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3篇文章
< 1 2 1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松动术联合运动疗法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范学义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5期722-723,734,共3页
目的 探讨关节松动术联合运动疗法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 目的 探讨关节松动术联合运动疗法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关节松动术联合运动疗法。比较两组疗效、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治疗后,两组屈伸、内旋、外旋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ysholm、IKDC、Tegn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行关节松动术联合运动疗法,疗效确切,可提升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疼痛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 关节松动术 运动疗法
下载PDF
臀中肌激活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文强 卢仁辉 +3 位作者 郑国良 朱勇 郑银家 吴昭克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0期90-93,共4页
目的:观察臀中肌激活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单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健侧卧位臀中肌... 目的:观察臀中肌激活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单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健侧卧位臀中肌激活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周的步态数据、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术后12周,两组患者步长、步速、步频及患肢变异系数均大于术后6周(P<0.05),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均大于术后6周(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后6周(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术后6周(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臀中肌激活训练可以改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高其平衡稳定性,并改善其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交叉韧带 损伤重建术 肌肉激活训练 臀中肌
下载PDF
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应用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的作用研究
3
作者 孙守密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2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采取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采取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采取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采取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展开指导工作,观察组采用阶段性的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临床效果、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改良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膝关节稳定性、支撑性、灵活性评分为(16.54±1.22)分、(16.74±1.11)分、(18.54±1.0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4.65±1.36)分、(15.03±1.14)分、(16.55±1.21)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疼痛评分为(4.33±1.11)分、(3.26±1.0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79±1.26)分、(5.69±1.4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23.24±3.29)分、(65.76±6.50)分、(15.36±4.08)分、(16.14±2.9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9.18±3.14)分、(60.25±6.36)分、(11.24±3.13)分、(13.41±2.6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拟定阶段性的康复锻炼举措,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 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 膝关节活动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等 王寒明 +5 位作者 耿久军 王欢 周元元 杨冠男 郄淑燕 王莹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4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经皮...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对照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患肢疼痛情况与肿胀情况、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肢肿胀值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观察组=19.554,t=24.023;t_(对照组)=13.257,t=20.53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肢肿胀值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51,t=33.243;P<0.05)。治疗后两组膝关节外旋度数、内旋度数以及屈伸度数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观察组=27.765,t=33.457,t=21.107;t_(对照组)=20.993,t=19.091,t=12.236;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旋度数、内旋度数及屈伸度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24,t=12.454,t=14.64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主观(IKDC)评分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观察组=17.046,t=6.512;t_(对照组)=18.842,t=3.595;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2.270,t=3.944,P<0.05)。结论: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患者术后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治疗,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肢体肿胀程度与疼痛情况,提升膝关节活动度,提升患者整体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下肢康复机器人 膝关节 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平衡促进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膝本体感觉的影响 被引量:44
5
作者 蒋拥军 李克军 王雪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1-253,267,共4页
目的:研究平衡促进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膝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全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2周,术后第12周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2例,训练组62例),训练组在第12周开始进行平... 目的:研究平衡促进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膝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全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2周,术后第12周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2例,训练组62例),训练组在第12周开始进行平衡促进训练,持续至第16周;对照组继续进行患肢肌力和步态训练,持续至第16周。采用专业平衡功能评定系统,分别在术后第12周和第16周对两组进行平衡功能测定。结果:术后第16周测定结果:①睁眼状态下,训练组与对照组在指标LFS指数和覆盖90%椭圆区域面积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②闭眼状态下,训练组与对照组在指标LFS指数和覆盖90%椭圆区域面积指数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平衡促进训练对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能力恢复具有显著提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重建术 平衡促进训练 膝关节本体感觉
下载PDF
