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8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护患信任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包良笑 李婧 +2 位作者 李秋红 张洋 史占军 《现代医院》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旨在调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护患信任度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9月期间在我科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膝关节美国特种... 目的旨在调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护患信任度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9月期间在我科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评分表、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护信任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术前护患信任度总分为(136.75±7.93)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1 d护患信任度总分与其焦虑评分总分呈负相关(r=-0.419,P<0.01),与膝关节功能评分无相关性(r=0.06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无住院经历、文化程度及术前焦虑评分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66.9%。结论本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护患信任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受文化程度、既往有无住院经历、术前焦虑程度的影响,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文化水平低、无既往住院经历、焦虑程度高的患者,针对性的对以上患者进行干预,以减少患者术后焦虑及改善术后功能,促进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患信任度 膝关节置换 焦虑 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预后的影响: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2
作者 郑红波 梅伟 +3 位作者 李勇 程鹏 花璐 刘天柱 《骨科》 CAS 2024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骨科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复合麻醉组(CA组)、外周神经阻滞组(PNB组)和...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骨科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GA组)、复合麻醉组(CA组)、外周神经阻滞组(PNB组)和腰麻组(SA组),与GA组和CA组比较,PNB组和SA组病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合并症比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恢复室(PACU)观察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记录低血压、血管活性药物泵注、术后24 h补救镇痛、舒芬太尼用量、术后炎性指标和48 h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GA组、CA组比较,PNB组和SA组病人低血压、低氧血症、血管活性药物泵注、急性心肌损伤、术后谵妄、术后恶心呕吐(PONV)、补救镇痛、入住ICU的发生率更低,舒芬太尼用量、炎性指标水平更低,术后PACU观察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A组比较,CA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中低血压、血管活性药物泵注和补救镇痛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身麻醉和复合麻醉相比,外周神经阻滞和腰麻是老年病人全膝关节置换术推荐的麻醉方式,可以改善早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全身麻醉 腰麻 外周神经阻滞 早期预后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中BrainlabKnee3导航辅助间隙平衡技术的应用优势
3
作者 孙敬华 齐志明 +2 位作者 阮文礼 张家国 杨智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333-5339,共7页
背景:近年来,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关节置换逐渐受到医疗领域的关注。文献报道计算机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临床效果不一。为了探索新一代Brainlab Knee 3导航系统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此项研究。目的:分析计算机导航系统(Brainlab Knee... 背景:近年来,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关节置换逐渐受到医疗领域的关注。文献报道计算机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临床效果不一。为了探索新一代Brainlab Knee 3导航系统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此项研究。目的:分析计算机导航系统(Brainlab Knee 3)结合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收治71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导航组35例,术中采用计算机导航结合间隙平衡技术行全膝关节置换;传统组36例,术中采用传统手术器械定位截骨。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内、外侧关节间隙差;膝关节活动度、KSS评分;髋膝踝角;冠状面股骨组件角、冠状面胫骨组件角和矢状面胫骨组件角偏差值。结果与结论:①导航组伸直位内外侧间隙差0,1,2 mm的患者分别为19,14,2例;屈膝90°位内外侧间隙差0,1,2 mm的患者分别为18,15,2例。传统组伸直位内外侧间隙差0,1,2 mm的患者分别为10,20,6例;屈膝90°位内外侧间隙差0,1,2 mm的患者分别为10,15,8例。②导航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P<0.05),导航组有2例患者术后形成下肢肌间静脉血栓,传统组患者均无并发症。③置换后6,12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增加,导航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传统组(P<0.05)。④置换后12个月两组患者KSS评分均明显增加,导航组KSS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⑤置换后6个月髋膝踝角、冠状面股骨组件角、冠状面胫骨组件角、矢状面胫骨组件角偏差值均显著小于传统组(P<0.05)。⑥结果表明,采用计算机导航结合间隙平衡技术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对关节活动度、下肢力线、胫骨假体组件位置的准确性方面具有优势,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计算机导航系统 Brainlab Knee 3 下肢力线 关节活动度 髋膝踝角
下载PDF
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尼莫地平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4
作者 张先杰 蒋文才 +2 位作者 郭红利 廖欧 韩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84-90,共7页
目的 探讨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尼莫地平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区域... 目的 探讨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尼莫地平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74例)、联合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尼莫地平泵注,74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刻疼痛评分、应激反应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比两组患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睁眼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T0、T1、T2及T3时SBP、DBP、HR、MAP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SBP、DBP、HR、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038、8.416、8.035和7.549,均P <0.05);(2)两组患者SBP、DBP、HR、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458、9.136、8.045和7.482,均P <0.05);(3)两组患者SBP、DBP、HR、MAP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854、7.516、8.045和10.387,均P <0.05)。