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采集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黄燕 周正宇 +2 位作者 彭志强 余萍萍 钟幸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74-77,82,共5页
目的探索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因素。方法收集80例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病程时间、化疗疗程、采集前疾病缓解状态、动员方案、采集前血常规指标,... 目的探索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因素。方法收集80例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病程时间、化疗疗程、采集前疾病缓解状态、动员方案、采集前血常规指标,分析相关因素对CD34+细胞采集数的影响。结果干细胞采集成功患者63例,采集失败患者17例。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缓解状态与CD34+细胞采集数无关(P>0.05)。病程时间、化疗疗程、动员方案、白细胞水平、单核细胞水平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重要影响因素。病程时间≤12个月、化疗疗程<8次的患者采集到的CD34+细胞数显著高于病程时间>12个月、化疗疗程≥8次的患者(P<0.05),普乐沙福动员的患者CD34+细胞数量显著高于rhG-CSF动员和化疗+rhG-CSF动员的患者(P<0.05),采集成功患者的白细胞、单核细胞水平显著高于采集失败者(P<0.05)。结论病程时间和化疗疗程会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需要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应争取在病程时间≤12个月、化疗疗程<8次时动员,白细胞水平、单核细胞水平具有预测价值,必要时可采用普乐沙福动员以提高采集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采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小板重建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谢妍 颜灵芝 +9 位作者 尤涛 施晓兰 颜霜 翟英颖 商京晶 严治 尤红英 王晴晴 吴德沛 傅琤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511,共7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PBSCT)后血小板(PLT)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线行APBSCT治疗的14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PBSCT期间是否使用rh...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PBSCT)后血小板(PLT)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线行APBSCT治疗的14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PBSCT期间是否使用rh TPO分为rh TPO组80例和对照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在PLT植入时间、血制品输注需求量、移植后+14和+100 d PLT恢复至≥50×10^(9)/L和≥100×10^(9)/L的患者比例以及出血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M蛋白类型、初诊时PLT数、APBSCT前诱导治疗中位疗程数、回输的CD34^(+)细胞数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rh TPO组患者PLT植入中位时间为10(6-14)d,较对照组11(8-23)d显著缩短(P<0.001)。rh TPO组患者在APBSCT期间的中位PLT输注需求量为15(0-50)U,较对照组20(0-80)U更少(P=0.001)。移植后+14 d时rh TPO组和对照组PLT≥5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6.3%和52.2%,PLT≥10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3.8%和1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后+100 d时,rh TPO组和对照组PLT≥5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6.3%和89.6%(P>0.05),但rh TPO组PLT≥100×10^(9)/L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75.0%vs 55.2%,P=0.012)。两组患者在PLT水平低下期间不同部位出血事件的总体发生率无差异,且rh TPO组治疗耐受性良好,肝肾功能异常和感染的发生概率与对照组类似。结论:MM患者在一线行APBSCT时,皮下注射rh TPO药物可以缩短PLT植入时间,减少血制品的需求量,耐受性良好,且在移植后有更多患者达到了PLT高水平的恢复,这对保证APBSCT和MM患者维持治疗期间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小板重建
原文传递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的比较
3
作者 刘宁宁 聂盼盼 《临床研究》 2023年第9期16-19,共4页
目的比较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或者净化自体骨髓移植(PABMT)对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采取PABMT... 目的比较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或者净化自体骨髓移植(PABMT)对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采取PABMT治疗)、观察组(采取APBSCT治疗),各43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造血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移植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白细胞>1×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血小板>20×10^(9)/L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类移植并发症出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BSCT、PABMT对急性白血病的疗效相当,但后者采集方便,能迅速恢复造血,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骨髓移植 急性白血病 缓解率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CIK细胞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 被引量:10
4
作者 万鼎铭 李丽 +7 位作者 谢新生 孙玲 孙慧 姜中兴 张毅 曹伟杰 边志磊 周雪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9期8551-8556,共6页
背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作为一种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成为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新的手段,目前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自体移植后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报道尚少,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M2患者自... 背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作为一种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成为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新的手段,目前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自体移植后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报道尚少,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病M2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选45例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M2患者,其中19例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了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另26例未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安全性。