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胺鲜酯在大白菜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1
作者 金翔 李娜 +3 位作者 绳慧珊 张玉婷 郭永泽 李存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74-81,共8页
为了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酯在大白菜中的残留消解情况,评估其残留量对公众的膳食摄入风险,以胺鲜酯为研究对象,在辽宁、甘肃等10个试验点开展田间试验,建立大白菜中胺鲜酯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胺鲜酯在大白菜中的最终残留量,通过风险... 为了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酯在大白菜中的残留消解情况,评估其残留量对公众的膳食摄入风险,以胺鲜酯为研究对象,在辽宁、甘肃等10个试验点开展田间试验,建立大白菜中胺鲜酯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胺鲜酯在大白菜中的最终残留量,通过风险熵对大白菜中胺鲜酯的残留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胺鲜酯在0.000 3~0.030 0 mg·kg^(-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在0.01、0.05、0.20 mg·kg^(-1)3个添加水平下,大白菜中胺鲜酯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2.7%~94.6%,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8%~3.6%,定量限为0.01 mg·kg^(-1)。胺鲜酯在大白菜上的膳食摄入风险熵值为1.36%,表示为可接受的风险。综上,10%胺鲜酯可溶液剂在大白菜上按推荐有效施药剂量稀释倍数2 000倍施药3次,不会造成大白菜中胺鲜酯的残留超标,且不会对公众健康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群众对农药胺鲜酯的摄入量远远小于安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鲜酯 大白菜 残留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1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和三唑类杀菌剂在杧果中的残留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段云 关妮 +3 位作者 马晨 陈棠钻 罗金辉 魏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5-183,共9页
为掌握我国杧果中甲氧基丙烯酸酯和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风险水平,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13种杀菌剂的分析方法,并运用点评估法对儿童和成人的长期及短期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3种... 为掌握我国杧果中甲氧基丙烯酸酯和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风险水平,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13种杀菌剂的分析方法,并运用点评估法对儿童和成人的长期及短期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3种杀菌剂在1~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0.9994,定量限(LOQ)为5μg/kg;在5种不同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6%~12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14%。残留检测结果显示:我国杧果主产区和消费城市1056份全果样品中检出率较高的杀菌剂有吡唑醚菌酯(22.6%)、嘧菌酯(18.5%)和苯醚甲环唑(15.5%)。运用杀菌剂50^(th)和97.5^(th)百分位点的残留值分别计算对长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表明:杧果中吡唑醚菌酯等13种杀菌剂对成人和儿童的长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分别为0.01%~0.5%和0.01%~0.3%,9种有急性参考剂量的杀菌剂残留在成人和儿童中短期暴露风险商分别为0.01%~7.2%和0.02%~28.9%,通过杧果摄入13种杀菌剂对人体产生的长期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较小。根据上述杀菌剂在我国杧果上的登记情况、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以及膳食评估结果,建议加强对醚菌酯、丙环唑、腈菌唑、氟硅唑、腈苯唑、氟环唑和三唑醇7种杧果上未登记农药的监管,修订吡唑醚菌酯及制定肟菌酯等杀菌剂在杧果中最大残留限量(MR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三唑类杀菌剂 杧果 残留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上海某郊区蔬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状况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卫芳 占绣萍 +4 位作者 宋佳 李建勇 张萍 陈悦 方朝阳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3年第2期89-93,共5页
为了解上海市某郊区蔬菜卫生安全水平状况,于2021-2022年针对该区地产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情况进行抽样检测,共抽取199个样品,包括叶菜类、葱蒜类、水生类、豆类、瓜类、茄果类等6类该地区种植规模较大的蔬菜品种。检测结果显示... 为了解上海市某郊区蔬菜卫生安全水平状况,于2021-2022年针对该区地产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情况进行抽样检测,共抽取199个样品,包括叶菜类、葱蒜类、水生类、豆类、瓜类、茄果类等6类该地区种植规模较大的蔬菜品种。检测结果显示,蔬菜样品中硝酸盐平均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叶菜类>葱蒜类>瓜类>豆类>水生类>茄果类蔬菜,但同一大类不同品种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差别较大,相差几倍到几十倍;同一品种蔬菜不同样品中硝酸盐含量差别也较大,可能与品种基因、土壤环境、生长条件、农艺措施等不同有关。按照1982年沈明珠提出的卫生评价安全限量标准进行评价,硝酸盐污染程度达严重污染和极其严重污染的蔬菜样品数量占样品总数的60.1%。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虽相对硝酸盐含量较低,但是也有两个蔬菜样品亚硝酸盐含量接近20 mg/kg(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的腌渍蔬菜中亚硝酸盐限量值)。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发现叶菜类蔬菜的IFS硝酸盐>1,建议列入风险管控,其他类别蔬菜上硝酸盐风险可控;6大类蔬菜中亚硝酸盐总体都在风险可接受范围内。根据本次蔬菜抽检情况,需要对蔬菜硝酸盐污染引起足够重视,生产上加强监督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硝酸盐 亚硝酸盐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下载PDF