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8
6
作者 陈柯 张杰敏 +3 位作者 张馨梅 白亦光 蒋婷 刘康 《西部医学》 2016年第4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讨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1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指导,采用Lysholm... 目的探讨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1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指导,采用Lysholm评分和HSS评分以及患膝关节伸屈活动度评价两组患者患膝术前、术后不同时段膝关节功能,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测评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月、5月和1年随访,观察组各阶段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和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阶段性系统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手术疗效的巩固、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交叉韧带损伤 重建术 康复护理 阶段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林霞 牟朋林 +3 位作者 刘韬 杨建惠 林国钦 刘志奎 《广州医药》 2021年第4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之间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0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常规手术进行交叉韧带损伤的重建术治疗为常规组,...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之间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0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常规手术进行交叉韧带损伤的重建术治疗为常规组,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治疗为研究组,每组各40名患者,比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数据得出常规组的膝功能评分(71.8±12.6)及膝功能不稳评分(13.2±1.6)要低于研究组膝功能评分(83.9±12.9)及膝功能不稳评分(19.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疼痛评分上研究组(3.35±0.23)各项数据均优于常规组(4.35±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有17.5%,研究组数据远要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8,P=0.023)。结论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膝关节活动性、稳定性、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关节镜下进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治疗具有临床推广和采纳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重建术
下载PDF
BTE PrimusRS系统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恢复期下肢肌萎缩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西纺 李含笑 +2 位作者 姬笑颜 杨民毅 惠国栋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观察BTE Primus RS系统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恢复期下肢肌萎缩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我院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患者46例,根据术后肌力训练方式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23例,男19例,女4... 目的观察BTE Primus RS系统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恢复期下肢肌萎缩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我院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患者46例,根据术后肌力训练方式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27.18±1.47)岁,身高(177.62±3.68)cm,体重(77.64±3.71)kg,采用BTE Primus RS系统进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对照组患者23例,男20例,女3例,年龄(26.76±1.34)岁,身高(178.14±4.17)cm,体重(78.02±3.65)kg,按照徒手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进行康复。分别在术后3个月、6个月评价患肢大腿周径和Tegner Lysholm评分。对所观察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术后6周时两组患肢大腿周径和Tegner 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大腿周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ner 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大腿周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egner 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多伴有股四头肌萎缩和膝关节功能障碍,BTE Primus RS系统可以有效增加ACL重建术后患者大腿的周径并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膝关节整体功能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 肌肉萎缩 BTE Primus RS系统
下载PDF
平衡促进训练影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膝本体感觉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宝宜 朱洁 徐中华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第9期62-63,共2页
目的:分析平衡促进训练影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膝本体感觉的效果。方法:选择我们基地康复中心在2015年5月-2017年1月期间因运动损伤导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男女运动员共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 目的:分析平衡促进训练影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膝本体感觉的效果。方法:选择我们基地康复中心在2015年5月-2017年1月期间因运动损伤导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男女运动员共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式,试验组采用平衡促进训练方式,比较两组不同训练方式对患膝本体感觉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组在术后第12周睁眼状态和闭眼状态下的压力中心X轴、压力中心Y轴、覆盖90%椭圆区域面积、LFS指数情况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第16周睁眼状态和闭眼状态下的压力中心X轴、压力中心Y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覆盖90%椭圆区域面积、LFS指数情况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平衡促进训练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促进训练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 患膝本体感觉
下载PDF
针灸联合运动疗法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疼痛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肖恒 刘倩 +3 位作者 沈卢 余达蔚 赵婷 吴旭弘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25期2820-2824,共5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运动疗法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疼痛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2月武汉市普仁医院收治的86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术后给予运动康复疗法,观察组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运动疗法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疼痛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2月武汉市普仁医院收治的86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术后给予运动康复疗法,观察组43例在运动康复疗法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连续治疗12周。对比2组患者疼痛程度、患膝肿胀情况、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伸度数、内旋度数、外旋度数)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IKDC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膝疼痛VAS评分和患膝肿胀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屈伸度数、内旋度数、外旋度数及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0%(37/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2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70,P<0.05)。结论针灸联合运动康复疗法能够有效缓解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疼痛、肿胀,改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有助于促进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重建术 针灸 运动疗法 术后疼痛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平衡促进训练影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膝本体感觉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国龙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1885-1888,共4页