联合组高血压、使用降压药占比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使用升压药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6、12、24和48 h的VAS评分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53,P <0.05);(2)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76,P <0.05),联合组低于对照组,相对镇痛效果较好;(3)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54,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 h、术后12 h和术后24 h的Cor、ANP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Cor、AN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549和8.135,均P <0.05);(2)两组患者Cor、AN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758和7.043,均P <0.05),联合组术后Cor、ANP水平低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相对较轻;(3)两组患者Cor、ANP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146和9.257,均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和24 h的NSE、Hcy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NSE、Hcy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549和8.135,均P <0.05);(2)两组患者NSE、Hcy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758和7.043,均P <0.05),联合组术后NSE、Hcy水平低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NSE、Hcy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146和9.257,均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联合尼莫地平泵注可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高血压发生率和降压药使用率,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抑制术后应激反应,降低NSE、Hcy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老年人 高血压 膝关节置换 尼莫地平
下载PDF
综合性干预对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5
作者 房庆鹏 王鑫 +2 位作者 赵云超 杨毅捷 王朋朋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950-952,956,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综合性护理,对2组的护理成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护理前的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HSS评分(92.83±3.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3±3.2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在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排便恢复至术前三方面的平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67%、73.33%,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促进胃肠道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单髁膝关节置换 综合性护理 膝关节功能 满意度
下载PDF
无定位杆胫骨近端切骨引导装置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储小兵 卢建华 +2 位作者 金敏伟 吴志鹏 杨扬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无定位杆胫骨近端切骨引导装置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无定位杆胫骨近端切骨引导装置用于4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切骨定位。记录胫骨假体内外翻角误差和胫骨假体后倾角误差(均为与术前计划的差值)、术后并发症... 目的探讨无定位杆胫骨近端切骨引导装置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无定位杆胫骨近端切骨引导装置用于4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切骨定位。记录胫骨假体内外翻角误差和胫骨假体后倾角误差(均为与术前计划的差值)、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56(28.2±6.1)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胫骨假体内外翻角误差0.3°~1.7°(1.0°±0.2°),胫骨假体后倾角误差1.1°~3.0°(2.0°±0.4°)。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假体松动、移位及深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步态正常;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无定位杆胫骨近端切骨引导装置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操作方便、技术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手术器械 手术技术 胫骨切骨
下载PDF
分析多模式镇痛下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与收肌管阻滞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
7
作者 金娴冰 庄凌云 许晓勤 《中外医疗》 2024年第6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对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多模式镇痛下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以及收肌管阻滞对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1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 目的探讨对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多模式镇痛下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以及收肌管阻滞对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1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参照组在多模式镇痛基础下施以超声引导下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研究组在多模式镇痛基础下施以超声引导下持续收肌管阻滞。对比两组患者动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各时间点静息状态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量表(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分以及膝关节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术后6、12、24、48 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HSS评分为(71.25±7.25)分,高于参照组的(63.55±6.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6,P<0.05)。术后3、7、10、12 d,研究组ROM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临床对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给予镇痛干预期间,同超声引导下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比较,超声引导下持续收肌管阻滞方法的有效应用,可对患者的术后早期康复给予明显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 收肌管阻滞 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王艳艳 张沁 +3 位作者 张静雅 张振美 朱桂玲 杨丽娟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8期34-37,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分析影响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因素,为制订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1日~12月31日114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调查分析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分析影响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因素,为制订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1日~12月31日114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膝关节功能评分表、满意度问卷收集患者资料,分析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为(89.93±10.40)分,3个维度评分分别为预期支持(34.45±3.63)分、适应能力(37.87±5.60)分、个人状况(17.61±3.21)分;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质量、膝关节功能、患者满意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偏低,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和满意度、护士出院指导质量,可以改善患者出院准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出院指导 