结果与结论:①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未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21.05%,38.46%,P<0.05);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患者的2年无病生存率和2年总生存率均高于未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19例接受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除4例出现寒战、发热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M2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可降低原发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系白血病M2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无病生存率 总生存率 白血病复发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存邦 潘耀柱 +6 位作者 葸瑞 徐淑芬 张茜 陈燕 周进茂 吴涛 白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48-1753,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ML)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auto-PBHSCT后给予过继免疫治疗的110例ML患者为过继免疫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以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ML)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auto-PBHSCT后给予过继免疫治疗的110例ML患者为过继免疫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以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在auto-PBHSCT后未予以过继免疫治疗的74例ML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间的疗效。治疗组110例ML患者中霍奇金淋巴瘤(HL)3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78例。对照组74例ML患者中HL 22例,NHL 52例。所有患者序贯化疗6个疗程后进行auto-PBHSCT。造血恢复后过继免疫治疗组每月给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100万U/日×10 d为1疗程的过继免疫治疗,共6个疗程。对照组未给予过继免疫治疗。随访时间以5年为限。结果: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在移植后3月、2月时因肝功衰竭和脑出血死亡,其他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疗效比较显示,过继免疫治疗组1、3、5年的无病生存率(DFS)为97.3%、93.6%、87.3%,对照组为91.9%、73.0%、64.9%。3、5年的DFS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过继免疫治疗组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1、3、5年的DFS为100%、100%、91.7%和96.5%、91.9%、86.0%,而对照组为100%、93.3%、86.7%和89.8%、67.8%、59.3%。两组间Ⅲ/Ⅳ期患者3、5年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1)。HL患者疗效比较显示,两组中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100%、93.8%、84.4%和100%、72.7%、59.1%,3、5年的DFS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两组Ⅰ/Ⅱ期HL患者1、3、5年的DFS为100%、100%、88.9%和100%、100%、80.0%,Ⅲ/Ⅳ期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100%、91.3%、82.6%和94.1%%、64.7%、52.9%,Ⅲ/Ⅳ期HL患者3、5年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5)。NHL患者疗效比较显示,两组中N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96.2%、93.6%、88.5%和90.4%、73.1%、65.4%,3、5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Ⅰ/Ⅱ期N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100%、100%、93.3%和100%、90.0%、90.0%,Ⅲ/Ⅳ期NHL患者1、3、5年的DFS分别为95.2%、92.1%、87.3%和88.1%、69.0%、59.5%,Ⅲ/Ⅳ期NHL患者3、5年的DFS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过继免疫治疗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疗效令人满意,尤其Ⅲ、Ⅳ期患者获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过继免疫治疗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10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宋承伟 方明 +4 位作者 高开波 叶金华 张金枝 黄肖群 蔡谋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7186-7188,共3页
2004/2006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单侧受累帕金森病患者,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64.2±8.2)岁,平均病程(10.2±2.6)年,均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组制订的诊断标准。按患者意愿,10例患者分为... 2004/2006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单侧受累帕金森病患者,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64.2±8.2)岁,平均病程(10.2±2.6)年,均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组制订的诊断标准。按患者意愿,10例患者分为细胞移植组、对照组,5例/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复方左旋多巴制剂进行药物治疗,细胞移植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单个核细胞数为(5~8)×108/kg,CD34+细胞数为(4~8)×106/kg。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1个月细胞移植组无明显不良反应,3例部分缓解,在UPDRS评分运动部分、运动迟缓、僵直、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2例未缓解;对照组2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两组间除僵直指标无差异外,余指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对部分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帕金森病 文献复习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倪秀石 欧阳建 +5 位作者 黄嵘 王翀 管得宁 王中原 徐宏华 陈兵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接受APBSCT治疗,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Y/GCSF)方案,预处理采用环磷酰胺/全身放疗(CY/TBl...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接受APBSCT治疗,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Y/GCSF)方案,预处理采用环磷酰胺/全身放疗(CY/TBl)或卡氮芥、足叶乙甙、阿糖胞苷和马法兰(BEAM)方案。采用无进展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移植、随访期间的毒副作用。结果中位数随访时间24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80%,无事件生存率为50%。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感染、脱发、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短暂性神经症状加重,2例患者于移植后4.5个月和15个月分别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和不明原因的进行性黄疸。结论APBSCT治疗可明显阻止PMS患者的病情进展,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型多发性硬化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临床研究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动员 疗效及安全性 无复发生存率 严重肺部感染 CT治疗 APBS 环磷酰胺 转氨酶升高 进行性黄疸 全身放疗 足叶乙甙 阿糖胞苷 疗效评估
下载PDF