氟啶胺在小白菜中的残留行为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春勇 吕莹 +3 位作者 金静 王伟荣 王霞 秦曙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100,共5页
为了建立一种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小白菜中氟啶胺的分析方法,并对小白菜中的残留量进行膳食风险评估。样品经乙腈提取,NaCl盐析、无水MgSO4、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碳黑(GCB)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 为了建立一种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小白菜中氟啶胺的分析方法,并对小白菜中的残留量进行膳食风险评估。样品经乙腈提取,NaCl盐析、无水MgSO4、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碳黑(GCB)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结果表明,小白菜中氟啶胺的标准曲线为y=2 000 000 x+15 687,R2=0.992 8,平均回收率为105%~108%,相对标准偏差为1%~7%,在0.005~0.500 mg·kg-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正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要求。氟啶胺的普通人群每日摄入量国家估算值为0.12 mg,占允许摄入量的19.5%,不会对一般人群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氟啶胺 残留行为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水果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检测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萌 汪红 +6 位作者 马婧玮 许海康 周娟 李通 马欢 安莉 吴绪金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113,共7页
研究了枣和火龙果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分析了2种水果中残留量差异,并对最终残留量进行长期膳食摄入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样品中吡唑醚菌酯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进行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检测;采用IBM... 研究了枣和火龙果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分析了2种水果中残留量差异,并对最终残留量进行长期膳食摄入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样品中吡唑醚菌酯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进行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检测;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软件分析2种水果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差异,长期和急性膳食摄入评估采用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模型进行。枣(全果)、枣(果肉)、火龙果(全果)和火龙果(果肉)中吡唑醚菌酯在最后1次施药间隔7 d时残留量分别为1.27~1.99、1.36~2.13、0.0975~0.163 mg/kg和0.01~0.0173 mg/kg;在最后1次施药间隔14 d时残留量分别为0.931~1.68、0.999~1.80、0.057~0.15 mg/kg和0.0114~0.0189 mg/kg。吡唑醚菌酯的普通人群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1.83 mg,占每日允许摄入量的97%。枣(儿童)、枣(成人)、火龙果(儿童)和火龙果(成人)中吡唑醚菌酯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分别为0.00107、0.00610、0.000675、0.000939 mg/kg bw,占急性参考剂量的百分率分别为0.152%、0.872%、0.0964%和0.134%。按本试验的施药方式进行施药时,最终残留量差异与作物种类相关,试验水果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对一般人群的健康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残留量检测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在桃上的残留行为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13
6
作者 柳璇 刘传德 +6 位作者 鹿泽启 张伟 臧宏伟 姚杰 段小娜 王志新 邵玉杰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12-1719,共8页