护理满意度 出院准备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下肢智能康复系统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牟瑞平 于永明 +5 位作者 韩鹏 刘铭 邓杰太 禚源梅 朱春景 张庆普 《医药前沿》 2024年第5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下肢智能康复系统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9月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7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 目的:分析下肢智能康复系统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9月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7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下肢智能康复系统进行治疗。于入院时与术后康复治疗3个月后,分别测量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评估患者疼痛情况与膝关节功能。结果:入院时,两组的膝关节活动度测量结果、膝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康复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膝关节活动度测量结果大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应用下肢智能康复系统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与关节功能,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人工 膝关节置换 康复治疗 智能康复 下肢智能康复系统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10
作者 方敏 孙建良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旨在分析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接受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在术后6 h、2... 目的旨在分析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接受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在术后6 h、24 h、48 h时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AS)。在术后即刻、24 h、72 h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脂质过氧化氢(LHP)水平。记录术后72 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24 h、48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和术后72 h,观察组血清CRP、IL-6、TNF-α、MDA和LH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内,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结论超声连续股神经阻滞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神经阻滞 氧化应激 炎症 疼痛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辅助全身麻醉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王丽丽 王振雷 张继珂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辅助全身麻醉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该院行TKA治疗的110例膝关节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在全...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辅助全身麻醉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该院行TKA治疗的110例膝关节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在全身麻醉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收肌管阻滞。比较两组神经阻滞效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OTSB)、运动阻滞起效时间(OTMB)、感觉阻滞持续时间(DSB)、运动阻滞持续时间(DMB)]、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诱导完成后(T_(0))、切皮时(T_(1))、手术开始后30 min(T_(2))、术毕时(T_(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水平、术后疼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麻醉药物用量、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OTSB、OTM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SB、DMB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时,观察组MAP、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24、48 h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辅助全身麻醉用于TKA患者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术后疼痛效果,减少术中及术后麻醉药物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外周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定 膝关节置换 全身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复元活血汤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哈思远 张巍 《河南中医》 2024年第3期402-406,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复元活血汤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武汉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复元活血汤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武汉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于术后即刻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镇痛,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复原活血汤。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静息及被动屈曲20°、50°、70°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患膝关节周缘肿胀差值、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结果:静息0°状态下,术后第3天试验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第5天、第7天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屈曲20°、45°、70°状态下,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试验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同一测量点,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试验组患肢肿胀差值大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试验组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试验组膝关节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复元活血汤运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可降低术后各时间段的静息及主动屈伸时的疼痛程度,缓解患肢肿胀程度,从而增加患膝活动范围,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膝骨关节 复原活血汤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分析
13
作者 朱秋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95-0198,共4页
