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牙本质颗粒联合PRF在拔牙位点保存术中的应用1例
1
作者 梁韩莹 仲维剑 马国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0,共3页
报告1例利用未脱矿的自体牙本质颗粒(UADP)联合自体血液浓缩物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为左下颌第二磨牙进行拔牙位点保存术,术后3、 9、 24个月的CBCT显示骨量维持效果明显。组织学切片可见牙本质颗粒周围有大量新生骨形成。
关键词 位点保存术 自体牙本质颗粒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下载PDF
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柏宁 刘海光 梅予锋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108-1111,共4页
目的评价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牙周基础治疗的下颌第一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患者共32例,16例患者的16颗牙,用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PRF植入骨缺损区并覆PRF膜,对照组的16例患者的16颗牙,用B... 目的评价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牙周基础治疗的下颌第一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患者共32例,16例患者的16颗牙,用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PRF植入骨缺损区并覆PRF膜,对照组的16例患者的16颗牙,用Bio-Oss植入骨缺损区并覆盖胶原膜,术后3、6、12个月回访,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术后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PD)均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根分叉区骨密度显著增加,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PRF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临床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牙本质颗粒 PRF Ⅱ度根分叉病变
下载PDF
自体牙本质颗粒在牙周和种植领域骨再生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裴喜燕 孙凤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605-608,共4页
自体牙本质颗粒作为一种自体移植材料,具有来源充足、排异性低、骨引导和骨诱导能力强,且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并经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成骨效果。本文就自体牙本质颗粒在牙周和种植领域骨再生手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自体牙本质颗粒 骨再生 周手术 种植手术
下载PDF
自体牙本质颗粒与Bio-Oss骨粉植入治疗牙周骨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4
作者 孙娟斌 刘海光 +1 位作者 柏宁 梅予锋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127-1131,共5页
目的观察应用引导组织再生术(GTR)结合植入自体牙本质颗粒治疗牙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2例垂直性骨吸收的牙周骨缺损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GTR结合植入骨移植材料,其中,试验组21例患者共21颗牙,用自体牙本质颗粒植入骨缺损区... 目的观察应用引导组织再生术(GTR)结合植入自体牙本质颗粒治疗牙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2例垂直性骨吸收的牙周骨缺损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GTR结合植入骨移植材料,其中,试验组21例患者共21颗牙,用自体牙本质颗粒植入骨缺损区并覆盖胶原膜,对照组的21例患者共21颗牙,用Bio-Oss植入骨缺损区并覆盖胶原膜,术后3、6、12个月回访,临床检查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X线片检查。结果两组术后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均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骨缺损处牙槽骨修复均明显。结论应用自体牙本质颗粒治疗牙周骨缺损与应用Bio-Oss植入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骨缺损 自体牙本质颗粒 引导组织再生术
下载PDF
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治疗93例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效果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吴峥嵘 左园林 李朝晖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platelet-rich fibrin membrane,PRF)治疗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0月花都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门诊诊治的93例(93颗牙)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患者,随... 目的:探讨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platelet-rich fibrin membrane,PRF)治疗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0月花都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门诊诊治的93例(93颗牙)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6例、46颗牙)采用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治疗,对照组(47例、47颗牙)采用Bio-Oss植入骨缺损区,覆盖胶原膜治疗,术后1、3、6、12个月复查,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治疗前、后牙周袋深度(periodontal pocket,PD)、附着丧失(loss of attachment,AL)、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depth of penetration of the root bifurcation,HPD)、根分叉区骨密度的差异。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手术成功45颗(97.83%),对照组40颗(85.11%),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后PD、AL、HPD显著下降(P<0.05),MGVs值逐渐增高。实验组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MGV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MGV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D、AL、HP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GV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4.35%∶6.38%,χ~2=0.189,P>0.05)。结论: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治疗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牙本质颗粒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 下颌第一磨 根分叉病变
