B,GPNMB)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PNMB在63例前列腺癌组织、3例异型生前列腺组织、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积分光密度值(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代表阳性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GPNMB在前列腺良性增生组表达水平(IOD=70 017.49)明显低于异型增生组(IOD=10 1547.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前列腺癌组中GPNMB的表达(IOD=162 027.54)明显高于非肿瘤组(包括良性增生和异型增生,IOD=79 290.9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但未见GPNMB的表达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升高,病理分级低组(病理分级Ⅱ及Ⅱ以下)GPNMB表达(IOD=177 944.30)反而高于病理分级高组(病理分级Ⅱ以上,IOD=150 885.8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GPNMB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膜糖蛋白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Ibα基因VNTR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洛沙 张静华 +5 位作者 郑红 毋淑珍 杨文 薛国华 杨帆 王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我国河南汉族人群血小板GPIbα基因巨糖肽区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404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和500例无心脏病史的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应用PCR方法进行VNTR多态性检测。结果扩增产物电泳显示,在中国河南... 目的探讨我国河南汉族人群血小板GPIbα基因巨糖肽区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404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和500例无心脏病史的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应用PCR方法进行VNTR多态性检测。结果扩增产物电泳显示,在中国河南汉族人群中,发现VNTR的6种基因型:AC、BC、BD、CC、CD、DD。本研究未发现VNTR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冠心病的发生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与其他基因型相比,在CD基因型中,Gensini冠状动脉评分≥40组与评分<40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OR=2.3(95%可信区间1.2~4.4)。结论血小板膜GPIbα基因巨糖肽区VNTR的CD基因型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冠心病 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