探究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运用延续性护理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取自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共计66例,随机分组,各纳入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 探究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运用延续性护理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取自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共计66例,随机分组,各纳入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膝关节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更高、疼痛评分均更低,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 对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活动能力,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延续性护理 康复效果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14
作者 颉朝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49-0052,共4页
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单髁置换术(UKA)治疗效果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5月至8月收治的100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TKA与UKA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后,UKA患者LKSS?HSS及AKS评分均有了明显改... 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单髁置换术(UKA)治疗效果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5月至8月收治的100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TKA与UKA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后,UKA患者LKSS?HSS及AKS评分均有了明显改善,疼痛减轻,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针对KOA患者而言,UKA比TKA治疗效果更好,显著提高生命品质,疼痛效果减轻明显,易于快速恢复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单髁置换 膝关节骨性关节
下载PDF
间隙平衡器下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15
作者 黄雪黎 罗瑞琴 +4 位作者 陈晟 李晓武 陈海波 曾庆强 郑志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22-3826,共5页
背景:目前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最常用的技术,各有优缺点:间隙平衡技术通过调整截骨角度可以减少对软组织的松解,得到更平衡的屈伸间隙,临床效果更优,但缺乏工具的间隙平衡技术,易受术者手术经验及主观判断影响... 背景:目前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最常用的技术,各有优缺点:间隙平衡技术通过调整截骨角度可以减少对软组织的松解,得到更平衡的屈伸间隙,临床效果更优,但缺乏工具的间隙平衡技术,易受术者手术经验及主观判断影响,存在更多的误差;测量截骨法学习曲线短,但依赖解剖标志,容易定位不准而出现多种并发症。近年来,许多器械公司相继研发并推出了间隙平衡工具以期提高手术质量,但目前关于该工具的相关报道仍较少。目的:对比结合间隙平衡器的间隙平衡技术与传统测量截骨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以探究间隙平衡器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5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44例采用结合间隙平衡器的间隙平衡技术进行全膝关节置换;B组41例采用测量截骨技术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下肢力线改变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评估结合间隙平衡器的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与结论:①8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②两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且A组较B组改善更明显(P<0.05);③两组术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且术后2周、术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A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高于B组同期(P<0.05);④手术时间A组较B组稍短,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术后两组下肢力线均较其术前改善,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术后A组并发症发生率(2%)较B组(7%)低,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⑦提示相较于测量截骨技术,结合间隙平衡器的间隙平衡技术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测量截骨技术 间隙平衡技术 间隙平衡器 骨性关节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16
作者 杨毅峰 黄健 +1 位作者 叶楠 王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5-960,共6页
背景:以往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机制、表现、防治已有报道。但对全膝关节置换引起的下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较少,此文重点对全膝关节置换引起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影响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目的:通过对全膝关... 背景:以往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机制、表现、防治已有报道。但对全膝关节置换引起的下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较少,此文重点对全膝关节置换引起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影响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目的:通过对全膝关节置换引起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机制、意义,为进一步研究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出提示。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2000-01-01/2022-04-30发表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为“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total knee arthroplasty,tourniquet,mechanism,pathophysiology,skeletal muscle,treatment”;中文检索词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止血带,机制,病理生理,骨骼肌,治疗”。排除重复性研究及部分相关性较低的基础类文章。最终纳入6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氧自由基、细胞内钙超载、中性粒细胞活化相关,还和高浓度一氧化氮、无复流现象以及细胞凋亡等机制相关,更详尽的机制研究能为将来的防治提供依据;(2)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会造成局部骨骼肌损伤,这可能由手术本身的创伤引起,也可能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还需要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区别二者关系;(3)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甚至会影响远端器官,造成肾脏、肺脏损伤,还会影响局部及全身循环;(4)明确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能为将来的防治指明方向,目前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缺血预处理,麻醉药物、抗氧化剂等药物预防;(5)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引起的下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详细综述,能为将来的诊疗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膝关节置换 止血带 机制 病理生理 骨骼肌 治疗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疼痛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7