目的: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应用平衡促进训练,探讨平衡促进训练对患膝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9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其中有160例是... 目的: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应用平衡促进训练,探讨平衡促进训练对患膝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9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其中有160例是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单束(腘绳肌腱)重建,有30例为双束重建。对190例患者均行12周的常规康复训练。12周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5例和试验组95例,试验组进行4周的平衡促进训练,对照组继续予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肌力及步态训练)。对所有患者测定术后12周及16周采用专业平衡功能评定系统测定所有患者的平衡功能。结果:试验组在16周时,睁眼状态下LFS指数和覆盖90%椭圆区域面积指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闭眼状态下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采用平衡促进训练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促进训练 膝关节交叉韧带 重建手术 本体感觉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康复护理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牛英 宋美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822-1823,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康复护理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康复护理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膝关节位置觉、膝关节运动觉、平衡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75°、45°、15°位置觉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膝关节伸膝、屈膝运动觉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站立位前伸试验、协调性、静态坐位平衡、动态坐位平衡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患者当中,可以提高患者的膝关节位置觉和膝关节运动觉,还可以提高患者平衡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康复护理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重建 术后康复
下载PDF
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卢奇昊 刘胜 池开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34期163-165,共3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膝关节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经验,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住院治疗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79例,通过随机数字...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膝关节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经验,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住院治疗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79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给予传统开放手术进行交叉韧带损伤的重建术治疗,研究组40例在关节镜下行半键肌及股薄肌肌腱重建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Lysholm评分、Lysholm不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17.95%(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8,P=0.023)。结论膝关节镜下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可有效改善膝关节活动性和稳定度,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关节 Lysholm评分 Lysholm不稳评分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治疗的应用效果研究
14
作者 李斌 《益寿宝典》 2022年第27期164-166,共3页
对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对我院 2018 年 9 月至2021 年 9 月收治的 100 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将进行开放术式的 48 例患者纳入常规组,应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的 ... 对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对我院 2018 年 9 月至2021 年 9 月收治的 100 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将进行开放术式的 48 例患者纳入常规组,应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的 52 例患者则归为研究组。 对手术指标实施记录,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作为比较术后疼痛的依据,以膝关节评分(Lysholm)为依据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开展评估,同时对两组手术优良率进行统计。 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比常规组少,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较常规组早,且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住院时间较短(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常规组相比,研究组 Lysholm 评分更高,而 VAS 评分则较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手术优良率为 98.08% ,比常规组 83.33% 高(P<0.05)。 结论:采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能实现患者康复进程的有效缩短,膝关节恢复情况较佳,效果优于常规手术,应用价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膝关节交叉韧带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双束双隧道增强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宝 刘欣伟 +6 位作者 孙扬 孙宁 王宇 段英超 崔向红 孙乙鹏 元红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49-654,共6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双束双隧道增强重建技术在治疗膝关节ACL训练伤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治的膝关节ACL损伤患者29例均行韧带重建手术。按手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双束双隧道增强重建技术在治疗膝关节ACL训练伤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治的膝关节ACL损伤患者29例均行韧带重建手术。按手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传统重建组14例,男13例,女1例;年龄22~31(27.07±7.28)岁;取自体腘绳肌腱行韧带重建。增强重建组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25~34(29.06±4.23)岁;双隧道韧带重建,取自体腘绳肌作为前内侧束,后外侧束用高强线替代。记录术前及术后第6、12个月膝关节胫骨前移距离差值、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主观评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末次随访时的肢体对称指数(limb symmetry index,LSI)和随访期间出现的手术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15(13.7±0.8)个月,均未见手术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强重建组术后第6、12个月胫骨前移距离差值[(1.45±0.62)、(1.74±0.78) mm]低于传统重建组[(2.42±0.60)、(2.51±0.63) mm],P<0.05。两组术后Lysholm、Tegner运动水平、IKDC评分、VAS及末次随访时的肢体对称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韧带重建技术,增强重建技术更能有效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且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无显著影响,短期疗效令人满意,适用于运动需求较高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军事训练伤 关节 交叉韧带 康复