【目的】研究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在桃上的残留行为,评估两种农药的长期膳食摄入慢性风险,推荐两种农药在桃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计算推荐值和国际标准值对中国普通消费者的保护水平。【方法】建立乙酸乙酯QuEChERS-GC-ECD同时测... 【目的】研究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在桃上的残留行为,评估两种农药的长期膳食摄入慢性风险,推荐两种农药在桃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计算推荐值和国际标准值对中国普通消费者的保护水平。【方法】建立乙酸乙酯QuEChERS-GC-ECD同时测定桃中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分析两种农药在桃中的残留消解及最终残留量,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计算慢性风险商(RQc)及MRL对中国普通消费者的保护水平(CPLc)。【结果】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在桃中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2.5~5.6 d、1.6~6.7 d,属易消解农药。推荐采收间隔期(PHI)为14 d,普通人群对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的RQc分别为18.0%、45.1%,桃的贡献率分别为0.09%、0.2%。桃上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的美国MRL对中国普通消费者的保护水平分别为5.37、2.06,试验推荐MRL的保护水平分别为5.53、2.19。【结论】采用改进的乙酸乙酯QuEChES-GC-ECD方法,可简便、快捷地实现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的同时检测。按照推荐PHI,两种农药的长期膳食摄入慢性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推荐MRL严于美国MRL,但二者对中国普通消费者慢性膳食风险起到的保护水平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虫酰胺 联苯菊酯 残留消解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最大残留限量
下载PDF
啶酰菌胺在马铃薯中残留量的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6
7
作者 傅强 黄颖婕 +3 位作者 付启明 梁骥 马婧 冯雪 《现代农药》 CAS 2018年第1期40-42,共3页
建立了马铃薯样品中啶酰菌胺的LC-MS/MS检测方法,采用该检测方法研究了啶酰菌胺在马铃薯中的最终残留,并对其慢性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检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89.0%~97.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9%~7.0%之间,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 建立了马铃薯样品中啶酰菌胺的LC-MS/MS检测方法,采用该检测方法研究了啶酰菌胺在马铃薯中的最终残留,并对其慢性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检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89.0%~97.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9%~7.0%之间,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马铃薯中啶酰菌胺的最终残留量不高于0.212 mg/kg。啶酰菌胺在普通人群中的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为1.455mg/(kg bw),慢性摄入风险在57.7%左右。其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酰菌胺 马铃薯 残留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下载PDF
豆瓣菜中啶酰菌胺残留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5
8
作者 连少博 王霞 +2 位作者 吕莹 金静 秦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4-509,共6页
为评价啶酰菌胺在豆瓣菜生产上应用的安全性,采用QuEChERS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进行定量分析,检测了豆瓣菜中啶酰菌胺的最终残留量,对2种膳食食谱下的长期摄入风险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添加水平范围内... 为评价啶酰菌胺在豆瓣菜生产上应用的安全性,采用QuEChERS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进行定量分析,检测了豆瓣菜中啶酰菌胺的最终残留量,对2种膳食食谱下的长期摄入风险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添加水平范围内,在豆瓣菜空白样品中添加啶酰菌胺的平均回收率为89%~100%,相对标准偏差为5%~12%。GAP条件下,最终残留量为0.16~37.1 mg/kg。普通人群啶酰菌胺的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为1.2151 mg/(kg bw),风险商为48.2%,表明其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的风险是可接受的,同时,使用WHO提供的单独每种农产品膳食量进行计算,啶酰菌胺每日摄入量为0.0830 mg/(kg bw),风险商为3.3%。经过对比分析,推荐使用WHO提供的膳食食谱数据进行长期膳食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瓣菜 啶酰菌胺 残留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QUECHERS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杀虫双在李子中的残留行为及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春勇 金静 +1 位作者 王霞 秦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87-1193,共7页
建立了一种由杀虫双快速转化为沙蚕毒素,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李子中沙蚕毒素,并由沙蚕毒素含量确定杀虫双残留的方法。样品经含有质量分数1%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的0.1 mol/L盐酸溶液提取,氨水-氯化镍衍生化,正己烷... 建立了一种由杀虫双快速转化为沙蚕毒素,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李子中沙蚕毒素,并由沙蚕毒素含量确定杀虫双残留的方法。样品经含有质量分数1%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的0.1 mol/L盐酸溶液提取,氨水-氯化镍衍生化,正己烷萃取,氮气吹干后甲醇定容,采用H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李子中杀虫双向沙蚕毒素的转化率随其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0.05~10 mg/kg范围内,杀虫双含量与沙蚕毒素峰面积间呈幂函数相关,R^(2)为0.992;在0.01、0.1、5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杀虫双在李子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7%~100%,相对标准偏差为6%~18%。