DC-CIK细胞治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智超 李菁媛 +6 位作者 姚军霞 黎韦明 仲照东 游泳 黄士昂 邹萍 宋善俊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596-598,共3页
目的采用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致敏、细胞因子诱导激活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探讨该方法降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DC-CIK细... 目的采用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致敏、细胞因子诱导激活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探讨该方法降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DC-CIK细胞分两次回输给患者。随后给予白细胞介素-2皮下注射,100万U/天,连续10天。观察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患者血液学及遗传学缓解情况。结果①安全性:4例患者9例次治疗均能顺利进行。DC-CIK细胞回输过程中有3例次出现寒战、发热,经对症处理能迅速缓解。治疗过程中未见其它不适反应,心电图、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②疗效观察:1例患者在治疗前存在染色体异常(46,xy,inv(16)),一个疗程后染色体检查正常。4例患者治疗结束后均处于持续血液学及遗传学缓解状态。随访至今,4例患者已分别无病生存2年半、2年、2年、1年。结论DC-CIK细胞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轻微,短期具有一定疗效。是否能有效降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复发尚待更多病例的积累,值得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性白血病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刘瑜 曾艳 +1 位作者 彭翠翠 王劲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06年3月至2015年12月首次行auto-PBSCT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9例,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2...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06年3月至2015年12月首次行auto-PBSCT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9例,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例;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39.4(16~64)岁。均在诱导缓解和巩固强化后,采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并行auto-PBSCT,术后定期随访及维持治疗。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无一例发生移植相关死亡;12例AML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8.3(9~93)个月,6例(50.0%)仍存活,6例(50.0%)持续完全缓解(CR),3年总生存(OS)率50%(6/12);7例ALL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8.7(3~106)个月,4例(57.1%)存活,3例(42.9%)持续CR,3年OS率71.4%;所有患者的死亡均因白血病本病复发所致。结论 auto-PBSCT可提高AL患者的总生存(OS)率和无白血病生存(DFS)率,是无条件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AL患者可供选择的一个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维持治疗 疗效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茜 白海 +3 位作者 王存邦 王美亮 令亚琴 吴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234-1236,共3页
本研究探讨硼替佐米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对5例MM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APBSCT前和预处理中以及移植后的维持治疗中均应用硼替佐咪治疗。选择预处理方案为:硼替佐米(bortezomi... 本研究探讨硼替佐米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对5例MM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APBSCT前和预处理中以及移植后的维持治疗中均应用硼替佐咪治疗。选择预处理方案为:硼替佐米(bortezomib)+马法兰(melphalan)。输注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数为4.06×108(4.09×108-4.37×108)/kg,CD34+细胞数为3.98×106(2.49×106-8.2×106)/kg。结果表明:5例患者造血完全重建,中性粒细胞(ANC)大于0.5×109/L中位时间为14(13-25)天,Plt大于50×109/L中位时间为28(21-58)天。无移植相关死亡病例,5例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硼替佐米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MM的有效方法,移植后给予硼替佐米维持治疗可能是患者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湘华 王庆文 +8 位作者 胡伟新 陈文萃 张瑾 刘正钊 龚德华 任强 周敏林 章海涛 刘志红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1-506,共6页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重型狼疮性肾炎(LN)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接受ASCT治疗的20例重型LN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所有患者符合系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标准,且均...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重型狼疮性肾炎(LN)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接受ASCT治疗的20例重型LN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所有患者符合系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标准,且均经肾活检证实为重型LN,免疫抑制治疗未缓解或反复复发.移植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环磷酰胺(CTX)联合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分析ASCT治疗LN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疗效分析主要指标为总缓解率,包括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 结果:患者移植前LN中位病程为45.5月(24.5~71月),病理分型包括Ⅳ+Ⅴ型(50%)、Ⅳ型(25%)、Ⅲ+Ⅴ型(20%)及Ⅲ型(5%).移植前狼疮活动指数评分平均为14.7±4.28分.所有患者均采集成功,采集的CD34+细胞数量平均为(7.5±4.12)×106/kg.移植期患者中位粒缺期为7d,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8d,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也为8d.移植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发热及胃肠道反应.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1月.2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移植后3月因重症感染死亡,移植相关死亡率为5%.1例在移植后5月因脓毒症死亡.其余18例患者有14例获得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无反应,总缓解率为85% (17/20),其中完全缓解率为70% (14/20),肾脏缓解的中位时间为5月.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15月和27月出现疾病复发.患者3年的总体生存率为90%,复发率为11.1%. 结论:本研究表明ASCT是重型LN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缓解率高、起效较快且并发症较少.感染仍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CEM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毒性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晨 唐锁勤 +3 位作者 黄东生 王建文 于芳 杨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89-491,共3页
