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布鲁杆菌M5-90BP26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丘金浪 吴静波 +1 位作者 黎诚耀 王文敬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制备高亲和性的羊布鲁杆菌M5—90BP26抗原单克隆抗体,并对抗体进行鉴定。方法将质粒pET-28a—BP26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BP26,用镍离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Ni—NTA)纯化、重组... 目的制备高亲和性的羊布鲁杆菌M5—90BP26抗原单克隆抗体,并对抗体进行鉴定。方法将质粒pET-28a—BP26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BP26,用镍离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Ni—NTA)纯化、重组BP26蛋白(rBP26)。将纯化后的rBP26蛋白与弗氏完全佐剂等体积混合成乳化抗原。按每只100μg/0.1ml在BALB/c小鼠皮下多点注射进行初次免疫;2周后,按每只50μg/0.1ml在小鼠皮下多点注射进行再次免疫。再次免疫后2周,小鼠尾静脉取血测效价,检测免疫效果;在细胞融合前3天,将乳化抗原按每只小鼠50μg腹腔注射加强免疫。将小鼠骨髓瘤SP2/O细胞与脾细胞按1:5比例在聚乙二醇(PEG)1450作用下进行细胞融合,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0d后取细胞培养上清液,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筛选分泌抗rBP26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再经过反复3次克隆,筛选出单克隆全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建株,用杂交瘤细胞株制备BP26抗原单克隆抗体,并以初始杂交瘤细胞克隆号命名。利用羊布鲁杆菌M5~90疫苗株制备膜蛋白提取物(NMP),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及斑点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Dot—ELISA)对筛选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学特性鉴定,用单克隆抗体亚型试剂盒进行抗体分型和Kappa(K)和Lambda(入)轻链鉴定。结果成功地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rBP26抗原的高亲和性杂交瘤3C3和5A5单克隆抗体,并能与羊布鲁杆菌M5—90疫苗株上的NMP结合,构建成M5—90BP26抗原单克隆抗体,抗体亚型分别为IgG1和IgG2b,轻链均为K链。结论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制备2株羊布鲁杆菌BP26抗原的高亲和性单克隆抗体,抗体具有识别M5—90疫苗株的膜蛋白构象表位的能力,优势表位的识别可为羊布鲁杆菌M5—90疫苗株的改造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 膜间质蛋白bp26 抗体 单克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