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8%杀虫双水剂按有效成分360和540 mg/kg施药2~3次,分别于末次施药后10、15和20 d采样测定,李子中杀虫双的残留量为<0.010~1.4 mg/kg。结合中国农药登记情况和中国居民的人均膳食结构,利用规范残留试验中值(STMR)、最高残留值(HR)和最大残留限量(MRL)分别计算李子中杀虫双在长期膳食暴露风险中所占份额。结果表明:由STMR、HR和MRL值计算的膳食摄入量分别为0.17、0.70和0.80 mg,其中由HR和MRL计算的摄入量已超过杀虫双的日允许摄入量(0.63 mg),三者对应的风险份额分别为0.89%、4.93%和0.76%,可见,利用HR或MRL进行李子中杀虫双膳食摄入量计算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风险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膳食风险评估过程中应谨慎使用HR或MRL值代替STMR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双 李子 残留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马拉硫磷在莴笋中的残留行为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10
作者 刘一平 张亚 +8 位作者 刘双清 石力 吕运涛 郑尊涛 朱光艳 简秋 秦冬梅 李晓刚 廖晓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1-237,246,共8页
2016年于湖南、山东等六地进行了马拉硫磷在莴笋中的规范性残留试验,建立了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GC-FPD)测定马拉硫磷在莴笋样品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对我国各类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样品采用乙腈提取,丙酮置换净化、GC-FP... 2016年于湖南、山东等六地进行了马拉硫磷在莴笋中的规范性残留试验,建立了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GC-FPD)测定马拉硫磷在莴笋样品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对我国各类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样品采用乙腈提取,丙酮置换净化、GC-FPD检测,结果表明:当马拉硫磷在莴笋全株、茎和叶中的添加浓度为0.02~8.0mg/kg时,其回收率在83%~1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6%之间;马拉硫磷的最小检出量(LOD)为1.0×10^(-11)g,定量限(LOQ)均为0.02mg/kg。湖南和山东莴笋全株中马拉硫磷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显示,马拉硫磷的半衰期为1.75~2.27d,属于易降解农药;六地的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最后一次施用马拉硫磷5、7、10d后,莴笋茎中的最终残留量≤0.509mg/kg,莴笋叶中的最终残留量≤5.670mg/kg。莴笋的膳食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各类人群对马拉硫磷在莴笋茎和莴笋叶中的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分别为0.115~0.445μg/(kg·d)和1.042~5.583μg/(kg·d),风险商值(RQ)分别为0.000 4~0.001 5和0.003 5~0.018 6,证明马拉硫磷在莴笋中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低。推荐我国马拉硫磷在莴笋茎和莴笋叶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分别为1 mg/kg和1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硫磷 莴笋 农药残留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下载PDF
黄花菜中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残留分析与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星 刘川静 +2 位作者 杨邦保 耿韧华 王冬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907-3915,共9页
目的建立黄花菜中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的检测方法,并对黄花菜中的残留量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评价其食用安全性。方法采用乙腈提取黄花菜中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净化,离心后... 目的建立黄花菜中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的检测方法,并对黄花菜中的残留量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评价其食用安全性。方法采用乙腈提取黄花菜中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净化,离心后上清液过滤膜,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检测。结果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的检出限为1×10^(‒3) ng,定量限为0.01 mg/kg,甲基硫菌灵在黄花菜(鲜)和黄花菜(干)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4%~105%和101%~105%;多菌灵在黄花菜(鲜)和黄花菜(干)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6%~96%和93%~99%。2020年在湖南省和江苏省两地,甲基硫菌灵在黄花菜(鲜)和黄花菜(干)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0.85、0.97 d和0.40、1.65 d;多菌灵在黄花菜(鲜)和黄花菜(干)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62、1.88 d和1.66、1.88 d;不同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及采收间隔期,甲基硫菌灵在黄花菜(鲜)和黄花菜(干)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1~0.33 mg/kg和<0.01~1.51 mg/kg;多菌灵在黄花菜(鲜)和黄花菜(干)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1~2.72 mg/kg和0.052~2.99 mg/kg。结论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按推荐剂量(675 ga.i./ha)施药3~4次、施药间隔7 d、推荐安全间隔期3 d,甲基硫菌灵(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之和,以多菌灵表示)的普通人群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1.19 mg,占每日允许摄入量的63.1%,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造成不可接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硫菌灵 多菌灵 黄花菜 残留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戊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残留行为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3