目的 观察以CEM (卡铂 +VP 16 +马法兰 )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毒性和疗效。方法 研究经大剂量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达完全缓解的IV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 6例 ,采用CEM预处理方案 (卡铂每日 4... 目的 观察以CEM (卡铂 +VP 16 +马法兰 )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毒性和疗效。方法 研究经大剂量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达完全缓解的IV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 6例 ,采用CEM预处理方案 (卡铂每日 4 2 5mg/m2 共 4d ,VP 16每日 338mg/m2 共 4d ,马法兰每日 70mg/m2 共 3d)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并依据Bearman标准对预处理毒性进行评价 ,对其造血重建、并发症及预后进行观察。结果 预处理后髓外毒性除 1例为I级肝损害外 ,主要表现在口腔粘膜 (I级 6例 )和胃肠道 (I级 5例 ,II级 1例 )损害。白细胞于移植后 3± 0 .5d达到 0 ,移植后 33± 3.1d稳定于 1× 10 9/L以上。除 1例患儿移植后 11个月颅内转移外 ,余 5例患儿均健康存活。随诊时间分别为 8、10、2 3、36及 4 8个月。结论 以CEM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安全、有效的治疗IV期神经母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 毒性反应 神经母细胞
下载PDF
影响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生存和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姜丽 朱尊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84-788,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治疗后生存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在本院行auto-PBHSCT治疗的96例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的总生存率应用Kapan-Meier曲线和Long rank检验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患... 目的:分析影响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治疗后生存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在本院行auto-PBHSCT治疗的96例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的总生存率应用Kapan-Meier曲线和Long rank检验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96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67个月,其治疗后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25%和71.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245 U/L)、国际预后指数(IPI)为3-5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Ki-67高表达(≥65%)及骨髓浸润的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其生存率较低(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uto-PBHSCT前未达完全缓解状态和auto-PBHSCT后未行巩固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0.46、0.12,95%CI:0.22-0.95、0.02-0.82,P<0.05)。结论:auto-PBHSCT治疗可明显改善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状况及预后,但auto-PBHSCT治疗后应进行巩固治疗以进一步提高远期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生存率 预后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瑜 王劲 +1 位作者 曾艳 彭翠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0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06年6月~2014年12月进行auto—PBSCT、临床分期Ⅲ、Ⅳ期的37例NHL患者,平均年龄45.7(8~68...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06年6月~2014年12月进行auto—PBSCT、临床分期Ⅲ、Ⅳ期的37例NHL患者,平均年龄45.7(8~68)岁。37例诊断明确的NHL患者,在经过4~8个疗程的化疗和戚局部放射治疗后行auto—PBSCT,术后定期随访。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移植术后完全缓解率(CR)为70.3%,部分缓解率(PR)为16.2%,总有效率(RR)为86.5%(CR+PR);随访时间2~9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5个月。截至随访时间,25例(69.4%)患者生存,11例(30.6%)死亡,1例失访。11例死亡患者中9例(81.8%)因疾病复发或进展死亡,1例(9.09%)因肝炎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9.09%)患者维持治疗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骨髓受浸润的5例患者auto—PBSCT术后3例(60.0%)完全缓解,术后生存期最长者达52个月。结论auto—PBSCT是治疗NHL、甚至有骨髓浸润患者的有效方案,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淋巴瘤的分期、是否有骨髓浸润是影响疗效及生存期的因素;疗效与淋巴瘤的疾病类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霍奇金淋巴瘤 骨髓浸润 分期 疗效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姚远 易平勇 +5 位作者 刘晰宇 周芳 孙中义 欧阳周 贺军侨 黄利军 《肿瘤药学》 CAS 201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2000年1月-2011年1月进行的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的28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移植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28例接...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2000年1月-2011年1月进行的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的28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移植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28例接受常规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常规化疗组)进行比较。结果移植组CR为67.9%,PR为32.1%,常规化疗组CR为57.1%,PR为4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5年OS(65%)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组(42%),5年DFS(53%)亦高于常规化疗组(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100%)明显高于常规化疗组(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CT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好于常规化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淋巴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常规化疗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瑜 王劲 +1 位作者 曾艳 彭翠翠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2-14,22,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uto-PBSCT)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并探讨术后维持治疗、国际预后指数(IPI)积分等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21例Ann Arbor分期Ⅲ、Ⅳ期的DLBCL患者在大剂量化疗后行Auto-PBSCT,...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uto-PBSCT)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并探讨术后维持治疗、国际预后指数(IPI)积分等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21例Ann Arbor分期Ⅲ、Ⅳ期的DLBCL患者在大剂量化疗后行Auto-PBSCT,术后予干扰素或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观察术后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及随访结果。结果移植术后总有效率为81.0%。随访至2014年12月,1年总存活率为81.0%、无事件存活率为66.7%;3年总存活率为47.6%、无事件存活率为33.3%。IPI评分高中危及高危患者术后均复发或进展,5例行二次Auto-PBSCT强化治疗,术后均达CR。结论大剂量化疗+Auto-PBSCT是Ⅲ、Ⅳ期DLBCL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术后是否维持治疗、IPI积分的高低可能对术后疗效产生影响,复发、难治或具有高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可考虑行二次Auto-PBS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化疗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国际预后指数 维持治疗 利妥昔单抗