作者 安思兰 郑群怡 +1 位作者 王锴 高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3,共7页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疼痛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关节科142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调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描述患者术后3 d内疼痛程...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疼痛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关节科142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调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描述患者术后3 d内疼痛程度(包括静息痛和活动痛),并记录患者疼痛性质、部位以及对镇痛效果的满意程度。纳入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受教育程度、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疼痛年限、慢性病史、手术史、手术时长、是否留置引流管、陪护种类、疾病严重程度、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术前疼痛程度等。影响因素的调查工具为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评估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问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首先对纳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明确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疼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疼痛峰值出现在术后第1天夜间和第2天下午,静息痛评分分别为(2.5±1.2)分和(2.7±1.1)分,活动痛评分分别为(3.8±1.5)分和(4.0±1.6)分;疼痛部位以膝后侧痛最为常见(68例,47.9%),其余部位依次为膝前侧合并后侧痛(32例,22.5%)、膝前侧痛(27例,19.1%)、膝前侧合并内侧痛(10例,7.0%)、膝前侧合并外侧痛(5例,3.5%);疼痛性质多为酸痛合并胀痛(58例,40.8%),其余包括单纯酸痛(26例,18.3%)、单纯胀痛(24例,16.9%)、热灼痛(10例,7.0%)、刺痛(9例,6.3%)、痉挛牵扯痛(5例,3.5%)、撕裂痛(4例,2.8%)、刀割痛(3例,2.2%)、刺痛合并酸痛(3例,2.2%);对镇痛效果满意及非常满意的患者有114例(80.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主要因素是术前睡眠质量、抑郁情况、疾病严重程度和陪护种类(P=0.002)。结论:大部分患者对术后镇痛效果较为满意,医护人员可以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抑郁情绪和选择家属陪护方面进行预见性干预,以改善患者术后早期疼痛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快速康复模式 疼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夜间痛、抑郁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颜珍珍 袁宇飞 +5 位作者 张存 李冠军 刘婷婷 李媛媛 谢洋 苗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93-2297,共5页
为了探索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arthroplasty, TKA)对伴随夜间痛或抑郁症的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骨五科行初... 为了探索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arthroplasty, TKA)对伴随夜间痛或抑郁症的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骨五科行初次TKA手术的195名患者资料。根据术前是否伴随夜间痛、抑郁症将患者分为夜间痛组(A组)、无夜间痛组(B组),抑郁症组(C组)、无抑郁症组(D组),研究了各组术前、术后6周、3月、1年患者的夜间痛发病率、疼痛程度、抑郁症发病率;术前、术后1年各组膝关节功能状态、生活质量。使用VAS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估疼痛程度,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评估抑郁程度,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和简明健康量表(12-item short form survey, SF-12)评估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表明术前患者膝关节夜间痛的发生率为63.6%,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7.9%。术前A组WOMAC,SF-12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C组WOMAC, SF-12评分显著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终末期KOA患者夜间痛、抑郁症发病率较高,伴随较差的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TKA可以改善上述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痛 抑郁症 膝关节置换 临床结果
下载PDF
局部应用万古霉素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切口早期感染
19
作者 李正远 郝琳 +3 位作者 陈圣洪 彭凯 王俊 尹宗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346-5350,共5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使用万古霉素是一种存在争议的切口感染预防策略,目前国内对于此预防措施的疗效评估缺乏相关证据。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局部使用万古霉素对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3-6月在安徽医...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使用万古霉素是一种存在争议的切口感染预防策略,目前国内对于此预防措施的疗效评估缺乏相关证据。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局部使用万古霉素对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3-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接受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观察组患者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1 g,对照组术中不使用万古霉素,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3,5天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术后连续7 d发热率、膝关节肿胀程度、累计引流量及术后1年假体周围关节感染的发生率,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对于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术后第1,3,5天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连续7 d发热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和累积引流量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均未发生假体周围关节感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提示,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局部使用万古霉素在术后早期预防切口感染方面未见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万古霉素 切口感染 发热 关节假体感染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引流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结果期望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20
作者 韩瑞娟 李瑞玲 +6 位作者 张俊娟 张士变 李佳佳 贾田田 姚倩倩 刘姝 杨艳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结果期望管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组,将2022年3-4月收治的43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22年5-6月收治的43例设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建立和实施结果期望管理方案。比... 目的探讨结果期望管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骨关节炎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组,将2022年3-4月收治的43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22年5-6月收治的43例设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建立和实施结果期望管理方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结果期望评分、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结果期望实现水平及膝关节功能满意度。结果对照组41例、干预组42例完成3个月研究。干预后两组结果期望、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期望实现水平及膝关节功能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果期望管理有助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结果期望合理化,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和膝关节满意度,促进患者结果期望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膝关节置换 功能锻炼 结果期望 自我管理 依从性 康复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