下载PDF
中药熏浴联合Maitland关节松动术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斌 刘巧云 杨柳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3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浴结合Maitland关节松动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训练,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中药熏浴结合Maitland关节松动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训练,观察组采用关节松动训练与中药熏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ROM),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SS评分、Lysholm评分及ROM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常规康复可改善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且中药熏浴治疗与常规康复及关节松动技术联合治疗的康复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浴 Maitland关节松动术 交叉韧带损伤 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双隧道增强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宝 林欣其 +5 位作者 李思桐 李婧雯 杜树远 沈阳 刘欣伟 李灏坤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全镜下前交叉韧带双隧道增强重建技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经北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26例,按手术技术不同分为两组:双束重建组(取自体肌腱行韧... 目的探讨全镜下前交叉韧带双隧道增强重建技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经北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26例,按手术技术不同分为两组:双束重建组(取自体肌腱行韧带双束重建)和增强重建组(双隧道韧带重建,一束为自体肌腱,另一束为高强线)。双束重建组13例,男12例,女1例;年龄21~33岁,平均(25.9±3.8)岁。增强重建组13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19~32岁,平均(27.2±3.2)岁。主观评价指标:手术前及术后第3、6、12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主观评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客观评价指标:术后相关查体阳性率(轴移试验、Lachman试验)、术后12个月肢体对称指数(limb symmetry index,LSI)和随访期间出现的手术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0±1.8)个月。两组病例术前一般资料及客观评价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束重建组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低于增强重建组(P<0.05),术后6、1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其余主观评分(VAS评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IKDC评分)和客观指标(查体阳性率、LSI、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各观察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双隧道增强重建技术适用于自体移植物不满足双束重建的情况,相比于常规双束重建术式,术后关节功能差异不明显,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 交叉韧带 增强重建
下载PDF
复元活血汤结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膝关节疼痛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梁辉 林石明 张雯婷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究复元活血汤结合康复训练在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中的干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2024年3月收治的136例接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严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探究复元活血汤结合康复训练在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中的干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2024年3月收治的136例接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严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接受复元活血汤结合康复训练,各组均68例,均连续干预,对比两组疼痛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膝关节功能(使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关节情况(如关节肿胀程度与膝关节活动度)与生活质量[运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量表(SF-36)评价]。结果手术前,两组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周与出院时,VAS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关节肿胀程度在数值上小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复元活血汤结合康复训练应用在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中可缓解其疼痛、改善其膝关节功能,改善关节肿胀程度、提高膝关节活动度、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元活血汤 康复训练 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 疼痛功能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注射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19
作者 黄翮 王扬 邓淼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0期83-90,共8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关节腔注射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该院ACL损伤患者7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采用膝关节镜下ACLR)和研究组(35例,采用膝...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关节腔注射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该院ACL损伤患者7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采用膝关节镜下ACLR)和研究组(35例,采用膝关节镜下ACLR联合PRP关节腔注射)。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股骨隧道直径和腱骨愈合情况,并检测机体应激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钙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结果术后4周,两组患者丙二醛和一氧化氮(NO)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两组患者IGF-1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骨钙素和MMP-1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两组患者股骨隧道直径大于术前,但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整体腱骨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P=0.026)。结论膝关节镜下ACLR联合PRP关节腔注射,可改善ACL损伤患者的肢体功能,缓解机体应激反应,预防股骨隧道直径扩大,促进腱骨愈合,升高IGF-1,以及降低骨钙素和MMP-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 富血小板血浆(PRP) 关节腔注射 交叉韧带(ACL)损伤 肢体功能 应激反应 股骨隧道直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