下载PDF
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心理护理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围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莹 张琪 +2 位作者 刘倩 李庭 李爱敏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心理护理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King互动达标理论... 目的探讨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心理护理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心理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评定两组生活质量.采用自制治疗依从量表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两组治疗依从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两组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依从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King互动达标理论的心理护理能疏导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围术期的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KING互动达标理论 心理护理 负性情绪 治疗依从性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蕾 陈幸华 +6 位作者 刘林 孔佩艳 王庆余 彭贤贵 张曦 张怡 刘红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08-109,111,共3页
目的 :报告 7例恶性淋巴瘤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支持下接受超大剂量放、化疗的治疗经验 ,评价所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动员方案的动员效果 ,预处理方案的疗效和耐受性 ,以及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方法 :7例淋巴瘤患者... 目的 :报告 7例恶性淋巴瘤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支持下接受超大剂量放、化疗的治疗经验 ,评价所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动员方案的动员效果 ,预处理方案的疗效和耐受性 ,以及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方法 :7例淋巴瘤患者中 ,1例霍奇金病 ,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动员方案为MOEP/CMOP化疗联合rhG -CSF ,预处理采用经典的超大剂量环磷酰胺 (CTX)化疗联合全身放疗 (TBI)。结果 :APBSCT动员后获得到单个核细胞 4.2 (2 .7~ 6 .1)× 10 8/kg,回输单个核细胞 3.7(2 .5~ 5 .3)× 10 8/kg ,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到 >0 .5× 10 9/L的时间和血小板 >5 0× 10 9/L的时间分别平均为第 11.6天和第 14.6天。毒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反应。结论 :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效果肯定 ,采用MOEP/CMOP联合rhG -CSF动员以及经典CTX加TBI方案预处理 ,安全可靠 ,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肿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动员 预处理
下载PDF
纯化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毅 赖思含 +5 位作者 易海 王译 范方毅 付利 邓涛 刘阳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4期33-34,共2页
目的探索采用纯化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例难治性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纯化的CD34+细胞移植,动员得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为8.23×108/kg、11.94×108/kg和9.3... 目的探索采用纯化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例难治性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纯化的CD34+细胞移植,动员得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为8.23×108/kg、11.94×108/kg和9.32×108/kg;经CliniMACS CD34+细胞分选仪分选后得到CD34+细胞数分别为7.32×106/kg、8.75×106/kg和5.37×106/kg。采用BEAM+ATG预处理方案。结果发热的2例患者体温均降至正常,大关节肿痛均完全消失,四肢活动自如,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各项指标正常,随访中疾病仍呈稳定状态。结论采用纯化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患者造血功能得到较快重建,近期临床症状改善,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难治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 幼儿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天阳 高鸿雁 +2 位作者 童春 王永超 郭智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10期1613-1616,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6例NHL患者,其中移植前达到完全缓解状态8例(治疗组),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9.6岁(6~42岁);移植前为复...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6例NHL患者,其中移植前达到完全缓解状态8例(治疗组),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9.6岁(6~42岁);移植前为复发难治性8例(对照组)。预处理均采用经典的BEAM方案(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马法兰)。移植后观察全部患者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组全部患者均获造血重建,随访至2015年10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1个月(0.8~67个月),治疗组除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外,其余7例全部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总生存率(OS)达87.5%;对照组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死于败血症,2例复发死亡,2例患者存活,OS达25.0%。两组O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9,P=0.012)。结论 Auto-PBSCT对于移植前完全缓解的患者有效、安全,对于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作为挽救性治疗,在临床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霍奇金淋巴瘤 BEAM方案 总生存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