12
作者 付岩 张亮 +2 位作者 王全胜 凌淑萍 吴银良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2年第1期57-62,共6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研究了戊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水平,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在0.01、0.10、1.00和2.00 mg/kg添加水平下,戊唑醇在猕猴桃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9%~114%,相对标准偏差...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研究了戊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水平,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在0.01、0.10、1.00和2.00 mg/kg添加水平下,戊唑醇在猕猴桃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9%~114%,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0.6%~8.2%,定量限为0.01 mg/kg。消解动态结果表明,戊唑醇在猕猴桃上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2.6~6.3 d。在安全间隔期14 d时,猕猴桃中戊唑醇残留中值为0.510 mg/kg,结合我国戊唑醇登记情况和居民膳食结构,计算得到一般人群戊唑醇的估算日摄入量是0.38748 mg,占ADI的20.5%。不同年龄段人群中长期膳食摄入风险随年龄的升高呈下降趋势。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按有效成分62.5~100 mg/kg剂量,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14 d时,戊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残留不会对我国不同年龄段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戊唑醇 农药残留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下载PDF
嘧菌酯在甜菜根上的残留行为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春勇 王霞 +2 位作者 金静 吕莹 秦曙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0年第4期74-79,共6页
利用QuEChERS方法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联用技术检测了甜菜根中嘧菌酯的残留量,以期为嘧菌酯在甜菜上的安全使用和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在0.01、0.1、10 mg/kg添加水平下,嘧菌酯的回收率为90%~96%... 利用QuEChERS方法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联用技术检测了甜菜根中嘧菌酯的残留量,以期为嘧菌酯在甜菜上的安全使用和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在0.01、0.1、10 mg/kg添加水平下,嘧菌酯的回收率为90%~9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11%,定量限(LOQ)为0.01 mg/kg。在良好农业规范(GAP)条件下,距最后一次施药14、21、28 d后采样,甜菜根中嘧菌酯最终残留量为<0.010~0.54 mg/kg。基于中国、WHO膳食数据,针对甜菜根中嘧菌酯残留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普通人群嘧菌酯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为1.5096 mg/kg bw,风险商为12.0%,并随年龄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其对一般人群产生的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同时,根据WHO提供的每种登记作物的膳食量进行计算,嘧菌酯每日摄入量为0.1853 mg/kg bw,风险商为1.47%。经过比较研究,建议使用WHO提供的膳食数据进行长期膳食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根 嘧菌酯 农药残留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萘乙酸在黄瓜中的残留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14
作者 许海康 臧娅磊 +6 位作者 李萌 李通 周娟 安莉 马婧玮 宋键 吴绪金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2年第9期54-60,共7页
为探明萘乙酸在黄瓜上的残留特性,评价其膳食摄入风险。通过12地规范的田间残留试验,采用萘乙酸在黄瓜中的最终残留数据,运用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萘乙酸在黄瓜上的急性膳食摄入和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按照有效成分用量... 为探明萘乙酸在黄瓜上的残留特性,评价其膳食摄入风险。通过12地规范的田间残留试验,采用萘乙酸在黄瓜中的最终残留数据,运用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萘乙酸在黄瓜上的急性膳食摄入和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按照有效成分用量为10mg/kg,于黄瓜3~4叶期和初花期各喷雾施药1次,末次施药后3d,黄瓜中萘乙酸的平均残留量均<0.01mg/kg,末次施药后5d,黄瓜中萘乙酸的平均残留量均<0.01mg/kg。黄瓜中萘乙酸的国家估计短期摄入量是0.0127mg/(kg·bw),占急性参考剂量百分比是12.7%,普通人群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0.053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0.6%,评估结果低于100%,不存在膳食风险。按本试验推荐剂量使用,黄瓜中萘乙酸的残留量不会对我国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乙酸 黄瓜 残留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下载PDF