原文传递
自体牙本质颗粒与Bio-Oss骨粉植入引导骨再生治疗牙周骨缺损效果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毛新霞 林晓炜 +1 位作者 魏轩 李琴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0-534,共5页
目的:评价自体牙本质颗粒与Bio-Oss骨粉植入引导骨再生治疗牙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引导骨再生治疗的牙周骨缺损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植入Bio-Oss... 目的:评价自体牙本质颗粒与Bio-Oss骨粉植入引导骨再生治疗牙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引导骨再生治疗的牙周骨缺损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植入Bio-Oss骨粉,实验组植入自体牙本质颗粒。比较2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颊侧软组织剖面、颊侧软组织厚度,红色美学评分,修复成功率及并发症。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2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均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1年,2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均低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实验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2组患者颊侧软组织剖面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年,2组颊侧软组织剖面显著低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1年,实验组患者颊侧软组织剖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2组患者颊侧软组织厚度显著高于术前。各时间点,2组患者颊侧软组织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2组患者红色美学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1年2组红色美学评分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实验组患者红色美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实验组和对照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0.24%(37/41)和85.37%(35/41),2组修复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体牙本质颗粒引导骨再生治疗牙周骨缺损患者,能够降低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提高颊侧软组织剖面和红色美学评分,且修复成功率与Bio-Oss骨粉植入相当,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牙本质颗粒 Bio-Oss骨粉植入 引导骨再生 周骨缺损
原文传递
未脱矿自体牙本质颗粒在牙槽嵴轮廓恢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7
作者 俎威 陈乃麟 王瑞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8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未脱矿的自体牙本质颗粒在牙槽嵴轮廓恢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来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以种牙为主诉就诊的患者20例,并且种牙区有骨缺损且口内尚有达到拔牙指征的天然牙或种牙区有不能保留... 目的:探讨未脱矿的自体牙本质颗粒在牙槽嵴轮廓恢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来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以种牙为主诉就诊的患者20例,并且种牙区有骨缺损且口内尚有达到拔牙指征的天然牙或种牙区有不能保留的天然牙。将患者口内需要拔除的天然牙拔除,在椅旁采用机械的方式去釉、去髓、去腐、去牙骨质、粉碎成大小基本均匀的颗粒,再经过超声震荡清洗、75%乙醇浸泡、生理盐水冲洗、庆大霉素浸泡等过程处理;将制备完成的牙本质颗粒植入有骨缺损的受植区或拔牙窝内,严密关闭创口。术前术后拍摄CBCT,观察牙槽嵴在愈合过程中的轮廓变化。结果:20例患者术后反应良好,创口达均到一期愈合,未出现明显炎症反应。术前、术后即刻、术后4个月、术后8个月的牙槽嵴轮廓的X线测量结果存在差异,但并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处理的未脱矿的自体牙本质可以作为牙槽骨再生的材料在临床安全应用,并且可以实现椅旁即时操作,不会增加患者就诊次数,不会加重患者生理负担。经过处理的未脱矿的自体牙本质颗粒在维持牙槽嵴轮廓中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脱矿 自体牙本质颗粒 种植
下载PDF
自体牙本质颗粒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对引导骨再生治疗牙周骨缺损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潘凌峰 张景奎 +1 位作者 王嘉涵 王梁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牙本质颗粒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牙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宁波口腔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84例上颌前部单颗牙齿缺失伴水平骨缺损需进行单颗种植及引导骨再生治疗的患者,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 目的探讨自体牙本质颗粒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牙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宁波口腔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84例上颌前部单颗牙齿缺失伴水平骨缺损需进行单颗种植及引导骨再生治疗的患者,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术中植入Bio-oss人工骨粉,研究组术中植入自体牙本质颗粒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分别于T0(手术前)、T1(术后2周)、T2(术后1年)等时间点对患者口腔进行锥形束CT(CBCT)检查,通过评测CBCT图像横截面口腔软组织情况,分析对比2组患者颊侧软组织剖面、颊侧骨厚度、颊侧软组织厚度、修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红色美学评分的差异。结果 2组颊侧软组织剖面、颊侧骨厚度、颊侧软组织厚度组间比较、时点间比较及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1时刻,研究组颊侧骨厚度比对照组大(P<0.05)。T2时刻,研究组颊侧软组织剖面比对照组大(P<0.05),2组颊侧骨厚度、颊侧软组织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2组患者修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红色美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体牙本质颗粒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对于引导骨再生治疗牙周骨缺损有显著疗效,满足上前牙单颗种植牙的美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 自体牙本质颗粒 富血小板血浆 单体种植 红色美学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