嘧菌酯在山药上的残留浓度以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15
作者 徐红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0年第24期127-127,共1页
山药作为我国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对其进行农药防治是必然的。而嘧菌酯就是一种杀菌剂,目前正广泛应用于作物病害防治。基于此,本文通过使用QuEChERS方法以及UPLC-MS/MS联用技术对山药上的残留行为以及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以期提高嘧... 山药作为我国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对其进行农药防治是必然的。而嘧菌酯就是一种杀菌剂,目前正广泛应用于作物病害防治。基于此,本文通过使用QuEChERS方法以及UPLC-MS/MS联用技术对山药上的残留行为以及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以期提高嘧菌酯使用以及山药食用的安全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山药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下载PDF
甘蔗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检测及膳食风险评估
16
作者 刘丹黎 陈贺 +7 位作者 徐长利 安莉 许奕 周娟 陈培玉 马莹 马欢 李萌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5期37-43,共7页
研究甘蔗中吡唑醚菌酯残留检测方法,并对最终残留量进行长期膳食摄入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样品中吡唑醚菌酯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进行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检测;长期和短期膳食摄入评估采用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模... 研究甘蔗中吡唑醚菌酯残留检测方法,并对最终残留量进行长期膳食摄入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样品中吡唑醚菌酯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进行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检测;长期和短期膳食摄入评估采用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甘蔗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为0.267~0.888 mg/kg。吡唑醚菌酯的普通人群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1.83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97%左右。甘蔗中吡唑醚菌酯在儿童和成人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占短期参考剂量(acute reference dose,ARfD)均<100%。按该试验的施药方式进行施药时,甘蔗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对一般人群健康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残留量检测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下载PDF
玫瑰鲜花饼中四种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水平分析及慢性膳食风险评估
17
作者 黄玉媛 徐幸 +2 位作者 段吉燕 张燕 字杰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9-225,共7页
为了解玫瑰鲜花饼中是否存在药物残留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慢性膳食摄入风险情况。本文通过检测玫瑰鲜花饼中四种阿维菌素类药物的残留情况,对其药物残留进行水平分析,评估其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四种药物分别是阿维菌素、多拉菌素、乙酰氨... 为了解玫瑰鲜花饼中是否存在药物残留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慢性膳食摄入风险情况。本文通过检测玫瑰鲜花饼中四种阿维菌素类药物的残留情况,对其药物残留进行水平分析,评估其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四种药物分别是阿维菌素、多拉菌素、乙酰氨基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共收集了43种玫瑰鲜花饼样品,采用优化的QuEChERS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来测定这4种化合物的残留水平,对它们进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及风险排序。结果表明,四种阿维菌素类药物标线的判定系数均大于0.99,检出限的范围为0.1~0.7µg/kg,回收率范围为94.97%~102.09%,四种目标化合物只有阿维菌素被检出,检出率是79%,残留量范围为1.89~4.58µg/kg。对四种药物进行食品安全指数分析(IFS),阿维菌素为1.3×10^(-3)、多拉菌素为1.0×10^(-4)、乙酰氨基阿维菌素为1.7×10^(-6)、伊维菌素为1.2×10^(-5);对四种目标化合物进行风险评估,并进行风险排序,四种药物总分均低于50,说明目前鲜花饼中阿维菌素类药物的残留水平不高,风险较低。建议将其纳入食用玫瑰种植过程中农药登记名单并制定相应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阿维菌素类药物 农药残留 玫瑰鲜花饼
下载PDF
李果实甲哌鎓与烯效唑残留量的差异及膳食风险评估
18
作者 李萌 周娟 +6 位作者 陈贺 马欢 马婧玮 许海康 李通 安莉 吴绪金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41,46,共8页
建立甲哌鎓和烯效唑在李果实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分析甲哌鎓和烯效唑残留量差异,评估2种农药残留长期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样品前处理为QuEChERS方法,残留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李果实甲哌鎓和烯效唑在储藏183 d时... 建立甲哌鎓和烯效唑在李果实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分析甲哌鎓和烯效唑残留量差异,评估2种农药残留长期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样品前处理为QuEChERS方法,残留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李果实甲哌鎓和烯效唑在储藏183 d时,降解率分别为13%和14%,残留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储藏较为稳定。李果实甲哌鎓和烯效唑在2个采样间隔期时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甲哌鎓和烯效唑的普通人群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ational estimated daily intake,NEDI)每千克体重分别是0.355 918、0.033 007 mg,分别占每日允许摄入量的2.90%和2.62%。李果实甲哌鎓和烯效唑的所有人群和儿童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national estimated short term intake,NESTI)每千克体重均为0.000 095 4 mg;育龄妇女和普通人群及成年群体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每千克体重均为0.000 127 mg。李果实甲哌鎓的所有人群和儿童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占急性参考剂量的百分比(ARfD%)均为0.031 8%,育龄妇女和普通人群及成年群体的ARfD%均为0.042 3%;烯效唑的所有人群和儿童的ARfD%均为0.190 8%,育龄妇女和普通人群及成年群体的ARfD%均为0.254 0%。当基质、施药剂量和采收间隔期一致时,采收间隔期2 h时甲哌鎓与烯效唑的残留量有显著性差异,采收间隔期7 d和14 d时2种农药残留量差异不显著,原始沉积量(采样间隔2 h)与农药类型相关,最终残留量与农药消解半衰期和采样时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哌鎓 烯效唑 残留量差异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戈壁设施蔬菜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瑞琴 于安芬 +3 位作者 许文艳 徐瑞 徐美蓉 焦洁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年第7期10-14,共5页
目的:了解戈壁设施蔬菜铅、镉、总汞和总砷污染物状况,并评估健康风险,为保障戈壁设施蔬菜绿色生产和食用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产基地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2020年在甘肃省河西走廊戈壁设施蔬菜产区采集蔬菜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 目的:了解戈壁设施蔬菜铅、镉、总汞和总砷污染物状况,并评估健康风险,为保障戈壁设施蔬菜绿色生产和食用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产基地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2020年在甘肃省河西走廊戈壁设施蔬菜产区采集蔬菜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蔬菜样品中铅、镉、总汞和总砷含量,根据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评价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目标风险系数法评估摄入蔬菜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共采集141份蔬菜样品,铅、镉和砷含量的中值分别为0.005、0.002、0.007mg/kg,总汞含量均低于检出限。戈壁设施蔬菜铅、镉和总砷含量均未超标,检出率分别为4.26%、23.40%、87.23%。蔬菜重金属污染指数均低于0.6,属于清洁水平。通过膳食途径摄入蔬菜中的重金属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总砷、铅、镉,不同种类蔬菜的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黄瓜、辣椒、番茄;儿童、中老年和青壮年摄入蔬菜中重金属的风险依次递减。结论:戈壁设施蔬菜中铅、镉、总汞和总砷的含量均未超标,通过膳食途径摄入戈壁设施蔬菜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设施蔬菜 重金属 污染特征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下载PDF
豇豆中5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检测与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群 段云 +3 位作者 马晨 田海 郇志博 吴晓鹏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6-96,共11页
采用QuEChERS技术进行样品前处理,通过优化色谱-质谱条件,建立了豇豆中5种农药及其代谢物快速检测的方法—QuECh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采用该方法对海南省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采集的238份市售豇豆样品进行检测,并对农... 采用QuEChERS技术进行样品前处理,通过优化色谱-质谱条件,建立了豇豆中5种农药及其代谢物快速检测的方法—QuECh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采用该方法对海南省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采集的238份市售豇豆样品进行检测,并对农药残留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涕灭威及其代谢物的定量限为0.010 mg·kg^(-1),其他4种农药及其代谢物的定量限为0.005 mg·kg^(-1);样品中共检出2种农药及1种代谢物:灭蝇胺的检出率为44.5%,多菌灵的检出率为22.3%,灭蝇胺代谢物三聚氰胺的检出率为0.8%。对检出的2种农药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范围为0.3758%~29.1266%,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范围为0.0576%~0.1314%,风险值远小于100%,均处于风险可接受范围内,表明通过豇豆摄入的农药残留量对消费者的膳食安全构成威胁的概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农药 代谢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